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战:三国正在冲击市面上最好的三国游戏的头衔。全战三国可以证明,中国玩家对三国类游戏的热情,现在这款游戏基本上60%的玩家是中国人。三国这个经久不衰的IP,在游戏内容上的却是一直被国外游戏占领。台湾奥汀出品,不能算是大陆的三国游戏。以三国为题材的游戏,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大陆有什么精品的三国游戏吗?
我真的真的很努力去找了一下,过去十年内真的没有一个可以称得上精品的大陆三国游戏。三国这个经久不衰的IP,在游戏内容上的却是一直被国外游戏占领。文化输出我们是做到了,但是钱一直是被外国人赚着。罗贯中也从来收不到一分钱的版权费。先看看精品的三国游戏都长什么样子,都是哪国人做的。《全面战争:三国》——欧洲人做的PASS目前市场上,发售当天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5万,热度超过了彩虹六号。
成为了当前世界上最新最火的三国类游戏。全战三国可以证明,中国玩家对三国类游戏的热情,现在这款游戏基本上60%的玩家是中国人。全战:三国正在冲击市面上最好的三国游戏的头衔。《三国志》系列——日本做的PASS毋庸置疑的经典, 从一代开始到最新的三国志13。他的影响力大到影响了所有的三国类游戏的人物画像。现在的三国类游戏里的人物头像,多多少少都有三国志系列的影子。
9代和11代是三国志系列的巅峰。《真·三国无双》系列——日本做的PASS同样是日本做的游戏,与三国志系列的策略主题完全不同,日本人在另一个维度上挖掘出了三国游戏的潜力,那就是无尽的打怪,俗称割草,让玩家有一种一骑当千的感觉。真三国无双的3代到5代是巅峰,后续作品有点崩坏,主要是审美疲劳。但不影响最初真三国无双三代在PS2平台与PC平台上的耀眼。
那时候真的是无脑割草游戏的巅峰。赵子龙名言“敌羞吾去脱他衣”,我现在还记得。《三国群英装》系列——国产然而是中国台湾的,并不是大陆的PASS最成功的的版本应该是三国群英传3,当时是2000年左右的网吧。三国群英传3在红警、星际、传奇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游戏里还加了些作弊码,R011,R021等用于直接释放武将技,炫酷的武将技是非常前卫的设定,可惜三国群英传从5开始逐渐崩坏,后续的作品再也不是人的战争了,后期甚至有神仙精怪的加入。
目前最后一部三国群英传也定格在七代了再也没出续作,而七代的发行时间是2007年,11年前了,可以说这个系列也已经彻底消失了。台湾奥汀出品,不能算是大陆的三国游戏。而大陆的三国游戏,列举一下:《三国杀》不得不说,最早期的标准版时的武将技能设定,非常还原三国的各种人设,平衡也做得很好。而现在的三国杀,武将一个比一个不知名,技能一个比一个酷炫,技能描述一个比一个复杂,字数都可以超过一篇高考作文了。
所有新的更新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骗氪。把三国题材浪费在这种上面,然后再对比一下《全战三国》这样水准的作品,十分尴尬。如果放在Steam上恐怕已经差评如潮了。实在算不上精品。《梦三国》本来就是DOTA的同级延续,然而DOTA和LOL都做出了自己的风格,梦三国现在半死不活的状态。即便是氪金网游,能够冲出世界也可以算作精品。
而梦三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满足于现状,没有赶上移动转型潮流,最终埋葬在了自己手上。哪怕是有了危机意识出了2代与手机版,也已经晚了,成为被时代抛弃的小众游戏,算不上精品。《率土之滨》网易投入了多少钱在这个游戏的宣传上面,然而氪金手游的属性已经注定了这款游戏的结局。现在半冷不冷,搞的网易扔也不是留也不是,非常尴尬。
精品是不可能的。最悲哀的事莫过于要找大陆的三国精品游戏,我竟然要到20多年前去找!20年前,国内的游戏产业是有灵魂的,还没有被各种业绩KPI腐蚀。有两款游戏非常出众,都是大陆制作。《傲世三国》目标软件2001年开发的作品。国内第一款打入全球游戏排行榜TOP100的作品。当时国内游戏界的骄傲。距离现在已经整整18年了。
这个游戏可以算作精品,就同期游戏的水准来说。把策略游戏和实施战略游戏两者的优点完美结合起来。这是战斗画面,战场元素的丰富度,战斗的密集度与现在的游戏比较丝毫不逊色。《三国赵云传》珠海的游戏团队2001年的作品。多少80后还能从抽屉里找出那些年的游戏光碟?里面一定有一部三国赵云传甚至是后续的资料片纵横天下。
游戏性放到现在也一点不逊色,只要图形界面能跟上。同样这个游戏也可以算作精品。技能树点偏所以,我们明明有一个非常好的开端的啊。为什么这20年来,就再也没有出过几个哪怕不是精品可以让人记得住名字的三国游戏呢?唯一的解释就是,中国游戏业的技能树已经点偏了,在各种KPI的压榨之下,唯有短周期,快速回本的氪金手游能满足这些条件了。
为啥战国类游戏比三国类少这么多呢?
哦哈呦~敏娜桑~叩叩哇NGA玩家社区~这次让我们回答一个颇有深度的问题~相信大家都见过许多三国类游戏,最早的FC平台的《吞食天地》、《三国志》、街机平台的《三国战记》、PC端的《真三国无双》、《三国群英传》等等~可以说只要是个游戏平台,三国游戏就会出现~可是,问题来了,同样是战乱四起的战国时期,它的游戏却很少,至今为止,猫猫只见过在fc平台的《荆轲新传》算是有点影子,这是为什么呢?1.《三国演义》意义不言而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和民间的快本都让三国故事脍炙人口,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首,《三国演义》也算是我们的童年~通过《三国演义》我们了解许多人物和故事,这也让我们对三国游戏情有独钟~战国时期的小说有一本《东周列国志》,但是这本小说的趣味性远不及《三国演义》,普及程度也不够高,自然无法比拟。
2.日本推动三国游戏发展在日本,有一本漫画叫《三国志》,这算作是最早的同人作品吧~后来《三国志》由东映公司改编成动画~《三国志》当时引起了日本国民的巨大轰动,掀起的三国热引发一系列公司做出了游戏,其中以南梦宫的《三国志2:霸王的大陆》和光荣的《三国志》为主,后者开注册了“三国志”的商标,创造出了《真三国无双》的经典~相比较,战国时期就鲜有人知了~3.时间跨度三国时期和战国时期相差了四百年~这段历史跨度还是非常大的~历史资料和文献都存在推敲性~此外,战国游戏的人物都不被熟悉,除了有名的将军和谋士外~三国却不同,没一个阵营大家都可以说出几十位将领~这就是差别~所以,大家觉得战国游戏少是不是情有可原呢?。
为什么西方人制作的《三国.全面战争》能爆卖全球?
这部巨作没有看过,能取得轰动效应,说明编剧和导演下过苦功夫。三国故事在东亚地区国家的知名度相当高,本据能取得这些国家国民的认可,说明该剧的编排,人物刻划,服装道具的安排上是忠于原著和史实的。其中的打斗和战争场面一定精采,该剧的编剧和导演生活在西方社会,懂得西方人崇尚英雄的心里,三国人物各个都是英雄好汉,他们的英雄事迹,侠肝义胆,非常能引起西方人的共鸣。
为什么以三国为题材的游戏数不胜数,以水浒传为题材的游戏却不多?
谢谢悟空邀请。“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尔虞我诈是三国,分不清对与错”。对不起,恕我不厚道地唱了出来。乱世三国,谁主沉浮?那策马肆意驰骋疆场的万丈豪情;那任意挥洒叱咤风云的凌云壮志;那群雄争霸如史诗般恢弘大气的战争场景,古往今来,令多少英雄好汉向往。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读了三国,心中就有一个坐拥三军,指点江山的英雄梦。
无奈,历史已经远去,战争难再重现。因此,现代人就把更多的感情和智慧,都投入到游戏之中去了。三国题材的游戏一经面市,便迅速引爆了整个电玩市场。各种玩家趋之若鹜。开发商更是乐此不疲地深挖掘,狠投资。以三国为题材的游戏,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今各种最火爆的游戏软件,基本都有加入了三国的元素。罗贯中老先生若是能活到现在,他拥有的版权,就足够让他登上福布斯的富豪榜了。
三国时代虽已远去,但国人爱三国的心却不曾减灭。这要感谢罗贯中老先生的一部《三国演义》。《水浒传》也是一部宏篇巨著。也有许多英雄好汉,也有精彩的战争场面,也有尔虞我诈的阴谋阳谋。但却不受游戏开发商们的待见。虽然也有以《水浒传》为题材的游戏,但多属于街机版类形,没有以三国为题材的游戏高大上。水浒的故事多以市井俚俗为主线,这就局限了整个游戏产业的开发。
而三国的故事,是围绕灭战灭国,开疆拓土为主线的,很符合游戏里从一个人到拥有整个天下的游戏玩法。正所谓,市场决定着一个项目的成败,而消费者则决定一个市场的成败。消费者就是广大的老百姓,因为老百姓更欣赏三国时期,烽火连天的群雄争霸的场面,更欣赏谋士们之间的斗智,也更欣赏猛将们相互的斗勇。通过游戏,便能直接掌握他们的生死,或成就自己,在游戏的虚拟世界里君临天下!。
为什么三国演义跟西游记题材的游戏特别多,红楼跟水浒题材的很少?
因为《三国演义》和《西游记》更适合游戏的结构,那就是国家独立、门派独立和神魔人族独立,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竞争模式,更有利于游戏的开展,玩家从中就能获得满足感。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说明:一、游戏的内涵“游戏”有两个最基本的特性,一是以直接获得快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悦)为主要目的;二是主体参与互动,指主体动作、语言、表情等变化与获得快感的刺激方式及刺激程度有直接联系。
通过这两个特性可以看出,无论是单机游戏还是网络游戏,互动是第一位的,获得快感仅次。一个题材的游戏如果缺少这两点,就不会被游戏厂商采纳。游戏分类包括:策略、即时战略、角色扮演、动作、射击等。这些种类缺乏了争斗就带来不了快感,如果是网络游戏,互动又是最关键的一环。所有游戏只要遵循这两个关键因素,就能获得玩家的认可。
游戏厂家达到了目的,玩家满足了需求,形成双赢的局面。二、四大名著的内涵1、《三国演义》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前的军事、政治、外交的种种斗争。适合游戏类型:★★★★★所有游戏类型,受众群体广。经典游戏有:《王者荣耀》、《三国战纪》、《真三国无双》、《三国群英传》、《三国志》、《幻想三国志》、《富甲天下》、《三国赵云传》。
2、《西游记》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赴西天取经,不畏艰险,踏平坎坷,战胜妖魔,最终修成正果。适合游戏类型:★★★★★所有游戏类型,受众群体广。经典游戏:《王者荣耀》、《西游释厄传》、《大话西游2》、《梦幻西游》、《斗战神》、《西游无双》。3、《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它的主要倾向是“官逼民反”,局限在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适合游戏类型:★★角色扮演、动作类型,受众群体少。《水浒无双》、《水浒Q传》。4、《红楼梦》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四大家族的兴衰史,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适合游戏类型:★只适合养成游戏类型,受众群体极少。《醉红楼》。从以上四大名著的主要中心思想来看,最符合游戏两大特性的肯定是《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三、四大名著与游戏需求的联系游戏开发者开发游戏的目的是能让更多人参与,而不是为了宣扬四大名著的内涵。那不是游戏厂家该关注的,是文史学家和文学爱好者的事情。1、《红楼梦》描写了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但是这个题材参与者寥寥无几。《红楼梦》本身对人性刻画深刻,因为没有战斗元素,也不适合杀伐,人物之间不存在能力高低,主打感情线,不能给玩家以代入感。
2、《水浒传》虽然宣传了“忠义”,但小说的结局是悲剧,108将没有体现出自我价值,就被宋江出卖。这种题材没有太强的发挥余地,形成不了一个可以互动的情节。人物集中在一代人中。缺乏战争描写,无史诗的感觉。耳熟能详的都是一些诸如武松打虎、林冲风雪山神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之类的更偏向江湖色彩的情节描写。主线剧情不够明确,玩家代入感不强的问题。
成功的游戏化案例不多。3、反观《三国演义》,知名度、传播度、熟悉度都这么庞大的历史背景,再加上数量、特点、事迹都很鲜明的角色,三国演义可供发挥的地方都那么优秀,无论做什么游戏都可以找到合适的角度。《三国》中的魏蜀吴、刘关张、五子良将、五虎上将、各大谋士、各场经典战争,都是最好的题材。4、《西游记》就是一本相当完善的游戏背景设定集,特别是全书表现出来的战斗主题,更是让其成为改编游戏的最佳选择。
无论开发者还是玩家都能在游戏里任意选择,并形成了一个广袤的世界格局和场景。《西游》中的孙猪沙、神、魔、人族、81难、法宝法术。也都是玩家选择的最好题材。各行有各行的规矩和卖点,四大名著从文学角度来说,不相上下。但从转换成游戏的角度来说,《三国》和《西游》确实具有更多的选择。游戏是个商品,具有增值的功能。
三国是中国历史,为什么《全面战争:三国》游戏是国外开发的,你怎么看?
谢邀。一直看到这个问题,可能很多玩家觉得有点“恨铁不成钢”,毕竟《全面战争:三国》即便是历史顾问,都选的是外国的历史专家。不过枫叔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负责这款游戏的汉学家,不是普通人,其对中国三国时期的精通程度,肯定不是咱们平时看看三国演义就觉得懂了那种地步,甚至比普通中国民众要深入透彻的多。中国的研发团队,实际研发这种大型的游戏也是有底子的,但是和多数玩家猜测的没脑子,没创意关系不大,主要是中国游戏产业的现行结构,以及研发模式有关系。
我们在立项一款产品的时候,看公司规模大小,初创公司立项基本只有启动资金,那后期研发就得等着投资或者被收购,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没哪个团队敢冒险开发一些市面没有的操作方式或者内容,甚至同类产品也是挑大众化,有成功先例的,这导致很多游戏同质化严重,但是没办法,你做太新投资方更不敢给你投资。大型企业,有资金实力,是不是应该支持这种创新呢?你这样想是对的,但实际实施起来却很难。
比如在腾讯,网易这样的企业,你是一位新晋制作人,你可以提出口号,描绘预期,但是如果你要拿到上亿元开发个游戏,但你对自己的模式和未来没有把握的话,那你很容易输在自己的同僚项目中。一样的企业,不同的工作室,谁的项目更容易变现,资金就会向谁倾斜。另外,游戏的运营机制,收费模式,我国早早步入了免费时代,对于玩家来说就是能者多劳,有钱多贡献的方式。
而海外都是买断制,还支持限时退款,所以海外开发商都是力求做出来的游戏,不会让玩家不到20小时就有退货的打算,这样才能保障收益。但国产游戏就相反了,只要开发出来,把人吸引进来,不愁没有金主给里砸钱。所以,像《全面战争:三国》这样的游戏,你就算设定200元一份,要一万份才有200万的资金,对比高昂的开发经费,这个需要出售的份数达到数百万份才有利润,所以即便国内有人对三国很喜欢,但也不会另辟蹊径做市面没有的模式。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