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周易》是"母"与"子"的关系,在周文王没有演绎后天八卦之前,《易经》已经存在了,不过,那时的《易经》不是完整的体系,直到孔子及其学生对它进行注释,才形成了后来的《易经》体系,《周易》是因为周文王在狱中对先天八卦进行了演绎,发现与后时代很多世事不合,于是在原基础上重新进行演泽,而形成后天八卦,所谓"八卦",代表着世事变化运行规律,《易经》讲述的就是事物变化规律的书籍,所以有后人习惯把《易经》,又称之为《周易》,只要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就行。
八卦竟有两种?伏羲卦和文王卦的区别在哪?
说起八卦图,可以说这是中国上古时期传下来的诸多未解之谜之一。八卦本是易卦的一种,世传的八卦卦序有多种,其中两种八卦为主要形式,一种是先天八卦图,传说是古代圣人伏羲根据“河图”和“洛书”而作;另一种是后天八卦图,传说是周文王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修改而来,那这两种八卦的区别是什么呢?一般来说八卦图的外观是正八边形,每条边上都有一个特殊符号,分别代表宇宙中八种最基本的主要物质,分别是“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先天八卦图以乾坤代表天地定位,形成中轴经线;以坎离代表水火分界,作为横轴纬线。
相对的二卦阴阳爻(yao,第二声)相反,互称错卦。而后天的八卦则以震卦为起点,位列正东,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巽卦,位处东南;离卦,位处正南;坤卦,位处西南;兑卦,位处正西;乾卦,位处西北,坎卦,位处正北;艮卦,位处东北。一般来说,先天八卦是理论性的,而后天八卦则是被用于实际运用的,例如后来衍生出来的天干、地支、五行等设置,都是以后天八卦为参考。
《周易-系辞》中对先天八卦的记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人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可见,先天八卦是伏羲观察日月星辰,俯看大地万物而总总结出来的天地规律,从而判定历法季节,用于直到当时的人们农耕。而后天八卦属于后天事象的八卦,是由先天八卦演变而来,讲的是事物变化和运动的规律形容事物的周期和循环,用以表示阴阳的互存,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后天八卦按四时的推移和万物生长的规律,是一个按顺时针运转的卦象。
“天南地北”,真的是天在南边,地在北边吗?
古人认为,上为天,下为地。天无穷大,地亦无穷大。地分东西南北,天亦分东西南北。天地距离远乎?远也!路程之远近,无法尺以量之,遂以观望而测之。天上有日,圆而发光,东升西落,普照四方。为知天地间最近的距离,古人于中午时分,以人所站立的位置,与太阳距离相比较。中午时分,人不论站在什么地方,太阳的位置总是稍偏于南方,与之相对应,人的位置乃处于北方。
什么是《易经》,什么是《周易》,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易经》与《周易》是"母"与"子"的关系,在周文王没有演绎后天八卦之前,《易经》已经存在了,不过,那时的《易经》还不是完整的体系,直到孔子及其学生对它进行注释,才形成了后来的《易经》体系,《周易》是因为周文王在狱中对先天八卦进行了演绎,发现与后时代很多世事不合,于是在原基础上重新进行演泽,而形成后天八卦,所谓"八卦",代表着世事变化运行规律,《易经》讲述的就是事物变化规律的书籍,所以有后人习惯把《易经》,又称之为《周易》,只要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就行。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