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被称为龙城的历史比较悠久,早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在这里设龙城县,以龙山为名。实际上,关于这句诗中的“龙城”到底在哪里,目前仍是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浑天仪被高丽人于明朝时期引进到朝鲜半岛,如今韩国人将浑天仪放到了他们国家的钱币上,在韩国的万元面值钞票上,其背部就一个很大的浑天仪图案。
请问伏羲家乡在哪里?
伏羲故里甘肃省天水市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位于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素有“羲皇故里”之称,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曾有成纪、上邽、秦州等称谓,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记载:“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皞庖牺所生之处也。”1992年8 月,江泽民同志视察天水时亲笔题词“羲皇故里”。
甘肃省天水市作为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境内留有大量的伏羲文化遗存。自古以来,该地就有祭祀伏羲的传统,自秦汉至明清,伏羲作为三皇之首,祭祀不断,相沿成习。而自1988年以来,除2008年和2009年,受5.12地震影响,公祭活动暂停了两年外。甘肃省已连续举办了二十一届伏羲文化旅游节,公祭伏羲大典也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甘肃省独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
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点燃了中华文明薪火,对中华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伏羲因其在中华文明史的巨大贡献,千百年来被尊称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受到了中华儿女的称赞和共同敬仰。江泽民同志为天水题词:羲皇故里伏羲庙伏羲庙本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在甘肃省天水市城区西关伏羲路。伏羲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伏羲庙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共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览厅等共6座。新旧建筑共计76间。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华夏第一庙:天水伏羲庙2001年06月25日,伏羲庙作为明、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前后历经九次重修,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后,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现存面积6600多平方米。重要佐证发现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大地湾原始氏族遗址,在渭河上游天水市所属的秦安县五营乡。在这个依山傍水的山湾里,已经探明的历史文化遗存总面积达150多万平方公米。
仅就目前发掘的1.37万平方米的面积,已经涵盖了从距今8300年到4900年前后三千多年华夏先民所创造的历史。伏羲故里古碑刻作为实物依据,大地湾不仅复原了此前我们无法想象的华夏先祖在混沌初启时的生活场景,而且还给《山海经》里女娲补天和唐代司马贞《史纪索隐》中补《三皇本纪》中关于伏羲创世的历史找到了实物依据。
司马贞《三皇本纪》说:“太昊庖牺氏(伏羲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 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秦安从西汉时期就称成纪。更有意思的是,在秦安,至今还有女娲庙,而且女娲庙,以及与“风”姓和女娲有关的当地民间传说中的几个地名——风茔、风谷、风台,都在大地湾周围!在天水市区有我国大陆惟一一座祭祀的宗庙——伏羲庙和伏羲制作八卦的卦台山。
张衡的浑天仪是怎样工作的?
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的著名科学家,一生中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科圣”。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广为人知,这种测量地震的科学仪器据说可以判断地震发生的时间和方位,但是张衡还有另外一个伟大发明,那就是浑天仪了。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其中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器。
不过这一认识宇宙自然的仪器最早却并非张衡发明的,西汉末的扬雄(公元前58-18年)在其著作《法言·重黎》篇里写道:“或问浑天,曰落下闳营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是说浑仪的发明者是我国西汉时期的落下闳等人。不过到了东汉时期,张衡对其进行了大胆改进,使得浑天仪开始闻名天下。落下闳是西汉武帝时人,历史记载是他首先制造了浑天仪,其时间比东汉的张衡早了200年左右,到了汉宣帝时耿寿昌又造了一台浑天仪,汉和帝时崔瑗的老师贾逵更制造了黄道铜仪,说明汉朝是我国科学家对自然天文方面的研究是下了较大功夫的。
张衡则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成果,他于元初四年(公元117年)造成了一件当时最为先进的的铜铸浑天仪,其主体是几层均可运转的圆圈,最外层周长达一丈四尺六寸,不同层次之间又分别刻着内、外规,南、北极、黄、赤道,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列宿等,还包括“中”、“外”星辰和日、月、五纬等等天象,深刻反映了当时科学家对天体及其运行状况的理解认知。
浑天仪上还附着两个漏壶,壶底有孔,靠着不断滴下的水滴的压力推动圆圈,使其按着刻度慢慢转动,这样这个浑天仪就开始运动起来,各种天文现象的模拟运行情况就便展现在人们眼前了。之所以营造浑天仪,是因为在秦汉时期,我国一些科学家们开始信奉浑天说(地心说),浑天仪的制造就体现了这种说法,张衡是第1个将这种说法写进著作里面的人,他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蛋丸,地如鸡中黄”,说宇宙就像个鸡蛋一样,而大地就像鸡蛋里面的蛋黄,日月星辰都在围绕“蛋黄”进行,为了将这种说法解释给大家看,当时的科学家们就制造了浑仪和浑象,将“浑天说”以实物的形式表达出来。
从史料记载和流传至今的一些实物来看,浑象的构造是在一个大圆球上刻画或镶嵌星宿、赤道、黄道、恒隐圈、恒显圈等,类似现在的天球仪。而浑仪则是一种观测仪器,内有窥管,亦称望管,可以凭此测定昏、旦和夜半中星以及天体的赤道坐标,也能测定天体的黄道经度和地平坐标。据说张衡凭借浑天仪得出了地球绕日一周为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的结论,和现在测量的一个地球年历时365天5小时48分46秒十分近似!早期的浑仪主要由四游仪和赤道环组成。
从汉代到北宋的1000多年时间中,随着人们对自然天体认识的加深,浑仪上也增加了黄道环、地平环、子午环、六合仪、白道环、内赤道环、赤经环等。之后也是增增减减,现今时间最早的浑天仪,是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建造于明代时期的浑天仪。浑天仪还被高丽人于明朝时期引进到朝鲜半岛,如今韩国人还将浑天仪放到了他们国家的钱币上,在韩国的万元面值钞票上,其背部就一个很大的浑天仪图案。
墨家在中国为什么感觉消失得这么彻底?
有一句话可以极为恰当的解释并回答这个问题。“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什么意思呢?风雪天,为众人抱来柴火取暖的人,不能让这样的人因为寒冷而冻死。 引申来说,也就是不能让为大家做奉献的人而因为奉献而受到伤害。如果对墨家的理念稍加了解,就会发现这句话几乎就是用来形容墨家学子的。墨家学派的众多弟子,就是一个个抱薪者,在艰难跋涉的途中消亡。
如果想要深入的了解墨家思想,有很多深入阐述的专著;而回答这个问题,用一些浅显的认识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墨家思想其中就包括“兼爱非攻”,浅显的解释就是相亲相爱,不互相伤害。非攻并不等于非战,而是反对侵略战争,很注重自卫战争。自卫是反侵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自卫就会等于不反侵略。兼爱是大到国家之间要兼相爱交相利,小到人与人之间也要兼相爱交相利。
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这种思想出现在战国时期,但是,在那时就不为各国的掌权者喜好。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初期,墨子在齐国听说楚国要攻打宋国,他立即派大弟子禽滑厘率领他的三百多名学生,携带守城器械,到宋都商丘,作防守的战斗准备,自己日夜兼程连续十天十夜到楚都郡。公输般主持制造攻城器械,墨子用“义”的道理折服了他,然后又去求见决策者楚王。
通过展示实力,也就是所谓的“亮肌肉”,墨子同样暂时说服了楚王。然而,公输般提出终极解决方案,楚王也不反对,那就是从肉体上消灭墨子。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对于墨子的理念,公输般认为有道理,然而双方都接受的“义”却不能打动公输般的内心,知道“不义”,为了实现目的他也想去做。最终,墨子成功阻止了对宋国的攻击,并不是只靠讲道理,而是做了充分的准备。
而这个故事的最后也别有意味,大功告成的墨子从楚国回鲁国,途中经过宋国,当时下着大雨,他想进城门洞躲雨,但是宋国知道了楚国的攻击计划,提高了戒备,守城士兵也不知道墨子对宋国有大恩,不让他进,墨子被淋得一身湿。是宋国人恩将仇报吗?谈不上,他们也不清楚墨子的付出、辛苦和牺牲。从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到很多,所有人认为公正的,对墨子是非做不可的义举,他也愿意为此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其他人看来就觉得不必坚持,反而选择利益至上。
为了坚持心中的信念,墨家学子不怕牺牲,但他们的无私,又很难得到众人的理解和支持。抱薪者得不到救助,只会倒毙在途中,即使他一心想要救人;同样的道理,想要救世的墨家,却很难得到援助,只会日渐式微。这也是墨家在中国彻底消失的原因,这个结局,也是由墨家的性格特点决定的,他们追求侠肝义胆的理想人格,敢于为共同的理想而甘愿献身。
但这种理念,很难得到广泛的支持与理解,哪怕是被他们救助的众人。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写到:“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墨家虽然已经消逝,但墨家思想的光辉永存。
“但使龙城飞将在”指的明明是天水,为什么河南濮阳也叫龙城?
实际上,关于这句诗中的“龙城”到底在哪里,目前仍是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有两种说法比较突出:一说龙城是当年匈奴拜祭祖先的地方,位于现今的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西侧的和硕柴达木湖附近;二说龙城是指卢龙城,是汉朝右北平郡所在地,位于今天河北省喜峰口一带。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天水就是龙城,因为那里有李广墓,但是诗中的“飞将”到底是李广还是卫青都仍在争论。
还有说法甚至认为,龙城不是指地方,而是人物。“龙城飞将”并不止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撇开这首诗不谈,单说“龙城”,目前中国有11个地方被称为龙城,它们分别是:河南濮阳、山西太原、江苏常州、广西柳州、辽宁朝阳、甘肃天水、黑龙江齐齐哈尔、湖南湘乡、山东诸城、安徽萧县、四川泸县。是不是很惊讶?居然有这么多!那么,它们为什么都自称“龙城”呢?1.河南濮阳濮阳,位于河南省东北部,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还是中国姓氏的重要起源地,卢、张、范、姚、秦、顾、孟、骆等姓氏均发源于此。
1987年在濮阳出土距今6400年的蚌塑龙形图案在国内外考古界引起轰动,被称为“中华第一龙”。据此,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濮阳为"中华龙乡" 如今的龙乡。2.山西太原在中国历史上,太原长期是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国际交流中心,古称晋阳。宋朝把晋阳叫做“龙城”,他们认为系舟山为“龙角”,龙山、天龙山为“龙尾”,晋阳正当蟠龙的中心,故常有“真龙天子”的出现:北齐的高欢、唐代的李渊、后唐的李存勖、后晋的石敬瑭、后汉的刘知远,都是从晋阳起家夺取天下的,而古代皇帝一般都自称真龙天子,因此山西太原自称龙城。
3.江苏常州常州,是江苏省地级市,地处长江之南、太湖之滨。关于常州别称龙城的原因,历史上存在多种说法,其中之一是南北朝时期常州出了齐、梁两代15个皇帝,古代龙是皇帝的象征,传说常州古有龙气,因而出了这么多皇帝,所以又说常州为龙城。4.广西柳州这座城市为什么叫龙城,主要还是因为穿境而过的柳江而得名,相传南朝梁代大同年间,有“八龙见于江中”,柳江周水因此改名为龙江,柳江也因此被称为“龙城”。
柳州的龙文化可以很明显的体现在各个地名上面,柳州最繁华的一条商业街名“龙城路”;多处名胜风景名字与龙有关,“龙潭”“老龙岩”“龙壁山”等。5.辽宁朝阳朝阳市位于辽宁西部,2003年在此发现了龙城遗址,揭露出多处十六国时期至清代的重要遗迹,出土了包括北燕纪年陶瓮在内的大量重要遗物。因此,朝阳市也自称龙城。
6.甘肃天水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和兵家必争之地。相传在七千年左右,太昊伏羲氏生于成纪(甘肃天水)常年活动在中原地区,他集中了当时人们喜爱的几种动物特征创造了马的头、蛇的身、鸡的爪待许多动物的综合体,自称“龙师”并将龙作为华夏族的族徽——图腾,为此中华民族始称龙的传人。7.黑龙江齐齐哈尔黑龙江省是中国唯一一个名称中带有“龙”字的省份,1683年清政府设立黑龙江将军辖地。
1699年,黑龙江将军驻地由墨尔根(今嫩江县)迁至齐齐哈尔,自此后200余年中,齐齐哈尔一直是黑龙江省省会,直到1954年黑龙江省省会迁至哈尔滨市,故齐齐哈尔有龙江府、龙城之说。8.湖南湘乡一种说法是,湘乡城郊有一龙洞,这个长达千余米的石灰岩溶洞传说为龙所居,所以湘乡也称为龙城。9.山东诸城诸城龙文化特色鲜明,是全国甚至是世界上罕见的恐龙化石宝库,市境内埋藏有非常丰富的恐龙骨骼和恐龙蛋化石,种属繁多,门类复杂,位于诸城市恐龙博物馆内的“巨大诸城龙”,是世界上已发现的个体最大的鸭嘴龙化石骨架。
10.安徽萧县萧县地处安徽省最北部,别名龙城,古为萧国都城。萧县被称为龙城的历史比较悠久,早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在这里设龙城县,以龙山为名。明清,这里的画家们还形成了龙城画派。古时候的龙城县就是现在萧县境内的龙城镇。11.四川泸县泸县被命名为中国龙文化之乡。泸县的龙文化内容丰富,主要包括龙舞、龙桥、龙雕。
看罢现在的传统武术对抗散打后,你还相信以前的传奇武侠英雄吗?
有空找找散打宗师级人物佟庆辉练传武的视频看看,人家就是练传武出身的,散打规则也是他定的,徒弟出了20多个全国散打冠军。散打的前身是传武散手。认为传武是按套路出招的是对传武最大的误解。套路是传武的练法和演法,既为训练练习者的协调性和发力方式,也为熟练招式,必要时跑江湖表演卖艺赚路费。但打的时候用的是“散手”。
散手是散打的前身。本朝开国之初禁武几十年并只让武术以套路表演的形式在体制内竞技,民间不许私习武功。后来到日本表演套路时被邀请比武败了,回来后开始按散手的思路发展散打竞技,再后来明确了将套路与散打分开发展。同时,因影视题材为达艺术视觉效果,将套路的演法当成传武打法放于屏幕。而散打吸收欧美擂台经验发展,走向渐趋同于国外的擂台竞技,导致了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散打是拳击、摔跤及跆拳道等外国竞技拳种的组合,而传武是按套路打的观念。
散打作为在散打竞技规则内擂台上最合理的得分手段,是传武上擂台前无法回避的训练项目。部分练散打的人不愿承认散打与传武有关,这很容易理解~很多人富贵后也不想穷亲戚找上门。我感觉最近商业拳圈好像商量好了的集体黑传武的。明眼人也感觉得出近段时间网上流传的代表传武的人在擂台上毫无战意,感觉就是准备好被打了似的。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