无支祁中国神话中的水怪。《西游记》中那位坐在宝阁之中目睹阿傩、伽叶向唐僧索贿的燃灯古佛就是《封神演义》中的那位燃灯道人。杨讷的杂剧《西游记》,写民间传说唐僧取经的故事。后世学者认为,在“取经”故事漫长的流变过程中,人们逐渐将释悟空的名字与传说中陪同唐僧取经的“猴行者”的名字联系并捏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孙悟空”的艺术形象。
《西游记》到底写的是什么?
《西游记》境界极高可惜大多数人都没看懂吴承恩在《西游记》开篇写到“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意思就是“要想知道人生的真谛,那就必须看西游记”。可惜,看懂《西游记》的人实在太少!有人说,当你有一天真正读懂了《西游记》,你也就懂得了世间所有苦难的真谛,也就懂得了整个人生的真谛!小孩子是根本读不懂西游记的。
个人认为,《西游记》可排在四大名著之首!而且它还是世间最伟大的一部成功学!看似是打妖怪的故事,其实是告诉人们如何战胜心魔的成功学。吴承恩通过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引领我们在人生路上不断地去克服内心、战胜心魔,最终取得真经、成就人生。《西游记》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这师徒五人只是一个人!孙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猪八戒是人的情欲,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龙马是人的意志力。
孙悟空是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师的弟子,“斜月三星”就是个心字(斜月不就是那一勾吗?三星不就是那三点吗?),所以孙悟空是心的弟子,也是心。这一颗骚动不安的心,于天堂地狱善恶之间自由穿梭。《楞严经》上说心有七十二相,悟空也就有72变,世人的心非常善变,瞬息间七十二变。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黄帝八十一难经》上说“人昼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息”,所以金箍棒是气。
什么东西能够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大能通天,小之则如绣花针呢?不就是人的气度吗?炼心能使人的心眼明亮,灼亮心眼,所以八卦炉烧不死反而能让孙悟空炼成火眼金睛(悟空的眼睛明亮了,象征着心眼明亮了)。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五行山压住悟空,象征着世俗世界的金木水火土那样强大地压住了那颗上天入地的心。
五行山也象征着佛学中的“贪、嗔、痴、慢、疑”,佛祖说这五个字概括了一切人的身行心念,即便是孙悟空,依旧逃不出这五个字。闹天宫时的孙悟空正是被这五毒所困。现实中,又有多少佛门弟子,自以为有所悟,精心力修“戒、定、慧”,到头来依旧不离“贪、嗔、痴”,只因不了解“贪、嗔、痴”的本质。五行山后为两界山,过了这一山,曾经那颗骚动不安的心终于跳出三界了。
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正好是灵山的距离,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灵山再远也就是心的一个念头就到了!善恶只在一念之间,一念就可成佛,一念也可成魔。师徒五人在西天路上打妖怪,其实指的就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除心魔,取经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真正的灵山,就在我们的心中。这也就是孙悟空常常对唐僧说的那句话:“只要你见性志成,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还有唐僧刚开始踏上取经路时,乌巢禅师传授他一部《心经》,并且也对他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但是唐僧听不懂啥意思,最后直到抵达灵山,由孙悟空点醒了他之后,他才明白。因为要靠心来点醒自己,才能明白,而且那时候心魔全都除掉了,也就领悟了。“定心真言”紧箍咒能定心、约束心,让心疼了又疼。收伏悟空之后,也就归正了那颗七十二变的心。孙悟空一上路就打死了六个强盗,在原著中,六个强盗的名字分别是“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身本忧、意见欲”,这就是六根。
孙悟空打死了六根,说明六根清净乃取经之本。白龙马是意志力,人的意志起初就像野马,只有确定了前进的目标,才能专心专意的取得真经。收伏小白龙,达到心意合一,只要心意合一,志向坚定,没有到不了的西天。后来又收了八戒和沙僧,“身、心、情、性、意”这个最完美的团队就组成了。西天路上,悟空化斋前经常在地上划一个圈,这是心给人定的界限,但人的身体(唐僧)总是会被欲望(猪八戒)牵着走!于是人(师徒几个)就容易离开内心(悟空)设定的界限(划的圈),于是一出界限便遇上种种心魔(妖怪)。
心(悟空)引领着人(师徒几个)不断前进,一路上悟空降妖,说的就是心去降心魔。西天路上的每一个妖怪都是有含义的!所有的妖怪全都是一个比喻!全都是心魔的幻化。每一个妖怪所代表的都是世间那些牵绊人的东西,都是一个人自己的心魔!西天取经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去除心魔的过程。师徒五人在取经路上不断的去除妖怪,指的就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不断的战胜心魔!例如,黑熊怪是心魔,悟空的嗔念使他催火烧了观音禅院,于是出现了阻碍他成佛的心魔,于是黑熊怪就来了。
牛魔王也是悟空心魔所变,红孩儿、牛魔王、火焰山都是心头上的火焰。牛魔王与悟空为结拜兄弟,又势均力敌,所以发火就是自己跟自己较劲。火焰山形成原因是早年孙悟空踢下一块火砖,火焰山大火正是悟空出八卦炉后为出一口恶气而放的,到头来却烧伤了自己。火焰山这一难是由孙悟空早年顽空之心所生,所以说“牛王本是心猿变”,要“打破顽空参佛面”,在这里孙悟空剪除了顽空之心。
红孩儿象征着仇恨之火,一个人活在仇恨中,到头来只会烧伤自己的心(红孩儿烧伤了悟空)。此外,红孩儿还象征着“赤子”,我们要保住赤子之心。“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在人生路上保住赤子之心,不要被自己的“三昧真火”烧毁了,要保住那份童心(赤子被菩萨保住了)。黄风怪会吹三昧神风,他代表社会风气,社会风气能使人心(悟空)迷失方向。
白骨精的三个形象分别代表了一个人的情、爱、欲,心将它们全部打死,说明在人生的路上我们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爱、欲,不要让其成为我们前进的障碍。此外,白骨精也象征人皮面具,人皮面具(白骨精)能引出人的本能欲望(所以猪八戒开始挑拨离间),使人迷失了自己的内心(所以唐僧把孙悟空赶走了),人总是会被世间种种美丽表象所迷。
金钱(金角大王、银角大王)能把人心捆住、封住,难以逃脱。作者将这个道理比喻成了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用幌金绳把孙悟空捆住了,用紫金葫芦把孙悟空封住了。后面在小西天,冒充佛祖的那个黄眉怪用金铙把孙悟空封住了,金铙这个法宝也象征金钱,金钱能把心困住。七个蜘蛛精代表人的七情六欲,七情六欲就像蜘蛛结的网一样,能把人困住。
世人因思(丝)生情,被情丝缠绕。蜈蚣精身上有千只眼睛,乃是人眼所见的各种物质欲望的象征。蝎子精代表美色,美色就像蝎子一样会勾人,所以师徒几个都敌不过她。真假美猴王,一个真心向佛的悟空击败了一个不真心向佛的悟空,其实是自己的两种意志互斗,是一个人的两颗心。书中很明确的说到这一难是由师徒四人的心魔所生,孙悟空的“神狂之心”,唐僧不辨真假的“道昧之心”,猪八戒沙僧不肯说情的“嫉妒之心”,师徒师兄弟之间的“猜忌之心”。
生出了“二心”,就必须除掉第二颗心,只有打消二心,一心一意,才能取得成功!所以假孙悟空被打死了,师徒几人才得以继续上路。在比丘国,鹿精要吃一千个小孩的心,象征“多心”。孙悟空变做假唐僧,比喻这时的唐僧和悟空合二为一,他剖开自己的肚皮滚出了一堆心来,也是象征“多心”。我们常说“心头鹿撞”,人有“二心”就会生出灾祸,更何况这多心。
收服了这个鹿精,心头也就没有鹿撞,“多心”就会变成“一心”,只有一心一意才能成功。悟空三兄弟好为人师,在玉华州收了国王的三个儿子为徒弟,教他们习武。好为人师,不谦虚,因此惹出一窝狮子精。狮者,师也。九灵元圣是西天路上最厉害的妖怪之一,是一只九头狮子,可妙擒孙悟空。九头狮子象征“九思”,孔子曰:“君子有九思。
”,一个人如果做到了九思就可以成圣,九思成圣,所以叫九灵元圣。九思分别指的是:1)视思明:当我们看事物时,要看清事物的真相,不要被事物的假像所蒙蔽。2)耳思聪:如果我们能管住我们的耳朵,辨别出真假是非,那我们将不再被外物所伤。3)色思温:色代表情绪,温代表喜怒哀乐皆不发。成大事,情绪控制要达到喜怒哀乐皆不发。
4)貌思恭:貌代表形为,恭代表恭敬心,做任何事都应有一份恭敬心去对待。5)言思忠:言代表言语,此句意为不说谎话。6)事思敬:敬代表全力以赴,做任何事都应全心全意的去做。7)疑思问:“君子不耻下问”就为此理。8)忿思难:忿代表忿忿不平,生气的时候要想到后果灾难,不可以意气用事。当我们遇到别人对自己发火时,也应该换位思考一下他的难处,可能就不再生气了。
9)见得思义:君子看到的都是义,小人看到的都是利。无论别人给予了我们多少,我们都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做到了这九思,就可成圣了。孙悟空代表的只是世人之心,怎么可能打得过已成圣的九灵元圣?师徒在寇员外家里借宿,遭遇打劫,寇员外被强盗打死,唐僧被冤枉入狱。寇员外姓寇而被寇,唐僧求道而得盗,因为善恶不过是一念间。
最后的玉兔精,真假公主,求真去假之后,离真理也就不远了。对唐僧师徒而言,历经磨难,去除了一路上的妖魔鬼怪,终于到达灵山了,也就成佛了。对一个人而言,克服了自身的种种习气,魔障消灭,即见灵山。最后心(孙悟空)被封为斗战圣佛,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只要懂得约束自己的内心,终可成功。身体(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做人要心身合一,才能得真经。
情欲(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情欲是戒不掉的,所以最终只被封为使者。本性(沙和尚)被封为金身罗汉,因为本性像金一样珍贵。意志力(白龙马)被封为八部天龙护法,我们要时刻捍卫自己的意念,所以被封为护法。至于书中那些形形色色的国家里所发生的荒诞怪事则是对当时社会的辛辣讽刺。狮驼城是一个巨大的妖精王国,也是黑暗时代的一个巨大折射。
最后佛祖之所以给师徒无字经,是因为无字经才是真经,无字经的“经”是“经历”的意思,这一路上的“经历”才是更重要的“经”,远远胜过那些个文字。一个人,若在经历世间一切事之后,依然能保持一颗真心,即使未到西天,而心中早已成佛。坚定不移,寓为金刚,既然心已成金刚,那么心头(悟空的头)上的金刚箍便不必存在了。
佛之经典,正为《金刚经》。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读同一段文字,他的体会是不一样的。比如《西游记》,同一个人在几岁时读和二十几岁读,他的体会是完全不同的!再过二十年再读,体会又会不同!作者吴承恩在开篇写到“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意思就是“要想知道人生的真谛,那就必须看西游记!”。可惜,看懂《西游记》的人实在太少。
——延伸阅读——《西游记》中你未必知道的18个细节1混世猴王孙悟空,身高只有一米三孙悟空在《西游记》原著里的长相实在不好,身高不满四尺,明代的一市尺大约是32cm,也就是说悟空身高在1.3m左右。混世魔王曾嘲笑孙悟空:"你身不满四尺,年不过三旬,手内又无兵器,怎么大胆猖狂,要寻我见甚么上下?"2唐僧肉的正确吃法最早要吃唐僧肉的是第十三回里的寅将军,剖腹剜心,剁碎其尸,首级心肝献客,四肢自食,骨肉分与各妖。
然后是黄风怪,他提出了新的吃法,先绑在定风柱上三五天,也就是风干了之后或煎或炒;进一步发展是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他们选择蒸着吃,并使得这种吃法在妖界流行起来,以至于日后的红孩儿、小雷音寺的黄眉大王、盘丝洞蜘蛛精以及狮驼岭三兄弟都选择这种吃法。最后那些更讲究的犀牛精避寒避暑避尘三大王,他们要细切细锉,配着酥合着香油煎着吃。
3沙僧戴的9个骷髅都是唐僧前世第八回,沙和尚被观音菩萨降伏后,情愿皈依正果,主动讲道:“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玩耍。”沙和尚的是原型深沙神,而他脖子上那串骷髅是三藏法师的前身,在元人《西游记》杂剧中,深沙已变成沙和尚,他脖项上挂着九个骷髅头,据说唐僧“九世为僧”,被沙和尚“吃他九遭”。
4龙的地位低到难以想象龙王在《西游记》里的地位低到难以想象。在中国民间神话中地位崇高的龙,在《西游记》里却地位低下,四海龙王胆小怕事,泾河龙王为了一点小事就被告死罪,小白龙更是变成坐骑踏上取经赎罪之路。“龙王”这个概念,其实是随着佛教经典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在印度的动物崇拜中,金翅大鹏受是很高等级的神物,而龙经常是金翅大鹏的猎物。
大鹏每天以龙为食,一天需要一条大龙王,五百条小龙。所以,从佛教经典传入的“龙王”形象,地位不高,也不难理解。5六道众生之外的灵物不止孙悟空一个《西游记》中如来明确说道:“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
孙悟空就是灵明石猴,他护唐僧一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后皈依佛门,在佛祖座下修行,他十分灵通,得三十六路心法,赐“闻达侍者”;因由树生,取木姓,法号尚智。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在《封神演义》中,曾修行千年,以化身为人,是梅山七怪之首,名叫袁洪,为纣王领兵征战,是商朝一大猛将。
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假悟空,无姓名,神通与孙悟空一般无二,变化成孙悟空、观音等,照妖镜皆不能识。后被如来说破原身,被悟空一棍打死。6孙悟空的恩师菩提老祖到底是谁?菩提老祖,即须菩提,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是《金刚经》的当机者。菩提老祖居住的地方有一副对联“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其实这副对联是个字谜,谜底是“心”字。动念即乖、心行处灭,有禅宗意味。7四大部洲90%的人都念错一开篇,吴承恩写道:“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很多人不知道,四大洲的正确念法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
四大部洲是梵文的意译,是佛教名词,分别表法四类社会阶层里的人道众生。8牛魔王的人物设定是在向鸠摩罗王致敬牛魔王的名字是从“鸠摩”演化来的,从古至今印度都以牛为神物,是当地神圣不可侵犯的动物。鸠摩罗是印度神话中大神湿婆与雪山神女帕尔瓦蒂之长子,为神话中战神,在南印度广受崇拜。9金箍、紧箍、禁箍傻傻分不清楚《西游记》第八回,如来让观音去东土寻找取经人,除了锦阑袈裟和九环锡杖之外,如来还给了观音三个箍儿。
三个箍儿的顺序是:金、紧、禁。孙悟空戴的是紧箍;禁箍收了黑熊精做守山大神;金箍最后收伏了红孩儿。10最强兵器并不是金箍棒孙悟空的金箍棒原是太上老君冶炼的神铁,后被大禹借走治水,治水后遗下的定海神针,放在东海,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测量工具。而猪八戒的九齿钉耙全名为上宝沁金耙,是太上老君用神冰铁亲自锤炼,借五方谒谛、六丁六甲之力锻造而成,乃道家至宝。
11弼马温是正四品的大官中国历史上并无“弼马温”一职。民间传说,是将母猴子的尿与马尿混合在一起喂马,可以避免马生病。“弼马温”的谐音就是“避马瘟”。弼马温这个官职,在《西游记》是御马监的“正堂管事”,是给玉帝养马的,是借用的明朝的“御马监”来的。而明朝的御马监一把手,是正四品的官,和地方知府是同一等级。
12玉帝吃龙肝,如来喝凤髓《西游记》里神佛满天,他们吃什么?蟠桃盛会的菜品自然上上乘,绝非人间可比。“五彩描金桌,千花碧玉盆。桌上有龙肝和凤髓,熊掌与猩唇。珍馐百味般般美,异果佳肴色色新。” 八字四菜——龙肝凤髓,熊掌猩唇,玉帝和如来就入口这样的菜品,神仙的世界也一样奢华浮夸。13悟空、悟能、悟净的法号玄机唐僧三位徒弟的法名,正巧合了佛教中“空能静”三字的含意,空能净,空,四大皆空,尘世一切抛下舍去放下,活的自在,活的洒脱,一心向自在。
能,能爱一切众生,能接受一切众生,能容一切众生,能度一切众生,能舍得、能放下,能容宇宙万物,容者乃大。净,首先自身干净,六根清净。心里无任何邪念,内心纯净,净乃静,修自己修内心修清净。14红孩儿不是小屁孩而是小鲜肉各种影视剧版本里的红孩儿都是小孩形象,其实原著里写他在火焰山修行三百年,炼成三昧真火。他的外貌是这么描写的:面如傅粉三分白,唇若涂朱一表才。
鬓挽青云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所以,红孩儿这位圣婴大王不是小屁孩,而是小鲜肉。15牛魔王是唯一一个有坐骑的妖怪《西游记》里有各式妖魔,其中不少是神仙坐骑变的,但是唯有一个有坐骑的妖怪是牛魔王。牛魔王的坐骑是避水金睛兽,避水金睛兽只能辨识容貌,不识气味,貌似麒麟,龙口、狮头、鱼鳞、牛尾、虎爪、鹿角,全身赤红,能腾云驾雾,会浮水,性情通灵,疑似龙族。
16两界山下孙悟空杀六贼的寓意孙悟空被唐僧救出了五行山后,有一段打死强盗的故事,1986版《西游记》里虽有表现,但做了大量删减。有意思的是六贼的名字是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和身本忧。孙悟空所杀的六贼,其寓意就是孙悟空到达了六根清净的境界,是谓无欲是真心,有欲是凡心。17嫦娥不是一个人而是指一大群人关于嫦娥,西游记中的说法跟民间传说中很不一样,当然也跟影视作品里说的不太一样。
在我国的民间传说中,嫦娥一直是一个具体的人,她是三皇五帝之一帝喾的女儿,后羿的妻子。而在《西游记》里,嫦娥却指的是月宫里的一群宫娥,猪八戒调戏的那个,有一个专属的名字叫做霓裳仙子。18妖怪最多的地方是狮驼岭狮驼岭为狮、象、鹏三魔王占据,要抓唐僧来吃。狮驼岭上的妖怪南岭五千,北岭五千,东路口一万,西路口一万,巡哨的四五千,把门的一万,烧火的无数,打柴的无数,共计四万七八千。
请问《西游记》中,乌巢禅师的真实身份是谁?
乌巢禅师其实就是地藏王菩萨。首先必须要说,吴承恩也是个外行,因为在佛教,严格来说不存在“禅师”这个称呼。讲经的叫法师,讲戒的叫律师。没有禅师。这是因为,禅是心传,不可释讲。佛祖拈花,迦叶尊者一笑,禅由此传。禅是法的一个分支,正确来讲还是应该叫法师。当然了,我们不能苛求小说。虽然有一点点瑕疵,但是《西游记》依然是部好书。
“乌巢”是地藏王菩萨的化名。大愿地藏王,为什么叫“大愿”?在神话故事里,地藏王发下弘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所以有那句话: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他在《西游记》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里也出过场,那个才是本相出场。至于乌巢,那就是他的化身了。他的故事主要是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所谓“乌巢”,就是黑暗的居所,也就是身居黑暗之处。
你想,地藏王住在地狱,地狱不黑暗,还有哪黑暗?在《本愿经》里已经点出来了,地藏王“居黑暗,心光明”,专门居住在黑暗之处的菩萨没别人,就只有地藏王。更何况,《西游记》里乌巢传给唐僧的《多心经》,另一个名字就叫《地藏王心经》。地藏王虽然化身成乌巢,但就差没把身份证贴脑门上了。名“乌巢”——居于黑暗之处;所传经文为《地藏王心经》,而且法力无边,能预知未来,地位之尊又可以理直气壮藐视孙悟空猪八戒他们,这与把“地藏王”三个字写在脸上有什么区别?你想,去了取经团队智商下线,在这种情况下,谁还认不出来对过那位就是地藏王啊?所以说,这还有什么“真实身份”,所传经文名目都明明白白告诉你叫《地藏王心经》,这也就是受剧情限制,不然就凭这么明显的特征,连点神秘感都没有。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里的神仙有什么联系?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虽然是两本各自独立的神魔小说,作者也不是一个人,虽然都是明朝但也不是一个时代的人。《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封神演义》作者是许仲琳,吴承恩比许仲琳大了接近六十岁,因此《西游记》的成书要早于《封神演义》。中国的神话传说体系无非就是那些道教神仙和佛教神仙,故而两部作品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相同的神仙或者很接近的神仙。
这就让两部作品有了微妙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总得来看《封神演义》里讲得是商周时期封神大战的故事;《西游记》讲得是唐朝太宗在位时玄奘取经的故事,从发生的年代上来看两部书讲得故事差了一千六百多年。对于凡人而言一千六百年无非就是生老病死,世代繁衍而已!但对神仙而言这么漫长的时间是有着重大意义的。通过一千六百年的修行演变,封神大战时的神仙到了唐朝唐僧师徒取经之时无论身份、法术还是地位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比如《封神演义》中的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虽然在当时的封神时代已经贵为圣人了,但是他们还只是鸿钧老祖的徒弟。到了《西游记》里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则成了高高在上的道教之祖三清。燃灯道人在《封神演义》中是阐教副教主,法力在阐教中仅次于元始天尊。不过这个阶段的燃灯道人还没有过去佛的风范,喜欢搞偷袭还喜欢把别人的法宝据为己有。
二十四颗定海珠本来是赵公明的,在散仙萧升、曹宝用落地金钱将定海珠收了之后,萧升被暴怒的赵公明用钢鞭打死;曹宝将定海珠送给了燃灯道人。后来燃灯道人派曹宝进入红水阵成为炮灰。这二十四颗定海珠就彻底归燃灯道人所有了,封神大战后燃灯道人投身西方,化为燃灯上古佛,此珠亦兴于释门,衍为二十四诸天。《西游记》中那位坐在宝阁之中目睹阿傩、伽叶向唐僧索贿的燃灯古佛就是《封神演义》中的那位燃灯道人。
阐教十二金仙中的惧留孙、文殊广法天尊、慈航道人、普贤真人在封神大战之后纷纷转投佛教,慈航道人就是《西游记》中那位耳熟能详、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普贤真人和文殊广法天尊就是《西游记》中的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这两位在四圣试禅心中曾化身妙龄少女戏弄猪八戒。惧留孙则成为上古七佛中的惧留孙佛。《封神演义》中的截教大弟子多宝道人在诛仙阵被老子活捉押在八景宫桃园内,后被老子点化加入西方教,取得权力后改西方教为佛教,多宝道人就是《西游记》中那位佛法无边,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的如来佛祖!其他包括二郎神杨戬、哪吒、李靖等也都是《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都反复出现的神仙。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是谁,出自哪部经典?
关于《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历来有许多说法,主要的有西域胡僧说、大唐高僧说、玄奘弟子石磐陀说、水怪无支祁说、印度神猴哈奴曼说等等。西域胡僧唐初时,西域已经普遍信仰佛教,至玄奘法师取经途经西域时见到了许多胡僧。这些胡僧在中原人眼里,高鼻阔目,体毛发达,犹如进化不完全的猴子,即为“猢狲”。而且,胡人性格直爽,跟“猢狲”也很象。
时间长了“猢狲”成了“胡僧”的讹称,而“胡僧”又演变成了孙悟空的原型。大唐高僧玄奘取经40后,一个俗家姓名叫车奉朝的人,于公元751年随张光韬出使西域,因病在犍陀罗国出家,法号“释悟空”。他在西域从事翻译和传教活动多年,留下了许多事迹和传说,并于公元789年返回到京师。后世学者认为,在“取经”故事漫长的流变过程中,人们逐渐将释悟空的名字与传说中陪同唐僧取经的“猴行者”的名字联系并捏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孙悟空”的艺术形象。
石磐陀距安西县城东南约90公里的东千佛洞中有两幅形象逼真的玄奘取经图,壁画中一位头环祥光的和尚双手合十施礼,和尚身后一位满脸长毛、两眼环形、鼻孔向前、獠牙外露的猴形人着远行装牵马而立,形象栩栩如生。这一发现印证了《三藏法师传》中关于石磐陀的记载。经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锦池在研究取经故事流变过程后得出结论,认为孙悟空的现实原型为《三藏法师传》所载玄奘西行最困难时所收胡人弟子石磐陀。
无支祁中国神话中的水怪。他的形状像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他的头颈长达百尺,力气超过九头大象。《太平广记》卷四六七引《戎幕闲谈》中有详细的无支祁的传说。无支祁的故事,至少流传了五百多年以后,才出现了唐僧取经的故事,其中最早写唐僧取经故事的,是明初蒙古族戏曲作家杨讷(字景贤,号汝斋),所作杂剧今知有十八种,现存《刘行首》和《西游记》两种。
杨讷的杂剧《西游记》,写民间传说唐僧取经的故事。元代戏曲作家吴昌龄的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中,出现了孙悟空的形象,且有“无支祁是他姊妹”语。可见孙悟空的人物塑造,已经借鉴了无支祁的形象。印度神猴鲁迅认为孙悟空源自淮涡水神无支祁,胡适却认为其原型是印度神猴哈奴曼。胡适在印度最古老的史诗《罗摩衍那》中找到一个神猴哈奴曼,认为这才是孙悟空最早的原型。
陈寅恪论证孙悟空原型确系哈奴曼,甘肃壁画中的图案却表明《西游记》故事在唐代已有流传。史学大家陈寅恪由于对佛经极为熟悉,不仅验证孙悟空的原型即《罗摩衍那》中的哈奴曼,而且又以另一部《贤愚经》作为复证,他发现“大闹天宫”的故事,本来源自两个绝不相干的印度民间故事,传入中国后,佛经传播者在讲说时有意无意将二者合一。
在《西游记》中,有道教佛教的神仙,为什么没有儒教的神仙?
新搜神记,用科学和历史打通神话的任督二脉。玉皇大帝不就是?他其实就是儒教的昊天上帝。很多人巴拉巴拉说一大堆,然后结论是儒家没神灵。这其实都是一知半解。所谓“有没有神灵”不是原始教义甚至教主本人说了算,而是老百姓说了算。就像老子,他几时说过自己是“太上老君”?如来也一样,他本来就没说过有菩萨,有佛像,后来全都有了。
回到玉帝说事,在道教本来的神谱里,他算不上顶级神仙。《真灵位业图》里有好几个玉帝,比如“玉帝道君”,但没有说他就是“玉皇大帝”。因为就连元始天尊也有“玉清上帝”的名号所以经常被和“玉皇大帝”混淆。《真灵位业图》出自南朝,经过唐朝,宋朝才确定了玉皇大帝和昊天上帝合一的身份。不过肯定有很多人否认昊天上帝是儒教的神。
因为儒教只重视祭祀,没有专门列神谱。这很容易被其他人钻空子。但是事实上到了后来,道教的神仙,就像《西游记》里的,与其说像道士,不如说像儒家的理想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老君是丞相,如来是国师,李靖是大将军。实际上《西游记》里三教早就融合了。你要真正拿里面的人物去套他们原本的宗教,和尚道士绝对喷你一脸唾沫。
如来没有妖怪舅舅,红孩儿也不是牛魔王的儿子。他们已经都经过了作者的改造。又怎么能够标准对应?其实真正的三教之分,应该是思维的区分,他们是三种不同的体系。而不是像打牌一样,这个宗教有教主,那个就一定有。儒教比起佛道两教,宗教性薄弱一些是事实。但只要作者想让儒教神出来,其实也不难。如《后西游记》里的魁星,还有“天聋地哑”,就是标准的儒教神。
《西游记》中,天庭的十万天兵天将究竟从哪里来的?战死后怎么办?
中国诸多的神话故事中,都有一个三界最高的统治机构:天庭,其最高领导人是玉皇大帝,他手中有十万天兵天将,是维护天庭统治的主要武装力量,这支军队降妖伏魔,执行天条,无所不能,知名度很大。 那么,这十万天兵天将从哪里招募而来的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清楚这十万人马的人员构成情况,在诸多神话故事中,西游记对十万天兵天将的叙述最具体,也最权威,原著第五回介绍,"玉帝大恼。
即差四大天王,协同李天王并哪吒太子,点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东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岳四渎、普天星相,共十万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罗地网下界,去花果山围困,定捉获那厮处治。" 我们再结合《封神演义》发现,上述十万天兵天将所点到的人员基本都是姜子牙封的神,比如四大天王、二十八宿、五岳四渎、普天星相等。
也就是说,十万天兵天将是仙、妖、人等应劫死亡后,灵魂被封了神位,再来到天庭加入这支队伍里的。 但问题是,封神演义中的神仙数量非常有限,一共只有365位正神,与十万之数相差甚远,而且这些神仙有名有姓,都是比较有名气的人物,恐怕是十万天兵天将中的指挥官级别人物。因此,这十万天兵天将中,大部分还是些无名小卒,即最底层的士兵。
那么,这些士兵又是从哪里来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弄清楚整个天庭的组织形式。根据如来佛祖介绍,开天辟地后,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 最初,天地人三界秩序比较混乱,需要一个类似政府的组织进行管理,于是天庭应运而生。前文讲过,天庭中比较重要的岗位都是五仙、五虫中的佼佼者死后封神,如黄飞虎死后封东岳大帝;当然还有特别优秀者肉身成圣,如李靖、哪吒等。
也就是说,天庭的神仙除个别是肉身成圣的,绝大部分都是五仙、五虫的魂魄所组成。 因此,十万天兵天将中的主要成分:天兵,应该也是来自五仙、五虫的魂魄,他们不是类似有姜子牙那样的人来给予封神,而是从地府中择优产生。在地府,天地万物的生死档案都可在此查到,西游记第三回介绍,"那判官不敢怠慢,便到司房里,捧出五六簿文书并十类簿子,逐一查看。
裸虫、毛虫、羽虫、昆虫、鳞介之属,俱无他名。" 这里说明,除了人类之外,五虫魂魄也为地府所管,十殿阎王和判官就是对死后的各种灵魂进行甄别判断,分出善恶,善的上天堂,恶的下地狱。很显然,经地府宣判,那些做了善事的人类或动物的灵魂可以升上天堂,十万天兵,应基本上来源于这里。那么,这些天兵在天上服役,会不会死?死后又去哪里? 首先,天兵当然会死,比如与花果山孙悟空的战斗中,就死了很多天兵,与其他妖魔或叛乱分子战斗,自然也会死。
另外,每500年出现一次的三灾之劫,估计大部分天兵也躲不过。 天兵死后,其魂魄不再归地府所管,因为在中国神话中,神仙的生死由南斗六司所管辖,天兵尽管地位很低,但经地府推荐升上天堂,好歹也是个毛神,其生死与地府无关,而是上了神仙的生死簿了。 至于这次他们比魂魄去哪里,则由南斗六司来决定他们是继续为神,还是下凡转世等。
2023-12-26 / 1.4.08
2023-12-26 / 1.4.08
2023-12-26 / 1.4.08
2023-12-25 / 1.0.3
2023-12-20 / 1.1
2023-12-19 / 6.0.1
2023-12-19 / 6.0.1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