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他后来就算能力再强功劳在大也入不了阁的原因。”明代藏书家郎瑛在《七修类稿》中称:“孝慈高皇后生有两个儿子,在鲁府玉牒里有记载。这部剧站在了历史的角度上来看这些人物,,而不仅仅是在这部电视剧中看。嘉靖帝的帝王之策可谓高深莫测,周云逸死了,他也发布了罪己诏:“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嘉靖帝一表态,其他人员哪敢不表,什么罪在司礼监,罪在内阁,罪在臣工全都出来了,这就是“水在瓶”的诠释,水是跑不了的。
明朝有多少附属国?
明代是中国朝贡体系建立得最为完备的朝代之一。有明一代,朝贡国家和地区数量之多,朝贡规模之大,朝贡管理之制度化水平,为以前历代所不及。/琉球的朝贡贸易船自汉代以来,能否让“四夷宾服,万国来朝”,或者说,朝贡国多少,就成为衡量一个王朝合法性的重要指标。朱元璋在中国历代皇帝当中出身最为低微,曾经是一名流浪乞讨的孤儿。
登基之后,内心严重自卑的他向各国派出使节,花了很大力气招徕各国进贡,营造万国来朝的氛围,来向国内臣民彰显自己统治的合法性。洪武二年(1369)正月、二月,朱元璋接连派遣两批使者携带《大统历》及大量丝绸宝物,诏谕日本、占城、爪哇、西洋诸国,令使其改奉明朝“正朔”,遣使向明朝称臣纳贡,初步构建起大明朝贡体系。
而接下来统治大明王朝的朱棣是一个篡位之君。我们知道,篡位者往往是极有企图心的人,往往更为好大喜功。马基雅维里在“君主应如何作为以赢得崇敬”一章中开宗名义地说道:“能使君主赢得高度评价的莫过于伟大事业和非凡举动。”因此为了证明自己的伟大,朱棣同样热中于制造天朝强盛万国来朝的热闹氛围,洪武三十五年(1402)九月,刚刚通过“靖难之役”登上皇帝宝座的明成祖立足未稳,就匆忙遣使告谕安南、暹罗、爪哇、琉球、日本、西洋、苏门答剌、占城等国,接下来又遣郑和耗巨资多次下西洋,招徕渤泥、满剌加、苏禄、古麻刺朗等国王亲赴天朝觐见明成祖。
后世史家称颂明成祖统治时期,“四方宾服,受朝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因此有明一代,朝贡国数量极多。万历年间修订的《明会典》中专有《朝贡》一章,将所有朝贡国家和地区,分为东南夷、北狄、东北夷、西戎等四类。北狄、东北夷、西戎中有许多是今天已经列入中国版图的地区,除此不论,我们单看其他。
《东南夷上》列有19个国家,分别为:朝鲜、日本、大琉球、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苏门答刺、西洋、爪哇、彭亨、百花、三佛齐、浡泥、琐里、西洋琐里、览邦、淡巴、须文达那。《东南夷下》所列国家有:苏禄、古麻刺、古里、满刺加、娑罗、阿鲁、小葛兰、榜葛刺、锡兰山、沼纳扑儿、拂菻、柯枝、麻林、吕宋、碟里、日罗夏治、合猫里、古里班卒、打回、忽鲁谟斯、甘把里、加异勒、祖法儿、溜山、阿哇、南巫里、急兰丹、奇刺尼、夏剌比、窟察尼、乌涉刺踢、阿丹、鲁密、彭加那、掐刺齐、八可意、坎巴夷替、黑葛达、白葛达、剌撒、不刺哇、木骨都束、喃渤利、千里达、沙里湾泥,计45国。
《朝贡三·西戎上》除载有撒马尔罕、鲁迷、天方、默德那、日落、八答黑商、俺都淮、亦思弗罕、黑娄、额即癿、哈辛等11国外,还罗列了经由哈密朝贡的西域38国,它们是:哈烈、哈三、哈烈儿沙的蛮、哈失哈儿、哈的兰、赛兰、扫兰、亦力把里、乜克力、把丹沙、把里黑、俺力麻、脱忽麻、察力失、干失、卜哈刺、怕刺、失刺思、你沙兀儿、克失迷儿、帖必力思、果撒思、火坛、火占、苦先、沙六海牙、牙昔、牙儿干、戎、白、兀伦、阿速、阿端、耶思成、坤城、舍黑、摆音、克癿。
以上所列朝贡国的总数为111个,即使将位于今新疆境内的西域小国剔除,其数量也超过100个。(李云泉:《朝贡制度史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体制研究》,新华出版社,2004年09月第1版,第66页)李云泉说,万历《明会典》所记载的只是万历十五年(1587)年以前的朝贡国,尚不足以反映明代朝贡国的全貌。相比之下,《明史》的记载更为全面。
为什么说明朝只存在了34年?
说明朝只存在了34年,意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1368年称帝,至1398年去世,其孙朱允炆继承帝位,是为建文帝,到1402年,被他的叔叔朱棣经过靖难之役后夺取皇位,这期间正好34年。为什么说这34年是明朝,而朱棣以后的就是另一个明朝了呢?这里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明成祖朱棣的皇位不是继承来的。皇太孙朱允炆上位后,倍感藩王对中央政权的威胁,就听取朝臣的建议,着手削藩,结果大部分藩王都被削夺了,只剩下最有实力的燕王朱棣。
朱允炆继位后,燕王朱棣就有夺位的愿望,早早就积蓄力量,朱允炆开始削藩,朱棣自然很不满,就以“清君侧”为名,发起了靖难之役。由于朱元璋生前害怕皇太孙继位镇不住那些开国的功臣悍将,就趁自己在位,大杀功臣悍将,几近灭绝。朱棣反叛,朝廷却没有了能征惯战的大将前去领兵平叛,结果被燕王得势,很快攻占了南京城,建文帝不知去向,一说被烧死,一说逃走了。
朱棣就做了皇帝,由于他的皇位不是继承得来,而是重新经过战争夺取的,因此朱棣可以看作是又一个开国皇帝,只是他自己不愿如此承认罢了。其二,朱棣夺取皇位后,进行了迁都。由于朱棣是通过战争夺取的皇位,总觉得自己呆在南京,没有呆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地北京安全,于是就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为名,营建北京城,迁都北京。
一个朝代一个都城,如果再迁都城,就会被视为两个朝代。如历史上的商王盘庚迁都,商朝从此又称殷朝;汉朝的都城由长安迁到洛阳,历史上汉朝就分为东汉、西汉;北宋定都开封,南宋则定都临安。因此,朱棣将大明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应该说等于是朝代又更新换代了。其三有考证说,朱棣并不是马皇后所生。据《明史》记载,马皇后前后生五子二女:长子懿文太子朱标,次子秦愍王朱樉,三子晋恭王朱棡,四子明成祖朱棣,五子周定王朱橚;以及两个女儿宁国公主、安庆公主。
但后来在明末清初有不少学者考证,关于明成祖朱棣的生母,说法不一。有说马皇后只生了两个儿子,有说马皇后根本没亲生子女。明末清初史学家潘柽章在《国史考异》中说:“按照明朝皇族族谱,太祖的第四个儿子明成祖朱棣,第五个儿子周定王,不是孝慈高皇后所生的。”明代藏书家郎瑛在《七修类稿》中称:“孝慈高皇后生有两个儿子,在鲁府玉牒里有记载。
”明朝的汪宗元所撰写的《南京太常寺志》中说:“孝陵神位,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朱棣), 孙贵妃生周定王(朱橚)。”清代诗人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三沈元华条:“在南京太庙奉先殿孝慈高皇后牌位的南面,诸位嫔妃灵牌在东列,西面唯独只有碽妃一人的灵牌。孝慈高皇后从没有怀孕,懿文太子并不是她生的。
”明崇祯年间进士李清《三垣笔记》中说:“《南京太常寺志》记载成祖为碽妃所生,我很惊讶。钱宗伯谦益有博学名,我去问他,他也不能断定。所以开启孝陵寝殿检验,进去一看神位果然是那样的,我就相信了。”清初刘继庄著作的《广阳杂记》则称:明成祖的母亲瓮氏,因为是元顺帝的妃子,所以隐瞒。以上的几种考证,除《明史》外,朱棣的生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说朱棣为一位朱元璋后宫的碽妃所生,这种说法看来支持者较多;而另一种说法说朱棣为元顺帝的一妃子翁氏所生。
据说朱元璋有一年北征,打垮了元皇室,元顺帝逃跑,朱元璋就接收了他的后宫妃嫔,其中就有一个已怀有身孕的翁氏。如果这是真的话,朱棣根本就不是朱元璋的儿子,而成了元朝蒙古人的后裔。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大明二世之后,就被已被元顺帝后裔所窃取,血统上可真的已变味了。不过这一传说极不真实,基本上没有认同者。那么为什么朱棣擅改史实,坚称自己是马皇后之子呢?因为马皇后是皇后,她生的孩子都是真真正正的嫡子。
《大明王朝1566》很难看懂吗?
前段时间热播的《声临其境》中,王劲松老师配了《大明王朝1566》的海瑞,他是这样评价这部电视剧的:我之所以选它,一个是它的重量,是豆瓣评分第一的电视剧,这个戏是我生命当中最重的一部,迄今为止我觉得。你看的很重的东西,你不敢轻易去触碰它。你触碰它你会,你会受伤,你会很疼。这样的评价是非常中肯的,且先看一下这部剧的配置。
这部电视剧由著名编剧刘和平执笔(代表作《雍正王朝》、《北平无战事》),由著名历史剧导演张黎执导(代表作《走向共和》、《少帅》、《雍正王朝》)。这两位擅长历史剧的男人通力合作,更集结了陈宝国、黄志忠、倪大红、王庆祥等一大批老戏骨,为我们奉献了一场关于权谋的影视饕餮盛宴,打造出了一部历史正剧的巅峰之作。明朝嘉靖年间,皇帝避居西苑,一意炼道修玄,却能牢牢的把握住大明王朝的各项大权。
而具体的权力则掌握在以严嵩为首的内阁和以吕芳为首的司礼监手中,以裕王为首的清流一直得不到嘉靖皇帝的重用,只是作为对严嵩的一种制约。但是在裕王的第一个儿子(嘉靖的第一个孙子)出生之后,朝野微妙的政治平衡开始被打破,天平开始偏向裕王党。严嵩集团为了进一步搜刮民脂民膏,决意在浙江推行“改稻为桑”的基本国策,而嘉靖皇帝为了更多的赋税,批准了这项政策。
而清流党则看到了其中的弊端,也看到了严嵩一党的野心所在,决意拉拢严嵩的学生浙直总督胡宗宪。而严嵩一党又增加了丝绸的订单量,一场斗争由“改稻为桑”烧起,从浙江一省烧到了朝堂之上。这部剧为什么好?我想最主要的就是这部剧真正把朝堂写清楚了,把那些帝王将相写清楚了。这部剧站在了历史的角度上来看这些人物,,而不仅仅是在这部电视剧中看。
对于这些真真假假的人物,这部剧不仅仅做到了同情和理解,还做到了批判,这才是这部剧真正的亮点所在。先来看看那个高高在上的嘉靖皇帝:本剧的第一集中,嘉靖皇帝率先出场却在第三十三分钟时才说出自己的第一句台词,他背了唐代诗人李翱的《问道诗》:“练的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他尤其钟爱最后一句,面对清流和严党的互相攻击和指责,他说:“你们这些人,有些是云,有些是水,所做的事情不同而已。都是忠臣,没有奸臣”。这是嘉靖的帝王心术,在他快要挂的时候,他对儿子交了老底:“没有真正的贤臣。贤与不贤有时候也由不得他们。看清楚了,贤时便用,不贤便废黜。——引自本人头条号文章《影评之一部全面超越《雍正王朝》的作品》再来看严嵩,所有的人都知道裕王是将来的皇帝,严嵩自然也知道,那么严嵩为什么还要和裕王对着干呢?那是因为如果他不这样做,自己会死的更早,而杀死自己的则是嘉靖皇帝。
因为嘉靖皇帝要做许多事情,但是嘉靖不能自己来做,而做的人则是严嵩。就像杨继盛和沈炼必须要死,但嘉靖自己却不能担骂名,所以让严嵩来杀。严嵩是这样的坏人,那么他的主要对手清流们就真的好吗?为了斗倒严嵩,张居正对裕王冠冕堂皇的表示:“不如就让浙江彻底乱了,就当是我大明朝身上烂了一块肉。”如此清流,到底是为了百姓,还是为了权力?严嵩倒台后,徐阶升任首辅,而他的家人却参与了圈地活动,徐阶和严嵩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这就是这部剧伟大的地方,让我们看到了那些人的真面目。
但是这部剧并没有试图去否认人性的光辉之处。它同样塑造了一个直臣海瑞,让一切的邪恶在他的面前烟消云散,让我们相信世界上还有一种力量在激励我们前行。最后是一段嘉靖和海瑞的终极对话:嘉靖接着说:“天下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就凭你,读了一些高头讲章,学了你家乡人丘浚一些理学讲义,就来妄谈天下大事,指点江山社稷。
大明王朝在大家眼中是个怎样的王朝?
大明王朝从1328年朱元璋出世放牛,做和尚,要饭,造反到1368年做皇帝至1398年,奇迹般的带着他的二十四兄弟,后来都成了明朝的高级文臣武将消灭了最大劲敌陈友谅,张士诚,北伐打败了劲敌王保保,创建大明帝国,强硬,否定历代王朝软弱的和亲策略,朱元璋利害,死后什么事也于死人无关,下一代的事不能记到他的头上,儿了朱棣抢了孙子朱允文的皇位也就不奇怪了,龙生九种,各有不同,下一代的传人各有千秋,也出了像徐达这样的帅才,张居正这样的改革名相,兴衰起落,二百七十年的大明帝国可颂可泣,崇祯十六年,1643年大明王朝结束,崇祯在歪勃子树上结束自己的生命,感人的一句话是只要不伤极他的子民,在封建王朝有这样境界也算是可敬的了,大明王朝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有机会可分节闲聊!再见!。
《大明王朝1566》为何曾被“雪藏”十年?
《大明王朝1566》虽然是一部非常好的电视剧,但是它真的不太适合在电视上播放。很多人会觉得现在的电视剧都比较脑残,可问题在于任何一个事情都是有原因的。电视剧就好比是一个产品,我们都知道产品质量好很重要。可问题在于市场上总是有很多假冒伪劣的产品,原因是为什么?原因便是这些假冒伪劣的东西也有市场,也能够赚钱。
这对很多人来说,已经足够了。资本有时候是非常无情的,为了利益,它什么都做得出来。国内收看电视剧的主力实际上就决定了有些类型的电视剧叫好不叫座。大部分的时候,看电视剧的人,都是一种比较放松的状态。比如全家吃饭的时候,或者聊天的时候,看看《电视剧》。大部分的人不会认认真真的看一部电视剧。所以国内电视剧有个很大的特点,往往就是几集不看,也没有什么问题。
大多数的时候,我们照样能掌握大致的剧情,接着看下去。当年《大明王朝1566》收率惨淡也是非常正常的。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喜欢看历史,但是《大明王朝1566》也是看了很多次才会看懂的。有些故事情节,我是需要去网上看看别人的分析,才能够看懂。试想一下,假如在电视上播放,会是什么情况?可以说大部分的观众都是看不懂的。
既然大部分的观众看不懂,收视率又怎么会好呢?电视台也是要考虑到经济利益的,所以《大明王朝1566》播放得很少也很正常了。当时湖南台买下了《大明王朝1566》的10年播放权,作为2007年的重头戏,没想到扑街了。于是,湖南台便走向了另外一条道路。由于互联网的发展,这十年来《大明王朝1566》在网络上获得了非常高的评价。
所以版权时间到了,于是重庆卫视便计划在2017年播出,优酷则取得了网络播放权。不过,后来重庆卫视也没有按时播放,一直延期,到现在也没有什么消息。其实重庆卫视不重播是对的,真的重播了《大明王朝1566》,收视率也是会扑街的。有些题材的电视剧,注定了他是比较小众的,所以还是放在网络上播放比较好,喜欢看的多刷刷。
《大明王朝1566》为什么贡献大、能力强的胡宗宪没有入阁?
胡宗宪未能成内阁阁员,唯一问题,不过是因为以下几点,第一,两个出生。第二,为官轨迹。第三,站队问题。第四,嘉靖的用意。首先让我们正确认识一下胡宗宪何许人也,大多数人对他的认识都来自小说和电视剧,在文学作品中的胡宗宪,褒义居多,贬义也有,唯独很少有客观的认识,那么胡宗宪到底是什么人?一句话评价: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现实主义者,一个理想和现实的结合体,一个精通官场权术,却保有一定初心,一个明白一切,却不得不装作不明白,一个努力的能吏,任何对他的评价用大帽子去扣都是不公平的,任何对他的评价用单纯的道德标准去扣都是不公平的。
他的贡献世所公认,光剿灭倭寇一项就足以标榜青史(不是清朝的意思,杠精太多特此备注)他的能力毋庸置疑,东南一柱当之无愧,那么为何不能入阁,让我们一起说道说道。1:二个出生何为两个出生呢?这话的意思就是胡宗宪本人的家庭出身,还有胡宗宪在科举成绩的出身。首先看家庭出生:很多人在固有思维中总会认为胡宗宪能当官必然是读书人出生,最不济也是士子阶层,其实不然,胡宗宪祖上是锦衣卫出生,正儿八经的皇家亲军子弟。
在当时来说,属于军户,按照严格意义上讲,军户参与科举是非常困难事情,就算参与科举并且获得进士身份,在明朝文官那固有的阶级次序中也处于鄙视链的低端。虽然他的家族在当时已经是当地的强宗大户,世代读书,但是这层锦衣卫的出生还是时刻被人提起,并阻挡他入阁。其次看科举成绩:胡宗宪嘉靖十七年,参加科举,考试成绩是三甲同进士出身,就名次而言差不多是三百多名,有个表单人太多数不过来。
其实吧这个成绩在全国范围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全国高考300多名,放在现在那是妥妥的精英人物,可是在明朝那个特殊年代,那个文官集团强调出生还有成绩和资历的地方,恰恰成啦胡宗宪不能入阁的原因,有明一朝有个传统,科举前三甲或者成绩优秀者才能有资格入阁,而他们仕途的起点会和大多数进士不同,那就是入“翰林院”做编修。
所谓内阁供奉先入翰林院。没有入翰林院的人,想入内阁甚至做首辅那是难上加难。而对于同进士出生的胡宗宪,科举第300多名的成绩来说,入翰林院就是个伪命题。这也是他后来就算能力再强功劳在大也入不了阁的原因。以上二个出生,一个是原生家庭出生,一个是科举成绩出生,二个出生都没给胡宗宪入阁的理由,就我个人看来这是胡宗宪不能入阁的先天原因出生不好!2.为官轨迹我们看看胡宗宪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1-胡宗宪中进士后,被安排在刑部观政,学习政务(嘉靖17年1538年)2-胡宗宪被授官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的县令(嘉靖十九年1540年)3-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四月,胡宗宪母亲去世,他奔丧回绩溪故里。
两年后,其父胡尚仁也因病去世。胡宗宪前后在家乡为父母守孝长达五年。4-丁忧结束数年后历任益都知县、余姚知县(继续地方官生涯)5-嘉靖二年(1523年)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继续地方官生涯)6-在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之时和赵文华关系非常好,因此和严嵩搭上线,在赵文华的大力推荐下,嘉靖换地就擢升胡宗宪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又加直浙总督,总督浙江、南直隶和福建等处的兵务。
此时,胡宗宪可以调遣江南、江北、浙江等省重兵,所掌握的权力要比一般总督大得多,(继续地方官生涯)在江南地区平倭定祸,终成一代名臣,但是辉煌之后终究归于沉寂,因为严嵩父子倒台,胡宗宪也受牵连,终成文官党争替罪羊,最后赋闲,直到被逼死。以上总结胡宗宪为官轨迹,我们可以看出胡宗宪从始至终,仕途生涯近25年,只有2年是作为京官在首都任职,其他时间全部都是外派地方。
明朝是个奇怪的朝代,文官集团的归属和划分不光有党派之别,还有归属之别,做京官的天然有更多入内阁的机会,而作为外放官员的胡宗宪,想要入阁,天然又多了一层障碍。3-站队问题站队问题,就和出生还有为官轨迹问题一样严重,也是胡宗宪未能入阁的原因之一。我们都知道胡宗宪是能臣,干吏,可他同时也是严党成员,当时严党虽然权侵天下,可也是人人喊打的反面角色,在原本就有内阁首辅严嵩的情况下,在小阁老严世番也是工部侍郎的情况下,严党还怎么可能在内阁,有多的位置给胡宗宪,如果胡宗宪入阁,内阁权利平衡就会倾斜,这是嘉靖皇帝绝对不能容许的。
在严嵩倒台之后,情况就更糟啦,如果严嵩正常退休,严党还在,胡宗宪还是有入阁希望的,可严党被打倒在地,永世不得翻身,如何还有入阁的希望?无论立功多大,政绩多好,入阁因为站队问题那是绝对不可能的。4-嘉靖的用意。以上所有都是胡宗宪入阁的侧面阻力,但是还不能算绝对阻力,如果嘉靖皇帝要坚持,按照嘉靖的权威还有严党的摇旗呐喊,以上所有都不能成为胡宗宪入阁的障碍,其实最终的障碍来自嘉靖皇帝。
为何说来自嘉靖皇帝,其实通过一句名言:没有谁是真正的贤臣,贤与不贤也由不得他们,贤时便用,不贤便黜”?我们就能了解为何如此!终其一生,嘉靖皇帝眼中没有所谓的忠诚还是不忠诚,他关心的只是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是否符合权利的稳固,是否符合国家的需要。基于以上所有,他就有了三个理由不让胡宗宪入阁。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嘉靖皇帝需要的是什么?其实即复杂又不复杂,嘉靖皇帝需要听话的人,而胡大人是怎么样的人?他是能做事肯做事也能有自己主见的人,但是这样的人做不了内阁大臣,为何,原因很简单,他有自己的底线和理想,就会有分歧,他做不到全盘迎合嘉靖的需要,这从他在改稻为桑政策施行中的所作所为就可以看出来。
一个不听话的人入阁,不符合嘉靖的需要。是否符合权利的巩固:嘉靖皇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明白帝王之道的皇帝,那么帝王之道核心是什么?就是权利的牵制和平衡,平衡才是最稳定的关系,所以任何一任首辅大臣都有个不对盘的次辅,夏严时候是严嵩,严嵩时候是徐阶。深谙不能一家独大道理的嘉靖又如何会让战绩标榜,功劳巨大的胡宗宪入阁?如果他入阁,替代谁?严嵩吗?不可能,徐阶吗?也不可能所以他绝对不能入阁。
要不就会有权利失衡的可怕结果发生。这绝对不能接受。是否符合国家的需要:以上二点分别从国家层面和权利平衡层面分析了胡宗宪为何不能入阁,还有个主要原因是国家需要胡宗宪地方需要胡宗宪,原因吗,很简单,勾心斗角的官僚在京城大有人在,可是能主政一方,稳定地方,抵抗外敌的能吏很少,而胡宗宪就是如此一个能吏,也许他私德不行,也许他贪污腐化,也许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可是他就是能办事,能做好事。
这样的人,放在京城内斗是人才的损失,放在地方才是人尽其才。于是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可以看到嘉靖也是不愿意让胡宗宪入阁。最后还要补充一点,那就是,胡宗宪不能做“出将入相之人”,这种稀有动物,从北宋开始就已经被禁绝啦,唯一的列外是北宋著名的捏面将军狄青,可是他也不过枢密院副职。还不得善终。原因吗也很简单,“内外臣勾结与国不利”。
你说你一个带兵打仗出生战绩标榜的总督,手下无数无双战将(戚继光,俞大猷)在入阁,你算文臣还是武将?外面带兵有你人,内阁文官有你势力,这太危险了绝对不行。基于以上所述的所有原因我们就能清晰明白的看出为何胡宗宪不得入阁。最后我们看看胡宗宪结局因严嵩余党问题,还有自身家庭贪污腐败问题,被所谓正气凛然的文官集团穷追猛打,最后赋闲在家的他也被抓入大狱准备判刑。
《大明王朝1566》,嘉靖帝说的“云在青天水在瓶”怎么理解?
《大明王朝1566》是目前国内评分最高的电视剧,在豆瓣上评分是9.7分,排第二名的《走向共和》也是评分9.7分,一个是明朝的电视剧,一个是清朝的电视剧,两部剧都是权谋的最佳诠释。这部《大明王朝1566》刚开始首播的时候,收视率巨惨,又经历了十年的雪藏,直到最近两年播放权到期,随着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热起来,这部剧才开始再次被人熟悉,并引起了一波追剧热。
这部剧跟另一部神剧《雍正王朝》都是刘和平的编剧,两部剧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一部更重视细节,一部更重视布局。而且两部剧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叙事,这个主题就是——国库没钱!因为国库没钱,才引发了官员的大讨论,《雍正王朝》中才有了老四胤禛的下扬州,才有了追缴户部欠款,才有了后来的新政……《大明王朝1566》中,因为国库没钱,才有了改稻为桑,才有了毁堤淹田,才有了沈一石抄家、严党抄家、海瑞冒死进谏……本以为倒了严党,天下就将太平,岂不知最大的蛀虫却是嘉靖帝,而象征人民的海瑞面见嘉靖帝,却被一句“无君无父”的训话,而愧疚不已,在皇权面前败下阵来。
而题目中问的嘉靖帝的话,就发生在第一集,就发生在周云逸死后的第一次朝堂议事。周云逸之所以会死,就是因为他发表了如下言论:“宫内开支无度,阁衙上下贪墨,国库空虚,民不聊生,这是上天示警!”让我想起了《雍正王朝》中的孙嘉诚,他也是拿天象说事:“京师久旱乃是朝中有奸臣!”可见,古代的文人找不到具体的证据,总喜欢拿天气说事,虽然两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朝廷,可惜一个被廷杖至死,一个被发往西北,命丧黄泉。
嘉靖帝所谓的“云在青天水在瓶”的言论,就透露出绝对的威严,足够的自信,和不可挑战的皇权至上。可惜周云逸没有搞懂,以为上天可以压过皇权,岂不知上天就是嘉靖帝:“我是大明朝观天象的官员,传天意于天子,除了上天,没有谁能教我。”同样的,在《雍正王朝》中,孙嘉诚挑战雍正帝的皇权时,使用的也是上天:“是上天!”所以,他们两个都死了,死在了他们认为能给主持公道的上天手上!所谓“云在青天水在瓶”,皇权是高高在上的,而水是要装在瓶子里的:比如同样是给皇上报喜,《雍正王朝》中是老十三让张五哥等人满大街喊“西北大捷咯”。
雍正帝听到很高兴,因为这是年羹尧的胜利,也是皇帝的胜利,代表皇权至上。而《大明王朝1566》中也有一次报喜,是冯保发现了降雪,可是这次降雪是在嘉靖帝发布了罪己诏之后,又求了好多天的雪才下来的,他让大家都禁声,自己跑去报喜,结果差点丢掉了小命!同样是水,得装在瓶子里,得有规矩!不讲规矩的周云逸死了,不讲规矩的冯保也差点死了,幸亏他有干爹,并传授给他三思秘籍:“‘三思’就是‘思危、思退、思变’!知道了危险就能躲开危险,这就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这就叫‘思退’;退了下来就有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儿错了,往后该怎么做,这就叫‘思变’!”这就是皇权之下,当奴才的保命良方,这又跟《雍正王朝》中某场景极其相似。
在《雍正王朝》中,隆科多有一个好六叔,有传授给他秘籍:“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少年不知愁滋味,老来方知行路难。”有了这秘籍,隆科多巧妙地去烧了老十三的冷灶,就跟冯保去裕王那一样,只是冯保更能有始有终。嘉靖帝的帝王之策可谓高深莫测,周云逸死了,他也发布了罪己诏:“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嘉靖帝一表态,其他人员哪敢不表,什么罪在司礼监,罪在内阁,罪在臣工全都出来了,这就是“水在瓶”的诠释,水是跑不了的。
求雪七天之后,雪就下来了,吕芳一句话表明了什么叫“云在青天”:“皇上有德呀!”皇上是永远不会错的,他也不会表态,弄个铜罄,敲下玉锤,反正都是你们猜测的圣意,猜对了,那是皇上圣明,猜错了,那是臣下愚笨!剧情最后,嘉靖帝审问海瑞:“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两岸之田地。
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能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是啊,这个世界上谁是清官,谁是贪官?谁能说得清?正所谓:“云在青天水在瓶。”皇权永远高高在上,虽然他也是人所赋予的,就像云,本就是水变的,可是却飘在水之上,水却只能装进瓶子里。也可以理解成让人们保持初心,不管是云还是水,总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云离不开天,水离不开瓶。
《大明王朝1566》中吕芳是司礼监掌印,那司礼监和东厂、锦衣卫是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任何事物都有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明代的宦官也是这样。想当初朱重八大哥打下了江山后,心想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怎么能和别人分享呢?于是在铲除胡惟庸之后,借机取消了丞相和中书省,将权利集中到了皇帝一个人手中。但是咱们大明帝国那么庞大,皇帝一个人怎么忙得过来呢?所以就不得不重用宦官。
但是咱们重八大哥多么英明啊?他鉴于汉朝宦官专权,怕以后也会形成宦官专权,所以明确了宦官不得参与朝政,并将这形成了一条祖训,即:“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并在洪武17年进一步明确了内宫结构及品级,特设九监二库四局。后来,咱们的朱棣大哥从大侄子手中夺取了江山,因为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就感觉草木皆兵,又因为在夺取江山的过程中宦官为他出力不少,所以太监在他手里进一步发明广大。
不但将九监二库四局发展成为十二监四司八局,而且在重八大哥手里废除的锦衣卫也进行了恢复,但是他还是感觉不放心啊,所以又进一步成立了东缉事厂(简称东厂)。接下来我们说司礼监,刚开始司礼监其实和其他监都是平行的,也就是说属于兄弟关系,但是后来咱们重八大哥的徒子徒孙越来越懒了,就由司礼监开始代替皇帝批红,所以司礼监就权势越来越大,后来逐步发展到统领内宫,甚至司礼监掌印太监有“内相”的说法。
司礼监的最高首脑就叫“掌印太监”,就是吕芳的职位,设“秉笔太监”四位,就是吕芳屁股后面跟的那四位,这四位也是有排名的,首席秉笔掌管东厂和北镇抚司,尤其是东厂,因为北镇抚司有自己的指挥使,而且北镇抚司指挥使不是太监而是正常人,因而首席秉笔对锦衣卫的掌管还有些间接,但是东厂则是由首席秉笔直接管,而且是“提督”衔,因而也可人称为“督公”,职务叫做“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提督东厂"。
这个我们可以参考一下魏忠贤的官职:惜薪司迁司礼秉笔太监,提督宝和三殿,钦差总督东厂官旗办事,掌惜薪司内府供用库尚膳监印务,总督南海子,宣付史馆,进本部尚书。叙门功,加恩三等,荫都督同知。加太子太保兼左都御史,督大工。三殿成,进上公,加恩三等。母死,不奔丧,夺情视事。冒宁、锦功,加太子太傅。俄叙三殿功,加少傅,世荫锦衣指挥佥事。
迁兵部尚书,仍兼左都御史,并绾两篆,握兵权宪纪九千九百岁爷爷。接下来,我们再说锦衣卫,锦衣卫分为北镇抚司和南镇抚司,北镇抚司“专理诏狱”(皇帝钦定的案件),而且锦衣卫中真正具有特务机构功能的就是北镇抚司,专门负责监察京师的不轨、亡命、盗奸、机密大事。所以,锦衣卫中谁的权力最大,不是看谁的军阶最高,而是看谁掌管北镇抚司。
由于北镇抚司直接向皇帝负责,因此地方官员见到北镇抚司的人都口称“钦差”或“上差”,这就是为什么《大明王朝1566》中四个锦衣卫都自称自己来自北镇抚司,而且浙江巡抚都把他们叫做“上差”。而南镇抚司就有意思了,就是负责本卫的法纪、军纪的机构,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纪检委。前面我们说了,东厂是朱棣大哥成立的,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但是由于锦衣卫的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属于外臣,而东厂的首领是宦官,即内臣。
所以东厂很快后来居上,东厂和锦衣卫的关系,也逐渐由平级变成了上下级关系,在宦官权倾朝野的年代,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厂主甚至要下跪叩头。所以说,司礼监、锦衣卫、东厂中,司礼监最大,因为司礼监二号人物秉笔太监,兼任东厂提督,而且管理锦衣卫。而锦衣卫虽然有自己的指挥史,但是也要听命于秉笔太监,也就是东厂厂督。
《大明王朝1566》被誉为国产历史剧巅峰,它超越其他经典历史剧的到底在哪儿?
怎么说呢,虽说这部剧在网络上很受欢迎,豆瓣评分也是最高,每每提到历史剧,总会先想起《大明王朝1566》,可实际情况是,真的没有多少人会用心看。而且收视率确实惨不忍睹,如果不是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基本这部剧就埋没了。那么它到底经典在哪个地方呢?首先他的演员阵容强大啊,这就不用我多说了,大家去查查演员名单就知道了,基本都是老戏骨,举几个例子:李时珍知道是谁吗?就是扮演元芳的那个人,每每看到他,总会出戏想到“元芳,你怎么看?”严嵩知道是谁吗?就是倪大红,新三国司马懿扮演者,演过《乔家大院》、《都挺好》等,今年大红啊。
还有那小阁老,因为是先看了《人民的名义》,后看的大明王朝,所以给我的感觉,这就是高育良啊。他们的演技值得肯定,如果不是糟糕的服装设计,相信会更加经典!其次,他们说过的话,几乎句句是经典语录,这里给大家摘抄几句:嘉靖帝经典语录太多,比如“云在青天水在瓶”,比如:“家事国事天下事,朕不敢不知啊。家事国事天下事,朕也不是全知呀。
”比如吕芳说“三思”:“知道了危险就能躲开危险,这就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这就叫“思退”!退下来了就有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错了,往后该怎么做,这就叫“思变”!”比如杨金水的四两语录:“有些事不上称没有四两,上了称一千斤也打不住。”比如赵贞吉回答胡宗宪,讲浙江只能乱下去:“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类似的语录太多了,就不一一举例了,总之需要每一句都细细的品,才能品出其中的韵味,一旦读懂了,感觉特别爽!再有,这部剧中的所有剧情,几乎都能在现实社会中找到影子,学会了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以及工作帮助极大。嘉靖帝的权威问题,不就是他是裁判,他制定了规则,他只需要让底下的人斗起来,然后自己来给评判一下对错,所以他永远不会错。
像“毁堤淹田”,真有人会做出来,像“以改兼赈”也是有先例的,而且每个人的定位,每个人的特点,刻画的淋漓尽致,国家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相信每个看过剧集的人都有不同的答案。这部剧中还有大量的历史知识、财务知识、博弈论、管理学、地理、医学、周易等等,太多了,编剧的实力之强,超出我们的想象。而且整部剧非常贴合实际,不像其他的剧,太夸张,太做作,太违背事实,比如《甄嬛传》、《琅琊榜》、《知否……》等,也就乐呵乐呵。
2023-12-19 / 6.0.1
2023-12-19 / 6.0.1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