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没有这么一说我不知道,但《封神演义》里肯定是没有的,相反,原著明确称纣王为天子,甚至在最终封神名单上,天喜星后面写的就是“纣王天子”四个大字。在上古神话中,昊天上帝一直就是天帝,这个说法延续到唐宋有了变化,在宋朝彻底改变。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作为对神仙的回报,周武王甘愿以天子自居,从此之后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都自称天子。
为什么都把《封神演义》中的纣王称作“人皇”?
由于《封神演义》中有很多历史人物和道教神祇,再加上网络盛行和民间故事的广为流传,所以很多并不存在于《封神演义》的设定,被强加到原著上。纣王被称作“人皇”就是其中之一。被无限添加的《封神演义》我一向反对对文学作品混搭解读,有人说这是固步自封,不能与时俱进,我倒觉得这是偷换概念。客观讲,《封神演义》的整体框架和构思非常出色,但是文笔、严谨性一般,对比同为神魔类小说的《西游记》,明显差一个档次。
除了封神这个原创的大主题,其他很多人物、人设都是拼凑的,或者说借鉴了很多民间故事、道教典籍甚至《西游记》。其实这也是在所难免的,相对于西方神话,中国神话故事虽然多,但是不成体系,很杂乱。在不同故事或者文学作品中,设定都是不一样的。比如道教典籍,三清是道教最高神祇,但是在《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显然玉帝(昊天)的地位更高。
由于《封神演义》的时间背景比较早,所以尽管他算不得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上上之作,但依旧会被很多喜欢神魔小说的朋友拿来讨论。久而久之,他们把那些听来的故事或者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设定也加到了《封神》中,这是我一直比较反对的。有的朋友或许会说,现代网文《佛本是道》的整体水平明显比《封神演义》强,难道不许进步了吗?难道只有《封神》才是对的,不都是小说吗,又不是历史,你较什么真。
我觉得这种人很可笑,你自己不严谨,难道就要求别人也这样?不是历史难道就没有研究的价值,小说就可以乱盖?那你上学时语文课学的也是历史?分析鲁迅的作品干什么?我从来不反对创新,也不排斥现代网文。我反对的是出处乱安。现在很多人一说起这些神魔人物,就说在《封神演义》中如何如何,无论原著是否真的有写,久而久之,《封神演义》被无限添加,这让很多没看过原著的朋友被误导。
在我看来,这是典型的误人子弟。原著不存在却一直被误以为存在的这里简单给大家举几个例子,看看一些常见的认知有哪些和《封神演义》无关。第一,最有名的一句话——道友请留步。这句话原著从来没有,应该来自电视剧或者评书。第二,蚊道人。原著从来没有这个人物,只提到一群蚊虫将龟灵圣母吸成了空壳。蚊道人是现代网文《佛本是道》原创。
同样的还有红云、冥河、十大祖巫的设定等等。第三,番天印是半截不周山炼化。这个设定也不见于原著,出处不得而知。第四,鸿钧道人是诸圣之师。书中写明了鸿钧只是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师傅,和准提道人、接引道人没有传承关系,所以在西方两位教主准备向鸿钧行弟子礼时被婉拒,而二圣也就坡下驴。诸如此类的很多很多,就不一一而论了。
下面是本文讨论的重点——纣王是最后一位人皇。这一说法流传度非常广,和那句“道友请留步”不相伯仲,然而,原著并没有这样的说法。“纣王人皇论”的由来分析不知什么时候起,网上兴起了“平反风”,很多被定性多年的人物人设被网友推翻,比较典型的就有杨广和纣王这两个多数人认知中的昏君。客观讲,杨广和纣王确实不能算昏庸,他们都是能力很强的人物,能力强是优势,但物极必反,容易变得狂妄,听不进谏言,同时好大喜功、急功近利。
比如杨广开凿京杭大运河,两百年的工程偏要二十年完工,这就是典型的功在千秋,罪在当下。或许是出于对历史人物黑化的同情,再加上确实有“周朝之后为天子”的说法,所以纣王被扣上了“人皇”的帽子。历史上有没有这么一说我不知道,但《封神演义》里肯定是没有的,相反,原著明确称纣王为天子,甚至在最终封神名单上,天喜星后面写的就是“纣王天子”四个大字。
所以个人觉得,纣王的“人皇”论,更多是网友们对其被极限黑化的不满,或者是将历史和小说混淆。话说看《封神演义》对照历史的,也都是“神人”。归根结底个人认为,不同人物,在不同文学作品或者历史上的形象、人设不尽相同,所以不应该混搭解读。说《封神演义》就按照《封神》内容,说《佛本是道》就按照《佛本》内容,没必要非得想当然的将这些作为前后部混在一起。
为什么纣王是人皇,后世之君只能称天子?两者有什么区别?
纣王是人皇是可以跟天帝平起平坐的,昊天上帝管理天庭,纣王统治人间,各行其是。纣王从来不拜神仙,因为在他心里他才是世界的主宰,人间的帝王。商朝六百多年历代统治者都是生前称王,死后称帝,商王祭祀天帝可不是指昊天上帝而是那些故去的商王祖先。正因为纣王拥有如此尊崇的地位所以他连女娲娘娘都没听说过。当丞相商容提议纣王在三月十五日女娲娘娘降诞之日前往女娲宫降香时纣王竟然问女娲有何功德值得他鞍马劳顿去给她降香?商容详细介绍了女娲娘娘的功德,主要有两条,一是补天之功,二是可以保佑老百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能庇护国家兴旺。
纣王觉得女娲娘娘的功绩够大,给她烧炷香也未尝不可,于是亲自前往女娲宫降香。纣王肯为女娲娘娘上香其实还是看中了女娲庇国福民这一点,跟自己的政权与子民有关系,但是纣王也仅仅是给女娲娘娘上香而已并不是去跪拜!纣王是人皇的另一个证据是他作为君主手下有不少大臣都是神仙,比如闻仲贵为太师还是托孤重臣,倾尽全力来帮助纣王以尽臣节。
纣王之后的帝王哪还有神仙大臣,神仙早就放到庙里供奉起来了。封神大战之前神仙遍地走,跟普通人没有任何区别;封神大战之后神仙都高高在上了,很少在人间见到他们了,能够见到他们的都是有缘之人,而且普通人一见到神仙就得跪拜,真是物以稀为贵。这也说明了纣王之后神仙与人平等的格局打破了,神仙的地位已经远高于人类了。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纣王统治时期他跟天帝平等,自己的子民跟神仙平等。但是自从武王伐纣推翻纣王之后自武王起身份自降一辈,从人王变成了天子。当头的都成天子了,那老百姓也就跟着自降身价,神仙就这么变得高贵了。武王之所以自称天子是因为他的江山都是神仙们帮他打下来的。如果没有昊天上帝、鸿钧老祖、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西方二圣这些法力无边的大神的帮忙,周武王是不可能推翻纣王统治建立周朝的。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作为对神仙的回报,周武王甘愿以天子自居,从此之后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都自称天子。封神大战之后神仙们达到了目的,终于不再跟人类平起平坐了,他们可以堂而皇之被人们供奉起来,香火不断。而收集人间香火恰恰是可以增加神仙寿元的最好的方式。结语:打个比方纣王跟昊天上帝见面俩人携手揽腕称兄道弟,喝酒饮茶谈笑风生;武王见了昊天上帝需要下跪磕头,上帝坐着武王毕恭毕敬在后面站着大气不敢出!同样是君主,差距就是如此大!。
玉帝后来如何成为封神榜的主人?西王母又为什么不在昆仑山而是在天庭?
中国神话来源芜杂,或者源自上古神话,或者源自道教仙话,还有唐宋元明各种小说家言,始终没有人能够将其大一统。 题目中说到的封神榜主人,应当是昊天上帝,而非玉皇大帝。 封神榜的故事源自明代小说《封神演义》。姜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册封诸神,为昊天上帝充实天庭。封神行动就是一场公务员的招募行动。 在上古神话中,昊天上帝一直就是天帝,这个说法延续到唐宋有了变化,在宋朝彻底改变。
宋朝真宗皇帝热衷封禅,他将玉皇大帝册封为宇宙最高神,其地位比之道门三清还要高,取代昊天上帝成为新任天帝。 宋真宗还册封过许多神,宋朝的许多皇帝都是封神的大BOSS,不单玉皇大帝是宋朝皇帝册封的,其他诸如玄武大帝,关羽,最初的封神都是源自宋朝皇帝。 人皇册封天皇,看起来有些荒唐,但这就是中国的历史。
在夏商周以来,中国的王权始终高于神权。 至于西王母,与《西游记》小说中的王母娘娘,其实也可以当成两个人。 西王母源自上古神话,出自《山海经》,居住在昆仑山。因其人面虎形,擅啸,凶猛,在秦汉五行之说兴起后,就被赋予西方金母的特征——与东方木公相对。 到了唐宋时期,随着世俗文学的兴起,天帝被俗世化,昊天上帝被玉皇大帝取代。
封神演义中,三教共立封神榜究竟是谁的主意?为何地点选在通天教主的碧游宫?
关于封神的起因,《封神演义》交代:“话说昆仑山玉虚宫拿阐教道法元始天尊,因门下十二弟子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故此闭宫止让。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故此三教并谈,乃阐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也就是说,三教共立封神榜,皆因阐教门下的十二金仙。但不管是十二金仙犯红尘之厄,还是昊天上帝想让十二金仙称臣,元始天尊肯定要保住他们。
怎么保?凭元始天尊的本事,他要保住十二金仙之命容易;但直接违抗昊天上帝旨意,元始天尊需得细细盘算一番。天庭不就是缺编吗?只要把人员早早补足,天庭凑足了三百六十五位成神,昊天上帝就没有理由觊觎十二金仙。于是,元始天尊联合大师兄老子向师父鸿钧老祖提出三教并谈之事。老子是阐教的掌教大老爷子,自然站在元始天尊这边;而鸿钧老祖也正忌惮通天教主的截教由于发展迅速,对天道平衡造成了威胁,刚好趁机搞个封神大战,削弱截教的势力。
2023-12-20 / 1.1
2023-12-19 / 6.0.1
2023-12-19 / 6.0.1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