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史料中只能看到这支部队在平定岭南地区后,就驻扎在当地了。秦军在巨鹿的惨败。兵力约在三十万人左右。也就是说,匈奴人在历史的变迁中,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难以寻找难于分辨了,被其他民族同化了。秦国的士兵和农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同一批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身份而已。
地球上最深的海洋在哪里?
马里亚纳海沟,又称“马里亚纳群岛海沟”,是目前所知地球上最深的海沟,该海沟地处北太平洋西部海床,靠近关岛的马里亚纳群岛的东方,该海沟为两个板块辐辏俯冲带,太平洋板块在这里俯冲到菲律宾板块(或细分出的马里亚纳板块)之下。马里亚纳海沟在海平面以下的深度已经超过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最高处。马里亚纳海沟位于11 °20′N,142°11.5′E,即于菲律宾东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太平洋底, 亚洲大陆和澳大利亚之间,北起硫黄列岛、西南至雅浦岛附近。
三国时期的凉州在如今什么地方?
三国时期的凉州在今天的甘肃武威,接下来跟大家介绍一下汉末三国时期的凉州人有多厉害。1969年,甘肃武威,在备战备荒口号的指引下,当地群众挖掘了当地一座叫雷台的高大土台,要在这里修一所防空洞。不久后,他们在雷台下面意外地挖到了一座古墓,几个胆子比较大的人沿着挖开的土洞钻进墓室,不成想,自此揭开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政治群体的神秘面纱。
接到施工方的报告之后,考古工作者对这座后来被称为“雷台汉墓”的古墓葬进行了发掘,雷台汉墓的墓主人是东汉末年凉州一带的一个官员,姓张,官职为“守张掖长”,也就是当时张掖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别看张君只是一个地方的军事长官,但墓中出土的一组以墓主人生前出行车马仪仗为原型缩小后制作的铜车马仪仗队震惊了所有的考古人员。
这组仪仗队中,主车舆车通长36厘米,马高40厘米,奴婢俑高19.5-24厘米。铜车马出行仪仗,由38匹铜马、1头铜牛、1辆斧车、4辆轺车、3辆辇车、2辆小车,3辆大车、1辆牛车、17个手持矛戟的武士俑和28个奴婢俑组成。这是迄今发现数量最多的东汉车马仪仗铜俑。矗立在这只仪仗队最前面的,就是著名的铜奔马马踏飞燕。
按说墓主人只是一个地方的军事长官而已,他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出行排场呢?这座墓中的惊人发现,让我们不禁联想到那个叱咤汉末三国魏晋时代的著名政治群体——凉州武装豪族集团。东汉中后期,活跃在汉朝西北边境的羌族开始与汉帝国进行军事对抗,这场被后世称为汉羌之战的战争,历时百余年。而在汉羌百年交战的过程中,一些凉州当地的地主,借助镇压羌族变乱,朝廷给予各种便利资助的机会,趁机创建、培植和训练私人武装或者部曲,普通的豪强地主可能只有看家护院的家甲,而凉州集团的豪强地主,个个都是拥兵数万到数十万不等的地方一霸。
这就是被后世称为“凉州集团”的凉州武装豪族的发家史。后来,这些人的势力强大到连汉帝国的地方长官都要对他们低头哈腰,低眉顺眼,他们每个人不但是富甲一方的土财主,更是拥兵自重的土皇帝。到了东汉晚期,三国时代,天下大乱的时候,这些人开始借助自己的武装势力,兴风作浪。轻则割据自立,重则祸乱四方。正因为政府管不了,官员管不了,那位身为张掖长的张君,才能拥有阔气堪比皇族成员出行的仪仗队伍。
真正让凉州武装豪族集团名满天下或者说遗祸四方的人,是董卓。董卓的得力部下,基本上个个都是实力比张君更猛更强大的凉州土霸王级别的角色,其中既有能征善战的武将,也有聪明绝顶的谋臣。武将中,最为出类拔萃的,就是后来控制了东汉朝廷十余年的四位大将:李傕、郭汜、樊稠、张济。这四个人加上吕布和被关公砍了的华雄,被誉为董卓的“六府”,而开“府”就相当于颁发给这些豪族们可以拥有私人部曲的“通行证”。
在董卓死后,李傕、郭汜、樊稠、张济带领他们的部曲数十万人,血洗了朝廷,控制了汉献帝。朝廷被迫给他们加官封爵:李傕为车骑将军、开府,兼司隶校尉、假节,封池阳侯;郭汜为后将军,封美阳侯;樊稠为右将军,封万年侯;张济任镇东将军,封平阳侯。而文臣方面,最有名的一个就是被誉为三国第一毒蛇谋士的贾诩。凉州武装豪族集团成员,大多数身经百战,战斗力不一般,而且,由于他们长期在边境地区与少数民族作战,熟悉少数民族的战法,因此他们成为三国时期各方军阀势力拉拢的对象,不仅董卓依仗他们发家,在其他主要的割据者阵营中,也不乏来自凉州集团的大角色。
比如说袁绍的手下的名将鞠义,就是出身凉州的豪族,此人能征善战,屡建战功,而且他特别精通少数民族战法,率领着袁绍的精锐部队,在袁绍和公孙瓒的战争中,他率领的“特种兵”大败公孙瓒手下的少数民族骑兵白马义从。再比如曹操手下的名将毌丘兴、毌丘俭父子,也是世居凉州的豪强出身,父子两代都战功赫赫,尤其是儿子毌丘俭,曾经率军长途远征,打败高句丽,俘虏了高句丽的国王。
秦朝灭亡的时候秦朝大军在哪里?
先说说大背景。秦国没有职业军队。秦国的士兵和农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同一批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身份而已。这也就所谓的劳役、兵役合一制度。而秦朝的制度,又完全继承自秦国。因此。统一六国后的秦朝也仍然是全民皆兵的征兵制。没有募兵制概念。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前方打仗、后方生产两不耽误。秦国往往会把服兵役的男丁数量限定在壮年男丁一半的水平。
要力保另一半男丁能在家里务农,维持全国的基本生产秩序。只有当前线兵力吃紧的时候,政府才会考虑暂时舍弃生产,优先保障前线战事。但是,由于秦朝后期多次大规模用兵。而且还经常吃败仗。比如灭赵国、楚国时,就损失了不少兵员。这就导致统一前的秦国,并没有严格遵守征兵制度,存在无限制地征召未服兵役的农民的情况。统一六国后的秦朝,也是如此。
秦始皇好大喜功,滥用民力,搞了不少大工程。所以秦末时期,秦朝存在民力枯竭,兵源枯竭的问题。一旦当现有的秦军打没了,秦朝政府很难在短时间内向前线补充兵源。(秦始皇东巡线路图)这是历史大背景,再说当时的秦军。根据史料记载,秦末战乱前,现有的秦军大体分为四个兵团。一个是以旧秦国军队为基础的关中军团。这是驻守关中的部队。
另外三支军队根据其特点和分布区域,我们姑且可以分别命名为岭南军团、长城军团和骊山军团。这其中的岭南军团,记载不多。我们从史料中只能看到这支部队在平定岭南地区后,就驻扎在当地了。秦末战乱时,他们完全没有参与和影响中原战事。至于他们为什么“隐身”,不知道,一般有两种猜测。一是认为这支兵团的军队规模不大。《史记》没有记载这支军团的具体兵力。
汉朝的《淮南子》倒是记载了,说是有五十万大军。但《淮南子》这本书,一向是信口开河,严谨性不足。就以岭南的战略地位而言,秦始皇怎么可能砸下五十万大军?莫名其妙啊。所以,“五十万大军”,并不可靠。现在学界一般认为,岭南兵团的实际兵力在十万人左右。另有四十万的移民,徭役以及运输人员。这些人加在一起可能有五十万。
试想,仅以十万兵力,就想长途跋涉,穿越起义军的地盘,回到中原救场,这个确实难度太大了。另外,还有一种猜测认为。岭南兵团是专门为了征服岭南百越土著而组建的,士兵多以步兵和水兵为主,没有多少适合北方战场的骑兵和车兵。让这些步卒和水军直接回中原参战,等于是让他们去送死。因此综合来看。岭南兵团在当时隐身,并非是其领导人任嚣、赵佗从一开始就对秦二世心怀不轨,想借机独立。
他们很有可能是确实有困难,大伙也都认为回去就是去送死的。故而岭南军团在战略上作出了自保的集体决定。相比之下,长城军团的史料较为丰富。这是秦朝为了打击匈奴,维护北境,专门组建的边军。兵力约在三十万人左右。陈胜吴广起义前,这支大军刚刚在北线驱逐匈奴,战斗力有保障。后来他们奉命南下,主要在燕国、赵国故地作战,取得一定战绩。
比如,他们灭掉了武臣建立的赵国(后来一个叫赵歇的人在齐国支持下又复国)。以及配合骊山军团在定陶击败楚军,并杀死楚国大将项梁等。不过总体而言,长城军团的表现不理想。巨鹿之战时,长城军团被项羽军击败。全军覆没。军团的主帅王离被俘。两位副帅,一位战死,一位自杀。非常丢人。现在一般认为,长城军团表现不佳的原因是项羽率领的楚军战斗力要强于秦军。
他们确实打不过楚军。再就是认为,军团主帅王离的指挥水平不行。他虐菜有余,但是碰上真正的狠角色,就不够看了。另外,长城军团在各地连连作战,本身损失也不小。巨鹿之战时的长城军团,并非战斗力最巅峰期。(有一部分长城军团留在北方防备匈奴,没有南下)骊山军团是秦末战乱期间,秦将章邯临时组建的军团,兵力大概在二十万人左右。
虽然史料中记载,骊山军团全部是囚徒。但是综合秦朝当时的实际情况,及后来的研究成果来看。骊山军团士兵全部为骊山刑徒的可能性不大。其中,多多少少应该有一些关中地区的秦地农民和被判刑的秦国百姓。另据一些专家的研究,骊山兵团的武器装备直接取自武库,因此装备非常好。故而,他们的综合表现也比长城军团好。章邯组建骊山军团后,先是击败了已经攻入关中,拥兵几十万的起义军周臣部。
接着又秋风扫落叶,摧毁了陈胜吴广起义军的大本营。后来,他们继续向东,平定了魏地的起义军。最后还击败了前来增援魏国的齐楚联军。总体表现非常好。可以说是当时秦军中,综合表现最好的一支。但巨鹿之战时,他们和长城军团一样,也在巨鹿阴沟里翻船了。巨鹿之战时,骊山军团的任务是配合长城军团围剿赵军。后来随着各地起义军赶到,章邯和王离决定分兵作战。
由王离对付邯郸城内的赵军,章邯在外围阻击前来增援的六国援军。争取在消灭赵国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消灭六国义军的有生力量。按道理来说,两个军团合计近四十万人。这是稳胜的战役。结果没想到,他们遇上了项羽这个煞星。骊山军团的外围防线被项羽军击穿,这导致在内线围攻赵军的秦军的粮道被切断了,腹背受敌。最终,造成长城军团全军覆没。
秦军在巨鹿的惨败。后来,章邯率骊山军团撤出战场,退到安阳一线构筑防线。他听说刘邦要断他后路,便准备退守函谷关。其实这时候的骊山军团,主力还在,若这二十万人退守函谷关,秦国也不可能在后来短短数月之内就被亡国。但不料,白痴赵高把章邯往死里逼。章邯畏惧赵高迫害,便带着骊山军团二十万人投降了项羽。又后来,项羽在新安坑杀了这二十万人。
骊山军团也长城军团一样,全军覆没了。而也正是因为如此,秦国的老百姓都恨死章邯了。后来章邯在秦地当雍王,支持他的秦地老百姓是少之又少。最后是关中军团。按照史料记载,关中军团是驻守在关中地区的秦军,分成三部分:郎官、卫士和守卫京师的屯兵。郎官由九卿之一的郎中令统领,相当于后来的宫廷禁卫军,约几千人。卫士由九卿之一的卫尉统领,负责宫廷内外的警卫。
大约一万人左右。屯兵由中尉统领,负责守卫京城,是野战部队性质,兵力五万人上下。此外,关中地区的各郡县还有数量不等,平时维持地方治安,战时听从中央调遣的地方驻守兵。这些秦军加起来,不下十万人。堪称是秦帝国最后的屏障。骊山军团被坑杀后,这是秦朝最后的有生力量。但很可惜,这支秦军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刘邦率军进攻峣关时,秦王子婴(当时秦二世和赵高都被杀了)派遣中尉带兵军于峣关阻击刘邦。
但这支秦军被刘邦击败。最后,赢子婴主动向刘邦投降。关中的郎官部队、卫士部队以及地方兵,都是几乎没有怎么作战,便放下武器向刘邦投降。这些投降的秦军先是被刘邦收编。后来,项羽带着诸侯联军杀入关中,这些秦国降兵又被项羽收编,分成三部,分别交给了章邯、司马欣、董翳掌管。但前面说了,项羽坑杀秦人,还纵兵劫掠关中地区,搞得三秦父老都恨死他了。
而他扶持的章邯等人,也是不得人心。所以当刘邦从汉中杀入关中,并击败章邯等关中三王后,这些秦军部队又归顺刘邦,并成为汉军的一部分。这些秦军将士在归属汉军序列后,史料没有系统性的记载他们的事迹。但我们从各类史料里面,也能找到他们的影子。比如,刘邦在彭城惨败给项羽后,他痛定思痛,决定组建骑兵。他当时挑选的两个骑兵教官,李必和骆甲,就是原秦国关中军团的骑兵军官。
还如,项羽于乌江自刎后,抢夺他遗体的五个人,杨喜、王翳、吕马童、吕胜、杨武。其中的杨喜、杨武、王翳,便都是原秦国关中军团的军官。(据说杨喜是后来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祖先)因此,刘邦能打败项羽,得到天下,与他吸纳了原秦国京师兵,得到秦地父老支持,有分不开的关系。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总喜欢说,刘邦统一天下,实质是第二次秦灭六国的原因。
10年后,1万元人民币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还未发生的事情不好说,但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却可以参考,让我们回归到十年前。那时候一碗面是多少钱?1万块钱能买到什么?十年前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最好的苹果手机,1万块可以买两台,一顿快餐10块左右,平时生活费几百块钱差不多了,房价大约是现在的四分之一。那么为什么每种东西它的贬值速度不一样呢?怎样估计未来的钱价值几何?数码产品,每年贬值15%笔者15年买的2W元的电脑,当时配置是顶配,980的独显来两块,固态硬盘也上上,而现在,同系列的入门款已经要卖到27000,现在最顶配的电脑大约要花4W块,相当于5年翻了一番。
事实上这是跟数码类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快有关的。就像苹果手机,每年cpu都会升级,各种技术也都会慢慢上升,这样也导致了虽然价格涨得快,但事实上科技感也与日俱增。拿出十年前的4S,跟现如今的浴霸摄像头比一下,你就会发现原先给你心动感觉得4S已经变得这么不入眼。这也是为啥数码类产品涨价之速度如此迅速。生活必需品,反映通胀水平相比之下,生活必需品的涨幅就附和经济的通胀水平,一般来讲,通胀水平大约是每年2%-5%左右的速度,猪肉近几年由于特殊原因导致大幅涨价,这相当于特殊案例,姑且忽略不计,当然它也侧面影响了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使涨价变快了些。
那么按照这个速度,之前10块钱左右的快餐,五年后差不多也要涨一半了。这是因为钱变多了,所以价值就变低了。但是生活费用所占的比例往往不会有较为巨大的变化。投资类商品,涨跌看市场不少人直观地觉得自己的钱变得不值钱了,是因为房价。年轻人买不起房,中年人换不起房,一线城市因为房价把一堆人拒之门外。但是却忘记了,在国内,房子具有投资属性。
正是因为这种商品这么多年时间里一直持续走高,反而吸引了更多的资金进入避险,甚至投机,无形中加速了房价的上涨。这也导致房价在一些人口众多的城市迅速走高,成为紧俏商品。但是,投资类商品不可能毫无风险,有涨就有跌,这十年一路狂飙不代表未来十年也会突飞猛进,因此这类商品价格的涨幅并不能客观反映出货币贬值的速度,而是只能作为参考。
刘备被火烧连营诸葛亮在哪里?当时发生了什么?
烽烟青史,英雄流名。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以火攻闻名的三大战役之一,此战既是东吴陆逊的成名之作,又是蜀汉刘备的败亡之耻。刘备在蜀汉新立之际发兵十万亲征东吴,誓要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来势汹汹,却落得个火烧连营,全军覆没,败走白帝城,最终抑郁病故的结局,自此一战,蜀汉元气大伤,几乎处于崩溃边缘。我们知道,刘备以白身起家,历经数年征战积累,才终于拿下荆益二州,占据汉中入川称王。
初步形成诸葛亮当年隆中对制订的战略雏形,如果按这个趋势,巩固现有领土,稳定地方休养生息,待兵精粮足人才充盈,即可按战略规划东结孙权,西讨曹魏,逐步实现刘备的最终蓝图,光复汉室一统中原。但是,驻守荆州的关羽,却不顾刘备严防死守荆州的嘱托,擅自带兵攻打樊城的曹仁,东吴孙权借荆州空虚之机,和曹操结盟,突袭荆州前后夹击。
最终关羽被杀,荆州失守,上庸也随孟达降魏落入曹魏之手,艰难建立的蜀汉疆土丢失过半。在称帝三个月后,刘备就急不可奈领兵十万亲征伐吴,欲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最终导致夷陵惨败,使本就兵力匮乏人才青黄不接的蜀汉雪上加霜。令人疑惑不解的是,一直以上兵伐谋为道的丞相诸葛亮为何没有出现在伐吴队伍中呢?基于兄长诸葛谨的东吴身份,诸葛亮主动避嫌首先,东吴的重要谋士诸葛谨是诸葛亮的兄长,兄弟俩在不同的阵营辅佐各自的主公,代表不同方向的利益,当年孙刘联合抗曹时正是兄弟俩双方努力促成的结果,如今两方开战,无论战况胜负,参与其中的诸葛亮都难逃说不清的嫌疑。
因此,诸葛亮既没有亲口劝阻刘备仓促伐吴,也没有主动要求随军出征,避免以后给人留下口实。但是他私下向赵云陈述了蜀汉新立面对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分析了当时形势下伐吴的利害。诸葛亮深知赵云一直深受刘备信任,长坂坡后更是将其视为心腹爱将,于是让赵云出面劝阻刘备,但一意孤行的刘备仍然对伐吴坚持不弃。并恼怒地将赵云留置江州。
后方朝政需要靠诸葛亮来主理刘备作为蜀汉皇帝御驾亲征,朝政只能由太子兼国。但十四岁的刘禅难当重任。此时蜀汉内部派系林立;边远部落亦未完全臣服;原益州部分官员仍在观望立场未稳,随时可能出现叛乱,在这种情况下少年刘禅的坐朝聊胜于无。必须留一位不管是在治政还是平乱上都能应付自如的辅臣协助刘禅。而在人才凋零的蜀汉,担此重任的也只能是丞相诸葛亮,况且新立的太子刘禅也正需要诸葛亮教习治政韬略,因此刘备为了后方稳定,将诸葛亮留在成都督粮征兵,协助太子主理朝政,没有带其出征。
诸葛亮重于战略及治政,军事实非所长隆中对时复兴汉室的战略布局彰显了诸葛亮的安邦治国之才,但临战布阵上,初出茅庐的诸葛亮并未显出高明之处。在陈寿的《三国志》中,火烧博望是由刘备指挥,当阳败逃时诸葛亮也没去江陵借兵,而是跑在刘备的前面。徐庶离开后,刘备指定的军师是庞统,庞统死后,益州的法正崭露头角。收益州,占汉中,入成都都是在法正主导下得以完成。
法正到来后,刘备军事上主要依赖于法正,诸葛亮的职能开始向战略制订,筹粮治军等内政管理方面转移。《三国志》的陈寿这样评价诸葛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就是说诸葛亮是象萧何那样的治政人才,而不是临战谋略的帅才,这也是之后北伐时魏延不服诸葛亮用兵的原因。
刘备面对蜀汉新立,内政未稳,外敌当前,人才断档的严峻形势下,不参考诸葛亮建议对内整治朝政恢复生产,坚持伐吴,使本就孱弱不堪的蜀汉政权元气大伤,也为多年后刘禅政权的灭亡埋下伏笔。刘备的去世,军中骨干的断层,十万蜀兵子弟魂归它乡,都让整个蜀汉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如果不是其后诸葛亮重新与东吴修好,用五年时间休养生息,恢复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生产及人口,蜀国可能早被吴魏任一方伐灭了。
甘肃“罗马村”在哪里,为何会被称为“罗马村”?
甘肃“罗马村?这个问题有意思,在我国甘肃境内确实有这个村子存在,为什么会被人称为罗马村,那是因为牵涉到2000多年前欧洲古罗马帝国的一批人口失踪案,在西汉时期,一支罗马军团东征,在参加战争后就神秘消失了,成为罗马帝国史上悬疑案,直到上个世纪因其奇特的风俗与周边民众格格不入,引起人们注意,后来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学者纷纷至此调查研究,最终揭开谜底,当年古罗马一批消失的人口到中国来了。
2010年,几位骊靬村的村民到上海进行DNA检测,显示他们确实具有超过50%的欧洲白人血统,图为骊靬村的古罗马村民。公元前53年,古罗马帝国率军东征,打到今天伊朗地区时,受到帕提亚帝国强力围歼,古罗马帝国军队大败,其中第一军团6000人溃逃时,在沙漠上迷失方向,公元前20年古罗马帝国与帕提亚帝国熄战,双方交换俘虏发现,第一军团失踪了,至此,古罗马帝国第一军团的历史记载到这儿了。
图为骊靬村的骊靬亭,具有欧洲建筑风格,此亭为后修复。同一时期的西汉王朝在汉宣帝刘询的统治下,实现了孝宣中兴,不但降服了匈奴,还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囊括了西域广大领土,一直延伸到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地区,而《汉书》记载,公元前36年,西汉骑都尉甘延寿在西征时,遇到一群身着奇装异服的军队,他们所使用的鱼鳞阵是大汉军从没见过的,于是招募他们为雇佣军,后来肃清了西北叛乱后,将这股雇佣军安置在了骊靬县,并为他们划地修建了骊靬城堡,此堡就在今天的甘肃省永昌县境内,而这伙雇佣军使用的鱼鳞阵就是罗马帝国惯用的攻城阵法。
也有人提出质疑,说骊靬县是西域的交通要道,自古就多民族混杂,罗马军团后裔不准确,图为骊靬村汉代的城墙遗址。此后的骊靬县一直存在于中国史书上,《汉书》、《晋书》、《隋书》,清朝的《五凉志》仍有记载,这群外者的雇佣军从此生活在这里,也就是今天的甘肃省永昌县焦家庄乡楼庄子村六队的骊靬村,到现在虽然经过了2000多年的混居,但骊靬村的村民仍然身材高大、鼻梁高挺、皮肤泛红、眼睛绿色凹陷等特点,村里保留有罗马建筑风格的“骊靬亭”,村民们的主食也是比萨饼,而村里墓葬出土很多类似欧洲的陪葬品,所有的这一切无不说明着这是一群欧洲人后裔,当年消失的罗马第一军团跑到中国来定居了。
古代的匈奴人现在在哪里?阿提拉为什么被称为“上帝之鞭”?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在与中原王朝的争锋中,曾一度占据上峰。从汉武帝时期开始,汉朝对匈奴开始有战略防御改成了战略进攻。名将霍去病追击匈奴人到今蒙古国内的狼居胥山,卫青在东路扫平乐匈奴王庭。公元48年,匈奴分裂成两部分。匈奴日逐王率四万匈奴人南下附汉,称为“南匈奴”,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
另一部分匈奴人居住漠北,称为“北匈奴”。后来,南匈奴与东汉联合攻打北匈奴,北匈奴人被迫西迁,从此在中国历史上消失。公元187年,南匈奴发生内讧。后来他们参加了中原混战,蔡文姬就是被匈奴人掳走的。公元202年,南匈奴首领归附汉丞相曹操。曹操将南匈奴人分成五部,异地安置。从此匈奴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消失。也就是说,匈奴人在历史的变迁中,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难以寻找难于分辨了,被其他民族同化了。
公元375年,突然从欧洲传出一个惊人的消息:有一群匈奴人攻打东哥特人领地,拉开了欧洲历史上持续二百多年的民族大迁移序幕。而这支匈奴人,正是在四百年前,被西汉校尉陈汤打败,并杀死致支单于的那支北匈奴人。几百年当中,他们没有任何消息,或许是因为他们没有文字,没有人记载他们的历史。这支匈奴人的首领就是被称为最后一个单于的阿提拉。
阿提拉带领的这支匈奴人,促成了欧洲历史发展的转折。他们把生活在丛林里的日耳曼人推上历史的舞台,并与他们一起如摧古拉朽般地结束了罗马人的时代。帝国历史的消失,使各个封建国家组成的西欧多元政治格局开始了,一个几乎延续到现在的欧洲国家的划分形成了。而最后一个匈奴单于阿提拉,被罗马人和日耳曼人一致称为“上帝之鞭”,表达了欧洲的恐惧与无奈。
方舟生存进化手游怎么设置开枪,葡萄游戏厅cf枪战手游怎么设置按键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