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游戏,APP下载,公益下载:帝一应用

帝一应用手机版|下载排行|最近更新|tags标签汇总

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软件知识 - 手游明朝开国英烈攻略,明朝英雄开国传 第24关集庆决战怎么过

手游明朝开国英烈攻略,明朝英雄开国传 第24关集庆决战怎么过

时间:2022-12-03 07:21:34来源:整理作者:佚名投稿 手机版

1,明朝英雄开国传 第24关集庆决战怎么过

战前营地2排武将最后面有个宠物商人买个东西抓要3000两
你说呢...

明朝英雄开国传 第24关集庆决战怎么过

2,明朝开国英烈传救援双将怎么过

《英烈传》写的是朱元璋率群雄英烈推翻元朝统治、剪除割据势力、建立大明王朝的故事。《英烈传》的作者扣紧题名,浓墨重彩地塑造出皇明开运时期叱咤风云的英烈群像。其中一些小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如贩乌梅、取襄阳、战滁州等。

明朝开国英烈传救援双将怎么过

3,明朝开国英烈传救援双将怎么过

《英烈传》写的是朱元璋率群雄英烈推翻元朝统治、剪除割据势力、建立大明王朝的故事。《英烈传》的作者扣紧题名,浓墨重彩地塑造出皇明开运时期叱咤风云的英烈群像。其中一些小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如贩乌梅、取襄阳、战滁州等。

明朝开国英烈传救援双将怎么过

4,为什么明朝开国六公爵没有刘伯温而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只能排第二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国时,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这六位都是功勋卓著的大功臣,建立王朝之后的朱元璋以屠杀功臣著称,那我们来看看这六位公爵最后都是什么下场?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是文臣,在朱元璋在外征战的时候,为他留守后方,输送粮草,建国之后却被朱元璋认为是他的第一功臣,他就是朱元璋的萧何。洪武初年被封为宣国公,到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将其晋升为韩国公,位极人臣。李善长向朱元璋推荐了胡惟庸,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李善长险些被牵连。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还是没有逃过厄运,最终还是因为胡惟庸蓝玉谋反案被杀,全家七十余人都被处死,只有一个娶了公主的儿子免死,被流放。至此,韩国公的爵位自然也无法流传了。魏国公徐达徐达是朱元璋的第一武将,为明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他跟随朱元璋东据张士诚,西灭陈友谅,1367年与常遇春一起统兵北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攻克元大都,消灭了元朝。随后又继续征讨北元残余势力。洪武三年(1370年),晋封为魏国公。1384年,徐达患了背疽,到次年二月病重去世,野史故事中多有传闻说朱元璋得知徐达患了背疽之后还赐给他发物蒸鹅,导致徐达病重而亡,但是此事并无正史记载。徐达死后,为表示哀痛,朱元璋将其追封为中山王。而徐达的后代不仅仅将魏国公的爵位传到了明末,而且他的后代中还新增了一支公爵,定国公。徐增寿是徐达的第四子,所以他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魏国公爵位,魏国公爵位由徐达长子、徐增寿的大哥徐辉祖继承,原本徐增寿是与公爵无缘的了,但是恰恰碰到了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虽然朱棣起兵之初并不顺利,但是最终在诸多内线的帮助下朱棣还是顺利的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徐增寿就是内线之一,后来被建文帝所杀。等到朱棣进城登基之后,为了表彰徐增寿对自己的忠诚和贡献,追封其为定国公,世袭罔替,令其子徐景昌继嗣;而徐辉祖虽然站错了队且死不认错,但是顾念其父徐达的功绩,以及弟弟徐增寿的拥戴之功,仍保留其魏国公爵位。这样徐家一门就有了魏国公和定国公两个爵位,后来定国公一系跟随朱棣迁都到了北京,而魏国公徐辉祖一系则继续留在南京,两支都一直传承到明末,一门两国公,分居两京,也是旷古未见之奇景。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但是他的公爵并不是靠裙带关系而来的,而是他自己一刀一枪拼来的,他是朱元璋开国的重要将领,十九岁从军,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后来跟随常遇春北伐元朝,在常遇春病逝之后,代替常遇春继续北伐,俘获了元顺帝的孙子以及后妃,宋、元两朝的玉玺等宝物。被封为曹国公。洪武十六年冬天,患重病,朱元璋亲自前去探望并嘱咐太医护理用药,洪武十七年病逝,被追封为岐阳王。后来,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继承了爵位,在靖难之役中李景隆表现很差,身为建文帝一方的他在多次战斗中失常,损兵折将,最终还在防守南京城的时候献城投降,因而也得以保留爵位。永乐二年因被告发“大逆不道”而被削去爵位。嘉靖十一年,李文忠的六世孙李性封临淮侯,降了一等。宋国公冯胜冯胜原名冯国胜,起初在元末乱世之中他与哥哥冯国用一起结寨自保,后来投靠朱元璋,开始了传奇的一生。他参与过朱元璋的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如救援安丰、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俘虏张士诚等。洪武初年,率军北伐,连战连捷。后又参与明朝辽东的军事行动。冯胜因为战功而被封为宋国公。洪武二十七年,因为蓝玉案被牵连,以蓝党被赐死。卫国公邓愈邓愈,明朝开国名将,邓愈的主要军事战绩在江南、江西一带,在著名的“洪都保卫战”中配合朱文正防守洪都,阻止了陈友谅的进攻,为朱元璋回师救援争取了时间。之后,在徐达、常遇春北伐的时候,从河南出兵配合大军北伐。洪武三年,又攻克乌斯藏部,招降了吐蕃,因功被封为卫国公。洪武十年,因病去世,年仅41岁。朱元璋听到消息后十分悲伤,追封其为宁河王。邓愈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改封申国公。其妻是李善长的外孙女,李善长因为胡惟庸案获罪,邓镇受牵连坐罪被杀。1532年(嘉靖十一年)四月,邓愈的后代续封定远侯,世袭爵位,直到明末。郑国公常茂常茂,是常遇春的儿子,因为常遇春在北伐过程中病逝,朱元璋感念常遇春的功劳,将其儿子封为郑国公,可惜常茂并没有继承他父亲的军事才能,却有着一般官二代的骄傲自大,后来因为和岳父冯胜一起出征纳哈出时,纳哈出投降,在宴会上常茂得知纳哈出准备逃跑,于是他不听岳父指挥,擅自行动,结果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后被解除兵权,安置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常茂病逝。常茂无子,其弟常升袭爵,后因牵涉蓝玉案被杀。所以,真正传到明末灭亡时还是公爵的只有魏国公徐达一家,而且还多了一家公爵,可谓是明朝除了朱家以外最成功的家族了。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国时,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这六位都是功勋卓著的大功臣,建立王朝之后的朱元璋以屠杀功臣著称,那我们来看看这六位公爵最后都是什么下场?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是文臣,在朱元璋在外征战的时候,为他留守后方,输送粮草,建国之后却被朱元璋认为是他的第一功臣,他就是朱元璋的萧何。洪武初年被封为宣国公,到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将其晋升为韩国公,位极人臣。李善长向朱元璋推荐了胡惟庸,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李善长险些被牵连。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还是没有逃过厄运,最终还是因为胡惟庸蓝玉谋反案被杀,全家七十余人都被处死,只有一个娶了公主的儿子免死,被流放。至此,韩国公的爵位自然也无法流传了。魏国公徐达徐达是朱元璋的第一武将,为明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他跟随朱元璋东据张士诚,西灭陈友谅,1367年与常遇春一起统兵北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攻克元大都,消灭了元朝。随后又继续征讨北元残余势力。洪武三年(1370年),晋封为魏国公。1384年,徐达患了背疽,到次年二月病重去世,野史故事中多有传闻说朱元璋得知徐达患了背疽之后还赐给他发物蒸鹅,导致徐达病重而亡,但是此事并无正史记载。徐达死后,为表示哀痛,朱元璋将其追封为中山王。而徐达的后代不仅仅将魏国公的爵位传到了明末,而且他的后代中还新增了一支公爵,定国公。徐增寿是徐达的第四子,所以他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魏国公爵位,魏国公爵位由徐达长子、徐增寿的大哥徐辉祖继承,原本徐增寿是与公爵无缘的了,但是恰恰碰到了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虽然朱棣起兵之初并不顺利,但是最终在诸多内线的帮助下朱棣还是顺利的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徐增寿就是内线之一,后来被建文帝所杀。等到朱棣进城登基之后,为了表彰徐增寿对自己的忠诚和贡献,追封其为定国公,世袭罔替,令其子徐景昌继嗣;而徐辉祖虽然站错了队且死不认错,但是顾念其父徐达的功绩,以及弟弟徐增寿的拥戴之功,仍保留其魏国公爵位。这样徐家一门就有了魏国公和定国公两个爵位,后来定国公一系跟随朱棣迁都到了北京,而魏国公徐辉祖一系则继续留在南京,两支都一直传承到明末,一门两国公,分居两京,也是旷古未见之奇景。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但是他的公爵并不是靠裙带关系而来的,而是他自己一刀一枪拼来的,他是朱元璋开国的重要将领,十九岁从军,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后来跟随常遇春北伐元朝,在常遇春病逝之后,代替常遇春继续北伐,俘获了元顺帝的孙子以及后妃,宋、元两朝的玉玺等宝物。被封为曹国公。洪武十六年冬天,患重病,朱元璋亲自前去探望并嘱咐太医护理用药,洪武十七年病逝,被追封为岐阳王。后来,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继承了爵位,在靖难之役中李景隆表现很差,身为建文帝一方的他在多次战斗中失常,损兵折将,最终还在防守南京城的时候献城投降,因而也得以保留爵位。永乐二年因被告发“大逆不道”而被削去爵位。嘉靖十一年,李文忠的六世孙李性封临淮侯,降了一等。宋国公冯胜冯胜原名冯国胜,起初在元末乱世之中他与哥哥冯国用一起结寨自保,后来投靠朱元璋,开始了传奇的一生。他参与过朱元璋的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如救援安丰、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俘虏张士诚等。洪武初年,率军北伐,连战连捷。后又参与明朝辽东的军事行动。冯胜因为战功而被封为宋国公。洪武二十七年,因为蓝玉案被牵连,以蓝党被赐死。卫国公邓愈邓愈,明朝开国名将,邓愈的主要军事战绩在江南、江西一带,在著名的“洪都保卫战”中配合朱文正防守洪都,阻止了陈友谅的进攻,为朱元璋回师救援争取了时间。之后,在徐达、常遇春北伐的时候,从河南出兵配合大军北伐。洪武三年,又攻克乌斯藏部,招降了吐蕃,因功被封为卫国公。洪武十年,因病去世,年仅41岁。朱元璋听到消息后十分悲伤,追封其为宁河王。邓愈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改封申国公。其妻是李善长的外孙女,李善长因为胡惟庸案获罪,邓镇受牵连坐罪被杀。1532年(嘉靖十一年)四月,邓愈的后代续封定远侯,世袭爵位,直到明末。郑国公常茂常茂,是常遇春的儿子,因为常遇春在北伐过程中病逝,朱元璋感念常遇春的功劳,将其儿子封为郑国公,可惜常茂并没有继承他父亲的军事才能,却有着一般官二代的骄傲自大,后来因为和岳父冯胜一起出征纳哈出时,纳哈出投降,在宴会上常茂得知纳哈出准备逃跑,于是他不听岳父指挥,擅自行动,结果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后被解除兵权,安置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常茂病逝。常茂无子,其弟常升袭爵,后因牵涉蓝玉案被杀。所以,真正传到明末灭亡时还是公爵的只有魏国公徐达一家,而且还多了一家公爵,可谓是明朝除了朱家以外最成功的家族了。朱元璋出身贫穷,他能当上皇帝,自然少不了身边一众弟兄出生入死帮他打江山。在众多的功臣里,小编认为徐达的功劳最大,完全算得上是明朝第一功臣。自愿作人质,换朱元璋脱险 徐达出身农家,自幼习武。他和朱元璋是自小长大的好朋友,两人一起放过牛,掏过鸟窝。朱元璋投身郭子兴起义后,回乡招兵买马,徐达欣然应召同往。朱元璋发现徐达有勇有谋,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 1355年三月,孙德崖与郭子兴因粮食问题而闹矛盾。郭子兴将孙德崖抓了起来。孙德崖也将朱元璋扣押不放。然后,派人通报郭子兴换人。但是两边谁也不肯先放人,都怕对方不守信用。双方僵持了两天,朱元璋在孙军中险遭杀害。在危急时刻,徐达挺身而出,愿充当人质,换回朱元璋,再与孙德崖交换。后来,孙德崖被放出城回到军中后,徐达才得以释放,平安无事。 如果没有徐达的舍身相救,朱元璋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也正是这事,使朱元璋对徐达心怀感激,更加信任和重用了。 才华突显,灭陈友谅、大破张士诚 朱元璋占据应天后,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北有元军,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徐寿辉,南有方国珍、陈友定。朱元璋审时度势,决定先灭强敌陈友谅,再除张士诚。 徐达作为得力助手,先攻克池州,又用离间计攻下枞阳水寨,并与陈友谅大战于江州,并取得胜利。双方激战数月,徐达逼得陈友谅移师泊渚矶不敢再战。 陈友谅在鄱阳湖发动大规模进攻时,朱元璋和徐达率二十万人,用的都是小船,与拥兵六十万,巨舰数十艘的陈友谅交战。徐达身先诸将,指挥将士勇敢拼杀,在战船着火时沉着灭火,再继续坚持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全歼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 1365年十月,徐达仅用半年时间就攻取淮东、泰州、高邮、淮安等地,将张士诚的势力压至江浙两地。第二年,徐达统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张士诚。先用计切断旧馆援兵粮道,然后相继攻克湖、杭二州。随后,徐达统率大军包围平江,又用“襄阳炮”日夜轰击城中。城中粮尽弹绝,部分将领见大势已去,相继投降。张士诚军全线崩溃,张士诚最终自缢身亡。 徐达用自已的智慧和才能帮朱元璋清除了两大劲敌,为朱家江山奠定了基础。 统兵北伐、消灭元朝 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进行北伐。徐达由徐州北上,一路上所向披靡,席卷中原。仅用一年时间就克复大都。 接着,徐达又用了三年的时间收拾元朝的残部,歼杀元惠宗及其子。至此,徐达完成了推翻元朝、统一北方的重任。朱元璋授徐达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赐世袭文券。 为了明朝的安定,徐达又率领诸将远征边疆,胜利后还军北平,戍守边防,过了三年才回到京城。 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显赫。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治军严明,善于安抚将士,能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力。他还注意优待俘虏,安抚百姓,使百姓不受战乱之苦。可以说,徐达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优秀将才。如果没有徐达,朱家江山就没那么容易打下来。 朱元璋开始时也很感恩徐达的功劳,将他誉为“万里长城”,封他高官厚禄,又与他结为儿女亲家,以其长女为燕王妃,次女为代王妃,三女为安王妃。徐达尽管劳苦功高、地位显赫,但他依然谦虚处世,从不居功自傲。而且他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没有参与到同乡拉帮结派的斗争中。但可悲的是,徐达尽管如此小心翼翼,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诛杀的命运。 图片来自网络,如违权请删除。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国时,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这六位都是功勋卓著的大功臣,建立王朝之后的朱元璋以屠杀功臣著称,那我们来看看这六位公爵最后都是什么下场?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是文臣,在朱元璋在外征战的时候,为他留守后方,输送粮草,建国之后却被朱元璋认为是他的第一功臣,他就是朱元璋的萧何。洪武初年被封为宣国公,到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将其晋升为韩国公,位极人臣。李善长向朱元璋推荐了胡惟庸,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李善长险些被牵连。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还是没有逃过厄运,最终还是因为胡惟庸蓝玉谋反案被杀,全家七十余人都被处死,只有一个娶了公主的儿子免死,被流放。至此,韩国公的爵位自然也无法流传了。魏国公徐达徐达是朱元璋的第一武将,为明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他跟随朱元璋东据张士诚,西灭陈友谅,1367年与常遇春一起统兵北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攻克元大都,消灭了元朝。随后又继续征讨北元残余势力。洪武三年(1370年),晋封为魏国公。1384年,徐达患了背疽,到次年二月病重去世,野史故事中多有传闻说朱元璋得知徐达患了背疽之后还赐给他发物蒸鹅,导致徐达病重而亡,但是此事并无正史记载。徐达死后,为表示哀痛,朱元璋将其追封为中山王。而徐达的后代不仅仅将魏国公的爵位传到了明末,而且他的后代中还新增了一支公爵,定国公。徐增寿是徐达的第四子,所以他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魏国公爵位,魏国公爵位由徐达长子、徐增寿的大哥徐辉祖继承,原本徐增寿是与公爵无缘的了,但是恰恰碰到了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虽然朱棣起兵之初并不顺利,但是最终在诸多内线的帮助下朱棣还是顺利的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徐增寿就是内线之一,后来被建文帝所杀。等到朱棣进城登基之后,为了表彰徐增寿对自己的忠诚和贡献,追封其为定国公,世袭罔替,令其子徐景昌继嗣;而徐辉祖虽然站错了队且死不认错,但是顾念其父徐达的功绩,以及弟弟徐增寿的拥戴之功,仍保留其魏国公爵位。这样徐家一门就有了魏国公和定国公两个爵位,后来定国公一系跟随朱棣迁都到了北京,而魏国公徐辉祖一系则继续留在南京,两支都一直传承到明末,一门两国公,分居两京,也是旷古未见之奇景。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但是他的公爵并不是靠裙带关系而来的,而是他自己一刀一枪拼来的,他是朱元璋开国的重要将领,十九岁从军,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后来跟随常遇春北伐元朝,在常遇春病逝之后,代替常遇春继续北伐,俘获了元顺帝的孙子以及后妃,宋、元两朝的玉玺等宝物。被封为曹国公。洪武十六年冬天,患重病,朱元璋亲自前去探望并嘱咐太医护理用药,洪武十七年病逝,被追封为岐阳王。后来,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继承了爵位,在靖难之役中李景隆表现很差,身为建文帝一方的他在多次战斗中失常,损兵折将,最终还在防守南京城的时候献城投降,因而也得以保留爵位。永乐二年因被告发“大逆不道”而被削去爵位。嘉靖十一年,李文忠的六世孙李性封临淮侯,降了一等。宋国公冯胜冯胜原名冯国胜,起初在元末乱世之中他与哥哥冯国用一起结寨自保,后来投靠朱元璋,开始了传奇的一生。他参与过朱元璋的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如救援安丰、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俘虏张士诚等。洪武初年,率军北伐,连战连捷。后又参与明朝辽东的军事行动。冯胜因为战功而被封为宋国公。洪武二十七年,因为蓝玉案被牵连,以蓝党被赐死。卫国公邓愈邓愈,明朝开国名将,邓愈的主要军事战绩在江南、江西一带,在著名的“洪都保卫战”中配合朱文正防守洪都,阻止了陈友谅的进攻,为朱元璋回师救援争取了时间。之后,在徐达、常遇春北伐的时候,从河南出兵配合大军北伐。洪武三年,又攻克乌斯藏部,招降了吐蕃,因功被封为卫国公。洪武十年,因病去世,年仅41岁。朱元璋听到消息后十分悲伤,追封其为宁河王。邓愈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改封申国公。其妻是李善长的外孙女,李善长因为胡惟庸案获罪,邓镇受牵连坐罪被杀。1532年(嘉靖十一年)四月,邓愈的后代续封定远侯,世袭爵位,直到明末。郑国公常茂常茂,是常遇春的儿子,因为常遇春在北伐过程中病逝,朱元璋感念常遇春的功劳,将其儿子封为郑国公,可惜常茂并没有继承他父亲的军事才能,却有着一般官二代的骄傲自大,后来因为和岳父冯胜一起出征纳哈出时,纳哈出投降,在宴会上常茂得知纳哈出准备逃跑,于是他不听岳父指挥,擅自行动,结果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后被解除兵权,安置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常茂病逝。常茂无子,其弟常升袭爵,后因牵涉蓝玉案被杀。所以,真正传到明末灭亡时还是公爵的只有魏国公徐达一家,而且还多了一家公爵,可谓是明朝除了朱家以外最成功的家族了。朱元璋出身贫穷,他能当上皇帝,自然少不了身边一众弟兄出生入死帮他打江山。在众多的功臣里,小编认为徐达的功劳最大,完全算得上是明朝第一功臣。自愿作人质,换朱元璋脱险 徐达出身农家,自幼习武。他和朱元璋是自小长大的好朋友,两人一起放过牛,掏过鸟窝。朱元璋投身郭子兴起义后,回乡招兵买马,徐达欣然应召同往。朱元璋发现徐达有勇有谋,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 1355年三月,孙德崖与郭子兴因粮食问题而闹矛盾。郭子兴将孙德崖抓了起来。孙德崖也将朱元璋扣押不放。然后,派人通报郭子兴换人。但是两边谁也不肯先放人,都怕对方不守信用。双方僵持了两天,朱元璋在孙军中险遭杀害。在危急时刻,徐达挺身而出,愿充当人质,换回朱元璋,再与孙德崖交换。后来,孙德崖被放出城回到军中后,徐达才得以释放,平安无事。 如果没有徐达的舍身相救,朱元璋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也正是这事,使朱元璋对徐达心怀感激,更加信任和重用了。 才华突显,灭陈友谅、大破张士诚 朱元璋占据应天后,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北有元军,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徐寿辉,南有方国珍、陈友定。朱元璋审时度势,决定先灭强敌陈友谅,再除张士诚。 徐达作为得力助手,先攻克池州,又用离间计攻下枞阳水寨,并与陈友谅大战于江州,并取得胜利。双方激战数月,徐达逼得陈友谅移师泊渚矶不敢再战。 陈友谅在鄱阳湖发动大规模进攻时,朱元璋和徐达率二十万人,用的都是小船,与拥兵六十万,巨舰数十艘的陈友谅交战。徐达身先诸将,指挥将士勇敢拼杀,在战船着火时沉着灭火,再继续坚持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全歼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 1365年十月,徐达仅用半年时间就攻取淮东、泰州、高邮、淮安等地,将张士诚的势力压至江浙两地。第二年,徐达统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张士诚。先用计切断旧馆援兵粮道,然后相继攻克湖、杭二州。随后,徐达统率大军包围平江,又用“襄阳炮”日夜轰击城中。城中粮尽弹绝,部分将领见大势已去,相继投降。张士诚军全线崩溃,张士诚最终自缢身亡。 徐达用自已的智慧和才能帮朱元璋清除了两大劲敌,为朱家江山奠定了基础。 统兵北伐、消灭元朝 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进行北伐。徐达由徐州北上,一路上所向披靡,席卷中原。仅用一年时间就克复大都。 接着,徐达又用了三年的时间收拾元朝的残部,歼杀元惠宗及其子。至此,徐达完成了推翻元朝、统一北方的重任。朱元璋授徐达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赐世袭文券。 为了明朝的安定,徐达又率领诸将远征边疆,胜利后还军北平,戍守边防,过了三年才回到京城。 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显赫。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治军严明,善于安抚将士,能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力。他还注意优待俘虏,安抚百姓,使百姓不受战乱之苦。可以说,徐达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优秀将才。如果没有徐达,朱家江山就没那么容易打下来。 朱元璋开始时也很感恩徐达的功劳,将他誉为“万里长城”,封他高官厚禄,又与他结为儿女亲家,以其长女为燕王妃,次女为代王妃,三女为安王妃。徐达尽管劳苦功高、地位显赫,但他依然谦虚处世,从不居功自傲。而且他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没有参与到同乡拉帮结派的斗争中。但可悲的是,徐达尽管如此小心翼翼,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诛杀的命运。 图片来自网络,如违权请删除。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共150人,当然其中最为显赫的就是题主所说的六公爵了,分别为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韩国公李善长、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那么他们的结局究竟如何呢?且听小祁为您细细道来。(明太祖朱元璋画像)魏国公徐达徐达(1332-1385),字天德,今安徽凤阳人,也就是朱元璋的老乡,和朱元璋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1370年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徐达最初排位为第二,但是后来韩国公李善长坐胡惟庸案而被族诛,因此进位第一。但是无论如何,徐达作为明朝的军事统帅,是毫无争议的第一!1385年,徐达因为背疽病情严重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将徐达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谥武宁,追封中山王,并且赠三世皆为王爵,赐葬钟山之阴、配享太庙,可以说是极尽哀荣。野史传说徐达乃是被朱元璋赐发物鹅肉致背疽病发而死,但在我看来缺少根据,当时也没有理由,应该不可取信。(魏国公徐达影视形象)徐达的魏国公爵位一直传了11代,直到明朝灭亡。而且不仅于此,因为徐达的第四子徐增寿在靖难之役时暗中帮助朱棣为建文帝朱允文所杀,因此朱棣登基后追封为定国公,同样一直世袭到明朝灭亡!郑国公常茂常茂(1356-1391),常遇春长子,宋国公冯胜的女婿。常茂本身没有多大军功,他能受封郑国公,都是受了他父亲常遇春的荫庇。在大封功臣前一年,常遇春突然暴病而亡,朱元璋为了表彰常遇春的功绩,于是封常遇春的长子为郑国公,以长子代父受封。1387年,常茂获罪,但因为父亲的功绩而免罪,但是被贬到广西龙州。1391年去世,年仅36岁。因为常茂无子,因此朱元璋改封他的弟弟常升为开国公,后常升涉胡惟庸案而被诛杀削爵,因此郑国公爵位就此中断。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1314-1390),字百室,安徽定远人。李善长大封功臣时位列第一,封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丹书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韩国公李善长影视形象)李善长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为朱元璋稳定后方,军需粮草源源不断,朱元璋谓之当世萧何。然而再大的功劳和朱元璋的天下比起来都算不了什么,公元1390年,也就是胡惟庸案爆发十年后,追责李善长。因此早已退休(实际还是在暗中参与政事)、时年已经七十六岁的李善长被处死,和他一同处死的还有全家七十余人。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因为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临安公主,因此免死,但是韩国公的爵位被削除,不予世袭。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1339年-1384),字思本,安徽明光人,朱元璋的外甥。1370年封奉天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曹国公。李文忠最开始跟着朱元璋姓朱,后来在李文忠兵不血刃拿下杭州后,朱元璋当场加封李文忠为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并且叫他恢复了李姓。(曹国公李文忠画像)公元1384年,李文忠去世,终年46岁。朱元璋亲自写文致祭,并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谥号武靖,配享太庙。朱元璋怀疑李文忠是被淮安侯华中所毒杀,因此降低了华中的爵位,并且诛杀了李文忠的医生及其妻子儿女,由此可见朱元璋对李文忠的感情。李文忠死后由其子李景隆承袭曹国公爵位,李景隆也是难得的躲过朱元璋两次大屠杀的人之一。靖难之役时,李景隆所率领的朝廷军多次败于燕军,从而被夺职召回。后来李景隆打开南京金川门致使南京失守。朱棣登基后最开始极受器重,但是第二年就遭到弹劾,李景隆因此被削爵圈禁,因此曹国公爵位也就此断绝。宋国公冯胜冯胜(?-1395),安徽定远人。1370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宋国公。冯胜喜欢读书,通晓兵法,为明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明朝建立后又先后率军征讨王保保,远征辽东,积累无数军功。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也给冯胜带来了灾祸。(宋国公冯胜雕像)冯胜的女婿乃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橚,他俩因为秘密会见而被朱元璋所猜忌,而朱橚也被朱元璋所严惩,因为朱元璋担心他的这个儿子和将军冯胜有勾结。等到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的猜忌之心更甚,为了确保朱允文的帝位稳固,冯胜被朱元璋无罪赐死,而宋国公的爵位也不允许继承,因此冯胜的爵位也在他这里断绝。卫国公邓愈邓愈(1337-1377),字伯颜,安徽泗县人。邓愈原名邓友德,投奔朱元璋后,朱元璋赐名为邓愈,1370年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卫国公。1377年,邓愈在征讨吐蕃之后回师的途中病死。朱元璋极为哀痛,为此停朝三天,亲自迎接邓愈的灵柩,并追封邓愈为宁河王,谥号武顺,配享太庙。(卫国公邓愈画像)邓愈死后由其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并改封为申国公。然而因为邓镇娶了李善长的外孙女为妻,因此在李善长被诛杀时,邓镇也被牵连被杀,同时爵位被削夺,因此卫国公的爵位也就断绝了。总的来说,开国六公爵有四人是正常死亡的,韩国公李善长和宋国公冯胜则是被朱元璋所杀。他们的公爵大多止于第一代或第二代,只有魏国公徐达的爵位一直传到了明末!这样显赫的爵位只代表了他们的过去,却不能为他们的未来保驾护航!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国时,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这六位都是功勋卓著的大功臣,建立王朝之后的朱元璋以屠杀功臣著称,那我们来看看这六位公爵最后都是什么下场?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是文臣,在朱元璋在外征战的时候,为他留守后方,输送粮草,建国之后却被朱元璋认为是他的第一功臣,他就是朱元璋的萧何。洪武初年被封为宣国公,到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将其晋升为韩国公,位极人臣。李善长向朱元璋推荐了胡惟庸,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李善长险些被牵连。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还是没有逃过厄运,最终还是因为胡惟庸蓝玉谋反案被杀,全家七十余人都被处死,只有一个娶了公主的儿子免死,被流放。至此,韩国公的爵位自然也无法流传了。魏国公徐达徐达是朱元璋的第一武将,为明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他跟随朱元璋东据张士诚,西灭陈友谅,1367年与常遇春一起统兵北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攻克元大都,消灭了元朝。随后又继续征讨北元残余势力。洪武三年(1370年),晋封为魏国公。1384年,徐达患了背疽,到次年二月病重去世,野史故事中多有传闻说朱元璋得知徐达患了背疽之后还赐给他发物蒸鹅,导致徐达病重而亡,但是此事并无正史记载。徐达死后,为表示哀痛,朱元璋将其追封为中山王。而徐达的后代不仅仅将魏国公的爵位传到了明末,而且他的后代中还新增了一支公爵,定国公。徐增寿是徐达的第四子,所以他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魏国公爵位,魏国公爵位由徐达长子、徐增寿的大哥徐辉祖继承,原本徐增寿是与公爵无缘的了,但是恰恰碰到了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虽然朱棣起兵之初并不顺利,但是最终在诸多内线的帮助下朱棣还是顺利的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徐增寿就是内线之一,后来被建文帝所杀。等到朱棣进城登基之后,为了表彰徐增寿对自己的忠诚和贡献,追封其为定国公,世袭罔替,令其子徐景昌继嗣;而徐辉祖虽然站错了队且死不认错,但是顾念其父徐达的功绩,以及弟弟徐增寿的拥戴之功,仍保留其魏国公爵位。这样徐家一门就有了魏国公和定国公两个爵位,后来定国公一系跟随朱棣迁都到了北京,而魏国公徐辉祖一系则继续留在南京,两支都一直传承到明末,一门两国公,分居两京,也是旷古未见之奇景。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但是他的公爵并不是靠裙带关系而来的,而是他自己一刀一枪拼来的,他是朱元璋开国的重要将领,十九岁从军,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后来跟随常遇春北伐元朝,在常遇春病逝之后,代替常遇春继续北伐,俘获了元顺帝的孙子以及后妃,宋、元两朝的玉玺等宝物。被封为曹国公。洪武十六年冬天,患重病,朱元璋亲自前去探望并嘱咐太医护理用药,洪武十七年病逝,被追封为岐阳王。后来,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继承了爵位,在靖难之役中李景隆表现很差,身为建文帝一方的他在多次战斗中失常,损兵折将,最终还在防守南京城的时候献城投降,因而也得以保留爵位。永乐二年因被告发“大逆不道”而被削去爵位。嘉靖十一年,李文忠的六世孙李性封临淮侯,降了一等。宋国公冯胜冯胜原名冯国胜,起初在元末乱世之中他与哥哥冯国用一起结寨自保,后来投靠朱元璋,开始了传奇的一生。他参与过朱元璋的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如救援安丰、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俘虏张士诚等。洪武初年,率军北伐,连战连捷。后又参与明朝辽东的军事行动。冯胜因为战功而被封为宋国公。洪武二十七年,因为蓝玉案被牵连,以蓝党被赐死。卫国公邓愈邓愈,明朝开国名将,邓愈的主要军事战绩在江南、江西一带,在著名的“洪都保卫战”中配合朱文正防守洪都,阻止了陈友谅的进攻,为朱元璋回师救援争取了时间。之后,在徐达、常遇春北伐的时候,从河南出兵配合大军北伐。洪武三年,又攻克乌斯藏部,招降了吐蕃,因功被封为卫国公。洪武十年,因病去世,年仅41岁。朱元璋听到消息后十分悲伤,追封其为宁河王。邓愈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改封申国公。其妻是李善长的外孙女,李善长因为胡惟庸案获罪,邓镇受牵连坐罪被杀。1532年(嘉靖十一年)四月,邓愈的后代续封定远侯,世袭爵位,直到明末。郑国公常茂常茂,是常遇春的儿子,因为常遇春在北伐过程中病逝,朱元璋感念常遇春的功劳,将其儿子封为郑国公,可惜常茂并没有继承他父亲的军事才能,却有着一般官二代的骄傲自大,后来因为和岳父冯胜一起出征纳哈出时,纳哈出投降,在宴会上常茂得知纳哈出准备逃跑,于是他不听岳父指挥,擅自行动,结果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后被解除兵权,安置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常茂病逝。常茂无子,其弟常升袭爵,后因牵涉蓝玉案被杀。所以,真正传到明末灭亡时还是公爵的只有魏国公徐达一家,而且还多了一家公爵,可谓是明朝除了朱家以外最成功的家族了。朱元璋出身贫穷,他能当上皇帝,自然少不了身边一众弟兄出生入死帮他打江山。在众多的功臣里,小编认为徐达的功劳最大,完全算得上是明朝第一功臣。自愿作人质,换朱元璋脱险 徐达出身农家,自幼习武。他和朱元璋是自小长大的好朋友,两人一起放过牛,掏过鸟窝。朱元璋投身郭子兴起义后,回乡招兵买马,徐达欣然应召同往。朱元璋发现徐达有勇有谋,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 1355年三月,孙德崖与郭子兴因粮食问题而闹矛盾。郭子兴将孙德崖抓了起来。孙德崖也将朱元璋扣押不放。然后,派人通报郭子兴换人。但是两边谁也不肯先放人,都怕对方不守信用。双方僵持了两天,朱元璋在孙军中险遭杀害。在危急时刻,徐达挺身而出,愿充当人质,换回朱元璋,再与孙德崖交换。后来,孙德崖被放出城回到军中后,徐达才得以释放,平安无事。 如果没有徐达的舍身相救,朱元璋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也正是这事,使朱元璋对徐达心怀感激,更加信任和重用了。 才华突显,灭陈友谅、大破张士诚 朱元璋占据应天后,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北有元军,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徐寿辉,南有方国珍、陈友定。朱元璋审时度势,决定先灭强敌陈友谅,再除张士诚。 徐达作为得力助手,先攻克池州,又用离间计攻下枞阳水寨,并与陈友谅大战于江州,并取得胜利。双方激战数月,徐达逼得陈友谅移师泊渚矶不敢再战。 陈友谅在鄱阳湖发动大规模进攻时,朱元璋和徐达率二十万人,用的都是小船,与拥兵六十万,巨舰数十艘的陈友谅交战。徐达身先诸将,指挥将士勇敢拼杀,在战船着火时沉着灭火,再继续坚持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全歼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 1365年十月,徐达仅用半年时间就攻取淮东、泰州、高邮、淮安等地,将张士诚的势力压至江浙两地。第二年,徐达统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张士诚。先用计切断旧馆援兵粮道,然后相继攻克湖、杭二州。随后,徐达统率大军包围平江,又用“襄阳炮”日夜轰击城中。城中粮尽弹绝,部分将领见大势已去,相继投降。张士诚军全线崩溃,张士诚最终自缢身亡。 徐达用自已的智慧和才能帮朱元璋清除了两大劲敌,为朱家江山奠定了基础。 统兵北伐、消灭元朝 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进行北伐。徐达由徐州北上,一路上所向披靡,席卷中原。仅用一年时间就克复大都。 接着,徐达又用了三年的时间收拾元朝的残部,歼杀元惠宗及其子。至此,徐达完成了推翻元朝、统一北方的重任。朱元璋授徐达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赐世袭文券。 为了明朝的安定,徐达又率领诸将远征边疆,胜利后还军北平,戍守边防,过了三年才回到京城。 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显赫。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治军严明,善于安抚将士,能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力。他还注意优待俘虏,安抚百姓,使百姓不受战乱之苦。可以说,徐达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优秀将才。如果没有徐达,朱家江山就没那么容易打下来。 朱元璋开始时也很感恩徐达的功劳,将他誉为“万里长城”,封他高官厚禄,又与他结为儿女亲家,以其长女为燕王妃,次女为代王妃,三女为安王妃。徐达尽管劳苦功高、地位显赫,但他依然谦虚处世,从不居功自傲。而且他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没有参与到同乡拉帮结派的斗争中。但可悲的是,徐达尽管如此小心翼翼,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诛杀的命运。 图片来自网络,如违权请删除。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共150人,当然其中最为显赫的就是题主所说的六公爵了,分别为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韩国公李善长、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那么他们的结局究竟如何呢?且听小祁为您细细道来。(明太祖朱元璋画像)魏国公徐达徐达(1332-1385),字天德,今安徽凤阳人,也就是朱元璋的老乡,和朱元璋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1370年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徐达最初排位为第二,但是后来韩国公李善长坐胡惟庸案而被族诛,因此进位第一。但是无论如何,徐达作为明朝的军事统帅,是毫无争议的第一!1385年,徐达因为背疽病情严重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将徐达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谥武宁,追封中山王,并且赠三世皆为王爵,赐葬钟山之阴、配享太庙,可以说是极尽哀荣。野史传说徐达乃是被朱元璋赐发物鹅肉致背疽病发而死,但在我看来缺少根据,当时也没有理由,应该不可取信。(魏国公徐达影视形象)徐达的魏国公爵位一直传了11代,直到明朝灭亡。而且不仅于此,因为徐达的第四子徐增寿在靖难之役时暗中帮助朱棣为建文帝朱允文所杀,因此朱棣登基后追封为定国公,同样一直世袭到明朝灭亡!郑国公常茂常茂(1356-1391),常遇春长子,宋国公冯胜的女婿。常茂本身没有多大军功,他能受封郑国公,都是受了他父亲常遇春的荫庇。在大封功臣前一年,常遇春突然暴病而亡,朱元璋为了表彰常遇春的功绩,于是封常遇春的长子为郑国公,以长子代父受封。1387年,常茂获罪,但因为父亲的功绩而免罪,但是被贬到广西龙州。1391年去世,年仅36岁。因为常茂无子,因此朱元璋改封他的弟弟常升为开国公,后常升涉胡惟庸案而被诛杀削爵,因此郑国公爵位就此中断。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1314-1390),字百室,安徽定远人。李善长大封功臣时位列第一,封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丹书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韩国公李善长影视形象)李善长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为朱元璋稳定后方,军需粮草源源不断,朱元璋谓之当世萧何。然而再大的功劳和朱元璋的天下比起来都算不了什么,公元1390年,也就是胡惟庸案爆发十年后,追责李善长。因此早已退休(实际还是在暗中参与政事)、时年已经七十六岁的李善长被处死,和他一同处死的还有全家七十余人。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因为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临安公主,因此免死,但是韩国公的爵位被削除,不予世袭。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1339年-1384),字思本,安徽明光人,朱元璋的外甥。1370年封奉天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曹国公。李文忠最开始跟着朱元璋姓朱,后来在李文忠兵不血刃拿下杭州后,朱元璋当场加封李文忠为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并且叫他恢复了李姓。(曹国公李文忠画像)公元1384年,李文忠去世,终年46岁。朱元璋亲自写文致祭,并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谥号武靖,配享太庙。朱元璋怀疑李文忠是被淮安侯华中所毒杀,因此降低了华中的爵位,并且诛杀了李文忠的医生及其妻子儿女,由此可见朱元璋对李文忠的感情。李文忠死后由其子李景隆承袭曹国公爵位,李景隆也是难得的躲过朱元璋两次大屠杀的人之一。靖难之役时,李景隆所率领的朝廷军多次败于燕军,从而被夺职召回。后来李景隆打开南京金川门致使南京失守。朱棣登基后最开始极受器重,但是第二年就遭到弹劾,李景隆因此被削爵圈禁,因此曹国公爵位也就此断绝。宋国公冯胜冯胜(?-1395),安徽定远人。1370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宋国公。冯胜喜欢读书,通晓兵法,为明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明朝建立后又先后率军征讨王保保,远征辽东,积累无数军功。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也给冯胜带来了灾祸。(宋国公冯胜雕像)冯胜的女婿乃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橚,他俩因为秘密会见而被朱元璋所猜忌,而朱橚也被朱元璋所严惩,因为朱元璋担心他的这个儿子和将军冯胜有勾结。等到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的猜忌之心更甚,为了确保朱允文的帝位稳固,冯胜被朱元璋无罪赐死,而宋国公的爵位也不允许继承,因此冯胜的爵位也在他这里断绝。卫国公邓愈邓愈(1337-1377),字伯颜,安徽泗县人。邓愈原名邓友德,投奔朱元璋后,朱元璋赐名为邓愈,1370年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卫国公。1377年,邓愈在征讨吐蕃之后回师的途中病死。朱元璋极为哀痛,为此停朝三天,亲自迎接邓愈的灵柩,并追封邓愈为宁河王,谥号武顺,配享太庙。(卫国公邓愈画像)邓愈死后由其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并改封为申国公。然而因为邓镇娶了李善长的外孙女为妻,因此在李善长被诛杀时,邓镇也被牵连被杀,同时爵位被削夺,因此卫国公的爵位也就断绝了。总的来说,开国六公爵有四人是正常死亡的,韩国公李善长和宋国公冯胜则是被朱元璋所杀。他们的公爵大多止于第一代或第二代,只有魏国公徐达的爵位一直传到了明末!这样显赫的爵位只代表了他们的过去,却不能为他们的未来保驾护航!第一功臣应该是徐达,刘伯温是个幕僚给朱元璋出谋划策的。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国时,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这六位都是功勋卓著的大功臣,建立王朝之后的朱元璋以屠杀功臣著称,那我们来看看这六位公爵最后都是什么下场?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是文臣,在朱元璋在外征战的时候,为他留守后方,输送粮草,建国之后却被朱元璋认为是他的第一功臣,他就是朱元璋的萧何。洪武初年被封为宣国公,到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将其晋升为韩国公,位极人臣。李善长向朱元璋推荐了胡惟庸,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李善长险些被牵连。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还是没有逃过厄运,最终还是因为胡惟庸蓝玉谋反案被杀,全家七十余人都被处死,只有一个娶了公主的儿子免死,被流放。至此,韩国公的爵位自然也无法流传了。魏国公徐达徐达是朱元璋的第一武将,为明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他跟随朱元璋东据张士诚,西灭陈友谅,1367年与常遇春一起统兵北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攻克元大都,消灭了元朝。随后又继续征讨北元残余势力。洪武三年(1370年),晋封为魏国公。1384年,徐达患了背疽,到次年二月病重去世,野史故事中多有传闻说朱元璋得知徐达患了背疽之后还赐给他发物蒸鹅,导致徐达病重而亡,但是此事并无正史记载。徐达死后,为表示哀痛,朱元璋将其追封为中山王。而徐达的后代不仅仅将魏国公的爵位传到了明末,而且他的后代中还新增了一支公爵,定国公。徐增寿是徐达的第四子,所以他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魏国公爵位,魏国公爵位由徐达长子、徐增寿的大哥徐辉祖继承,原本徐增寿是与公爵无缘的了,但是恰恰碰到了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虽然朱棣起兵之初并不顺利,但是最终在诸多内线的帮助下朱棣还是顺利的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徐增寿就是内线之一,后来被建文帝所杀。等到朱棣进城登基之后,为了表彰徐增寿对自己的忠诚和贡献,追封其为定国公,世袭罔替,令其子徐景昌继嗣;而徐辉祖虽然站错了队且死不认错,但是顾念其父徐达的功绩,以及弟弟徐增寿的拥戴之功,仍保留其魏国公爵位。这样徐家一门就有了魏国公和定国公两个爵位,后来定国公一系跟随朱棣迁都到了北京,而魏国公徐辉祖一系则继续留在南京,两支都一直传承到明末,一门两国公,分居两京,也是旷古未见之奇景。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但是他的公爵并不是靠裙带关系而来的,而是他自己一刀一枪拼来的,他是朱元璋开国的重要将领,十九岁从军,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后来跟随常遇春北伐元朝,在常遇春病逝之后,代替常遇春继续北伐,俘获了元顺帝的孙子以及后妃,宋、元两朝的玉玺等宝物。被封为曹国公。洪武十六年冬天,患重病,朱元璋亲自前去探望并嘱咐太医护理用药,洪武十七年病逝,被追封为岐阳王。后来,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继承了爵位,在靖难之役中李景隆表现很差,身为建文帝一方的他在多次战斗中失常,损兵折将,最终还在防守南京城的时候献城投降,因而也得以保留爵位。永乐二年因被告发“大逆不道”而被削去爵位。嘉靖十一年,李文忠的六世孙李性封临淮侯,降了一等。宋国公冯胜冯胜原名冯国胜,起初在元末乱世之中他与哥哥冯国用一起结寨自保,后来投靠朱元璋,开始了传奇的一生。他参与过朱元璋的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如救援安丰、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俘虏张士诚等。洪武初年,率军北伐,连战连捷。后又参与明朝辽东的军事行动。冯胜因为战功而被封为宋国公。洪武二十七年,因为蓝玉案被牵连,以蓝党被赐死。卫国公邓愈邓愈,明朝开国名将,邓愈的主要军事战绩在江南、江西一带,在著名的“洪都保卫战”中配合朱文正防守洪都,阻止了陈友谅的进攻,为朱元璋回师救援争取了时间。之后,在徐达、常遇春北伐的时候,从河南出兵配合大军北伐。洪武三年,又攻克乌斯藏部,招降了吐蕃,因功被封为卫国公。洪武十年,因病去世,年仅41岁。朱元璋听到消息后十分悲伤,追封其为宁河王。邓愈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改封申国公。其妻是李善长的外孙女,李善长因为胡惟庸案获罪,邓镇受牵连坐罪被杀。1532年(嘉靖十一年)四月,邓愈的后代续封定远侯,世袭爵位,直到明末。郑国公常茂常茂,是常遇春的儿子,因为常遇春在北伐过程中病逝,朱元璋感念常遇春的功劳,将其儿子封为郑国公,可惜常茂并没有继承他父亲的军事才能,却有着一般官二代的骄傲自大,后来因为和岳父冯胜一起出征纳哈出时,纳哈出投降,在宴会上常茂得知纳哈出准备逃跑,于是他不听岳父指挥,擅自行动,结果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后被解除兵权,安置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常茂病逝。常茂无子,其弟常升袭爵,后因牵涉蓝玉案被杀。所以,真正传到明末灭亡时还是公爵的只有魏国公徐达一家,而且还多了一家公爵,可谓是明朝除了朱家以外最成功的家族了。朱元璋出身贫穷,他能当上皇帝,自然少不了身边一众弟兄出生入死帮他打江山。在众多的功臣里,小编认为徐达的功劳最大,完全算得上是明朝第一功臣。自愿作人质,换朱元璋脱险 徐达出身农家,自幼习武。他和朱元璋是自小长大的好朋友,两人一起放过牛,掏过鸟窝。朱元璋投身郭子兴起义后,回乡招兵买马,徐达欣然应召同往。朱元璋发现徐达有勇有谋,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 1355年三月,孙德崖与郭子兴因粮食问题而闹矛盾。郭子兴将孙德崖抓了起来。孙德崖也将朱元璋扣押不放。然后,派人通报郭子兴换人。但是两边谁也不肯先放人,都怕对方不守信用。双方僵持了两天,朱元璋在孙军中险遭杀害。在危急时刻,徐达挺身而出,愿充当人质,换回朱元璋,再与孙德崖交换。后来,孙德崖被放出城回到军中后,徐达才得以释放,平安无事。 如果没有徐达的舍身相救,朱元璋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也正是这事,使朱元璋对徐达心怀感激,更加信任和重用了。 才华突显,灭陈友谅、大破张士诚 朱元璋占据应天后,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北有元军,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徐寿辉,南有方国珍、陈友定。朱元璋审时度势,决定先灭强敌陈友谅,再除张士诚。 徐达作为得力助手,先攻克池州,又用离间计攻下枞阳水寨,并与陈友谅大战于江州,并取得胜利。双方激战数月,徐达逼得陈友谅移师泊渚矶不敢再战。 陈友谅在鄱阳湖发动大规模进攻时,朱元璋和徐达率二十万人,用的都是小船,与拥兵六十万,巨舰数十艘的陈友谅交战。徐达身先诸将,指挥将士勇敢拼杀,在战船着火时沉着灭火,再继续坚持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全歼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 1365年十月,徐达仅用半年时间就攻取淮东、泰州、高邮、淮安等地,将张士诚的势力压至江浙两地。第二年,徐达统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张士诚。先用计切断旧馆援兵粮道,然后相继攻克湖、杭二州。随后,徐达统率大军包围平江,又用“襄阳炮”日夜轰击城中。城中粮尽弹绝,部分将领见大势已去,相继投降。张士诚军全线崩溃,张士诚最终自缢身亡。 徐达用自已的智慧和才能帮朱元璋清除了两大劲敌,为朱家江山奠定了基础。 统兵北伐、消灭元朝 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进行北伐。徐达由徐州北上,一路上所向披靡,席卷中原。仅用一年时间就克复大都。 接着,徐达又用了三年的时间收拾元朝的残部,歼杀元惠宗及其子。至此,徐达完成了推翻元朝、统一北方的重任。朱元璋授徐达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赐世袭文券。 为了明朝的安定,徐达又率领诸将远征边疆,胜利后还军北平,戍守边防,过了三年才回到京城。 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显赫。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治军严明,善于安抚将士,能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力。他还注意优待俘虏,安抚百姓,使百姓不受战乱之苦。可以说,徐达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优秀将才。如果没有徐达,朱家江山就没那么容易打下来。 朱元璋开始时也很感恩徐达的功劳,将他誉为“万里长城”,封他高官厚禄,又与他结为儿女亲家,以其长女为燕王妃,次女为代王妃,三女为安王妃。徐达尽管劳苦功高、地位显赫,但他依然谦虚处世,从不居功自傲。而且他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没有参与到同乡拉帮结派的斗争中。但可悲的是,徐达尽管如此小心翼翼,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诛杀的命运。 图片来自网络,如违权请删除。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共150人,当然其中最为显赫的就是题主所说的六公爵了,分别为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韩国公李善长、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那么他们的结局究竟如何呢?且听小祁为您细细道来。(明太祖朱元璋画像)魏国公徐达徐达(1332-1385),字天德,今安徽凤阳人,也就是朱元璋的老乡,和朱元璋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1370年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徐达最初排位为第二,但是后来韩国公李善长坐胡惟庸案而被族诛,因此进位第一。但是无论如何,徐达作为明朝的军事统帅,是毫无争议的第一!1385年,徐达因为背疽病情严重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将徐达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谥武宁,追封中山王,并且赠三世皆为王爵,赐葬钟山之阴、配享太庙,可以说是极尽哀荣。野史传说徐达乃是被朱元璋赐发物鹅肉致背疽病发而死,但在我看来缺少根据,当时也没有理由,应该不可取信。(魏国公徐达影视形象)徐达的魏国公爵位一直传了11代,直到明朝灭亡。而且不仅于此,因为徐达的第四子徐增寿在靖难之役时暗中帮助朱棣为建文帝朱允文所杀,因此朱棣登基后追封为定国公,同样一直世袭到明朝灭亡!郑国公常茂常茂(1356-1391),常遇春长子,宋国公冯胜的女婿。常茂本身没有多大军功,他能受封郑国公,都是受了他父亲常遇春的荫庇。在大封功臣前一年,常遇春突然暴病而亡,朱元璋为了表彰常遇春的功绩,于是封常遇春的长子为郑国公,以长子代父受封。1387年,常茂获罪,但因为父亲的功绩而免罪,但是被贬到广西龙州。1391年去世,年仅36岁。因为常茂无子,因此朱元璋改封他的弟弟常升为开国公,后常升涉胡惟庸案而被诛杀削爵,因此郑国公爵位就此中断。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1314-1390),字百室,安徽定远人。李善长大封功臣时位列第一,封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丹书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韩国公李善长影视形象)李善长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为朱元璋稳定后方,军需粮草源源不断,朱元璋谓之当世萧何。然而再大的功劳和朱元璋的天下比起来都算不了什么,公元1390年,也就是胡惟庸案爆发十年后,追责李善长。因此早已退休(实际还是在暗中参与政事)、时年已经七十六岁的李善长被处死,和他一同处死的还有全家七十余人。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因为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临安公主,因此免死,但是韩国公的爵位被削除,不予世袭。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1339年-1384),字思本,安徽明光人,朱元璋的外甥。1370年封奉天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曹国公。李文忠最开始跟着朱元璋姓朱,后来在李文忠兵不血刃拿下杭州后,朱元璋当场加封李文忠为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并且叫他恢复了李姓。(曹国公李文忠画像)公元1384年,李文忠去世,终年46岁。朱元璋亲自写文致祭,并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谥号武靖,配享太庙。朱元璋怀疑李文忠是被淮安侯华中所毒杀,因此降低了华中的爵位,并且诛杀了李文忠的医生及其妻子儿女,由此可见朱元璋对李文忠的感情。李文忠死后由其子李景隆承袭曹国公爵位,李景隆也是难得的躲过朱元璋两次大屠杀的人之一。靖难之役时,李景隆所率领的朝廷军多次败于燕军,从而被夺职召回。后来李景隆打开南京金川门致使南京失守。朱棣登基后最开始极受器重,但是第二年就遭到弹劾,李景隆因此被削爵圈禁,因此曹国公爵位也就此断绝。宋国公冯胜冯胜(?-1395),安徽定远人。1370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宋国公。冯胜喜欢读书,通晓兵法,为明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明朝建立后又先后率军征讨王保保,远征辽东,积累无数军功。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也给冯胜带来了灾祸。(宋国公冯胜雕像)冯胜的女婿乃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橚,他俩因为秘密会见而被朱元璋所猜忌,而朱橚也被朱元璋所严惩,因为朱元璋担心他的这个儿子和将军冯胜有勾结。等到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的猜忌之心更甚,为了确保朱允文的帝位稳固,冯胜被朱元璋无罪赐死,而宋国公的爵位也不允许继承,因此冯胜的爵位也在他这里断绝。卫国公邓愈邓愈(1337-1377),字伯颜,安徽泗县人。邓愈原名邓友德,投奔朱元璋后,朱元璋赐名为邓愈,1370年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卫国公。1377年,邓愈在征讨吐蕃之后回师的途中病死。朱元璋极为哀痛,为此停朝三天,亲自迎接邓愈的灵柩,并追封邓愈为宁河王,谥号武顺,配享太庙。(卫国公邓愈画像)邓愈死后由其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并改封为申国公。然而因为邓镇娶了李善长的外孙女为妻,因此在李善长被诛杀时,邓镇也被牵连被杀,同时爵位被削夺,因此卫国公的爵位也就断绝了。总的来说,开国六公爵有四人是正常死亡的,韩国公李善长和宋国公冯胜则是被朱元璋所杀。他们的公爵大多止于第一代或第二代,只有魏国公徐达的爵位一直传到了明末!这样显赫的爵位只代表了他们的过去,却不能为他们的未来保驾护航!第一功臣应该是徐达,刘伯温是个幕僚给朱元璋出谋划策的。有明一朝,将星闪烁,特别是辅佐朱元璋开国的那一批将领,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都是很有名的。咱们就随便挑选几个来说说。从开国六公爵中说起。韩国公李善长并无沙场之战功,但是朱元璋为什么要把他放在第一位,主要是看中他的后勤保障能力。朱元璋把他比作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这是有道理的。朱元璋能够屡次率军出征而不怕后方出问题,李善长的功劳的最大的。魏国公徐达,大明朝真正的帅才,在明朝开国那么多将领中,只有徐达一人可以被称为是帅才而不是将才,主要就是因为徐达的领导力要超过其他人。从朱元璋起兵开始,徐达就一直在他身边,南征北战,无数的战事,徐达几乎可以做到胜能大胜,败不至于大败(虽然有败于王保保一仗)。如果要比历史上的名将的话,徐达能和韩信、李靖一比。中山王常遇春,如果说徐达是坐镇中军的帅才的话,那么常遇春无疑是披坚折锐的先锋猛将。虽然说徐达和常遇春是大明的双璧,但个人认为徐达在用兵的思维高度方面要超过常遇春。只不过常遇春中年早夭,否则后来是否会被朱元璋清理,也未可知。常遇春可以和英布、尉迟恭等一比。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但是他这个曹国公的爵位却不是因为外戚而得来的,实实在在通过战功得来的。李文忠和常遇春有点类似,可以把李文忠看成是小一号的常遇春,也是一个勇于摧城拔寨的猛将。李文忠可以和彭越、程咬金相比。宋国公冯胜,一开始只是跟随着朱元璋一路打天下,并没有太多的单独领兵的机会。洪武五年,明廷出击漠北,冯胜作为西路军的统帅,本来只是一个侧翼,但是一来另两路失败了,二来架不住手下的人厉害,傅友德在甘肃的七战七捷,让冯胜这位主帅立即从配角成了主角,很不容易。冯胜的谋略应该说超过他的勇力。冯胜可以和灌婴、徐世绩相比。卫国公邓愈,说实话,他的名字跟东汉的邓禹很接近,他俩的功绩其实也差不多。收复西藏是邓愈最大的功绩。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国时,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这六位都是功勋卓著的大功臣,建立王朝之后的朱元璋以屠杀功臣著称,那我们来看看这六位公爵最后都是什么下场?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是文臣,在朱元璋在外征战的时候,为他留守后方,输送粮草,建国之后却被朱元璋认为是他的第一功臣,他就是朱元璋的萧何。洪武初年被封为宣国公,到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将其晋升为韩国公,位极人臣。李善长向朱元璋推荐了胡惟庸,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李善长险些被牵连。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还是没有逃过厄运,最终还是因为胡惟庸蓝玉谋反案被杀,全家七十余人都被处死,只有一个娶了公主的儿子免死,被流放。至此,韩国公的爵位自然也无法流传了。魏国公徐达徐达是朱元璋的第一武将,为明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他跟随朱元璋东据张士诚,西灭陈友谅,1367年与常遇春一起统兵北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攻克元大都,消灭了元朝。随后又继续征讨北元残余势力。洪武三年(1370年),晋封为魏国公。1384年,徐达患了背疽,到次年二月病重去世,野史故事中多有传闻说朱元璋得知徐达患了背疽之后还赐给他发物蒸鹅,导致徐达病重而亡,但是此事并无正史记载。徐达死后,为表示哀痛,朱元璋将其追封为中山王。而徐达的后代不仅仅将魏国公的爵位传到了明末,而且他的后代中还新增了一支公爵,定国公。徐增寿是徐达的第四子,所以他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魏国公爵位,魏国公爵位由徐达长子、徐增寿的大哥徐辉祖继承,原本徐增寿是与公爵无缘的了,但是恰恰碰到了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虽然朱棣起兵之初并不顺利,但是最终在诸多内线的帮助下朱棣还是顺利的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徐增寿就是内线之一,后来被建文帝所杀。等到朱棣进城登基之后,为了表彰徐增寿对自己的忠诚和贡献,追封其为定国公,世袭罔替,令其子徐景昌继嗣;而徐辉祖虽然站错了队且死不认错,但是顾念其父徐达的功绩,以及弟弟徐增寿的拥戴之功,仍保留其魏国公爵位。这样徐家一门就有了魏国公和定国公两个爵位,后来定国公一系跟随朱棣迁都到了北京,而魏国公徐辉祖一系则继续留在南京,两支都一直传承到明末,一门两国公,分居两京,也是旷古未见之奇景。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但是他的公爵并不是靠裙带关系而来的,而是他自己一刀一枪拼来的,他是朱元璋开国的重要将领,十九岁从军,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后来跟随常遇春北伐元朝,在常遇春病逝之后,代替常遇春继续北伐,俘获了元顺帝的孙子以及后妃,宋、元两朝的玉玺等宝物。被封为曹国公。洪武十六年冬天,患重病,朱元璋亲自前去探望并嘱咐太医护理用药,洪武十七年病逝,被追封为岐阳王。后来,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继承了爵位,在靖难之役中李景隆表现很差,身为建文帝一方的他在多次战斗中失常,损兵折将,最终还在防守南京城的时候献城投降,因而也得以保留爵位。永乐二年因被告发“大逆不道”而被削去爵位。嘉靖十一年,李文忠的六世孙李性封临淮侯,降了一等。宋国公冯胜冯胜原名冯国胜,起初在元末乱世之中他与哥哥冯国用一起结寨自保,后来投靠朱元璋,开始了传奇的一生。他参与过朱元璋的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如救援安丰、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俘虏张士诚等。洪武初年,率军北伐,连战连捷。后又参与明朝辽东的军事行动。冯胜因为战功而被封为宋国公。洪武二十七年,因为蓝玉案被牵连,以蓝党被赐死。卫国公邓愈邓愈,明朝开国名将,邓愈的主要军事战绩在江南、江西一带,在著名的“洪都保卫战”中配合朱文正防守洪都,阻止了陈友谅的进攻,为朱元璋回师救援争取了时间。之后,在徐达、常遇春北伐的时候,从河南出兵配合大军北伐。洪武三年,又攻克乌斯藏部,招降了吐蕃,因功被封为卫国公。洪武十年,因病去世,年仅41岁。朱元璋听到消息后十分悲伤,追封其为宁河王。邓愈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改封申国公。其妻是李善长的外孙女,李善长因为胡惟庸案获罪,邓镇受牵连坐罪被杀。1532年(嘉靖十一年)四月,邓愈的后代续封定远侯,世袭爵位,直到明末。郑国公常茂常茂,是常遇春的儿子,因为常遇春在北伐过程中病逝,朱元璋感念常遇春的功劳,将其儿子封为郑国公,可惜常茂并没有继承他父亲的军事才能,却有着一般官二代的骄傲自大,后来因为和岳父冯胜一起出征纳哈出时,纳哈出投降,在宴会上常茂得知纳哈出准备逃跑,于是他不听岳父指挥,擅自行动,结果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后被解除兵权,安置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常茂病逝。常茂无子,其弟常升袭爵,后因牵涉蓝玉案被杀。所以,真正传到明末灭亡时还是公爵的只有魏国公徐达一家,而且还多了一家公爵,可谓是明朝除了朱家以外最成功的家族了。朱元璋出身贫穷,他能当上皇帝,自然少不了身边一众弟兄出生入死帮他打江山。在众多的功臣里,小编认为徐达的功劳最大,完全算得上是明朝第一功臣。自愿作人质,换朱元璋脱险 徐达出身农家,自幼习武。他和朱元璋是自小长大的好朋友,两人一起放过牛,掏过鸟窝。朱元璋投身郭子兴起义后,回乡招兵买马,徐达欣然应召同往。朱元璋发现徐达有勇有谋,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 1355年三月,孙德崖与郭子兴因粮食问题而闹矛盾。郭子兴将孙德崖抓了起来。孙德崖也将朱元璋扣押不放。然后,派人通报郭子兴换人。但是两边谁也不肯先放人,都怕对方不守信用。双方僵持了两天,朱元璋在孙军中险遭杀害。在危急时刻,徐达挺身而出,愿充当人质,换回朱元璋,再与孙德崖交换。后来,孙德崖被放出城回到军中后,徐达才得以释放,平安无事。 如果没有徐达的舍身相救,朱元璋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也正是这事,使朱元璋对徐达心怀感激,更加信任和重用了。 才华突显,灭陈友谅、大破张士诚 朱元璋占据应天后,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北有元军,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徐寿辉,南有方国珍、陈友定。朱元璋审时度势,决定先灭强敌陈友谅,再除张士诚。 徐达作为得力助手,先攻克池州,又用离间计攻下枞阳水寨,并与陈友谅大战于江州,并取得胜利。双方激战数月,徐达逼得陈友谅移师泊渚矶不敢再战。 陈友谅在鄱阳湖发动大规模进攻时,朱元璋和徐达率二十万人,用的都是小船,与拥兵六十万,巨舰数十艘的陈友谅交战。徐达身先诸将,指挥将士勇敢拼杀,在战船着火时沉着灭火,再继续坚持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全歼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 1365年十月,徐达仅用半年时间就攻取淮东、泰州、高邮、淮安等地,将张士诚的势力压至江浙两地。第二年,徐达统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张士诚。先用计切断旧馆援兵粮道,然后相继攻克湖、杭二州。随后,徐达统率大军包围平江,又用“襄阳炮”日夜轰击城中。城中粮尽弹绝,部分将领见大势已去,相继投降。张士诚军全线崩溃,张士诚最终自缢身亡。 徐达用自已的智慧和才能帮朱元璋清除了两大劲敌,为朱家江山奠定了基础。 统兵北伐、消灭元朝 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进行北伐。徐达由徐州北上,一路上所向披靡,席卷中原。仅用一年时间就克复大都。 接着,徐达又用了三年的时间收拾元朝的残部,歼杀元惠宗及其子。至此,徐达完成了推翻元朝、统一北方的重任。朱元璋授徐达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赐世袭文券。 为了明朝的安定,徐达又率领诸将远征边疆,胜利后还军北平,戍守边防,过了三年才回到京城。 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显赫。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治军严明,善于安抚将士,能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力。他还注意优待俘虏,安抚百姓,使百姓不受战乱之苦。可以说,徐达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优秀将才。如果没有徐达,朱家江山就没那么容易打下来。 朱元璋开始时也很感恩徐达的功劳,将他誉为“万里长城”,封他高官厚禄,又与他结为儿女亲家,以其长女为燕王妃,次女为代王妃,三女为安王妃。徐达尽管劳苦功高、地位显赫,但他依然谦虚处世,从不居功自傲。而且他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没有参与到同乡拉帮结派的斗争中。但可悲的是,徐达尽管如此小心翼翼,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诛杀的命运。 图片来自网络,如违权请删除。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共150人,当然其中最为显赫的就是题主所说的六公爵了,分别为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韩国公李善长、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那么他们的结局究竟如何呢?且听小祁为您细细道来。(明太祖朱元璋画像)魏国公徐达徐达(1332-1385),字天德,今安徽凤阳人,也就是朱元璋的老乡,和朱元璋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1370年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徐达最初排位为第二,但是后来韩国公李善长坐胡惟庸案而被族诛,因此进位第一。但是无论如何,徐达作为明朝的军事统帅,是毫无争议的第一!1385年,徐达因为背疽病情严重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将徐达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谥武宁,追封中山王,并且赠三世皆为王爵,赐葬钟山之阴、配享太庙,可以说是极尽哀荣。野史传说徐达乃是被朱元璋赐发物鹅肉致背疽病发而死,但在我看来缺少根据,当时也没有理由,应该不可取信。(魏国公徐达影视形象)徐达的魏国公爵位一直传了11代,直到明朝灭亡。而且不仅于此,因为徐达的第四子徐增寿在靖难之役时暗中帮助朱棣为建文帝朱允文所杀,因此朱棣登基后追封为定国公,同样一直世袭到明朝灭亡!郑国公常茂常茂(1356-1391),常遇春长子,宋国公冯胜的女婿。常茂本身没有多大军功,他能受封郑国公,都是受了他父亲常遇春的荫庇。在大封功臣前一年,常遇春突然暴病而亡,朱元璋为了表彰常遇春的功绩,于是封常遇春的长子为郑国公,以长子代父受封。1387年,常茂获罪,但因为父亲的功绩而免罪,但是被贬到广西龙州。1391年去世,年仅36岁。因为常茂无子,因此朱元璋改封他的弟弟常升为开国公,后常升涉胡惟庸案而被诛杀削爵,因此郑国公爵位就此中断。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1314-1390),字百室,安徽定远人。李善长大封功臣时位列第一,封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丹书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韩国公李善长影视形象)李善长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为朱元璋稳定后方,军需粮草源源不断,朱元璋谓之当世萧何。然而再大的功劳和朱元璋的天下比起来都算不了什么,公元1390年,也就是胡惟庸案爆发十年后,追责李善长。因此早已退休(实际还是在暗中参与政事)、时年已经七十六岁的李善长被处死,和他一同处死的还有全家七十余人。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因为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临安公主,因此免死,但是韩国公的爵位被削除,不予世袭。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1339年-1384),字思本,安徽明光人,朱元璋的外甥。1370年封奉天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曹国公。李文忠最开始跟着朱元璋姓朱,后来在李文忠兵不血刃拿下杭州后,朱元璋当场加封李文忠为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并且叫他恢复了李姓。(曹国公李文忠画像)公元1384年,李文忠去世,终年46岁。朱元璋亲自写文致祭,并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谥号武靖,配享太庙。朱元璋怀疑李文忠是被淮安侯华中所毒杀,因此降低了华中的爵位,并且诛杀了李文忠的医生及其妻子儿女,由此可见朱元璋对李文忠的感情。李文忠死后由其子李景隆承袭曹国公爵位,李景隆也是难得的躲过朱元璋两次大屠杀的人之一。靖难之役时,李景隆所率领的朝廷军多次败于燕军,从而被夺职召回。后来李景隆打开南京金川门致使南京失守。朱棣登基后最开始极受器重,但是第二年就遭到弹劾,李景隆因此被削爵圈禁,因此曹国公爵位也就此断绝。宋国公冯胜冯胜(?-1395),安徽定远人。1370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宋国公。冯胜喜欢读书,通晓兵法,为明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明朝建立后又先后率军征讨王保保,远征辽东,积累无数军功。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也给冯胜带来了灾祸。(宋国公冯胜雕像)冯胜的女婿乃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橚,他俩因为秘密会见而被朱元璋所猜忌,而朱橚也被朱元璋所严惩,因为朱元璋担心他的这个儿子和将军冯胜有勾结。等到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的猜忌之心更甚,为了确保朱允文的帝位稳固,冯胜被朱元璋无罪赐死,而宋国公的爵位也不允许继承,因此冯胜的爵位也在他这里断绝。卫国公邓愈邓愈(1337-1377),字伯颜,安徽泗县人。邓愈原名邓友德,投奔朱元璋后,朱元璋赐名为邓愈,1370年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卫国公。1377年,邓愈在征讨吐蕃之后回师的途中病死。朱元璋极为哀痛,为此停朝三天,亲自迎接邓愈的灵柩,并追封邓愈为宁河王,谥号武顺,配享太庙。(卫国公邓愈画像)邓愈死后由其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并改封为申国公。然而因为邓镇娶了李善长的外孙女为妻,因此在李善长被诛杀时,邓镇也被牵连被杀,同时爵位被削夺,因此卫国公的爵位也就断绝了。总的来说,开国六公爵有四人是正常死亡的,韩国公李善长和宋国公冯胜则是被朱元璋所杀。他们的公爵大多止于第一代或第二代,只有魏国公徐达的爵位一直传到了明末!这样显赫的爵位只代表了他们的过去,却不能为他们的未来保驾护航!第一功臣应该是徐达,刘伯温是个幕僚给朱元璋出谋划策的。有明一朝,将星闪烁,特别是辅佐朱元璋开国的那一批将领,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都是很有名的。咱们就随便挑选几个来说说。从开国六公爵中说起。韩国公李善长并无沙场之战功,但是朱元璋为什么要把他放在第一位,主要是看中他的后勤保障能力。朱元璋把他比作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这是有道理的。朱元璋能够屡次率军出征而不怕后方出问题,李善长的功劳的最大的。魏国公徐达,大明朝真正的帅才,在明朝开国那么多将领中,只有徐达一人可以被称为是帅才而不是将才,主要就是因为徐达的领导力要超过其他人。从朱元璋起兵开始,徐达就一直在他身边,南征北战,无数的战事,徐达几乎可以做到胜能大胜,败不至于大败(虽然有败于王保保一仗)。如果要比历史上的名将的话,徐达能和韩信、李靖一比。中山王常遇春,如果说徐达是坐镇中军的帅才的话,那么常遇春无疑是披坚折锐的先锋猛将。虽然说徐达和常遇春是大明的双璧,但个人认为徐达在用兵的思维高度方面要超过常遇春。只不过常遇春中年早夭,否则后来是否会被朱元璋清理,也未可知。常遇春可以和英布、尉迟恭等一比。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但是他这个曹国公的爵位却不是因为外戚而得来的,实实在在通过战功得来的。李文忠和常遇春有点类似,可以把李文忠看成是小一号的常遇春,也是一个勇于摧城拔寨的猛将。李文忠可以和彭越、程咬金相比。宋国公冯胜,一开始只是跟随着朱元璋一路打天下,并没有太多的单独领兵的机会。洪武五年,明廷出击漠北,冯胜作为西路军的统帅,本来只是一个侧翼,但是一来另两路失败了,二来架不住手下的人厉害,傅友德在甘肃的七战七捷,让冯胜这位主帅立即从配角成了主角,很不容易。冯胜的谋略应该说超过他的勇力。冯胜可以和灌婴、徐世绩相比。卫国公邓愈,说实话,他的名字跟东汉的邓禹很接近,他俩的功绩其实也差不多。收复西藏是邓愈最大的功绩。朱元璋建立大明三年后(洪武三年,1370年),按照功劳大小封了开国功臣六公、二十八侯、十一伯,分别如下(排名分先后):六公——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常遇春之子); 二十八侯——中山侯汤和,延安侯唐胜宗,吉安侯陆仲亨,江夏侯周德兴,淮安侯华云龙,济宁侯顾时,长兴侯耿炳文,临江侯陈德,巩昌侯郭兴,六安侯王志,荥阳侯郑遇春,平凉侯费聚,江阴侯吴良,靖海侯吴桢,南雄侯赵席,德庆侯廖永忠,安南侯俞通源,广德侯华高,营阳侯杨璟,蕲春侯康铎,永嘉侯朱亮祖,颍川侯傅有德,豫章侯胡美,东平侯韩政,宜春侯黄彬,宣宁侯曹良臣,汝南侯梅思祖,河南侯陆聚;十一伯爵——诚意伯刘基(刘伯温),东莞伯何真,徽先伯桑敬,忠勤伯汪广洋,天水郡伯赵天麟,陇西郡伯牛海龙,安定郡伯程国胜,太原郡伯王咬住,缙云郡伯胡深,康安郡伯孙虎,谯郡伯戴德。看到这份敕封榜是不是感觉刷新了三观?人们印象中刘伯温应该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应该是比肩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地位,为什么封赏的时候仅仅排在第三十五位,还是个伯爵呢?首先我们说说刘伯温为什么不是国公也不是侯爵。1、时间短刘伯温是大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被朱元璋征召的,朱元璋首次分封诸臣是在洪武三年(1370年),刘伯温跟随朱元璋仅仅十余年。2、资历低说这个肯定有人不同意,刘伯温是朱元璋最重要的谋士之一,曾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怎么能说他资历低呢?我们看一下刘伯温投靠朱元璋的时间,上面说了,刘伯温是大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被朱元璋邀请加入起义军的。这之前,朱元璋已经攻下集庆府,有了稳固的根据地,手中已经掌握了十万精兵,足以争霸天下,刘伯温的加入只能说是锦上添花。后来朱元璋论功行赏的时候,刘伯温之前的公侯几乎皆出自其加入朱元璋队伍之前的这些人。有人说刘伯温属于浙东集团,和淮西集团有冲突,朱元璋有意用淮西集团压制浙东集团。这种说法十分牵强。这两个所谓的集团并不明显,即使真的存在的话,作为皇帝的朱元璋应该也是搞平衡战略,就像影视剧《康熙王朝》里面康熙利用明珠和索额图的党争来互相牵制,怎么会扶持一方打击一方呢?朱元璋眼里,区别群臣远近的主要是出身和归附时间,最核心的成员就是早期红巾军时期与朱元璋一同起义的将领。说到这里,就提到了刘伯温爵位低的另一个原因。3、职位关系我们看朱元璋的分封会发现:在所有公侯里面,只有李善长一个文官,其余都是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将军。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刘伯温只是个伯爵的原因。刘伯温和李善长肯定是没有可比性的。李善长是最早期主动投靠朱元璋的,属于创业股东之一,并为朱元璋设计了总的战略方针。在朱元璋开疆扩土的过程中,李善长就像汉初的萧何一样,主持着后勤工作,为朱元璋提供了极大的保证。可以说李善长封公爵实至名归。作为后期被邀请的刘伯温是谋臣出身,这在朱元璋眼里肯定是没有冲锋陷阵的大将重要的,刘伯温以文官位居伯爵之首,已经很不错了。4、出身刘伯温投靠朱元璋以前是元朝进士,数次出仕为官。也就是说在刘伯温眼里,元朝并不是不可救药的,这在朱元璋眼里减分不少。其实不仅仅刘伯温的爵位不高,在封赏了刘伯温第二年(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就赐刘伯温告老还乡了。之后刘伯温在政治上就没有了什么作为,直到洪武八年(1375年),患病离世。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国时,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这六位都是功勋卓著的大功臣,建立王朝之后的朱元璋以屠杀功臣著称,那我们来看看这六位公爵最后都是什么下场?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是文臣,在朱元璋在外征战的时候,为他留守后方,输送粮草,建国之后却被朱元璋认为是他的第一功臣,他就是朱元璋的萧何。洪武初年被封为宣国公,到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将其晋升为韩国公,位极人臣。李善长向朱元璋推荐了胡惟庸,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李善长险些被牵连。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还是没有逃过厄运,最终还是因为胡惟庸蓝玉谋反案被杀,全家七十余人都被处死,只有一个娶了公主的儿子免死,被流放。至此,韩国公的爵位自然也无法流传了。魏国公徐达徐达是朱元璋的第一武将,为明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他跟随朱元璋东据张士诚,西灭陈友谅,1367年与常遇春一起统兵北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攻克元大都,消灭了元朝。随后又继续征讨北元残余势力。洪武三年(1370年),晋封为魏国公。1384年,徐达患了背疽,到次年二月病重去世,野史故事中多有传闻说朱元璋得知徐达患了背疽之后还赐给他发物蒸鹅,导致徐达病重而亡,但是此事并无正史记载。徐达死后,为表示哀痛,朱元璋将其追封为中山王。而徐达的后代不仅仅将魏国公的爵位传到了明末,而且他的后代中还新增了一支公爵,定国公。徐增寿是徐达的第四子,所以他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魏国公爵位,魏国公爵位由徐达长子、徐增寿的大哥徐辉祖继承,原本徐增寿是与公爵无缘的了,但是恰恰碰到了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虽然朱棣起兵之初并不顺利,但是最终在诸多内线的帮助下朱棣还是顺利的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徐增寿就是内线之一,后来被建文帝所杀。等到朱棣进城登基之后,为了表彰徐增寿对自己的忠诚和贡献,追封其为定国公,世袭罔替,令其子徐景昌继嗣;而徐辉祖虽然站错了队且死不认错,但是顾念其父徐达的功绩,以及弟弟徐增寿的拥戴之功,仍保留其魏国公爵位。这样徐家一门就有了魏国公和定国公两个爵位,后来定国公一系跟随朱棣迁都到了北京,而魏国公徐辉祖一系则继续留在南京,两支都一直传承到明末,一门两国公,分居两京,也是旷古未见之奇景。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但是他的公爵并不是靠裙带关系而来的,而是他自己一刀一枪拼来的,他是朱元璋开国的重要将领,十九岁从军,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后来跟随常遇春北伐元朝,在常遇春病逝之后,代替常遇春继续北伐,俘获了元顺帝的孙子以及后妃,宋、元两朝的玉玺等宝物。被封为曹国公。洪武十六年冬天,患重病,朱元璋亲自前去探望并嘱咐太医护理用药,洪武十七年病逝,被追封为岐阳王。后来,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继承了爵位,在靖难之役中李景隆表现很差,身为建文帝一方的他在多次战斗中失常,损兵折将,最终还在防守南京城的时候献城投降,因而也得以保留爵位。永乐二年因被告发“大逆不道”而被削去爵位。嘉靖十一年,李文忠的六世孙李性封临淮侯,降了一等。宋国公冯胜冯胜原名冯国胜,起初在元末乱世之中他与哥哥冯国用一起结寨自保,后来投靠朱元璋,开始了传奇的一生。他参与过朱元璋的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如救援安丰、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俘虏张士诚等。洪武初年,率军北伐,连战连捷。后又参与明朝辽东的军事行动。冯胜因为战功而被封为宋国公。洪武二十七年,因为蓝玉案被牵连,以蓝党被赐死。卫国公邓愈邓愈,明朝开国名将,邓愈的主要军事战绩在江南、江西一带,在著名的“洪都保卫战”中配合朱文正防守洪都,阻止了陈友谅的进攻,为朱元璋回师救援争取了时间。之后,在徐达、常遇春北伐的时候,从河南出兵配合大军北伐。洪武三年,又攻克乌斯藏部,招降了吐蕃,因功被封为卫国公。洪武十年,因病去世,年仅41岁。朱元璋听到消息后十分悲伤,追封其为宁河王。邓愈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改封申国公。其妻是李善长的外孙女,李善长因为胡惟庸案获罪,邓镇受牵连坐罪被杀。1532年(嘉靖十一年)四月,邓愈的后代续封定远侯,世袭爵位,直到明末。郑国公常茂常茂,是常遇春的儿子,因为常遇春在北伐过程中病逝,朱元璋感念常遇春的功劳,将其儿子封为郑国公,可惜常茂并没有继承他父亲的军事才能,却有着一般官二代的骄傲自大,后来因为和岳父冯胜一起出征纳哈出时,纳哈出投降,在宴会上常茂得知纳哈出准备逃跑,于是他不听岳父指挥,擅自行动,结果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后被解除兵权,安置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常茂病逝。常茂无子,其弟常升袭爵,后因牵涉蓝玉案被杀。所以,真正传到明末灭亡时还是公爵的只有魏国公徐达一家,而且还多了一家公爵,可谓是明朝除了朱家以外最成功的家族了。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国时,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这六位都是功勋卓著的大功臣,建立王朝之后的朱元璋以屠杀功臣著称,那我们来看看这六位公爵最后都是什么下场?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是文臣,在朱元璋在外征战的时候,为他留守后方,输送粮草,建国之后却被朱元璋认为是他的第一功臣,他就是朱元璋的萧何。洪武初年被封为宣国公,到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将其晋升为韩国公,位极人臣。李善长向朱元璋推荐了胡惟庸,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李善长险些被牵连。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还是没有逃过厄运,最终还是因为胡惟庸蓝玉谋反案被杀,全家七十余人都被处死,只有一个娶了公主的儿子免死,被流放。至此,韩国公的爵位自然也无法流传了。魏国公徐达徐达是朱元璋的第一武将,为明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他跟随朱元璋东据张士诚,西灭陈友谅,1367年与常遇春一起统兵北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攻克元大都,消灭了元朝。随后又继续征讨北元残余势力。洪武三年(1370年),晋封为魏国公。1384年,徐达患了背疽,到次年二月病重去世,野史故事中多有传闻说朱元璋得知徐达患了背疽之后还赐给他发物蒸鹅,导致徐达病重而亡,但是此事并无正史记载。徐达死后,为表示哀痛,朱元璋将其追封为中山王。而徐达的后代不仅仅将魏国公的爵位传到了明末,而且他的后代中还新增了一支公爵,定国公。徐增寿是徐达的第四子,所以他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魏国公爵位,魏国公爵位由徐达长子、徐增寿的大哥徐辉祖继承,原本徐增寿是与公爵无缘的了,但是恰恰碰到了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虽然朱棣起兵之初并不顺利,但是最终在诸多内线的帮助下朱棣还是顺利的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徐增寿就是内线之一,后来被建文帝所杀。等到朱棣进城登基之后,为了表彰徐增寿对自己的忠诚和贡献,追封其为定国公,世袭罔替,令其子徐景昌继嗣;而徐辉祖虽然站错了队且死不认错,但是顾念其父徐达的功绩,以及弟弟徐增寿的拥戴之功,仍保留其魏国公爵位。这样徐家一门就有了魏国公和定国公两个爵位,后来定国公一系跟随朱棣迁都到了北京,而魏国公徐辉祖一系则继续留在南京,两支都一直传承到明末,一门两国公,分居两京,也是旷古未见之奇景。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但是他的公爵并不是靠裙带关系而来的,而是他自己一刀一枪拼来的,他是朱元璋开国的重要将领,十九岁从军,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后来跟随常遇春北伐元朝,在常遇春病逝之后,代替常遇春继续北伐,俘获了元顺帝的孙子以及后妃,宋、元两朝的玉玺等宝物。被封为曹国公。洪武十六年冬天,患重病,朱元璋亲自前去探望并嘱咐太医护理用药,洪武十七年病逝,被追封为岐阳王。后来,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继承了爵位,在靖难之役中李景隆表现很差,身为建文帝一方的他在多次战斗中失常,损兵折将,最终还在防守南京城的时候献城投降,因而也得以保留爵位。永乐二年因被告发“大逆不道”而被削去爵位。嘉靖十一年,李文忠的六世孙李性封临淮侯,降了一等。宋国公冯胜冯胜原名冯国胜,起初在元末乱世之中他与哥哥冯国用一起结寨自保,后来投靠朱元璋,开始了传奇的一生。他参与过朱元璋的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如救援安丰、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俘虏张士诚等。洪武初年,率军北伐,连战连捷。后又参与明朝辽东的军事行动。冯胜因为战功而被封为宋国公。洪武二十七年,因为蓝玉案被牵连,以蓝党被赐死。卫国公邓愈邓愈,明朝开国名将,邓愈的主要军事战绩在江南、江西一带,在著名的“洪都保卫战”中配合朱文正防守洪都,阻止了陈友谅的进攻,为朱元璋回师救援争取了时间。之后,在徐达、常遇春北伐的时候,从河南出兵配合大军北伐。洪武三年,又攻克乌斯藏部,招降了吐蕃,因功被封为卫国公。洪武十年,因病去世,年仅41岁。朱元璋听到消息后十分悲伤,追封其为宁河王。邓愈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改封申国公。其妻是李善长的外孙女,李善长因为胡惟庸案获罪,邓镇受牵连坐罪被杀。1532年(嘉靖十一年)四月,邓愈的后代续封定远侯,世袭爵位,直到明末。郑国公常茂常茂,是常遇春的儿子,因为常遇春在北伐过程中病逝,朱元璋感念常遇春的功劳,将其儿子封为郑国公,可惜常茂并没有继承他父亲的军事才能,却有着一般官二代的骄傲自大,后来因为和岳父冯胜一起出征纳哈出时,纳哈出投降,在宴会上常茂得知纳哈出准备逃跑,于是他不听岳父指挥,擅自行动,结果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后被解除兵权,安置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常茂病逝。常茂无子,其弟常升袭爵,后因牵涉蓝玉案被杀。所以,真正传到明末灭亡时还是公爵的只有魏国公徐达一家,而且还多了一家公爵,可谓是明朝除了朱家以外最成功的家族了。朱元璋出身贫穷,他能当上皇帝,自然少不了身边一众弟兄出生入死帮他打江山。在众多的功臣里,小编认为徐达的功劳最大,完全算得上是明朝第一功臣。自愿作人质,换朱元璋脱险 徐达出身农家,自幼习武。他和朱元璋是自小长大的好朋友,两人一起放过牛,掏过鸟窝。朱元璋投身郭子兴起义后,回乡招兵买马,徐达欣然应召同往。朱元璋发现徐达有勇有谋,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 1355年三月,孙德崖与郭子兴因粮食问题而闹矛盾。郭子兴将孙德崖抓了起来。孙德崖也将朱元璋扣押不放。然后,派人通报郭子兴换人。但是两边谁也不肯先放人,都怕对方不守信用。双方僵持了两天,朱元璋在孙军中险遭杀害。在危急时刻,徐达挺身而出,愿充当人质,换回朱元璋,再与孙德崖交换。后来,孙德崖被放出城回到军中后,徐达才得以释放,平安无事。 如果没有徐达的舍身相救,朱元璋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也正是这事,使朱元璋对徐达心怀感激,更加信任和重用了。 才华突显,灭陈友谅、大破张士诚 朱元璋占据应天后,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北有元军,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徐寿辉,南有方国珍、陈友定。朱元璋审时度势,决定先灭强敌陈友谅,再除张士诚。 徐达作为得力助手,先攻克池州,又用离间计攻下枞阳水寨,并与陈友谅大战于江州,并取得胜利。双方激战数月,徐达逼得陈友谅移师泊渚矶不敢再战。 陈友谅在鄱阳湖发动大规模进攻时,朱元璋和徐达率二十万人,用的都是小船,与拥兵六十万,巨舰数十艘的陈友谅交战。徐达身先诸将,指挥将士勇敢拼杀,在战船着火时沉着灭火,再继续坚持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全歼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 1365年十月,徐达仅用半年时间就攻取淮东、泰州、高邮、淮安等地,将张士诚的势力压至江浙两地。第二年,徐达统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张士诚。先用计切断旧馆援兵粮道,然后相继攻克湖、杭二州。随后,徐达统率大军包围平江,又用“襄阳炮”日夜轰击城中。城中粮尽弹绝,部分将领见大势已去,相继投降。张士诚军全线崩溃,张士诚最终自缢身亡。 徐达用自已的智慧和才能帮朱元璋清除了两大劲敌,为朱家江山奠定了基础。 统兵北伐、消灭元朝 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进行北伐。徐达由徐州北上,一路上所向披靡,席卷中原。仅用一年时间就克复大都。 接着,徐达又用了三年的时间收拾元朝的残部,歼杀元惠宗及其子。至此,徐达完成了推翻元朝、统一北方的重任。朱元璋授徐达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赐世袭文券。 为了明朝的安定,徐达又率领诸将远征边疆,胜利后还军北平,戍守边防,过了三年才回到京城。 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显赫。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治军严明,善于安抚将士,能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力。他还注意优待俘虏,安抚百姓,使百姓不受战乱之苦。可以说,徐达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优秀将才。如果没有徐达,朱家江山就没那么容易打下来。 朱元璋开始时也很感恩徐达的功劳,将他誉为“万里长城”,封他高官厚禄,又与他结为儿女亲家,以其长女为燕王妃,次女为代王妃,三女为安王妃。徐达尽管劳苦功高、地位显赫,但他依然谦虚处世,从不居功自傲。而且他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没有参与到同乡拉帮结派的斗争中。但可悲的是,徐达尽管如此小心翼翼,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诛杀的命运。 图片来自网络,如违权请删除。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国时,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这六位都是功勋卓著的大功臣,建立王朝之后的朱元璋以屠杀功臣著称,那我们来看看这六位公爵最后都是什么下场?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是文臣,在朱元璋在外征战的时候,为他留守后方,输送粮草,建国之后却被朱元璋认为是他的第一功臣,他就是朱元璋的萧何。洪武初年被封为宣国公,到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将其晋升为韩国公,位极人臣。李善长向朱元璋推荐了胡惟庸,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李善长险些被牵连。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还是没有逃过厄运,最终还是因为胡惟庸蓝玉谋反案被杀,全家七十余人都被处死,只有一个娶了公主的儿子免死,被流放。至此,韩国公的爵位自然也无法流传了。魏国公徐达徐达是朱元璋的第一武将,为明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他跟随朱元璋东据张士诚,西灭陈友谅,1367年与常遇春一起统兵北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攻克元大都,消灭了元朝。随后又继续征讨北元残余势力。洪武三年(1370年),晋封为魏国公。1384年,徐达患了背疽,到次年二月病重去世,野史故事中多有传闻说朱元璋得知徐达患了背疽之后还赐给他发物蒸鹅,导致徐达病重而亡,但是此事并无正史记载。徐达死后,为表示哀痛,朱元璋将其追封为中山王。而徐达的后代不仅仅将魏国公的爵位传到了明末,而且他的后代中还新增了一支公爵,定国公。徐增寿是徐达的第四子,所以他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魏国公爵位,魏国公爵位由徐达长子、徐增寿的大哥徐辉祖继承,原本徐增寿是与公爵无缘的了,但是恰恰碰到了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虽然朱棣起兵之初并不顺利,但是最终在诸多内线的帮助下朱棣还是顺利的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徐增寿就是内线之一,后来被建文帝所杀。等到朱棣进城登基之后,为了表彰徐增寿对自己的忠诚和贡献,追封其为定国公,世袭罔替,令其子徐景昌继嗣;而徐辉祖虽然站错了队且死不认错,但是顾念其父徐达的功绩,以及弟弟徐增寿的拥戴之功,仍保留其魏国公爵位。这样徐家一门就有了魏国公和定国公两个爵位,后来定国公一系跟随朱棣迁都到了北京,而魏国公徐辉祖一系则继续留在南京,两支都一直传承到明末,一门两国公,分居两京,也是旷古未见之奇景。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但是他的公爵并不是靠裙带关系而来的,而是他自己一刀一枪拼来的,他是朱元璋开国的重要将领,十九岁从军,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后来跟随常遇春北伐元朝,在常遇春病逝之后,代替常遇春继续北伐,俘获了元顺帝的孙子以及后妃,宋、元两朝的玉玺等宝物。被封为曹国公。洪武十六年冬天,患重病,朱元璋亲自前去探望并嘱咐太医护理用药,洪武十七年病逝,被追封为岐阳王。后来,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继承了爵位,在靖难之役中李景隆表现很差,身为建文帝一方的他在多次战斗中失常,损兵折将,最终还在防守南京城的时候献城投降,因而也得以保留爵位。永乐二年因被告发“大逆不道”而被削去爵位。嘉靖十一年,李文忠的六世孙李性封临淮侯,降了一等。宋国公冯胜冯胜原名冯国胜,起初在元末乱世之中他与哥哥冯国用一起结寨自保,后来投靠朱元璋,开始了传奇的一生。他参与过朱元璋的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如救援安丰、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俘虏张士诚等。洪武初年,率军北伐,连战连捷。后又参与明朝辽东的军事行动。冯胜因为战功而被封为宋国公。洪武二十七年,因为蓝玉案被牵连,以蓝党被赐死。卫国公邓愈邓愈,明朝开国名将,邓愈的主要军事战绩在江南、江西一带,在著名的“洪都保卫战”中配合朱文正防守洪都,阻止了陈友谅的进攻,为朱元璋回师救援争取了时间。之后,在徐达、常遇春北伐的时候,从河南出兵配合大军北伐。洪武三年,又攻克乌斯藏部,招降了吐蕃,因功被封为卫国公。洪武十年,因病去世,年仅41岁。朱元璋听到消息后十分悲伤,追封其为宁河王。邓愈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改封申国公。其妻是李善长的外孙女,李善长因为胡惟庸案获罪,邓镇受牵连坐罪被杀。1532年(嘉靖十一年)四月,邓愈的后代续封定远侯,世袭爵位,直到明末。郑国公常茂常茂,是常遇春的儿子,因为常遇春在北伐过程中病逝,朱元璋感念常遇春的功劳,将其儿子封为郑国公,可惜常茂并没有继承他父亲的军事才能,却有着一般官二代的骄傲自大,后来因为和岳父冯胜一起出征纳哈出时,纳哈出投降,在宴会上常茂得知纳哈出准备逃跑,于是他不听岳父指挥,擅自行动,结果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后被解除兵权,安置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常茂病逝。常茂无子,其弟常升袭爵,后因牵涉蓝玉案被杀。所以,真正传到明末灭亡时还是公爵的只有魏国公徐达一家,而且还多了一家公爵,可谓是明朝除了朱家以外最成功的家族了。朱元璋出身贫穷,他能当上皇帝,自然少不了身边一众弟兄出生入死帮他打江山。在众多的功臣里,小编认为徐达的功劳最大,完全算得上是明朝第一功臣。自愿作人质,换朱元璋脱险 徐达出身农家,自幼习武。他和朱元璋是自小长大的好朋友,两人一起放过牛,掏过鸟窝。朱元璋投身郭子兴起义后,回乡招兵买马,徐达欣然应召同往。朱元璋发现徐达有勇有谋,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 1355年三月,孙德崖与郭子兴因粮食问题而闹矛盾。郭子兴将孙德崖抓了起来。孙德崖也将朱元璋扣押不放。然后,派人通报郭子兴换人。但是两边谁也不肯先放人,都怕对方不守信用。双方僵持了两天,朱元璋在孙军中险遭杀害。在危急时刻,徐达挺身而出,愿充当人质,换回朱元璋,再与孙德崖交换。后来,孙德崖被放出城回到军中后,徐达才得以释放,平安无事。 如果没有徐达的舍身相救,朱元璋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也正是这事,使朱元璋对徐达心怀感激,更加信任和重用了。 才华突显,灭陈友谅、大破张士诚 朱元璋占据应天后,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北有元军,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徐寿辉,南有方国珍、陈友定。朱元璋审时度势,决定先灭强敌陈友谅,再除张士诚。 徐达作为得力助手,先攻克池州,又用离间计攻下枞阳水寨,并与陈友谅大战于江州,并取得胜利。双方激战数月,徐达逼得陈友谅移师泊渚矶不敢再战。 陈友谅在鄱阳湖发动大规模进攻时,朱元璋和徐达率二十万人,用的都是小船,与拥兵六十万,巨舰数十艘的陈友谅交战。徐达身先诸将,指挥将士勇敢拼杀,在战船着火时沉着灭火,再继续坚持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全歼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 1365年十月,徐达仅用半年时间就攻取淮东、泰州、高邮、淮安等地,将张士诚的势力压至江浙两地。第二年,徐达统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张士诚。先用计切断旧馆援兵粮道,然后相继攻克湖、杭二州。随后,徐达统率大军包围平江,又用“襄阳炮”日夜轰击城中。城中粮尽弹绝,部分将领见大势已去,相继投降。张士诚军全线崩溃,张士诚最终自缢身亡。 徐达用自已的智慧和才能帮朱元璋清除了两大劲敌,为朱家江山奠定了基础。 统兵北伐、消灭元朝 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进行北伐。徐达由徐州北上,一路上所向披靡,席卷中原。仅用一年时间就克复大都。 接着,徐达又用了三年的时间收拾元朝的残部,歼杀元惠宗及其子。至此,徐达完成了推翻元朝、统一北方的重任。朱元璋授徐达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赐世袭文券。 为了明朝的安定,徐达又率领诸将远征边疆,胜利后还军北平,戍守边防,过了三年才回到京城。 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显赫。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治军严明,善于安抚将士,能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力。他还注意优待俘虏,安抚百姓,使百姓不受战乱之苦。可以说,徐达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优秀将才。如果没有徐达,朱家江山就没那么容易打下来。 朱元璋开始时也很感恩徐达的功劳,将他誉为“万里长城”,封他高官厚禄,又与他结为儿女亲家,以其长女为燕王妃,次女为代王妃,三女为安王妃。徐达尽管劳苦功高、地位显赫,但他依然谦虚处世,从不居功自傲。而且他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没有参与到同乡拉帮结派的斗争中。但可悲的是,徐达尽管如此小心翼翼,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诛杀的命运。 图片来自网络,如违权请删除。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共150人,当然其中最为显赫的就是题主所说的六公爵了,分别为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韩国公李善长、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那么他们的结局究竟如何呢?且听小祁为您细细道来。(明太祖朱元璋画像)魏国公徐达徐达(1332-1385),字天德,今安徽凤阳人,也就是朱元璋的老乡,和朱元璋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1370年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徐达最初排位为第二,但是后来韩国公李善长坐胡惟庸案而被族诛,因此进位第一。但是无论如何,徐达作为明朝的军事统帅,是毫无争议的第一!1385年,徐达因为背疽病情严重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将徐达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谥武宁,追封中山王,并且赠三世皆为王爵,赐葬钟山之阴、配享太庙,可以说是极尽哀荣。野史传说徐达乃是被朱元璋赐发物鹅肉致背疽病发而死,但在我看来缺少根据,当时也没有理由,应该不可取信。(魏国公徐达影视形象)徐达的魏国公爵位一直传了11代,直到明朝灭亡。而且不仅于此,因为徐达的第四子徐增寿在靖难之役时暗中帮助朱棣为建文帝朱允文所杀,因此朱棣登基后追封为定国公,同样一直世袭到明朝灭亡!郑国公常茂常茂(1356-1391),常遇春长子,宋国公冯胜的女婿。常茂本身没有多大军功,他能受封郑国公,都是受了他父亲常遇春的荫庇。在大封功臣前一年,常遇春突然暴病而亡,朱元璋为了表彰常遇春的功绩,于是封常遇春的长子为郑国公,以长子代父受封。1387年,常茂获罪,但因为父亲的功绩而免罪,但是被贬到广西龙州。1391年去世,年仅36岁。因为常茂无子,因此朱元璋改封他的弟弟常升为开国公,后常升涉胡惟庸案而被诛杀削爵,因此郑国公爵位就此中断。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1314-1390),字百室,安徽定远人。李善长大封功臣时位列第一,封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丹书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韩国公李善长影视形象)李善长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为朱元璋稳定后方,军需粮草源源不断,朱元璋谓之当世萧何。然而再大的功劳和朱元璋的天下比起来都算不了什么,公元1390年,也就是胡惟庸案爆发十年后,追责李善长。因此早已退休(实际还是在暗中参与政事)、时年已经七十六岁的李善长被处死,和他一同处死的还有全家七十余人。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因为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临安公主,因此免死,但是韩国公的爵位被削除,不予世袭。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1339年-1384),字思本,安徽明光人,朱元璋的外甥。1370年封奉天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曹国公。李文忠最开始跟着朱元璋姓朱,后来在李文忠兵不血刃拿下杭州后,朱元璋当场加封李文忠为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并且叫他恢复了李姓。(曹国公李文忠画像)公元1384年,李文忠去世,终年46岁。朱元璋亲自写文致祭,并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谥号武靖,配享太庙。朱元璋怀疑李文忠是被淮安侯华中所毒杀,因此降低了华中的爵位,并且诛杀了李文忠的医生及其妻子儿女,由此可见朱元璋对李文忠的感情。李文忠死后由其子李景隆承袭曹国公爵位,李景隆也是难得的躲过朱元璋两次大屠杀的人之一。靖难之役时,李景隆所率领的朝廷军多次败于燕军,从而被夺职召回。后来李景隆打开南京金川门致使南京失守。朱棣登基后最开始极受器重,但是第二年就遭到弹劾,李景隆因此被削爵圈禁,因此曹国公爵位也就此断绝。宋国公冯胜冯胜(?-1395),安徽定远人。1370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宋国公。冯胜喜欢读书,通晓兵法,为明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明朝建立后又先后率军征讨王保保,远征辽东,积累无数军功。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也给冯胜带来了灾祸。(宋国公冯胜雕像)冯胜的女婿乃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橚,他俩因为秘密会见而被朱元璋所猜忌,而朱橚也被朱元璋所严惩,因为朱元璋担心他的这个儿子和将军冯胜有勾结。等到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的猜忌之心更甚,为了确保朱允文的帝位稳固,冯胜被朱元璋无罪赐死,而宋国公的爵位也不允许继承,因此冯胜的爵位也在他这里断绝。卫国公邓愈邓愈(1337-1377),字伯颜,安徽泗县人。邓愈原名邓友德,投奔朱元璋后,朱元璋赐名为邓愈,1370年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卫国公。1377年,邓愈在征讨吐蕃之后回师的途中病死。朱元璋极为哀痛,为此停朝三天,亲自迎接邓愈的灵柩,并追封邓愈为宁河王,谥号武顺,配享太庙。(卫国公邓愈画像)邓愈死后由其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并改封为申国公。然而因为邓镇娶了李善长的外孙女为妻,因此在李善长被诛杀时,邓镇也被牵连被杀,同时爵位被削夺,因此卫国公的爵位也就断绝了。总的来说,开国六公爵有四人是正常死亡的,韩国公李善长和宋国公冯胜则是被朱元璋所杀。他们的公爵大多止于第一代或第二代,只有魏国公徐达的爵位一直传到了明末!这样显赫的爵位只代表了他们的过去,却不能为他们的未来保驾护航!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国时,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这六位都是功勋卓著的大功臣,建立王朝之后的朱元璋以屠杀功臣著称,那我们来看看这六位公爵最后都是什么下场?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是文臣,在朱元璋在外征战的时候,为他留守后方,输送粮草,建国之后却被朱元璋认为是他的第一功臣,他就是朱元璋的萧何。洪武初年被封为宣国公,到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将其晋升为韩国公,位极人臣。李善长向朱元璋推荐了胡惟庸,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李善长险些被牵连。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还是没有逃过厄运,最终还是因为胡惟庸蓝玉谋反案被杀,全家七十余人都被处死,只有一个娶了公主的儿子免死,被流放。至此,韩国公的爵位自然也无法流传了。魏国公徐达徐达是朱元璋的第一武将,为明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他跟随朱元璋东据张士诚,西灭陈友谅,1367年与常遇春一起统兵北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攻克元大都,消灭了元朝。随后又继续征讨北元残余势力。洪武三年(1370年),晋封为魏国公。1384年,徐达患了背疽,到次年二月病重去世,野史故事中多有传闻说朱元璋得知徐达患了背疽之后还赐给他发物蒸鹅,导致徐达病重而亡,但是此事并无正史记载。徐达死后,为表示哀痛,朱元璋将其追封为中山王。而徐达的后代不仅仅将魏国公的爵位传到了明末,而且他的后代中还新增了一支公爵,定国公。徐增寿是徐达的第四子,所以他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魏国公爵位,魏国公爵位由徐达长子、徐增寿的大哥徐辉祖继承,原本徐增寿是与公爵无缘的了,但是恰恰碰到了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虽然朱棣起兵之初并不顺利,但是最终在诸多内线的帮助下朱棣还是顺利的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徐增寿就是内线之一,后来被建文帝所杀。等到朱棣进城登基之后,为了表彰徐增寿对自己的忠诚和贡献,追封其为定国公,世袭罔替,令其子徐景昌继嗣;而徐辉祖虽然站错了队且死不认错,但是顾念其父徐达的功绩,以及弟弟徐增寿的拥戴之功,仍保留其魏国公爵位。这样徐家一门就有了魏国公和定国公两个爵位,后来定国公一系跟随朱棣迁都到了北京,而魏国公徐辉祖一系则继续留在南京,两支都一直传承到明末,一门两国公,分居两京,也是旷古未见之奇景。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但是他的公爵并不是靠裙带关系而来的,而是他自己一刀一枪拼来的,他是朱元璋开国的重要将领,十九岁从军,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后来跟随常遇春北伐元朝,在常遇春病逝之后,代替常遇春继续北伐,俘获了元顺帝的孙子以及后妃,宋、元两朝的玉玺等宝物。被封为曹国公。洪武十六年冬天,患重病,朱元璋亲自前去探望并嘱咐太医护理用药,洪武十七年病逝,被追封为岐阳王。后来,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继承了爵位,在靖难之役中李景隆表现很差,身为建文帝一方的他在多次战斗中失常,损兵折将,最终还在防守南京城的时候献城投降,因而也得以保留爵位。永乐二年因被告发“大逆不道”而被削去爵位。嘉靖十一年,李文忠的六世孙李性封临淮侯,降了一等。宋国公冯胜冯胜原名冯国胜,起初在元末乱世之中他与哥哥冯国用一起结寨自保,后来投靠朱元璋,开始了传奇的一生。他参与过朱元璋的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如救援安丰、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俘虏张士诚等。洪武初年,率军北伐,连战连捷。后又参与明朝辽东的军事行动。冯胜因为战功而被封为宋国公。洪武二十七年,因为蓝玉案被牵连,以蓝党被赐死。卫国公邓愈邓愈,明朝开国名将,邓愈的主要军事战绩在江南、江西一带,在著名的“洪都保卫战”中配合朱文正防守洪都,阻止了陈友谅的进攻,为朱元璋回师救援争取了时间。之后,在徐达、常遇春北伐的时候,从河南出兵配合大军北伐。洪武三年,又攻克乌斯藏部,招降了吐蕃,因功被封为卫国公。洪武十年,因病去世,年仅41岁。朱元璋听到消息后十分悲伤,追封其为宁河王。邓愈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改封申国公。其妻是李善长的外孙女,李善长因为胡惟庸案获罪,邓镇受牵连坐罪被杀。1532年(嘉靖十一年)四月,邓愈的后代续封定远侯,世袭爵位,直到明末。郑国公常茂常茂,是常遇春的儿子,因为常遇春在北伐过程中病逝,朱元璋感念常遇春的功劳,将其儿子封为郑国公,可惜常茂并没有继承他父亲的军事才能,却有着一般官二代的骄傲自大,后来因为和岳父冯胜一起出征纳哈出时,纳哈出投降,在宴会上常茂得知纳哈出准备逃跑,于是他不听岳父指挥,擅自行动,结果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后被解除兵权,安置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常茂病逝。常茂无子,其弟常升袭爵,后因牵涉蓝玉案被杀。所以,真正传到明末灭亡时还是公爵的只有魏国公徐达一家,而且还多了一家公爵,可谓是明朝除了朱家以外最成功的家族了。朱元璋出身贫穷,他能当上皇帝,自然少不了身边一众弟兄出生入死帮他打江山。在众多的功臣里,小编认为徐达的功劳最大,完全算得上是明朝第一功臣。自愿作人质,换朱元璋脱险 徐达出身农家,自幼习武。他和朱元璋是自小长大的好朋友,两人一起放过牛,掏过鸟窝。朱元璋投身郭子兴起义后,回乡招兵买马,徐达欣然应召同往。朱元璋发现徐达有勇有谋,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 1355年三月,孙德崖与郭子兴因粮食问题而闹矛盾。郭子兴将孙德崖抓了起来。孙德崖也将朱元璋扣押不放。然后,派人通报郭子兴换人。但是两边谁也不肯先放人,都怕对方不守信用。双方僵持了两天,朱元璋在孙军中险遭杀害。在危急时刻,徐达挺身而出,愿充当人质,换回朱元璋,再与孙德崖交换。后来,孙德崖被放出城回到军中后,徐达才得以释放,平安无事。 如果没有徐达的舍身相救,朱元璋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也正是这事,使朱元璋对徐达心怀感激,更加信任和重用了。 才华突显,灭陈友谅、大破张士诚 朱元璋占据应天后,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北有元军,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徐寿辉,南有方国珍、陈友定。朱元璋审时度势,决定先灭强敌陈友谅,再除张士诚。 徐达作为得力助手,先攻克池州,又用离间计攻下枞阳水寨,并与陈友谅大战于江州,并取得胜利。双方激战数月,徐达逼得陈友谅移师泊渚矶不敢再战。 陈友谅在鄱阳湖发动大规模进攻时,朱元璋和徐达率二十万人,用的都是小船,与拥兵六十万,巨舰数十艘的陈友谅交战。徐达身先诸将,指挥将士勇敢拼杀,在战船着火时沉着灭火,再继续坚持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全歼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 1365年十月,徐达仅用半年时间就攻取淮东、泰州、高邮、淮安等地,将张士诚的势力压至江浙两地。第二年,徐达统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张士诚。先用计切断旧馆援兵粮道,然后相继攻克湖、杭二州。随后,徐达统率大军包围平江,又用“襄阳炮”日夜轰击城中。城中粮尽弹绝,部分将领见大势已去,相继投降。张士诚军全线崩溃,张士诚最终自缢身亡。 徐达用自已的智慧和才能帮朱元璋清除了两大劲敌,为朱家江山奠定了基础。 统兵北伐、消灭元朝 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进行北伐。徐达由徐州北上,一路上所向披靡,席卷中原。仅用一年时间就克复大都。 接着,徐达又用了三年的时间收拾元朝的残部,歼杀元惠宗及其子。至此,徐达完成了推翻元朝、统一北方的重任。朱元璋授徐达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赐世袭文券。 为了明朝的安定,徐达又率领诸将远征边疆,胜利后还军北平,戍守边防,过了三年才回到京城。 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显赫。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治军严明,善于安抚将士,能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力。他还注意优待俘虏,安抚百姓,使百姓不受战乱之苦。可以说,徐达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优秀将才。如果没有徐达,朱家江山就没那么容易打下来。 朱元璋开始时也很感恩徐达的功劳,将他誉为“万里长城”,封他高官厚禄,又与他结为儿女亲家,以其长女为燕王妃,次女为代王妃,三女为安王妃。徐达尽管劳苦功高、地位显赫,但他依然谦虚处世,从不居功自傲。而且他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没有参与到同乡拉帮结派的斗争中。但可悲的是,徐达尽管如此小心翼翼,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诛杀的命运。 图片来自网络,如违权请删除。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共150人,当然其中最为显赫的就是题主所说的六公爵了,分别为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韩国公李善长、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那么他们的结局究竟如何呢?且听小祁为您细细道来。(明太祖朱元璋画像)魏国公徐达徐达(1332-1385),字天德,今安徽凤阳人,也就是朱元璋的老乡,和朱元璋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1370年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徐达最初排位为第二,但是后来韩国公李善长坐胡惟庸案而被族诛,因此进位第一。但是无论如何,徐达作为明朝的军事统帅,是毫无争议的第一!1385年,徐达因为背疽病情严重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将徐达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谥武宁,追封中山王,并且赠三世皆为王爵,赐葬钟山之阴、配享太庙,可以说是极尽哀荣。野史传说徐达乃是被朱元璋赐发物鹅肉致背疽病发而死,但在我看来缺少根据,当时也没有理由,应该不可取信。(魏国公徐达影视形象)徐达的魏国公爵位一直传了11代,直到明朝灭亡。而且不仅于此,因为徐达的第四子徐增寿在靖难之役时暗中帮助朱棣为建文帝朱允文所杀,因此朱棣登基后追封为定国公,同样一直世袭到明朝灭亡!郑国公常茂常茂(1356-1391),常遇春长子,宋国公冯胜的女婿。常茂本身没有多大军功,他能受封郑国公,都是受了他父亲常遇春的荫庇。在大封功臣前一年,常遇春突然暴病而亡,朱元璋为了表彰常遇春的功绩,于是封常遇春的长子为郑国公,以长子代父受封。1387年,常茂获罪,但因为父亲的功绩而免罪,但是被贬到广西龙州。1391年去世,年仅36岁。因为常茂无子,因此朱元璋改封他的弟弟常升为开国公,后常升涉胡惟庸案而被诛杀削爵,因此郑国公爵位就此中断。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1314-1390),字百室,安徽定远人。李善长大封功臣时位列第一,封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丹书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韩国公李善长影视形象)李善长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为朱元璋稳定后方,军需粮草源源不断,朱元璋谓之当世萧何。然而再大的功劳和朱元璋的天下比起来都算不了什么,公元1390年,也就是胡惟庸案爆发十年后,追责李善长。因此早已退休(实际还是在暗中参与政事)、时年已经七十六岁的李善长被处死,和他一同处死的还有全家七十余人。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因为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临安公主,因此免死,但是韩国公的爵位被削除,不予世袭。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1339年-1384),字思本,安徽明光人,朱元璋的外甥。1370年封奉天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曹国公。李文忠最开始跟着朱元璋姓朱,后来在李文忠兵不血刃拿下杭州后,朱元璋当场加封李文忠为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并且叫他恢复了李姓。(曹国公李文忠画像)公元1384年,李文忠去世,终年46岁。朱元璋亲自写文致祭,并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谥号武靖,配享太庙。朱元璋怀疑李文忠是被淮安侯华中所毒杀,因此降低了华中的爵位,并且诛杀了李文忠的医生及其妻子儿女,由此可见朱元璋对李文忠的感情。李文忠死后由其子李景隆承袭曹国公爵位,李景隆也是难得的躲过朱元璋两次大屠杀的人之一。靖难之役时,李景隆所率领的朝廷军多次败于燕军,从而被夺职召回。后来李景隆打开南京金川门致使南京失守。朱棣登基后最开始极受器重,但是第二年就遭到弹劾,李景隆因此被削爵圈禁,因此曹国公爵位也就此断绝。宋国公冯胜冯胜(?-1395),安徽定远人。1370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宋国公。冯胜喜欢读书,通晓兵法,为明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明朝建立后又先后率军征讨王保保,远征辽东,积累无数军功。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也给冯胜带来了灾祸。(宋国公冯胜雕像)冯胜的女婿乃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橚,他俩因为秘密会见而被朱元璋所猜忌,而朱橚也被朱元璋所严惩,因为朱元璋担心他的这个儿子和将军冯胜有勾结。等到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的猜忌之心更甚,为了确保朱允文的帝位稳固,冯胜被朱元璋无罪赐死,而宋国公的爵位也不允许继承,因此冯胜的爵位也在他这里断绝。卫国公邓愈邓愈(1337-1377),字伯颜,安徽泗县人。邓愈原名邓友德,投奔朱元璋后,朱元璋赐名为邓愈,1370年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卫国公。1377年,邓愈在征讨吐蕃之后回师的途中病死。朱元璋极为哀痛,为此停朝三天,亲自迎接邓愈的灵柩,并追封邓愈为宁河王,谥号武顺,配享太庙。(卫国公邓愈画像)邓愈死后由其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并改封为申国公。然而因为邓镇娶了李善长的外孙女为妻,因此在李善长被诛杀时,邓镇也被牵连被杀,同时爵位被削夺,因此卫国公的爵位也就断绝了。总的来说,开国六公爵有四人是正常死亡的,韩国公李善长和宋国公冯胜则是被朱元璋所杀。他们的公爵大多止于第一代或第二代,只有魏国公徐达的爵位一直传到了明末!这样显赫的爵位只代表了他们的过去,却不能为他们的未来保驾护航!1368年,朱元璋祭拜天地,开创大明帝国,定都南京,开启了大明 276年的统治,改朝换代都会大封功臣,因为国家的建立与他们的艰苦奋战和出谋划策分不开,二来皇帝为了拉拢人心都会论功行赏,但是朱元璋并没有马上论功封赏,一是元朝还没有驱逐中原,北伐军还在与元朝交战,二是,朱元璋还没想好怎么封赏,自己制约这些功臣宿将。直到洪武三年才开始封赏功臣,并且加封了开国六公爵,然而六公爵却是封了七个人。他们分别是魏国公徐达,韩国公李善长,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俞,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贞,李文忠。那么这几个人都何许人也?我们来详细介绍:魏国公徐达徐达是明初的第一名将,开国军事统帅,为大明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也是最早跟随朱元璋的将领之一,在朱元璋建立大明和驱赶大元的众多战役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1385年徐达病逝,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配享太庙,为大明第一开国功臣之称。被人称为朱元璋的韩信。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被人称为朱元璋的萧何,为朱元璋提供后勤保障,同时出谋划策,为朱元璋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思想,建国后任左丞相,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他是大明建立实际功绩最高功臣之一,(其余的为汤和,徐达,刘伯温)。洪武二十三年,受胡惟庸案牵连,被处死,并诛三族,终年76岁。宋国公冯胜冯胜是朱元璋手下一员虎将,尤其在对蒙古作战上,可以说屡战屡胜,就连徐达头疼的王保保,冯胜也取胜,后与傅有德,蓝玉清除辽东的蒙古势力,因而累积军功被封为宋国公,洪武二十七年,因军功赫赫,遭到朱元璋猜忌,被赐死。卫国公邓俞邓俞也是明初名将,跟随徐达远征甘肃,收复吐蕃,乌斯藏等部,晋封为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1377年(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愈病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追封为宁河王,谥号武顺。郑国公常茂常茂常遇春的长子,原本朱元璋要加封常遇春的,可惜常遇春英年早逝,只能封给他的儿子,常茂在单田芳老师的《大明英烈》里,是大明第二代的代表人物,雌雄眼,力大无穷,手使禹王神槊,心眼还很多,很多名将都败在他的手下,为大明立下赫赫功勋。然而真实的常茂并没有那么厉害,还差点激起降兵兵变,最后回到南京与他岳父冯胜互相推诿,被朱元璋安置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去世。曹国公李贞,李文忠大家可能都知道李文忠,明初名将,为明朝建立赫赫战功,还因为是朱元璋的外甥,也曾为义子,李文忠不多说,我们来说说这个李贞,李贞是李文忠的父亲,朱元璋的二姐夫,是一个农民,朱元璋二姐嫁过去后,这个二姐夫帮了朱元璋很多,在妻子暴毙后,朱元璋也有了点势力,就带着儿子投奔朱元璋,朱元璋感念他的恩情,发誓不让他们受苦,李贞到了朱元璋这里,由于年龄大了,一直在后方做事,洪武三年,朱元璋分封功臣,感念二姐的亲情,等二姐为曹国长公主,李贞成了驸马,儿子李文忠又战功赫赫,于是朱元璋等李贞和李文忠同为曹国公,因此父子同爵。这就是大明的开国六公爵,每个都为大明立下了赫赫战功,要不就是朱元璋的亲人。然而封建君主猜忌是很厉害的,尤其从草根逆袭的,因此众多功臣的下场都不是很好,尤其朱元璋的功臣,大多都死在了朱元璋的刀下。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国时,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这六位都是功勋卓著的大功臣,建立王朝之后的朱元璋以屠杀功臣著称,那我们来看看这六位公爵最后都是什么下场?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是文臣,在朱元璋在外征战的时候,为他留守后方,输送粮草,建国之后却被朱元璋认为是他的第一功臣,他就是朱元璋的萧何。洪武初年被封为宣国公,到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将其晋升为韩国公,位极人臣。李善长向朱元璋推荐了胡惟庸,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李善长险些被牵连。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还是没有逃过厄运,最终还是因为胡惟庸蓝玉谋反案被杀,全家七十余人都被处死,只有一个娶了公主的儿子免死,被流放。至此,韩国公的爵位自然也无法流传了。魏国公徐达徐达是朱元璋的第一武将,为明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他跟随朱元璋东据张士诚,西灭陈友谅,1367年与常遇春一起统兵北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攻克元大都,消灭了元朝。随后又继续征讨北元残余势力。洪武三年(1370年),晋封为魏国公。1384年,徐达患了背疽,到次年二月病重去世,野史故事中多有传闻说朱元璋得知徐达患了背疽之后还赐给他发物蒸鹅,导致徐达病重而亡,但是此事并无正史记载。徐达死后,为表示哀痛,朱元璋将其追封为中山王。而徐达的后代不仅仅将魏国公的爵位传到了明末,而且他的后代中还新增了一支公爵,定国公。徐增寿是徐达的第四子,所以他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魏国公爵位,魏国公爵位由徐达长子、徐增寿的大哥徐辉祖继承,原本徐增寿是与公爵无缘的了,但是恰恰碰到了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虽然朱棣起兵之初并不顺利,但是最终在诸多内线的帮助下朱棣还是顺利的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徐增寿就是内线之一,后来被建文帝所杀。等到朱棣进城登基之后,为了表彰徐增寿对自己的忠诚和贡献,追封其为定国公,世袭罔替,令其子徐景昌继嗣;而徐辉祖虽然站错了队且死不认错,但是顾念其父徐达的功绩,以及弟弟徐增寿的拥戴之功,仍保留其魏国公爵位。这样徐家一门就有了魏国公和定国公两个爵位,后来定国公一系跟随朱棣迁都到了北京,而魏国公徐辉祖一系则继续留在南京,两支都一直传承到明末,一门两国公,分居两京,也是旷古未见之奇景。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但是他的公爵并不是靠裙带关系而来的,而是他自己一刀一枪拼来的,他是朱元璋开国的重要将领,十九岁从军,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后来跟随常遇春北伐元朝,在常遇春病逝之后,代替常遇春继续北伐,俘获了元顺帝的孙子以及后妃,宋、元两朝的玉玺等宝物。被封为曹国公。洪武十六年冬天,患重病,朱元璋亲自前去探望并嘱咐太医护理用药,洪武十七年病逝,被追封为岐阳王。后来,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继承了爵位,在靖难之役中李景隆表现很差,身为建文帝一方的他在多次战斗中失常,损兵折将,最终还在防守南京城的时候献城投降,因而也得以保留爵位。永乐二年因被告发“大逆不道”而被削去爵位。嘉靖十一年,李文忠的六世孙李性封临淮侯,降了一等。宋国公冯胜冯胜原名冯国胜,起初在元末乱世之中他与哥哥冯国用一起结寨自保,后来投靠朱元璋,开始了传奇的一生。他参与过朱元璋的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如救援安丰、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俘虏张士诚等。洪武初年,率军北伐,连战连捷。后又参与明朝辽东的军事行动。冯胜因为战功而被封为宋国公。洪武二十七年,因为蓝玉案被牵连,以蓝党被赐死。卫国公邓愈邓愈,明朝开国名将,邓愈的主要军事战绩在江南、江西一带,在著名的“洪都保卫战”中配合朱文正防守洪都,阻止了陈友谅的进攻,为朱元璋回师救援争取了时间。之后,在徐达、常遇春北伐的时候,从河南出兵配合大军北伐。洪武三年,又攻克乌斯藏部,招降了吐蕃,因功被封为卫国公。洪武十年,因病去世,年仅41岁。朱元璋听到消息后十分悲伤,追封其为宁河王。邓愈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改封申国公。其妻是李善长的外孙女,李善长因为胡惟庸案获罪,邓镇受牵连坐罪被杀。1532年(嘉靖十一年)四月,邓愈的后代续封定远侯,世袭爵位,直到明末。郑国公常茂常茂,是常遇春的儿子,因为常遇春在北伐过程中病逝,朱元璋感念常遇春的功劳,将其儿子封为郑国公,可惜常茂并没有继承他父亲的军事才能,却有着一般官二代的骄傲自大,后来因为和岳父冯胜一起出征纳哈出时,纳哈出投降,在宴会上常茂得知纳哈出准备逃跑,于是他不听岳父指挥,擅自行动,结果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后被解除兵权,安置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常茂病逝。常茂无子,其弟常升袭爵,后因牵涉蓝玉案被杀。所以,真正传到明末灭亡时还是公爵的只有魏国公徐达一家,而且还多了一家公爵,可谓是明朝除了朱家以外最成功的家族了。朱元璋出身贫穷,他能当上皇帝,自然少不了身边一众弟兄出生入死帮他打江山。在众多的功臣里,小编认为徐达的功劳最大,完全算得上是明朝第一功臣。自愿作人质,换朱元璋脱险 徐达出身农家,自幼习武。他和朱元璋是自小长大的好朋友,两人一起放过牛,掏过鸟窝。朱元璋投身郭子兴起义后,回乡招兵买马,徐达欣然应召同往。朱元璋发现徐达有勇有谋,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 1355年三月,孙德崖与郭子兴因粮食问题而闹矛盾。郭子兴将孙德崖抓了起来。孙德崖也将朱元璋扣押不放。然后,派人通报郭子兴换人。但是两边谁也不肯先放人,都怕对方不守信用。双方僵持了两天,朱元璋在孙军中险遭杀害。在危急时刻,徐达挺身而出,愿充当人质,换回朱元璋,再与孙德崖交换。后来,孙德崖被放出城回到军中后,徐达才得以释放,平安无事。 如果没有徐达的舍身相救,朱元璋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也正是这事,使朱元璋对徐达心怀感激,更加信任和重用了。 才华突显,灭陈友谅、大破张士诚 朱元璋占据应天后,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北有元军,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徐寿辉,南有方国珍、陈友定。朱元璋审时度势,决定先灭强敌陈友谅,再除张士诚。 徐达作为得力助手,先攻克池州,又用离间计攻下枞阳水寨,并与陈友谅大战于江州,并取得胜利。双方激战数月,徐达逼得陈友谅移师泊渚矶不敢再战。 陈友谅在鄱阳湖发动大规模进攻时,朱元璋和徐达率二十万人,用的都是小船,与拥兵六十万,巨舰数十艘的陈友谅交战。徐达身先诸将,指挥将士勇敢拼杀,在战船着火时沉着灭火,再继续坚持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全歼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 1365年十月,徐达仅用半年时间就攻取淮东、泰州、高邮、淮安等地,将张士诚的势力压至江浙两地。第二年,徐达统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张士诚。先用计切断旧馆援兵粮道,然后相继攻克湖、杭二州。随后,徐达统率大军包围平江,又用“襄阳炮”日夜轰击城中。城中粮尽弹绝,部分将领见大势已去,相继投降。张士诚军全线崩溃,张士诚最终自缢身亡。 徐达用自已的智慧和才能帮朱元璋清除了两大劲敌,为朱家江山奠定了基础。 统兵北伐、消灭元朝 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进行北伐。徐达由徐州北上,一路上所向披靡,席卷中原。仅用一年时间就克复大都。 接着,徐达又用了三年的时间收拾元朝的残部,歼杀元惠宗及其子。至此,徐达完成了推翻元朝、统一北方的重任。朱元璋授徐达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赐世袭文券。 为了明朝的安定,徐达又率领诸将远征边疆,胜利后还军北平,戍守边防,过了三年才回到京城。 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显赫。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治军严明,善于安抚将士,能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力。他还注意优待俘虏,安抚百姓,使百姓不受战乱之苦。可以说,徐达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优秀将才。如果没有徐达,朱家江山就没那么容易打下来。 朱元璋开始时也很感恩徐达的功劳,将他誉为“万里长城”,封他高官厚禄,又与他结为儿女亲家,以其长女为燕王妃,次女为代王妃,三女为安王妃。徐达尽管劳苦功高、地位显赫,但他依然谦虚处世,从不居功自傲。而且他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没有参与到同乡拉帮结派的斗争中。但可悲的是,徐达尽管如此小心翼翼,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诛杀的命运。 图片来自网络,如违权请删除。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共150人,当然其中最为显赫的就是题主所说的六公爵了,分别为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韩国公李善长、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那么他们的结局究竟如何呢?且听小祁为您细细道来。(明太祖朱元璋画像)魏国公徐达徐达(1332-1385),字天德,今安徽凤阳人,也就是朱元璋的老乡,和朱元璋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1370年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徐达最初排位为第二,但是后来韩国公李善长坐胡惟庸案而被族诛,因此进位第一。但是无论如何,徐达作为明朝的军事统帅,是毫无争议的第一!1385年,徐达因为背疽病情严重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将徐达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谥武宁,追封中山王,并且赠三世皆为王爵,赐葬钟山之阴、配享太庙,可以说是极尽哀荣。野史传说徐达乃是被朱元璋赐发物鹅肉致背疽病发而死,但在我看来缺少根据,当时也没有理由,应该不可取信。(魏国公徐达影视形象)徐达的魏国公爵位一直传了11代,直到明朝灭亡。而且不仅于此,因为徐达的第四子徐增寿在靖难之役时暗中帮助朱棣为建文帝朱允文所杀,因此朱棣登基后追封为定国公,同样一直世袭到明朝灭亡!郑国公常茂常茂(1356-1391),常遇春长子,宋国公冯胜的女婿。常茂本身没有多大军功,他能受封郑国公,都是受了他父亲常遇春的荫庇。在大封功臣前一年,常遇春突然暴病而亡,朱元璋为了表彰常遇春的功绩,于是封常遇春的长子为郑国公,以长子代父受封。1387年,常茂获罪,但因为父亲的功绩而免罪,但是被贬到广西龙州。1391年去世,年仅36岁。因为常茂无子,因此朱元璋改封他的弟弟常升为开国公,后常升涉胡惟庸案而被诛杀削爵,因此郑国公爵位就此中断。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1314-1390),字百室,安徽定远人。李善长大封功臣时位列第一,封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丹书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韩国公李善长影视形象)李善长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为朱元璋稳定后方,军需粮草源源不断,朱元璋谓之当世萧何。然而再大的功劳和朱元璋的天下比起来都算不了什么,公元1390年,也就是胡惟庸案爆发十年后,追责李善长。因此早已退休(实际还是在暗中参与政事)、时年已经七十六岁的李善长被处死,和他一同处死的还有全家七十余人。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因为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临安公主,因此免死,但是韩国公的爵位被削除,不予世袭。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1339年-1384),字思本,安徽明光人,朱元璋的外甥。1370年封奉天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曹国公。李文忠最开始跟着朱元璋姓朱,后来在李文忠兵不血刃拿下杭州后,朱元璋当场加封李文忠为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并且叫他恢复了李姓。(曹国公李文忠画像)公元1384年,李文忠去世,终年46岁。朱元璋亲自写文致祭,并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谥号武靖,配享太庙。朱元璋怀疑李文忠是被淮安侯华中所毒杀,因此降低了华中的爵位,并且诛杀了李文忠的医生及其妻子儿女,由此可见朱元璋对李文忠的感情。李文忠死后由其子李景隆承袭曹国公爵位,李景隆也是难得的躲过朱元璋两次大屠杀的人之一。靖难之役时,李景隆所率领的朝廷军多次败于燕军,从而被夺职召回。后来李景隆打开南京金川门致使南京失守。朱棣登基后最开始极受器重,但是第二年就遭到弹劾,李景隆因此被削爵圈禁,因此曹国公爵位也就此断绝。宋国公冯胜冯胜(?-1395),安徽定远人。1370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宋国公。冯胜喜欢读书,通晓兵法,为明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明朝建立后又先后率军征讨王保保,远征辽东,积累无数军功。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也给冯胜带来了灾祸。(宋国公冯胜雕像)冯胜的女婿乃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橚,他俩因为秘密会见而被朱元璋所猜忌,而朱橚也被朱元璋所严惩,因为朱元璋担心他的这个儿子和将军冯胜有勾结。等到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的猜忌之心更甚,为了确保朱允文的帝位稳固,冯胜被朱元璋无罪赐死,而宋国公的爵位也不允许继承,因此冯胜的爵位也在他这里断绝。卫国公邓愈邓愈(1337-1377),字伯颜,安徽泗县人。邓愈原名邓友德,投奔朱元璋后,朱元璋赐名为邓愈,1370年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卫国公。1377年,邓愈在征讨吐蕃之后回师的途中病死。朱元璋极为哀痛,为此停朝三天,亲自迎接邓愈的灵柩,并追封邓愈为宁河王,谥号武顺,配享太庙。(卫国公邓愈画像)邓愈死后由其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并改封为申国公。然而因为邓镇娶了李善长的外孙女为妻,因此在李善长被诛杀时,邓镇也被牵连被杀,同时爵位被削夺,因此卫国公的爵位也就断绝了。总的来说,开国六公爵有四人是正常死亡的,韩国公李善长和宋国公冯胜则是被朱元璋所杀。他们的公爵大多止于第一代或第二代,只有魏国公徐达的爵位一直传到了明末!这样显赫的爵位只代表了他们的过去,却不能为他们的未来保驾护航!1368年,朱元璋祭拜天地,开创大明帝国,定都南京,开启了大明 276年的统治,改朝换代都会大封功臣,因为国家的建立与他们的艰苦奋战和出谋划策分不开,二来皇帝为了拉拢人心都会论功行赏,但是朱元璋并没有马上论功封赏,一是元朝还没有驱逐中原,北伐军还在与元朝交战,二是,朱元璋还没想好怎么封赏,自己制约这些功臣宿将。直到洪武三年才开始封赏功臣,并且加封了开国六公爵,然而六公爵却是封了七个人。他们分别是魏国公徐达,韩国公李善长,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俞,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贞,李文忠。那么这几个人都何许人也?我们来详细介绍:魏国公徐达徐达是明初的第一名将,开国军事统帅,为大明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也是最早跟随朱元璋的将领之一,在朱元璋建立大明和驱赶大元的众多战役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1385年徐达病逝,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配享太庙,为大明第一开国功臣之称。被人称为朱元璋的韩信。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被人称为朱元璋的萧何,为朱元璋提供后勤保障,同时出谋划策,为朱元璋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思想,建国后任左丞相,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他是大明建立实际功绩最高功臣之一,(其余的为汤和,徐达,刘伯温)。洪武二十三年,受胡惟庸案牵连,被处死,并诛三族,终年76岁。宋国公冯胜冯胜是朱元璋手下一员虎将,尤其在对蒙古作战上,可以说屡战屡胜,就连徐达头疼的王保保,冯胜也取胜,后与傅有德,蓝玉清除辽东的蒙古势力,因而累积军功被封为宋国公,洪武二十七年,因军功赫赫,遭到朱元璋猜忌,被赐死。卫国公邓俞邓俞也是明初名将,跟随徐达远征甘肃,收复吐蕃,乌斯藏等部,晋封为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1377年(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愈病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追封为宁河王,谥号武顺。郑国公常茂常茂常遇春的长子,原本朱元璋要加封常遇春的,可惜常遇春英年早逝,只能封给他的儿子,常茂在单田芳老师的《大明英烈》里,是大明第二代的代表人物,雌雄眼,力大无穷,手使禹王神槊,心眼还很多,很多名将都败在他的手下,为大明立下赫赫功勋。然而真实的常茂并没有那么厉害,还差点激起降兵兵变,最后回到南京与他岳父冯胜互相推诿,被朱元璋安置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去世。曹国公李贞,李文忠大家可能都知道李文忠,明初名将,为明朝建立赫赫战功,还因为是朱元璋的外甥,也曾为义子,李文忠不多说,我们来说说这个李贞,李贞是李文忠的父亲,朱元璋的二姐夫,是一个农民,朱元璋二姐嫁过去后,这个二姐夫帮了朱元璋很多,在妻子暴毙后,朱元璋也有了点势力,就带着儿子投奔朱元璋,朱元璋感念他的恩情,发誓不让他们受苦,李贞到了朱元璋这里,由于年龄大了,一直在后方做事,洪武三年,朱元璋分封功臣,感念二姐的亲情,等二姐为曹国长公主,李贞成了驸马,儿子李文忠又战功赫赫,于是朱元璋等李贞和李文忠同为曹国公,因此父子同爵。这就是大明的开国六公爵,每个都为大明立下了赫赫战功,要不就是朱元璋的亲人。然而封建君主猜忌是很厉害的,尤其从草根逆袭的,因此众多功臣的下场都不是很好,尤其朱元璋的功臣,大多都死在了朱元璋的刀下。第一功臣应该是徐达,刘伯温是个幕僚给朱元璋出谋划策的。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国时,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这六位都是功勋卓著的大功臣,建立王朝之后的朱元璋以屠杀功臣著称,那我们来看看这六位公爵最后都是什么下场?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是文臣,在朱元璋在外征战的时候,为他留守后方,输送粮草,建国之后却被朱元璋认为是他的第一功臣,他就是朱元璋的萧何。洪武初年被封为宣国公,到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将其晋升为韩国公,位极人臣。李善长向朱元璋推荐了胡惟庸,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李善长险些被牵连。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还是没有逃过厄运,最终还是因为胡惟庸蓝玉谋反案被杀,全家七十余人都被处死,只有一个娶了公主的儿子免死,被流放。至此,韩国公的爵位自然也无法流传了。魏国公徐达徐达是朱元璋的第一武将,为明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他跟随朱元璋东据张士诚,西灭陈友谅,1367年与常遇春一起统兵北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攻克元大都,消灭了元朝。随后又继续征讨北元残余势力。洪武三年(1370年),晋封为魏国公。1384年,徐达患了背疽,到次年二月病重去世,野史故事中多有传闻说朱元璋得知徐达患了背疽之后还赐给他发物蒸鹅,导致徐达病重而亡,但是此事并无正史记载。徐达死后,为表示哀痛,朱元璋将其追封为中山王。而徐达的后代不仅仅将魏国公的爵位传到了明末,而且他的后代中还新增了一支公爵,定国公。徐增寿是徐达的第四子,所以他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魏国公爵位,魏国公爵位由徐达长子、徐增寿的大哥徐辉祖继承,原本徐增寿是与公爵无缘的了,但是恰恰碰到了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虽然朱棣起兵之初并不顺利,但是最终在诸多内线的帮助下朱棣还是顺利的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徐增寿就是内线之一,后来被建文帝所杀。等到朱棣进城登基之后,为了表彰徐增寿对自己的忠诚和贡献,追封其为定国公,世袭罔替,令其子徐景昌继嗣;而徐辉祖虽然站错了队且死不认错,但是顾念其父徐达的功绩,以及弟弟徐增寿的拥戴之功,仍保留其魏国公爵位。这样徐家一门就有了魏国公和定国公两个爵位,后来定国公一系跟随朱棣迁都到了北京,而魏国公徐辉祖一系则继续留在南京,两支都一直传承到明末,一门两国公,分居两京,也是旷古未见之奇景。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但是他的公爵并不是靠裙带关系而来的,而是他自己一刀一枪拼来的,他是朱元璋开国的重要将领,十九岁从军,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后来跟随常遇春北伐元朝,在常遇春病逝之后,代替常遇春继续北伐,俘获了元顺帝的孙子以及后妃,宋、元两朝的玉玺等宝物。被封为曹国公。洪武十六年冬天,患重病,朱元璋亲自前去探望并嘱咐太医护理用药,洪武十七年病逝,被追封为岐阳王。后来,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继承了爵位,在靖难之役中李景隆表现很差,身为建文帝一方的他在多次战斗中失常,损兵折将,最终还在防守南京城的时候献城投降,因而也得以保留爵位。永乐二年因被告发“大逆不道”而被削去爵位。嘉靖十一年,李文忠的六世孙李性封临淮侯,降了一等。宋国公冯胜冯胜原名冯国胜,起初在元末乱世之中他与哥哥冯国用一起结寨自保,后来投靠朱元璋,开始了传奇的一生。他参与过朱元璋的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如救援安丰、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俘虏张士诚等。洪武初年,率军北伐,连战连捷。后又参与明朝辽东的军事行动。冯胜因为战功而被封为宋国公。洪武二十七年,因为蓝玉案被牵连,以蓝党被赐死。卫国公邓愈邓愈,明朝开国名将,邓愈的主要军事战绩在江南、江西一带,在著名的“洪都保卫战”中配合朱文正防守洪都,阻止了陈友谅的进攻,为朱元璋回师救援争取了时间。之后,在徐达、常遇春北伐的时候,从河南出兵配合大军北伐。洪武三年,又攻克乌斯藏部,招降了吐蕃,因功被封为卫国公。洪武十年,因病去世,年仅41岁。朱元璋听到消息后十分悲伤,追封其为宁河王。邓愈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改封申国公。其妻是李善长的外孙女,李善长因为胡惟庸案获罪,邓镇受牵连坐罪被杀。1532年(嘉靖十一年)四月,邓愈的后代续封定远侯,世袭爵位,直到明末。郑国公常茂常茂,是常遇春的儿子,因为常遇春在北伐过程中病逝,朱元璋感念常遇春的功劳,将其儿子封为郑国公,可惜常茂并没有继承他父亲的军事才能,却有着一般官二代的骄傲自大,后来因为和岳父冯胜一起出征纳哈出时,纳哈出投降,在宴会上常茂得知纳哈出准备逃跑,于是他不听岳父指挥,擅自行动,结果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后被解除兵权,安置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常茂病逝。常茂无子,其弟常升袭爵,后因牵涉蓝玉案被杀。所以,真正传到明末灭亡时还是公爵的只有魏国公徐达一家,而且还多了一家公爵,可谓是明朝除了朱家以外最成功的家族了。朱元璋出身贫穷,他能当上皇帝,自然少不了身边一众弟兄出生入死帮他打江山。在众多的功臣里,小编认为徐达的功劳最大,完全算得上是明朝第一功臣。自愿作人质,换朱元璋脱险 徐达出身农家,自幼习武。他和朱元璋是自小长大的好朋友,两人一起放过牛,掏过鸟窝。朱元璋投身郭子兴起义后,回乡招兵买马,徐达欣然应召同往。朱元璋发现徐达有勇有谋,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 1355年三月,孙德崖与郭子兴因粮食问题而闹矛盾。郭子兴将孙德崖抓了起来。孙德崖也将朱元璋扣押不放。然后,派人通报郭子兴换人。但是两边谁也不肯先放人,都怕对方不守信用。双方僵持了两天,朱元璋在孙军中险遭杀害。在危急时刻,徐达挺身而出,愿充当人质,换回朱元璋,再与孙德崖交换。后来,孙德崖被放出城回到军中后,徐达才得以释放,平安无事。 如果没有徐达的舍身相救,朱元璋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也正是这事,使朱元璋对徐达心怀感激,更加信任和重用了。 才华突显,灭陈友谅、大破张士诚 朱元璋占据应天后,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北有元军,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徐寿辉,南有方国珍、陈友定。朱元璋审时度势,决定先灭强敌陈友谅,再除张士诚。 徐达作为得力助手,先攻克池州,又用离间计攻下枞阳水寨,并与陈友谅大战于江州,并取得胜利。双方激战数月,徐达逼得陈友谅移师泊渚矶不敢再战。 陈友谅在鄱阳湖发动大规模进攻时,朱元璋和徐达率二十万人,用的都是小船,与拥兵六十万,巨舰数十艘的陈友谅交战。徐达身先诸将,指挥将士勇敢拼杀,在战船着火时沉着灭火,再继续坚持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全歼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 1365年十月,徐达仅用半年时间就攻取淮东、泰州、高邮、淮安等地,将张士诚的势力压至江浙两地。第二年,徐达统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张士诚。先用计切断旧馆援兵粮道,然后相继攻克湖、杭二州。随后,徐达统率大军包围平江,又用“襄阳炮”日夜轰击城中。城中粮尽弹绝,部分将领见大势已去,相继投降。张士诚军全线崩溃,张士诚最终自缢身亡。 徐达用自已的智慧和才能帮朱元璋清除了两大劲敌,为朱家江山奠定了基础。 统兵北伐、消灭元朝 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进行北伐。徐达由徐州北上,一路上所向披靡,席卷中原。仅用一年时间就克复大都。 接着,徐达又用了三年的时间收拾元朝的残部,歼杀元惠宗及其子。至此,徐达完成了推翻元朝、统一北方的重任。朱元璋授徐达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赐世袭文券。 为了明朝的安定,徐达又率领诸将远征边疆,胜利后还军北平,戍守边防,过了三年才回到京城。 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显赫。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治军严明,善于安抚将士,能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力。他还注意优待俘虏,安抚百姓,使百姓不受战乱之苦。可以说,徐达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优秀将才。如果没有徐达,朱家江山就没那么容易打下来。 朱元璋开始时也很感恩徐达的功劳,将他誉为“万里长城”,封他高官厚禄,又与他结为儿女亲家,以其长女为燕王妃,次女为代王妃,三女为安王妃。徐达尽管劳苦功高、地位显赫,但他依然谦虚处世,从不居功自傲。而且他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没有参与到同乡拉帮结派的斗争中。但可悲的是,徐达尽管如此小心翼翼,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诛杀的命运。 图片来自网络,如违权请删除。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共150人,当然其中最为显赫的就是题主所说的六公爵了,分别为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韩国公李善长、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那么他们的结局究竟如何呢?且听小祁为您细细道来。(明太祖朱元璋画像)魏国公徐达徐达(1332-1385),字天德,今安徽凤阳人,也就是朱元璋的老乡,和朱元璋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1370年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徐达最初排位为第二,但是后来韩国公李善长坐胡惟庸案而被族诛,因此进位第一。但是无论如何,徐达作为明朝的军事统帅,是毫无争议的第一!1385年,徐达因为背疽病情严重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将徐达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谥武宁,追封中山王,并且赠三世皆为王爵,赐葬钟山之阴、配享太庙,可以说是极尽哀荣。野史传说徐达乃是被朱元璋赐发物鹅肉致背疽病发而死,但在我看来缺少根据,当时也没有理由,应该不可取信。(魏国公徐达影视形象)徐达的魏国公爵位一直传了11代,直到明朝灭亡。而且不仅于此,因为徐达的第四子徐增寿在靖难之役时暗中帮助朱棣为建文帝朱允文所杀,因此朱棣登基后追封为定国公,同样一直世袭到明朝灭亡!郑国公常茂常茂(1356-1391),常遇春长子,宋国公冯胜的女婿。常茂本身没有多大军功,他能受封郑国公,都是受了他父亲常遇春的荫庇。在大封功臣前一年,常遇春突然暴病而亡,朱元璋为了表彰常遇春的功绩,于是封常遇春的长子为郑国公,以长子代父受封。1387年,常茂获罪,但因为父亲的功绩而免罪,但是被贬到广西龙州。1391年去世,年仅36岁。因为常茂无子,因此朱元璋改封他的弟弟常升为开国公,后常升涉胡惟庸案而被诛杀削爵,因此郑国公爵位就此中断。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1314-1390),字百室,安徽定远人。李善长大封功臣时位列第一,封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丹书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韩国公李善长影视形象)李善长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为朱元璋稳定后方,军需粮草源源不断,朱元璋谓之当世萧何。然而再大的功劳和朱元璋的天下比起来都算不了什么,公元1390年,也就是胡惟庸案爆发十年后,追责李善长。因此早已退休(实际还是在暗中参与政事)、时年已经七十六岁的李善长被处死,和他一同处死的还有全家七十余人。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因为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临安公主,因此免死,但是韩国公的爵位被削除,不予世袭。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1339年-1384),字思本,安徽明光人,朱元璋的外甥。1370年封奉天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曹国公。李文忠最开始跟着朱元璋姓朱,后来在李文忠兵不血刃拿下杭州后,朱元璋当场加封李文忠为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并且叫他恢复了李姓。(曹国公李文忠画像)公元1384年,李文忠去世,终年46岁。朱元璋亲自写文致祭,并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谥号武靖,配享太庙。朱元璋怀疑李文忠是被淮安侯华中所毒杀,因此降低了华中的爵位,并且诛杀了李文忠的医生及其妻子儿女,由此可见朱元璋对李文忠的感情。李文忠死后由其子李景隆承袭曹国公爵位,李景隆也是难得的躲过朱元璋两次大屠杀的人之一。靖难之役时,李景隆所率领的朝廷军多次败于燕军,从而被夺职召回。后来李景隆打开南京金川门致使南京失守。朱棣登基后最开始极受器重,但是第二年就遭到弹劾,李景隆因此被削爵圈禁,因此曹国公爵位也就此断绝。宋国公冯胜冯胜(?-1395),安徽定远人。1370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宋国公。冯胜喜欢读书,通晓兵法,为明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明朝建立后又先后率军征讨王保保,远征辽东,积累无数军功。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也给冯胜带来了灾祸。(宋国公冯胜雕像)冯胜的女婿乃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橚,他俩因为秘密会见而被朱元璋所猜忌,而朱橚也被朱元璋所严惩,因为朱元璋担心他的这个儿子和将军冯胜有勾结。等到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的猜忌之心更甚,为了确保朱允文的帝位稳固,冯胜被朱元璋无罪赐死,而宋国公的爵位也不允许继承,因此冯胜的爵位也在他这里断绝。卫国公邓愈邓愈(1337-1377),字伯颜,安徽泗县人。邓愈原名邓友德,投奔朱元璋后,朱元璋赐名为邓愈,1370年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卫国公。1377年,邓愈在征讨吐蕃之后回师的途中病死。朱元璋极为哀痛,为此停朝三天,亲自迎接邓愈的灵柩,并追封邓愈为宁河王,谥号武顺,配享太庙。(卫国公邓愈画像)邓愈死后由其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并改封为申国公。然而因为邓镇娶了李善长的外孙女为妻,因此在李善长被诛杀时,邓镇也被牵连被杀,同时爵位被削夺,因此卫国公的爵位也就断绝了。总的来说,开国六公爵有四人是正常死亡的,韩国公李善长和宋国公冯胜则是被朱元璋所杀。他们的公爵大多止于第一代或第二代,只有魏国公徐达的爵位一直传到了明末!这样显赫的爵位只代表了他们的过去,却不能为他们的未来保驾护航!1368年,朱元璋祭拜天地,开创大明帝国,定都南京,开启了大明 276年的统治,改朝换代都会大封功臣,因为国家的建立与他们的艰苦奋战和出谋划策分不开,二来皇帝为了拉拢人心都会论功行赏,但是朱元璋并没有马上论功封赏,一是元朝还没有驱逐中原,北伐军还在与元朝交战,二是,朱元璋还没想好怎么封赏,自己制约这些功臣宿将。直到洪武三年才开始封赏功臣,并且加封了开国六公爵,然而六公爵却是封了七个人。他们分别是魏国公徐达,韩国公李善长,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俞,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贞,李文忠。那么这几个人都何许人也?我们来详细介绍:魏国公徐达徐达是明初的第一名将,开国军事统帅,为大明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也是最早跟随朱元璋的将领之一,在朱元璋建立大明和驱赶大元的众多战役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1385年徐达病逝,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配享太庙,为大明第一开国功臣之称。被人称为朱元璋的韩信。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被人称为朱元璋的萧何,为朱元璋提供后勤保障,同时出谋划策,为朱元璋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思想,建国后任左丞相,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他是大明建立实际功绩最高功臣之一,(其余的为汤和,徐达,刘伯温)。洪武二十三年,受胡惟庸案牵连,被处死,并诛三族,终年76岁。宋国公冯胜冯胜是朱元璋手下一员虎将,尤其在对蒙古作战上,可以说屡战屡胜,就连徐达头疼的王保保,冯胜也取胜,后与傅有德,蓝玉清除辽东的蒙古势力,因而累积军功被封为宋国公,洪武二十七年,因军功赫赫,遭到朱元璋猜忌,被赐死。卫国公邓俞邓俞也是明初名将,跟随徐达远征甘肃,收复吐蕃,乌斯藏等部,晋封为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1377年(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愈病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追封为宁河王,谥号武顺。郑国公常茂常茂常遇春的长子,原本朱元璋要加封常遇春的,可惜常遇春英年早逝,只能封给他的儿子,常茂在单田芳老师的《大明英烈》里,是大明第二代的代表人物,雌雄眼,力大无穷,手使禹王神槊,心眼还很多,很多名将都败在他的手下,为大明立下赫赫功勋。然而真实的常茂并没有那么厉害,还差点激起降兵兵变,最后回到南京与他岳父冯胜互相推诿,被朱元璋安置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去世。曹国公李贞,李文忠大家可能都知道李文忠,明初名将,为明朝建立赫赫战功,还因为是朱元璋的外甥,也曾为义子,李文忠不多说,我们来说说这个李贞,李贞是李文忠的父亲,朱元璋的二姐夫,是一个农民,朱元璋二姐嫁过去后,这个二姐夫帮了朱元璋很多,在妻子暴毙后,朱元璋也有了点势力,就带着儿子投奔朱元璋,朱元璋感念他的恩情,发誓不让他们受苦,李贞到了朱元璋这里,由于年龄大了,一直在后方做事,洪武三年,朱元璋分封功臣,感念二姐的亲情,等二姐为曹国长公主,李贞成了驸马,儿子李文忠又战功赫赫,于是朱元璋等李贞和李文忠同为曹国公,因此父子同爵。这就是大明的开国六公爵,每个都为大明立下了赫赫战功,要不就是朱元璋的亲人。然而封建君主猜忌是很厉害的,尤其从草根逆袭的,因此众多功臣的下场都不是很好,尤其朱元璋的功臣,大多都死在了朱元璋的刀下。第一功臣应该是徐达,刘伯温是个幕僚给朱元璋出谋划策的。朱元璋建立大明三年后(洪武三年,1370年),按照功劳大小封了开国功臣六公、二十八侯、十一伯,分别如下(排名分先后):六公——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常遇春之子); 二十八侯——中山侯汤和,延安侯唐胜宗,吉安侯陆仲亨,江夏侯周德兴,淮安侯华云龙,济宁侯顾时,长兴侯耿炳文,临江侯陈德,巩昌侯郭兴,六安侯王志,荥阳侯郑遇春,平凉侯费聚,江阴侯吴良,靖海侯吴桢,南雄侯赵席,德庆侯廖永忠,安南侯俞通源,广德侯华高,营阳侯杨璟,蕲春侯康铎,永嘉侯朱亮祖,颍川侯傅有德,豫章侯胡美,东平侯韩政,宜春侯黄彬,宣宁侯曹良臣,汝南侯梅思祖,河南侯陆聚;十一伯爵——诚意伯刘基(刘伯温),东莞伯何真,徽先伯桑敬,忠勤伯汪广洋,天水郡伯赵天麟,陇西郡伯牛海龙,安定郡伯程国胜,太原郡伯王咬住,缙云郡伯胡深,康安郡伯孙虎,谯郡伯戴德。看到这份敕封榜是不是感觉刷新了三观?人们印象中刘伯温应该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应该是比肩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地位,为什么封赏的时候仅仅排在第三十五位,还是个伯爵呢?首先我们说说刘伯温为什么不是国公也不是侯爵。1、时间短刘伯温是大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被朱元璋征召的,朱元璋首次分封诸臣是在洪武三年(1370年),刘伯温跟随朱元璋仅仅十余年。2、资历低说这个肯定有人不同意,刘伯温是朱元璋最重要的谋士之一,曾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怎么能说他资历低呢?我们看一下刘伯温投靠朱元璋的时间,上面说了,刘伯温是大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被朱元璋邀请加入起义军的。这之前,朱元璋已经攻下集庆府,有了稳固的根据地,手中已经掌握了十万精兵,足以争霸天下,刘伯温的加入只能说是锦上添花。后来朱元璋论功行赏的时候,刘伯温之前的公侯几乎皆出自其加入朱元璋队伍之前的这些人。有人说刘伯温属于浙东集团,和淮西集团有冲突,朱元璋有意用淮西集团压制浙东集团。这种说法十分牵强。这两个所谓的集团并不明显,即使真的存在的话,作为皇帝的朱元璋应该也是搞平衡战略,就像影视剧《康熙王朝》里面康熙利用明珠和索额图的党争来互相牵制,怎么会扶持一方打击一方呢?朱元璋眼里,区别群臣远近的主要是出身和归附时间,最核心的成员就是早期红巾军时期与朱元璋一同起义的将领。说到这里,就提到了刘伯温爵位低的另一个原因。3、职位关系我们看朱元璋的分封会发现:在所有公侯里面,只有李善长一个文官,其余都是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将军。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刘伯温只是个伯爵的原因。刘伯温和李善长肯定是没有可比性的。李善长是最早期主动投靠朱元璋的,属于创业股东之一,并为朱元璋设计了总的战略方针。在朱元璋开疆扩土的过程中,李善长就像汉初的萧何一样,主持着后勤工作,为朱元璋提供了极大的保证。可以说李善长封公爵实至名归。作为后期被邀请的刘伯温是谋臣出身,这在朱元璋眼里肯定是没有冲锋陷阵的大将重要的,刘伯温以文官位居伯爵之首,已经很不错了。4、出身刘伯温投靠朱元璋以前是元朝进士,数次出仕为官。也就是说在刘伯温眼里,元朝并不是不可救药的,这在朱元璋眼里减分不少。其实不仅仅刘伯温的爵位不高,在封赏了刘伯温第二年(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就赐刘伯温告老还乡了。之后刘伯温在政治上就没有了什么作为,直到洪武八年(1375年),患病离世。

5,明朝开国英烈吃果培养介绍

虽然没有了经典的压级练果,但是游戏中关卡赠送的果子还是可以的;另外不要放过战场的任何一个营地和宝物,都有可以藏着果子,此外就是商店购买的(非土豪远离)。其实游戏是相对来说弱化了养成果子的玩法,这就导致了平民玩家玩起来是更加的困难了……

6,明朝开国英烈吃果培养介绍 明朝开国英烈怎么吃果培养

虽然没有了经典的压级练果,但是游戏中关卡赠送的果子还是可以的;另外不要放过战场的任何一个营地和宝物,都有可以藏着果子,此外就是商店购买的(非土豪远离)。其实游戏是相对来说弱化了养成果子的玩法,这就导致了平民玩家玩起来是更加的困难了……

7,单机游戏明朝英雄开国传第十关怎样捕捉宠物

开战前在殿前点击“宠物商人”(最右边那个),然后花3000元买抓宠物的道具,之后进入隐藏关,全灭敌人后会提示去打猎,然后每一回合都会出现捕捉选项,把宠物打到半死,成功率高点。
dota炼金术士如何一级打野?

8,明朝开国英烈攻略 游戏明朝开国英烈攻略

1、本游戏的装备随等级而升级,意思就是不能练果子了而且板凳不可升级。且红蓝线只影响朱槺的五维,红主攻,蓝则是防御。 2、游戏中常遇春,蓝玉,李文忠均为四项攻击,不会变为八项攻击了(应为他们太强了而进行的削弱)不过还好步兵,骑兵目测三转前都是四项攻击。 3、本游戏会死的人有:胡大海,耿军用还有冯国用(可救)。 4、玩过这游戏的人有很多都说耿炳文和郭英渣,的确是这样但大家一定要记住31关有郭英和胡大海的关卡,一定要在之前练好。(在二十几关练加上孙膑兵法也不迟)郭英暴击很容易,但是b防成了致命伤就算加了后面的特技也不行,但如果你把防御力培养到了a防可以试试。

9,明朝开国英雄传超大隐藏关怎么进去

朱元璋配飞鸿洛河枪,在陈朝大爷周围8格内只留朱元璋一个,挨打到出必杀,SL用必杀把陈朝大爷打混乱,然后物理攻击就打得动了
我玩过啊就一次还给予卸载了因为貌似没有声音之类的这些曹操传的mod好像都没有曹操传那么严谨和合理玩了以后还是觉得曹操传比较好玩

10,明朝英雄开国传血龙红魔铠怎么得

第11关:夜袭横涧山(20/103)单挑:朱元璋VS缪大亨(死)对话:汤和—缪大亨物品:小麦(兵营、鹿砦);印绶(战利品)宝物:血龙红魔铠(MP辅助防御)朱棣培养:朱元璋VS缪大亨(朱棣智力、敏捷+4);汤和—缪大亨(朱棣武力-8;智力、统率+4)开始徐达和自选5、6、7进攻右上方的敌军;其余武将进攻左下方的敌军。敌军攻击力减少。周德兴去帮助徐达。我军进入缪大亨所在的那个城,城内敌人全部麻痹;山寨敌军人数小于一半,全部混乱。注意的是山寨那边,千万不要进入元天师使用混乱技能的那个范围,就在范围外面把敌人引过来打。禁军会去求援,第6回合禁军和4个弓骑兵、8个骑兵出现在右下角。第11回合禁军撤退,11回合前击退禁军得到宝物血龙红魔铠。R:冯胜、冯国用、李善长加入。商店中有诸葛巾出售朱元璋(铁木枪3、青铜甲3、团牌)、吴良(混元开山斧、麻布衣4、团牌)、李善长(铜头刀1、太极两仪衣、诸葛巾)、冯胜(铁木枪4、血龙红魔铠、狮子盔)、汤和(木制弓4、青铜甲4、大镇狱);按如下顺序:胡大海(飞鸿洛河枪、雁门乾坤甲、白龙马)、郭英(异铁锤4、青龙绿法袍、团牌)、吴祯(钢铁炮4、麻布衣1、团牌)、耿炳文(短柄刀4、青铜甲3、团牌)、徐达(双钩龙胆戟、青铜甲3、团牌)、周德兴(风竹扇4、麻布衣3、诸葛巾) 具体攻略:http://www.ifabao.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1618

11,天火同人明朝英雄传奇攻略

这个目前还没有攻略,有时间来玩个新游戏吧,腾讯出的,王;牌对可以像武侠高手一样打出漂亮的武功招式,仅仅敲击一个技能这样的快捷键是不行的,你需要利用键盘输入该招式相对应的一系列指令,更为通俗的理解是,要很迅速的连招啦,如果喜欢电脑游戏快来试试吧。
没看懂什么意思?

12,英烈群侠传攻略

英烈群侠传攻略 英烈群侠传攻略(个人心得篇)`` 注:每到一处就要先拿屋里的东西` 看次攻略时必须要先看一遍 后面有些的事可一算做BUG吧 游戏前期强力武器:去峨嵋派进去后绕到后门(可进屋)在屋中拿到倚天剑`` 也可在欧阳克处拿到金龙剑但倚天攻击较高 防具 则是在一灯的家里找到 乌蚕衣`` 用发射器到达左上方 即西北`` 那有个上洞 一面练级一面往里走` 可拿到神行百变`用了`可使轻功提高 同时 增加人物在地图上行走的速度` 至于练级 不推荐`` 出来以后 发射到中 找到苗人凤家` 与他打 这是前期升级的最佳地点` 注:与他切磋时身上必须装备乌蚕衣` 每次得经验100 人物每次所得经验值就是敌方血的值`` 接下来就是任务了`` 1.在阎基家得到两页刀法,给胡斐帮他杀了阎基` 在打之前去主角家边上的山洞练级在里面找到白蛇剑给他装备 然后去某个客栈(具体名字忘了) 买来 铁甲与铁帽 之后再次来到胡斐住处学到胡家刀法 接着去与苗人凤切磋武功 PS:只要学到刀法不论用不用刀法之后就不可以在苗处升级了`` 字串8 打完一次后 苗会给一封信 带信给胡,后胡再与苗比武`` 赢后 苗提传授主角苗家剑法 但必须在比武招 亲中胜出(比武场在苗家一出门左面),打败所有人在与苗若兰比武胜出后 (再这以后便会了苗家剑法),苗若兰(苗人凤之女)会给主角一个银钗并要求帮助她找到她娘 再客栈找到苗人凤的老婆(该客栈就是主角家边上的客栈)她边上有田归农, 打败后与苗夫人出示银钗,回家可带走苗若兰。 2. 在黑龙潭打败殷姑并从那得到手帕,再去一灯家打败他,给他手帕得知周伯通的事。在百花谷打败周伯通回黑龙潭告诉殷姑 3.来到海边小屋见到楚流香(在中间地图的最右边 即船处),再客栈找到胡铁花还债后(说完话后对他使用银两) 他会让你用船,上船去桃花岛(在全真教旁,右边)打败郭靖黄蓉得之小龙女与杨过的事清 在屋中可找到软猬甲(重要防具)及九阳真经 !!!(郭靖怎么会九阳真经.. 不可思意``) 4.来到绝情谷地得到断肠草,再古墓(在全真教旁边,东北方向,即地图中大雕处 ) 中给扬过吃(此时可得玄铁剑 强力武器比倚天剑高10多点攻击)。来到绝情谷底(山逢间)见到小龙女,回古墓告诉扬过。后得到大雕(飞行工具)。 ( 绝情谷在百花谷的上面 须的坐船绕过去 谷底在右上角` 注:谷底是在大地图上并非是进入绝情谷里) 字串8 5.再客栈找到段誉,在无量山洞(此洞在大地图的左边)在里面找到石像并得到凝波微步(自己用)来到燕子坞见到慕容复后去少林找方丈要信(段誉与胡斐一样 练级加装备),回燕子坞见慕容复(此时段誉离队且要给慕容复练级与装备) 再回少林打开箱子,得到信, 打败慕容复(他有128点血 菜鸟级别`) 不管之前给他练到多少级 打他时他均为128点血 6.来到明教打败手下。穿过山洞(此山洞为得到神行百变的山洞),见到张无忌,再去冰火岛(此岛在右上角)。找到金毛狮王,回到明教分舵(分舵就在明教右面)杀死成坤得人头,回冰火岛给狮王得屠龙刀 回中原打败所有的门派 当看到有些门派帮主说魔教谢逊杀人什么的 就对其出示成昆的人头`并战败他们 (只有5个门派 分别为 少林/娥眉(灭绝师太)/崆峒(唐文亮)/华山(岳不群)/还有一个好像是昆仑 少林寺出示人头 并不会发生战斗) 7.多带些千年人参上华山论剑打周伯通求千仞楚流香等4人 此处在华山边上(有点多余) 周伯通` 生命1336 内力4152 欧阳峰 生命1080 内力1080 求千仞 生命1080 内力1080 楚留香 生命1336 内力1336 周与欧 均为2次攻击 求一次 而 楚为4次攻击 变态`` 但攻击力好像很弱`` 字串9 千年人参是必备之物` 最好带个7个8个的`就差不多了`` 个人心得: 有许多地方并非剧情需要 但也可以打`` 1.丐帮 在中间地图 一大堆破布处` 先打败一次丐帮弟子 乔峰就会出现打败后 可再次与其弟子战斗 2次战胜再与弟子说话出现BUG 会触发慕容复剧情 再次挑战他` 注: 再打乔峰之前 若向他出示少林得到的信 就不能与他战斗了 3.可在地图中找到一坐寺 为金轮寺 里面有金轮法王` 4.可在图左面找到一个屋子 里有欧阳克` 5.可在一个充满毒物的屋子里找到 绿拨香露刀 注: 苗若兰虽然生死与否都不影响剧情,但她一但死亡就不会复活了` 最后的华山论剑她也不参加战斗` 在所有门派中` 明教是最难打的一个 弟子就有5个人使用火炎术 其次是是衡山与昆仑也是5个人 都是铁腿功` 剩下的 都一般般`` 还有在黑龙潭右边就是铁掌派 只要打败弟子就会得到金蛇剑` 在这些剧情中不分先后 ` 但若想要船的话 比须先做了 一灯 英姑 周伯通的剧情 (且谢逊的剧情似乎可以多做几次`前提是有其他任务未做`) 我只做过2次` 具体怎么样我也有点 不请楚 还有的就是 ` 药店中有些什么 黄,红玫瑰 及一些花的是保密的 字串2 究竟是干什么用的 我也没弄明白 ` 还有一件物品就是蜂蜜一般的都能加40点血 而有一个用了则是出现了 银两 此物用处也不知道` 还有就是在一些门派里可得一些武功秘籍` 都没什么用处 只有在明教得到的乾坤大挪移加10防御 是有用的 因为到了后期 即使升级也不会再增加防御的 所以此物非常重要 随着级别一点一点的提高 会发现有时在打怪是 打掉的血会少的可怜 尤其是后期更为严重`值的高兴的是 对方有时 也犯这种情况` 最后一见我弄不明百白的事就是` 在以前我玩红白机时`` 我有几次都因为 选择买康乃馨而有放弃了 接着 我再看我的体力 一下子暴增到5000多 `有那么几次我就弄出来几次 也不知道怎么弄的`后来 就再也弄不出来了

13,大明游戏怎么玩

楼主您好..很高兴能为你解答.. 大明龙权 跟 天龙八部 等一系列的游戏差不多..一般都是靠做任务、杀怪升级..至于选什么样的人物就要楼主自己去看看了..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在创建角色后,进入游戏的时候系统经常都会告诉你一些按键的用法..如有不懂,进入游戏后,右上角会有“问问”还有游戏帮助..以便随时为玩家接触疑难..

14,求关于明朝朱元璋开国的手机游戏

明朝时代
摩托游戏大全 http://www.d.cn/djweb/g/eqp_29.html ★ 用电脑下载的步骤是: 1,电脑输入网址d.cn登录中国最大的手机游戏门户网站——当乐网。 2,选择自己的手机品牌和型号点击搜索。 3,先把适合自己的游戏或者软件下载到电脑桌面 4,用数据线、读卡器、蓝牙或者红外线等方式把游戏上传到手机中就可以运行游戏了 ★ 用手机下载的方法是: 手机输入网址d.cn 只需要这个三个字母的网址d.cn 你就能够进入中国最大的手机游戏网站——当乐网 进去之后首先设定你的机型 来搜索单机就可以搞定适合你的手机的游戏了哦~

文章TAG:手游明朝开国英烈攻略  明朝英雄开国传  第24关集庆决战怎么过  手游  明朝  开国  

相关文章

  • 英雄联盟s12总决赛时间,s12决赛lpl

    英雄联盟s12比赛时间介绍全球总决赛时间列表英雄联盟s12全球总决赛的比赛时间是什么时候?英雄联盟s12比赛时间英雄联盟s12比赛时间为2022年9月25日。英雄联盟s12全球总决赛开始时间为2022年9月25日,以官方公布日期为准,lcs联赛负责人chrisgreeley在夏季季后赛新闻发布会上宣布,S12总决赛将由北美接手,在北美四个城市举行。lols12赛程日程安排如下:1。入围:9月30日-10月3日4:00。10月4日-10月5日两点。2.小组赛:10月8日-10月11日5:00。10月14日-..
  • 方舟生存进化手游怎么设置开枪,葡萄游戏厅cf枪战手游怎么设置按键

    葡萄游戏厅cf枪战手游怎么设置按键2,手机版方舟生存怎样开枪3,方舟生存进化怎么生火4,方舟生存进化手机版里面怎么开启伤害预制5,游戏里怎么自己走路和自己开枪呢不受控制6,方舟生存进化手游操作设置具体怎么操作7,方舟生存进化操作详细一点8,天龙八部手游怎么操控人物游戏操作模式介绍9,最强NBA手游操作模式的更改方法按键怎样改1,葡萄游戏厅cf枪战手游怎么设置按键下蹲、跳跃,你点击相应的位置,然后输入按键,就可以使用快捷下蹲、跳跃了呀键盘移动的,你从我的游戏那里,点击CF图标进入游戏就好了望采虚幻2,手..

关于帝一应用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版权声明 | 下载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1-2022 帝一应用 www.diyiap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25288号-1

帝一应用所有资源均来自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归原公司及个人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网站编辑和QQ联系,我们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谢谢!
本站点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