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袁绍败的很惨。一、官渡之战前曹操的冒险。官渡之战后,两大集团的内斗继续。二、官渡之战相持阶段,袁绍的持重。事实上,袁绍在官渡之战后,仍然有很强的实力。由以上分析可知,官渡之战,其实曹操赢得很侥幸。在官渡之战期间后,这两个地域集团的斗争仍然继续。
袁绍在官渡之战时怎么才能赢?
袁绍,三国初期实力最大的一个霸主。家庭背景显赫,四世三公。在征讨反贼董卓时,十八路路诸侯的盟主。天下十三洲,袁绍自己占了四个,雄居北方,手下文臣武将众多,可谓兵多将广。可是,后来的官渡之战兵多将广的袁绍竟然败给实力差自己好几个档次的曹操。那么袁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首先,个人原因,袁绍头顶四世三公的背景,但是自己却骄傲自大,不听他人意见战争刚开始,谋士沮授提出打持久战,因为曹操粮草不足,自己兵强马壮,持久战不用打,耗也可以耗死曹操,但是袁绍不听,认为自己兵力远胜曹操,只想急功近利,只求速战速决。
而且还给沮授安了个“慢我军心”的罪名,直接扔进大牢。其次,袁绍优柔寡断,不会把握战机,战争相持了两个月,许攸向袁绍献计,此时曹操的大本营许昌肯定空虚,如果分一部分兵力偷袭曹操大本营,曹操收尾不能相顾必败,如此高明的计划袁不但不听,而且把许攸臭骂一顿,致使许攸一气之下投靠曹操。后来,许攸投降曹操说出来当初他给袁绍提的这一计谋,惊出了曹操一身冷汗。
曹操说如果当时袁绍采取了这一计谋,自己必败。而且许攸带去了很多袁绍的情报给曹操。其中最致命的就是袁绍粮库乌巢放防守空虚,曹操立即当机立断夜袭乌巢,一把火烧了袁绍的粮库。这也就是袁绍失败的最后一个原因,不善于用人,粮库这么重要的地方,应该派有能力的人把守,袁绍麾下四挺柱的张颌,高览皆是举世名将,他竟然把如此重要岗位交给了一个嗜酒如命的淳于琼,怎能不误事?不能知人善用,而且多疑,最终将这等举世名将拱手让给了曹操。
官渡之战后,袁绍还有机会翻身吗?
官渡之战,袁绍败的很惨。他的十万步兵和一万起兵几乎全军覆灭,仅八百骑随袁绍逃回了河北。但是如果要说袁绍在官渡之战后一蹶不振,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了,那也不至于。事实上,袁绍在官渡之战后,仍然还有很强的实力。再纠集一二十万人跟曹操继续打,一点问题都没有。另一方面,曹操虽然获胜,但与袁绍长达一年多的对峙,几乎耗尽了他的内部资源。
从其坑杀河北七万降卒可以看出,当时曹操粮草也很紧张,已经很难养活这些俘虏了;并且曹操谙熟韬略、用兵果决,怎会不知“趁热打铁、兵贵神速”的道理,然而其没能连续发动攻击压制袁绍,正说明了曹操当时的兵力还不足以吃掉河北四州。先看一下官渡之战之后,曹操和袁绍都干了一些什么事:公元200年袁绍于官渡惨败,仓皇逃回河北。
随后,曹操在打扫战场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自己这边的人写给袁绍的表态信。然而曹操并没有恼怒,而是下令将信件全部焚毁,以安慰本方人心。这件事在很多人看来认为这是曹操大器、豪爽的表现。但其实,曹操并没有现象中的那么豪爽大器。他当时是不敢,也不能搞事后清算。因为袁绍回到河北后,随时都可能再杀回来。曹操没有必要自乱阵脚,给袁绍可乘之机。
公元201年河北多地见袁绍大败,纷纷造反,不过都被袁绍平定了。曹操本打算乘袁绍内乱,南征荆州刘表,以巩固后方。荀彧对曹操说: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痛打落水狗,进一步的缩小我们与袁绍的差距,没必要去征刘表。于是曹操采纳了荀彧的建议,又在仓亭再次大败了袁绍。然而曹操还是因为粮草问题,又退回了河南。到了八月,袁绍决心反击曹操,他派刘备到汝南(袁绍老家),去曹操的后方捣乱,以策应自己。
曹操当时在仓亭与袁绍对峙,便只派了一员部将去平乱。结果,刘备大胜曹军,逼得曹操只能亲征。最后曹操大胜,刘备南下荆州投了刘表。公元202年这一年是曹操与袁绍实力对比的转折年。因为袁绍在邺城,病死了。但是曹操也没有乘机攻河北,因为他也是忙的焦头烂额,情况不比袁绍好多少。当时刘备在荆州,对曹操威胁很大。曹操派夏侯惇去征刘备,结果被刘备击败。
好在刘备当时实力不够,没有进攻曹操,南线暂时稳定住了;另外,马腾在关中策动南匈奴造反,意图一起攻曹。于是曹操让钟繇到马腾处谈判,暂时缓解了西面的压力。公元203年袁绍死后河北大乱。他的三个儿子为了争权夺利,打的一脸狗血。曹操于是乘机向河北发动了猛攻,在黎阳城下大破袁谭、袁尚联军。袁谭、袁尚败走,退回邺城。
随后曹操大军追到了邺城,曹军将领都提出要乘胜攻打邺城,但郭嘉认为:袁绍生前喜欢这两个儿子,没能决定让谁作继承人。如今他们权力相等,各有党羽辅佐。情况危急,就相互援救;局势稍有缓和,就又会争权夺利。不如我们先向南进取荆州,等待他们兄弟内讧相斗之时,然后再进攻他们,可以一举平定河北。曹操认为郭嘉说的有理,便率军退回。
只留了部将贾信驻守黎阳。随后袁氏兄弟果然开始内讧,袁尚攻袁谭,袁谭敌不过,便率部投降了曹操。公元204年袁谭投降曹操后,袁尚继续攻他。曹操乘袁氏兄弟内战之机,猛攻袁尚老巢冀州。袁尚带兵回救,被曹操打的大败。随后曹操率军平定了整个冀州,并自任冀州牧,将他的大本营从兖州迁到了冀州。从此之后,冀州的邺城便成为为曹操的政治中心。
而汉献帝所在的许都,只留少许官员。当年年底,曹操攻袁谭,打算将袁氏一族的势力连根拔除。公元205年紧接上一年,曹军大败袁谭,攻占青州。袁谭出逃,被曹军追兵杀死。至此,袁氏势力基本肃清。但是袁熙、袁尚乘曹操攻袁谭之机,向北投奔了辽西乌桓。曹操率军讨伐乌桓,不给袁氏喘息之机。袁绍的外甥,并州刺史高干(前一年投降了曹操)见曹操亲自征讨乌桓,冀州空虚,便扣押曹操任命的官员,派兵屯守壶关口,正式反叛了。
曹操没时间打高干,便遣大将乐进、李典进击高干,然而高干拒险而守,曹军不能进。公元206年紧接上一年,曹操见高干死守不出,害怕长期对峙会生出事端,便暂缓攻乌桓,亲自率军进攻高干,并大破高干。高干准备逃往荆州投刘表,但被曹操任命的上洛都尉王琰捕杀。至此高干的势力被剿灭,曹操于是平定了并州。公元207年这一年,曹操统一了北方。
他先是攻破了乌桓与袁尚的联军,接着以逸待劳,坐等辽东土皇帝公孙康将袁尚、袁熙的头颅送上。于是袁氏在河北的势力全部瓦解,袁绍的三个儿子都被弄死。曹操在班师回朝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出了著名的《观沧海》。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其实官渡之后,袁绍与曹操的实力对比,仍然是他占有优势。如果袁绍不死,凭他的能力,凭河北四州的实力,袁绍想要坐稳河北,与曹操隔黄河而对峙,其实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如果袁绍再凭借河北的地理优势,以及曹操在河南的地理劣势。再给他三五年的时间休养生息,他还能重头再来。但问题是,袁绍偏偏就是个脸皮薄的人。官渡一战,打的他傲气全无,其后又再次在仓亭败给了曹操同志。最后一气之下,他就挂了。而袁绍死后,直接就导致了河北四州大乱。给了曹操攻灭河北的机会。那么,为什么官渡之战后,袁绍却会给人一种把底裤都输光了,难以翻身的错觉呢?其实,这主要是在官渡之战后,袁绍没过多久就病死了,而他到死都没有摆脱官渡之败对他的阴影。
并且他死得也是比较搞笑,按照《三国志》的相关记载,袁绍是得了抑郁症,最后被怄死了。冀州城邑多叛,绍复击定之。自军败后发病,七年,忧死。——《三国志·袁绍传》顺便说一句,从袁绍抑郁而死可以看出,这厮成不了大器。看看人家三国的当家人,哪一个不是没脸没皮的流氓?比如说曹操,当年玩张绣的婶婶,结果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都挂在了宛城。
而曹操这货就跟没事人一样,丝毫看不出他有什么抑郁的表现;还有刘备,一生败仗无数,在徐州下邳,在荆州长坂坡,每逢大败必然抛妻弃子,跑得比兔子都快。然后跟个没事人一样,完全没有打了败仗该有的羞愧心情。这才是真正的枭雄心态啊……因此,回到标题中所问的,袁绍在官渡之战后还有翻身的机会吗?答案是:太有了!但前提是袁绍不能死。
总的来说,官渡之战的意义在于,缩小了袁绍与曹操的实力差距,让袁绍不敢再小瞧曹操这个对手。并且还给袁绍留下了阴影,最终让袁绍因此怄气而死。至于说官渡之战对袁绍的实力影响,这个就跟赤壁之战对于曹操的影响一样。打了大败仗,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影响。但要说袁绍在官渡把底裤都输光了,输的不能翻身了,那倒也不至于。最后说说袁绍死后,河北为什么会立刻陷入四分五裂。
这是因为袁绍是河南汝南人,他的地盘又在河北冀州。这就导致袁绍的手下谋臣武将分成了两大派:一派是与袁绍同属河南的士人,包括来自河南颍川的郭图、许攸、辛评、辛毗兄弟、和武将淳于琼等人;一派是河北冀州的本土士族,包括沮授、田丰、审配以及武将张郃等人;这两派人在袁绍统治冀州前期,还能和平的相处。但两大集团在政治取向、军事战略和经济利益的冲突,最后却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相互抨击。
在官渡之战期间后,这两个地域集团的斗争仍然继续。比如,河北豪族审配当时留守邺城,他就故意找河南派代表许攸的茬,逼得许攸破口大骂,气得叛袁投降了曹操。而河北派的另一个代表张郃因为在乌巢防守上与郭图的意见不合,后者便又向袁绍进谗言,导致张郃畏惧,也临阵投降了曹操。由以上分析可知,官渡之战,其实曹操赢得很侥幸。
他取胜的真正原因是袁绍阵营的河南派与河北派的内斗,而导致的两次关键叛降。而这两大集团的矛盾冲突由来已久,在之后也没有消停。官渡之战后,两大集团的内斗继续。由于袁绍在立储的问题上优柔寡断,于是两大派也纷纷开始站队,分别辅佐袁谭、袁尚,继续内斗。袁绍病故后,他两个还算有才干的儿子袁谭和袁尚开始争夺河北地区统治权。
官渡之战为什么曹操不怕袁绍偷袭他的大本营?
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也是我心目中认为最诡异的战役。因为从任何一方面来说,袁绍都不应该失败的。可是,袁绍却莫名其妙的失败了,成就了曹操的声名。在官渡之战中,袁绍阵营中发生了许多不可解释的事情。其中,分兵袭击曹操后方这一点,是后人诟病袁绍的一个方面。但是,袁绍真的不袭击曹操的大本营吗?而曹操也真的不怕袁绍偷袭他的大本营吗?答案是否定的。
一、官渡之战前曹操的冒险。在袁绍和曹操的战争中,曹操只冒过一次险,那就是刘备袭占徐州起兵反曹的时候。在面对袁绍的威胁,曹操力排众议,立刻出兵徐州,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打败刘备,平定徐州,然后回兵,正好赶上官渡之战的开始。这一次冒险,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当时田丰就建议袁绍趁机袭击许都。可是袁绍以孩子有病而拒绝了。
气得田丰以杖击地,破口大骂。不过,如果我们客观的分析一下,刘备占徐州的时候,曹操平叛的时间是建安五年一月,而袁绍发动官渡之战的时间是建安五年二月。在这个时候,袁绍正是大战开始之前,调兵遣将的紧张时刻。袁绍不听从田丰的建议,派兵袭击许都无外乎四个原因。一是措手不及。在曹操进击刘备的时候,正是袁绍紧锣密鼓的准备开始官渡之战的时候。
在这个时候,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调拨筹备。如果要去袭击许都,那么一切工作都要推倒重来。这是袁绍不取的。二是曹操带兵去平定徐州,他的大本营并不是按照田丰说的毫无戒备。刘备的军队是一群乌合之众,曹操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主力都带去,必定要派一部分主力留守。田丰说的派一部分兵力偷袭许都,结果很可能会因为孤军深入被曹军歼灭。
这样,官渡之战还没有打就挫了军队的锐气,这也是袁绍所不取的。三是派不出兵来。当时离袁绍正式出兵只有一个月了。袁绍的军队正忙得手忙脚乱。袁绍就根本派不出一支可以立刻出动的人马。这是因为袁绍听信谗言,罢免了原来指挥军队的沮授的职务。在新旧交替之时,根本就无法调动一支有力的军队去执行田丰的建议。第四个原因是袁绍无法说出口的。
袁绍已经罢免了沮授的职务,如果要执行田丰的建议,在仓促之下,只有派沮授指挥军队才行。这也许是田丰建议的另一层含义。但是,袁绍此人的性格,是不会再起用沮授的。因此,这也是袁绍不听从田丰建议的原因之一。二、官渡之战相持阶段,袁绍的持重。到了官渡之战后,袁绍和曹操进行了拉锯战,最后战争进入相持状态。在这个时候,袁绍手下的几位谋士和将领又向袁绍提出了袭击许都的建议。
袁绍也并非没有采纳这个建议,但是,他没有重视这个建议,结果执行不利。袁绍曾经先后派出了两支人马去袭击曹操的后方。一支由刘备率领。这支军队在刘备的指挥下,从延津迂回到汝南,在叶县击斩了蔡阳,一时间声势很大,引起了曹操的担忧。另一支军队由越骑司马韩荀指挥,率领千余骑兵绕道嵩山以东,袭击刘备的补给线。但是,这两支人马的实力有限,先后被曹仁击败,韩荀也战死了。
此后,袁绍就没有再派兵去袭击曹操的后方。袁绍在这段时间里,不去袭击曹操的后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兵力不足。有人说,袁绍十万人马,曹操三万人马,袁绍怎么会兵力不足?我们可以看到,袁绍人数虽多,但是在质量上要比曹操差得很多。在官渡能够和曹操对峙,还经常遭受曹操的袭击。如果再抽调出精干的部队去袭击许都,那是很困难的。
二是曹操后方防备森严。曹操在官渡和袁绍对峙,但是他也没有放松后方的戒备。他只把三分之二的军队放在官渡,自己的后方还有至少三分之一的军队。正是这些军队,才威慑刘表、张绣、孙权不敢轻举妄动。使得刘备、韩荀的军队铩羽而归。三是袁绍认为毫无必要。袁绍的军队精锐程度不如曹军,机动作战屡次失败。颜良和文丑的败死给了袁绍以深刻的教训。
曹操采取持久战的战略和袁绍相持,正是兵多粮多的袁绍求之不得的。因此,袁绍认为,只要继续相持下去,最后的胜利就是自己的,根本就没有必要去袭击曹操的后方。四是袁绍对战役的控制力衰退。袁绍扫平河北,沮授、田丰功不可没。尤其是沮授,作为袁绍的谋主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官渡之战前,袁绍听信谗言,剥夺了沮授的兵权。
这引起了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最大的危害是重军不服,军心动摇。这使得袁绍军中上下离心,战役进行得十分不利。袁绍指挥这样的军队,如履薄冰。他惟恐失败,会造成不必要的失败。因此,他最终也没有采取看起来有一定风险的袭击曹军后方的建议。结语:正是因为袁绍内部的斗争,严重削弱了袁绍军队的战斗力,使得袁绍的官渡之战进行得十分困难。
正是他的集团争斗,使得袁绍不敢冒险。为了万无一失,袁绍采取了和曹操对峙,打持久战的战术。同时,曹操也十分重视后方的防卫。他留下得力的将领和军队,严加防范袁绍的偷袭。当袁绍派出的试探兵马刘备和韩荀,曹操就派曹仁迎头痛击,把他们大部歼灭。这也使得袁绍打消了偷袭曹操后方的念头。但是,战争是必须要冒险的。最后,不愿意冒险的袁绍,被铤而走险的曹操打得一败涂地。
曹操曾收编30万青州兵,官渡之战时,为何兵力还不足1万?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是没有争议的,袁绍有十几万军队,而曹操仅有一万余人。其实曹操并不是只有这一万人的军队,但能动员和投入这关键之战的只有这么多。一、青州兵是群乌合之众,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早在曹操被拥立为兖州牧的时候,青州黄巾军主动归降。史籍记载:冬,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这个就是青州兵的来历。但这青州兵不是一直强悍的军队,而是落败后,无处安身,准备随时接受诏安的一支流匪。都知道大势已去,他们巴不得有个官方的机构能够承认他们,实现从叛军到官军的华丽转身。所以,这支军队本身就不是一直职业军队。从人数上来说,投降曹操的是三十万,但曹操真正把他们编入自己部队的人数远远要低于这个数字,估计有十分之二三就不错了。
剩下的都就地安置,屯田垦荒,从事农业生产。说起打仗,这支军队还真有过“精彩”的历史。当年曹操攻打吕布,陈宫受不了曹操的人品而倒戈后,形式对曹操不利。吕布骑兵出击,曹操的青州兵一溃千里,四散奔逃,害得曹操落马,还烧伤了左手。当年曹操收了张绣的婶婶,导致张绣反水差点要了曹操的命。这一战中,于禁的手下被青州兵抢劫,弄得一群男人在外面裸奔。
未至太祖所,道见十余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这样一群目无法纪的乌合之众,打算让他们去打硬仗,恐怕曹操都没有这个胆量。二、曹操兵少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应官渡之战时,曹操控制的地方是战乱较为集中的地方,也是黄巾起义军和董卓之乱当年祸害最深的地方,地盘没有袁绍大,经济正在恢复期。曹操当时有6-8万军队,但从许昌出发投入到官渡前线的约为1.9万人左右。
别说更多的军队,即使这一万多人,粮食供应都出了问题。三国志中记载,曹操询问荀彧的意见,粮食不够,是否要退回许都?仗没打完,曹操都撑不住了,想打退堂鼓了。调派更多的军队,曹操的后勤补给根本无法满足。况且南边的刘表和孙策跟你也不是一伙的,总得留点兵力防守吧。幸运的是曹操破乌巢,烧毁袁绍粮草,以少胜多,奠定了一统北方的局面。
官渡之战为何只有曹操和袁绍两家决战,其他割据势力去哪儿了?
好像是这样说的,要么对中原战场沒有兴趣,要么相隔太远使不上劲,有的内部不稳,不出兵,选择了作壁上观,只有刘皇叔想参与,在官渡之前刘备两次占领徐州,并联合袁绍抗曹,由于袁绍决策慢半拍,在官渡对峙阶段,曹操面对压力选择亲自东征刘备,刘备战败逃亡,关羽被擒,想和能参与官渡之战的势力基本都被曹操灭了火!官渡之战的形势是,袁绍是进攻方,曹操是防守方,面对袁绍的进攻,曹操也是一在退后,终于退到了官渡,而这个战场可以说是曹操选择好的,官渡之时,有人建议袁绍不要大举进攻,用小部队去骚扰曹操,袁绍10万军对战曹操不到3万兵马,兵马粮草袁绍都占优势,官渡之战前,面对袁绍,自己是缺兵少粮,贾诩告诉曹操,四胜四败之言,曹操接受了,也有了战胜袁绍的信心!因为在官渡开战对于曹操有利,官渡靠近许都,在军需粮草补给线上比袁绍要短,曹操调度得当,往往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对袁绍各个击破,战争从一边倒转入相持阶段!相持阶段曹操胆略更胜一筹,再大局上曹操也有过绝望,相持阶段自己粮草不足的缺点暴露了出来,他曾想过撤兵而特意派人去往许都询问荀彧,荀彧讲明厉害,不能撤兵,曹操知人善任太再次听取了荀彧的意见!在战局中,双方互有胜负,孙策曾想偷袭许都却被刺客所伤,计划流产,许攸此时看不惯袁绍的行径就投降了曹操,曹操从许攸处得知袁绍粮草所在,果断下令偷袭乌巢,结果大胜,张郃等人还投降了曹操,袁绍阵营军心涣散,丧失战斗力,公元200年冬,袁绍败逃!。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