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游戏,APP下载,公益下载:帝一应用

帝一应用手机版|下载排行|最近更新|tags标签汇总

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 - 系统攻略 - 衣阿华级战列舰攻略,美国衣阿华级战列舰中哪个最厉害

衣阿华级战列舰攻略,美国衣阿华级战列舰中哪个最厉害

时间:2022-08-06 05:54:11来源:整理作者:佚名投稿 手机版

1,美国衣阿华级战列舰中哪个最厉害

都一样,即便后期依阿华、新泽西、威斯康星、密苏里现代化改造,也是一模一样的
密苏里

衣阿华级战列舰攻略,美国衣阿华级战列舰中哪个最厉害

2,衣阿华级四艘战列舰分别叫什么

衣阿华级战列舰是二战期间美国建成的吨位最大的一级战列舰,也是世界上最后一级退出现役的战列舰。该级舰首舰从1943年始建,到翌年共建造了4艘,舷号分别是衣阿华号(BB-61)、新泽西号(BB-62)、密苏里号(BB-63)和威斯康星号(BB-64)。

衣阿华级战列舰攻略,美国衣阿华级战列舰中哪个最厉害

3,衣阿华级战列舰为了适应现代化战争曾经做过哪些改造

衣阿华级战列舰BB-63密苏里号主炮开火这两型巡洋舰虽然出世的时代不同,但都装备有强大的武器。如果说两型战舰在对战中到底谁厉害,还是要有一个公平的对比。毕竟美军的作战系统中其航空力量才是进攻的主力,而前苏联的舰队的航空力量则严重依赖陆基航空兵。如果脱离陆基航空兵的掩护,则前苏联在海战中并不占优势。因此对比这两型海上巨物的战力,要假设只有两舰单挑,然后双方都拥有相同的制导能力,这种情况下的PK才能相对公平。当然,实战中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条件。首先来了解下两舰的武器配备:基洛级夫巡洋舰属于完全导弹化的现代军舰,据说舰上的全部导弹如果加起来有近500枚之多。当然其中最有威力的导弹要数,20枚体积庞大的P-700花岗石超音速反舰导弹,该导弹全重6.8吨,配备700公斤的高爆弹头,飞行速度可达到2.5马赫,射程更是号称有500公里。制导方式是惯性导航加上主动雷达引导,引导目标需要的数据可由卫星、岸基飞机、直升机或战舰本身来提供。除了拥有强大的反舰能力,其防空性能也是强悍,配有多层的防御系统,其中包括96枚S-300F远程区域防空导弹,射程可达150公里。还有192枚 3K95舰载版本的“道尔”及4K33近程舰空导弹,为了对付逼近舰体的威胁,还装有6门AK-630型30毫米近防炮。基本上可以说基洛夫级无论是进攻能力还是防守能力都非常可观,反舰能力威力大射程远;防空能力则是远程、中程、短程和近防多层次搭配相当完整,就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堡垒。相对比美国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则要弱一些,这款40年代问世的巨舰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对付基洛夫级美军对现役的4艘衣阿华舰进行大规模改装; 对406毫米巨炮装填设备进行了速度提升,加装了16枚鱼叉反舰导弹,以及32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和4部密集近防炮,并将原有舰尾的水上飞机发射台,变成直升机停机坪。最早的改装方案还包括将动力改为核动力再安装宙斯盾系统和防空导弹,但最后均放弃。衣阿华级战列舰主要武器是3具3连装的9门406毫米50倍径巨型舰炮,这种舰炮射程远达40公里,大概射速是每分钟2枚,也是二战期间射程最远、性能最好的舰炮。毕竟它的出现还是在二战末期,在未改装前该舰的战力与完全导弹化的基洛夫级无法相比。P-700花岗岩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射。以下进行一下战例模拟,以基洛夫级巡洋舰配备的P-700导弹射程为基准,(正常作战中最开始没有谁会放弃自己的距离优势,而抵近作战)假设战场为500公里,双方都想在这个距离上干掉对手。那首先,基洛夫级会直接将20枚P-700在敌舰反舰导弹距离外就全部发射, 实际上导弹射完后,基洛夫就可以撤了。让舰载机或卫星引导导弹直接飞向目标就完了。打与打不着,衣阿华都无法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因为衣阿华级装备的两款远距离武器一种是406毫米舰炮。一种是战斧陆攻巡航导弹,这两种武器一个射程近打不到,才40公里,一个是陆攻导弹不适合对海作战,作战效能值得怀疑。另一种鱼叉导弹也是射程不足又是亚音速,火力上就不如超音速的P-700。衣阿华级想要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必须假想,基洛夫级打完导弹后,未及时撤退,或者想抵近扩大战果。这样衣阿华级必须将20枚来袭的P-700导弹全部拦下,实际上都拦下的可能性很低,舰上都没有防空导弹,要说能打下一半P-700已经是烧香了。然后衣阿华继续抵近到距离基洛夫130公里范围内,才能发射16枚鱼叉导弹,面对基洛夫级的4层防御网,16枚亚音速的鱼叉有多大作用很难说。最近,衣阿华级还需要抵近到40公里的舰炮距离,只要命中一波齐射就能干掉基洛夫级,但这种可能性实在太低,基洛夫级不可能让衣阿华级靠这么近。因此在相对条件相同的作战环境下,衣阿华级想要战胜基洛夫级确实不乐观看不到有胜算的可能。但如果美军依靠庞大的舰载航空兵支援的话,则基洛夫级只能赶紧跑或者依靠友军的空优来抗衡。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
衣阿华级战列舰BB-63密苏里号主炮开火这两型巡洋舰虽然出世的时代不同,但都装备有强大的武器。如果说两型战舰在对战中到底谁厉害,还是要有一个公平的对比。毕竟美军的作战系统中其航空力量才是进攻的主力,而前苏联的舰队的航空力量则严重依赖陆基航空兵。如果脱离陆基航空兵的掩护,则前苏联在海战中并不占优势。因此对比这两型海上巨物的战力,要假设只有两舰单挑,然后双方都拥有相同的制导能力,这种情况下的PK才能相对公平。当然,实战中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条件。首先来了解下两舰的武器配备:基洛级夫巡洋舰属于完全导弹化的现代军舰,据说舰上的全部导弹如果加起来有近500枚之多。当然其中最有威力的导弹要数,20枚体积庞大的P-700花岗石超音速反舰导弹,该导弹全重6.8吨,配备700公斤的高爆弹头,飞行速度可达到2.5马赫,射程更是号称有500公里。制导方式是惯性导航加上主动雷达引导,引导目标需要的数据可由卫星、岸基飞机、直升机或战舰本身来提供。除了拥有强大的反舰能力,其防空性能也是强悍,配有多层的防御系统,其中包括96枚S-300F远程区域防空导弹,射程可达150公里。还有192枚 3K95舰载版本的“道尔”及4K33近程舰空导弹,为了对付逼近舰体的威胁,还装有6门AK-630型30毫米近防炮。基本上可以说基洛夫级无论是进攻能力还是防守能力都非常可观,反舰能力威力大射程远;防空能力则是远程、中程、短程和近防多层次搭配相当完整,就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堡垒。相对比美国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则要弱一些,这款40年代问世的巨舰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对付基洛夫级美军对现役的4艘衣阿华舰进行大规模改装; 对406毫米巨炮装填设备进行了速度提升,加装了16枚鱼叉反舰导弹,以及32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和4部密集近防炮,并将原有舰尾的水上飞机发射台,变成直升机停机坪。最早的改装方案还包括将动力改为核动力再安装宙斯盾系统和防空导弹,但最后均放弃。衣阿华级战列舰主要武器是3具3连装的9门406毫米50倍径巨型舰炮,这种舰炮射程远达40公里,大概射速是每分钟2枚,也是二战期间射程最远、性能最好的舰炮。毕竟它的出现还是在二战末期,在未改装前该舰的战力与完全导弹化的基洛夫级无法相比。P-700花岗岩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射。以下进行一下战例模拟,以基洛夫级巡洋舰配备的P-700导弹射程为基准,(正常作战中最开始没有谁会放弃自己的距离优势,而抵近作战)假设战场为500公里,双方都想在这个距离上干掉对手。那首先,基洛夫级会直接将20枚P-700在敌舰反舰导弹距离外就全部发射, 实际上导弹射完后,基洛夫就可以撤了。让舰载机或卫星引导导弹直接飞向目标就完了。打与打不着,衣阿华都无法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因为衣阿华级装备的两款远距离武器一种是406毫米舰炮。一种是战斧陆攻巡航导弹,这两种武器一个射程近打不到,才40公里,一个是陆攻导弹不适合对海作战,作战效能值得怀疑。另一种鱼叉导弹也是射程不足又是亚音速,火力上就不如超音速的P-700。衣阿华级想要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必须假想,基洛夫级打完导弹后,未及时撤退,或者想抵近扩大战果。这样衣阿华级必须将20枚来袭的P-700导弹全部拦下,实际上都拦下的可能性很低,舰上都没有防空导弹,要说能打下一半P-700已经是烧香了。然后衣阿华继续抵近到距离基洛夫130公里范围内,才能发射16枚鱼叉导弹,面对基洛夫级的4层防御网,16枚亚音速的鱼叉有多大作用很难说。最近,衣阿华级还需要抵近到40公里的舰炮距离,只要命中一波齐射就能干掉基洛夫级,但这种可能性实在太低,基洛夫级不可能让衣阿华级靠这么近。因此在相对条件相同的作战环境下,衣阿华级想要战胜基洛夫级确实不乐观看不到有胜算的可能。但如果美军依靠庞大的舰载航空兵支援的话,则基洛夫级只能赶紧跑或者依靠友军的空优来抗衡。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从技术角度考察,衣阿华级无疑要强于俾斯麦级,虽然在战史上俾斯麦级的声誉要比衣阿华级更盛。俾斯麦级是德国在二战前设计建造的全新战列舰,拥有高达52000吨的满载排水量、8门380毫米舰炮、12门150毫米副炮、16门105毫米高射炮,舷侧主装甲带厚度达320毫米,从上述数据看确实相当强悍,但是在这些数字背后,俾斯麦级的设计理念是相当落伍的。一战之后,德国受到《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大型战舰的建造停滞多年,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新兴技术和理念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技术储备,因此俾斯麦级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以一战时期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为蓝本,其基本设计思想依然延续一战时的理念,已经落后于时代,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吨位浪费严重,俾斯麦级的标准排水量高达42000吨,满载排水量达52000吨,相比同期设计的英美条约型战列舰多出了5000~10000吨,比如英国的英王乔治五世级的标准排水量为36000吨,满载排水量42000吨,虽然火力上10门356毫米舰炮略逊于俾斯麦,但主装甲带厚度达381毫米,29节航速。再比较美国的南达科他级,标准排水量38000吨,满载排水量44500吨,除了27节的航速略逊于俾斯麦,9门406毫米舰炮在火力上压制了俾斯麦,310毫米的主装甲带也与俾斯麦级相当。由此可见,俾斯麦级虽然拥有更大的排水量但并未带来相比同期英美战列舰的明显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德国设计人员缺乏合理运用吨位的经验;其次,防御理念陈旧落后,俾斯麦级依然沿袭一战时期的全面防护理念,除了主装甲带之外,在很多次要部位也敷设了轻型装甲,此外在水平防御上还继续沿用早已被其他国家海军摒弃的宆甲设计,实际上在主力舰交战时次要部位的装甲几乎毫无作用,白白占用排水量,而英美新型战列舰普遍采用重点防护理念,放弃次要部位的装甲防护,将装甲集中布置于要害,因此在排水量远不及俾斯麦级的情况下拥有与之相当或更好的防御;再次,俾斯麦级的次要武器配置极不合理,该舰依然采用中口径副炮加高射炮的配置,但是随着战列舰主炮口径的增加,交战距离日益延长,实际上传统的副炮已经很难有机会发挥作用,反而是航空力量的发展要求战列舰配备更多的防空武器,因此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列舰采用中口径高平两用舰炮及大量装备速射防空武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比如英王乔治五世级就采用16门133毫米高平两用炮,南达科他级安装20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相比之下,俾斯麦级的150毫米副炮在远程炮战中无力发挥,又不能参与防空作战,基本上成了摆设,105毫米高射炮性能尚可,但作为近程防御的37毫米高射炮则完全不合格,居然还是半自动射击,射速很慢,“俾斯麦”号在实战中连对付英军老旧的“剑鱼”都颇为吃力,可见其防空效能的低下。可以说,俾斯麦级的战斗力是运用陈旧理念通过吨位堆砌出来的,难怪有舰船史专家评论俾斯麦级是史上设计最差的战列舰。不过,有了击沉“胡德”号的战绩,俾斯麦级足以名留青史,真是一杀遮百丑啊!上面说了这么多,关于衣阿华级其实也就没有什么可说了,作为南达科他级的改良升级版,衣阿华级在保持同等防御能力的情况下加强了动力,航速达到33节,超越史上任何战列舰,同时更换了威力更强的主炮,配合精良的火控设备,使得衣阿华级成为人类历史上综合性能最佳的战列舰,在战斗力上自然要胜过俾斯麦级一筹,俾斯麦级在衣阿华级面前唯一能够夸耀的大概只有实战经历了。虽然理论上说俾斯麦级的防御是落后的,但其防御效能却经历了实战考验,“俾斯麦”号在最后的战斗中主装甲带并未被击穿,而“提尔皮茨”号在服役生涯中遭到来自水下和空中的多次攻击,始终没有沉没,最后英国人还是通过数以吨计的超级炸弹将其结果。
衣阿华级战列舰BB-63密苏里号主炮开火这两型巡洋舰虽然出世的时代不同,但都装备有强大的武器。如果说两型战舰在对战中到底谁厉害,还是要有一个公平的对比。毕竟美军的作战系统中其航空力量才是进攻的主力,而前苏联的舰队的航空力量则严重依赖陆基航空兵。如果脱离陆基航空兵的掩护,则前苏联在海战中并不占优势。因此对比这两型海上巨物的战力,要假设只有两舰单挑,然后双方都拥有相同的制导能力,这种情况下的PK才能相对公平。当然,实战中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条件。首先来了解下两舰的武器配备:基洛级夫巡洋舰属于完全导弹化的现代军舰,据说舰上的全部导弹如果加起来有近500枚之多。当然其中最有威力的导弹要数,20枚体积庞大的P-700花岗石超音速反舰导弹,该导弹全重6.8吨,配备700公斤的高爆弹头,飞行速度可达到2.5马赫,射程更是号称有500公里。制导方式是惯性导航加上主动雷达引导,引导目标需要的数据可由卫星、岸基飞机、直升机或战舰本身来提供。除了拥有强大的反舰能力,其防空性能也是强悍,配有多层的防御系统,其中包括96枚S-300F远程区域防空导弹,射程可达150公里。还有192枚 3K95舰载版本的“道尔”及4K33近程舰空导弹,为了对付逼近舰体的威胁,还装有6门AK-630型30毫米近防炮。基本上可以说基洛夫级无论是进攻能力还是防守能力都非常可观,反舰能力威力大射程远;防空能力则是远程、中程、短程和近防多层次搭配相当完整,就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堡垒。相对比美国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则要弱一些,这款40年代问世的巨舰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对付基洛夫级美军对现役的4艘衣阿华舰进行大规模改装; 对406毫米巨炮装填设备进行了速度提升,加装了16枚鱼叉反舰导弹,以及32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和4部密集近防炮,并将原有舰尾的水上飞机发射台,变成直升机停机坪。最早的改装方案还包括将动力改为核动力再安装宙斯盾系统和防空导弹,但最后均放弃。衣阿华级战列舰主要武器是3具3连装的9门406毫米50倍径巨型舰炮,这种舰炮射程远达40公里,大概射速是每分钟2枚,也是二战期间射程最远、性能最好的舰炮。毕竟它的出现还是在二战末期,在未改装前该舰的战力与完全导弹化的基洛夫级无法相比。P-700花岗岩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射。以下进行一下战例模拟,以基洛夫级巡洋舰配备的P-700导弹射程为基准,(正常作战中最开始没有谁会放弃自己的距离优势,而抵近作战)假设战场为500公里,双方都想在这个距离上干掉对手。那首先,基洛夫级会直接将20枚P-700在敌舰反舰导弹距离外就全部发射, 实际上导弹射完后,基洛夫就可以撤了。让舰载机或卫星引导导弹直接飞向目标就完了。打与打不着,衣阿华都无法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因为衣阿华级装备的两款远距离武器一种是406毫米舰炮。一种是战斧陆攻巡航导弹,这两种武器一个射程近打不到,才40公里,一个是陆攻导弹不适合对海作战,作战效能值得怀疑。另一种鱼叉导弹也是射程不足又是亚音速,火力上就不如超音速的P-700。衣阿华级想要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必须假想,基洛夫级打完导弹后,未及时撤退,或者想抵近扩大战果。这样衣阿华级必须将20枚来袭的P-700导弹全部拦下,实际上都拦下的可能性很低,舰上都没有防空导弹,要说能打下一半P-700已经是烧香了。然后衣阿华继续抵近到距离基洛夫130公里范围内,才能发射16枚鱼叉导弹,面对基洛夫级的4层防御网,16枚亚音速的鱼叉有多大作用很难说。最近,衣阿华级还需要抵近到40公里的舰炮距离,只要命中一波齐射就能干掉基洛夫级,但这种可能性实在太低,基洛夫级不可能让衣阿华级靠这么近。因此在相对条件相同的作战环境下,衣阿华级想要战胜基洛夫级确实不乐观看不到有胜算的可能。但如果美军依靠庞大的舰载航空兵支援的话,则基洛夫级只能赶紧跑或者依靠友军的空优来抗衡。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从技术角度考察,衣阿华级无疑要强于俾斯麦级,虽然在战史上俾斯麦级的声誉要比衣阿华级更盛。俾斯麦级是德国在二战前设计建造的全新战列舰,拥有高达52000吨的满载排水量、8门380毫米舰炮、12门150毫米副炮、16门105毫米高射炮,舷侧主装甲带厚度达320毫米,从上述数据看确实相当强悍,但是在这些数字背后,俾斯麦级的设计理念是相当落伍的。一战之后,德国受到《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大型战舰的建造停滞多年,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新兴技术和理念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技术储备,因此俾斯麦级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以一战时期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为蓝本,其基本设计思想依然延续一战时的理念,已经落后于时代,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吨位浪费严重,俾斯麦级的标准排水量高达42000吨,满载排水量达52000吨,相比同期设计的英美条约型战列舰多出了5000~10000吨,比如英国的英王乔治五世级的标准排水量为36000吨,满载排水量42000吨,虽然火力上10门356毫米舰炮略逊于俾斯麦,但主装甲带厚度达381毫米,29节航速。再比较美国的南达科他级,标准排水量38000吨,满载排水量44500吨,除了27节的航速略逊于俾斯麦,9门406毫米舰炮在火力上压制了俾斯麦,310毫米的主装甲带也与俾斯麦级相当。由此可见,俾斯麦级虽然拥有更大的排水量但并未带来相比同期英美战列舰的明显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德国设计人员缺乏合理运用吨位的经验;其次,防御理念陈旧落后,俾斯麦级依然沿袭一战时期的全面防护理念,除了主装甲带之外,在很多次要部位也敷设了轻型装甲,此外在水平防御上还继续沿用早已被其他国家海军摒弃的宆甲设计,实际上在主力舰交战时次要部位的装甲几乎毫无作用,白白占用排水量,而英美新型战列舰普遍采用重点防护理念,放弃次要部位的装甲防护,将装甲集中布置于要害,因此在排水量远不及俾斯麦级的情况下拥有与之相当或更好的防御;再次,俾斯麦级的次要武器配置极不合理,该舰依然采用中口径副炮加高射炮的配置,但是随着战列舰主炮口径的增加,交战距离日益延长,实际上传统的副炮已经很难有机会发挥作用,反而是航空力量的发展要求战列舰配备更多的防空武器,因此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列舰采用中口径高平两用舰炮及大量装备速射防空武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比如英王乔治五世级就采用16门133毫米高平两用炮,南达科他级安装20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相比之下,俾斯麦级的150毫米副炮在远程炮战中无力发挥,又不能参与防空作战,基本上成了摆设,105毫米高射炮性能尚可,但作为近程防御的37毫米高射炮则完全不合格,居然还是半自动射击,射速很慢,“俾斯麦”号在实战中连对付英军老旧的“剑鱼”都颇为吃力,可见其防空效能的低下。可以说,俾斯麦级的战斗力是运用陈旧理念通过吨位堆砌出来的,难怪有舰船史专家评论俾斯麦级是史上设计最差的战列舰。不过,有了击沉“胡德”号的战绩,俾斯麦级足以名留青史,真是一杀遮百丑啊!上面说了这么多,关于衣阿华级其实也就没有什么可说了,作为南达科他级的改良升级版,衣阿华级在保持同等防御能力的情况下加强了动力,航速达到33节,超越史上任何战列舰,同时更换了威力更强的主炮,配合精良的火控设备,使得衣阿华级成为人类历史上综合性能最佳的战列舰,在战斗力上自然要胜过俾斯麦级一筹,俾斯麦级在衣阿华级面前唯一能够夸耀的大概只有实战经历了。虽然理论上说俾斯麦级的防御是落后的,但其防御效能却经历了实战考验,“俾斯麦”号在最后的战斗中主装甲带并未被击穿,而“提尔皮茨”号在服役生涯中遭到来自水下和空中的多次攻击,始终没有沉没,最后英国人还是通过数以吨计的超级炸弹将其结果。一艘都悬还几艘?哪怕是双方45年状态,大和和衣阿华单挑都不能说能胜,更不要说80年代魔改以后得衣阿华了。对比大和和衣阿华的传统三大件,可以看出大和在火炮威力和防护上优势很大,而衣阿华在航速方面有5-7节的压倒性优势,这意味着大和面对衣阿华有更大的免疫区,但是衣阿华可以任意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阵位。但是既然两者都是二战的战列舰,那么火控因素对交战的影响就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了,首先大和的火控传感器主要依赖15米主光学测距机,其最大作用距离大约在30-35千米,而后期大和级安装了10厘米波长的22号电探改三型,但是由于其脉冲功率很低,只有2KW,方位分辨率高达2-3度,其对战列舰大小的目标最大测距作用距离不超过30千米,正常只有25千米左右,而且不能提供准确的方位参数只能作为光学测距机的辅助。而衣阿华级主要传感器是Mark13火控雷达,其脉冲功率高达50KW,方位精度大约1密位,可以在40千米以外标定14英寸炮弹落点。所以在传感器方面,衣阿华级显然具备很大的优势。再看双方的火控解算系统,大和级使用的是98式综合解算台,这玩意现在已经没有实物,从留存的资料看,应该是94式综合解算台的改进型,这类解算台以本舰为参照系,通过时间轴上目标一系列距离和方位点拟合出距离和方位变化率函数(往往是线性函数),然后利用拟合的函数来预测目标在某个时点的方位和距离,这种方式非常迎合火控官的直观感受,原理和计算相对简单,但是拟合误差和人因误差大,对于双方相对速度和方位变化率的范围限制很大(即使大和级的98式解算台也只能说基本涵盖了水面舰艇交战的状态),而衣阿华级使用的是美国在战争期间才投入使用的Mark I机电式火控计算机,Mark I的解算方式是以海面为参照系,先得出双方的初始位置和运动状态,再利用这些数据预测双方在某一时点的相对位置,进而得出射击诸元,这套体系计算复杂而且不够直观,但是没有拟合误差,人因误差小,而且对双方方位距离变化率适应范围非常大(事实上MarK I及其改进型MarK IA直到60年代末还在作为美国海军高炮火控计算机使用,直到被电子计算机取代),非常适合自动化程度高的系统,而Mark I火控计算机和Mark37指挥仪与Mark13雷达之间都有自动化的电气数据传输手段,解算结婚也能直接传输给指挥仪下发到各炮塔,这意味着衣阿华级在远程炮战中解算射击诸元和建立设计方案速度上相对大和级都有很大的优势。衣阿华级的航速和火控优势,在单挑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可以不必考虑其他战术目标),可以使其轻松保持在35000米以外慢慢炮制大和级,而在这个距离上,大角度落下的超重弹对大和级的水平防护已经能够构成致命威胁,如果是夜战或者能见度很差打情况下,衣阿华级的优势还要被放大。实际上,大和单挑一艘衣阿华都吃力,就不要说几艘了
衣阿华级战列舰BB-63密苏里号主炮开火这两型巡洋舰虽然出世的时代不同,但都装备有强大的武器。如果说两型战舰在对战中到底谁厉害,还是要有一个公平的对比。毕竟美军的作战系统中其航空力量才是进攻的主力,而前苏联的舰队的航空力量则严重依赖陆基航空兵。如果脱离陆基航空兵的掩护,则前苏联在海战中并不占优势。因此对比这两型海上巨物的战力,要假设只有两舰单挑,然后双方都拥有相同的制导能力,这种情况下的PK才能相对公平。当然,实战中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条件。首先来了解下两舰的武器配备:基洛级夫巡洋舰属于完全导弹化的现代军舰,据说舰上的全部导弹如果加起来有近500枚之多。当然其中最有威力的导弹要数,20枚体积庞大的P-700花岗石超音速反舰导弹,该导弹全重6.8吨,配备700公斤的高爆弹头,飞行速度可达到2.5马赫,射程更是号称有500公里。制导方式是惯性导航加上主动雷达引导,引导目标需要的数据可由卫星、岸基飞机、直升机或战舰本身来提供。除了拥有强大的反舰能力,其防空性能也是强悍,配有多层的防御系统,其中包括96枚S-300F远程区域防空导弹,射程可达150公里。还有192枚 3K95舰载版本的“道尔”及4K33近程舰空导弹,为了对付逼近舰体的威胁,还装有6门AK-630型30毫米近防炮。基本上可以说基洛夫级无论是进攻能力还是防守能力都非常可观,反舰能力威力大射程远;防空能力则是远程、中程、短程和近防多层次搭配相当完整,就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堡垒。相对比美国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则要弱一些,这款40年代问世的巨舰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对付基洛夫级美军对现役的4艘衣阿华舰进行大规模改装; 对406毫米巨炮装填设备进行了速度提升,加装了16枚鱼叉反舰导弹,以及32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和4部密集近防炮,并将原有舰尾的水上飞机发射台,变成直升机停机坪。最早的改装方案还包括将动力改为核动力再安装宙斯盾系统和防空导弹,但最后均放弃。衣阿华级战列舰主要武器是3具3连装的9门406毫米50倍径巨型舰炮,这种舰炮射程远达40公里,大概射速是每分钟2枚,也是二战期间射程最远、性能最好的舰炮。毕竟它的出现还是在二战末期,在未改装前该舰的战力与完全导弹化的基洛夫级无法相比。P-700花岗岩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射。以下进行一下战例模拟,以基洛夫级巡洋舰配备的P-700导弹射程为基准,(正常作战中最开始没有谁会放弃自己的距离优势,而抵近作战)假设战场为500公里,双方都想在这个距离上干掉对手。那首先,基洛夫级会直接将20枚P-700在敌舰反舰导弹距离外就全部发射, 实际上导弹射完后,基洛夫就可以撤了。让舰载机或卫星引导导弹直接飞向目标就完了。打与打不着,衣阿华都无法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因为衣阿华级装备的两款远距离武器一种是406毫米舰炮。一种是战斧陆攻巡航导弹,这两种武器一个射程近打不到,才40公里,一个是陆攻导弹不适合对海作战,作战效能值得怀疑。另一种鱼叉导弹也是射程不足又是亚音速,火力上就不如超音速的P-700。衣阿华级想要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必须假想,基洛夫级打完导弹后,未及时撤退,或者想抵近扩大战果。这样衣阿华级必须将20枚来袭的P-700导弹全部拦下,实际上都拦下的可能性很低,舰上都没有防空导弹,要说能打下一半P-700已经是烧香了。然后衣阿华继续抵近到距离基洛夫130公里范围内,才能发射16枚鱼叉导弹,面对基洛夫级的4层防御网,16枚亚音速的鱼叉有多大作用很难说。最近,衣阿华级还需要抵近到40公里的舰炮距离,只要命中一波齐射就能干掉基洛夫级,但这种可能性实在太低,基洛夫级不可能让衣阿华级靠这么近。因此在相对条件相同的作战环境下,衣阿华级想要战胜基洛夫级确实不乐观看不到有胜算的可能。但如果美军依靠庞大的舰载航空兵支援的话,则基洛夫级只能赶紧跑或者依靠友军的空优来抗衡。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从技术角度考察,衣阿华级无疑要强于俾斯麦级,虽然在战史上俾斯麦级的声誉要比衣阿华级更盛。俾斯麦级是德国在二战前设计建造的全新战列舰,拥有高达52000吨的满载排水量、8门380毫米舰炮、12门150毫米副炮、16门105毫米高射炮,舷侧主装甲带厚度达320毫米,从上述数据看确实相当强悍,但是在这些数字背后,俾斯麦级的设计理念是相当落伍的。一战之后,德国受到《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大型战舰的建造停滞多年,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新兴技术和理念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技术储备,因此俾斯麦级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以一战时期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为蓝本,其基本设计思想依然延续一战时的理念,已经落后于时代,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吨位浪费严重,俾斯麦级的标准排水量高达42000吨,满载排水量达52000吨,相比同期设计的英美条约型战列舰多出了5000~10000吨,比如英国的英王乔治五世级的标准排水量为36000吨,满载排水量42000吨,虽然火力上10门356毫米舰炮略逊于俾斯麦,但主装甲带厚度达381毫米,29节航速。再比较美国的南达科他级,标准排水量38000吨,满载排水量44500吨,除了27节的航速略逊于俾斯麦,9门406毫米舰炮在火力上压制了俾斯麦,310毫米的主装甲带也与俾斯麦级相当。由此可见,俾斯麦级虽然拥有更大的排水量但并未带来相比同期英美战列舰的明显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德国设计人员缺乏合理运用吨位的经验;其次,防御理念陈旧落后,俾斯麦级依然沿袭一战时期的全面防护理念,除了主装甲带之外,在很多次要部位也敷设了轻型装甲,此外在水平防御上还继续沿用早已被其他国家海军摒弃的宆甲设计,实际上在主力舰交战时次要部位的装甲几乎毫无作用,白白占用排水量,而英美新型战列舰普遍采用重点防护理念,放弃次要部位的装甲防护,将装甲集中布置于要害,因此在排水量远不及俾斯麦级的情况下拥有与之相当或更好的防御;再次,俾斯麦级的次要武器配置极不合理,该舰依然采用中口径副炮加高射炮的配置,但是随着战列舰主炮口径的增加,交战距离日益延长,实际上传统的副炮已经很难有机会发挥作用,反而是航空力量的发展要求战列舰配备更多的防空武器,因此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列舰采用中口径高平两用舰炮及大量装备速射防空武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比如英王乔治五世级就采用16门133毫米高平两用炮,南达科他级安装20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相比之下,俾斯麦级的150毫米副炮在远程炮战中无力发挥,又不能参与防空作战,基本上成了摆设,105毫米高射炮性能尚可,但作为近程防御的37毫米高射炮则完全不合格,居然还是半自动射击,射速很慢,“俾斯麦”号在实战中连对付英军老旧的“剑鱼”都颇为吃力,可见其防空效能的低下。可以说,俾斯麦级的战斗力是运用陈旧理念通过吨位堆砌出来的,难怪有舰船史专家评论俾斯麦级是史上设计最差的战列舰。不过,有了击沉“胡德”号的战绩,俾斯麦级足以名留青史,真是一杀遮百丑啊!上面说了这么多,关于衣阿华级其实也就没有什么可说了,作为南达科他级的改良升级版,衣阿华级在保持同等防御能力的情况下加强了动力,航速达到33节,超越史上任何战列舰,同时更换了威力更强的主炮,配合精良的火控设备,使得衣阿华级成为人类历史上综合性能最佳的战列舰,在战斗力上自然要胜过俾斯麦级一筹,俾斯麦级在衣阿华级面前唯一能够夸耀的大概只有实战经历了。虽然理论上说俾斯麦级的防御是落后的,但其防御效能却经历了实战考验,“俾斯麦”号在最后的战斗中主装甲带并未被击穿,而“提尔皮茨”号在服役生涯中遭到来自水下和空中的多次攻击,始终没有沉没,最后英国人还是通过数以吨计的超级炸弹将其结果。一艘都悬还几艘?哪怕是双方45年状态,大和和衣阿华单挑都不能说能胜,更不要说80年代魔改以后得衣阿华了。对比大和和衣阿华的传统三大件,可以看出大和在火炮威力和防护上优势很大,而衣阿华在航速方面有5-7节的压倒性优势,这意味着大和面对衣阿华有更大的免疫区,但是衣阿华可以任意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阵位。但是既然两者都是二战的战列舰,那么火控因素对交战的影响就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了,首先大和的火控传感器主要依赖15米主光学测距机,其最大作用距离大约在30-35千米,而后期大和级安装了10厘米波长的22号电探改三型,但是由于其脉冲功率很低,只有2KW,方位分辨率高达2-3度,其对战列舰大小的目标最大测距作用距离不超过30千米,正常只有25千米左右,而且不能提供准确的方位参数只能作为光学测距机的辅助。而衣阿华级主要传感器是Mark13火控雷达,其脉冲功率高达50KW,方位精度大约1密位,可以在40千米以外标定14英寸炮弹落点。所以在传感器方面,衣阿华级显然具备很大的优势。再看双方的火控解算系统,大和级使用的是98式综合解算台,这玩意现在已经没有实物,从留存的资料看,应该是94式综合解算台的改进型,这类解算台以本舰为参照系,通过时间轴上目标一系列距离和方位点拟合出距离和方位变化率函数(往往是线性函数),然后利用拟合的函数来预测目标在某个时点的方位和距离,这种方式非常迎合火控官的直观感受,原理和计算相对简单,但是拟合误差和人因误差大,对于双方相对速度和方位变化率的范围限制很大(即使大和级的98式解算台也只能说基本涵盖了水面舰艇交战的状态),而衣阿华级使用的是美国在战争期间才投入使用的Mark I机电式火控计算机,Mark I的解算方式是以海面为参照系,先得出双方的初始位置和运动状态,再利用这些数据预测双方在某一时点的相对位置,进而得出射击诸元,这套体系计算复杂而且不够直观,但是没有拟合误差,人因误差小,而且对双方方位距离变化率适应范围非常大(事实上MarK I及其改进型MarK IA直到60年代末还在作为美国海军高炮火控计算机使用,直到被电子计算机取代),非常适合自动化程度高的系统,而Mark I火控计算机和Mark37指挥仪与Mark13雷达之间都有自动化的电气数据传输手段,解算结婚也能直接传输给指挥仪下发到各炮塔,这意味着衣阿华级在远程炮战中解算射击诸元和建立设计方案速度上相对大和级都有很大的优势。衣阿华级的航速和火控优势,在单挑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可以不必考虑其他战术目标),可以使其轻松保持在35000米以外慢慢炮制大和级,而在这个距离上,大角度落下的超重弹对大和级的水平防护已经能够构成致命威胁,如果是夜战或者能见度很差打情况下,衣阿华级的优势还要被放大。实际上,大和单挑一艘衣阿华都吃力,就不要说几艘了二战结束70余年来武器的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今天任何一个军事强国所装备的主力兵器,其性能相对于二战时期可以轻松做到降维打击。也就是说,像什么军舰、坦克、飞机这样的重装备,和二战时期的同类型武器进行对抗的时候,消灭对方和对方没有关系,唯一限制现在装备的就是在战斗中是否会出现故障,或者有没有足够的燃料、弹药来支持持续作战。当一艘052D型驱逐舰和一艘二战时期或者题主所提到的1943年期间的依阿华战列舰遭遇的时候,也会面临这样的结果。依阿华号战列舰的性能。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在二战期间所建造的火力最猛,排水量最大的超级战列舰,在当时仅次于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依阿华级战列舰的首舰名为依阿号华战列舰,建造于1940年6月27号,并在1942年8月27号下水,1943年2月22号服役,承建厂商为美国布鲁克林造船厂。(依阿华级战列舰)战舰标准排水量4.5万吨,满载排水量5.8万吨,几乎和现代一艘中型航空母舰大小差不多了。它的最大功率超过21万马力,在轻负载的状态下最高速可达35.2节,也就是每小时最快可以达到超过60公里,其高速状态甚至超过了现代的大多数主力战舰。当然,一般情况下依阿华号战列舰通常会以每小时15节的经济航速行驶以获得最大的续航距离。武器装备。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在二战期间火力最猛的战列舰,共装备有三座三联装406毫米mk7型50倍口径舰炮,发射的穿甲弹重达1.2吨,高爆弹重达0.86吨,可以在20公里距离轻松击穿半米厚的装甲。(三联装406毫米mk7型50倍口径舰炮内部结构)(依阿华级战列舰开炮)此外,依阿华号战列舰还有10门127毫米口径高平两用双联装舰炮,可发射重达25公斤弹头,主要用于依阿华号战列舰的防空炮使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用来攻击敌方水面战舰。正常情况下它们与20座4联装40毫米高射炮,49挺单装20毫米防空机枪组成了严密的防空火力网。防护。依阿华号战列舰在设计之初就是要和当时世界上主流战列舰将对抗所用,所以除了火力猛之外它的装甲强度也达到了美国战舰中的新高度。在设计时给予的标准是主体部分能够在16公里到27公里之间抵御406毫米大口径火炮的直接轰击,并且加强了水线以下的防护抵御敌方鱼雷攻击。为此,依阿华号战列舰主炮的装甲为495毫米,主装甲甲板厚达295毫米,指挥塔装甲厚达439毫米,并且采用了倾斜19度的设计方式。这使装甲的防护能力提高了40%。(图中可见倾斜状的装甲)搜索。依阿华号战列舰装备有两个飞机弹射器,用来弹射水上飞机,目的是搜索海面和执行战斗救援任务,这让依阿华号战列舰大大提高了对敌方军舰的预警能力,确保他们有能力在四五十公里之外就发现敌方目标,做好战斗准备。同时,水上飞机在空中还能够执行引导舰炮对敌的误差修和正战损汇报等任务。可以说,在二战期间依阿华号战列舰是一款不弱于当时任何超级战列舰的存在,所以在二战末期美国甚至想要通过使用依阿华号以及其他姐妹战列舰围歼日本的大和号。由于此时美国已经拥有了对日本绝对的制空权,使用战机可以获得更好的打击效果,所以没有采取这个方案。052D型驱逐舰的性能。一款世界一流的导弹驱逐舰,排水量7500吨,最高速32节。(052D驱逐舰)武器。装备有64单元垂直发射系统,可以发射红旗9中远程防空导弹,鹰击18反舰导弹,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等。1门130毫米舰炮,可以输出相当于1个榴弹炮营的火力。24联装红旗10导弹发射装置担任近空防御任务;一门7管30毫米舰炮或者11管30毫米舰炮担任超近空防御。如果攻击依阿华战列舰这种大型战舰,使用鹰击18反舰导弹再合适不过了,它的最大射程可达600公里,弹头重达300公斤,末端的攻击速度达到3马赫,带来的动能可达15万吨,击穿300-400毫米厚的装甲是没什么问题的。甚至,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也有能力执行反舰任务,这款导弹作战范围高达1500~2500公里,使用惯性和卫星制导,弹头重达500公斤,采用钻地弹头的时候足以击穿30米厚的混凝土,用来攻击装甲只有300-400毫米的战列舰也没问题,完全能够穿透装甲在战舰内部爆炸。防护。作为一款现代驱逐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称得上是薄皮大馅儿,不要说承受406毫米炮弹的轰击,就算是依阿华号战列舰装备的127毫米口径火炮在近距离射击的时候,恐怕也能将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装甲击穿。不过,现在驱逐舰用来防护敌方攻击的可不是二战时期那种使用钢板的思路了,现代驱逐舰防护敌方火力攻击的主要方式是采用防空导弹或密集阵系统,在半空中将敌方来袭目标击毁。(密集阵系统发射)所以,052D型导弹驱逐舰装备的近中远程防空导弹,11管30毫米箭炮或者7管30毫米密集阵系统,足以在30米到500公里范围内钩织一道防空屏障,用来拦截敌方来袭的亚音速,甚至是超音速目标。只有在密集阵系统拦截失败的情况下,才能依靠军舰装备的装甲硬扛。当然,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是非常小的,如果在500公里范围内的一系列防空动作都屡屡失败,那也只能认倒霉了。搜索系统。装备有主动式相位阵列雷达,超视距对海搜索雷达,对海对地空搜索雷达等,可以对空发现超过400公里,对海发现超过200公里的敌方导弹战机或军舰。也就是说,理论上一艘没有隐身能力的依阿华号战列舰只要出现在200公里外就已经被052D型导弹驱逐舰装备的雷达给捕捉到了。除此之外,052D型导弹驱逐舰还装备有一架螺旋翼舰载机,用来加强052D型导弹驱逐舰防空、反潜和反舰能力。舰载机还装备一定的武备,用来执行作战任务,通常是7.62毫米机枪。所以,如果遭遇依阿华号战列舰的水上飞机,也有能力将其击落,使其失去远距离搜索能力。通过以上两款战舰的性能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双方的战力有了一定的了解,虽说052D型导弹驱逐舰排水量还不到依阿华战列舰的1/7,也没有那么强大的装甲,但是无论搜索能力、攻击距离还是攻击精度,都要远远超过依阿华号战列舰。正常情况下,052D型导弹驱逐舰在200公里之外就已经对依阿华战列舰完成了锁定和攻击,使用鹰击18反舰导弹或者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就能够将依阿华号战列舰送入海底。所以,很难会出现在45公里才发现偶遇的情况。即使按照题主的设计,战争迷雾更不利于052D型导弹驱逐舰,以至于在45公里处才发现对方,对于052D型导弹驱逐舰来说也是无所谓的。首先,这个距离已经超过了依阿华号战列舰的射程。依阿华级主炮的最远射程只有38公里,所以在45公里距离发现052D型导弹驱逐舰之后还得行驶7公里才能够对052D型导弹驱逐舰进行攻击。其次,这个距离052D型导弹驱逐舰所有的进攻方式都能发挥作用。且不说导弹,就算是130毫米舰炮最远射程都可以达到100公里,已经是双方偶遇距离的两倍以上了。好,接下来双方相向而行,距离逐渐降低到38公里以下,在这个过程中052D型导弹驱逐舰没有发动对依阿华级的攻击。因为,他要向大家表演一下自身强大的防御系统是如何运作的。眼看着已经进入射程,依阿华号战列舰横过舰身,六门主炮对准052D型导弹驱逐舰发射。此时,052D型导弹驱逐舰正面面对依阿华,宽度只有19米,在30余公里的距离上就像是一个小数点,这对于依阿华级主炮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为,依阿华级主炮一次齐射6枚炮弹的分布距离可达500米以上,理论上最多也就只有一枚能够接近目标。主炮发射,炮口的初速高达820米每秒,相当于2.4倍音速。速度很快,但是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反应更快。6枚炮弹飞出炮口的那一瞬间,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雷达就已经捕捉到了目标,舰载计算机系统进行快速计算,3秒钟之后,也就是炮弹飞出炮口2.4公里之后,052D型导弹驱逐舰已经计算出6枚炮弹的抛物线,分析出这6枚炮弹没有一枚能够击中。半分钟之后,依阿华号战列舰进行第2轮射击。3秒钟之后,052D型导弹驱逐舰发现有一枚炮弹有可能击中或者在052D型导弹驱逐舰附近爆炸。于是发射一枚红旗9中远程防空导弹拦截,红旗9飞行速度可达6马赫,相当于依阿华号战列舰主炮炮弹的2.5倍速度。同时,红旗9拥有180公斤弹头,完全有能力将对方的炮弹在空中击毁。(导弹在空中还可以进行多次调整提高精度)因为计算机精密的计算,红旗9拦截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0%以上,即使有一些误差也没关系,它可以依靠2.5倍的速度优势追上去进行二次攻击。接下来到了052D导弹驱逐舰的反击时刻,鹰击18反舰导弹升空飞上20公里高空,打开搜索雷达锁定依阿华号战列舰。然后,以从天而降的方式击中依阿华号战列舰的甲板并将其炸成两截。整个过程可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
衣阿华级战列舰BB-63密苏里号主炮开火这两型巡洋舰虽然出世的时代不同,但都装备有强大的武器。如果说两型战舰在对战中到底谁厉害,还是要有一个公平的对比。毕竟美军的作战系统中其航空力量才是进攻的主力,而前苏联的舰队的航空力量则严重依赖陆基航空兵。如果脱离陆基航空兵的掩护,则前苏联在海战中并不占优势。因此对比这两型海上巨物的战力,要假设只有两舰单挑,然后双方都拥有相同的制导能力,这种情况下的PK才能相对公平。当然,实战中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条件。首先来了解下两舰的武器配备:基洛级夫巡洋舰属于完全导弹化的现代军舰,据说舰上的全部导弹如果加起来有近500枚之多。当然其中最有威力的导弹要数,20枚体积庞大的P-700花岗石超音速反舰导弹,该导弹全重6.8吨,配备700公斤的高爆弹头,飞行速度可达到2.5马赫,射程更是号称有500公里。制导方式是惯性导航加上主动雷达引导,引导目标需要的数据可由卫星、岸基飞机、直升机或战舰本身来提供。除了拥有强大的反舰能力,其防空性能也是强悍,配有多层的防御系统,其中包括96枚S-300F远程区域防空导弹,射程可达150公里。还有192枚 3K95舰载版本的“道尔”及4K33近程舰空导弹,为了对付逼近舰体的威胁,还装有6门AK-630型30毫米近防炮。基本上可以说基洛夫级无论是进攻能力还是防守能力都非常可观,反舰能力威力大射程远;防空能力则是远程、中程、短程和近防多层次搭配相当完整,就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堡垒。相对比美国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则要弱一些,这款40年代问世的巨舰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对付基洛夫级美军对现役的4艘衣阿华舰进行大规模改装; 对406毫米巨炮装填设备进行了速度提升,加装了16枚鱼叉反舰导弹,以及32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和4部密集近防炮,并将原有舰尾的水上飞机发射台,变成直升机停机坪。最早的改装方案还包括将动力改为核动力再安装宙斯盾系统和防空导弹,但最后均放弃。衣阿华级战列舰主要武器是3具3连装的9门406毫米50倍径巨型舰炮,这种舰炮射程远达40公里,大概射速是每分钟2枚,也是二战期间射程最远、性能最好的舰炮。毕竟它的出现还是在二战末期,在未改装前该舰的战力与完全导弹化的基洛夫级无法相比。P-700花岗岩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射。以下进行一下战例模拟,以基洛夫级巡洋舰配备的P-700导弹射程为基准,(正常作战中最开始没有谁会放弃自己的距离优势,而抵近作战)假设战场为500公里,双方都想在这个距离上干掉对手。那首先,基洛夫级会直接将20枚P-700在敌舰反舰导弹距离外就全部发射, 实际上导弹射完后,基洛夫就可以撤了。让舰载机或卫星引导导弹直接飞向目标就完了。打与打不着,衣阿华都无法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因为衣阿华级装备的两款远距离武器一种是406毫米舰炮。一种是战斧陆攻巡航导弹,这两种武器一个射程近打不到,才40公里,一个是陆攻导弹不适合对海作战,作战效能值得怀疑。另一种鱼叉导弹也是射程不足又是亚音速,火力上就不如超音速的P-700。衣阿华级想要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必须假想,基洛夫级打完导弹后,未及时撤退,或者想抵近扩大战果。这样衣阿华级必须将20枚来袭的P-700导弹全部拦下,实际上都拦下的可能性很低,舰上都没有防空导弹,要说能打下一半P-700已经是烧香了。然后衣阿华继续抵近到距离基洛夫130公里范围内,才能发射16枚鱼叉导弹,面对基洛夫级的4层防御网,16枚亚音速的鱼叉有多大作用很难说。最近,衣阿华级还需要抵近到40公里的舰炮距离,只要命中一波齐射就能干掉基洛夫级,但这种可能性实在太低,基洛夫级不可能让衣阿华级靠这么近。因此在相对条件相同的作战环境下,衣阿华级想要战胜基洛夫级确实不乐观看不到有胜算的可能。但如果美军依靠庞大的舰载航空兵支援的话,则基洛夫级只能赶紧跑或者依靠友军的空优来抗衡。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从技术角度考察,衣阿华级无疑要强于俾斯麦级,虽然在战史上俾斯麦级的声誉要比衣阿华级更盛。俾斯麦级是德国在二战前设计建造的全新战列舰,拥有高达52000吨的满载排水量、8门380毫米舰炮、12门150毫米副炮、16门105毫米高射炮,舷侧主装甲带厚度达320毫米,从上述数据看确实相当强悍,但是在这些数字背后,俾斯麦级的设计理念是相当落伍的。一战之后,德国受到《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大型战舰的建造停滞多年,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新兴技术和理念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技术储备,因此俾斯麦级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以一战时期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为蓝本,其基本设计思想依然延续一战时的理念,已经落后于时代,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吨位浪费严重,俾斯麦级的标准排水量高达42000吨,满载排水量达52000吨,相比同期设计的英美条约型战列舰多出了5000~10000吨,比如英国的英王乔治五世级的标准排水量为36000吨,满载排水量42000吨,虽然火力上10门356毫米舰炮略逊于俾斯麦,但主装甲带厚度达381毫米,29节航速。再比较美国的南达科他级,标准排水量38000吨,满载排水量44500吨,除了27节的航速略逊于俾斯麦,9门406毫米舰炮在火力上压制了俾斯麦,310毫米的主装甲带也与俾斯麦级相当。由此可见,俾斯麦级虽然拥有更大的排水量但并未带来相比同期英美战列舰的明显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德国设计人员缺乏合理运用吨位的经验;其次,防御理念陈旧落后,俾斯麦级依然沿袭一战时期的全面防护理念,除了主装甲带之外,在很多次要部位也敷设了轻型装甲,此外在水平防御上还继续沿用早已被其他国家海军摒弃的宆甲设计,实际上在主力舰交战时次要部位的装甲几乎毫无作用,白白占用排水量,而英美新型战列舰普遍采用重点防护理念,放弃次要部位的装甲防护,将装甲集中布置于要害,因此在排水量远不及俾斯麦级的情况下拥有与之相当或更好的防御;再次,俾斯麦级的次要武器配置极不合理,该舰依然采用中口径副炮加高射炮的配置,但是随着战列舰主炮口径的增加,交战距离日益延长,实际上传统的副炮已经很难有机会发挥作用,反而是航空力量的发展要求战列舰配备更多的防空武器,因此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列舰采用中口径高平两用舰炮及大量装备速射防空武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比如英王乔治五世级就采用16门133毫米高平两用炮,南达科他级安装20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相比之下,俾斯麦级的150毫米副炮在远程炮战中无力发挥,又不能参与防空作战,基本上成了摆设,105毫米高射炮性能尚可,但作为近程防御的37毫米高射炮则完全不合格,居然还是半自动射击,射速很慢,“俾斯麦”号在实战中连对付英军老旧的“剑鱼”都颇为吃力,可见其防空效能的低下。可以说,俾斯麦级的战斗力是运用陈旧理念通过吨位堆砌出来的,难怪有舰船史专家评论俾斯麦级是史上设计最差的战列舰。不过,有了击沉“胡德”号的战绩,俾斯麦级足以名留青史,真是一杀遮百丑啊!上面说了这么多,关于衣阿华级其实也就没有什么可说了,作为南达科他级的改良升级版,衣阿华级在保持同等防御能力的情况下加强了动力,航速达到33节,超越史上任何战列舰,同时更换了威力更强的主炮,配合精良的火控设备,使得衣阿华级成为人类历史上综合性能最佳的战列舰,在战斗力上自然要胜过俾斯麦级一筹,俾斯麦级在衣阿华级面前唯一能够夸耀的大概只有实战经历了。虽然理论上说俾斯麦级的防御是落后的,但其防御效能却经历了实战考验,“俾斯麦”号在最后的战斗中主装甲带并未被击穿,而“提尔皮茨”号在服役生涯中遭到来自水下和空中的多次攻击,始终没有沉没,最后英国人还是通过数以吨计的超级炸弹将其结果。一艘都悬还几艘?哪怕是双方45年状态,大和和衣阿华单挑都不能说能胜,更不要说80年代魔改以后得衣阿华了。对比大和和衣阿华的传统三大件,可以看出大和在火炮威力和防护上优势很大,而衣阿华在航速方面有5-7节的压倒性优势,这意味着大和面对衣阿华有更大的免疫区,但是衣阿华可以任意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阵位。但是既然两者都是二战的战列舰,那么火控因素对交战的影响就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了,首先大和的火控传感器主要依赖15米主光学测距机,其最大作用距离大约在30-35千米,而后期大和级安装了10厘米波长的22号电探改三型,但是由于其脉冲功率很低,只有2KW,方位分辨率高达2-3度,其对战列舰大小的目标最大测距作用距离不超过30千米,正常只有25千米左右,而且不能提供准确的方位参数只能作为光学测距机的辅助。而衣阿华级主要传感器是Mark13火控雷达,其脉冲功率高达50KW,方位精度大约1密位,可以在40千米以外标定14英寸炮弹落点。所以在传感器方面,衣阿华级显然具备很大的优势。再看双方的火控解算系统,大和级使用的是98式综合解算台,这玩意现在已经没有实物,从留存的资料看,应该是94式综合解算台的改进型,这类解算台以本舰为参照系,通过时间轴上目标一系列距离和方位点拟合出距离和方位变化率函数(往往是线性函数),然后利用拟合的函数来预测目标在某个时点的方位和距离,这种方式非常迎合火控官的直观感受,原理和计算相对简单,但是拟合误差和人因误差大,对于双方相对速度和方位变化率的范围限制很大(即使大和级的98式解算台也只能说基本涵盖了水面舰艇交战的状态),而衣阿华级使用的是美国在战争期间才投入使用的Mark I机电式火控计算机,Mark I的解算方式是以海面为参照系,先得出双方的初始位置和运动状态,再利用这些数据预测双方在某一时点的相对位置,进而得出射击诸元,这套体系计算复杂而且不够直观,但是没有拟合误差,人因误差小,而且对双方方位距离变化率适应范围非常大(事实上MarK I及其改进型MarK IA直到60年代末还在作为美国海军高炮火控计算机使用,直到被电子计算机取代),非常适合自动化程度高的系统,而Mark I火控计算机和Mark37指挥仪与Mark13雷达之间都有自动化的电气数据传输手段,解算结婚也能直接传输给指挥仪下发到各炮塔,这意味着衣阿华级在远程炮战中解算射击诸元和建立设计方案速度上相对大和级都有很大的优势。衣阿华级的航速和火控优势,在单挑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可以不必考虑其他战术目标),可以使其轻松保持在35000米以外慢慢炮制大和级,而在这个距离上,大角度落下的超重弹对大和级的水平防护已经能够构成致命威胁,如果是夜战或者能见度很差打情况下,衣阿华级的优势还要被放大。实际上,大和单挑一艘衣阿华都吃力,就不要说几艘了二战结束70余年来武器的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今天任何一个军事强国所装备的主力兵器,其性能相对于二战时期可以轻松做到降维打击。也就是说,像什么军舰、坦克、飞机这样的重装备,和二战时期的同类型武器进行对抗的时候,消灭对方和对方没有关系,唯一限制现在装备的就是在战斗中是否会出现故障,或者有没有足够的燃料、弹药来支持持续作战。当一艘052D型驱逐舰和一艘二战时期或者题主所提到的1943年期间的依阿华战列舰遭遇的时候,也会面临这样的结果。依阿华号战列舰的性能。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在二战期间所建造的火力最猛,排水量最大的超级战列舰,在当时仅次于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依阿华级战列舰的首舰名为依阿号华战列舰,建造于1940年6月27号,并在1942年8月27号下水,1943年2月22号服役,承建厂商为美国布鲁克林造船厂。(依阿华级战列舰)战舰标准排水量4.5万吨,满载排水量5.8万吨,几乎和现代一艘中型航空母舰大小差不多了。它的最大功率超过21万马力,在轻负载的状态下最高速可达35.2节,也就是每小时最快可以达到超过60公里,其高速状态甚至超过了现代的大多数主力战舰。当然,一般情况下依阿华号战列舰通常会以每小时15节的经济航速行驶以获得最大的续航距离。武器装备。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在二战期间火力最猛的战列舰,共装备有三座三联装406毫米mk7型50倍口径舰炮,发射的穿甲弹重达1.2吨,高爆弹重达0.86吨,可以在20公里距离轻松击穿半米厚的装甲。(三联装406毫米mk7型50倍口径舰炮内部结构)(依阿华级战列舰开炮)此外,依阿华号战列舰还有10门127毫米口径高平两用双联装舰炮,可发射重达25公斤弹头,主要用于依阿华号战列舰的防空炮使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用来攻击敌方水面战舰。正常情况下它们与20座4联装40毫米高射炮,49挺单装20毫米防空机枪组成了严密的防空火力网。防护。依阿华号战列舰在设计之初就是要和当时世界上主流战列舰将对抗所用,所以除了火力猛之外它的装甲强度也达到了美国战舰中的新高度。在设计时给予的标准是主体部分能够在16公里到27公里之间抵御406毫米大口径火炮的直接轰击,并且加强了水线以下的防护抵御敌方鱼雷攻击。为此,依阿华号战列舰主炮的装甲为495毫米,主装甲甲板厚达295毫米,指挥塔装甲厚达439毫米,并且采用了倾斜19度的设计方式。这使装甲的防护能力提高了40%。(图中可见倾斜状的装甲)搜索。依阿华号战列舰装备有两个飞机弹射器,用来弹射水上飞机,目的是搜索海面和执行战斗救援任务,这让依阿华号战列舰大大提高了对敌方军舰的预警能力,确保他们有能力在四五十公里之外就发现敌方目标,做好战斗准备。同时,水上飞机在空中还能够执行引导舰炮对敌的误差修和正战损汇报等任务。可以说,在二战期间依阿华号战列舰是一款不弱于当时任何超级战列舰的存在,所以在二战末期美国甚至想要通过使用依阿华号以及其他姐妹战列舰围歼日本的大和号。由于此时美国已经拥有了对日本绝对的制空权,使用战机可以获得更好的打击效果,所以没有采取这个方案。052D型驱逐舰的性能。一款世界一流的导弹驱逐舰,排水量7500吨,最高速32节。(052D驱逐舰)武器。装备有64单元垂直发射系统,可以发射红旗9中远程防空导弹,鹰击18反舰导弹,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等。1门130毫米舰炮,可以输出相当于1个榴弹炮营的火力。24联装红旗10导弹发射装置担任近空防御任务;一门7管30毫米舰炮或者11管30毫米舰炮担任超近空防御。如果攻击依阿华战列舰这种大型战舰,使用鹰击18反舰导弹再合适不过了,它的最大射程可达600公里,弹头重达300公斤,末端的攻击速度达到3马赫,带来的动能可达15万吨,击穿300-400毫米厚的装甲是没什么问题的。甚至,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也有能力执行反舰任务,这款导弹作战范围高达1500~2500公里,使用惯性和卫星制导,弹头重达500公斤,采用钻地弹头的时候足以击穿30米厚的混凝土,用来攻击装甲只有300-400毫米的战列舰也没问题,完全能够穿透装甲在战舰内部爆炸。防护。作为一款现代驱逐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称得上是薄皮大馅儿,不要说承受406毫米炮弹的轰击,就算是依阿华号战列舰装备的127毫米口径火炮在近距离射击的时候,恐怕也能将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装甲击穿。不过,现在驱逐舰用来防护敌方攻击的可不是二战时期那种使用钢板的思路了,现代驱逐舰防护敌方火力攻击的主要方式是采用防空导弹或密集阵系统,在半空中将敌方来袭目标击毁。(密集阵系统发射)所以,052D型导弹驱逐舰装备的近中远程防空导弹,11管30毫米箭炮或者7管30毫米密集阵系统,足以在30米到500公里范围内钩织一道防空屏障,用来拦截敌方来袭的亚音速,甚至是超音速目标。只有在密集阵系统拦截失败的情况下,才能依靠军舰装备的装甲硬扛。当然,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是非常小的,如果在500公里范围内的一系列防空动作都屡屡失败,那也只能认倒霉了。搜索系统。装备有主动式相位阵列雷达,超视距对海搜索雷达,对海对地空搜索雷达等,可以对空发现超过400公里,对海发现超过200公里的敌方导弹战机或军舰。也就是说,理论上一艘没有隐身能力的依阿华号战列舰只要出现在200公里外就已经被052D型导弹驱逐舰装备的雷达给捕捉到了。除此之外,052D型导弹驱逐舰还装备有一架螺旋翼舰载机,用来加强052D型导弹驱逐舰防空、反潜和反舰能力。舰载机还装备一定的武备,用来执行作战任务,通常是7.62毫米机枪。所以,如果遭遇依阿华号战列舰的水上飞机,也有能力将其击落,使其失去远距离搜索能力。通过以上两款战舰的性能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双方的战力有了一定的了解,虽说052D型导弹驱逐舰排水量还不到依阿华战列舰的1/7,也没有那么强大的装甲,但是无论搜索能力、攻击距离还是攻击精度,都要远远超过依阿华号战列舰。正常情况下,052D型导弹驱逐舰在200公里之外就已经对依阿华战列舰完成了锁定和攻击,使用鹰击18反舰导弹或者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就能够将依阿华号战列舰送入海底。所以,很难会出现在45公里才发现偶遇的情况。即使按照题主的设计,战争迷雾更不利于052D型导弹驱逐舰,以至于在45公里处才发现对方,对于052D型导弹驱逐舰来说也是无所谓的。首先,这个距离已经超过了依阿华号战列舰的射程。依阿华级主炮的最远射程只有38公里,所以在45公里距离发现052D型导弹驱逐舰之后还得行驶7公里才能够对052D型导弹驱逐舰进行攻击。其次,这个距离052D型导弹驱逐舰所有的进攻方式都能发挥作用。且不说导弹,就算是130毫米舰炮最远射程都可以达到100公里,已经是双方偶遇距离的两倍以上了。好,接下来双方相向而行,距离逐渐降低到38公里以下,在这个过程中052D型导弹驱逐舰没有发动对依阿华级的攻击。因为,他要向大家表演一下自身强大的防御系统是如何运作的。眼看着已经进入射程,依阿华号战列舰横过舰身,六门主炮对准052D型导弹驱逐舰发射。此时,052D型导弹驱逐舰正面面对依阿华,宽度只有19米,在30余公里的距离上就像是一个小数点,这对于依阿华级主炮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为,依阿华级主炮一次齐射6枚炮弹的分布距离可达500米以上,理论上最多也就只有一枚能够接近目标。主炮发射,炮口的初速高达820米每秒,相当于2.4倍音速。速度很快,但是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反应更快。6枚炮弹飞出炮口的那一瞬间,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雷达就已经捕捉到了目标,舰载计算机系统进行快速计算,3秒钟之后,也就是炮弹飞出炮口2.4公里之后,052D型导弹驱逐舰已经计算出6枚炮弹的抛物线,分析出这6枚炮弹没有一枚能够击中。半分钟之后,依阿华号战列舰进行第2轮射击。3秒钟之后,052D型导弹驱逐舰发现有一枚炮弹有可能击中或者在052D型导弹驱逐舰附近爆炸。于是发射一枚红旗9中远程防空导弹拦截,红旗9飞行速度可达6马赫,相当于依阿华号战列舰主炮炮弹的2.5倍速度。同时,红旗9拥有180公斤弹头,完全有能力将对方的炮弹在空中击毁。(导弹在空中还可以进行多次调整提高精度)因为计算机精密的计算,红旗9拦截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0%以上,即使有一些误差也没关系,它可以依靠2.5倍的速度优势追上去进行二次攻击。接下来到了052D导弹驱逐舰的反击时刻,鹰击18反舰导弹升空飞上20公里高空,打开搜索雷达锁定依阿华号战列舰。然后,以从天而降的方式击中依阿华号战列舰的甲板并将其炸成两截。整个过程可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依阿华级战列舰的船体采用平甲板船型(也有将其称为巴拿马船型)。其特点是建造容易,上层建筑连续性好,重量较低。为了达到高速性能的要求,其水线长度达到262.1米,舰体长度为270.4米,是二战中最长的战列舰(大和级战列舰虽然是最大的,但是其水线长为256米,舰体长为263米)。另一方面,为了能够通过巴拿马运河,便于进行两洋作战,船体最大宽度被限制为33米。这就使该级舰的长宽比达到7.9而其细长的舰艏,虽然有利于提高航速,但却降低了船体结构强度,也影响了适航性。与美国相比,英国和德国海军为了适应在海况较差的大西洋作战,其战列舰都具有较好的适航性。1953年,“依阿华”号与英国海军的最新型战列舰“前卫”号共同参加了北约组织的大西洋联合演习。其间,演习舰队遭到暴风雨的袭击。大量海水涌上“依阿华”号的舰艏甲板,严重影响前主炮操作,而同行的“前卫”号则影响不大。依阿华级航速与二战时的航母、巡洋舰相当,达33节,是当时航速最快的战列舰。甚至超过了当时海军强国装备的各种主流战列巡洋舰(英国胡德级为31节,德国沙恩霍斯特级为32节)的航速。为了达到33节的航速,依阿华级的主机功率高达212000马力,是二战中功率最大的舰船动力装置。而大和级的主机功率仅为150000马力,航速27节。
衣阿华级战列舰BB-63密苏里号主炮开火这两型巡洋舰虽然出世的时代不同,但都装备有强大的武器。如果说两型战舰在对战中到底谁厉害,还是要有一个公平的对比。毕竟美军的作战系统中其航空力量才是进攻的主力,而前苏联的舰队的航空力量则严重依赖陆基航空兵。如果脱离陆基航空兵的掩护,则前苏联在海战中并不占优势。因此对比这两型海上巨物的战力,要假设只有两舰单挑,然后双方都拥有相同的制导能力,这种情况下的PK才能相对公平。当然,实战中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条件。首先来了解下两舰的武器配备:基洛级夫巡洋舰属于完全导弹化的现代军舰,据说舰上的全部导弹如果加起来有近500枚之多。当然其中最有威力的导弹要数,20枚体积庞大的P-700花岗石超音速反舰导弹,该导弹全重6.8吨,配备700公斤的高爆弹头,飞行速度可达到2.5马赫,射程更是号称有500公里。制导方式是惯性导航加上主动雷达引导,引导目标需要的数据可由卫星、岸基飞机、直升机或战舰本身来提供。除了拥有强大的反舰能力,其防空性能也是强悍,配有多层的防御系统,其中包括96枚S-300F远程区域防空导弹,射程可达150公里。还有192枚 3K95舰载版本的“道尔”及4K33近程舰空导弹,为了对付逼近舰体的威胁,还装有6门AK-630型30毫米近防炮。基本上可以说基洛夫级无论是进攻能力还是防守能力都非常可观,反舰能力威力大射程远;防空能力则是远程、中程、短程和近防多层次搭配相当完整,就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堡垒。相对比美国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则要弱一些,这款40年代问世的巨舰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对付基洛夫级美军对现役的4艘衣阿华舰进行大规模改装; 对406毫米巨炮装填设备进行了速度提升,加装了16枚鱼叉反舰导弹,以及32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和4部密集近防炮,并将原有舰尾的水上飞机发射台,变成直升机停机坪。最早的改装方案还包括将动力改为核动力再安装宙斯盾系统和防空导弹,但最后均放弃。衣阿华级战列舰主要武器是3具3连装的9门406毫米50倍径巨型舰炮,这种舰炮射程远达40公里,大概射速是每分钟2枚,也是二战期间射程最远、性能最好的舰炮。毕竟它的出现还是在二战末期,在未改装前该舰的战力与完全导弹化的基洛夫级无法相比。P-700花岗岩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射。以下进行一下战例模拟,以基洛夫级巡洋舰配备的P-700导弹射程为基准,(正常作战中最开始没有谁会放弃自己的距离优势,而抵近作战)假设战场为500公里,双方都想在这个距离上干掉对手。那首先,基洛夫级会直接将20枚P-700在敌舰反舰导弹距离外就全部发射, 实际上导弹射完后,基洛夫就可以撤了。让舰载机或卫星引导导弹直接飞向目标就完了。打与打不着,衣阿华都无法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因为衣阿华级装备的两款远距离武器一种是406毫米舰炮。一种是战斧陆攻巡航导弹,这两种武器一个射程近打不到,才40公里,一个是陆攻导弹不适合对海作战,作战效能值得怀疑。另一种鱼叉导弹也是射程不足又是亚音速,火力上就不如超音速的P-700。衣阿华级想要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必须假想,基洛夫级打完导弹后,未及时撤退,或者想抵近扩大战果。这样衣阿华级必须将20枚来袭的P-700导弹全部拦下,实际上都拦下的可能性很低,舰上都没有防空导弹,要说能打下一半P-700已经是烧香了。然后衣阿华继续抵近到距离基洛夫130公里范围内,才能发射16枚鱼叉导弹,面对基洛夫级的4层防御网,16枚亚音速的鱼叉有多大作用很难说。最近,衣阿华级还需要抵近到40公里的舰炮距离,只要命中一波齐射就能干掉基洛夫级,但这种可能性实在太低,基洛夫级不可能让衣阿华级靠这么近。因此在相对条件相同的作战环境下,衣阿华级想要战胜基洛夫级确实不乐观看不到有胜算的可能。但如果美军依靠庞大的舰载航空兵支援的话,则基洛夫级只能赶紧跑或者依靠友军的空优来抗衡。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从技术角度考察,衣阿华级无疑要强于俾斯麦级,虽然在战史上俾斯麦级的声誉要比衣阿华级更盛。俾斯麦级是德国在二战前设计建造的全新战列舰,拥有高达52000吨的满载排水量、8门380毫米舰炮、12门150毫米副炮、16门105毫米高射炮,舷侧主装甲带厚度达320毫米,从上述数据看确实相当强悍,但是在这些数字背后,俾斯麦级的设计理念是相当落伍的。一战之后,德国受到《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大型战舰的建造停滞多年,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新兴技术和理念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技术储备,因此俾斯麦级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以一战时期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为蓝本,其基本设计思想依然延续一战时的理念,已经落后于时代,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吨位浪费严重,俾斯麦级的标准排水量高达42000吨,满载排水量达52000吨,相比同期设计的英美条约型战列舰多出了5000~10000吨,比如英国的英王乔治五世级的标准排水量为36000吨,满载排水量42000吨,虽然火力上10门356毫米舰炮略逊于俾斯麦,但主装甲带厚度达381毫米,29节航速。再比较美国的南达科他级,标准排水量38000吨,满载排水量44500吨,除了27节的航速略逊于俾斯麦,9门406毫米舰炮在火力上压制了俾斯麦,310毫米的主装甲带也与俾斯麦级相当。由此可见,俾斯麦级虽然拥有更大的排水量但并未带来相比同期英美战列舰的明显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德国设计人员缺乏合理运用吨位的经验;其次,防御理念陈旧落后,俾斯麦级依然沿袭一战时期的全面防护理念,除了主装甲带之外,在很多次要部位也敷设了轻型装甲,此外在水平防御上还继续沿用早已被其他国家海军摒弃的宆甲设计,实际上在主力舰交战时次要部位的装甲几乎毫无作用,白白占用排水量,而英美新型战列舰普遍采用重点防护理念,放弃次要部位的装甲防护,将装甲集中布置于要害,因此在排水量远不及俾斯麦级的情况下拥有与之相当或更好的防御;再次,俾斯麦级的次要武器配置极不合理,该舰依然采用中口径副炮加高射炮的配置,但是随着战列舰主炮口径的增加,交战距离日益延长,实际上传统的副炮已经很难有机会发挥作用,反而是航空力量的发展要求战列舰配备更多的防空武器,因此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列舰采用中口径高平两用舰炮及大量装备速射防空武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比如英王乔治五世级就采用16门133毫米高平两用炮,南达科他级安装20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相比之下,俾斯麦级的150毫米副炮在远程炮战中无力发挥,又不能参与防空作战,基本上成了摆设,105毫米高射炮性能尚可,但作为近程防御的37毫米高射炮则完全不合格,居然还是半自动射击,射速很慢,“俾斯麦”号在实战中连对付英军老旧的“剑鱼”都颇为吃力,可见其防空效能的低下。可以说,俾斯麦级的战斗力是运用陈旧理念通过吨位堆砌出来的,难怪有舰船史专家评论俾斯麦级是史上设计最差的战列舰。不过,有了击沉“胡德”号的战绩,俾斯麦级足以名留青史,真是一杀遮百丑啊!上面说了这么多,关于衣阿华级其实也就没有什么可说了,作为南达科他级的改良升级版,衣阿华级在保持同等防御能力的情况下加强了动力,航速达到33节,超越史上任何战列舰,同时更换了威力更强的主炮,配合精良的火控设备,使得衣阿华级成为人类历史上综合性能最佳的战列舰,在战斗力上自然要胜过俾斯麦级一筹,俾斯麦级在衣阿华级面前唯一能够夸耀的大概只有实战经历了。虽然理论上说俾斯麦级的防御是落后的,但其防御效能却经历了实战考验,“俾斯麦”号在最后的战斗中主装甲带并未被击穿,而“提尔皮茨”号在服役生涯中遭到来自水下和空中的多次攻击,始终没有沉没,最后英国人还是通过数以吨计的超级炸弹将其结果。一艘都悬还几艘?哪怕是双方45年状态,大和和衣阿华单挑都不能说能胜,更不要说80年代魔改以后得衣阿华了。对比大和和衣阿华的传统三大件,可以看出大和在火炮威力和防护上优势很大,而衣阿华在航速方面有5-7节的压倒性优势,这意味着大和面对衣阿华有更大的免疫区,但是衣阿华可以任意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阵位。但是既然两者都是二战的战列舰,那么火控因素对交战的影响就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了,首先大和的火控传感器主要依赖15米主光学测距机,其最大作用距离大约在30-35千米,而后期大和级安装了10厘米波长的22号电探改三型,但是由于其脉冲功率很低,只有2KW,方位分辨率高达2-3度,其对战列舰大小的目标最大测距作用距离不超过30千米,正常只有25千米左右,而且不能提供准确的方位参数只能作为光学测距机的辅助。而衣阿华级主要传感器是Mark13火控雷达,其脉冲功率高达50KW,方位精度大约1密位,可以在40千米以外标定14英寸炮弹落点。所以在传感器方面,衣阿华级显然具备很大的优势。再看双方的火控解算系统,大和级使用的是98式综合解算台,这玩意现在已经没有实物,从留存的资料看,应该是94式综合解算台的改进型,这类解算台以本舰为参照系,通过时间轴上目标一系列距离和方位点拟合出距离和方位变化率函数(往往是线性函数),然后利用拟合的函数来预测目标在某个时点的方位和距离,这种方式非常迎合火控官的直观感受,原理和计算相对简单,但是拟合误差和人因误差大,对于双方相对速度和方位变化率的范围限制很大(即使大和级的98式解算台也只能说基本涵盖了水面舰艇交战的状态),而衣阿华级使用的是美国在战争期间才投入使用的Mark I机电式火控计算机,Mark I的解算方式是以海面为参照系,先得出双方的初始位置和运动状态,再利用这些数据预测双方在某一时点的相对位置,进而得出射击诸元,这套体系计算复杂而且不够直观,但是没有拟合误差,人因误差小,而且对双方方位距离变化率适应范围非常大(事实上MarK I及其改进型MarK IA直到60年代末还在作为美国海军高炮火控计算机使用,直到被电子计算机取代),非常适合自动化程度高的系统,而Mark I火控计算机和Mark37指挥仪与Mark13雷达之间都有自动化的电气数据传输手段,解算结婚也能直接传输给指挥仪下发到各炮塔,这意味着衣阿华级在远程炮战中解算射击诸元和建立设计方案速度上相对大和级都有很大的优势。衣阿华级的航速和火控优势,在单挑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可以不必考虑其他战术目标),可以使其轻松保持在35000米以外慢慢炮制大和级,而在这个距离上,大角度落下的超重弹对大和级的水平防护已经能够构成致命威胁,如果是夜战或者能见度很差打情况下,衣阿华级的优势还要被放大。实际上,大和单挑一艘衣阿华都吃力,就不要说几艘了二战结束70余年来武器的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今天任何一个军事强国所装备的主力兵器,其性能相对于二战时期可以轻松做到降维打击。也就是说,像什么军舰、坦克、飞机这样的重装备,和二战时期的同类型武器进行对抗的时候,消灭对方和对方没有关系,唯一限制现在装备的就是在战斗中是否会出现故障,或者有没有足够的燃料、弹药来支持持续作战。当一艘052D型驱逐舰和一艘二战时期或者题主所提到的1943年期间的依阿华战列舰遭遇的时候,也会面临这样的结果。依阿华号战列舰的性能。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在二战期间所建造的火力最猛,排水量最大的超级战列舰,在当时仅次于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依阿华级战列舰的首舰名为依阿号华战列舰,建造于1940年6月27号,并在1942年8月27号下水,1943年2月22号服役,承建厂商为美国布鲁克林造船厂。(依阿华级战列舰)战舰标准排水量4.5万吨,满载排水量5.8万吨,几乎和现代一艘中型航空母舰大小差不多了。它的最大功率超过21万马力,在轻负载的状态下最高速可达35.2节,也就是每小时最快可以达到超过60公里,其高速状态甚至超过了现代的大多数主力战舰。当然,一般情况下依阿华号战列舰通常会以每小时15节的经济航速行驶以获得最大的续航距离。武器装备。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在二战期间火力最猛的战列舰,共装备有三座三联装406毫米mk7型50倍口径舰炮,发射的穿甲弹重达1.2吨,高爆弹重达0.86吨,可以在20公里距离轻松击穿半米厚的装甲。(三联装406毫米mk7型50倍口径舰炮内部结构)(依阿华级战列舰开炮)此外,依阿华号战列舰还有10门127毫米口径高平两用双联装舰炮,可发射重达25公斤弹头,主要用于依阿华号战列舰的防空炮使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用来攻击敌方水面战舰。正常情况下它们与20座4联装40毫米高射炮,49挺单装20毫米防空机枪组成了严密的防空火力网。防护。依阿华号战列舰在设计之初就是要和当时世界上主流战列舰将对抗所用,所以除了火力猛之外它的装甲强度也达到了美国战舰中的新高度。在设计时给予的标准是主体部分能够在16公里到27公里之间抵御406毫米大口径火炮的直接轰击,并且加强了水线以下的防护抵御敌方鱼雷攻击。为此,依阿华号战列舰主炮的装甲为495毫米,主装甲甲板厚达295毫米,指挥塔装甲厚达439毫米,并且采用了倾斜19度的设计方式。这使装甲的防护能力提高了40%。(图中可见倾斜状的装甲)搜索。依阿华号战列舰装备有两个飞机弹射器,用来弹射水上飞机,目的是搜索海面和执行战斗救援任务,这让依阿华号战列舰大大提高了对敌方军舰的预警能力,确保他们有能力在四五十公里之外就发现敌方目标,做好战斗准备。同时,水上飞机在空中还能够执行引导舰炮对敌的误差修和正战损汇报等任务。可以说,在二战期间依阿华号战列舰是一款不弱于当时任何超级战列舰的存在,所以在二战末期美国甚至想要通过使用依阿华号以及其他姐妹战列舰围歼日本的大和号。由于此时美国已经拥有了对日本绝对的制空权,使用战机可以获得更好的打击效果,所以没有采取这个方案。052D型驱逐舰的性能。一款世界一流的导弹驱逐舰,排水量7500吨,最高速32节。(052D驱逐舰)武器。装备有64单元垂直发射系统,可以发射红旗9中远程防空导弹,鹰击18反舰导弹,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等。1门130毫米舰炮,可以输出相当于1个榴弹炮营的火力。24联装红旗10导弹发射装置担任近空防御任务;一门7管30毫米舰炮或者11管30毫米舰炮担任超近空防御。如果攻击依阿华战列舰这种大型战舰,使用鹰击18反舰导弹再合适不过了,它的最大射程可达600公里,弹头重达300公斤,末端的攻击速度达到3马赫,带来的动能可达15万吨,击穿300-400毫米厚的装甲是没什么问题的。甚至,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也有能力执行反舰任务,这款导弹作战范围高达1500~2500公里,使用惯性和卫星制导,弹头重达500公斤,采用钻地弹头的时候足以击穿30米厚的混凝土,用来攻击装甲只有300-400毫米的战列舰也没问题,完全能够穿透装甲在战舰内部爆炸。防护。作为一款现代驱逐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称得上是薄皮大馅儿,不要说承受406毫米炮弹的轰击,就算是依阿华号战列舰装备的127毫米口径火炮在近距离射击的时候,恐怕也能将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装甲击穿。不过,现在驱逐舰用来防护敌方攻击的可不是二战时期那种使用钢板的思路了,现代驱逐舰防护敌方火力攻击的主要方式是采用防空导弹或密集阵系统,在半空中将敌方来袭目标击毁。(密集阵系统发射)所以,052D型导弹驱逐舰装备的近中远程防空导弹,11管30毫米箭炮或者7管30毫米密集阵系统,足以在30米到500公里范围内钩织一道防空屏障,用来拦截敌方来袭的亚音速,甚至是超音速目标。只有在密集阵系统拦截失败的情况下,才能依靠军舰装备的装甲硬扛。当然,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是非常小的,如果在500公里范围内的一系列防空动作都屡屡失败,那也只能认倒霉了。搜索系统。装备有主动式相位阵列雷达,超视距对海搜索雷达,对海对地空搜索雷达等,可以对空发现超过400公里,对海发现超过200公里的敌方导弹战机或军舰。也就是说,理论上一艘没有隐身能力的依阿华号战列舰只要出现在200公里外就已经被052D型导弹驱逐舰装备的雷达给捕捉到了。除此之外,052D型导弹驱逐舰还装备有一架螺旋翼舰载机,用来加强052D型导弹驱逐舰防空、反潜和反舰能力。舰载机还装备一定的武备,用来执行作战任务,通常是7.62毫米机枪。所以,如果遭遇依阿华号战列舰的水上飞机,也有能力将其击落,使其失去远距离搜索能力。通过以上两款战舰的性能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双方的战力有了一定的了解,虽说052D型导弹驱逐舰排水量还不到依阿华战列舰的1/7,也没有那么强大的装甲,但是无论搜索能力、攻击距离还是攻击精度,都要远远超过依阿华号战列舰。正常情况下,052D型导弹驱逐舰在200公里之外就已经对依阿华战列舰完成了锁定和攻击,使用鹰击18反舰导弹或者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就能够将依阿华号战列舰送入海底。所以,很难会出现在45公里才发现偶遇的情况。即使按照题主的设计,战争迷雾更不利于052D型导弹驱逐舰,以至于在45公里处才发现对方,对于052D型导弹驱逐舰来说也是无所谓的。首先,这个距离已经超过了依阿华号战列舰的射程。依阿华级主炮的最远射程只有38公里,所以在45公里距离发现052D型导弹驱逐舰之后还得行驶7公里才能够对052D型导弹驱逐舰进行攻击。其次,这个距离052D型导弹驱逐舰所有的进攻方式都能发挥作用。且不说导弹,就算是130毫米舰炮最远射程都可以达到100公里,已经是双方偶遇距离的两倍以上了。好,接下来双方相向而行,距离逐渐降低到38公里以下,在这个过程中052D型导弹驱逐舰没有发动对依阿华级的攻击。因为,他要向大家表演一下自身强大的防御系统是如何运作的。眼看着已经进入射程,依阿华号战列舰横过舰身,六门主炮对准052D型导弹驱逐舰发射。此时,052D型导弹驱逐舰正面面对依阿华,宽度只有19米,在30余公里的距离上就像是一个小数点,这对于依阿华级主炮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为,依阿华级主炮一次齐射6枚炮弹的分布距离可达500米以上,理论上最多也就只有一枚能够接近目标。主炮发射,炮口的初速高达820米每秒,相当于2.4倍音速。速度很快,但是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反应更快。6枚炮弹飞出炮口的那一瞬间,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雷达就已经捕捉到了目标,舰载计算机系统进行快速计算,3秒钟之后,也就是炮弹飞出炮口2.4公里之后,052D型导弹驱逐舰已经计算出6枚炮弹的抛物线,分析出这6枚炮弹没有一枚能够击中。半分钟之后,依阿华号战列舰进行第2轮射击。3秒钟之后,052D型导弹驱逐舰发现有一枚炮弹有可能击中或者在052D型导弹驱逐舰附近爆炸。于是发射一枚红旗9中远程防空导弹拦截,红旗9飞行速度可达6马赫,相当于依阿华号战列舰主炮炮弹的2.5倍速度。同时,红旗9拥有180公斤弹头,完全有能力将对方的炮弹在空中击毁。(导弹在空中还可以进行多次调整提高精度)因为计算机精密的计算,红旗9拦截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0%以上,即使有一些误差也没关系,它可以依靠2.5倍的速度优势追上去进行二次攻击。接下来到了052D导弹驱逐舰的反击时刻,鹰击18反舰导弹升空飞上20公里高空,打开搜索雷达锁定依阿华号战列舰。然后,以从天而降的方式击中依阿华号战列舰的甲板并将其炸成两截。整个过程可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依阿华级战列舰的船体采用平甲板船型(也有将其称为巴拿马船型)。其特点是建造容易,上层建筑连续性好,重量较低。为了达到高速性能的要求,其水线长度达到262.1米,舰体长度为270.4米,是二战中最长的战列舰(大和级战列舰虽然是最大的,但是其水线长为256米,舰体长为263米)。另一方面,为了能够通过巴拿马运河,便于进行两洋作战,船体最大宽度被限制为33米。这就使该级舰的长宽比达到7.9而其细长的舰艏,虽然有利于提高航速,但却降低了船体结构强度,也影响了适航性。与美国相比,英国和德国海军为了适应在海况较差的大西洋作战,其战列舰都具有较好的适航性。1953年,“依阿华”号与英国海军的最新型战列舰“前卫”号共同参加了北约组织的大西洋联合演习。其间,演习舰队遭到暴风雨的袭击。大量海水涌上“依阿华”号的舰艏甲板,严重影响前主炮操作,而同行的“前卫”号则影响不大。依阿华级航速与二战时的航母、巡洋舰相当,达33节,是当时航速最快的战列舰。甚至超过了当时海军强国装备的各种主流战列巡洋舰(英国胡德级为31节,德国沙恩霍斯特级为32节)的航速。为了达到33节的航速,依阿华级的主机功率高达212000马力,是二战中功率最大的舰船动力装置。而大和级的主机功率仅为150000马力,航速27节。二战后期乃至于冷战初期,美国海军服役的排水量最大也是最为先进的一级战列舰就是大名鼎鼎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就连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都在其三号舰“密苏里”的甲板上完成。但事实上,衣阿华实际上无力抗衡日本海军最为先进的“大和”级战列舰,这也就催生了美国下一代战列舰——“蒙大拿”的诞生。蒙大拿级战列舰想象图蒙大拿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设计的最后一代战列舰,可以说是前一代衣阿华的改良升级版,火力更为强劲、防御更为可靠,从图纸上来看蒙大拿足以和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相抗衡。虽然理想很现实,但美国海军却并没有将蒙大拿付诸现实,由于美国海军的战术核心更为倚靠航空母舰和舰载机,所以战列舰并不受重视。蒙大拿级首舰“蒙大拿”号在铺设龙骨之前,所有的建造计划就已经被取消。由于蒙大拿计划的“流产”,其前一级衣阿华级成为了美国海军实际意义上最后一代建成的战列舰。蒙大拿级的规划从1938年就已经开始进行,因为美国已经注意到日本开始搞大和级战列舰,所以提出了满载58000吨的“超级战列舰”计划。但随着日本海军所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58000吨已经不能让美国人满意,甚至有谣传日本军舰上会安装18英寸舰炮(事后证明不是谣传,大和号上安装有18.1英寸的九四式舰炮,口径达460毫米,是人类历史上最大口径的舰炮),战列舰设计委员会经过重新评估后,接受了将蒙大拿级战列舰设计放宽到6万吨级的标准。最后实际上的蒙大拿级标准排水量被设计为65000吨,该级将会取代当时服役的衣阿华级成为美国海军最大的军舰,只有战后的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才拥有与它相当的吨位。蒙大拿级计划装备4座3联装16英寸(406毫米)50倍口径主炮,比衣阿华级还要多一座。对防护鱼雷与火炮的防护也大幅度增强。这级战舰的侧舷装甲也很大程度上超过了当时其他级别的战列舰。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蒙大拿级的设计最大航速降低到了与南达科他级和北卡罗莱纳级同样的28节,而衣阿华级为33节。由于速度的降低,蒙大拿级似乎也注定了和南达科他级和北卡罗莱纳级一样的命运——被取消建造或者成为浮动博物馆。蒙大拿的建造预算案在1941年得到通过,该级五艘战列舰编号为BB-67到BB-71。如果美国海军将蒙大拿的五艘舰和衣阿华的六艘舰全部建造完毕,到二战结束时美国海军将会拥有17艘装备16英寸口径火炮的超无畏舰,世界其他海军国家的装备16英寸口径主炮战舰总和都不会超过美国海军的规模。但即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军工业制造能力也是有上限的,为了给航空母舰、两栖登陆舰和反潜舰腾出造船台空间、所需的人力和材料,美国海军迫不得已只能在1942年5月将蒙大拿级所有造舰计划取消。这也让蒙大拿州的民众觉得十分愤怒,美国历史上几乎都有以州命名的战列舰,除了蒙大拿州,在如今的蒙大拿级战列舰取消之外,南达科他级的蒙大拿号也遭到取消,美国海军内部也戏称蒙大拿州为“拿不到玩具的可怜孩子”。
衣阿华级战列舰BB-63密苏里号主炮开火这两型巡洋舰虽然出世的时代不同,但都装备有强大的武器。如果说两型战舰在对战中到底谁厉害,还是要有一个公平的对比。毕竟美军的作战系统中其航空力量才是进攻的主力,而前苏联的舰队的航空力量则严重依赖陆基航空兵。如果脱离陆基航空兵的掩护,则前苏联在海战中并不占优势。因此对比这两型海上巨物的战力,要假设只有两舰单挑,然后双方都拥有相同的制导能力,这种情况下的PK才能相对公平。当然,实战中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条件。首先来了解下两舰的武器配备:基洛级夫巡洋舰属于完全导弹化的现代军舰,据说舰上的全部导弹如果加起来有近500枚之多。当然其中最有威力的导弹要数,20枚体积庞大的P-700花岗石超音速反舰导弹,该导弹全重6.8吨,配备700公斤的高爆弹头,飞行速度可达到2.5马赫,射程更是号称有500公里。制导方式是惯性导航加上主动雷达引导,引导目标需要的数据可由卫星、岸基飞机、直升机或战舰本身来提供。除了拥有强大的反舰能力,其防空性能也是强悍,配有多层的防御系统,其中包括96枚S-300F远程区域防空导弹,射程可达150公里。还有192枚 3K95舰载版本的“道尔”及4K33近程舰空导弹,为了对付逼近舰体的威胁,还装有6门AK-630型30毫米近防炮。基本上可以说基洛夫级无论是进攻能力还是防守能力都非常可观,反舰能力威力大射程远;防空能力则是远程、中程、短程和近防多层次搭配相当完整,就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堡垒。相对比美国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则要弱一些,这款40年代问世的巨舰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对付基洛夫级美军对现役的4艘衣阿华舰进行大规模改装; 对406毫米巨炮装填设备进行了速度提升,加装了16枚鱼叉反舰导弹,以及32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和4部密集近防炮,并将原有舰尾的水上飞机发射台,变成直升机停机坪。最早的改装方案还包括将动力改为核动力再安装宙斯盾系统和防空导弹,但最后均放弃。衣阿华级战列舰主要武器是3具3连装的9门406毫米50倍径巨型舰炮,这种舰炮射程远达40公里,大概射速是每分钟2枚,也是二战期间射程最远、性能最好的舰炮。毕竟它的出现还是在二战末期,在未改装前该舰的战力与完全导弹化的基洛夫级无法相比。P-700花岗岩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射。以下进行一下战例模拟,以基洛夫级巡洋舰配备的P-700导弹射程为基准,(正常作战中最开始没有谁会放弃自己的距离优势,而抵近作战)假设战场为500公里,双方都想在这个距离上干掉对手。那首先,基洛夫级会直接将20枚P-700在敌舰反舰导弹距离外就全部发射, 实际上导弹射完后,基洛夫就可以撤了。让舰载机或卫星引导导弹直接飞向目标就完了。打与打不着,衣阿华都无法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因为衣阿华级装备的两款远距离武器一种是406毫米舰炮。一种是战斧陆攻巡航导弹,这两种武器一个射程近打不到,才40公里,一个是陆攻导弹不适合对海作战,作战效能值得怀疑。另一种鱼叉导弹也是射程不足又是亚音速,火力上就不如超音速的P-700。衣阿华级想要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必须假想,基洛夫级打完导弹后,未及时撤退,或者想抵近扩大战果。这样衣阿华级必须将20枚来袭的P-700导弹全部拦下,实际上都拦下的可能性很低,舰上都没有防空导弹,要说能打下一半P-700已经是烧香了。然后衣阿华继续抵近到距离基洛夫130公里范围内,才能发射16枚鱼叉导弹,面对基洛夫级的4层防御网,16枚亚音速的鱼叉有多大作用很难说。最近,衣阿华级还需要抵近到40公里的舰炮距离,只要命中一波齐射就能干掉基洛夫级,但这种可能性实在太低,基洛夫级不可能让衣阿华级靠这么近。因此在相对条件相同的作战环境下,衣阿华级想要战胜基洛夫级确实不乐观看不到有胜算的可能。但如果美军依靠庞大的舰载航空兵支援的话,则基洛夫级只能赶紧跑或者依靠友军的空优来抗衡。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从技术角度考察,衣阿华级无疑要强于俾斯麦级,虽然在战史上俾斯麦级的声誉要比衣阿华级更盛。俾斯麦级是德国在二战前设计建造的全新战列舰,拥有高达52000吨的满载排水量、8门380毫米舰炮、12门150毫米副炮、16门105毫米高射炮,舷侧主装甲带厚度达320毫米,从上述数据看确实相当强悍,但是在这些数字背后,俾斯麦级的设计理念是相当落伍的。一战之后,德国受到《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大型战舰的建造停滞多年,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新兴技术和理念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技术储备,因此俾斯麦级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以一战时期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为蓝本,其基本设计思想依然延续一战时的理念,已经落后于时代,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吨位浪费严重,俾斯麦级的标准排水量高达42000吨,满载排水量达52000吨,相比同期设计的英美条约型战列舰多出了5000~10000吨,比如英国的英王乔治五世级的标准排水量为36000吨,满载排水量42000吨,虽然火力上10门356毫米舰炮略逊于俾斯麦,但主装甲带厚度达381毫米,29节航速。再比较美国的南达科他级,标准排水量38000吨,满载排水量44500吨,除了27节的航速略逊于俾斯麦,9门406毫米舰炮在火力上压制了俾斯麦,310毫米的主装甲带也与俾斯麦级相当。由此可见,俾斯麦级虽然拥有更大的排水量但并未带来相比同期英美战列舰的明显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德国设计人员缺乏合理运用吨位的经验;其次,防御理念陈旧落后,俾斯麦级依然沿袭一战时期的全面防护理念,除了主装甲带之外,在很多次要部位也敷设了轻型装甲,此外在水平防御上还继续沿用早已被其他国家海军摒弃的宆甲设计,实际上在主力舰交战时次要部位的装甲几乎毫无作用,白白占用排水量,而英美新型战列舰普遍采用重点防护理念,放弃次要部位的装甲防护,将装甲集中布置于要害,因此在排水量远不及俾斯麦级的情况下拥有与之相当或更好的防御;再次,俾斯麦级的次要武器配置极不合理,该舰依然采用中口径副炮加高射炮的配置,但是随着战列舰主炮口径的增加,交战距离日益延长,实际上传统的副炮已经很难有机会发挥作用,反而是航空力量的发展要求战列舰配备更多的防空武器,因此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列舰采用中口径高平两用舰炮及大量装备速射防空武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比如英王乔治五世级就采用16门133毫米高平两用炮,南达科他级安装20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相比之下,俾斯麦级的150毫米副炮在远程炮战中无力发挥,又不能参与防空作战,基本上成了摆设,105毫米高射炮性能尚可,但作为近程防御的37毫米高射炮则完全不合格,居然还是半自动射击,射速很慢,“俾斯麦”号在实战中连对付英军老旧的“剑鱼”都颇为吃力,可见其防空效能的低下。可以说,俾斯麦级的战斗力是运用陈旧理念通过吨位堆砌出来的,难怪有舰船史专家评论俾斯麦级是史上设计最差的战列舰。不过,有了击沉“胡德”号的战绩,俾斯麦级足以名留青史,真是一杀遮百丑啊!上面说了这么多,关于衣阿华级其实也就没有什么可说了,作为南达科他级的改良升级版,衣阿华级在保持同等防御能力的情况下加强了动力,航速达到33节,超越史上任何战列舰,同时更换了威力更强的主炮,配合精良的火控设备,使得衣阿华级成为人类历史上综合性能最佳的战列舰,在战斗力上自然要胜过俾斯麦级一筹,俾斯麦级在衣阿华级面前唯一能够夸耀的大概只有实战经历了。虽然理论上说俾斯麦级的防御是落后的,但其防御效能却经历了实战考验,“俾斯麦”号在最后的战斗中主装甲带并未被击穿,而“提尔皮茨”号在服役生涯中遭到来自水下和空中的多次攻击,始终没有沉没,最后英国人还是通过数以吨计的超级炸弹将其结果。一艘都悬还几艘?哪怕是双方45年状态,大和和衣阿华单挑都不能说能胜,更不要说80年代魔改以后得衣阿华了。对比大和和衣阿华的传统三大件,可以看出大和在火炮威力和防护上优势很大,而衣阿华在航速方面有5-7节的压倒性优势,这意味着大和面对衣阿华有更大的免疫区,但是衣阿华可以任意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阵位。但是既然两者都是二战的战列舰,那么火控因素对交战的影响就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了,首先大和的火控传感器主要依赖15米主光学测距机,其最大作用距离大约在30-35千米,而后期大和级安装了10厘米波长的22号电探改三型,但是由于其脉冲功率很低,只有2KW,方位分辨率高达2-3度,其对战列舰大小的目标最大测距作用距离不超过30千米,正常只有25千米左右,而且不能提供准确的方位参数只能作为光学测距机的辅助。而衣阿华级主要传感器是Mark13火控雷达,其脉冲功率高达50KW,方位精度大约1密位,可以在40千米以外标定14英寸炮弹落点。所以在传感器方面,衣阿华级显然具备很大的优势。再看双方的火控解算系统,大和级使用的是98式综合解算台,这玩意现在已经没有实物,从留存的资料看,应该是94式综合解算台的改进型,这类解算台以本舰为参照系,通过时间轴上目标一系列距离和方位点拟合出距离和方位变化率函数(往往是线性函数),然后利用拟合的函数来预测目标在某个时点的方位和距离,这种方式非常迎合火控官的直观感受,原理和计算相对简单,但是拟合误差和人因误差大,对于双方相对速度和方位变化率的范围限制很大(即使大和级的98式解算台也只能说基本涵盖了水面舰艇交战的状态),而衣阿华级使用的是美国在战争期间才投入使用的Mark I机电式火控计算机,Mark I的解算方式是以海面为参照系,先得出双方的初始位置和运动状态,再利用这些数据预测双方在某一时点的相对位置,进而得出射击诸元,这套体系计算复杂而且不够直观,但是没有拟合误差,人因误差小,而且对双方方位距离变化率适应范围非常大(事实上MarK I及其改进型MarK IA直到60年代末还在作为美国海军高炮火控计算机使用,直到被电子计算机取代),非常适合自动化程度高的系统,而Mark I火控计算机和Mark37指挥仪与Mark13雷达之间都有自动化的电气数据传输手段,解算结婚也能直接传输给指挥仪下发到各炮塔,这意味着衣阿华级在远程炮战中解算射击诸元和建立设计方案速度上相对大和级都有很大的优势。衣阿华级的航速和火控优势,在单挑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可以不必考虑其他战术目标),可以使其轻松保持在35000米以外慢慢炮制大和级,而在这个距离上,大角度落下的超重弹对大和级的水平防护已经能够构成致命威胁,如果是夜战或者能见度很差打情况下,衣阿华级的优势还要被放大。实际上,大和单挑一艘衣阿华都吃力,就不要说几艘了二战结束70余年来武器的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今天任何一个军事强国所装备的主力兵器,其性能相对于二战时期可以轻松做到降维打击。也就是说,像什么军舰、坦克、飞机这样的重装备,和二战时期的同类型武器进行对抗的时候,消灭对方和对方没有关系,唯一限制现在装备的就是在战斗中是否会出现故障,或者有没有足够的燃料、弹药来支持持续作战。当一艘052D型驱逐舰和一艘二战时期或者题主所提到的1943年期间的依阿华战列舰遭遇的时候,也会面临这样的结果。依阿华号战列舰的性能。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在二战期间所建造的火力最猛,排水量最大的超级战列舰,在当时仅次于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依阿华级战列舰的首舰名为依阿号华战列舰,建造于1940年6月27号,并在1942年8月27号下水,1943年2月22号服役,承建厂商为美国布鲁克林造船厂。(依阿华级战列舰)战舰标准排水量4.5万吨,满载排水量5.8万吨,几乎和现代一艘中型航空母舰大小差不多了。它的最大功率超过21万马力,在轻负载的状态下最高速可达35.2节,也就是每小时最快可以达到超过60公里,其高速状态甚至超过了现代的大多数主力战舰。当然,一般情况下依阿华号战列舰通常会以每小时15节的经济航速行驶以获得最大的续航距离。武器装备。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在二战期间火力最猛的战列舰,共装备有三座三联装406毫米mk7型50倍口径舰炮,发射的穿甲弹重达1.2吨,高爆弹重达0.86吨,可以在20公里距离轻松击穿半米厚的装甲。(三联装406毫米mk7型50倍口径舰炮内部结构)(依阿华级战列舰开炮)此外,依阿华号战列舰还有10门127毫米口径高平两用双联装舰炮,可发射重达25公斤弹头,主要用于依阿华号战列舰的防空炮使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用来攻击敌方水面战舰。正常情况下它们与20座4联装40毫米高射炮,49挺单装20毫米防空机枪组成了严密的防空火力网。防护。依阿华号战列舰在设计之初就是要和当时世界上主流战列舰将对抗所用,所以除了火力猛之外它的装甲强度也达到了美国战舰中的新高度。在设计时给予的标准是主体部分能够在16公里到27公里之间抵御406毫米大口径火炮的直接轰击,并且加强了水线以下的防护抵御敌方鱼雷攻击。为此,依阿华号战列舰主炮的装甲为495毫米,主装甲甲板厚达295毫米,指挥塔装甲厚达439毫米,并且采用了倾斜19度的设计方式。这使装甲的防护能力提高了40%。(图中可见倾斜状的装甲)搜索。依阿华号战列舰装备有两个飞机弹射器,用来弹射水上飞机,目的是搜索海面和执行战斗救援任务,这让依阿华号战列舰大大提高了对敌方军舰的预警能力,确保他们有能力在四五十公里之外就发现敌方目标,做好战斗准备。同时,水上飞机在空中还能够执行引导舰炮对敌的误差修和正战损汇报等任务。可以说,在二战期间依阿华号战列舰是一款不弱于当时任何超级战列舰的存在,所以在二战末期美国甚至想要通过使用依阿华号以及其他姐妹战列舰围歼日本的大和号。由于此时美国已经拥有了对日本绝对的制空权,使用战机可以获得更好的打击效果,所以没有采取这个方案。052D型驱逐舰的性能。一款世界一流的导弹驱逐舰,排水量7500吨,最高速32节。(052D驱逐舰)武器。装备有64单元垂直发射系统,可以发射红旗9中远程防空导弹,鹰击18反舰导弹,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等。1门130毫米舰炮,可以输出相当于1个榴弹炮营的火力。24联装红旗10导弹发射装置担任近空防御任务;一门7管30毫米舰炮或者11管30毫米舰炮担任超近空防御。如果攻击依阿华战列舰这种大型战舰,使用鹰击18反舰导弹再合适不过了,它的最大射程可达600公里,弹头重达300公斤,末端的攻击速度达到3马赫,带来的动能可达15万吨,击穿300-400毫米厚的装甲是没什么问题的。甚至,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也有能力执行反舰任务,这款导弹作战范围高达1500~2500公里,使用惯性和卫星制导,弹头重达500公斤,采用钻地弹头的时候足以击穿30米厚的混凝土,用来攻击装甲只有300-400毫米的战列舰也没问题,完全能够穿透装甲在战舰内部爆炸。防护。作为一款现代驱逐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称得上是薄皮大馅儿,不要说承受406毫米炮弹的轰击,就算是依阿华号战列舰装备的127毫米口径火炮在近距离射击的时候,恐怕也能将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装甲击穿。不过,现在驱逐舰用来防护敌方攻击的可不是二战时期那种使用钢板的思路了,现代驱逐舰防护敌方火力攻击的主要方式是采用防空导弹或密集阵系统,在半空中将敌方来袭目标击毁。(密集阵系统发射)所以,052D型导弹驱逐舰装备的近中远程防空导弹,11管30毫米箭炮或者7管30毫米密集阵系统,足以在30米到500公里范围内钩织一道防空屏障,用来拦截敌方来袭的亚音速,甚至是超音速目标。只有在密集阵系统拦截失败的情况下,才能依靠军舰装备的装甲硬扛。当然,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是非常小的,如果在500公里范围内的一系列防空动作都屡屡失败,那也只能认倒霉了。搜索系统。装备有主动式相位阵列雷达,超视距对海搜索雷达,对海对地空搜索雷达等,可以对空发现超过400公里,对海发现超过200公里的敌方导弹战机或军舰。也就是说,理论上一艘没有隐身能力的依阿华号战列舰只要出现在200公里外就已经被052D型导弹驱逐舰装备的雷达给捕捉到了。除此之外,052D型导弹驱逐舰还装备有一架螺旋翼舰载机,用来加强052D型导弹驱逐舰防空、反潜和反舰能力。舰载机还装备一定的武备,用来执行作战任务,通常是7.62毫米机枪。所以,如果遭遇依阿华号战列舰的水上飞机,也有能力将其击落,使其失去远距离搜索能力。通过以上两款战舰的性能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双方的战力有了一定的了解,虽说052D型导弹驱逐舰排水量还不到依阿华战列舰的1/7,也没有那么强大的装甲,但是无论搜索能力、攻击距离还是攻击精度,都要远远超过依阿华号战列舰。正常情况下,052D型导弹驱逐舰在200公里之外就已经对依阿华战列舰完成了锁定和攻击,使用鹰击18反舰导弹或者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就能够将依阿华号战列舰送入海底。所以,很难会出现在45公里才发现偶遇的情况。即使按照题主的设计,战争迷雾更不利于052D型导弹驱逐舰,以至于在45公里处才发现对方,对于052D型导弹驱逐舰来说也是无所谓的。首先,这个距离已经超过了依阿华号战列舰的射程。依阿华级主炮的最远射程只有38公里,所以在45公里距离发现052D型导弹驱逐舰之后还得行驶7公里才能够对052D型导弹驱逐舰进行攻击。其次,这个距离052D型导弹驱逐舰所有的进攻方式都能发挥作用。且不说导弹,就算是130毫米舰炮最远射程都可以达到100公里,已经是双方偶遇距离的两倍以上了。好,接下来双方相向而行,距离逐渐降低到38公里以下,在这个过程中052D型导弹驱逐舰没有发动对依阿华级的攻击。因为,他要向大家表演一下自身强大的防御系统是如何运作的。眼看着已经进入射程,依阿华号战列舰横过舰身,六门主炮对准052D型导弹驱逐舰发射。此时,052D型导弹驱逐舰正面面对依阿华,宽度只有19米,在30余公里的距离上就像是一个小数点,这对于依阿华级主炮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为,依阿华级主炮一次齐射6枚炮弹的分布距离可达500米以上,理论上最多也就只有一枚能够接近目标。主炮发射,炮口的初速高达820米每秒,相当于2.4倍音速。速度很快,但是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反应更快。6枚炮弹飞出炮口的那一瞬间,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雷达就已经捕捉到了目标,舰载计算机系统进行快速计算,3秒钟之后,也就是炮弹飞出炮口2.4公里之后,052D型导弹驱逐舰已经计算出6枚炮弹的抛物线,分析出这6枚炮弹没有一枚能够击中。半分钟之后,依阿华号战列舰进行第2轮射击。3秒钟之后,052D型导弹驱逐舰发现有一枚炮弹有可能击中或者在052D型导弹驱逐舰附近爆炸。于是发射一枚红旗9中远程防空导弹拦截,红旗9飞行速度可达6马赫,相当于依阿华号战列舰主炮炮弹的2.5倍速度。同时,红旗9拥有180公斤弹头,完全有能力将对方的炮弹在空中击毁。(导弹在空中还可以进行多次调整提高精度)因为计算机精密的计算,红旗9拦截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0%以上,即使有一些误差也没关系,它可以依靠2.5倍的速度优势追上去进行二次攻击。接下来到了052D导弹驱逐舰的反击时刻,鹰击18反舰导弹升空飞上20公里高空,打开搜索雷达锁定依阿华号战列舰。然后,以从天而降的方式击中依阿华号战列舰的甲板并将其炸成两截。整个过程可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依阿华级战列舰的船体采用平甲板船型(也有将其称为巴拿马船型)。其特点是建造容易,上层建筑连续性好,重量较低。为了达到高速性能的要求,其水线长度达到262.1米,舰体长度为270.4米,是二战中最长的战列舰(大和级战列舰虽然是最大的,但是其水线长为256米,舰体长为263米)。另一方面,为了能够通过巴拿马运河,便于进行两洋作战,船体最大宽度被限制为33米。这就使该级舰的长宽比达到7.9而其细长的舰艏,虽然有利于提高航速,但却降低了船体结构强度,也影响了适航性。与美国相比,英国和德国海军为了适应在海况较差的大西洋作战,其战列舰都具有较好的适航性。1953年,“依阿华”号与英国海军的最新型战列舰“前卫”号共同参加了北约组织的大西洋联合演习。其间,演习舰队遭到暴风雨的袭击。大量海水涌上“依阿华”号的舰艏甲板,严重影响前主炮操作,而同行的“前卫”号则影响不大。依阿华级航速与二战时的航母、巡洋舰相当,达33节,是当时航速最快的战列舰。甚至超过了当时海军强国装备的各种主流战列巡洋舰(英国胡德级为31节,德国沙恩霍斯特级为32节)的航速。为了达到33节的航速,依阿华级的主机功率高达212000马力,是二战中功率最大的舰船动力装置。而大和级的主机功率仅为150000马力,航速27节。二战后期乃至于冷战初期,美国海军服役的排水量最大也是最为先进的一级战列舰就是大名鼎鼎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就连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都在其三号舰“密苏里”的甲板上完成。但事实上,衣阿华实际上无力抗衡日本海军最为先进的“大和”级战列舰,这也就催生了美国下一代战列舰——“蒙大拿”的诞生。蒙大拿级战列舰想象图蒙大拿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设计的最后一代战列舰,可以说是前一代衣阿华的改良升级版,火力更为强劲、防御更为可靠,从图纸上来看蒙大拿足以和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相抗衡。虽然理想很现实,但美国海军却并没有将蒙大拿付诸现实,由于美国海军的战术核心更为倚靠航空母舰和舰载机,所以战列舰并不受重视。蒙大拿级首舰“蒙大拿”号在铺设龙骨之前,所有的建造计划就已经被取消。由于蒙大拿计划的“流产”,其前一级衣阿华级成为了美国海军实际意义上最后一代建成的战列舰。蒙大拿级的规划从1938年就已经开始进行,因为美国已经注意到日本开始搞大和级战列舰,所以提出了满载58000吨的“超级战列舰”计划。但随着日本海军所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58000吨已经不能让美国人满意,甚至有谣传日本军舰上会安装18英寸舰炮(事后证明不是谣传,大和号上安装有18.1英寸的九四式舰炮,口径达460毫米,是人类历史上最大口径的舰炮),战列舰设计委员会经过重新评估后,接受了将蒙大拿级战列舰设计放宽到6万吨级的标准。最后实际上的蒙大拿级标准排水量被设计为65000吨,该级将会取代当时服役的衣阿华级成为美国海军最大的军舰,只有战后的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才拥有与它相当的吨位。蒙大拿级计划装备4座3联装16英寸(406毫米)50倍口径主炮,比衣阿华级还要多一座。对防护鱼雷与火炮的防护也大幅度增强。这级战舰的侧舷装甲也很大程度上超过了当时其他级别的战列舰。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蒙大拿级的设计最大航速降低到了与南达科他级和北卡罗莱纳级同样的28节,而衣阿华级为33节。由于速度的降低,蒙大拿级似乎也注定了和南达科他级和北卡罗莱纳级一样的命运——被取消建造或者成为浮动博物馆。蒙大拿的建造预算案在1941年得到通过,该级五艘战列舰编号为BB-67到BB-71。如果美国海军将蒙大拿的五艘舰和衣阿华的六艘舰全部建造完毕,到二战结束时美国海军将会拥有17艘装备16英寸口径火炮的超无畏舰,世界其他海军国家的装备16英寸口径主炮战舰总和都不会超过美国海军的规模。但即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军工业制造能力也是有上限的,为了给航空母舰、两栖登陆舰和反潜舰腾出造船台空间、所需的人力和材料,美国海军迫不得已只能在1942年5月将蒙大拿级所有造舰计划取消。这也让蒙大拿州的民众觉得十分愤怒,美国历史上几乎都有以州命名的战列舰,除了蒙大拿州,在如今的蒙大拿级战列舰取消之外,南达科他级的蒙大拿号也遭到取消,美国海军内部也戏称蒙大拿州为“拿不到玩具的可怜孩子”。这样一场纯粹的战列舰对决其实很多军迷都设想过。毫无疑问,衣阿华会赢。虽然大和号火力更强,吨位更大,装甲也更加厚实,但是大和号的缺点也比较明显,那就是火炮命中率低。美军已经将雷达瞄准应用到了战列舰上,而日本却比较缺乏这一类技术。先看下图从左至右:俾斯麦号、衣阿华级、大和号从排水量来看,俾斯麦约4.2万吨、衣阿华4.5万吨、大和号6.4万吨。从体型上来看大和号的确更为宽大,理论上来说吨位大的更抗揍,抗沉能力也更强。从这个方面看大和号略胜一筹。战列舰对决的主要火力是舰炮,俾斯麦装备8门380毫米舰炮,前后各四门。衣阿华主炮口径406毫米,共9门,前6后3。大和号也是9门,口径460毫米,配置与衣阿华一致。主炮口径毫无疑问大和号又赢了。俾斯麦侧面装甲厚度最大处达到了300毫米,衣阿华装甲稍厚,平均厚度约为300毫米。大和号主装甲为400毫米,其中硬化层120毫米。上图为大和号内部隔舱图以及主龙骨布置图。简体布置大体还是合理的。如果说大和号是战列舰时代的王者,恐怕不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可惜二战的海洋已经不是战列舰的海洋,二战的海战也不是战列舰之间的对决。战斗机不仅统治了天空,战斗机与战舰的结合体——航母统治了海洋。眼看着这些上万吨的庞然大物在空中打击下轰然倒下,时代造就了一切,时代也毁灭了一切。大炮巨舰从此跌入了历史的尘埃。
衣阿华级战列舰BB-63密苏里号主炮开火这两型巡洋舰虽然出世的时代不同,但都装备有强大的武器。如果说两型战舰在对战中到底谁厉害,还是要有一个公平的对比。毕竟美军的作战系统中其航空力量才是进攻的主力,而前苏联的舰队的航空力量则严重依赖陆基航空兵。如果脱离陆基航空兵的掩护,则前苏联在海战中并不占优势。因此对比这两型海上巨物的战力,要假设只有两舰单挑,然后双方都拥有相同的制导能力,这种情况下的PK才能相对公平。当然,实战中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条件。首先来了解下两舰的武器配备:基洛级夫巡洋舰属于完全导弹化的现代军舰,据说舰上的全部导弹如果加起来有近500枚之多。当然其中最有威力的导弹要数,20枚体积庞大的P-700花岗石超音速反舰导弹,该导弹全重6.8吨,配备700公斤的高爆弹头,飞行速度可达到2.5马赫,射程更是号称有500公里。制导方式是惯性导航加上主动雷达引导,引导目标需要的数据可由卫星、岸基飞机、直升机或战舰本身来提供。除了拥有强大的反舰能力,其防空性能也是强悍,配有多层的防御系统,其中包括96枚S-300F远程区域防空导弹,射程可达150公里。还有192枚 3K95舰载版本的“道尔”及4K33近程舰空导弹,为了对付逼近舰体的威胁,还装有6门AK-630型30毫米近防炮。基本上可以说基洛夫级无论是进攻能力还是防守能力都非常可观,反舰能力威力大射程远;防空能力则是远程、中程、短程和近防多层次搭配相当完整,就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堡垒。相对比美国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则要弱一些,这款40年代问世的巨舰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对付基洛夫级美军对现役的4艘衣阿华舰进行大规模改装; 对406毫米巨炮装填设备进行了速度提升,加装了16枚鱼叉反舰导弹,以及32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和4部密集近防炮,并将原有舰尾的水上飞机发射台,变成直升机停机坪。最早的改装方案还包括将动力改为核动力再安装宙斯盾系统和防空导弹,但最后均放弃。衣阿华级战列舰主要武器是3具3连装的9门406毫米50倍径巨型舰炮,这种舰炮射程远达40公里,大概射速是每分钟2枚,也是二战期间射程最远、性能最好的舰炮。毕竟它的出现还是在二战末期,在未改装前该舰的战力与完全导弹化的基洛夫级无法相比。P-700花岗岩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射。以下进行一下战例模拟,以基洛夫级巡洋舰配备的P-700导弹射程为基准,(正常作战中最开始没有谁会放弃自己的距离优势,而抵近作战)假设战场为500公里,双方都想在这个距离上干掉对手。那首先,基洛夫级会直接将20枚P-700在敌舰反舰导弹距离外就全部发射, 实际上导弹射完后,基洛夫就可以撤了。让舰载机或卫星引导导弹直接飞向目标就完了。打与打不着,衣阿华都无法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因为衣阿华级装备的两款远距离武器一种是406毫米舰炮。一种是战斧陆攻巡航导弹,这两种武器一个射程近打不到,才40公里,一个是陆攻导弹不适合对海作战,作战效能值得怀疑。另一种鱼叉导弹也是射程不足又是亚音速,火力上就不如超音速的P-700。衣阿华级想要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必须假想,基洛夫级打完导弹后,未及时撤退,或者想抵近扩大战果。这样衣阿华级必须将20枚来袭的P-700导弹全部拦下,实际上都拦下的可能性很低,舰上都没有防空导弹,要说能打下一半P-700已经是烧香了。然后衣阿华继续抵近到距离基洛夫130公里范围内,才能发射16枚鱼叉导弹,面对基洛夫级的4层防御网,16枚亚音速的鱼叉有多大作用很难说。最近,衣阿华级还需要抵近到40公里的舰炮距离,只要命中一波齐射就能干掉基洛夫级,但这种可能性实在太低,基洛夫级不可能让衣阿华级靠这么近。因此在相对条件相同的作战环境下,衣阿华级想要战胜基洛夫级确实不乐观看不到有胜算的可能。但如果美军依靠庞大的舰载航空兵支援的话,则基洛夫级只能赶紧跑或者依靠友军的空优来抗衡。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从技术角度考察,衣阿华级无疑要强于俾斯麦级,虽然在战史上俾斯麦级的声誉要比衣阿华级更盛。俾斯麦级是德国在二战前设计建造的全新战列舰,拥有高达52000吨的满载排水量、8门380毫米舰炮、12门150毫米副炮、16门105毫米高射炮,舷侧主装甲带厚度达320毫米,从上述数据看确实相当强悍,但是在这些数字背后,俾斯麦级的设计理念是相当落伍的。一战之后,德国受到《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大型战舰的建造停滞多年,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新兴技术和理念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技术储备,因此俾斯麦级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以一战时期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为蓝本,其基本设计思想依然延续一战时的理念,已经落后于时代,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吨位浪费严重,俾斯麦级的标准排水量高达42000吨,满载排水量达52000吨,相比同期设计的英美条约型战列舰多出了5000~10000吨,比如英国的英王乔治五世级的标准排水量为36000吨,满载排水量42000吨,虽然火力上10门356毫米舰炮略逊于俾斯麦,但主装甲带厚度达381毫米,29节航速。再比较美国的南达科他级,标准排水量38000吨,满载排水量44500吨,除了27节的航速略逊于俾斯麦,9门406毫米舰炮在火力上压制了俾斯麦,310毫米的主装甲带也与俾斯麦级相当。由此可见,俾斯麦级虽然拥有更大的排水量但并未带来相比同期英美战列舰的明显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德国设计人员缺乏合理运用吨位的经验;其次,防御理念陈旧落后,俾斯麦级依然沿袭一战时期的全面防护理念,除了主装甲带之外,在很多次要部位也敷设了轻型装甲,此外在水平防御上还继续沿用早已被其他国家海军摒弃的宆甲设计,实际上在主力舰交战时次要部位的装甲几乎毫无作用,白白占用排水量,而英美新型战列舰普遍采用重点防护理念,放弃次要部位的装甲防护,将装甲集中布置于要害,因此在排水量远不及俾斯麦级的情况下拥有与之相当或更好的防御;再次,俾斯麦级的次要武器配置极不合理,该舰依然采用中口径副炮加高射炮的配置,但是随着战列舰主炮口径的增加,交战距离日益延长,实际上传统的副炮已经很难有机会发挥作用,反而是航空力量的发展要求战列舰配备更多的防空武器,因此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列舰采用中口径高平两用舰炮及大量装备速射防空武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比如英王乔治五世级就采用16门133毫米高平两用炮,南达科他级安装20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相比之下,俾斯麦级的150毫米副炮在远程炮战中无力发挥,又不能参与防空作战,基本上成了摆设,105毫米高射炮性能尚可,但作为近程防御的37毫米高射炮则完全不合格,居然还是半自动射击,射速很慢,“俾斯麦”号在实战中连对付英军老旧的“剑鱼”都颇为吃力,可见其防空效能的低下。可以说,俾斯麦级的战斗力是运用陈旧理念通过吨位堆砌出来的,难怪有舰船史专家评论俾斯麦级是史上设计最差的战列舰。不过,有了击沉“胡德”号的战绩,俾斯麦级足以名留青史,真是一杀遮百丑啊!上面说了这么多,关于衣阿华级其实也就没有什么可说了,作为南达科他级的改良升级版,衣阿华级在保持同等防御能力的情况下加强了动力,航速达到33节,超越史上任何战列舰,同时更换了威力更强的主炮,配合精良的火控设备,使得衣阿华级成为人类历史上综合性能最佳的战列舰,在战斗力上自然要胜过俾斯麦级一筹,俾斯麦级在衣阿华级面前唯一能够夸耀的大概只有实战经历了。虽然理论上说俾斯麦级的防御是落后的,但其防御效能却经历了实战考验,“俾斯麦”号在最后的战斗中主装甲带并未被击穿,而“提尔皮茨”号在服役生涯中遭到来自水下和空中的多次攻击,始终没有沉没,最后英国人还是通过数以吨计的超级炸弹将其结果。一艘都悬还几艘?哪怕是双方45年状态,大和和衣阿华单挑都不能说能胜,更不要说80年代魔改以后得衣阿华了。对比大和和衣阿华的传统三大件,可以看出大和在火炮威力和防护上优势很大,而衣阿华在航速方面有5-7节的压倒性优势,这意味着大和面对衣阿华有更大的免疫区,但是衣阿华可以任意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阵位。但是既然两者都是二战的战列舰,那么火控因素对交战的影响就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了,首先大和的火控传感器主要依赖15米主光学测距机,其最大作用距离大约在30-35千米,而后期大和级安装了10厘米波长的22号电探改三型,但是由于其脉冲功率很低,只有2KW,方位分辨率高达2-3度,其对战列舰大小的目标最大测距作用距离不超过30千米,正常只有25千米左右,而且不能提供准确的方位参数只能作为光学测距机的辅助。而衣阿华级主要传感器是Mark13火控雷达,其脉冲功率高达50KW,方位精度大约1密位,可以在40千米以外标定14英寸炮弹落点。所以在传感器方面,衣阿华级显然具备很大的优势。再看双方的火控解算系统,大和级使用的是98式综合解算台,这玩意现在已经没有实物,从留存的资料看,应该是94式综合解算台的改进型,这类解算台以本舰为参照系,通过时间轴上目标一系列距离和方位点拟合出距离和方位变化率函数(往往是线性函数),然后利用拟合的函数来预测目标在某个时点的方位和距离,这种方式非常迎合火控官的直观感受,原理和计算相对简单,但是拟合误差和人因误差大,对于双方相对速度和方位变化率的范围限制很大(即使大和级的98式解算台也只能说基本涵盖了水面舰艇交战的状态),而衣阿华级使用的是美国在战争期间才投入使用的Mark I机电式火控计算机,Mark I的解算方式是以海面为参照系,先得出双方的初始位置和运动状态,再利用这些数据预测双方在某一时点的相对位置,进而得出射击诸元,这套体系计算复杂而且不够直观,但是没有拟合误差,人因误差小,而且对双方方位距离变化率适应范围非常大(事实上MarK I及其改进型MarK IA直到60年代末还在作为美国海军高炮火控计算机使用,直到被电子计算机取代),非常适合自动化程度高的系统,而Mark I火控计算机和Mark37指挥仪与Mark13雷达之间都有自动化的电气数据传输手段,解算结婚也能直接传输给指挥仪下发到各炮塔,这意味着衣阿华级在远程炮战中解算射击诸元和建立设计方案速度上相对大和级都有很大的优势。衣阿华级的航速和火控优势,在单挑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可以不必考虑其他战术目标),可以使其轻松保持在35000米以外慢慢炮制大和级,而在这个距离上,大角度落下的超重弹对大和级的水平防护已经能够构成致命威胁,如果是夜战或者能见度很差打情况下,衣阿华级的优势还要被放大。实际上,大和单挑一艘衣阿华都吃力,就不要说几艘了二战结束70余年来武器的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今天任何一个军事强国所装备的主力兵器,其性能相对于二战时期可以轻松做到降维打击。也就是说,像什么军舰、坦克、飞机这样的重装备,和二战时期的同类型武器进行对抗的时候,消灭对方和对方没有关系,唯一限制现在装备的就是在战斗中是否会出现故障,或者有没有足够的燃料、弹药来支持持续作战。当一艘052D型驱逐舰和一艘二战时期或者题主所提到的1943年期间的依阿华战列舰遭遇的时候,也会面临这样的结果。依阿华号战列舰的性能。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在二战期间所建造的火力最猛,排水量最大的超级战列舰,在当时仅次于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依阿华级战列舰的首舰名为依阿号华战列舰,建造于1940年6月27号,并在1942年8月27号下水,1943年2月22号服役,承建厂商为美国布鲁克林造船厂。(依阿华级战列舰)战舰标准排水量4.5万吨,满载排水量5.8万吨,几乎和现代一艘中型航空母舰大小差不多了。它的最大功率超过21万马力,在轻负载的状态下最高速可达35.2节,也就是每小时最快可以达到超过60公里,其高速状态甚至超过了现代的大多数主力战舰。当然,一般情况下依阿华号战列舰通常会以每小时15节的经济航速行驶以获得最大的续航距离。武器装备。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在二战期间火力最猛的战列舰,共装备有三座三联装406毫米mk7型50倍口径舰炮,发射的穿甲弹重达1.2吨,高爆弹重达0.86吨,可以在20公里距离轻松击穿半米厚的装甲。(三联装406毫米mk7型50倍口径舰炮内部结构)(依阿华级战列舰开炮)此外,依阿华号战列舰还有10门127毫米口径高平两用双联装舰炮,可发射重达25公斤弹头,主要用于依阿华号战列舰的防空炮使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用来攻击敌方水面战舰。正常情况下它们与20座4联装40毫米高射炮,49挺单装20毫米防空机枪组成了严密的防空火力网。防护。依阿华号战列舰在设计之初就是要和当时世界上主流战列舰将对抗所用,所以除了火力猛之外它的装甲强度也达到了美国战舰中的新高度。在设计时给予的标准是主体部分能够在16公里到27公里之间抵御406毫米大口径火炮的直接轰击,并且加强了水线以下的防护抵御敌方鱼雷攻击。为此,依阿华号战列舰主炮的装甲为495毫米,主装甲甲板厚达295毫米,指挥塔装甲厚达439毫米,并且采用了倾斜19度的设计方式。这使装甲的防护能力提高了40%。(图中可见倾斜状的装甲)搜索。依阿华号战列舰装备有两个飞机弹射器,用来弹射水上飞机,目的是搜索海面和执行战斗救援任务,这让依阿华号战列舰大大提高了对敌方军舰的预警能力,确保他们有能力在四五十公里之外就发现敌方目标,做好战斗准备。同时,水上飞机在空中还能够执行引导舰炮对敌的误差修和正战损汇报等任务。可以说,在二战期间依阿华号战列舰是一款不弱于当时任何超级战列舰的存在,所以在二战末期美国甚至想要通过使用依阿华号以及其他姐妹战列舰围歼日本的大和号。由于此时美国已经拥有了对日本绝对的制空权,使用战机可以获得更好的打击效果,所以没有采取这个方案。052D型驱逐舰的性能。一款世界一流的导弹驱逐舰,排水量7500吨,最高速32节。(052D驱逐舰)武器。装备有64单元垂直发射系统,可以发射红旗9中远程防空导弹,鹰击18反舰导弹,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等。1门130毫米舰炮,可以输出相当于1个榴弹炮营的火力。24联装红旗10导弹发射装置担任近空防御任务;一门7管30毫米舰炮或者11管30毫米舰炮担任超近空防御。如果攻击依阿华战列舰这种大型战舰,使用鹰击18反舰导弹再合适不过了,它的最大射程可达600公里,弹头重达300公斤,末端的攻击速度达到3马赫,带来的动能可达15万吨,击穿300-400毫米厚的装甲是没什么问题的。甚至,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也有能力执行反舰任务,这款导弹作战范围高达1500~2500公里,使用惯性和卫星制导,弹头重达500公斤,采用钻地弹头的时候足以击穿30米厚的混凝土,用来攻击装甲只有300-400毫米的战列舰也没问题,完全能够穿透装甲在战舰内部爆炸。防护。作为一款现代驱逐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称得上是薄皮大馅儿,不要说承受406毫米炮弹的轰击,就算是依阿华号战列舰装备的127毫米口径火炮在近距离射击的时候,恐怕也能将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装甲击穿。不过,现在驱逐舰用来防护敌方攻击的可不是二战时期那种使用钢板的思路了,现代驱逐舰防护敌方火力攻击的主要方式是采用防空导弹或密集阵系统,在半空中将敌方来袭目标击毁。(密集阵系统发射)所以,052D型导弹驱逐舰装备的近中远程防空导弹,11管30毫米箭炮或者7管30毫米密集阵系统,足以在30米到500公里范围内钩织一道防空屏障,用来拦截敌方来袭的亚音速,甚至是超音速目标。只有在密集阵系统拦截失败的情况下,才能依靠军舰装备的装甲硬扛。当然,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是非常小的,如果在500公里范围内的一系列防空动作都屡屡失败,那也只能认倒霉了。搜索系统。装备有主动式相位阵列雷达,超视距对海搜索雷达,对海对地空搜索雷达等,可以对空发现超过400公里,对海发现超过200公里的敌方导弹战机或军舰。也就是说,理论上一艘没有隐身能力的依阿华号战列舰只要出现在200公里外就已经被052D型导弹驱逐舰装备的雷达给捕捉到了。除此之外,052D型导弹驱逐舰还装备有一架螺旋翼舰载机,用来加强052D型导弹驱逐舰防空、反潜和反舰能力。舰载机还装备一定的武备,用来执行作战任务,通常是7.62毫米机枪。所以,如果遭遇依阿华号战列舰的水上飞机,也有能力将其击落,使其失去远距离搜索能力。通过以上两款战舰的性能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双方的战力有了一定的了解,虽说052D型导弹驱逐舰排水量还不到依阿华战列舰的1/7,也没有那么强大的装甲,但是无论搜索能力、攻击距离还是攻击精度,都要远远超过依阿华号战列舰。正常情况下,052D型导弹驱逐舰在200公里之外就已经对依阿华战列舰完成了锁定和攻击,使用鹰击18反舰导弹或者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就能够将依阿华号战列舰送入海底。所以,很难会出现在45公里才发现偶遇的情况。即使按照题主的设计,战争迷雾更不利于052D型导弹驱逐舰,以至于在45公里处才发现对方,对于052D型导弹驱逐舰来说也是无所谓的。首先,这个距离已经超过了依阿华号战列舰的射程。依阿华级主炮的最远射程只有38公里,所以在45公里距离发现052D型导弹驱逐舰之后还得行驶7公里才能够对052D型导弹驱逐舰进行攻击。其次,这个距离052D型导弹驱逐舰所有的进攻方式都能发挥作用。且不说导弹,就算是130毫米舰炮最远射程都可以达到100公里,已经是双方偶遇距离的两倍以上了。好,接下来双方相向而行,距离逐渐降低到38公里以下,在这个过程中052D型导弹驱逐舰没有发动对依阿华级的攻击。因为,他要向大家表演一下自身强大的防御系统是如何运作的。眼看着已经进入射程,依阿华号战列舰横过舰身,六门主炮对准052D型导弹驱逐舰发射。此时,052D型导弹驱逐舰正面面对依阿华,宽度只有19米,在30余公里的距离上就像是一个小数点,这对于依阿华级主炮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为,依阿华级主炮一次齐射6枚炮弹的分布距离可达500米以上,理论上最多也就只有一枚能够接近目标。主炮发射,炮口的初速高达820米每秒,相当于2.4倍音速。速度很快,但是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反应更快。6枚炮弹飞出炮口的那一瞬间,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雷达就已经捕捉到了目标,舰载计算机系统进行快速计算,3秒钟之后,也就是炮弹飞出炮口2.4公里之后,052D型导弹驱逐舰已经计算出6枚炮弹的抛物线,分析出这6枚炮弹没有一枚能够击中。半分钟之后,依阿华号战列舰进行第2轮射击。3秒钟之后,052D型导弹驱逐舰发现有一枚炮弹有可能击中或者在052D型导弹驱逐舰附近爆炸。于是发射一枚红旗9中远程防空导弹拦截,红旗9飞行速度可达6马赫,相当于依阿华号战列舰主炮炮弹的2.5倍速度。同时,红旗9拥有180公斤弹头,完全有能力将对方的炮弹在空中击毁。(导弹在空中还可以进行多次调整提高精度)因为计算机精密的计算,红旗9拦截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0%以上,即使有一些误差也没关系,它可以依靠2.5倍的速度优势追上去进行二次攻击。接下来到了052D导弹驱逐舰的反击时刻,鹰击18反舰导弹升空飞上20公里高空,打开搜索雷达锁定依阿华号战列舰。然后,以从天而降的方式击中依阿华号战列舰的甲板并将其炸成两截。整个过程可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依阿华级战列舰的船体采用平甲板船型(也有将其称为巴拿马船型)。其特点是建造容易,上层建筑连续性好,重量较低。为了达到高速性能的要求,其水线长度达到262.1米,舰体长度为270.4米,是二战中最长的战列舰(大和级战列舰虽然是最大的,但是其水线长为256米,舰体长为263米)。另一方面,为了能够通过巴拿马运河,便于进行两洋作战,船体最大宽度被限制为33米。这就使该级舰的长宽比达到7.9而其细长的舰艏,虽然有利于提高航速,但却降低了船体结构强度,也影响了适航性。与美国相比,英国和德国海军为了适应在海况较差的大西洋作战,其战列舰都具有较好的适航性。1953年,“依阿华”号与英国海军的最新型战列舰“前卫”号共同参加了北约组织的大西洋联合演习。其间,演习舰队遭到暴风雨的袭击。大量海水涌上“依阿华”号的舰艏甲板,严重影响前主炮操作,而同行的“前卫”号则影响不大。依阿华级航速与二战时的航母、巡洋舰相当,达33节,是当时航速最快的战列舰。甚至超过了当时海军强国装备的各种主流战列巡洋舰(英国胡德级为31节,德国沙恩霍斯特级为32节)的航速。为了达到33节的航速,依阿华级的主机功率高达212000马力,是二战中功率最大的舰船动力装置。而大和级的主机功率仅为150000马力,航速27节。二战后期乃至于冷战初期,美国海军服役的排水量最大也是最为先进的一级战列舰就是大名鼎鼎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就连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都在其三号舰“密苏里”的甲板上完成。但事实上,衣阿华实际上无力抗衡日本海军最为先进的“大和”级战列舰,这也就催生了美国下一代战列舰——“蒙大拿”的诞生。蒙大拿级战列舰想象图蒙大拿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设计的最后一代战列舰,可以说是前一代衣阿华的改良升级版,火力更为强劲、防御更为可靠,从图纸上来看蒙大拿足以和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相抗衡。虽然理想很现实,但美国海军却并没有将蒙大拿付诸现实,由于美国海军的战术核心更为倚靠航空母舰和舰载机,所以战列舰并不受重视。蒙大拿级首舰“蒙大拿”号在铺设龙骨之前,所有的建造计划就已经被取消。由于蒙大拿计划的“流产”,其前一级衣阿华级成为了美国海军实际意义上最后一代建成的战列舰。蒙大拿级的规划从1938年就已经开始进行,因为美国已经注意到日本开始搞大和级战列舰,所以提出了满载58000吨的“超级战列舰”计划。但随着日本海军所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58000吨已经不能让美国人满意,甚至有谣传日本军舰上会安装18英寸舰炮(事后证明不是谣传,大和号上安装有18.1英寸的九四式舰炮,口径达460毫米,是人类历史上最大口径的舰炮),战列舰设计委员会经过重新评估后,接受了将蒙大拿级战列舰设计放宽到6万吨级的标准。最后实际上的蒙大拿级标准排水量被设计为65000吨,该级将会取代当时服役的衣阿华级成为美国海军最大的军舰,只有战后的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才拥有与它相当的吨位。蒙大拿级计划装备4座3联装16英寸(406毫米)50倍口径主炮,比衣阿华级还要多一座。对防护鱼雷与火炮的防护也大幅度增强。这级战舰的侧舷装甲也很大程度上超过了当时其他级别的战列舰。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蒙大拿级的设计最大航速降低到了与南达科他级和北卡罗莱纳级同样的28节,而衣阿华级为33节。由于速度的降低,蒙大拿级似乎也注定了和南达科他级和北卡罗莱纳级一样的命运——被取消建造或者成为浮动博物馆。蒙大拿的建造预算案在1941年得到通过,该级五艘战列舰编号为BB-67到BB-71。如果美国海军将蒙大拿的五艘舰和衣阿华的六艘舰全部建造完毕,到二战结束时美国海军将会拥有17艘装备16英寸口径火炮的超无畏舰,世界其他海军国家的装备16英寸口径主炮战舰总和都不会超过美国海军的规模。但即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军工业制造能力也是有上限的,为了给航空母舰、两栖登陆舰和反潜舰腾出造船台空间、所需的人力和材料,美国海军迫不得已只能在1942年5月将蒙大拿级所有造舰计划取消。这也让蒙大拿州的民众觉得十分愤怒,美国历史上几乎都有以州命名的战列舰,除了蒙大拿州,在如今的蒙大拿级战列舰取消之外,南达科他级的蒙大拿号也遭到取消,美国海军内部也戏称蒙大拿州为“拿不到玩具的可怜孩子”。这样一场纯粹的战列舰对决其实很多军迷都设想过。毫无疑问,衣阿华会赢。虽然大和号火力更强,吨位更大,装甲也更加厚实,但是大和号的缺点也比较明显,那就是火炮命中率低。美军已经将雷达瞄准应用到了战列舰上,而日本却比较缺乏这一类技术。先看下图从左至右:俾斯麦号、衣阿华级、大和号从排水量来看,俾斯麦约4.2万吨、衣阿华4.5万吨、大和号6.4万吨。从体型上来看大和号的确更为宽大,理论上来说吨位大的更抗揍,抗沉能力也更强。从这个方面看大和号略胜一筹。战列舰对决的主要火力是舰炮,俾斯麦装备8门380毫米舰炮,前后各四门。衣阿华主炮口径406毫米,共9门,前6后3。大和号也是9门,口径460毫米,配置与衣阿华一致。主炮口径毫无疑问大和号又赢了。俾斯麦侧面装甲厚度最大处达到了300毫米,衣阿华装甲稍厚,平均厚度约为300毫米。大和号主装甲为400毫米,其中硬化层120毫米。上图为大和号内部隔舱图以及主龙骨布置图。简体布置大体还是合理的。如果说大和号是战列舰时代的王者,恐怕不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可惜二战的海洋已经不是战列舰的海洋,二战的海战也不是战列舰之间的对决。战斗机不仅统治了天空,战斗机与战舰的结合体——航母统治了海洋。眼看着这些上万吨的庞然大物在空中打击下轰然倒下,时代造就了一切,时代也毁灭了一切。大炮巨舰从此跌入了历史的尘埃。其实在美苏之争时代,衣阿华级战列舰已经濒临退役,本身大舰巨炮时代已经被二战证明不适合现代海战了。在大舰巨炮时代,海战的交战距离被定义在40km以内,实际交战距离都是在20km上下,再远了,根本打不中。美苏之争的时候,是美国海军航空母舰大发展时代,而苏联为了突破美国的海上战略,采取了潜艇和导弹的对应战术。而基洛夫级巡洋舰更是苏联海军反航母作战的核心力量。它是世界上第一款采用垂直发射技术的战舰,并且采用的是超音速反舰导弹,它当时在世界上出现的时候,有很多年,美国海军的防御力量对他是无解的,当时美国没有一种防空武器能对付超低空超音速突防的反舰导弹,而这也是密集阵后来发展起来的原因。只能通过航母战斗群的飞机将它试图击沉在反舰导弹的射程之外。如果这两种舰艇单独海上PK,恐怕只能是臆想,不会有哪个指挥官会傻到跟它对打的。就算衣阿华级战列舰后期改装了鱼叉反舰导弹,那跟基洛夫也差的太远。就算是衣阿华级战列舰梦幻般的冲到距离基洛夫级20km距离上准备发起攻击,一样会被基洛夫级强大的核动力引擎加燃气涡轮引擎的双重动力迅速拉开距离,使衣阿华的406mm巨炮失去任何命中精度。现代军舰的防御系统相当完善,这种重炮在二战时期各种海战已经证明:20km外的命中率极为感人,更别提对付强大动力系统和干扰系统,雷达系统联合对抗的现代战舰了。有人说:战列舰有强大的装甲防护,反舰导弹打不穿!宝贝,那些装甲是防御的重点部位,不是全舰糊满了装甲[笑哭],一套3倍音速的反舰导弹攻击下来,衣阿华就剩不下什么了!更别提反击了,它根本就没有反击的武器和能力!
衣阿华级战列舰BB-63密苏里号主炮开火这两型巡洋舰虽然出世的时代不同,但都装备有强大的武器。如果说两型战舰在对战中到底谁厉害,还是要有一个公平的对比。毕竟美军的作战系统中其航空力量才是进攻的主力,而前苏联的舰队的航空力量则严重依赖陆基航空兵。如果脱离陆基航空兵的掩护,则前苏联在海战中并不占优势。因此对比这两型海上巨物的战力,要假设只有两舰单挑,然后双方都拥有相同的制导能力,这种情况下的PK才能相对公平。当然,实战中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条件。首先来了解下两舰的武器配备:基洛级夫巡洋舰属于完全导弹化的现代军舰,据说舰上的全部导弹如果加起来有近500枚之多。当然其中最有威力的导弹要数,20枚体积庞大的P-700花岗石超音速反舰导弹,该导弹全重6.8吨,配备700公斤的高爆弹头,飞行速度可达到2.5马赫,射程更是号称有500公里。制导方式是惯性导航加上主动雷达引导,引导目标需要的数据可由卫星、岸基飞机、直升机或战舰本身来提供。除了拥有强大的反舰能力,其防空性能也是强悍,配有多层的防御系统,其中包括96枚S-300F远程区域防空导弹,射程可达150公里。还有192枚 3K95舰载版本的“道尔”及4K33近程舰空导弹,为了对付逼近舰体的威胁,还装有6门AK-630型30毫米近防炮。基本上可以说基洛夫级无论是进攻能力还是防守能力都非常可观,反舰能力威力大射程远;防空能力则是远程、中程、短程和近防多层次搭配相当完整,就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堡垒。相对比美国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则要弱一些,这款40年代问世的巨舰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对付基洛夫级美军对现役的4艘衣阿华舰进行大规模改装; 对406毫米巨炮装填设备进行了速度提升,加装了16枚鱼叉反舰导弹,以及32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和4部密集近防炮,并将原有舰尾的水上飞机发射台,变成直升机停机坪。最早的改装方案还包括将动力改为核动力再安装宙斯盾系统和防空导弹,但最后均放弃。衣阿华级战列舰主要武器是3具3连装的9门406毫米50倍径巨型舰炮,这种舰炮射程远达40公里,大概射速是每分钟2枚,也是二战期间射程最远、性能最好的舰炮。毕竟它的出现还是在二战末期,在未改装前该舰的战力与完全导弹化的基洛夫级无法相比。P-700花岗岩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射。以下进行一下战例模拟,以基洛夫级巡洋舰配备的P-700导弹射程为基准,(正常作战中最开始没有谁会放弃自己的距离优势,而抵近作战)假设战场为500公里,双方都想在这个距离上干掉对手。那首先,基洛夫级会直接将20枚P-700在敌舰反舰导弹距离外就全部发射, 实际上导弹射完后,基洛夫就可以撤了。让舰载机或卫星引导导弹直接飞向目标就完了。打与打不着,衣阿华都无法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因为衣阿华级装备的两款远距离武器一种是406毫米舰炮。一种是战斧陆攻巡航导弹,这两种武器一个射程近打不到,才40公里,一个是陆攻导弹不适合对海作战,作战效能值得怀疑。另一种鱼叉导弹也是射程不足又是亚音速,火力上就不如超音速的P-700。衣阿华级想要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必须假想,基洛夫级打完导弹后,未及时撤退,或者想抵近扩大战果。这样衣阿华级必须将20枚来袭的P-700导弹全部拦下,实际上都拦下的可能性很低,舰上都没有防空导弹,要说能打下一半P-700已经是烧香了。然后衣阿华继续抵近到距离基洛夫130公里范围内,才能发射16枚鱼叉导弹,面对基洛夫级的4层防御网,16枚亚音速的鱼叉有多大作用很难说。最近,衣阿华级还需要抵近到40公里的舰炮距离,只要命中一波齐射就能干掉基洛夫级,但这种可能性实在太低,基洛夫级不可能让衣阿华级靠这么近。因此在相对条件相同的作战环境下,衣阿华级想要战胜基洛夫级确实不乐观看不到有胜算的可能。但如果美军依靠庞大的舰载航空兵支援的话,则基洛夫级只能赶紧跑或者依靠友军的空优来抗衡。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
衣阿华级战列舰BB-63密苏里号主炮开火这两型巡洋舰虽然出世的时代不同,但都装备有强大的武器。如果说两型战舰在对战中到底谁厉害,还是要有一个公平的对比。毕竟美军的作战系统中其航空力量才是进攻的主力,而前苏联的舰队的航空力量则严重依赖陆基航空兵。如果脱离陆基航空兵的掩护,则前苏联在海战中并不占优势。因此对比这两型海上巨物的战力,要假设只有两舰单挑,然后双方都拥有相同的制导能力,这种情况下的PK才能相对公平。当然,实战中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条件。首先来了解下两舰的武器配备:基洛级夫巡洋舰属于完全导弹化的现代军舰,据说舰上的全部导弹如果加起来有近500枚之多。当然其中最有威力的导弹要数,20枚体积庞大的P-700花岗石超音速反舰导弹,该导弹全重6.8吨,配备700公斤的高爆弹头,飞行速度可达到2.5马赫,射程更是号称有500公里。制导方式是惯性导航加上主动雷达引导,引导目标需要的数据可由卫星、岸基飞机、直升机或战舰本身来提供。除了拥有强大的反舰能力,其防空性能也是强悍,配有多层的防御系统,其中包括96枚S-300F远程区域防空导弹,射程可达150公里。还有192枚 3K95舰载版本的“道尔”及4K33近程舰空导弹,为了对付逼近舰体的威胁,还装有6门AK-630型30毫米近防炮。基本上可以说基洛夫级无论是进攻能力还是防守能力都非常可观,反舰能力威力大射程远;防空能力则是远程、中程、短程和近防多层次搭配相当完整,就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堡垒。相对比美国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则要弱一些,这款40年代问世的巨舰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对付基洛夫级美军对现役的4艘衣阿华舰进行大规模改装; 对406毫米巨炮装填设备进行了速度提升,加装了16枚鱼叉反舰导弹,以及32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和4部密集近防炮,并将原有舰尾的水上飞机发射台,变成直升机停机坪。最早的改装方案还包括将动力改为核动力再安装宙斯盾系统和防空导弹,但最后均放弃。衣阿华级战列舰主要武器是3具3连装的9门406毫米50倍径巨型舰炮,这种舰炮射程远达40公里,大概射速是每分钟2枚,也是二战期间射程最远、性能最好的舰炮。毕竟它的出现还是在二战末期,在未改装前该舰的战力与完全导弹化的基洛夫级无法相比。P-700花岗岩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射。以下进行一下战例模拟,以基洛夫级巡洋舰配备的P-700导弹射程为基准,(正常作战中最开始没有谁会放弃自己的距离优势,而抵近作战)假设战场为500公里,双方都想在这个距离上干掉对手。那首先,基洛夫级会直接将20枚P-700在敌舰反舰导弹距离外就全部发射, 实际上导弹射完后,基洛夫就可以撤了。让舰载机或卫星引导导弹直接飞向目标就完了。打与打不着,衣阿华都无法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因为衣阿华级装备的两款远距离武器一种是406毫米舰炮。一种是战斧陆攻巡航导弹,这两种武器一个射程近打不到,才40公里,一个是陆攻导弹不适合对海作战,作战效能值得怀疑。另一种鱼叉导弹也是射程不足又是亚音速,火力上就不如超音速的P-700。衣阿华级想要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必须假想,基洛夫级打完导弹后,未及时撤退,或者想抵近扩大战果。这样衣阿华级必须将20枚来袭的P-700导弹全部拦下,实际上都拦下的可能性很低,舰上都没有防空导弹,要说能打下一半P-700已经是烧香了。然后衣阿华继续抵近到距离基洛夫130公里范围内,才能发射16枚鱼叉导弹,面对基洛夫级的4层防御网,16枚亚音速的鱼叉有多大作用很难说。最近,衣阿华级还需要抵近到40公里的舰炮距离,只要命中一波齐射就能干掉基洛夫级,但这种可能性实在太低,基洛夫级不可能让衣阿华级靠这么近。因此在相对条件相同的作战环境下,衣阿华级想要战胜基洛夫级确实不乐观看不到有胜算的可能。但如果美军依靠庞大的舰载航空兵支援的话,则基洛夫级只能赶紧跑或者依靠友军的空优来抗衡。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从技术角度考察,衣阿华级无疑要强于俾斯麦级,虽然在战史上俾斯麦级的声誉要比衣阿华级更盛。俾斯麦级是德国在二战前设计建造的全新战列舰,拥有高达52000吨的满载排水量、8门380毫米舰炮、12门150毫米副炮、16门105毫米高射炮,舷侧主装甲带厚度达320毫米,从上述数据看确实相当强悍,但是在这些数字背后,俾斯麦级的设计理念是相当落伍的。一战之后,德国受到《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大型战舰的建造停滞多年,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新兴技术和理念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技术储备,因此俾斯麦级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以一战时期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为蓝本,其基本设计思想依然延续一战时的理念,已经落后于时代,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吨位浪费严重,俾斯麦级的标准排水量高达42000吨,满载排水量达52000吨,相比同期设计的英美条约型战列舰多出了5000~10000吨,比如英国的英王乔治五世级的标准排水量为36000吨,满载排水量42000吨,虽然火力上10门356毫米舰炮略逊于俾斯麦,但主装甲带厚度达381毫米,29节航速。再比较美国的南达科他级,标准排水量38000吨,满载排水量44500吨,除了27节的航速略逊于俾斯麦,9门406毫米舰炮在火力上压制了俾斯麦,310毫米的主装甲带也与俾斯麦级相当。由此可见,俾斯麦级虽然拥有更大的排水量但并未带来相比同期英美战列舰的明显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德国设计人员缺乏合理运用吨位的经验;其次,防御理念陈旧落后,俾斯麦级依然沿袭一战时期的全面防护理念,除了主装甲带之外,在很多次要部位也敷设了轻型装甲,此外在水平防御上还继续沿用早已被其他国家海军摒弃的宆甲设计,实际上在主力舰交战时次要部位的装甲几乎毫无作用,白白占用排水量,而英美新型战列舰普遍采用重点防护理念,放弃次要部位的装甲防护,将装甲集中布置于要害,因此在排水量远不及俾斯麦级的情况下拥有与之相当或更好的防御;再次,俾斯麦级的次要武器配置极不合理,该舰依然采用中口径副炮加高射炮的配置,但是随着战列舰主炮口径的增加,交战距离日益延长,实际上传统的副炮已经很难有机会发挥作用,反而是航空力量的发展要求战列舰配备更多的防空武器,因此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列舰采用中口径高平两用舰炮及大量装备速射防空武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比如英王乔治五世级就采用16门133毫米高平两用炮,南达科他级安装20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相比之下,俾斯麦级的150毫米副炮在远程炮战中无力发挥,又不能参与防空作战,基本上成了摆设,105毫米高射炮性能尚可,但作为近程防御的37毫米高射炮则完全不合格,居然还是半自动射击,射速很慢,“俾斯麦”号在实战中连对付英军老旧的“剑鱼”都颇为吃力,可见其防空效能的低下。可以说,俾斯麦级的战斗力是运用陈旧理念通过吨位堆砌出来的,难怪有舰船史专家评论俾斯麦级是史上设计最差的战列舰。不过,有了击沉“胡德”号的战绩,俾斯麦级足以名留青史,真是一杀遮百丑啊!上面说了这么多,关于衣阿华级其实也就没有什么可说了,作为南达科他级的改良升级版,衣阿华级在保持同等防御能力的情况下加强了动力,航速达到33节,超越史上任何战列舰,同时更换了威力更强的主炮,配合精良的火控设备,使得衣阿华级成为人类历史上综合性能最佳的战列舰,在战斗力上自然要胜过俾斯麦级一筹,俾斯麦级在衣阿华级面前唯一能够夸耀的大概只有实战经历了。虽然理论上说俾斯麦级的防御是落后的,但其防御效能却经历了实战考验,“俾斯麦”号在最后的战斗中主装甲带并未被击穿,而“提尔皮茨”号在服役生涯中遭到来自水下和空中的多次攻击,始终没有沉没,最后英国人还是通过数以吨计的超级炸弹将其结果。
衣阿华级战列舰BB-63密苏里号主炮开火这两型巡洋舰虽然出世的时代不同,但都装备有强大的武器。如果说两型战舰在对战中到底谁厉害,还是要有一个公平的对比。毕竟美军的作战系统中其航空力量才是进攻的主力,而前苏联的舰队的航空力量则严重依赖陆基航空兵。如果脱离陆基航空兵的掩护,则前苏联在海战中并不占优势。因此对比这两型海上巨物的战力,要假设只有两舰单挑,然后双方都拥有相同的制导能力,这种情况下的PK才能相对公平。当然,实战中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条件。首先来了解下两舰的武器配备:基洛级夫巡洋舰属于完全导弹化的现代军舰,据说舰上的全部导弹如果加起来有近500枚之多。当然其中最有威力的导弹要数,20枚体积庞大的P-700花岗石超音速反舰导弹,该导弹全重6.8吨,配备700公斤的高爆弹头,飞行速度可达到2.5马赫,射程更是号称有500公里。制导方式是惯性导航加上主动雷达引导,引导目标需要的数据可由卫星、岸基飞机、直升机或战舰本身来提供。除了拥有强大的反舰能力,其防空性能也是强悍,配有多层的防御系统,其中包括96枚S-300F远程区域防空导弹,射程可达150公里。还有192枚 3K95舰载版本的“道尔”及4K33近程舰空导弹,为了对付逼近舰体的威胁,还装有6门AK-630型30毫米近防炮。基本上可以说基洛夫级无论是进攻能力还是防守能力都非常可观,反舰能力威力大射程远;防空能力则是远程、中程、短程和近防多层次搭配相当完整,就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堡垒。相对比美国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则要弱一些,这款40年代问世的巨舰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对付基洛夫级美军对现役的4艘衣阿华舰进行大规模改装; 对406毫米巨炮装填设备进行了速度提升,加装了16枚鱼叉反舰导弹,以及32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和4部密集近防炮,并将原有舰尾的水上飞机发射台,变成直升机停机坪。最早的改装方案还包括将动力改为核动力再安装宙斯盾系统和防空导弹,但最后均放弃。衣阿华级战列舰主要武器是3具3连装的9门406毫米50倍径巨型舰炮,这种舰炮射程远达40公里,大概射速是每分钟2枚,也是二战期间射程最远、性能最好的舰炮。毕竟它的出现还是在二战末期,在未改装前该舰的战力与完全导弹化的基洛夫级无法相比。P-700花岗岩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射。以下进行一下战例模拟,以基洛夫级巡洋舰配备的P-700导弹射程为基准,(正常作战中最开始没有谁会放弃自己的距离优势,而抵近作战)假设战场为500公里,双方都想在这个距离上干掉对手。那首先,基洛夫级会直接将20枚P-700在敌舰反舰导弹距离外就全部发射, 实际上导弹射完后,基洛夫就可以撤了。让舰载机或卫星引导导弹直接飞向目标就完了。打与打不着,衣阿华都无法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因为衣阿华级装备的两款远距离武器一种是406毫米舰炮。一种是战斧陆攻巡航导弹,这两种武器一个射程近打不到,才40公里,一个是陆攻导弹不适合对海作战,作战效能值得怀疑。另一种鱼叉导弹也是射程不足又是亚音速,火力上就不如超音速的P-700。衣阿华级想要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必须假想,基洛夫级打完导弹后,未及时撤退,或者想抵近扩大战果。这样衣阿华级必须将20枚来袭的P-700导弹全部拦下,实际上都拦下的可能性很低,舰上都没有防空导弹,要说能打下一半P-700已经是烧香了。然后衣阿华继续抵近到距离基洛夫130公里范围内,才能发射16枚鱼叉导弹,面对基洛夫级的4层防御网,16枚亚音速的鱼叉有多大作用很难说。最近,衣阿华级还需要抵近到40公里的舰炮距离,只要命中一波齐射就能干掉基洛夫级,但这种可能性实在太低,基洛夫级不可能让衣阿华级靠这么近。因此在相对条件相同的作战环境下,衣阿华级想要战胜基洛夫级确实不乐观看不到有胜算的可能。但如果美军依靠庞大的舰载航空兵支援的话,则基洛夫级只能赶紧跑或者依靠友军的空优来抗衡。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从技术角度考察,衣阿华级无疑要强于俾斯麦级,虽然在战史上俾斯麦级的声誉要比衣阿华级更盛。俾斯麦级是德国在二战前设计建造的全新战列舰,拥有高达52000吨的满载排水量、8门380毫米舰炮、12门150毫米副炮、16门105毫米高射炮,舷侧主装甲带厚度达320毫米,从上述数据看确实相当强悍,但是在这些数字背后,俾斯麦级的设计理念是相当落伍的。一战之后,德国受到《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大型战舰的建造停滞多年,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新兴技术和理念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技术储备,因此俾斯麦级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以一战时期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为蓝本,其基本设计思想依然延续一战时的理念,已经落后于时代,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吨位浪费严重,俾斯麦级的标准排水量高达42000吨,满载排水量达52000吨,相比同期设计的英美条约型战列舰多出了5000~10000吨,比如英国的英王乔治五世级的标准排水量为36000吨,满载排水量42000吨,虽然火力上10门356毫米舰炮略逊于俾斯麦,但主装甲带厚度达381毫米,29节航速。再比较美国的南达科他级,标准排水量38000吨,满载排水量44500吨,除了27节的航速略逊于俾斯麦,9门406毫米舰炮在火力上压制了俾斯麦,310毫米的主装甲带也与俾斯麦级相当。由此可见,俾斯麦级虽然拥有更大的排水量但并未带来相比同期英美战列舰的明显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德国设计人员缺乏合理运用吨位的经验;其次,防御理念陈旧落后,俾斯麦级依然沿袭一战时期的全面防护理念,除了主装甲带之外,在很多次要部位也敷设了轻型装甲,此外在水平防御上还继续沿用早已被其他国家海军摒弃的宆甲设计,实际上在主力舰交战时次要部位的装甲几乎毫无作用,白白占用排水量,而英美新型战列舰普遍采用重点防护理念,放弃次要部位的装甲防护,将装甲集中布置于要害,因此在排水量远不及俾斯麦级的情况下拥有与之相当或更好的防御;再次,俾斯麦级的次要武器配置极不合理,该舰依然采用中口径副炮加高射炮的配置,但是随着战列舰主炮口径的增加,交战距离日益延长,实际上传统的副炮已经很难有机会发挥作用,反而是航空力量的发展要求战列舰配备更多的防空武器,因此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列舰采用中口径高平两用舰炮及大量装备速射防空武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比如英王乔治五世级就采用16门133毫米高平两用炮,南达科他级安装20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相比之下,俾斯麦级的150毫米副炮在远程炮战中无力发挥,又不能参与防空作战,基本上成了摆设,105毫米高射炮性能尚可,但作为近程防御的37毫米高射炮则完全不合格,居然还是半自动射击,射速很慢,“俾斯麦”号在实战中连对付英军老旧的“剑鱼”都颇为吃力,可见其防空效能的低下。可以说,俾斯麦级的战斗力是运用陈旧理念通过吨位堆砌出来的,难怪有舰船史专家评论俾斯麦级是史上设计最差的战列舰。不过,有了击沉“胡德”号的战绩,俾斯麦级足以名留青史,真是一杀遮百丑啊!上面说了这么多,关于衣阿华级其实也就没有什么可说了,作为南达科他级的改良升级版,衣阿华级在保持同等防御能力的情况下加强了动力,航速达到33节,超越史上任何战列舰,同时更换了威力更强的主炮,配合精良的火控设备,使得衣阿华级成为人类历史上综合性能最佳的战列舰,在战斗力上自然要胜过俾斯麦级一筹,俾斯麦级在衣阿华级面前唯一能够夸耀的大概只有实战经历了。虽然理论上说俾斯麦级的防御是落后的,但其防御效能却经历了实战考验,“俾斯麦”号在最后的战斗中主装甲带并未被击穿,而“提尔皮茨”号在服役生涯中遭到来自水下和空中的多次攻击,始终没有沉没,最后英国人还是通过数以吨计的超级炸弹将其结果。二战结束70余年来武器的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今天任何一个军事强国所装备的主力兵器,其性能相对于二战时期可以轻松做到降维打击。也就是说,像什么军舰、坦克、飞机这样的重装备,和二战时期的同类型武器进行对抗的时候,消灭对方和对方没有关系,唯一限制现在装备的就是在战斗中是否会出现故障,或者有没有足够的燃料、弹药来支持持续作战。当一艘052D型驱逐舰和一艘二战时期或者题主所提到的1943年期间的依阿华战列舰遭遇的时候,也会面临这样的结果。依阿华号战列舰的性能。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在二战期间所建造的火力最猛,排水量最大的超级战列舰,在当时仅次于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依阿华级战列舰的首舰名为依阿号华战列舰,建造于1940年6月27号,并在1942年8月27号下水,1943年2月22号服役,承建厂商为美国布鲁克林造船厂。(依阿华级战列舰)战舰标准排水量4.5万吨,满载排水量5.8万吨,几乎和现代一艘中型航空母舰大小差不多了。它的最大功率超过21万马力,在轻负载的状态下最高速可达35.2节,也就是每小时最快可以达到超过60公里,其高速状态甚至超过了现代的大多数主力战舰。当然,一般情况下依阿华号战列舰通常会以每小时15节的经济航速行驶以获得最大的续航距离。武器装备。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在二战期间火力最猛的战列舰,共装备有三座三联装406毫米mk7型50倍口径舰炮,发射的穿甲弹重达1.2吨,高爆弹重达0.86吨,可以在20公里距离轻松击穿半米厚的装甲。(三联装406毫米mk7型50倍口径舰炮内部结构)(依阿华级战列舰开炮)此外,依阿华号战列舰还有10门127毫米口径高平两用双联装舰炮,可发射重达25公斤弹头,主要用于依阿华号战列舰的防空炮使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用来攻击敌方水面战舰。正常情况下它们与20座4联装40毫米高射炮,49挺单装20毫米防空机枪组成了严密的防空火力网。防护。依阿华号战列舰在设计之初就是要和当时世界上主流战列舰将对抗所用,所以除了火力猛之外它的装甲强度也达到了美国战舰中的新高度。在设计时给予的标准是主体部分能够在16公里到27公里之间抵御406毫米大口径火炮的直接轰击,并且加强了水线以下的防护抵御敌方鱼雷攻击。为此,依阿华号战列舰主炮的装甲为495毫米,主装甲甲板厚达295毫米,指挥塔装甲厚达439毫米,并且采用了倾斜19度的设计方式。这使装甲的防护能力提高了40%。(图中可见倾斜状的装甲)搜索。依阿华号战列舰装备有两个飞机弹射器,用来弹射水上飞机,目的是搜索海面和执行战斗救援任务,这让依阿华号战列舰大大提高了对敌方军舰的预警能力,确保他们有能力在四五十公里之外就发现敌方目标,做好战斗准备。同时,水上飞机在空中还能够执行引导舰炮对敌的误差修和正战损汇报等任务。可以说,在二战期间依阿华号战列舰是一款不弱于当时任何超级战列舰的存在,所以在二战末期美国甚至想要通过使用依阿华号以及其他姐妹战列舰围歼日本的大和号。由于此时美国已经拥有了对日本绝对的制空权,使用战机可以获得更好的打击效果,所以没有采取这个方案。052D型驱逐舰的性能。一款世界一流的导弹驱逐舰,排水量7500吨,最高速32节。(052D驱逐舰)武器。装备有64单元垂直发射系统,可以发射红旗9中远程防空导弹,鹰击18反舰导弹,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等。1门130毫米舰炮,可以输出相当于1个榴弹炮营的火力。24联装红旗10导弹发射装置担任近空防御任务;一门7管30毫米舰炮或者11管30毫米舰炮担任超近空防御。如果攻击依阿华战列舰这种大型战舰,使用鹰击18反舰导弹再合适不过了,它的最大射程可达600公里,弹头重达300公斤,末端的攻击速度达到3马赫,带来的动能可达15万吨,击穿300-400毫米厚的装甲是没什么问题的。甚至,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也有能力执行反舰任务,这款导弹作战范围高达1500~2500公里,使用惯性和卫星制导,弹头重达500公斤,采用钻地弹头的时候足以击穿30米厚的混凝土,用来攻击装甲只有300-400毫米的战列舰也没问题,完全能够穿透装甲在战舰内部爆炸。防护。作为一款现代驱逐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称得上是薄皮大馅儿,不要说承受406毫米炮弹的轰击,就算是依阿华号战列舰装备的127毫米口径火炮在近距离射击的时候,恐怕也能将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装甲击穿。不过,现在驱逐舰用来防护敌方攻击的可不是二战时期那种使用钢板的思路了,现代驱逐舰防护敌方火力攻击的主要方式是采用防空导弹或密集阵系统,在半空中将敌方来袭目标击毁。(密集阵系统发射)所以,052D型导弹驱逐舰装备的近中远程防空导弹,11管30毫米箭炮或者7管30毫米密集阵系统,足以在30米到500公里范围内钩织一道防空屏障,用来拦截敌方来袭的亚音速,甚至是超音速目标。只有在密集阵系统拦截失败的情况下,才能依靠军舰装备的装甲硬扛。当然,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是非常小的,如果在500公里范围内的一系列防空动作都屡屡失败,那也只能认倒霉了。搜索系统。装备有主动式相位阵列雷达,超视距对海搜索雷达,对海对地空搜索雷达等,可以对空发现超过400公里,对海发现超过200公里的敌方导弹战机或军舰。也就是说,理论上一艘没有隐身能力的依阿华号战列舰只要出现在200公里外就已经被052D型导弹驱逐舰装备的雷达给捕捉到了。除此之外,052D型导弹驱逐舰还装备有一架螺旋翼舰载机,用来加强052D型导弹驱逐舰防空、反潜和反舰能力。舰载机还装备一定的武备,用来执行作战任务,通常是7.62毫米机枪。所以,如果遭遇依阿华号战列舰的水上飞机,也有能力将其击落,使其失去远距离搜索能力。通过以上两款战舰的性能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双方的战力有了一定的了解,虽说052D型导弹驱逐舰排水量还不到依阿华战列舰的1/7,也没有那么强大的装甲,但是无论搜索能力、攻击距离还是攻击精度,都要远远超过依阿华号战列舰。正常情况下,052D型导弹驱逐舰在200公里之外就已经对依阿华战列舰完成了锁定和攻击,使用鹰击18反舰导弹或者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就能够将依阿华号战列舰送入海底。所以,很难会出现在45公里才发现偶遇的情况。即使按照题主的设计,战争迷雾更不利于052D型导弹驱逐舰,以至于在45公里处才发现对方,对于052D型导弹驱逐舰来说也是无所谓的。首先,这个距离已经超过了依阿华号战列舰的射程。依阿华级主炮的最远射程只有38公里,所以在45公里距离发现052D型导弹驱逐舰之后还得行驶7公里才能够对052D型导弹驱逐舰进行攻击。其次,这个距离052D型导弹驱逐舰所有的进攻方式都能发挥作用。且不说导弹,就算是130毫米舰炮最远射程都可以达到100公里,已经是双方偶遇距离的两倍以上了。好,接下来双方相向而行,距离逐渐降低到38公里以下,在这个过程中052D型导弹驱逐舰没有发动对依阿华级的攻击。因为,他要向大家表演一下自身强大的防御系统是如何运作的。眼看着已经进入射程,依阿华号战列舰横过舰身,六门主炮对准052D型导弹驱逐舰发射。此时,052D型导弹驱逐舰正面面对依阿华,宽度只有19米,在30余公里的距离上就像是一个小数点,这对于依阿华级主炮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为,依阿华级主炮一次齐射6枚炮弹的分布距离可达500米以上,理论上最多也就只有一枚能够接近目标。主炮发射,炮口的初速高达820米每秒,相当于2.4倍音速。速度很快,但是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反应更快。6枚炮弹飞出炮口的那一瞬间,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雷达就已经捕捉到了目标,舰载计算机系统进行快速计算,3秒钟之后,也就是炮弹飞出炮口2.4公里之后,052D型导弹驱逐舰已经计算出6枚炮弹的抛物线,分析出这6枚炮弹没有一枚能够击中。半分钟之后,依阿华号战列舰进行第2轮射击。3秒钟之后,052D型导弹驱逐舰发现有一枚炮弹有可能击中或者在052D型导弹驱逐舰附近爆炸。于是发射一枚红旗9中远程防空导弹拦截,红旗9飞行速度可达6马赫,相当于依阿华号战列舰主炮炮弹的2.5倍速度。同时,红旗9拥有180公斤弹头,完全有能力将对方的炮弹在空中击毁。(导弹在空中还可以进行多次调整提高精度)因为计算机精密的计算,红旗9拦截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0%以上,即使有一些误差也没关系,它可以依靠2.5倍的速度优势追上去进行二次攻击。接下来到了052D导弹驱逐舰的反击时刻,鹰击18反舰导弹升空飞上20公里高空,打开搜索雷达锁定依阿华号战列舰。然后,以从天而降的方式击中依阿华号战列舰的甲板并将其炸成两截。整个过程可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
衣阿华级战列舰BB-63密苏里号主炮开火这两型巡洋舰虽然出世的时代不同,但都装备有强大的武器。如果说两型战舰在对战中到底谁厉害,还是要有一个公平的对比。毕竟美军的作战系统中其航空力量才是进攻的主力,而前苏联的舰队的航空力量则严重依赖陆基航空兵。如果脱离陆基航空兵的掩护,则前苏联在海战中并不占优势。因此对比这两型海上巨物的战力,要假设只有两舰单挑,然后双方都拥有相同的制导能力,这种情况下的PK才能相对公平。当然,实战中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条件。首先来了解下两舰的武器配备:基洛级夫巡洋舰属于完全导弹化的现代军舰,据说舰上的全部导弹如果加起来有近500枚之多。当然其中最有威力的导弹要数,20枚体积庞大的P-700花岗石超音速反舰导弹,该导弹全重6.8吨,配备700公斤的高爆弹头,飞行速度可达到2.5马赫,射程更是号称有500公里。制导方式是惯性导航加上主动雷达引导,引导目标需要的数据可由卫星、岸基飞机、直升机或战舰本身来提供。除了拥有强大的反舰能力,其防空性能也是强悍,配有多层的防御系统,其中包括96枚S-300F远程区域防空导弹,射程可达150公里。还有192枚 3K95舰载版本的“道尔”及4K33近程舰空导弹,为了对付逼近舰体的威胁,还装有6门AK-630型30毫米近防炮。基本上可以说基洛夫级无论是进攻能力还是防守能力都非常可观,反舰能力威力大射程远;防空能力则是远程、中程、短程和近防多层次搭配相当完整,就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堡垒。相对比美国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则要弱一些,这款40年代问世的巨舰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对付基洛夫级美军对现役的4艘衣阿华舰进行大规模改装; 对406毫米巨炮装填设备进行了速度提升,加装了16枚鱼叉反舰导弹,以及32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和4部密集近防炮,并将原有舰尾的水上飞机发射台,变成直升机停机坪。最早的改装方案还包括将动力改为核动力再安装宙斯盾系统和防空导弹,但最后均放弃。衣阿华级战列舰主要武器是3具3连装的9门406毫米50倍径巨型舰炮,这种舰炮射程远达40公里,大概射速是每分钟2枚,也是二战期间射程最远、性能最好的舰炮。毕竟它的出现还是在二战末期,在未改装前该舰的战力与完全导弹化的基洛夫级无法相比。P-700花岗岩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射。以下进行一下战例模拟,以基洛夫级巡洋舰配备的P-700导弹射程为基准,(正常作战中最开始没有谁会放弃自己的距离优势,而抵近作战)假设战场为500公里,双方都想在这个距离上干掉对手。那首先,基洛夫级会直接将20枚P-700在敌舰反舰导弹距离外就全部发射, 实际上导弹射完后,基洛夫就可以撤了。让舰载机或卫星引导导弹直接飞向目标就完了。打与打不着,衣阿华都无法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因为衣阿华级装备的两款远距离武器一种是406毫米舰炮。一种是战斧陆攻巡航导弹,这两种武器一个射程近打不到,才40公里,一个是陆攻导弹不适合对海作战,作战效能值得怀疑。另一种鱼叉导弹也是射程不足又是亚音速,火力上就不如超音速的P-700。衣阿华级想要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必须假想,基洛夫级打完导弹后,未及时撤退,或者想抵近扩大战果。这样衣阿华级必须将20枚来袭的P-700导弹全部拦下,实际上都拦下的可能性很低,舰上都没有防空导弹,要说能打下一半P-700已经是烧香了。然后衣阿华继续抵近到距离基洛夫130公里范围内,才能发射16枚鱼叉导弹,面对基洛夫级的4层防御网,16枚亚音速的鱼叉有多大作用很难说。最近,衣阿华级还需要抵近到40公里的舰炮距离,只要命中一波齐射就能干掉基洛夫级,但这种可能性实在太低,基洛夫级不可能让衣阿华级靠这么近。因此在相对条件相同的作战环境下,衣阿华级想要战胜基洛夫级确实不乐观看不到有胜算的可能。但如果美军依靠庞大的舰载航空兵支援的话,则基洛夫级只能赶紧跑或者依靠友军的空优来抗衡。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从技术角度考察,衣阿华级无疑要强于俾斯麦级,虽然在战史上俾斯麦级的声誉要比衣阿华级更盛。俾斯麦级是德国在二战前设计建造的全新战列舰,拥有高达52000吨的满载排水量、8门380毫米舰炮、12门150毫米副炮、16门105毫米高射炮,舷侧主装甲带厚度达320毫米,从上述数据看确实相当强悍,但是在这些数字背后,俾斯麦级的设计理念是相当落伍的。一战之后,德国受到《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大型战舰的建造停滞多年,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新兴技术和理念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技术储备,因此俾斯麦级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以一战时期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为蓝本,其基本设计思想依然延续一战时的理念,已经落后于时代,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吨位浪费严重,俾斯麦级的标准排水量高达42000吨,满载排水量达52000吨,相比同期设计的英美条约型战列舰多出了5000~10000吨,比如英国的英王乔治五世级的标准排水量为36000吨,满载排水量42000吨,虽然火力上10门356毫米舰炮略逊于俾斯麦,但主装甲带厚度达381毫米,29节航速。再比较美国的南达科他级,标准排水量38000吨,满载排水量44500吨,除了27节的航速略逊于俾斯麦,9门406毫米舰炮在火力上压制了俾斯麦,310毫米的主装甲带也与俾斯麦级相当。由此可见,俾斯麦级虽然拥有更大的排水量但并未带来相比同期英美战列舰的明显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德国设计人员缺乏合理运用吨位的经验;其次,防御理念陈旧落后,俾斯麦级依然沿袭一战时期的全面防护理念,除了主装甲带之外,在很多次要部位也敷设了轻型装甲,此外在水平防御上还继续沿用早已被其他国家海军摒弃的宆甲设计,实际上在主力舰交战时次要部位的装甲几乎毫无作用,白白占用排水量,而英美新型战列舰普遍采用重点防护理念,放弃次要部位的装甲防护,将装甲集中布置于要害,因此在排水量远不及俾斯麦级的情况下拥有与之相当或更好的防御;再次,俾斯麦级的次要武器配置极不合理,该舰依然采用中口径副炮加高射炮的配置,但是随着战列舰主炮口径的增加,交战距离日益延长,实际上传统的副炮已经很难有机会发挥作用,反而是航空力量的发展要求战列舰配备更多的防空武器,因此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列舰采用中口径高平两用舰炮及大量装备速射防空武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比如英王乔治五世级就采用16门133毫米高平两用炮,南达科他级安装20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相比之下,俾斯麦级的150毫米副炮在远程炮战中无力发挥,又不能参与防空作战,基本上成了摆设,105毫米高射炮性能尚可,但作为近程防御的37毫米高射炮则完全不合格,居然还是半自动射击,射速很慢,“俾斯麦”号在实战中连对付英军老旧的“剑鱼”都颇为吃力,可见其防空效能的低下。可以说,俾斯麦级的战斗力是运用陈旧理念通过吨位堆砌出来的,难怪有舰船史专家评论俾斯麦级是史上设计最差的战列舰。不过,有了击沉“胡德”号的战绩,俾斯麦级足以名留青史,真是一杀遮百丑啊!上面说了这么多,关于衣阿华级其实也就没有什么可说了,作为南达科他级的改良升级版,衣阿华级在保持同等防御能力的情况下加强了动力,航速达到33节,超越史上任何战列舰,同时更换了威力更强的主炮,配合精良的火控设备,使得衣阿华级成为人类历史上综合性能最佳的战列舰,在战斗力上自然要胜过俾斯麦级一筹,俾斯麦级在衣阿华级面前唯一能够夸耀的大概只有实战经历了。虽然理论上说俾斯麦级的防御是落后的,但其防御效能却经历了实战考验,“俾斯麦”号在最后的战斗中主装甲带并未被击穿,而“提尔皮茨”号在服役生涯中遭到来自水下和空中的多次攻击,始终没有沉没,最后英国人还是通过数以吨计的超级炸弹将其结果。二战结束70余年来武器的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今天任何一个军事强国所装备的主力兵器,其性能相对于二战时期可以轻松做到降维打击。也就是说,像什么军舰、坦克、飞机这样的重装备,和二战时期的同类型武器进行对抗的时候,消灭对方和对方没有关系,唯一限制现在装备的就是在战斗中是否会出现故障,或者有没有足够的燃料、弹药来支持持续作战。当一艘052D型驱逐舰和一艘二战时期或者题主所提到的1943年期间的依阿华战列舰遭遇的时候,也会面临这样的结果。依阿华号战列舰的性能。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在二战期间所建造的火力最猛,排水量最大的超级战列舰,在当时仅次于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依阿华级战列舰的首舰名为依阿号华战列舰,建造于1940年6月27号,并在1942年8月27号下水,1943年2月22号服役,承建厂商为美国布鲁克林造船厂。(依阿华级战列舰)战舰标准排水量4.5万吨,满载排水量5.8万吨,几乎和现代一艘中型航空母舰大小差不多了。它的最大功率超过21万马力,在轻负载的状态下最高速可达35.2节,也就是每小时最快可以达到超过60公里,其高速状态甚至超过了现代的大多数主力战舰。当然,一般情况下依阿华号战列舰通常会以每小时15节的经济航速行驶以获得最大的续航距离。武器装备。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在二战期间火力最猛的战列舰,共装备有三座三联装406毫米mk7型50倍口径舰炮,发射的穿甲弹重达1.2吨,高爆弹重达0.86吨,可以在20公里距离轻松击穿半米厚的装甲。(三联装406毫米mk7型50倍口径舰炮内部结构)(依阿华级战列舰开炮)此外,依阿华号战列舰还有10门127毫米口径高平两用双联装舰炮,可发射重达25公斤弹头,主要用于依阿华号战列舰的防空炮使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用来攻击敌方水面战舰。正常情况下它们与20座4联装40毫米高射炮,49挺单装20毫米防空机枪组成了严密的防空火力网。防护。依阿华号战列舰在设计之初就是要和当时世界上主流战列舰将对抗所用,所以除了火力猛之外它的装甲强度也达到了美国战舰中的新高度。在设计时给予的标准是主体部分能够在16公里到27公里之间抵御406毫米大口径火炮的直接轰击,并且加强了水线以下的防护抵御敌方鱼雷攻击。为此,依阿华号战列舰主炮的装甲为495毫米,主装甲甲板厚达295毫米,指挥塔装甲厚达439毫米,并且采用了倾斜19度的设计方式。这使装甲的防护能力提高了40%。(图中可见倾斜状的装甲)搜索。依阿华号战列舰装备有两个飞机弹射器,用来弹射水上飞机,目的是搜索海面和执行战斗救援任务,这让依阿华号战列舰大大提高了对敌方军舰的预警能力,确保他们有能力在四五十公里之外就发现敌方目标,做好战斗准备。同时,水上飞机在空中还能够执行引导舰炮对敌的误差修和正战损汇报等任务。可以说,在二战期间依阿华号战列舰是一款不弱于当时任何超级战列舰的存在,所以在二战末期美国甚至想要通过使用依阿华号以及其他姐妹战列舰围歼日本的大和号。由于此时美国已经拥有了对日本绝对的制空权,使用战机可以获得更好的打击效果,所以没有采取这个方案。052D型驱逐舰的性能。一款世界一流的导弹驱逐舰,排水量7500吨,最高速32节。(052D驱逐舰)武器。装备有64单元垂直发射系统,可以发射红旗9中远程防空导弹,鹰击18反舰导弹,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等。1门130毫米舰炮,可以输出相当于1个榴弹炮营的火力。24联装红旗10导弹发射装置担任近空防御任务;一门7管30毫米舰炮或者11管30毫米舰炮担任超近空防御。如果攻击依阿华战列舰这种大型战舰,使用鹰击18反舰导弹再合适不过了,它的最大射程可达600公里,弹头重达300公斤,末端的攻击速度达到3马赫,带来的动能可达15万吨,击穿300-400毫米厚的装甲是没什么问题的。甚至,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也有能力执行反舰任务,这款导弹作战范围高达1500~2500公里,使用惯性和卫星制导,弹头重达500公斤,采用钻地弹头的时候足以击穿30米厚的混凝土,用来攻击装甲只有300-400毫米的战列舰也没问题,完全能够穿透装甲在战舰内部爆炸。防护。作为一款现代驱逐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称得上是薄皮大馅儿,不要说承受406毫米炮弹的轰击,就算是依阿华号战列舰装备的127毫米口径火炮在近距离射击的时候,恐怕也能将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装甲击穿。不过,现在驱逐舰用来防护敌方攻击的可不是二战时期那种使用钢板的思路了,现代驱逐舰防护敌方火力攻击的主要方式是采用防空导弹或密集阵系统,在半空中将敌方来袭目标击毁。(密集阵系统发射)所以,052D型导弹驱逐舰装备的近中远程防空导弹,11管30毫米箭炮或者7管30毫米密集阵系统,足以在30米到500公里范围内钩织一道防空屏障,用来拦截敌方来袭的亚音速,甚至是超音速目标。只有在密集阵系统拦截失败的情况下,才能依靠军舰装备的装甲硬扛。当然,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是非常小的,如果在500公里范围内的一系列防空动作都屡屡失败,那也只能认倒霉了。搜索系统。装备有主动式相位阵列雷达,超视距对海搜索雷达,对海对地空搜索雷达等,可以对空发现超过400公里,对海发现超过200公里的敌方导弹战机或军舰。也就是说,理论上一艘没有隐身能力的依阿华号战列舰只要出现在200公里外就已经被052D型导弹驱逐舰装备的雷达给捕捉到了。除此之外,052D型导弹驱逐舰还装备有一架螺旋翼舰载机,用来加强052D型导弹驱逐舰防空、反潜和反舰能力。舰载机还装备一定的武备,用来执行作战任务,通常是7.62毫米机枪。所以,如果遭遇依阿华号战列舰的水上飞机,也有能力将其击落,使其失去远距离搜索能力。通过以上两款战舰的性能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双方的战力有了一定的了解,虽说052D型导弹驱逐舰排水量还不到依阿华战列舰的1/7,也没有那么强大的装甲,但是无论搜索能力、攻击距离还是攻击精度,都要远远超过依阿华号战列舰。正常情况下,052D型导弹驱逐舰在200公里之外就已经对依阿华战列舰完成了锁定和攻击,使用鹰击18反舰导弹或者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就能够将依阿华号战列舰送入海底。所以,很难会出现在45公里才发现偶遇的情况。即使按照题主的设计,战争迷雾更不利于052D型导弹驱逐舰,以至于在45公里处才发现对方,对于052D型导弹驱逐舰来说也是无所谓的。首先,这个距离已经超过了依阿华号战列舰的射程。依阿华级主炮的最远射程只有38公里,所以在45公里距离发现052D型导弹驱逐舰之后还得行驶7公里才能够对052D型导弹驱逐舰进行攻击。其次,这个距离052D型导弹驱逐舰所有的进攻方式都能发挥作用。且不说导弹,就算是130毫米舰炮最远射程都可以达到100公里,已经是双方偶遇距离的两倍以上了。好,接下来双方相向而行,距离逐渐降低到38公里以下,在这个过程中052D型导弹驱逐舰没有发动对依阿华级的攻击。因为,他要向大家表演一下自身强大的防御系统是如何运作的。眼看着已经进入射程,依阿华号战列舰横过舰身,六门主炮对准052D型导弹驱逐舰发射。此时,052D型导弹驱逐舰正面面对依阿华,宽度只有19米,在30余公里的距离上就像是一个小数点,这对于依阿华级主炮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为,依阿华级主炮一次齐射6枚炮弹的分布距离可达500米以上,理论上最多也就只有一枚能够接近目标。主炮发射,炮口的初速高达820米每秒,相当于2.4倍音速。速度很快,但是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反应更快。6枚炮弹飞出炮口的那一瞬间,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雷达就已经捕捉到了目标,舰载计算机系统进行快速计算,3秒钟之后,也就是炮弹飞出炮口2.4公里之后,052D型导弹驱逐舰已经计算出6枚炮弹的抛物线,分析出这6枚炮弹没有一枚能够击中。半分钟之后,依阿华号战列舰进行第2轮射击。3秒钟之后,052D型导弹驱逐舰发现有一枚炮弹有可能击中或者在052D型导弹驱逐舰附近爆炸。于是发射一枚红旗9中远程防空导弹拦截,红旗9飞行速度可达6马赫,相当于依阿华号战列舰主炮炮弹的2.5倍速度。同时,红旗9拥有180公斤弹头,完全有能力将对方的炮弹在空中击毁。(导弹在空中还可以进行多次调整提高精度)因为计算机精密的计算,红旗9拦截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0%以上,即使有一些误差也没关系,它可以依靠2.5倍的速度优势追上去进行二次攻击。接下来到了052D导弹驱逐舰的反击时刻,鹰击18反舰导弹升空飞上20公里高空,打开搜索雷达锁定依阿华号战列舰。然后,以从天而降的方式击中依阿华号战列舰的甲板并将其炸成两截。整个过程可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一艘都悬还几艘?哪怕是双方45年状态,大和和衣阿华单挑都不能说能胜,更不要说80年代魔改以后得衣阿华了。对比大和和衣阿华的传统三大件,可以看出大和在火炮威力和防护上优势很大,而衣阿华在航速方面有5-7节的压倒性优势,这意味着大和面对衣阿华有更大的免疫区,但是衣阿华可以任意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阵位。但是既然两者都是二战的战列舰,那么火控因素对交战的影响就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了,首先大和的火控传感器主要依赖15米主光学测距机,其最大作用距离大约在30-35千米,而后期大和级安装了10厘米波长的22号电探改三型,但是由于其脉冲功率很低,只有2KW,方位分辨率高达2-3度,其对战列舰大小的目标最大测距作用距离不超过30千米,正常只有25千米左右,而且不能提供准确的方位参数只能作为光学测距机的辅助。而衣阿华级主要传感器是Mark13火控雷达,其脉冲功率高达50KW,方位精度大约1密位,可以在40千米以外标定14英寸炮弹落点。所以在传感器方面,衣阿华级显然具备很大的优势。再看双方的火控解算系统,大和级使用的是98式综合解算台,这玩意现在已经没有实物,从留存的资料看,应该是94式综合解算台的改进型,这类解算台以本舰为参照系,通过时间轴上目标一系列距离和方位点拟合出距离和方位变化率函数(往往是线性函数),然后利用拟合的函数来预测目标在某个时点的方位和距离,这种方式非常迎合火控官的直观感受,原理和计算相对简单,但是拟合误差和人因误差大,对于双方相对速度和方位变化率的范围限制很大(即使大和级的98式解算台也只能说基本涵盖了水面舰艇交战的状态),而衣阿华级使用的是美国在战争期间才投入使用的Mark I机电式火控计算机,Mark I的解算方式是以海面为参照系,先得出双方的初始位置和运动状态,再利用这些数据预测双方在某一时点的相对位置,进而得出射击诸元,这套体系计算复杂而且不够直观,但是没有拟合误差,人因误差小,而且对双方方位距离变化率适应范围非常大(事实上MarK I及其改进型MarK IA直到60年代末还在作为美国海军高炮火控计算机使用,直到被电子计算机取代),非常适合自动化程度高的系统,而Mark I火控计算机和Mark37指挥仪与Mark13雷达之间都有自动化的电气数据传输手段,解算结婚也能直接传输给指挥仪下发到各炮塔,这意味着衣阿华级在远程炮战中解算射击诸元和建立设计方案速度上相对大和级都有很大的优势。衣阿华级的航速和火控优势,在单挑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可以不必考虑其他战术目标),可以使其轻松保持在35000米以外慢慢炮制大和级,而在这个距离上,大角度落下的超重弹对大和级的水平防护已经能够构成致命威胁,如果是夜战或者能见度很差打情况下,衣阿华级的优势还要被放大。实际上,大和单挑一艘衣阿华都吃力,就不要说几艘了
衣阿华级战列舰BB-63密苏里号主炮开火这两型巡洋舰虽然出世的时代不同,但都装备有强大的武器。如果说两型战舰在对战中到底谁厉害,还是要有一个公平的对比。毕竟美军的作战系统中其航空力量才是进攻的主力,而前苏联的舰队的航空力量则严重依赖陆基航空兵。如果脱离陆基航空兵的掩护,则前苏联在海战中并不占优势。因此对比这两型海上巨物的战力,要假设只有两舰单挑,然后双方都拥有相同的制导能力,这种情况下的PK才能相对公平。当然,实战中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条件。首先来了解下两舰的武器配备:基洛级夫巡洋舰属于完全导弹化的现代军舰,据说舰上的全部导弹如果加起来有近500枚之多。当然其中最有威力的导弹要数,20枚体积庞大的P-700花岗石超音速反舰导弹,该导弹全重6.8吨,配备700公斤的高爆弹头,飞行速度可达到2.5马赫,射程更是号称有500公里。制导方式是惯性导航加上主动雷达引导,引导目标需要的数据可由卫星、岸基飞机、直升机或战舰本身来提供。除了拥有强大的反舰能力,其防空性能也是强悍,配有多层的防御系统,其中包括96枚S-300F远程区域防空导弹,射程可达150公里。还有192枚 3K95舰载版本的“道尔”及4K33近程舰空导弹,为了对付逼近舰体的威胁,还装有6门AK-630型30毫米近防炮。基本上可以说基洛夫级无论是进攻能力还是防守能力都非常可观,反舰能力威力大射程远;防空能力则是远程、中程、短程和近防多层次搭配相当完整,就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堡垒。相对比美国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则要弱一些,这款40年代问世的巨舰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对付基洛夫级美军对现役的4艘衣阿华舰进行大规模改装; 对406毫米巨炮装填设备进行了速度提升,加装了16枚鱼叉反舰导弹,以及32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和4部密集近防炮,并将原有舰尾的水上飞机发射台,变成直升机停机坪。最早的改装方案还包括将动力改为核动力再安装宙斯盾系统和防空导弹,但最后均放弃。衣阿华级战列舰主要武器是3具3连装的9门406毫米50倍径巨型舰炮,这种舰炮射程远达40公里,大概射速是每分钟2枚,也是二战期间射程最远、性能最好的舰炮。毕竟它的出现还是在二战末期,在未改装前该舰的战力与完全导弹化的基洛夫级无法相比。P-700花岗岩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射。以下进行一下战例模拟,以基洛夫级巡洋舰配备的P-700导弹射程为基准,(正常作战中最开始没有谁会放弃自己的距离优势,而抵近作战)假设战场为500公里,双方都想在这个距离上干掉对手。那首先,基洛夫级会直接将20枚P-700在敌舰反舰导弹距离外就全部发射, 实际上导弹射完后,基洛夫就可以撤了。让舰载机或卫星引导导弹直接飞向目标就完了。打与打不着,衣阿华都无法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因为衣阿华级装备的两款远距离武器一种是406毫米舰炮。一种是战斧陆攻巡航导弹,这两种武器一个射程近打不到,才40公里,一个是陆攻导弹不适合对海作战,作战效能值得怀疑。另一种鱼叉导弹也是射程不足又是亚音速,火力上就不如超音速的P-700。衣阿华级想要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必须假想,基洛夫级打完导弹后,未及时撤退,或者想抵近扩大战果。这样衣阿华级必须将20枚来袭的P-700导弹全部拦下,实际上都拦下的可能性很低,舰上都没有防空导弹,要说能打下一半P-700已经是烧香了。然后衣阿华继续抵近到距离基洛夫130公里范围内,才能发射16枚鱼叉导弹,面对基洛夫级的4层防御网,16枚亚音速的鱼叉有多大作用很难说。最近,衣阿华级还需要抵近到40公里的舰炮距离,只要命中一波齐射就能干掉基洛夫级,但这种可能性实在太低,基洛夫级不可能让衣阿华级靠这么近。因此在相对条件相同的作战环境下,衣阿华级想要战胜基洛夫级确实不乐观看不到有胜算的可能。但如果美军依靠庞大的舰载航空兵支援的话,则基洛夫级只能赶紧跑或者依靠友军的空优来抗衡。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从技术角度考察,衣阿华级无疑要强于俾斯麦级,虽然在战史上俾斯麦级的声誉要比衣阿华级更盛。俾斯麦级是德国在二战前设计建造的全新战列舰,拥有高达52000吨的满载排水量、8门380毫米舰炮、12门150毫米副炮、16门105毫米高射炮,舷侧主装甲带厚度达320毫米,从上述数据看确实相当强悍,但是在这些数字背后,俾斯麦级的设计理念是相当落伍的。一战之后,德国受到《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大型战舰的建造停滞多年,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新兴技术和理念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技术储备,因此俾斯麦级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以一战时期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为蓝本,其基本设计思想依然延续一战时的理念,已经落后于时代,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吨位浪费严重,俾斯麦级的标准排水量高达42000吨,满载排水量达52000吨,相比同期设计的英美条约型战列舰多出了5000~10000吨,比如英国的英王乔治五世级的标准排水量为36000吨,满载排水量42000吨,虽然火力上10门356毫米舰炮略逊于俾斯麦,但主装甲带厚度达381毫米,29节航速。再比较美国的南达科他级,标准排水量38000吨,满载排水量44500吨,除了27节的航速略逊于俾斯麦,9门406毫米舰炮在火力上压制了俾斯麦,310毫米的主装甲带也与俾斯麦级相当。由此可见,俾斯麦级虽然拥有更大的排水量但并未带来相比同期英美战列舰的明显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德国设计人员缺乏合理运用吨位的经验;其次,防御理念陈旧落后,俾斯麦级依然沿袭一战时期的全面防护理念,除了主装甲带之外,在很多次要部位也敷设了轻型装甲,此外在水平防御上还继续沿用早已被其他国家海军摒弃的宆甲设计,实际上在主力舰交战时次要部位的装甲几乎毫无作用,白白占用排水量,而英美新型战列舰普遍采用重点防护理念,放弃次要部位的装甲防护,将装甲集中布置于要害,因此在排水量远不及俾斯麦级的情况下拥有与之相当或更好的防御;再次,俾斯麦级的次要武器配置极不合理,该舰依然采用中口径副炮加高射炮的配置,但是随着战列舰主炮口径的增加,交战距离日益延长,实际上传统的副炮已经很难有机会发挥作用,反而是航空力量的发展要求战列舰配备更多的防空武器,因此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列舰采用中口径高平两用舰炮及大量装备速射防空武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比如英王乔治五世级就采用16门133毫米高平两用炮,南达科他级安装20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相比之下,俾斯麦级的150毫米副炮在远程炮战中无力发挥,又不能参与防空作战,基本上成了摆设,105毫米高射炮性能尚可,但作为近程防御的37毫米高射炮则完全不合格,居然还是半自动射击,射速很慢,“俾斯麦”号在实战中连对付英军老旧的“剑鱼”都颇为吃力,可见其防空效能的低下。可以说,俾斯麦级的战斗力是运用陈旧理念通过吨位堆砌出来的,难怪有舰船史专家评论俾斯麦级是史上设计最差的战列舰。不过,有了击沉“胡德”号的战绩,俾斯麦级足以名留青史,真是一杀遮百丑啊!上面说了这么多,关于衣阿华级其实也就没有什么可说了,作为南达科他级的改良升级版,衣阿华级在保持同等防御能力的情况下加强了动力,航速达到33节,超越史上任何战列舰,同时更换了威力更强的主炮,配合精良的火控设备,使得衣阿华级成为人类历史上综合性能最佳的战列舰,在战斗力上自然要胜过俾斯麦级一筹,俾斯麦级在衣阿华级面前唯一能够夸耀的大概只有实战经历了。虽然理论上说俾斯麦级的防御是落后的,但其防御效能却经历了实战考验,“俾斯麦”号在最后的战斗中主装甲带并未被击穿,而“提尔皮茨”号在服役生涯中遭到来自水下和空中的多次攻击,始终没有沉没,最后英国人还是通过数以吨计的超级炸弹将其结果。二战结束70余年来武器的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今天任何一个军事强国所装备的主力兵器,其性能相对于二战时期可以轻松做到降维打击。也就是说,像什么军舰、坦克、飞机这样的重装备,和二战时期的同类型武器进行对抗的时候,消灭对方和对方没有关系,唯一限制现在装备的就是在战斗中是否会出现故障,或者有没有足够的燃料、弹药来支持持续作战。当一艘052D型驱逐舰和一艘二战时期或者题主所提到的1943年期间的依阿华战列舰遭遇的时候,也会面临这样的结果。依阿华号战列舰的性能。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在二战期间所建造的火力最猛,排水量最大的超级战列舰,在当时仅次于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依阿华级战列舰的首舰名为依阿号华战列舰,建造于1940年6月27号,并在1942年8月27号下水,1943年2月22号服役,承建厂商为美国布鲁克林造船厂。(依阿华级战列舰)战舰标准排水量4.5万吨,满载排水量5.8万吨,几乎和现代一艘中型航空母舰大小差不多了。它的最大功率超过21万马力,在轻负载的状态下最高速可达35.2节,也就是每小时最快可以达到超过60公里,其高速状态甚至超过了现代的大多数主力战舰。当然,一般情况下依阿华号战列舰通常会以每小时15节的经济航速行驶以获得最大的续航距离。武器装备。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在二战期间火力最猛的战列舰,共装备有三座三联装406毫米mk7型50倍口径舰炮,发射的穿甲弹重达1.2吨,高爆弹重达0.86吨,可以在20公里距离轻松击穿半米厚的装甲。(三联装406毫米mk7型50倍口径舰炮内部结构)(依阿华级战列舰开炮)此外,依阿华号战列舰还有10门127毫米口径高平两用双联装舰炮,可发射重达25公斤弹头,主要用于依阿华号战列舰的防空炮使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用来攻击敌方水面战舰。正常情况下它们与20座4联装40毫米高射炮,49挺单装20毫米防空机枪组成了严密的防空火力网。防护。依阿华号战列舰在设计之初就是要和当时世界上主流战列舰将对抗所用,所以除了火力猛之外它的装甲强度也达到了美国战舰中的新高度。在设计时给予的标准是主体部分能够在16公里到27公里之间抵御406毫米大口径火炮的直接轰击,并且加强了水线以下的防护抵御敌方鱼雷攻击。为此,依阿华号战列舰主炮的装甲为495毫米,主装甲甲板厚达295毫米,指挥塔装甲厚达439毫米,并且采用了倾斜19度的设计方式。这使装甲的防护能力提高了40%。(图中可见倾斜状的装甲)搜索。依阿华号战列舰装备有两个飞机弹射器,用来弹射水上飞机,目的是搜索海面和执行战斗救援任务,这让依阿华号战列舰大大提高了对敌方军舰的预警能力,确保他们有能力在四五十公里之外就发现敌方目标,做好战斗准备。同时,水上飞机在空中还能够执行引导舰炮对敌的误差修和正战损汇报等任务。可以说,在二战期间依阿华号战列舰是一款不弱于当时任何超级战列舰的存在,所以在二战末期美国甚至想要通过使用依阿华号以及其他姐妹战列舰围歼日本的大和号。由于此时美国已经拥有了对日本绝对的制空权,使用战机可以获得更好的打击效果,所以没有采取这个方案。052D型驱逐舰的性能。一款世界一流的导弹驱逐舰,排水量7500吨,最高速32节。(052D驱逐舰)武器。装备有64单元垂直发射系统,可以发射红旗9中远程防空导弹,鹰击18反舰导弹,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等。1门130毫米舰炮,可以输出相当于1个榴弹炮营的火力。24联装红旗10导弹发射装置担任近空防御任务;一门7管30毫米舰炮或者11管30毫米舰炮担任超近空防御。如果攻击依阿华战列舰这种大型战舰,使用鹰击18反舰导弹再合适不过了,它的最大射程可达600公里,弹头重达300公斤,末端的攻击速度达到3马赫,带来的动能可达15万吨,击穿300-400毫米厚的装甲是没什么问题的。甚至,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也有能力执行反舰任务,这款导弹作战范围高达1500~2500公里,使用惯性和卫星制导,弹头重达500公斤,采用钻地弹头的时候足以击穿30米厚的混凝土,用来攻击装甲只有300-400毫米的战列舰也没问题,完全能够穿透装甲在战舰内部爆炸。防护。作为一款现代驱逐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称得上是薄皮大馅儿,不要说承受406毫米炮弹的轰击,就算是依阿华号战列舰装备的127毫米口径火炮在近距离射击的时候,恐怕也能将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装甲击穿。不过,现在驱逐舰用来防护敌方攻击的可不是二战时期那种使用钢板的思路了,现代驱逐舰防护敌方火力攻击的主要方式是采用防空导弹或密集阵系统,在半空中将敌方来袭目标击毁。(密集阵系统发射)所以,052D型导弹驱逐舰装备的近中远程防空导弹,11管30毫米箭炮或者7管30毫米密集阵系统,足以在30米到500公里范围内钩织一道防空屏障,用来拦截敌方来袭的亚音速,甚至是超音速目标。只有在密集阵系统拦截失败的情况下,才能依靠军舰装备的装甲硬扛。当然,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是非常小的,如果在500公里范围内的一系列防空动作都屡屡失败,那也只能认倒霉了。搜索系统。装备有主动式相位阵列雷达,超视距对海搜索雷达,对海对地空搜索雷达等,可以对空发现超过400公里,对海发现超过200公里的敌方导弹战机或军舰。也就是说,理论上一艘没有隐身能力的依阿华号战列舰只要出现在200公里外就已经被052D型导弹驱逐舰装备的雷达给捕捉到了。除此之外,052D型导弹驱逐舰还装备有一架螺旋翼舰载机,用来加强052D型导弹驱逐舰防空、反潜和反舰能力。舰载机还装备一定的武备,用来执行作战任务,通常是7.62毫米机枪。所以,如果遭遇依阿华号战列舰的水上飞机,也有能力将其击落,使其失去远距离搜索能力。通过以上两款战舰的性能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双方的战力有了一定的了解,虽说052D型导弹驱逐舰排水量还不到依阿华战列舰的1/7,也没有那么强大的装甲,但是无论搜索能力、攻击距离还是攻击精度,都要远远超过依阿华号战列舰。正常情况下,052D型导弹驱逐舰在200公里之外就已经对依阿华战列舰完成了锁定和攻击,使用鹰击18反舰导弹或者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就能够将依阿华号战列舰送入海底。所以,很难会出现在45公里才发现偶遇的情况。即使按照题主的设计,战争迷雾更不利于052D型导弹驱逐舰,以至于在45公里处才发现对方,对于052D型导弹驱逐舰来说也是无所谓的。首先,这个距离已经超过了依阿华号战列舰的射程。依阿华级主炮的最远射程只有38公里,所以在45公里距离发现052D型导弹驱逐舰之后还得行驶7公里才能够对052D型导弹驱逐舰进行攻击。其次,这个距离052D型导弹驱逐舰所有的进攻方式都能发挥作用。且不说导弹,就算是130毫米舰炮最远射程都可以达到100公里,已经是双方偶遇距离的两倍以上了。好,接下来双方相向而行,距离逐渐降低到38公里以下,在这个过程中052D型导弹驱逐舰没有发动对依阿华级的攻击。因为,他要向大家表演一下自身强大的防御系统是如何运作的。眼看着已经进入射程,依阿华号战列舰横过舰身,六门主炮对准052D型导弹驱逐舰发射。此时,052D型导弹驱逐舰正面面对依阿华,宽度只有19米,在30余公里的距离上就像是一个小数点,这对于依阿华级主炮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为,依阿华级主炮一次齐射6枚炮弹的分布距离可达500米以上,理论上最多也就只有一枚能够接近目标。主炮发射,炮口的初速高达820米每秒,相当于2.4倍音速。速度很快,但是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反应更快。6枚炮弹飞出炮口的那一瞬间,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雷达就已经捕捉到了目标,舰载计算机系统进行快速计算,3秒钟之后,也就是炮弹飞出炮口2.4公里之后,052D型导弹驱逐舰已经计算出6枚炮弹的抛物线,分析出这6枚炮弹没有一枚能够击中。半分钟之后,依阿华号战列舰进行第2轮射击。3秒钟之后,052D型导弹驱逐舰发现有一枚炮弹有可能击中或者在052D型导弹驱逐舰附近爆炸。于是发射一枚红旗9中远程防空导弹拦截,红旗9飞行速度可达6马赫,相当于依阿华号战列舰主炮炮弹的2.5倍速度。同时,红旗9拥有180公斤弹头,完全有能力将对方的炮弹在空中击毁。(导弹在空中还可以进行多次调整提高精度)因为计算机精密的计算,红旗9拦截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0%以上,即使有一些误差也没关系,它可以依靠2.5倍的速度优势追上去进行二次攻击。接下来到了052D导弹驱逐舰的反击时刻,鹰击18反舰导弹升空飞上20公里高空,打开搜索雷达锁定依阿华号战列舰。然后,以从天而降的方式击中依阿华号战列舰的甲板并将其炸成两截。整个过程可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一艘都悬还几艘?哪怕是双方45年状态,大和和衣阿华单挑都不能说能胜,更不要说80年代魔改以后得衣阿华了。对比大和和衣阿华的传统三大件,可以看出大和在火炮威力和防护上优势很大,而衣阿华在航速方面有5-7节的压倒性优势,这意味着大和面对衣阿华有更大的免疫区,但是衣阿华可以任意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阵位。但是既然两者都是二战的战列舰,那么火控因素对交战的影响就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了,首先大和的火控传感器主要依赖15米主光学测距机,其最大作用距离大约在30-35千米,而后期大和级安装了10厘米波长的22号电探改三型,但是由于其脉冲功率很低,只有2KW,方位分辨率高达2-3度,其对战列舰大小的目标最大测距作用距离不超过30千米,正常只有25千米左右,而且不能提供准确的方位参数只能作为光学测距机的辅助。而衣阿华级主要传感器是Mark13火控雷达,其脉冲功率高达50KW,方位精度大约1密位,可以在40千米以外标定14英寸炮弹落点。所以在传感器方面,衣阿华级显然具备很大的优势。再看双方的火控解算系统,大和级使用的是98式综合解算台,这玩意现在已经没有实物,从留存的资料看,应该是94式综合解算台的改进型,这类解算台以本舰为参照系,通过时间轴上目标一系列距离和方位点拟合出距离和方位变化率函数(往往是线性函数),然后利用拟合的函数来预测目标在某个时点的方位和距离,这种方式非常迎合火控官的直观感受,原理和计算相对简单,但是拟合误差和人因误差大,对于双方相对速度和方位变化率的范围限制很大(即使大和级的98式解算台也只能说基本涵盖了水面舰艇交战的状态),而衣阿华级使用的是美国在战争期间才投入使用的Mark I机电式火控计算机,Mark I的解算方式是以海面为参照系,先得出双方的初始位置和运动状态,再利用这些数据预测双方在某一时点的相对位置,进而得出射击诸元,这套体系计算复杂而且不够直观,但是没有拟合误差,人因误差小,而且对双方方位距离变化率适应范围非常大(事实上MarK I及其改进型MarK IA直到60年代末还在作为美国海军高炮火控计算机使用,直到被电子计算机取代),非常适合自动化程度高的系统,而Mark I火控计算机和Mark37指挥仪与Mark13雷达之间都有自动化的电气数据传输手段,解算结婚也能直接传输给指挥仪下发到各炮塔,这意味着衣阿华级在远程炮战中解算射击诸元和建立设计方案速度上相对大和级都有很大的优势。衣阿华级的航速和火控优势,在单挑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可以不必考虑其他战术目标),可以使其轻松保持在35000米以外慢慢炮制大和级,而在这个距离上,大角度落下的超重弹对大和级的水平防护已经能够构成致命威胁,如果是夜战或者能见度很差打情况下,衣阿华级的优势还要被放大。实际上,大和单挑一艘衣阿华都吃力,就不要说几艘了二战后期乃至于冷战初期,美国海军服役的排水量最大也是最为先进的一级战列舰就是大名鼎鼎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就连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都在其三号舰“密苏里”的甲板上完成。但事实上,衣阿华实际上无力抗衡日本海军最为先进的“大和”级战列舰,这也就催生了美国下一代战列舰——“蒙大拿”的诞生。蒙大拿级战列舰想象图蒙大拿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设计的最后一代战列舰,可以说是前一代衣阿华的改良升级版,火力更为强劲、防御更为可靠,从图纸上来看蒙大拿足以和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相抗衡。虽然理想很现实,但美国海军却并没有将蒙大拿付诸现实,由于美国海军的战术核心更为倚靠航空母舰和舰载机,所以战列舰并不受重视。蒙大拿级首舰“蒙大拿”号在铺设龙骨之前,所有的建造计划就已经被取消。由于蒙大拿计划的“流产”,其前一级衣阿华级成为了美国海军实际意义上最后一代建成的战列舰。蒙大拿级的规划从1938年就已经开始进行,因为美国已经注意到日本开始搞大和级战列舰,所以提出了满载58000吨的“超级战列舰”计划。但随着日本海军所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58000吨已经不能让美国人满意,甚至有谣传日本军舰上会安装18英寸舰炮(事后证明不是谣传,大和号上安装有18.1英寸的九四式舰炮,口径达460毫米,是人类历史上最大口径的舰炮),战列舰设计委员会经过重新评估后,接受了将蒙大拿级战列舰设计放宽到6万吨级的标准。最后实际上的蒙大拿级标准排水量被设计为65000吨,该级将会取代当时服役的衣阿华级成为美国海军最大的军舰,只有战后的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才拥有与它相当的吨位。蒙大拿级计划装备4座3联装16英寸(406毫米)50倍口径主炮,比衣阿华级还要多一座。对防护鱼雷与火炮的防护也大幅度增强。这级战舰的侧舷装甲也很大程度上超过了当时其他级别的战列舰。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蒙大拿级的设计最大航速降低到了与南达科他级和北卡罗莱纳级同样的28节,而衣阿华级为33节。由于速度的降低,蒙大拿级似乎也注定了和南达科他级和北卡罗莱纳级一样的命运——被取消建造或者成为浮动博物馆。蒙大拿的建造预算案在1941年得到通过,该级五艘战列舰编号为BB-67到BB-71。如果美国海军将蒙大拿的五艘舰和衣阿华的六艘舰全部建造完毕,到二战结束时美国海军将会拥有17艘装备16英寸口径火炮的超无畏舰,世界其他海军国家的装备16英寸口径主炮战舰总和都不会超过美国海军的规模。但即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军工业制造能力也是有上限的,为了给航空母舰、两栖登陆舰和反潜舰腾出造船台空间、所需的人力和材料,美国海军迫不得已只能在1942年5月将蒙大拿级所有造舰计划取消。这也让蒙大拿州的民众觉得十分愤怒,美国历史上几乎都有以州命名的战列舰,除了蒙大拿州,在如今的蒙大拿级战列舰取消之外,南达科他级的蒙大拿号也遭到取消,美国海军内部也戏称蒙大拿州为“拿不到玩具的可怜孩子”。
衣阿华级战列舰BB-63密苏里号主炮开火这两型巡洋舰虽然出世的时代不同,但都装备有强大的武器。如果说两型战舰在对战中到底谁厉害,还是要有一个公平的对比。毕竟美军的作战系统中其航空力量才是进攻的主力,而前苏联的舰队的航空力量则严重依赖陆基航空兵。如果脱离陆基航空兵的掩护,则前苏联在海战中并不占优势。因此对比这两型海上巨物的战力,要假设只有两舰单挑,然后双方都拥有相同的制导能力,这种情况下的PK才能相对公平。当然,实战中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条件。首先来了解下两舰的武器配备:基洛级夫巡洋舰属于完全导弹化的现代军舰,据说舰上的全部导弹如果加起来有近500枚之多。当然其中最有威力的导弹要数,20枚体积庞大的P-700花岗石超音速反舰导弹,该导弹全重6.8吨,配备700公斤的高爆弹头,飞行速度可达到2.5马赫,射程更是号称有500公里。制导方式是惯性导航加上主动雷达引导,引导目标需要的数据可由卫星、岸基飞机、直升机或战舰本身来提供。除了拥有强大的反舰能力,其防空性能也是强悍,配有多层的防御系统,其中包括96枚S-300F远程区域防空导弹,射程可达150公里。还有192枚 3K95舰载版本的“道尔”及4K33近程舰空导弹,为了对付逼近舰体的威胁,还装有6门AK-630型30毫米近防炮。基本上可以说基洛夫级无论是进攻能力还是防守能力都非常可观,反舰能力威力大射程远;防空能力则是远程、中程、短程和近防多层次搭配相当完整,就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堡垒。相对比美国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则要弱一些,这款40年代问世的巨舰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对付基洛夫级美军对现役的4艘衣阿华舰进行大规模改装; 对406毫米巨炮装填设备进行了速度提升,加装了16枚鱼叉反舰导弹,以及32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和4部密集近防炮,并将原有舰尾的水上飞机发射台,变成直升机停机坪。最早的改装方案还包括将动力改为核动力再安装宙斯盾系统和防空导弹,但最后均放弃。衣阿华级战列舰主要武器是3具3连装的9门406毫米50倍径巨型舰炮,这种舰炮射程远达40公里,大概射速是每分钟2枚,也是二战期间射程最远、性能最好的舰炮。毕竟它的出现还是在二战末期,在未改装前该舰的战力与完全导弹化的基洛夫级无法相比。P-700花岗岩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射。以下进行一下战例模拟,以基洛夫级巡洋舰配备的P-700导弹射程为基准,(正常作战中最开始没有谁会放弃自己的距离优势,而抵近作战)假设战场为500公里,双方都想在这个距离上干掉对手。那首先,基洛夫级会直接将20枚P-700在敌舰反舰导弹距离外就全部发射, 实际上导弹射完后,基洛夫就可以撤了。让舰载机或卫星引导导弹直接飞向目标就完了。打与打不着,衣阿华都无法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因为衣阿华级装备的两款远距离武器一种是406毫米舰炮。一种是战斧陆攻巡航导弹,这两种武器一个射程近打不到,才40公里,一个是陆攻导弹不适合对海作战,作战效能值得怀疑。另一种鱼叉导弹也是射程不足又是亚音速,火力上就不如超音速的P-700。衣阿华级想要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必须假想,基洛夫级打完导弹后,未及时撤退,或者想抵近扩大战果。这样衣阿华级必须将20枚来袭的P-700导弹全部拦下,实际上都拦下的可能性很低,舰上都没有防空导弹,要说能打下一半P-700已经是烧香了。然后衣阿华继续抵近到距离基洛夫130公里范围内,才能发射16枚鱼叉导弹,面对基洛夫级的4层防御网,16枚亚音速的鱼叉有多大作用很难说。最近,衣阿华级还需要抵近到40公里的舰炮距离,只要命中一波齐射就能干掉基洛夫级,但这种可能性实在太低,基洛夫级不可能让衣阿华级靠这么近。因此在相对条件相同的作战环境下,衣阿华级想要战胜基洛夫级确实不乐观看不到有胜算的可能。但如果美军依靠庞大的舰载航空兵支援的话,则基洛夫级只能赶紧跑或者依靠友军的空优来抗衡。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从技术角度考察,衣阿华级无疑要强于俾斯麦级,虽然在战史上俾斯麦级的声誉要比衣阿华级更盛。俾斯麦级是德国在二战前设计建造的全新战列舰,拥有高达52000吨的满载排水量、8门380毫米舰炮、12门150毫米副炮、16门105毫米高射炮,舷侧主装甲带厚度达320毫米,从上述数据看确实相当强悍,但是在这些数字背后,俾斯麦级的设计理念是相当落伍的。一战之后,德国受到《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大型战舰的建造停滞多年,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新兴技术和理念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技术储备,因此俾斯麦级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以一战时期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为蓝本,其基本设计思想依然延续一战时的理念,已经落后于时代,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吨位浪费严重,俾斯麦级的标准排水量高达42000吨,满载排水量达52000吨,相比同期设计的英美条约型战列舰多出了5000~10000吨,比如英国的英王乔治五世级的标准排水量为36000吨,满载排水量42000吨,虽然火力上10门356毫米舰炮略逊于俾斯麦,但主装甲带厚度达381毫米,29节航速。再比较美国的南达科他级,标准排水量38000吨,满载排水量44500吨,除了27节的航速略逊于俾斯麦,9门406毫米舰炮在火力上压制了俾斯麦,310毫米的主装甲带也与俾斯麦级相当。由此可见,俾斯麦级虽然拥有更大的排水量但并未带来相比同期英美战列舰的明显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德国设计人员缺乏合理运用吨位的经验;其次,防御理念陈旧落后,俾斯麦级依然沿袭一战时期的全面防护理念,除了主装甲带之外,在很多次要部位也敷设了轻型装甲,此外在水平防御上还继续沿用早已被其他国家海军摒弃的宆甲设计,实际上在主力舰交战时次要部位的装甲几乎毫无作用,白白占用排水量,而英美新型战列舰普遍采用重点防护理念,放弃次要部位的装甲防护,将装甲集中布置于要害,因此在排水量远不及俾斯麦级的情况下拥有与之相当或更好的防御;再次,俾斯麦级的次要武器配置极不合理,该舰依然采用中口径副炮加高射炮的配置,但是随着战列舰主炮口径的增加,交战距离日益延长,实际上传统的副炮已经很难有机会发挥作用,反而是航空力量的发展要求战列舰配备更多的防空武器,因此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列舰采用中口径高平两用舰炮及大量装备速射防空武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比如英王乔治五世级就采用16门133毫米高平两用炮,南达科他级安装20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相比之下,俾斯麦级的150毫米副炮在远程炮战中无力发挥,又不能参与防空作战,基本上成了摆设,105毫米高射炮性能尚可,但作为近程防御的37毫米高射炮则完全不合格,居然还是半自动射击,射速很慢,“俾斯麦”号在实战中连对付英军老旧的“剑鱼”都颇为吃力,可见其防空效能的低下。可以说,俾斯麦级的战斗力是运用陈旧理念通过吨位堆砌出来的,难怪有舰船史专家评论俾斯麦级是史上设计最差的战列舰。不过,有了击沉“胡德”号的战绩,俾斯麦级足以名留青史,真是一杀遮百丑啊!上面说了这么多,关于衣阿华级其实也就没有什么可说了,作为南达科他级的改良升级版,衣阿华级在保持同等防御能力的情况下加强了动力,航速达到33节,超越史上任何战列舰,同时更换了威力更强的主炮,配合精良的火控设备,使得衣阿华级成为人类历史上综合性能最佳的战列舰,在战斗力上自然要胜过俾斯麦级一筹,俾斯麦级在衣阿华级面前唯一能够夸耀的大概只有实战经历了。虽然理论上说俾斯麦级的防御是落后的,但其防御效能却经历了实战考验,“俾斯麦”号在最后的战斗中主装甲带并未被击穿,而“提尔皮茨”号在服役生涯中遭到来自水下和空中的多次攻击,始终没有沉没,最后英国人还是通过数以吨计的超级炸弹将其结果。二战结束70余年来武器的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今天任何一个军事强国所装备的主力兵器,其性能相对于二战时期可以轻松做到降维打击。也就是说,像什么军舰、坦克、飞机这样的重装备,和二战时期的同类型武器进行对抗的时候,消灭对方和对方没有关系,唯一限制现在装备的就是在战斗中是否会出现故障,或者有没有足够的燃料、弹药来支持持续作战。当一艘052D型驱逐舰和一艘二战时期或者题主所提到的1943年期间的依阿华战列舰遭遇的时候,也会面临这样的结果。依阿华号战列舰的性能。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在二战期间所建造的火力最猛,排水量最大的超级战列舰,在当时仅次于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依阿华级战列舰的首舰名为依阿号华战列舰,建造于1940年6月27号,并在1942年8月27号下水,1943年2月22号服役,承建厂商为美国布鲁克林造船厂。(依阿华级战列舰)战舰标准排水量4.5万吨,满载排水量5.8万吨,几乎和现代一艘中型航空母舰大小差不多了。它的最大功率超过21万马力,在轻负载的状态下最高速可达35.2节,也就是每小时最快可以达到超过60公里,其高速状态甚至超过了现代的大多数主力战舰。当然,一般情况下依阿华号战列舰通常会以每小时15节的经济航速行驶以获得最大的续航距离。武器装备。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在二战期间火力最猛的战列舰,共装备有三座三联装406毫米mk7型50倍口径舰炮,发射的穿甲弹重达1.2吨,高爆弹重达0.86吨,可以在20公里距离轻松击穿半米厚的装甲。(三联装406毫米mk7型50倍口径舰炮内部结构)(依阿华级战列舰开炮)此外,依阿华号战列舰还有10门127毫米口径高平两用双联装舰炮,可发射重达25公斤弹头,主要用于依阿华号战列舰的防空炮使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用来攻击敌方水面战舰。正常情况下它们与20座4联装40毫米高射炮,49挺单装20毫米防空机枪组成了严密的防空火力网。防护。依阿华号战列舰在设计之初就是要和当时世界上主流战列舰将对抗所用,所以除了火力猛之外它的装甲强度也达到了美国战舰中的新高度。在设计时给予的标准是主体部分能够在16公里到27公里之间抵御406毫米大口径火炮的直接轰击,并且加强了水线以下的防护抵御敌方鱼雷攻击。为此,依阿华号战列舰主炮的装甲为495毫米,主装甲甲板厚达295毫米,指挥塔装甲厚达439毫米,并且采用了倾斜19度的设计方式。这使装甲的防护能力提高了40%。(图中可见倾斜状的装甲)搜索。依阿华号战列舰装备有两个飞机弹射器,用来弹射水上飞机,目的是搜索海面和执行战斗救援任务,这让依阿华号战列舰大大提高了对敌方军舰的预警能力,确保他们有能力在四五十公里之外就发现敌方目标,做好战斗准备。同时,水上飞机在空中还能够执行引导舰炮对敌的误差修和正战损汇报等任务。可以说,在二战期间依阿华号战列舰是一款不弱于当时任何超级战列舰的存在,所以在二战末期美国甚至想要通过使用依阿华号以及其他姐妹战列舰围歼日本的大和号。由于此时美国已经拥有了对日本绝对的制空权,使用战机可以获得更好的打击效果,所以没有采取这个方案。052D型驱逐舰的性能。一款世界一流的导弹驱逐舰,排水量7500吨,最高速32节。(052D驱逐舰)武器。装备有64单元垂直发射系统,可以发射红旗9中远程防空导弹,鹰击18反舰导弹,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等。1门130毫米舰炮,可以输出相当于1个榴弹炮营的火力。24联装红旗10导弹发射装置担任近空防御任务;一门7管30毫米舰炮或者11管30毫米舰炮担任超近空防御。如果攻击依阿华战列舰这种大型战舰,使用鹰击18反舰导弹再合适不过了,它的最大射程可达600公里,弹头重达300公斤,末端的攻击速度达到3马赫,带来的动能可达15万吨,击穿300-400毫米厚的装甲是没什么问题的。甚至,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也有能力执行反舰任务,这款导弹作战范围高达1500~2500公里,使用惯性和卫星制导,弹头重达500公斤,采用钻地弹头的时候足以击穿30米厚的混凝土,用来攻击装甲只有300-400毫米的战列舰也没问题,完全能够穿透装甲在战舰内部爆炸。防护。作为一款现代驱逐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称得上是薄皮大馅儿,不要说承受406毫米炮弹的轰击,就算是依阿华号战列舰装备的127毫米口径火炮在近距离射击的时候,恐怕也能将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装甲击穿。不过,现在驱逐舰用来防护敌方攻击的可不是二战时期那种使用钢板的思路了,现代驱逐舰防护敌方火力攻击的主要方式是采用防空导弹或密集阵系统,在半空中将敌方来袭目标击毁。(密集阵系统发射)所以,052D型导弹驱逐舰装备的近中远程防空导弹,11管30毫米箭炮或者7管30毫米密集阵系统,足以在30米到500公里范围内钩织一道防空屏障,用来拦截敌方来袭的亚音速,甚至是超音速目标。只有在密集阵系统拦截失败的情况下,才能依靠军舰装备的装甲硬扛。当然,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是非常小的,如果在500公里范围内的一系列防空动作都屡屡失败,那也只能认倒霉了。搜索系统。装备有主动式相位阵列雷达,超视距对海搜索雷达,对海对地空搜索雷达等,可以对空发现超过400公里,对海发现超过200公里的敌方导弹战机或军舰。也就是说,理论上一艘没有隐身能力的依阿华号战列舰只要出现在200公里外就已经被052D型导弹驱逐舰装备的雷达给捕捉到了。除此之外,052D型导弹驱逐舰还装备有一架螺旋翼舰载机,用来加强052D型导弹驱逐舰防空、反潜和反舰能力。舰载机还装备一定的武备,用来执行作战任务,通常是7.62毫米机枪。所以,如果遭遇依阿华号战列舰的水上飞机,也有能力将其击落,使其失去远距离搜索能力。通过以上两款战舰的性能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双方的战力有了一定的了解,虽说052D型导弹驱逐舰排水量还不到依阿华战列舰的1/7,也没有那么强大的装甲,但是无论搜索能力、攻击距离还是攻击精度,都要远远超过依阿华号战列舰。正常情况下,052D型导弹驱逐舰在200公里之外就已经对依阿华战列舰完成了锁定和攻击,使用鹰击18反舰导弹或者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就能够将依阿华号战列舰送入海底。所以,很难会出现在45公里才发现偶遇的情况。即使按照题主的设计,战争迷雾更不利于052D型导弹驱逐舰,以至于在45公里处才发现对方,对于052D型导弹驱逐舰来说也是无所谓的。首先,这个距离已经超过了依阿华号战列舰的射程。依阿华级主炮的最远射程只有38公里,所以在45公里距离发现052D型导弹驱逐舰之后还得行驶7公里才能够对052D型导弹驱逐舰进行攻击。其次,这个距离052D型导弹驱逐舰所有的进攻方式都能发挥作用。且不说导弹,就算是130毫米舰炮最远射程都可以达到100公里,已经是双方偶遇距离的两倍以上了。好,接下来双方相向而行,距离逐渐降低到38公里以下,在这个过程中052D型导弹驱逐舰没有发动对依阿华级的攻击。因为,他要向大家表演一下自身强大的防御系统是如何运作的。眼看着已经进入射程,依阿华号战列舰横过舰身,六门主炮对准052D型导弹驱逐舰发射。此时,052D型导弹驱逐舰正面面对依阿华,宽度只有19米,在30余公里的距离上就像是一个小数点,这对于依阿华级主炮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为,依阿华级主炮一次齐射6枚炮弹的分布距离可达500米以上,理论上最多也就只有一枚能够接近目标。主炮发射,炮口的初速高达820米每秒,相当于2.4倍音速。速度很快,但是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反应更快。6枚炮弹飞出炮口的那一瞬间,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雷达就已经捕捉到了目标,舰载计算机系统进行快速计算,3秒钟之后,也就是炮弹飞出炮口2.4公里之后,052D型导弹驱逐舰已经计算出6枚炮弹的抛物线,分析出这6枚炮弹没有一枚能够击中。半分钟之后,依阿华号战列舰进行第2轮射击。3秒钟之后,052D型导弹驱逐舰发现有一枚炮弹有可能击中或者在052D型导弹驱逐舰附近爆炸。于是发射一枚红旗9中远程防空导弹拦截,红旗9飞行速度可达6马赫,相当于依阿华号战列舰主炮炮弹的2.5倍速度。同时,红旗9拥有180公斤弹头,完全有能力将对方的炮弹在空中击毁。(导弹在空中还可以进行多次调整提高精度)因为计算机精密的计算,红旗9拦截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0%以上,即使有一些误差也没关系,它可以依靠2.5倍的速度优势追上去进行二次攻击。接下来到了052D导弹驱逐舰的反击时刻,鹰击18反舰导弹升空飞上20公里高空,打开搜索雷达锁定依阿华号战列舰。然后,以从天而降的方式击中依阿华号战列舰的甲板并将其炸成两截。整个过程可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一艘都悬还几艘?哪怕是双方45年状态,大和和衣阿华单挑都不能说能胜,更不要说80年代魔改以后得衣阿华了。对比大和和衣阿华的传统三大件,可以看出大和在火炮威力和防护上优势很大,而衣阿华在航速方面有5-7节的压倒性优势,这意味着大和面对衣阿华有更大的免疫区,但是衣阿华可以任意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阵位。但是既然两者都是二战的战列舰,那么火控因素对交战的影响就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了,首先大和的火控传感器主要依赖15米主光学测距机,其最大作用距离大约在30-35千米,而后期大和级安装了10厘米波长的22号电探改三型,但是由于其脉冲功率很低,只有2KW,方位分辨率高达2-3度,其对战列舰大小的目标最大测距作用距离不超过30千米,正常只有25千米左右,而且不能提供准确的方位参数只能作为光学测距机的辅助。而衣阿华级主要传感器是Mark13火控雷达,其脉冲功率高达50KW,方位精度大约1密位,可以在40千米以外标定14英寸炮弹落点。所以在传感器方面,衣阿华级显然具备很大的优势。再看双方的火控解算系统,大和级使用的是98式综合解算台,这玩意现在已经没有实物,从留存的资料看,应该是94式综合解算台的改进型,这类解算台以本舰为参照系,通过时间轴上目标一系列距离和方位点拟合出距离和方位变化率函数(往往是线性函数),然后利用拟合的函数来预测目标在某个时点的方位和距离,这种方式非常迎合火控官的直观感受,原理和计算相对简单,但是拟合误差和人因误差大,对于双方相对速度和方位变化率的范围限制很大(即使大和级的98式解算台也只能说基本涵盖了水面舰艇交战的状态),而衣阿华级使用的是美国在战争期间才投入使用的Mark I机电式火控计算机,Mark I的解算方式是以海面为参照系,先得出双方的初始位置和运动状态,再利用这些数据预测双方在某一时点的相对位置,进而得出射击诸元,这套体系计算复杂而且不够直观,但是没有拟合误差,人因误差小,而且对双方方位距离变化率适应范围非常大(事实上MarK I及其改进型MarK IA直到60年代末还在作为美国海军高炮火控计算机使用,直到被电子计算机取代),非常适合自动化程度高的系统,而Mark I火控计算机和Mark37指挥仪与Mark13雷达之间都有自动化的电气数据传输手段,解算结婚也能直接传输给指挥仪下发到各炮塔,这意味着衣阿华级在远程炮战中解算射击诸元和建立设计方案速度上相对大和级都有很大的优势。衣阿华级的航速和火控优势,在单挑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可以不必考虑其他战术目标),可以使其轻松保持在35000米以外慢慢炮制大和级,而在这个距离上,大角度落下的超重弹对大和级的水平防护已经能够构成致命威胁,如果是夜战或者能见度很差打情况下,衣阿华级的优势还要被放大。实际上,大和单挑一艘衣阿华都吃力,就不要说几艘了二战后期乃至于冷战初期,美国海军服役的排水量最大也是最为先进的一级战列舰就是大名鼎鼎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就连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都在其三号舰“密苏里”的甲板上完成。但事实上,衣阿华实际上无力抗衡日本海军最为先进的“大和”级战列舰,这也就催生了美国下一代战列舰——“蒙大拿”的诞生。蒙大拿级战列舰想象图蒙大拿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设计的最后一代战列舰,可以说是前一代衣阿华的改良升级版,火力更为强劲、防御更为可靠,从图纸上来看蒙大拿足以和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相抗衡。虽然理想很现实,但美国海军却并没有将蒙大拿付诸现实,由于美国海军的战术核心更为倚靠航空母舰和舰载机,所以战列舰并不受重视。蒙大拿级首舰“蒙大拿”号在铺设龙骨之前,所有的建造计划就已经被取消。由于蒙大拿计划的“流产”,其前一级衣阿华级成为了美国海军实际意义上最后一代建成的战列舰。蒙大拿级的规划从1938年就已经开始进行,因为美国已经注意到日本开始搞大和级战列舰,所以提出了满载58000吨的“超级战列舰”计划。但随着日本海军所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58000吨已经不能让美国人满意,甚至有谣传日本军舰上会安装18英寸舰炮(事后证明不是谣传,大和号上安装有18.1英寸的九四式舰炮,口径达460毫米,是人类历史上最大口径的舰炮),战列舰设计委员会经过重新评估后,接受了将蒙大拿级战列舰设计放宽到6万吨级的标准。最后实际上的蒙大拿级标准排水量被设计为65000吨,该级将会取代当时服役的衣阿华级成为美国海军最大的军舰,只有战后的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才拥有与它相当的吨位。蒙大拿级计划装备4座3联装16英寸(406毫米)50倍口径主炮,比衣阿华级还要多一座。对防护鱼雷与火炮的防护也大幅度增强。这级战舰的侧舷装甲也很大程度上超过了当时其他级别的战列舰。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蒙大拿级的设计最大航速降低到了与南达科他级和北卡罗莱纳级同样的28节,而衣阿华级为33节。由于速度的降低,蒙大拿级似乎也注定了和南达科他级和北卡罗莱纳级一样的命运——被取消建造或者成为浮动博物馆。蒙大拿的建造预算案在1941年得到通过,该级五艘战列舰编号为BB-67到BB-71。如果美国海军将蒙大拿的五艘舰和衣阿华的六艘舰全部建造完毕,到二战结束时美国海军将会拥有17艘装备16英寸口径火炮的超无畏舰,世界其他海军国家的装备16英寸口径主炮战舰总和都不会超过美国海军的规模。但即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军工业制造能力也是有上限的,为了给航空母舰、两栖登陆舰和反潜舰腾出造船台空间、所需的人力和材料,美国海军迫不得已只能在1942年5月将蒙大拿级所有造舰计划取消。这也让蒙大拿州的民众觉得十分愤怒,美国历史上几乎都有以州命名的战列舰,除了蒙大拿州,在如今的蒙大拿级战列舰取消之外,南达科他级的蒙大拿号也遭到取消,美国海军内部也戏称蒙大拿州为“拿不到玩具的可怜孩子”。依阿华级战列舰的船体采用平甲板船型(也有将其称为巴拿马船型)。其特点是建造容易,上层建筑连续性好,重量较低。为了达到高速性能的要求,其水线长度达到262.1米,舰体长度为270.4米,是二战中最长的战列舰(大和级战列舰虽然是最大的,但是其水线长为256米,舰体长为263米)。另一方面,为了能够通过巴拿马运河,便于进行两洋作战,船体最大宽度被限制为33米。这就使该级舰的长宽比达到7.9而其细长的舰艏,虽然有利于提高航速,但却降低了船体结构强度,也影响了适航性。与美国相比,英国和德国海军为了适应在海况较差的大西洋作战,其战列舰都具有较好的适航性。1953年,“依阿华”号与英国海军的最新型战列舰“前卫”号共同参加了北约组织的大西洋联合演习。其间,演习舰队遭到暴风雨的袭击。大量海水涌上“依阿华”号的舰艏甲板,严重影响前主炮操作,而同行的“前卫”号则影响不大。依阿华级航速与二战时的航母、巡洋舰相当,达33节,是当时航速最快的战列舰。甚至超过了当时海军强国装备的各种主流战列巡洋舰(英国胡德级为31节,德国沙恩霍斯特级为32节)的航速。为了达到33节的航速,依阿华级的主机功率高达212000马力,是二战中功率最大的舰船动力装置。而大和级的主机功率仅为150000马力,航速27节。
衣阿华级战列舰BB-63密苏里号主炮开火这两型巡洋舰虽然出世的时代不同,但都装备有强大的武器。如果说两型战舰在对战中到底谁厉害,还是要有一个公平的对比。毕竟美军的作战系统中其航空力量才是进攻的主力,而前苏联的舰队的航空力量则严重依赖陆基航空兵。如果脱离陆基航空兵的掩护,则前苏联在海战中并不占优势。因此对比这两型海上巨物的战力,要假设只有两舰单挑,然后双方都拥有相同的制导能力,这种情况下的PK才能相对公平。当然,实战中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条件。首先来了解下两舰的武器配备:基洛级夫巡洋舰属于完全导弹化的现代军舰,据说舰上的全部导弹如果加起来有近500枚之多。当然其中最有威力的导弹要数,20枚体积庞大的P-700花岗石超音速反舰导弹,该导弹全重6.8吨,配备700公斤的高爆弹头,飞行速度可达到2.5马赫,射程更是号称有500公里。制导方式是惯性导航加上主动雷达引导,引导目标需要的数据可由卫星、岸基飞机、直升机或战舰本身来提供。除了拥有强大的反舰能力,其防空性能也是强悍,配有多层的防御系统,其中包括96枚S-300F远程区域防空导弹,射程可达150公里。还有192枚 3K95舰载版本的“道尔”及4K33近程舰空导弹,为了对付逼近舰体的威胁,还装有6门AK-630型30毫米近防炮。基本上可以说基洛夫级无论是进攻能力还是防守能力都非常可观,反舰能力威力大射程远;防空能力则是远程、中程、短程和近防多层次搭配相当完整,就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堡垒。相对比美国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则要弱一些,这款40年代问世的巨舰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对付基洛夫级美军对现役的4艘衣阿华舰进行大规模改装; 对406毫米巨炮装填设备进行了速度提升,加装了16枚鱼叉反舰导弹,以及32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和4部密集近防炮,并将原有舰尾的水上飞机发射台,变成直升机停机坪。最早的改装方案还包括将动力改为核动力再安装宙斯盾系统和防空导弹,但最后均放弃。衣阿华级战列舰主要武器是3具3连装的9门406毫米50倍径巨型舰炮,这种舰炮射程远达40公里,大概射速是每分钟2枚,也是二战期间射程最远、性能最好的舰炮。毕竟它的出现还是在二战末期,在未改装前该舰的战力与完全导弹化的基洛夫级无法相比。P-700花岗岩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射。以下进行一下战例模拟,以基洛夫级巡洋舰配备的P-700导弹射程为基准,(正常作战中最开始没有谁会放弃自己的距离优势,而抵近作战)假设战场为500公里,双方都想在这个距离上干掉对手。那首先,基洛夫级会直接将20枚P-700在敌舰反舰导弹距离外就全部发射, 实际上导弹射完后,基洛夫就可以撤了。让舰载机或卫星引导导弹直接飞向目标就完了。打与打不着,衣阿华都无法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因为衣阿华级装备的两款远距离武器一种是406毫米舰炮。一种是战斧陆攻巡航导弹,这两种武器一个射程近打不到,才40公里,一个是陆攻导弹不适合对海作战,作战效能值得怀疑。另一种鱼叉导弹也是射程不足又是亚音速,火力上就不如超音速的P-700。衣阿华级想要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必须假想,基洛夫级打完导弹后,未及时撤退,或者想抵近扩大战果。这样衣阿华级必须将20枚来袭的P-700导弹全部拦下,实际上都拦下的可能性很低,舰上都没有防空导弹,要说能打下一半P-700已经是烧香了。然后衣阿华继续抵近到距离基洛夫130公里范围内,才能发射16枚鱼叉导弹,面对基洛夫级的4层防御网,16枚亚音速的鱼叉有多大作用很难说。最近,衣阿华级还需要抵近到40公里的舰炮距离,只要命中一波齐射就能干掉基洛夫级,但这种可能性实在太低,基洛夫级不可能让衣阿华级靠这么近。因此在相对条件相同的作战环境下,衣阿华级想要战胜基洛夫级确实不乐观看不到有胜算的可能。但如果美军依靠庞大的舰载航空兵支援的话,则基洛夫级只能赶紧跑或者依靠友军的空优来抗衡。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从技术角度考察,衣阿华级无疑要强于俾斯麦级,虽然在战史上俾斯麦级的声誉要比衣阿华级更盛。俾斯麦级是德国在二战前设计建造的全新战列舰,拥有高达52000吨的满载排水量、8门380毫米舰炮、12门150毫米副炮、16门105毫米高射炮,舷侧主装甲带厚度达320毫米,从上述数据看确实相当强悍,但是在这些数字背后,俾斯麦级的设计理念是相当落伍的。一战之后,德国受到《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大型战舰的建造停滞多年,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新兴技术和理念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技术储备,因此俾斯麦级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以一战时期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为蓝本,其基本设计思想依然延续一战时的理念,已经落后于时代,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吨位浪费严重,俾斯麦级的标准排水量高达42000吨,满载排水量达52000吨,相比同期设计的英美条约型战列舰多出了5000~10000吨,比如英国的英王乔治五世级的标准排水量为36000吨,满载排水量42000吨,虽然火力上10门356毫米舰炮略逊于俾斯麦,但主装甲带厚度达381毫米,29节航速。再比较美国的南达科他级,标准排水量38000吨,满载排水量44500吨,除了27节的航速略逊于俾斯麦,9门406毫米舰炮在火力上压制了俾斯麦,310毫米的主装甲带也与俾斯麦级相当。由此可见,俾斯麦级虽然拥有更大的排水量但并未带来相比同期英美战列舰的明显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德国设计人员缺乏合理运用吨位的经验;其次,防御理念陈旧落后,俾斯麦级依然沿袭一战时期的全面防护理念,除了主装甲带之外,在很多次要部位也敷设了轻型装甲,此外在水平防御上还继续沿用早已被其他国家海军摒弃的宆甲设计,实际上在主力舰交战时次要部位的装甲几乎毫无作用,白白占用排水量,而英美新型战列舰普遍采用重点防护理念,放弃次要部位的装甲防护,将装甲集中布置于要害,因此在排水量远不及俾斯麦级的情况下拥有与之相当或更好的防御;再次,俾斯麦级的次要武器配置极不合理,该舰依然采用中口径副炮加高射炮的配置,但是随着战列舰主炮口径的增加,交战距离日益延长,实际上传统的副炮已经很难有机会发挥作用,反而是航空力量的发展要求战列舰配备更多的防空武器,因此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列舰采用中口径高平两用舰炮及大量装备速射防空武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比如英王乔治五世级就采用16门133毫米高平两用炮,南达科他级安装20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相比之下,俾斯麦级的150毫米副炮在远程炮战中无力发挥,又不能参与防空作战,基本上成了摆设,105毫米高射炮性能尚可,但作为近程防御的37毫米高射炮则完全不合格,居然还是半自动射击,射速很慢,“俾斯麦”号在实战中连对付英军老旧的“剑鱼”都颇为吃力,可见其防空效能的低下。可以说,俾斯麦级的战斗力是运用陈旧理念通过吨位堆砌出来的,难怪有舰船史专家评论俾斯麦级是史上设计最差的战列舰。不过,有了击沉“胡德”号的战绩,俾斯麦级足以名留青史,真是一杀遮百丑啊!上面说了这么多,关于衣阿华级其实也就没有什么可说了,作为南达科他级的改良升级版,衣阿华级在保持同等防御能力的情况下加强了动力,航速达到33节,超越史上任何战列舰,同时更换了威力更强的主炮,配合精良的火控设备,使得衣阿华级成为人类历史上综合性能最佳的战列舰,在战斗力上自然要胜过俾斯麦级一筹,俾斯麦级在衣阿华级面前唯一能够夸耀的大概只有实战经历了。虽然理论上说俾斯麦级的防御是落后的,但其防御效能却经历了实战考验,“俾斯麦”号在最后的战斗中主装甲带并未被击穿,而“提尔皮茨”号在服役生涯中遭到来自水下和空中的多次攻击,始终没有沉没,最后英国人还是通过数以吨计的超级炸弹将其结果。二战结束70余年来武器的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今天任何一个军事强国所装备的主力兵器,其性能相对于二战时期可以轻松做到降维打击。也就是说,像什么军舰、坦克、飞机这样的重装备,和二战时期的同类型武器进行对抗的时候,消灭对方和对方没有关系,唯一限制现在装备的就是在战斗中是否会出现故障,或者有没有足够的燃料、弹药来支持持续作战。当一艘052D型驱逐舰和一艘二战时期或者题主所提到的1943年期间的依阿华战列舰遭遇的时候,也会面临这样的结果。依阿华号战列舰的性能。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在二战期间所建造的火力最猛,排水量最大的超级战列舰,在当时仅次于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依阿华级战列舰的首舰名为依阿号华战列舰,建造于1940年6月27号,并在1942年8月27号下水,1943年2月22号服役,承建厂商为美国布鲁克林造船厂。(依阿华级战列舰)战舰标准排水量4.5万吨,满载排水量5.8万吨,几乎和现代一艘中型航空母舰大小差不多了。它的最大功率超过21万马力,在轻负载的状态下最高速可达35.2节,也就是每小时最快可以达到超过60公里,其高速状态甚至超过了现代的大多数主力战舰。当然,一般情况下依阿华号战列舰通常会以每小时15节的经济航速行驶以获得最大的续航距离。武器装备。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在二战期间火力最猛的战列舰,共装备有三座三联装406毫米mk7型50倍口径舰炮,发射的穿甲弹重达1.2吨,高爆弹重达0.86吨,可以在20公里距离轻松击穿半米厚的装甲。(三联装406毫米mk7型50倍口径舰炮内部结构)(依阿华级战列舰开炮)此外,依阿华号战列舰还有10门127毫米口径高平两用双联装舰炮,可发射重达25公斤弹头,主要用于依阿华号战列舰的防空炮使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用来攻击敌方水面战舰。正常情况下它们与20座4联装40毫米高射炮,49挺单装20毫米防空机枪组成了严密的防空火力网。防护。依阿华号战列舰在设计之初就是要和当时世界上主流战列舰将对抗所用,所以除了火力猛之外它的装甲强度也达到了美国战舰中的新高度。在设计时给予的标准是主体部分能够在16公里到27公里之间抵御406毫米大口径火炮的直接轰击,并且加强了水线以下的防护抵御敌方鱼雷攻击。为此,依阿华号战列舰主炮的装甲为495毫米,主装甲甲板厚达295毫米,指挥塔装甲厚达439毫米,并且采用了倾斜19度的设计方式。这使装甲的防护能力提高了40%。(图中可见倾斜状的装甲)搜索。依阿华号战列舰装备有两个飞机弹射器,用来弹射水上飞机,目的是搜索海面和执行战斗救援任务,这让依阿华号战列舰大大提高了对敌方军舰的预警能力,确保他们有能力在四五十公里之外就发现敌方目标,做好战斗准备。同时,水上飞机在空中还能够执行引导舰炮对敌的误差修和正战损汇报等任务。可以说,在二战期间依阿华号战列舰是一款不弱于当时任何超级战列舰的存在,所以在二战末期美国甚至想要通过使用依阿华号以及其他姐妹战列舰围歼日本的大和号。由于此时美国已经拥有了对日本绝对的制空权,使用战机可以获得更好的打击效果,所以没有采取这个方案。052D型驱逐舰的性能。一款世界一流的导弹驱逐舰,排水量7500吨,最高速32节。(052D驱逐舰)武器。装备有64单元垂直发射系统,可以发射红旗9中远程防空导弹,鹰击18反舰导弹,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等。1门130毫米舰炮,可以输出相当于1个榴弹炮营的火力。24联装红旗10导弹发射装置担任近空防御任务;一门7管30毫米舰炮或者11管30毫米舰炮担任超近空防御。如果攻击依阿华战列舰这种大型战舰,使用鹰击18反舰导弹再合适不过了,它的最大射程可达600公里,弹头重达300公斤,末端的攻击速度达到3马赫,带来的动能可达15万吨,击穿300-400毫米厚的装甲是没什么问题的。甚至,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也有能力执行反舰任务,这款导弹作战范围高达1500~2500公里,使用惯性和卫星制导,弹头重达500公斤,采用钻地弹头的时候足以击穿30米厚的混凝土,用来攻击装甲只有300-400毫米的战列舰也没问题,完全能够穿透装甲在战舰内部爆炸。防护。作为一款现代驱逐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称得上是薄皮大馅儿,不要说承受406毫米炮弹的轰击,就算是依阿华号战列舰装备的127毫米口径火炮在近距离射击的时候,恐怕也能将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装甲击穿。不过,现在驱逐舰用来防护敌方攻击的可不是二战时期那种使用钢板的思路了,现代驱逐舰防护敌方火力攻击的主要方式是采用防空导弹或密集阵系统,在半空中将敌方来袭目标击毁。(密集阵系统发射)所以,052D型导弹驱逐舰装备的近中远程防空导弹,11管30毫米箭炮或者7管30毫米密集阵系统,足以在30米到500公里范围内钩织一道防空屏障,用来拦截敌方来袭的亚音速,甚至是超音速目标。只有在密集阵系统拦截失败的情况下,才能依靠军舰装备的装甲硬扛。当然,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是非常小的,如果在500公里范围内的一系列防空动作都屡屡失败,那也只能认倒霉了。搜索系统。装备有主动式相位阵列雷达,超视距对海搜索雷达,对海对地空搜索雷达等,可以对空发现超过400公里,对海发现超过200公里的敌方导弹战机或军舰。也就是说,理论上一艘没有隐身能力的依阿华号战列舰只要出现在200公里外就已经被052D型导弹驱逐舰装备的雷达给捕捉到了。除此之外,052D型导弹驱逐舰还装备有一架螺旋翼舰载机,用来加强052D型导弹驱逐舰防空、反潜和反舰能力。舰载机还装备一定的武备,用来执行作战任务,通常是7.62毫米机枪。所以,如果遭遇依阿华号战列舰的水上飞机,也有能力将其击落,使其失去远距离搜索能力。通过以上两款战舰的性能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双方的战力有了一定的了解,虽说052D型导弹驱逐舰排水量还不到依阿华战列舰的1/7,也没有那么强大的装甲,但是无论搜索能力、攻击距离还是攻击精度,都要远远超过依阿华号战列舰。正常情况下,052D型导弹驱逐舰在200公里之外就已经对依阿华战列舰完成了锁定和攻击,使用鹰击18反舰导弹或者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就能够将依阿华号战列舰送入海底。所以,很难会出现在45公里才发现偶遇的情况。即使按照题主的设计,战争迷雾更不利于052D型导弹驱逐舰,以至于在45公里处才发现对方,对于052D型导弹驱逐舰来说也是无所谓的。首先,这个距离已经超过了依阿华号战列舰的射程。依阿华级主炮的最远射程只有38公里,所以在45公里距离发现052D型导弹驱逐舰之后还得行驶7公里才能够对052D型导弹驱逐舰进行攻击。其次,这个距离052D型导弹驱逐舰所有的进攻方式都能发挥作用。且不说导弹,就算是130毫米舰炮最远射程都可以达到100公里,已经是双方偶遇距离的两倍以上了。好,接下来双方相向而行,距离逐渐降低到38公里以下,在这个过程中052D型导弹驱逐舰没有发动对依阿华级的攻击。因为,他要向大家表演一下自身强大的防御系统是如何运作的。眼看着已经进入射程,依阿华号战列舰横过舰身,六门主炮对准052D型导弹驱逐舰发射。此时,052D型导弹驱逐舰正面面对依阿华,宽度只有19米,在30余公里的距离上就像是一个小数点,这对于依阿华级主炮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为,依阿华级主炮一次齐射6枚炮弹的分布距离可达500米以上,理论上最多也就只有一枚能够接近目标。主炮发射,炮口的初速高达820米每秒,相当于2.4倍音速。速度很快,但是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反应更快。6枚炮弹飞出炮口的那一瞬间,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雷达就已经捕捉到了目标,舰载计算机系统进行快速计算,3秒钟之后,也就是炮弹飞出炮口2.4公里之后,052D型导弹驱逐舰已经计算出6枚炮弹的抛物线,分析出这6枚炮弹没有一枚能够击中。半分钟之后,依阿华号战列舰进行第2轮射击。3秒钟之后,052D型导弹驱逐舰发现有一枚炮弹有可能击中或者在052D型导弹驱逐舰附近爆炸。于是发射一枚红旗9中远程防空导弹拦截,红旗9飞行速度可达6马赫,相当于依阿华号战列舰主炮炮弹的2.5倍速度。同时,红旗9拥有180公斤弹头,完全有能力将对方的炮弹在空中击毁。(导弹在空中还可以进行多次调整提高精度)因为计算机精密的计算,红旗9拦截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0%以上,即使有一些误差也没关系,它可以依靠2.5倍的速度优势追上去进行二次攻击。接下来到了052D导弹驱逐舰的反击时刻,鹰击18反舰导弹升空飞上20公里高空,打开搜索雷达锁定依阿华号战列舰。然后,以从天而降的方式击中依阿华号战列舰的甲板并将其炸成两截。整个过程可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一艘都悬还几艘?哪怕是双方45年状态,大和和衣阿华单挑都不能说能胜,更不要说80年代魔改以后得衣阿华了。对比大和和衣阿华的传统三大件,可以看出大和在火炮威力和防护上优势很大,而衣阿华在航速方面有5-7节的压倒性优势,这意味着大和面对衣阿华有更大的免疫区,但是衣阿华可以任意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阵位。但是既然两者都是二战的战列舰,那么火控因素对交战的影响就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了,首先大和的火控传感器主要依赖15米主光学测距机,其最大作用距离大约在30-35千米,而后期大和级安装了10厘米波长的22号电探改三型,但是由于其脉冲功率很低,只有2KW,方位分辨率高达2-3度,其对战列舰大小的目标最大测距作用距离不超过30千米,正常只有25千米左右,而且不能提供准确的方位参数只能作为光学测距机的辅助。而衣阿华级主要传感器是Mark13火控雷达,其脉冲功率高达50KW,方位精度大约1密位,可以在40千米以外标定14英寸炮弹落点。所以在传感器方面,衣阿华级显然具备很大的优势。再看双方的火控解算系统,大和级使用的是98式综合解算台,这玩意现在已经没有实物,从留存的资料看,应该是94式综合解算台的改进型,这类解算台以本舰为参照系,通过时间轴上目标一系列距离和方位点拟合出距离和方位变化率函数(往往是线性函数),然后利用拟合的函数来预测目标在某个时点的方位和距离,这种方式非常迎合火控官的直观感受,原理和计算相对简单,但是拟合误差和人因误差大,对于双方相对速度和方位变化率的范围限制很大(即使大和级的98式解算台也只能说基本涵盖了水面舰艇交战的状态),而衣阿华级使用的是美国在战争期间才投入使用的Mark I机电式火控计算机,Mark I的解算方式是以海面为参照系,先得出双方的初始位置和运动状态,再利用这些数据预测双方在某一时点的相对位置,进而得出射击诸元,这套体系计算复杂而且不够直观,但是没有拟合误差,人因误差小,而且对双方方位距离变化率适应范围非常大(事实上MarK I及其改进型MarK IA直到60年代末还在作为美国海军高炮火控计算机使用,直到被电子计算机取代),非常适合自动化程度高的系统,而Mark I火控计算机和Mark37指挥仪与Mark13雷达之间都有自动化的电气数据传输手段,解算结婚也能直接传输给指挥仪下发到各炮塔,这意味着衣阿华级在远程炮战中解算射击诸元和建立设计方案速度上相对大和级都有很大的优势。衣阿华级的航速和火控优势,在单挑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可以不必考虑其他战术目标),可以使其轻松保持在35000米以外慢慢炮制大和级,而在这个距离上,大角度落下的超重弹对大和级的水平防护已经能够构成致命威胁,如果是夜战或者能见度很差打情况下,衣阿华级的优势还要被放大。实际上,大和单挑一艘衣阿华都吃力,就不要说几艘了二战后期乃至于冷战初期,美国海军服役的排水量最大也是最为先进的一级战列舰就是大名鼎鼎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就连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都在其三号舰“密苏里”的甲板上完成。但事实上,衣阿华实际上无力抗衡日本海军最为先进的“大和”级战列舰,这也就催生了美国下一代战列舰——“蒙大拿”的诞生。蒙大拿级战列舰想象图蒙大拿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设计的最后一代战列舰,可以说是前一代衣阿华的改良升级版,火力更为强劲、防御更为可靠,从图纸上来看蒙大拿足以和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相抗衡。虽然理想很现实,但美国海军却并没有将蒙大拿付诸现实,由于美国海军的战术核心更为倚靠航空母舰和舰载机,所以战列舰并不受重视。蒙大拿级首舰“蒙大拿”号在铺设龙骨之前,所有的建造计划就已经被取消。由于蒙大拿计划的“流产”,其前一级衣阿华级成为了美国海军实际意义上最后一代建成的战列舰。蒙大拿级的规划从1938年就已经开始进行,因为美国已经注意到日本开始搞大和级战列舰,所以提出了满载58000吨的“超级战列舰”计划。但随着日本海军所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58000吨已经不能让美国人满意,甚至有谣传日本军舰上会安装18英寸舰炮(事后证明不是谣传,大和号上安装有18.1英寸的九四式舰炮,口径达460毫米,是人类历史上最大口径的舰炮),战列舰设计委员会经过重新评估后,接受了将蒙大拿级战列舰设计放宽到6万吨级的标准。最后实际上的蒙大拿级标准排水量被设计为65000吨,该级将会取代当时服役的衣阿华级成为美国海军最大的军舰,只有战后的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才拥有与它相当的吨位。蒙大拿级计划装备4座3联装16英寸(406毫米)50倍口径主炮,比衣阿华级还要多一座。对防护鱼雷与火炮的防护也大幅度增强。这级战舰的侧舷装甲也很大程度上超过了当时其他级别的战列舰。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蒙大拿级的设计最大航速降低到了与南达科他级和北卡罗莱纳级同样的28节,而衣阿华级为33节。由于速度的降低,蒙大拿级似乎也注定了和南达科他级和北卡罗莱纳级一样的命运——被取消建造或者成为浮动博物馆。蒙大拿的建造预算案在1941年得到通过,该级五艘战列舰编号为BB-67到BB-71。如果美国海军将蒙大拿的五艘舰和衣阿华的六艘舰全部建造完毕,到二战结束时美国海军将会拥有17艘装备16英寸口径火炮的超无畏舰,世界其他海军国家的装备16英寸口径主炮战舰总和都不会超过美国海军的规模。但即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军工业制造能力也是有上限的,为了给航空母舰、两栖登陆舰和反潜舰腾出造船台空间、所需的人力和材料,美国海军迫不得已只能在1942年5月将蒙大拿级所有造舰计划取消。这也让蒙大拿州的民众觉得十分愤怒,美国历史上几乎都有以州命名的战列舰,除了蒙大拿州,在如今的蒙大拿级战列舰取消之外,南达科他级的蒙大拿号也遭到取消,美国海军内部也戏称蒙大拿州为“拿不到玩具的可怜孩子”。依阿华级战列舰的船体采用平甲板船型(也有将其称为巴拿马船型)。其特点是建造容易,上层建筑连续性好,重量较低。为了达到高速性能的要求,其水线长度达到262.1米,舰体长度为270.4米,是二战中最长的战列舰(大和级战列舰虽然是最大的,但是其水线长为256米,舰体长为263米)。另一方面,为了能够通过巴拿马运河,便于进行两洋作战,船体最大宽度被限制为33米。这就使该级舰的长宽比达到7.9而其细长的舰艏,虽然有利于提高航速,但却降低了船体结构强度,也影响了适航性。与美国相比,英国和德国海军为了适应在海况较差的大西洋作战,其战列舰都具有较好的适航性。1953年,“依阿华”号与英国海军的最新型战列舰“前卫”号共同参加了北约组织的大西洋联合演习。其间,演习舰队遭到暴风雨的袭击。大量海水涌上“依阿华”号的舰艏甲板,严重影响前主炮操作,而同行的“前卫”号则影响不大。依阿华级航速与二战时的航母、巡洋舰相当,达33节,是当时航速最快的战列舰。甚至超过了当时海军强国装备的各种主流战列巡洋舰(英国胡德级为31节,德国沙恩霍斯特级为32节)的航速。为了达到33节的航速,依阿华级的主机功率高达212000马力,是二战中功率最大的舰船动力装置。而大和级的主机功率仅为150000马力,航速27节。这样一场纯粹的战列舰对决其实很多军迷都设想过。毫无疑问,衣阿华会赢。虽然大和号火力更强,吨位更大,装甲也更加厚实,但是大和号的缺点也比较明显,那就是火炮命中率低。美军已经将雷达瞄准应用到了战列舰上,而日本却比较缺乏这一类技术。先看下图从左至右:俾斯麦号、衣阿华级、大和号从排水量来看,俾斯麦约4.2万吨、衣阿华4.5万吨、大和号6.4万吨。从体型上来看大和号的确更为宽大,理论上来说吨位大的更抗揍,抗沉能力也更强。从这个方面看大和号略胜一筹。战列舰对决的主要火力是舰炮,俾斯麦装备8门380毫米舰炮,前后各四门。衣阿华主炮口径406毫米,共9门,前6后3。大和号也是9门,口径460毫米,配置与衣阿华一致。主炮口径毫无疑问大和号又赢了。俾斯麦侧面装甲厚度最大处达到了300毫米,衣阿华装甲稍厚,平均厚度约为300毫米。大和号主装甲为400毫米,其中硬化层120毫米。上图为大和号内部隔舱图以及主龙骨布置图。简体布置大体还是合理的。如果说大和号是战列舰时代的王者,恐怕不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可惜二战的海洋已经不是战列舰的海洋,二战的海战也不是战列舰之间的对决。战斗机不仅统治了天空,战斗机与战舰的结合体——航母统治了海洋。眼看着这些上万吨的庞然大物在空中打击下轰然倒下,时代造就了一切,时代也毁灭了一切。大炮巨舰从此跌入了历史的尘埃。
衣阿华级战列舰BB-63密苏里号主炮开火这两型巡洋舰虽然出世的时代不同,但都装备有强大的武器。如果说两型战舰在对战中到底谁厉害,还是要有一个公平的对比。毕竟美军的作战系统中其航空力量才是进攻的主力,而前苏联的舰队的航空力量则严重依赖陆基航空兵。如果脱离陆基航空兵的掩护,则前苏联在海战中并不占优势。因此对比这两型海上巨物的战力,要假设只有两舰单挑,然后双方都拥有相同的制导能力,这种情况下的PK才能相对公平。当然,实战中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条件。首先来了解下两舰的武器配备:基洛级夫巡洋舰属于完全导弹化的现代军舰,据说舰上的全部导弹如果加起来有近500枚之多。当然其中最有威力的导弹要数,20枚体积庞大的P-700花岗石超音速反舰导弹,该导弹全重6.8吨,配备700公斤的高爆弹头,飞行速度可达到2.5马赫,射程更是号称有500公里。制导方式是惯性导航加上主动雷达引导,引导目标需要的数据可由卫星、岸基飞机、直升机或战舰本身来提供。除了拥有强大的反舰能力,其防空性能也是强悍,配有多层的防御系统,其中包括96枚S-300F远程区域防空导弹,射程可达150公里。还有192枚 3K95舰载版本的“道尔”及4K33近程舰空导弹,为了对付逼近舰体的威胁,还装有6门AK-630型30毫米近防炮。基本上可以说基洛夫级无论是进攻能力还是防守能力都非常可观,反舰能力威力大射程远;防空能力则是远程、中程、短程和近防多层次搭配相当完整,就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堡垒。相对比美国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则要弱一些,这款40年代问世的巨舰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对付基洛夫级美军对现役的4艘衣阿华舰进行大规模改装; 对406毫米巨炮装填设备进行了速度提升,加装了16枚鱼叉反舰导弹,以及32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和4部密集近防炮,并将原有舰尾的水上飞机发射台,变成直升机停机坪。最早的改装方案还包括将动力改为核动力再安装宙斯盾系统和防空导弹,但最后均放弃。衣阿华级战列舰主要武器是3具3连装的9门406毫米50倍径巨型舰炮,这种舰炮射程远达40公里,大概射速是每分钟2枚,也是二战期间射程最远、性能最好的舰炮。毕竟它的出现还是在二战末期,在未改装前该舰的战力与完全导弹化的基洛夫级无法相比。P-700花岗岩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射。以下进行一下战例模拟,以基洛夫级巡洋舰配备的P-700导弹射程为基准,(正常作战中最开始没有谁会放弃自己的距离优势,而抵近作战)假设战场为500公里,双方都想在这个距离上干掉对手。那首先,基洛夫级会直接将20枚P-700在敌舰反舰导弹距离外就全部发射, 实际上导弹射完后,基洛夫就可以撤了。让舰载机或卫星引导导弹直接飞向目标就完了。打与打不着,衣阿华都无法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因为衣阿华级装备的两款远距离武器一种是406毫米舰炮。一种是战斧陆攻巡航导弹,这两种武器一个射程近打不到,才40公里,一个是陆攻导弹不适合对海作战,作战效能值得怀疑。另一种鱼叉导弹也是射程不足又是亚音速,火力上就不如超音速的P-700。衣阿华级想要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必须假想,基洛夫级打完导弹后,未及时撤退,或者想抵近扩大战果。这样衣阿华级必须将20枚来袭的P-700导弹全部拦下,实际上都拦下的可能性很低,舰上都没有防空导弹,要说能打下一半P-700已经是烧香了。然后衣阿华继续抵近到距离基洛夫130公里范围内,才能发射16枚鱼叉导弹,面对基洛夫级的4层防御网,16枚亚音速的鱼叉有多大作用很难说。最近,衣阿华级还需要抵近到40公里的舰炮距离,只要命中一波齐射就能干掉基洛夫级,但这种可能性实在太低,基洛夫级不可能让衣阿华级靠这么近。因此在相对条件相同的作战环境下,衣阿华级想要战胜基洛夫级确实不乐观看不到有胜算的可能。但如果美军依靠庞大的舰载航空兵支援的话,则基洛夫级只能赶紧跑或者依靠友军的空优来抗衡。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从技术角度考察,衣阿华级无疑要强于俾斯麦级,虽然在战史上俾斯麦级的声誉要比衣阿华级更盛。俾斯麦级是德国在二战前设计建造的全新战列舰,拥有高达52000吨的满载排水量、8门380毫米舰炮、12门150毫米副炮、16门105毫米高射炮,舷侧主装甲带厚度达320毫米,从上述数据看确实相当强悍,但是在这些数字背后,俾斯麦级的设计理念是相当落伍的。一战之后,德国受到《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大型战舰的建造停滞多年,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新兴技术和理念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技术储备,因此俾斯麦级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以一战时期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为蓝本,其基本设计思想依然延续一战时的理念,已经落后于时代,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吨位浪费严重,俾斯麦级的标准排水量高达42000吨,满载排水量达52000吨,相比同期设计的英美条约型战列舰多出了5000~10000吨,比如英国的英王乔治五世级的标准排水量为36000吨,满载排水量42000吨,虽然火力上10门356毫米舰炮略逊于俾斯麦,但主装甲带厚度达381毫米,29节航速。再比较美国的南达科他级,标准排水量38000吨,满载排水量44500吨,除了27节的航速略逊于俾斯麦,9门406毫米舰炮在火力上压制了俾斯麦,310毫米的主装甲带也与俾斯麦级相当。由此可见,俾斯麦级虽然拥有更大的排水量但并未带来相比同期英美战列舰的明显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德国设计人员缺乏合理运用吨位的经验;其次,防御理念陈旧落后,俾斯麦级依然沿袭一战时期的全面防护理念,除了主装甲带之外,在很多次要部位也敷设了轻型装甲,此外在水平防御上还继续沿用早已被其他国家海军摒弃的宆甲设计,实际上在主力舰交战时次要部位的装甲几乎毫无作用,白白占用排水量,而英美新型战列舰普遍采用重点防护理念,放弃次要部位的装甲防护,将装甲集中布置于要害,因此在排水量远不及俾斯麦级的情况下拥有与之相当或更好的防御;再次,俾斯麦级的次要武器配置极不合理,该舰依然采用中口径副炮加高射炮的配置,但是随着战列舰主炮口径的增加,交战距离日益延长,实际上传统的副炮已经很难有机会发挥作用,反而是航空力量的发展要求战列舰配备更多的防空武器,因此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列舰采用中口径高平两用舰炮及大量装备速射防空武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比如英王乔治五世级就采用16门133毫米高平两用炮,南达科他级安装20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相比之下,俾斯麦级的150毫米副炮在远程炮战中无力发挥,又不能参与防空作战,基本上成了摆设,105毫米高射炮性能尚可,但作为近程防御的37毫米高射炮则完全不合格,居然还是半自动射击,射速很慢,“俾斯麦”号在实战中连对付英军老旧的“剑鱼”都颇为吃力,可见其防空效能的低下。可以说,俾斯麦级的战斗力是运用陈旧理念通过吨位堆砌出来的,难怪有舰船史专家评论俾斯麦级是史上设计最差的战列舰。不过,有了击沉“胡德”号的战绩,俾斯麦级足以名留青史,真是一杀遮百丑啊!上面说了这么多,关于衣阿华级其实也就没有什么可说了,作为南达科他级的改良升级版,衣阿华级在保持同等防御能力的情况下加强了动力,航速达到33节,超越史上任何战列舰,同时更换了威力更强的主炮,配合精良的火控设备,使得衣阿华级成为人类历史上综合性能最佳的战列舰,在战斗力上自然要胜过俾斯麦级一筹,俾斯麦级在衣阿华级面前唯一能够夸耀的大概只有实战经历了。虽然理论上说俾斯麦级的防御是落后的,但其防御效能却经历了实战考验,“俾斯麦”号在最后的战斗中主装甲带并未被击穿,而“提尔皮茨”号在服役生涯中遭到来自水下和空中的多次攻击,始终没有沉没,最后英国人还是通过数以吨计的超级炸弹将其结果。二战结束70余年来武器的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今天任何一个军事强国所装备的主力兵器,其性能相对于二战时期可以轻松做到降维打击。也就是说,像什么军舰、坦克、飞机这样的重装备,和二战时期的同类型武器进行对抗的时候,消灭对方和对方没有关系,唯一限制现在装备的就是在战斗中是否会出现故障,或者有没有足够的燃料、弹药来支持持续作战。当一艘052D型驱逐舰和一艘二战时期或者题主所提到的1943年期间的依阿华战列舰遭遇的时候,也会面临这样的结果。依阿华号战列舰的性能。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在二战期间所建造的火力最猛,排水量最大的超级战列舰,在当时仅次于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依阿华级战列舰的首舰名为依阿号华战列舰,建造于1940年6月27号,并在1942年8月27号下水,1943年2月22号服役,承建厂商为美国布鲁克林造船厂。(依阿华级战列舰)战舰标准排水量4.5万吨,满载排水量5.8万吨,几乎和现代一艘中型航空母舰大小差不多了。它的最大功率超过21万马力,在轻负载的状态下最高速可达35.2节,也就是每小时最快可以达到超过60公里,其高速状态甚至超过了现代的大多数主力战舰。当然,一般情况下依阿华号战列舰通常会以每小时15节的经济航速行驶以获得最大的续航距离。武器装备。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在二战期间火力最猛的战列舰,共装备有三座三联装406毫米mk7型50倍口径舰炮,发射的穿甲弹重达1.2吨,高爆弹重达0.86吨,可以在20公里距离轻松击穿半米厚的装甲。(三联装406毫米mk7型50倍口径舰炮内部结构)(依阿华级战列舰开炮)此外,依阿华号战列舰还有10门127毫米口径高平两用双联装舰炮,可发射重达25公斤弹头,主要用于依阿华号战列舰的防空炮使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用来攻击敌方水面战舰。正常情况下它们与20座4联装40毫米高射炮,49挺单装20毫米防空机枪组成了严密的防空火力网。防护。依阿华号战列舰在设计之初就是要和当时世界上主流战列舰将对抗所用,所以除了火力猛之外它的装甲强度也达到了美国战舰中的新高度。在设计时给予的标准是主体部分能够在16公里到27公里之间抵御406毫米大口径火炮的直接轰击,并且加强了水线以下的防护抵御敌方鱼雷攻击。为此,依阿华号战列舰主炮的装甲为495毫米,主装甲甲板厚达295毫米,指挥塔装甲厚达439毫米,并且采用了倾斜19度的设计方式。这使装甲的防护能力提高了40%。(图中可见倾斜状的装甲)搜索。依阿华号战列舰装备有两个飞机弹射器,用来弹射水上飞机,目的是搜索海面和执行战斗救援任务,这让依阿华号战列舰大大提高了对敌方军舰的预警能力,确保他们有能力在四五十公里之外就发现敌方目标,做好战斗准备。同时,水上飞机在空中还能够执行引导舰炮对敌的误差修和正战损汇报等任务。可以说,在二战期间依阿华号战列舰是一款不弱于当时任何超级战列舰的存在,所以在二战末期美国甚至想要通过使用依阿华号以及其他姐妹战列舰围歼日本的大和号。由于此时美国已经拥有了对日本绝对的制空权,使用战机可以获得更好的打击效果,所以没有采取这个方案。052D型驱逐舰的性能。一款世界一流的导弹驱逐舰,排水量7500吨,最高速32节。(052D驱逐舰)武器。装备有64单元垂直发射系统,可以发射红旗9中远程防空导弹,鹰击18反舰导弹,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等。1门130毫米舰炮,可以输出相当于1个榴弹炮营的火力。24联装红旗10导弹发射装置担任近空防御任务;一门7管30毫米舰炮或者11管30毫米舰炮担任超近空防御。如果攻击依阿华战列舰这种大型战舰,使用鹰击18反舰导弹再合适不过了,它的最大射程可达600公里,弹头重达300公斤,末端的攻击速度达到3马赫,带来的动能可达15万吨,击穿300-400毫米厚的装甲是没什么问题的。甚至,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也有能力执行反舰任务,这款导弹作战范围高达1500~2500公里,使用惯性和卫星制导,弹头重达500公斤,采用钻地弹头的时候足以击穿30米厚的混凝土,用来攻击装甲只有300-400毫米的战列舰也没问题,完全能够穿透装甲在战舰内部爆炸。防护。作为一款现代驱逐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称得上是薄皮大馅儿,不要说承受406毫米炮弹的轰击,就算是依阿华号战列舰装备的127毫米口径火炮在近距离射击的时候,恐怕也能将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装甲击穿。不过,现在驱逐舰用来防护敌方攻击的可不是二战时期那种使用钢板的思路了,现代驱逐舰防护敌方火力攻击的主要方式是采用防空导弹或密集阵系统,在半空中将敌方来袭目标击毁。(密集阵系统发射)所以,052D型导弹驱逐舰装备的近中远程防空导弹,11管30毫米箭炮或者7管30毫米密集阵系统,足以在30米到500公里范围内钩织一道防空屏障,用来拦截敌方来袭的亚音速,甚至是超音速目标。只有在密集阵系统拦截失败的情况下,才能依靠军舰装备的装甲硬扛。当然,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是非常小的,如果在500公里范围内的一系列防空动作都屡屡失败,那也只能认倒霉了。搜索系统。装备有主动式相位阵列雷达,超视距对海搜索雷达,对海对地空搜索雷达等,可以对空发现超过400公里,对海发现超过200公里的敌方导弹战机或军舰。也就是说,理论上一艘没有隐身能力的依阿华号战列舰只要出现在200公里外就已经被052D型导弹驱逐舰装备的雷达给捕捉到了。除此之外,052D型导弹驱逐舰还装备有一架螺旋翼舰载机,用来加强052D型导弹驱逐舰防空、反潜和反舰能力。舰载机还装备一定的武备,用来执行作战任务,通常是7.62毫米机枪。所以,如果遭遇依阿华号战列舰的水上飞机,也有能力将其击落,使其失去远距离搜索能力。通过以上两款战舰的性能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双方的战力有了一定的了解,虽说052D型导弹驱逐舰排水量还不到依阿华战列舰的1/7,也没有那么强大的装甲,但是无论搜索能力、攻击距离还是攻击精度,都要远远超过依阿华号战列舰。正常情况下,052D型导弹驱逐舰在200公里之外就已经对依阿华战列舰完成了锁定和攻击,使用鹰击18反舰导弹或者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就能够将依阿华号战列舰送入海底。所以,很难会出现在45公里才发现偶遇的情况。即使按照题主的设计,战争迷雾更不利于052D型导弹驱逐舰,以至于在45公里处才发现对方,对于052D型导弹驱逐舰来说也是无所谓的。首先,这个距离已经超过了依阿华号战列舰的射程。依阿华级主炮的最远射程只有38公里,所以在45公里距离发现052D型导弹驱逐舰之后还得行驶7公里才能够对052D型导弹驱逐舰进行攻击。其次,这个距离052D型导弹驱逐舰所有的进攻方式都能发挥作用。且不说导弹,就算是130毫米舰炮最远射程都可以达到100公里,已经是双方偶遇距离的两倍以上了。好,接下来双方相向而行,距离逐渐降低到38公里以下,在这个过程中052D型导弹驱逐舰没有发动对依阿华级的攻击。因为,他要向大家表演一下自身强大的防御系统是如何运作的。眼看着已经进入射程,依阿华号战列舰横过舰身,六门主炮对准052D型导弹驱逐舰发射。此时,052D型导弹驱逐舰正面面对依阿华,宽度只有19米,在30余公里的距离上就像是一个小数点,这对于依阿华级主炮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为,依阿华级主炮一次齐射6枚炮弹的分布距离可达500米以上,理论上最多也就只有一枚能够接近目标。主炮发射,炮口的初速高达820米每秒,相当于2.4倍音速。速度很快,但是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反应更快。6枚炮弹飞出炮口的那一瞬间,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雷达就已经捕捉到了目标,舰载计算机系统进行快速计算,3秒钟之后,也就是炮弹飞出炮口2.4公里之后,052D型导弹驱逐舰已经计算出6枚炮弹的抛物线,分析出这6枚炮弹没有一枚能够击中。半分钟之后,依阿华号战列舰进行第2轮射击。3秒钟之后,052D型导弹驱逐舰发现有一枚炮弹有可能击中或者在052D型导弹驱逐舰附近爆炸。于是发射一枚红旗9中远程防空导弹拦截,红旗9飞行速度可达6马赫,相当于依阿华号战列舰主炮炮弹的2.5倍速度。同时,红旗9拥有180公斤弹头,完全有能力将对方的炮弹在空中击毁。(导弹在空中还可以进行多次调整提高精度)因为计算机精密的计算,红旗9拦截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0%以上,即使有一些误差也没关系,它可以依靠2.5倍的速度优势追上去进行二次攻击。接下来到了052D导弹驱逐舰的反击时刻,鹰击18反舰导弹升空飞上20公里高空,打开搜索雷达锁定依阿华号战列舰。然后,以从天而降的方式击中依阿华号战列舰的甲板并将其炸成两截。整个过程可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一艘都悬还几艘?哪怕是双方45年状态,大和和衣阿华单挑都不能说能胜,更不要说80年代魔改以后得衣阿华了。对比大和和衣阿华的传统三大件,可以看出大和在火炮威力和防护上优势很大,而衣阿华在航速方面有5-7节的压倒性优势,这意味着大和面对衣阿华有更大的免疫区,但是衣阿华可以任意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阵位。但是既然两者都是二战的战列舰,那么火控因素对交战的影响就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了,首先大和的火控传感器主要依赖15米主光学测距机,其最大作用距离大约在30-35千米,而后期大和级安装了10厘米波长的22号电探改三型,但是由于其脉冲功率很低,只有2KW,方位分辨率高达2-3度,其对战列舰大小的目标最大测距作用距离不超过30千米,正常只有25千米左右,而且不能提供准确的方位参数只能作为光学测距机的辅助。而衣阿华级主要传感器是Mark13火控雷达,其脉冲功率高达50KW,方位精度大约1密位,可以在40千米以外标定14英寸炮弹落点。所以在传感器方面,衣阿华级显然具备很大的优势。再看双方的火控解算系统,大和级使用的是98式综合解算台,这玩意现在已经没有实物,从留存的资料看,应该是94式综合解算台的改进型,这类解算台以本舰为参照系,通过时间轴上目标一系列距离和方位点拟合出距离和方位变化率函数(往往是线性函数),然后利用拟合的函数来预测目标在某个时点的方位和距离,这种方式非常迎合火控官的直观感受,原理和计算相对简单,但是拟合误差和人因误差大,对于双方相对速度和方位变化率的范围限制很大(即使大和级的98式解算台也只能说基本涵盖了水面舰艇交战的状态),而衣阿华级使用的是美国在战争期间才投入使用的Mark I机电式火控计算机,Mark I的解算方式是以海面为参照系,先得出双方的初始位置和运动状态,再利用这些数据预测双方在某一时点的相对位置,进而得出射击诸元,这套体系计算复杂而且不够直观,但是没有拟合误差,人因误差小,而且对双方方位距离变化率适应范围非常大(事实上MarK I及其改进型MarK IA直到60年代末还在作为美国海军高炮火控计算机使用,直到被电子计算机取代),非常适合自动化程度高的系统,而Mark I火控计算机和Mark37指挥仪与Mark13雷达之间都有自动化的电气数据传输手段,解算结婚也能直接传输给指挥仪下发到各炮塔,这意味着衣阿华级在远程炮战中解算射击诸元和建立设计方案速度上相对大和级都有很大的优势。衣阿华级的航速和火控优势,在单挑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可以不必考虑其他战术目标),可以使其轻松保持在35000米以外慢慢炮制大和级,而在这个距离上,大角度落下的超重弹对大和级的水平防护已经能够构成致命威胁,如果是夜战或者能见度很差打情况下,衣阿华级的优势还要被放大。实际上,大和单挑一艘衣阿华都吃力,就不要说几艘了二战后期乃至于冷战初期,美国海军服役的排水量最大也是最为先进的一级战列舰就是大名鼎鼎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就连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都在其三号舰“密苏里”的甲板上完成。但事实上,衣阿华实际上无力抗衡日本海军最为先进的“大和”级战列舰,这也就催生了美国下一代战列舰——“蒙大拿”的诞生。蒙大拿级战列舰想象图蒙大拿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设计的最后一代战列舰,可以说是前一代衣阿华的改良升级版,火力更为强劲、防御更为可靠,从图纸上来看蒙大拿足以和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相抗衡。虽然理想很现实,但美国海军却并没有将蒙大拿付诸现实,由于美国海军的战术核心更为倚靠航空母舰和舰载机,所以战列舰并不受重视。蒙大拿级首舰“蒙大拿”号在铺设龙骨之前,所有的建造计划就已经被取消。由于蒙大拿计划的“流产”,其前一级衣阿华级成为了美国海军实际意义上最后一代建成的战列舰。蒙大拿级的规划从1938年就已经开始进行,因为美国已经注意到日本开始搞大和级战列舰,所以提出了满载58000吨的“超级战列舰”计划。但随着日本海军所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58000吨已经不能让美国人满意,甚至有谣传日本军舰上会安装18英寸舰炮(事后证明不是谣传,大和号上安装有18.1英寸的九四式舰炮,口径达460毫米,是人类历史上最大口径的舰炮),战列舰设计委员会经过重新评估后,接受了将蒙大拿级战列舰设计放宽到6万吨级的标准。最后实际上的蒙大拿级标准排水量被设计为65000吨,该级将会取代当时服役的衣阿华级成为美国海军最大的军舰,只有战后的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才拥有与它相当的吨位。蒙大拿级计划装备4座3联装16英寸(406毫米)50倍口径主炮,比衣阿华级还要多一座。对防护鱼雷与火炮的防护也大幅度增强。这级战舰的侧舷装甲也很大程度上超过了当时其他级别的战列舰。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蒙大拿级的设计最大航速降低到了与南达科他级和北卡罗莱纳级同样的28节,而衣阿华级为33节。由于速度的降低,蒙大拿级似乎也注定了和南达科他级和北卡罗莱纳级一样的命运——被取消建造或者成为浮动博物馆。蒙大拿的建造预算案在1941年得到通过,该级五艘战列舰编号为BB-67到BB-71。如果美国海军将蒙大拿的五艘舰和衣阿华的六艘舰全部建造完毕,到二战结束时美国海军将会拥有17艘装备16英寸口径火炮的超无畏舰,世界其他海军国家的装备16英寸口径主炮战舰总和都不会超过美国海军的规模。但即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军工业制造能力也是有上限的,为了给航空母舰、两栖登陆舰和反潜舰腾出造船台空间、所需的人力和材料,美国海军迫不得已只能在1942年5月将蒙大拿级所有造舰计划取消。这也让蒙大拿州的民众觉得十分愤怒,美国历史上几乎都有以州命名的战列舰,除了蒙大拿州,在如今的蒙大拿级战列舰取消之外,南达科他级的蒙大拿号也遭到取消,美国海军内部也戏称蒙大拿州为“拿不到玩具的可怜孩子”。依阿华级战列舰的船体采用平甲板船型(也有将其称为巴拿马船型)。其特点是建造容易,上层建筑连续性好,重量较低。为了达到高速性能的要求,其水线长度达到262.1米,舰体长度为270.4米,是二战中最长的战列舰(大和级战列舰虽然是最大的,但是其水线长为256米,舰体长为263米)。另一方面,为了能够通过巴拿马运河,便于进行两洋作战,船体最大宽度被限制为33米。这就使该级舰的长宽比达到7.9而其细长的舰艏,虽然有利于提高航速,但却降低了船体结构强度,也影响了适航性。与美国相比,英国和德国海军为了适应在海况较差的大西洋作战,其战列舰都具有较好的适航性。1953年,“依阿华”号与英国海军的最新型战列舰“前卫”号共同参加了北约组织的大西洋联合演习。其间,演习舰队遭到暴风雨的袭击。大量海水涌上“依阿华”号的舰艏甲板,严重影响前主炮操作,而同行的“前卫”号则影响不大。依阿华级航速与二战时的航母、巡洋舰相当,达33节,是当时航速最快的战列舰。甚至超过了当时海军强国装备的各种主流战列巡洋舰(英国胡德级为31节,德国沙恩霍斯特级为32节)的航速。为了达到33节的航速,依阿华级的主机功率高达212000马力,是二战中功率最大的舰船动力装置。而大和级的主机功率仅为150000马力,航速27节。这样一场纯粹的战列舰对决其实很多军迷都设想过。毫无疑问,衣阿华会赢。虽然大和号火力更强,吨位更大,装甲也更加厚实,但是大和号的缺点也比较明显,那就是火炮命中率低。美军已经将雷达瞄准应用到了战列舰上,而日本却比较缺乏这一类技术。先看下图从左至右:俾斯麦号、衣阿华级、大和号从排水量来看,俾斯麦约4.2万吨、衣阿华4.5万吨、大和号6.4万吨。从体型上来看大和号的确更为宽大,理论上来说吨位大的更抗揍,抗沉能力也更强。从这个方面看大和号略胜一筹。战列舰对决的主要火力是舰炮,俾斯麦装备8门380毫米舰炮,前后各四门。衣阿华主炮口径406毫米,共9门,前6后3。大和号也是9门,口径460毫米,配置与衣阿华一致。主炮口径毫无疑问大和号又赢了。俾斯麦侧面装甲厚度最大处达到了300毫米,衣阿华装甲稍厚,平均厚度约为300毫米。大和号主装甲为400毫米,其中硬化层120毫米。上图为大和号内部隔舱图以及主龙骨布置图。简体布置大体还是合理的。如果说大和号是战列舰时代的王者,恐怕不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可惜二战的海洋已经不是战列舰的海洋,二战的海战也不是战列舰之间的对决。战斗机不仅统治了天空,战斗机与战舰的结合体——航母统治了海洋。眼看着这些上万吨的庞然大物在空中打击下轰然倒下,时代造就了一切,时代也毁灭了一切。大炮巨舰从此跌入了历史的尘埃。当然干的过,干不过才叫奇怪了。有的人说衣阿华炮大,炮远,炮多,9门能塞人的大口径齐射,蒙一发就能把现代战舰搞死搞残。而且衣阿华装甲相当厚实,核心区更是重点照顾,如果不要导弹,很难让现代军舰那点76、130mm的小炮逞威风。会这么想也没错,摘掉导弹后,现代军舰那轻薄的小板似乎还真拿战列舰没辙。但是,军舰是个整体科技产物,我们不能拿装甲、火力来简单评价。现代真正厉害的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没有制导导弹,还有现代鱼雷,虐战列舰跟虐菜一样。比如现代的声自导鱼雷,可以主动结合被动,通过声呐联合制导,定位精度高,抗干扰强,而且二战船只根本不具备对鱼雷的水声对抗能力,干挨打。还有尾流自导鱼雷,这种鱼雷通过船舶尾部水流航迹索敌,它甚至不需要军舰上去打,只需要鱼雷能进入航迹1000米范畴,就能捕获特征并沿着航迹攻击军舰。而且还不一定需要现代战舰上去扔雷,直接派出舰载直升机就行了。这还没完,还有“超空泡高速”,真正的一发入魂的东西,躲都没法躲。如前苏联的“暴风雪”鱼雷,航速可达每秒100米,口径533,射程6-12千米,甚至还能装载核弹头。随便派个装备此鱼雷的护卫舰,冲进12千米连放几炮就行了,衣阿华是没法规避的,一炮趴窝,两炮必糊,三炮升天。如果嫌6-12千米太近,那么远程鱼雷也有,大大超过二战的水准。比如白头公司的“黑鲨”重型鱼雷,也是533mm口径,装药量达1吨,用电池驱动,可在低噪的情况下航行90公里。像MK48、SUT等鱼雷,普遍都可以达到30-40千米,这已经超出战列舰的火力范围了,虽说不少鱼雷都是潜艇雷,但并非不能军舰发射。舰船鱼雷还可以如“阿斯洛克”火箭鱼雷那样飞出去,到达20千米外再入水。这还怎么搞?仅一个鱼雷就能抓住战列舰狂虐,再加上现代军舰良好的雷达探测性能,“衣阿华”那庞大的身躯是藏都别想藏好,连主动权都没有。衣阿华倒是也有雷达,但现代军舰的电子战水准岂是过去能比的?哪怕是90年代的衣阿华,也没法与现代的军舰进行电子对抗,这方面的技术越多它越倒霉。试问连观测权和感知权都没有,拿什么与现代军舰打?打惯了超视距攻击的现代军舰吃撑了才上来就与战列舰怼脸。靠炮轰也不是不可以,战列舰的巨炮虽然厉害,但实际战争中的命中率低的可怜,而且距离感人。某些人臆想的什么超视距攻击,高密度轰杀完全不可能出现在战列舰身上,它们之中最远距离命中移动目标的战绩,是1940年7月庞塔斯提洛海战中英国皇家海军“厌战号”创造的,记录为26000码,约23.8千米。“厌战”打中的是同样庞大的意大利战列舰朱利奥凯撒号,因为这个战绩一直没其它的战列舰能超越,“厌战”又是艘一战时的最早期战列舰,所以人们通常认为这艘“提着裙子的老妇人”极有可能是蒙中的。(如果把战巡也算进来的话,沙恩霍斯特倒是在差不多的距离命中了光荣号航母)实际上,庞塔斯提洛海战打得稀烂,两军的舰队在地中海中狭路相逢,然后5艘战列舰,19艘巡洋舰,32艘驱逐舰和1艘航母扭打了一整天不分胜负。就凭这种水平,如何能与现代化的火炮对轰?瞄准系统都数字化了,直接用火控修正,虽然口径只有76-130mm,但耐不住命中效率高、射速猛呀?打不透甲板是真的,但给甲板洗澡毫无问题,如果按住舰桥暴揍,被打的战列舰还能反抗?曾经德国战巡格奈森瑙号和沙恩霍斯特号在偷袭英国航母“光荣号”时,也爆发过一段糗事,它们被两艘英国的小驱逐舰“热心”和“阿卡斯塔”号逼得浑身瀑布汗,其中沙恩霍斯特号还给鱼雷重创。当时“光荣号”连锅炉都没升起来,又误认德军是友军,结果被命中甲板,失去作战能力,为其护航的两艘小驱逐舰拼死反击,通过拉烟、炮击和鱼雷攻击的手段奋力搏杀。结果航母虽然被击沉,但沙恩霍斯特号却结结实实的挨了一发鱼雷,还被对方火炮命中B炮塔的炮管,好险没沉掉,死了3个军官和45名水兵。如果不是副炮给力、船型占优,两艘德国战列巡洋舰还真不一定缠得过两艘小驱逐舰,它们靠冲刺、拉烟和机动转向,就能与两艘德军高速战巡打个不可开交。如果这场仗放到现代,以现代护卫舰或驱逐舰的动力水平,再加上优秀的火控、先进的鱼雷技术,两艘战巡不沉才怪。同理,连更机动敏捷的战巡都怼的如此艰辛,有什么理由认为傻大个“衣阿华”就能表现的更好呢?美军后来舍不得衣阿华级,连续升级了几艘船,使之拥有“战斧”导弹发射能力,还将其派上了海湾战场,但最终还是将其放弃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从二战开始,战列舰已经无法单独进行作战,作为舰队编成的一份子,战列舰既要作为舰队的核心力量,又要被舰队所保护,它很难单舰作战,必须如航母编队那样保护起来,与其它军舰协作发挥力量。战后升级版的衣阿华级走的也是这样的道路,但美军人为这样划不来,与其让组成一个低效的战列舰轰炸群,倒不如组织个航母打击群。战列舰能做的事儿太少了,即便升级了导弹,其电子水平也不及普通驱逐舰,那还留着作甚?所以,作为一款淘汰的装备,衣阿华级仅凭大炮、装甲和一定的现代化改造,依然无法与现代的21世纪先进军舰相对抗。
衣阿华级战列舰BB-63密苏里号主炮开火这两型巡洋舰虽然出世的时代不同,但都装备有强大的武器。如果说两型战舰在对战中到底谁厉害,还是要有一个公平的对比。毕竟美军的作战系统中其航空力量才是进攻的主力,而前苏联的舰队的航空力量则严重依赖陆基航空兵。如果脱离陆基航空兵的掩护,则前苏联在海战中并不占优势。因此对比这两型海上巨物的战力,要假设只有两舰单挑,然后双方都拥有相同的制导能力,这种情况下的PK才能相对公平。当然,实战中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条件。首先来了解下两舰的武器配备:基洛级夫巡洋舰属于完全导弹化的现代军舰,据说舰上的全部导弹如果加起来有近500枚之多。当然其中最有威力的导弹要数,20枚体积庞大的P-700花岗石超音速反舰导弹,该导弹全重6.8吨,配备700公斤的高爆弹头,飞行速度可达到2.5马赫,射程更是号称有500公里。制导方式是惯性导航加上主动雷达引导,引导目标需要的数据可由卫星、岸基飞机、直升机或战舰本身来提供。除了拥有强大的反舰能力,其防空性能也是强悍,配有多层的防御系统,其中包括96枚S-300F远程区域防空导弹,射程可达150公里。还有192枚 3K95舰载版本的“道尔”及4K33近程舰空导弹,为了对付逼近舰体的威胁,还装有6门AK-630型30毫米近防炮。基本上可以说基洛夫级无论是进攻能力还是防守能力都非常可观,反舰能力威力大射程远;防空能力则是远程、中程、短程和近防多层次搭配相当完整,就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堡垒。相对比美国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则要弱一些,这款40年代问世的巨舰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对付基洛夫级美军对现役的4艘衣阿华舰进行大规模改装; 对406毫米巨炮装填设备进行了速度提升,加装了16枚鱼叉反舰导弹,以及32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和4部密集近防炮,并将原有舰尾的水上飞机发射台,变成直升机停机坪。最早的改装方案还包括将动力改为核动力再安装宙斯盾系统和防空导弹,但最后均放弃。衣阿华级战列舰主要武器是3具3连装的9门406毫米50倍径巨型舰炮,这种舰炮射程远达40公里,大概射速是每分钟2枚,也是二战期间射程最远、性能最好的舰炮。毕竟它的出现还是在二战末期,在未改装前该舰的战力与完全导弹化的基洛夫级无法相比。P-700花岗岩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射。以下进行一下战例模拟,以基洛夫级巡洋舰配备的P-700导弹射程为基准,(正常作战中最开始没有谁会放弃自己的距离优势,而抵近作战)假设战场为500公里,双方都想在这个距离上干掉对手。那首先,基洛夫级会直接将20枚P-700在敌舰反舰导弹距离外就全部发射, 实际上导弹射完后,基洛夫就可以撤了。让舰载机或卫星引导导弹直接飞向目标就完了。打与打不着,衣阿华都无法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因为衣阿华级装备的两款远距离武器一种是406毫米舰炮。一种是战斧陆攻巡航导弹,这两种武器一个射程近打不到,才40公里,一个是陆攻导弹不适合对海作战,作战效能值得怀疑。另一种鱼叉导弹也是射程不足又是亚音速,火力上就不如超音速的P-700。衣阿华级想要对基洛夫级构成威胁必须假想,基洛夫级打完导弹后,未及时撤退,或者想抵近扩大战果。这样衣阿华级必须将20枚来袭的P-700导弹全部拦下,实际上都拦下的可能性很低,舰上都没有防空导弹,要说能打下一半P-700已经是烧香了。然后衣阿华继续抵近到距离基洛夫130公里范围内,才能发射16枚鱼叉导弹,面对基洛夫级的4层防御网,16枚亚音速的鱼叉有多大作用很难说。最近,衣阿华级还需要抵近到40公里的舰炮距离,只要命中一波齐射就能干掉基洛夫级,但这种可能性实在太低,基洛夫级不可能让衣阿华级靠这么近。因此在相对条件相同的作战环境下,衣阿华级想要战胜基洛夫级确实不乐观看不到有胜算的可能。但如果美军依靠庞大的舰载航空兵支援的话,则基洛夫级只能赶紧跑或者依靠友军的空优来抗衡。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从技术角度考察,衣阿华级无疑要强于俾斯麦级,虽然在战史上俾斯麦级的声誉要比衣阿华级更盛。俾斯麦级是德国在二战前设计建造的全新战列舰,拥有高达52000吨的满载排水量、8门380毫米舰炮、12门150毫米副炮、16门105毫米高射炮,舷侧主装甲带厚度达320毫米,从上述数据看确实相当强悍,但是在这些数字背后,俾斯麦级的设计理念是相当落伍的。一战之后,德国受到《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大型战舰的建造停滞多年,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新兴技术和理念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技术储备,因此俾斯麦级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以一战时期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为蓝本,其基本设计思想依然延续一战时的理念,已经落后于时代,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吨位浪费严重,俾斯麦级的标准排水量高达42000吨,满载排水量达52000吨,相比同期设计的英美条约型战列舰多出了5000~10000吨,比如英国的英王乔治五世级的标准排水量为36000吨,满载排水量42000吨,虽然火力上10门356毫米舰炮略逊于俾斯麦,但主装甲带厚度达381毫米,29节航速。再比较美国的南达科他级,标准排水量38000吨,满载排水量44500吨,除了27节的航速略逊于俾斯麦,9门406毫米舰炮在火力上压制了俾斯麦,310毫米的主装甲带也与俾斯麦级相当。由此可见,俾斯麦级虽然拥有更大的排水量但并未带来相比同期英美战列舰的明显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德国设计人员缺乏合理运用吨位的经验;其次,防御理念陈旧落后,俾斯麦级依然沿袭一战时期的全面防护理念,除了主装甲带之外,在很多次要部位也敷设了轻型装甲,此外在水平防御上还继续沿用早已被其他国家海军摒弃的宆甲设计,实际上在主力舰交战时次要部位的装甲几乎毫无作用,白白占用排水量,而英美新型战列舰普遍采用重点防护理念,放弃次要部位的装甲防护,将装甲集中布置于要害,因此在排水量远不及俾斯麦级的情况下拥有与之相当或更好的防御;再次,俾斯麦级的次要武器配置极不合理,该舰依然采用中口径副炮加高射炮的配置,但是随着战列舰主炮口径的增加,交战距离日益延长,实际上传统的副炮已经很难有机会发挥作用,反而是航空力量的发展要求战列舰配备更多的防空武器,因此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列舰采用中口径高平两用舰炮及大量装备速射防空武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比如英王乔治五世级就采用16门133毫米高平两用炮,南达科他级安装20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相比之下,俾斯麦级的150毫米副炮在远程炮战中无力发挥,又不能参与防空作战,基本上成了摆设,105毫米高射炮性能尚可,但作为近程防御的37毫米高射炮则完全不合格,居然还是半自动射击,射速很慢,“俾斯麦”号在实战中连对付英军老旧的“剑鱼”都颇为吃力,可见其防空效能的低下。可以说,俾斯麦级的战斗力是运用陈旧理念通过吨位堆砌出来的,难怪有舰船史专家评论俾斯麦级是史上设计最差的战列舰。不过,有了击沉“胡德”号的战绩,俾斯麦级足以名留青史,真是一杀遮百丑啊!上面说了这么多,关于衣阿华级其实也就没有什么可说了,作为南达科他级的改良升级版,衣阿华级在保持同等防御能力的情况下加强了动力,航速达到33节,超越史上任何战列舰,同时更换了威力更强的主炮,配合精良的火控设备,使得衣阿华级成为人类历史上综合性能最佳的战列舰,在战斗力上自然要胜过俾斯麦级一筹,俾斯麦级在衣阿华级面前唯一能够夸耀的大概只有实战经历了。虽然理论上说俾斯麦级的防御是落后的,但其防御效能却经历了实战考验,“俾斯麦”号在最后的战斗中主装甲带并未被击穿,而“提尔皮茨”号在服役生涯中遭到来自水下和空中的多次攻击,始终没有沉没,最后英国人还是通过数以吨计的超级炸弹将其结果。二战结束70余年来武器的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今天任何一个军事强国所装备的主力兵器,其性能相对于二战时期可以轻松做到降维打击。也就是说,像什么军舰、坦克、飞机这样的重装备,和二战时期的同类型武器进行对抗的时候,消灭对方和对方没有关系,唯一限制现在装备的就是在战斗中是否会出现故障,或者有没有足够的燃料、弹药来支持持续作战。当一艘052D型驱逐舰和一艘二战时期或者题主所提到的1943年期间的依阿华战列舰遭遇的时候,也会面临这样的结果。依阿华号战列舰的性能。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在二战期间所建造的火力最猛,排水量最大的超级战列舰,在当时仅次于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依阿华级战列舰的首舰名为依阿号华战列舰,建造于1940年6月27号,并在1942年8月27号下水,1943年2月22号服役,承建厂商为美国布鲁克林造船厂。(依阿华级战列舰)战舰标准排水量4.5万吨,满载排水量5.8万吨,几乎和现代一艘中型航空母舰大小差不多了。它的最大功率超过21万马力,在轻负载的状态下最高速可达35.2节,也就是每小时最快可以达到超过60公里,其高速状态甚至超过了现代的大多数主力战舰。当然,一般情况下依阿华号战列舰通常会以每小时15节的经济航速行驶以获得最大的续航距离。武器装备。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在二战期间火力最猛的战列舰,共装备有三座三联装406毫米mk7型50倍口径舰炮,发射的穿甲弹重达1.2吨,高爆弹重达0.86吨,可以在20公里距离轻松击穿半米厚的装甲。(三联装406毫米mk7型50倍口径舰炮内部结构)(依阿华级战列舰开炮)此外,依阿华号战列舰还有10门127毫米口径高平两用双联装舰炮,可发射重达25公斤弹头,主要用于依阿华号战列舰的防空炮使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用来攻击敌方水面战舰。正常情况下它们与20座4联装40毫米高射炮,49挺单装20毫米防空机枪组成了严密的防空火力网。防护。依阿华号战列舰在设计之初就是要和当时世界上主流战列舰将对抗所用,所以除了火力猛之外它的装甲强度也达到了美国战舰中的新高度。在设计时给予的标准是主体部分能够在16公里到27公里之间抵御406毫米大口径火炮的直接轰击,并且加强了水线以下的防护抵御敌方鱼雷攻击。为此,依阿华号战列舰主炮的装甲为495毫米,主装甲甲板厚达295毫米,指挥塔装甲厚达439毫米,并且采用了倾斜19度的设计方式。这使装甲的防护能力提高了40%。(图中可见倾斜状的装甲)搜索。依阿华号战列舰装备有两个飞机弹射器,用来弹射水上飞机,目的是搜索海面和执行战斗救援任务,这让依阿华号战列舰大大提高了对敌方军舰的预警能力,确保他们有能力在四五十公里之外就发现敌方目标,做好战斗准备。同时,水上飞机在空中还能够执行引导舰炮对敌的误差修和正战损汇报等任务。可以说,在二战期间依阿华号战列舰是一款不弱于当时任何超级战列舰的存在,所以在二战末期美国甚至想要通过使用依阿华号以及其他姐妹战列舰围歼日本的大和号。由于此时美国已经拥有了对日本绝对的制空权,使用战机可以获得更好的打击效果,所以没有采取这个方案。052D型驱逐舰的性能。一款世界一流的导弹驱逐舰,排水量7500吨,最高速32节。(052D驱逐舰)武器。装备有64单元垂直发射系统,可以发射红旗9中远程防空导弹,鹰击18反舰导弹,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等。1门130毫米舰炮,可以输出相当于1个榴弹炮营的火力。24联装红旗10导弹发射装置担任近空防御任务;一门7管30毫米舰炮或者11管30毫米舰炮担任超近空防御。如果攻击依阿华战列舰这种大型战舰,使用鹰击18反舰导弹再合适不过了,它的最大射程可达600公里,弹头重达300公斤,末端的攻击速度达到3马赫,带来的动能可达15万吨,击穿300-400毫米厚的装甲是没什么问题的。甚至,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也有能力执行反舰任务,这款导弹作战范围高达1500~2500公里,使用惯性和卫星制导,弹头重达500公斤,采用钻地弹头的时候足以击穿30米厚的混凝土,用来攻击装甲只有300-400毫米的战列舰也没问题,完全能够穿透装甲在战舰内部爆炸。防护。作为一款现代驱逐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称得上是薄皮大馅儿,不要说承受406毫米炮弹的轰击,就算是依阿华号战列舰装备的127毫米口径火炮在近距离射击的时候,恐怕也能将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装甲击穿。不过,现在驱逐舰用来防护敌方攻击的可不是二战时期那种使用钢板的思路了,现代驱逐舰防护敌方火力攻击的主要方式是采用防空导弹或密集阵系统,在半空中将敌方来袭目标击毁。(密集阵系统发射)所以,052D型导弹驱逐舰装备的近中远程防空导弹,11管30毫米箭炮或者7管30毫米密集阵系统,足以在30米到500公里范围内钩织一道防空屏障,用来拦截敌方来袭的亚音速,甚至是超音速目标。只有在密集阵系统拦截失败的情况下,才能依靠军舰装备的装甲硬扛。当然,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是非常小的,如果在500公里范围内的一系列防空动作都屡屡失败,那也只能认倒霉了。搜索系统。装备有主动式相位阵列雷达,超视距对海搜索雷达,对海对地空搜索雷达等,可以对空发现超过400公里,对海发现超过200公里的敌方导弹战机或军舰。也就是说,理论上一艘没有隐身能力的依阿华号战列舰只要出现在200公里外就已经被052D型导弹驱逐舰装备的雷达给捕捉到了。除此之外,052D型导弹驱逐舰还装备有一架螺旋翼舰载机,用来加强052D型导弹驱逐舰防空、反潜和反舰能力。舰载机还装备一定的武备,用来执行作战任务,通常是7.62毫米机枪。所以,如果遭遇依阿华号战列舰的水上飞机,也有能力将其击落,使其失去远距离搜索能力。通过以上两款战舰的性能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双方的战力有了一定的了解,虽说052D型导弹驱逐舰排水量还不到依阿华战列舰的1/7,也没有那么强大的装甲,但是无论搜索能力、攻击距离还是攻击精度,都要远远超过依阿华号战列舰。正常情况下,052D型导弹驱逐舰在200公里之外就已经对依阿华战列舰完成了锁定和攻击,使用鹰击18反舰导弹或者长剑10远程巡航导弹,就能够将依阿华号战列舰送入海底。所以,很难会出现在45公里才发现偶遇的情况。即使按照题主的设计,战争迷雾更不利于052D型导弹驱逐舰,以至于在45公里处才发现对方,对于052D型导弹驱逐舰来说也是无所谓的。首先,这个距离已经超过了依阿华号战列舰的射程。依阿华级主炮的最远射程只有38公里,所以在45公里距离发现052D型导弹驱逐舰之后还得行驶7公里才能够对052D型导弹驱逐舰进行攻击。其次,这个距离052D型导弹驱逐舰所有的进攻方式都能发挥作用。且不说导弹,就算是130毫米舰炮最远射程都可以达到100公里,已经是双方偶遇距离的两倍以上了。好,接下来双方相向而行,距离逐渐降低到38公里以下,在这个过程中052D型导弹驱逐舰没有发动对依阿华级的攻击。因为,他要向大家表演一下自身强大的防御系统是如何运作的。眼看着已经进入射程,依阿华号战列舰横过舰身,六门主炮对准052D型导弹驱逐舰发射。此时,052D型导弹驱逐舰正面面对依阿华,宽度只有19米,在30余公里的距离上就像是一个小数点,这对于依阿华级主炮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为,依阿华级主炮一次齐射6枚炮弹的分布距离可达500米以上,理论上最多也就只有一枚能够接近目标。主炮发射,炮口的初速高达820米每秒,相当于2.4倍音速。速度很快,但是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反应更快。6枚炮弹飞出炮口的那一瞬间,052D型导弹驱逐舰的雷达就已经捕捉到了目标,舰载计算机系统进行快速计算,3秒钟之后,也就是炮弹飞出炮口2.4公里之后,052D型导弹驱逐舰已经计算出6枚炮弹的抛物线,分析出这6枚炮弹没有一枚能够击中。半分钟之后,依阿华号战列舰进行第2轮射击。3秒钟之后,052D型导弹驱逐舰发现有一枚炮弹有可能击中或者在052D型导弹驱逐舰附近爆炸。于是发射一枚红旗9中远程防空导弹拦截,红旗9飞行速度可达6马赫,相当于依阿华号战列舰主炮炮弹的2.5倍速度。同时,红旗9拥有180公斤弹头,完全有能力将对方的炮弹在空中击毁。(导弹在空中还可以进行多次调整提高精度)因为计算机精密的计算,红旗9拦截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0%以上,即使有一些误差也没关系,它可以依靠2.5倍的速度优势追上去进行二次攻击。接下来到了052D导弹驱逐舰的反击时刻,鹰击18反舰导弹升空飞上20公里高空,打开搜索雷达锁定依阿华号战列舰。然后,以从天而降的方式击中依阿华号战列舰的甲板并将其炸成两截。整个过程可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一艘都悬还几艘?哪怕是双方45年状态,大和和衣阿华单挑都不能说能胜,更不要说80年代魔改以后得衣阿华了。对比大和和衣阿华的传统三大件,可以看出大和在火炮威力和防护上优势很大,而衣阿华在航速方面有5-7节的压倒性优势,这意味着大和面对衣阿华有更大的免疫区,但是衣阿华可以任意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阵位。但是既然两者都是二战的战列舰,那么火控因素对交战的影响就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了,首先大和的火控传感器主要依赖15米主光学测距机,其最大作用距离大约在30-35千米,而后期大和级安装了10厘米波长的22号电探改三型,但是由于其脉冲功率很低,只有2KW,方位分辨率高达2-3度,其对战列舰大小的目标最大测距作用距离不超过30千米,正常只有25千米左右,而且不能提供准确的方位参数只能作为光学测距机的辅助。而衣阿华级主要传感器是Mark13火控雷达,其脉冲功率高达50KW,方位精度大约1密位,可以在40千米以外标定14英寸炮弹落点。所以在传感器方面,衣阿华级显然具备很大的优势。再看双方的火控解算系统,大和级使用的是98式综合解算台,这玩意现在已经没有实物,从留存的资料看,应该是94式综合解算台的改进型,这类解算台以本舰为参照系,通过时间轴上目标一系列距离和方位点拟合出距离和方位变化率函数(往往是线性函数),然后利用拟合的函数来预测目标在某个时点的方位和距离,这种方式非常迎合火控官的直观感受,原理和计算相对简单,但是拟合误差和人因误差大,对于双方相对速度和方位变化率的范围限制很大(即使大和级的98式解算台也只能说基本涵盖了水面舰艇交战的状态),而衣阿华级使用的是美国在战争期间才投入使用的Mark I机电式火控计算机,Mark I的解算方式是以海面为参照系,先得出双方的初始位置和运动状态,再利用这些数据预测双方在某一时点的相对位置,进而得出射击诸元,这套体系计算复杂而且不够直观,但是没有拟合误差,人因误差小,而且对双方方位距离变化率适应范围非常大(事实上MarK I及其改进型MarK IA直到60年代末还在作为美国海军高炮火控计算机使用,直到被电子计算机取代),非常适合自动化程度高的系统,而Mark I火控计算机和Mark37指挥仪与Mark13雷达之间都有自动化的电气数据传输手段,解算结婚也能直接传输给指挥仪下发到各炮塔,这意味着衣阿华级在远程炮战中解算射击诸元和建立设计方案速度上相对大和级都有很大的优势。衣阿华级的航速和火控优势,在单挑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可以不必考虑其他战术目标),可以使其轻松保持在35000米以外慢慢炮制大和级,而在这个距离上,大角度落下的超重弹对大和级的水平防护已经能够构成致命威胁,如果是夜战或者能见度很差打情况下,衣阿华级的优势还要被放大。实际上,大和单挑一艘衣阿华都吃力,就不要说几艘了二战后期乃至于冷战初期,美国海军服役的排水量最大也是最为先进的一级战列舰就是大名鼎鼎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就连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都在其三号舰“密苏里”的甲板上完成。但事实上,衣阿华实际上无力抗衡日本海军最为先进的“大和”级战列舰,这也就催生了美国下一代战列舰——“蒙大拿”的诞生。蒙大拿级战列舰想象图蒙大拿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设计的最后一代战列舰,可以说是前一代衣阿华的改良升级版,火力更为强劲、防御更为可靠,从图纸上来看蒙大拿足以和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相抗衡。虽然理想很现实,但美国海军却并没有将蒙大拿付诸现实,由于美国海军的战术核心更为倚靠航空母舰和舰载机,所以战列舰并不受重视。蒙大拿级首舰“蒙大拿”号在铺设龙骨之前,所有的建造计划就已经被取消。由于蒙大拿计划的“流产”,其前一级衣阿华级成为了美国海军实际意义上最后一代建成的战列舰。蒙大拿级的规划从1938年就已经开始进行,因为美国已经注意到日本开始搞大和级战列舰,所以提出了满载58000吨的“超级战列舰”计划。但随着日本海军所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58000吨已经不能让美国人满意,甚至有谣传日本军舰上会安装18英寸舰炮(事后证明不是谣传,大和号上安装有18.1英寸的九四式舰炮,口径达460毫米,是人类历史上最大口径的舰炮),战列舰设计委员会经过重新评估后,接受了将蒙大拿级战列舰设计放宽到6万吨级的标准。最后实际上的蒙大拿级标准排水量被设计为65000吨,该级将会取代当时服役的衣阿华级成为美国海军最大的军舰,只有战后的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才拥有与它相当的吨位。蒙大拿级计划装备4座3联装16英寸(406毫米)50倍口径主炮,比衣阿华级还要多一座。对防护鱼雷与火炮的防护也大幅度增强。这级战舰的侧舷装甲也很大程度上超过了当时其他级别的战列舰。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蒙大拿级的设计最大航速降低到了与南达科他级和北卡罗莱纳级同样的28节,而衣阿华级为33节。由于速度的降低,蒙大拿级似乎也注定了和南达科他级和北卡罗莱纳级一样的命运——被取消建造或者成为浮动博物馆。蒙大拿的建造预算案在1941年得到通过,该级五艘战列舰编号为BB-67到BB-71。如果美国海军将蒙大拿的五艘舰和衣阿华的六艘舰全部建造完毕,到二战结束时美国海军将会拥有17艘装备16英寸口径火炮的超无畏舰,世界其他海军国家的装备16英寸口径主炮战舰总和都不会超过美国海军的规模。但即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军工业制造能力也是有上限的,为了给航空母舰、两栖登陆舰和反潜舰腾出造船台空间、所需的人力和材料,美国海军迫不得已只能在1942年5月将蒙大拿级所有造舰计划取消。这也让蒙大拿州的民众觉得十分愤怒,美国历史上几乎都有以州命名的战列舰,除了蒙大拿州,在如今的蒙大拿级战列舰取消之外,南达科他级的蒙大拿号也遭到取消,美国海军内部也戏称蒙大拿州为“拿不到玩具的可怜孩子”。依阿华级战列舰的船体采用平甲板船型(也有将其称为巴拿马船型)。其特点是建造容易,上层建筑连续性好,重量较低。为了达到高速性能的要求,其水线长度达到262.1米,舰体长度为270.4米,是二战中最长的战列舰(大和级战列舰虽然是最大的,但是其水线长为256米,舰体长为263米)。另一方面,为了能够通过巴拿马运河,便于进行两洋作战,船体最大宽度被限制为33米。这就使该级舰的长宽比达到7.9而其细长的舰艏,虽然有利于提高航速,但却降低了船体结构强度,也影响了适航性。与美国相比,英国和德国海军为了适应在海况较差的大西洋作战,其战列舰都具有较好的适航性。1953年,“依阿华”号与英国海军的最新型战列舰“前卫”号共同参加了北约组织的大西洋联合演习。其间,演习舰队遭到暴风雨的袭击。大量海水涌上“依阿华”号的舰艏甲板,严重影响前主炮操作,而同行的“前卫”号则影响不大。依阿华级航速与二战时的航母、巡洋舰相当,达33节,是当时航速最快的战列舰。甚至超过了当时海军强国装备的各种主流战列巡洋舰(英国胡德级为31节,德国沙恩霍斯特级为32节)的航速。为了达到33节的航速,依阿华级的主机功率高达212000马力,是二战中功率最大的舰船动力装置。而大和级的主机功率仅为150000马力,航速27节。这样一场纯粹的战列舰对决其实很多军迷都设想过。毫无疑问,衣阿华会赢。虽然大和号火力更强,吨位更大,装甲也更加厚实,但是大和号的缺点也比较明显,那就是火炮命中率低。美军已经将雷达瞄准应用到了战列舰上,而日本却比较缺乏这一类技术。先看下图从左至右:俾斯麦号、衣阿华级、大和号从排水量来看,俾斯麦约4.2万吨、衣阿华4.5万吨、大和号6.4万吨。从体型上来看大和号的确更为宽大,理论上来说吨位大的更抗揍,抗沉能力也更强。从这个方面看大和号略胜一筹。战列舰对决的主要火力是舰炮,俾斯麦装备8门380毫米舰炮,前后各四门。衣阿华主炮口径406毫米,共9门,前6后3。大和号也是9门,口径460毫米,配置与衣阿华一致。主炮口径毫无疑问大和号又赢了。俾斯麦侧面装甲厚度最大处达到了300毫米,衣阿华装甲稍厚,平均厚度约为300毫米。大和号主装甲为400毫米,其中硬化层120毫米。上图为大和号内部隔舱图以及主龙骨布置图。简体布置大体还是合理的。如果说大和号是战列舰时代的王者,恐怕不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可惜二战的海洋已经不是战列舰的海洋,二战的海战也不是战列舰之间的对决。战斗机不仅统治了天空,战斗机与战舰的结合体——航母统治了海洋。眼看着这些上万吨的庞然大物在空中打击下轰然倒下,时代造就了一切,时代也毁灭了一切。大炮巨舰从此跌入了历史的尘埃。当然干的过,干不过才叫奇怪了。有的人说衣阿华炮大,炮远,炮多,9门能塞人的大口径齐射,蒙一发就能把现代战舰搞死搞残。而且衣阿华装甲相当厚实,核心区更是重点照顾,如果不要导弹,很难让现代军舰那点76、130mm的小炮逞威风。会这么想也没错,摘掉导弹后,现代军舰那轻薄的小板似乎还真拿战列舰没辙。但是,军舰是个整体科技产物,我们不能拿装甲、火力来简单评价。现代真正厉害的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没有制导导弹,还有现代鱼雷,虐战列舰跟虐菜一样。比如现代的声自导鱼雷,可以主动结合被动,通过声呐联合制导,定位精度高,抗干扰强,而且二战船只根本不具备对鱼雷的水声对抗能力,干挨打。还有尾流自导鱼雷,这种鱼雷通过船舶尾部水流航迹索敌,它甚至不需要军舰上去打,只需要鱼雷能进入航迹1000米范畴,就能捕获特征并沿着航迹攻击军舰。而且还不一定需要现代战舰上去扔雷,直接派出舰载直升机就行了。这还没完,还有“超空泡高速”,真正的一发入魂的东西,躲都没法躲。如前苏联的“暴风雪”鱼雷,航速可达每秒100米,口径533,射程6-12千米,甚至还能装载核弹头。随便派个装备此鱼雷的护卫舰,冲进12千米连放几炮就行了,衣阿华是没法规避的,一炮趴窝,两炮必糊,三炮升天。如果嫌6-12千米太近,那么远程鱼雷也有,大大超过二战的水准。比如白头公司的“黑鲨”重型鱼雷,也是533mm口径,装药量达1吨,用电池驱动,可在低噪的情况下航行90公里。像MK48、SUT等鱼雷,普遍都可以达到30-40千米,这已经超出战列舰的火力范围了,虽说不少鱼雷都是潜艇雷,但并非不能军舰发射。舰船鱼雷还可以如“阿斯洛克”火箭鱼雷那样飞出去,到达20千米外再入水。这还怎么搞?仅一个鱼雷就能抓住战列舰狂虐,再加上现代军舰良好的雷达探测性能,“衣阿华”那庞大的身躯是藏都别想藏好,连主动权都没有。衣阿华倒是也有雷达,但现代军舰的电子战水准岂是过去能比的?哪怕是90年代的衣阿华,也没法与现代的军舰进行电子对抗,这方面的技术越多它越倒霉。试问连观测权和感知权都没有,拿什么与现代军舰打?打惯了超视距攻击的现代军舰吃撑了才上来就与战列舰怼脸。靠炮轰也不是不可以,战列舰的巨炮虽然厉害,但实际战争中的命中率低的可怜,而且距离感人。某些人臆想的什么超视距攻击,高密度轰杀完全不可能出现在战列舰身上,它们之中最远距离命中移动目标的战绩,是1940年7月庞塔斯提洛海战中英国皇家海军“厌战号”创造的,记录为26000码,约23.8千米。“厌战”打中的是同样庞大的意大利战列舰朱利奥凯撒号,因为这个战绩一直没其它的战列舰能超越,“厌战”又是艘一战时的最早期战列舰,所以人们通常认为这艘“提着裙子的老妇人”极有可能是蒙中的。(如果把战巡也算进来的话,沙恩霍斯特倒是在差不多的距离命中了光荣号航母)实际上,庞塔斯提洛海战打得稀烂,两军的舰队在地中海中狭路相逢,然后5艘战列舰,19艘巡洋舰,32艘驱逐舰和1艘航母扭打了一整天不分胜负。就凭这种水平,如何能与现代化的火炮对轰?瞄准系统都数字化了,直接用火控修正,虽然口径只有76-130mm,但耐不住命中效率高、射速猛呀?打不透甲板是真的,但给甲板洗澡毫无问题,如果按住舰桥暴揍,被打的战列舰还能反抗?曾经德国战巡格奈森瑙号和沙恩霍斯特号在偷袭英国航母“光荣号”时,也爆发过一段糗事,它们被两艘英国的小驱逐舰“热心”和“阿卡斯塔”号逼得浑身瀑布汗,其中沙恩霍斯特号还给鱼雷重创。当时“光荣号”连锅炉都没升起来,又误认德军是友军,结果被命中甲板,失去作战能力,为其护航的两艘小驱逐舰拼死反击,通过拉烟、炮击和鱼雷攻击的手段奋力搏杀。结果航母虽然被击沉,但沙恩霍斯特号却结结实实的挨了一发鱼雷,还被对方火炮命中B炮塔的炮管,好险没沉掉,死了3个军官和45名水兵。如果不是副炮给力、船型占优,两艘德国战列巡洋舰还真不一定缠得过两艘小驱逐舰,它们靠冲刺、拉烟和机动转向,就能与两艘德军高速战巡打个不可开交。如果这场仗放到现代,以现代护卫舰或驱逐舰的动力水平,再加上优秀的火控、先进的鱼雷技术,两艘战巡不沉才怪。同理,连更机动敏捷的战巡都怼的如此艰辛,有什么理由认为傻大个“衣阿华”就能表现的更好呢?美军后来舍不得衣阿华级,连续升级了几艘船,使之拥有“战斧”导弹发射能力,还将其派上了海湾战场,但最终还是将其放弃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从二战开始,战列舰已经无法单独进行作战,作为舰队编成的一份子,战列舰既要作为舰队的核心力量,又要被舰队所保护,它很难单舰作战,必须如航母编队那样保护起来,与其它军舰协作发挥力量。战后升级版的衣阿华级走的也是这样的道路,但美军人为这样划不来,与其让组成一个低效的战列舰轰炸群,倒不如组织个航母打击群。战列舰能做的事儿太少了,即便升级了导弹,其电子水平也不及普通驱逐舰,那还留着作甚?所以,作为一款淘汰的装备,衣阿华级仅凭大炮、装甲和一定的现代化改造,依然无法与现代的21世纪先进军舰相对抗。"衣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在二战期间建成下水的主力舰,也是世界上最后出现、也是最先进的战列舰。美国海军4艘该级舰,在战后依然长期服役,堪称老而弥坚!而在漫长服役过程中,其最重要的改进,就是装备导弹武器,尤其是威力巨大的"战斧"巡航导弹!美国海军长久以来,一直将航母舰载机,视为压倒一切的战役打击力量。这在二战中得到实践大量检验,战时,航母替代战列舰,占了海军主力舰的C位!但是到20世纪70-80年代,美国海军发展出现新变化。一方面苏联海军崛起,对美国海上霸权构成挑战!另一方面,美国自己不行了,尤其二战舰只大量退役,新舰因为经济危机、预算紧张,根本补不上了。所以20世纪70年代,美国海军实力一路走跌,从二战的1000万吨排水量,到1980年跌破400万吨,而苏联此时313万吨,已经快赶上来了!尤其是,美国8艘"埃塞克斯"级航母退役,此时仅剩15艘航母,而且又要反潜又要突击,捉襟见肘……此时,航母舰载机肯定不够用,于是,新出现的武器——"战斧"巡航导弹成为新翘楚!"战斧"导弹最大射程远,BGM-109B型对海483km,水面舰的BGM-109A1型对地2600km,公算圆偏差仅35米,打击距离和精度足够。另外飞得低,突防能力强。最重要的是,能带20万吨当量的W80-0型核弹头,打击威力巨大,而且还不用飞行员驾驶,不会死人!里根上台后,美国全面扩军。海军也要与苏联决一死战,搞了"600舰"计划,疯狂造舰,并且给大舰都装上"战斧",要直接打苏联海军基地。但新造军舰哪能那么快?于是美国翻箱倒柜,到处找大舰,什么"长滩"、"弗吉尼亚"、"加利福尼亚"级核动力巡洋舰,都装上"战斧",但还是不够……一抬头,自己不是还有4艘战列舰么?于是,美国海军在1984年的改装中,给4艘"衣阿华"级战列舰,安装MK-143装甲箱式发射架4座/8座,用于发射"战斧"巡航导弹。另外还装备鱼叉反舰导弹16发。另外,舰上原有的大杀器——MK7型406毫米50倍口径主炮,保留不变。这样一来,"衣阿华"级战列舰就成为美国海军,新时期除航母外最强力水面舰,而且远(战斧)中(鱼叉)近(舰炮)距离,都有杀手锏,端得是全面均衡!美国海军在航母战斗群之外,还编列了几个"战役导弹打击集群"。这种集群,可打击对手沿海地区和海军基地,以携带"战斧"导弹的大舰作为旗舰,而最初的旗舰,正是4艘"衣阿华"级战列舰!下为MK-143"战斧"装甲发射箱!"衣阿华"级战列舰改装完毕,老爷舰加了新装备,必须要"小试牛刀"!在1991 年1月16日,也就是海湾战争第一天,下午1点40分 ,"密苏里"号战列舰率先发射了6枚战斧导弹,打响战场第一枪!第二天晚上, 该舰又发射 13 枚战斧导弹,到1月20日,该舰共发射了 28 枚战斧导弹 。而另1艘"威斯康辛"号战列舰同样参战,先后发射24枚战斧导弹。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共计18 艘舰艇,发射了 288 枚战斧导弹,显然,战列舰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但打完海湾战争后,4艘战列舰陆续退役封存。有的直接变成了博物馆……之后美国先后折腾了武库舰计划、CGX计划,想完美替换这几艘巨舰,但都未能实现。最后,3艘DDG-1000型"朱姆沃尔特"级打击驱逐舰,凭着155毫米AGS重炮,和MK57大型垂直发射装置,勉强继承了战列舰风骨。下图为武库舰计划,再下图为DDG-1000。老兵不死,但是会退役,还可能成为博物馆……

衣阿华级战列舰攻略,美国衣阿华级战列舰中哪个最厉害

4,请问战舰世界从新墨西哥玩到衣阿华需要多少经验会很难吗

需要大概30W经验左右,难不难这个看你了,你要是打的好,一次就能得3 4千经验,如果还成天玩的话,2 3天就能从新墨西哥到依阿华,当然你银币得够
我也不确定,还是看看专业人士怎么说。

5,依阿华级战列舰406mm主炮射程穿甲能力

39公里的射程,穿甲弹穿甲能力(对垂直均质钢装甲),炮口处穿甲能力828毫米,18公里处为508毫米,27公里处为381毫米,如果都有侦察机,1V1的话,可能大和号占上风,毕竟相差了1万5千吨的排水,和炮弹口径及射程
大和在火力,防御和发射稳定性上都明显优于衣阿华衣阿华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对日系占有绝对优势的火控设备,然而在雷达技术不甚发达的二战时期,这样的优势还算不上代差,考虑到大和装备了史上最大的光学测距仪,衣阿华的火力发挥不见得能精确多少

6,第一舰队战役第18章依阿华号怎么过关

单挑的话衣阿华肯定有难度 难度并不是因为主炮。。。吃了兴奋剂的主炮仍然能击穿大和号的装甲。。(强装弹药,增加主炮出膛速度) 关键还是看损管和兵员 双方都能击穿对方的时候看的还是运气。。。首相一炮大众胡德的弹药库。。 当然 在炮战上来说火炮的密集度和射速很大方面会影响。。。打出的弹药越多 命中的几率越大 大和射速明显拼不过衣阿华 如果说大和武藏VS衣阿华 密苏里 威斯康星 新泽西 那就肯定赢。。。无论是射速 覆盖率 炮弹密集度 射击总吨位 足够摧毁大和两艘了。无论白天晚上 理论交战距离都能击沉对方 最大射击距离毫无意义。。当然 这也是理论。。。沙恩霍斯特在两万三千米命中光荣号。。。交战距离缩小到一万八千米 双方都能在正常水平命中。。。 再近的话平射火炮就看谁运气不佳了。。。

7,大海战2刷熟练和战列舰问题

1)炮手能力不高,可以适当把熟练兵转化成技术兵,10个1次。当然,一旦转化失败,既没技术兵,10熟练也没了。 买技术熟练最快,但成本高。自己涨熟练的话,把新兵加满涨的快。多打仗,1仗出1~3个不等,暴击或打下飞机,炮手涨的更多。 另外可以去“轮子房”,不到1分钟结束1局,熟练相应增加,效率非常高。这个不算外挂和第3方,但是有时KF不爽会T房。 2)技术最高可以买到109,但不能超过总兵数的40%。熟练无限制。 3)技术和熟练,都是增加所有能力。能力上,1技术=4熟练。 4)现在从官网上买的船,都是自动绑定的。从玩家手里买活船,除非你想再转手,否则建议立即绑定。因为买活船无官方交易记录,丢了KF不管。怀疑KF恶意删船。 补充回答:技术兵的上限是150,越多越好。建议你现在80级左右把熟练杀完,出50技术左右,然后把技术买到100~109,然后慢慢攒熟练。 靠自己PK得熟练,别指望150技术了。我曾经花接近2000仗,杀了2500熟练,才把1个兵从108升到124(有死技术)。

8,美国依阿华级战列舰武器装备

国战列舰之依阿华级  美国海军依阿华级战列舰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列舰,也是美国海军最后一级战列舰。它的辉煌引起了全球、全世界军事爱好者所注目。1938年美国情报局获悉各海军强国都开始建造自己新建战列舰,这些舰不但火力强、装甲厚、航速快等特点。这使美国海军感到不安,于是海军提出一个全新的一批战列舰的建造方案,利用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成功经验,建造6-8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改进级,随即经过反复的论证,海军终于在1938年5月确定的标准排水量为45000吨的新型高速战列舰。并立刻得到国会的预算通过,共批准建造6艘,首舰命名为“依阿华”号。1944年依阿华级战列舰性能表: 标准排水量 44,560(吨) 满载排水量 55,710(吨) 舰长 270.4(米) 宽 33.0(米) 吃水 11.0(米) 动力装置 4台蒸气轮机 轴数 4 动力输出 212,000(马力) 航速 33(节)舰载燃油量 8,765(吨) 续航力 15,900/17(海里/节) 主炮配置 3座三联装406毫米主炮 副炮配置 - 防空火力配置 10座双联装127毫米高平炮;15座四联装40毫米机关炮;60门20毫米机关炮。 鱼雷发射管 - 载机 3架OS2U型水上侦察机 舰载雷达 对空搜索雷达:SK-2、SC-2;对海搜索雷达:SU、SG;火控雷达:Mk27、Mk13、Mk12、Mk22、Mk35、Mk4、Mk8 舰员 2,700(人) 军舰名 译名 舷号 建造时间 服役时间 备注 Iwoa 依阿华 BB-61 1940.6.27 1943.2.22 - New Jersey 新泽西 BB-62 1940.9.16 1943.5.23 - Missouri 密苏里 BB-64 1941.1.6 1944.6.11 - Wisconsin 威斯康星 BB-63 1941.1.25 1944.4.16 - Illnois 伊利诺斯 BB-65 1945.1.15 - 完成进度22%。1945年8月22日取消建造。 Kentucky 肯塔基 BB-66 1944.12.6 - 完成进度72.1%。1947年2月17日停止建造。1958年6月9日除名,并在10月31日 解体。
后期的时候,大量的副炮都折除了,装上了密集阵系统,新型雷达,还有战斧导弹,参加完第一次海湾战争就退役了。
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建成的吨位最大的一级战列舰,也是世界上最后一级退出现役的战列舰。 建造背景 20世纪30年代中期限制建造新战列舰的华盛顿海军条约期满。1936年美、英、法三国签订了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规定战列舰标准排水量不得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356毫米。由于日本、意大利未签订该条约,1938年6月美、英、法三国将对战列舰的限制条款修改为标准排水量增加到45000吨,火炮口径增大到406毫米。 概貌 1938年美国海军提出新型高速战列舰——依阿华级的设计方案。美国海军对之前建造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性能并不满意,主要是排水量偏小,限制了性能的提高。在保持南达科他级防护水平的基础上依阿华级战列舰重点提高航速,大幅度提高主机功率,依阿华级的动力装置的主机功率是当时输出功率最大的舰船动力装置,设计航速高达33节。以能通过巴拿马运河船闸的极限为准,依阿华级船体最大宽度被限制为33米,重新设计舰体,采用了加大舰体长度和吃水的设计措施,舰体的长宽比达到7.9,而其细长的舰艏,有利提高航速,但影响了适航性。“依阿华”号在进行高速试航时,曾发现船艉有振动现象,经过水池试验后,依阿华级改用了两种不同螺旋桨,消除乐振动现象。依阿华级的主炮采用了轻量化的406毫米50倍口径主炮。装备3座三联装主炮塔,每座炮塔旋转部分重1730吨,舰艏方向呈背负式布置两座,舰艉方向布置一座。依阿华级的副炮没有采用两种口径舰炮分别用于对海、对空的方案,双联装127毫米口径高平两用炮炮塔布置在舰体中部侧舷。装甲防护方面,依阿华级整体防护设计与南达科他级相当,舷侧主装甲带与主防雷装甲拼接为一体,并结合多重水密隔舱构成水下防鱼雷系统。在建造过程中特别增强了水平装甲防御能力。依阿华级舰艉两舷各安装一台弹射器,搭载三架水上观测飞机。 该级舰计划建造6艘,首舰衣阿华号1940年始建,共建成4艘,分别是依阿华号(iowa,舷号bb-61),1940年6月27日在纽约海军工厂正式动工,1943年2月22日正式服役;新泽西号(new jersey,舷号bb-62),1943年5月23日加入现役;密苏里号(missouri,舷号bb-63),1944年6月11日正式服役;威斯康星号(wisconsin,舷号bb-64),1944年4月16日加入现役。伊利诺斯号(illinois)1945年8月停工;肯塔基号(kentucky)1950年1月下水后停建,均未建成。
10座双联装127毫米高平炮;15座四联装40毫米机关炮;60门20毫米机关炮;鱼雷发射管 ; 80年代初,美国决定对衣阿华级战列舰进行现代化改装。舰上安装了8座四联装“战斧”巡航导弹发射装置、4座四联装“鱼叉”舰舰导弹发射装置、联装406毫米主炮 3座三6座双管127毫米火炮、4座“密集阵”近程武器防御系统。

文章TAG:衣阿华级战列舰攻略  美国衣阿华级战列舰中哪个最厉害  衣阿华  战列舰  攻略  

相关文章

  • 娱乐开局休了天后老婆,主人公是从妻子的一本小说开始的

    我老婆明明是天后,却太贤惠。链接:摘抄代码:ayy7小说标题:老婆明明是天后,却太贤惠,作者:光影类型:都市校园连载状态:已完成字数:221.57万字简介:《老婆明明是天后,却太贤惠》是一部娱乐明星类型的网络小说,我对老婆很无奈,老婆明明是天后,却对百度云资源太贤惠,我老婆明明是天后,却太贤惠。_by光英_txt免费阅读全文,链接:摘抄代码:jg3a小说名:老婆明明是天后,却太贤惠,作者:光影类型:娱乐明星连载状态:已完成简介:我对老婆很无奈。《娱乐:开局怒怼相亲女》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
  • 最后左转的英语,英语左转右转

    英语中的方向词(左转、左转、右转)?向后转,然后左转。简单学习动作词,左右转,不要搞错,(左转,英语中“左转”怎么发音?)向左转,向右转,然后在你的左边向右转,左转:左转;右转:向右转,举例:1。走到这条路变成羊肠小道的地方向左拐。用英语怎么说交警、红灯、绿灯、慢驶、十字路、速度限制、左转...路标指南、红灯、减速、左转、交叉路口、绿灯、黄灯、斑马线、右转、禁止掉头。英语:trafficpolice:交通警察;Redlight:红灯;绿光:绿光;慢速驾驶:减速(indriving);十字路口:路口;限速:..

猜你喜欢

关于帝一应用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版权声明 | 下载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1-2022 帝一应用 www.diyiap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25288号-1

帝一应用所有资源均来自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归原公司及个人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网站编辑和QQ联系,我们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谢谢!
本站点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