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现在这地宫在水里泡着呢!地宫也不对外开放,当然地表随便瞅。并以此推测,这里正是乾陵地宫的入口。圭形门券是干垒起的,地宫就在后面。当时吴晗和夏鼐认为这里就是定陵的地宫入口。定陵当时围墙塌陷处正好是地宫的入口,考古队在探沟中用绳子作出标志,开始仔细的用框出土。
朱元璋的墓在哪里?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从放牛娃到权利顶端把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收复统一,再到加强中央集权,对贪官实行史上最严厉的惩罚,朱元璋的所作所为都值得后人深思。朱元璋的陵墓究竟在哪里?朱元璋的少年时期过得十分艰难,早年他给地主放牛补贴家用,但是他的父母在不久之后因瘟疫去世,他和哥哥死里逃生之后才发现,他们不仅连父母买棺材的钱也没有,而且也没有可以下葬的地方。
为了不拖累哥哥,朱元璋决定让哥哥带着侄子和嫂子走,自己一人逃生不做累赘。后来他当过和尚要过饭,看尽了世间百态,力尽的艰难,后来当上了皇帝。也许就是印证了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朱元璋除了经历比较坎坷之外,还有一件事情被人津津乐道,就是他死前曾经留下了谜团。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岁!朱元璋死后也有很多谜团!第一个谜团首先就是朱元璋只匆匆下葬,要知道古代皇帝死后并不是马上就要下葬的,而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毕竟葬礼越隆重越能彰显出地位。
但是朱元璋并没有这样,反而在生前就命令朱允炆自己死了以后要在七天内下葬,不必等别人回来,导致他下葬的时候许多皇子皇孙都还在路上没能赶回来!第二个谜团也就是出葬的时候有13支队伍,朱元璋生性多疑,连出殡也很特别,为了防止敌人看出来他的下葬位置,朱元璋也做足了功夫。他下葬时有13支一模一样的队伍一起出发,没有人能知道那一只是真的,就连抬棺木的人也不知道,也许朱元璋知道自己杀了太多人树敌太多,为了躲避仇家或者猖狂的盗墓贼,朱元璋选择了这种做法,以保证死后能够安眠。
南京过去有个民谣,南京有三怪;龙潭的姑娘像老太,萝卜当做小菜卖,13个城门抬棺材!虽然说有13口棺材,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随后不久就传出朱元璋真身葬在城西的朝天宫内,有人说朱元璋就埋在那里,明孝陵处于山清水绣的环境之中,周围山势跌宕起伏,山水环绕,人文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人员规模宏大,格局严谨。孝陵建筑宝成纵深2.62公里,陵寝主体建筑当年建有红墙围绕,周长2.25公里。
以上说的只是陵园的地上结构而已,地宫的实际面积与构造至今没有进行明确的考古勘探,初步探测应该为石材构筑的大型殿室地下建筑,地宫建筑面积根据探测几乎是以发掘定陵地宫面积的三倍,也就是说到现在为止还不知道朱元璋的棺椁到底埋葬哪里。明孝陵以前虽然也有盗墓贼出入,但始终没有找到棺椁之处,考古人员在明孝陵宝顶高高的堆土之下发现了厚厚一层圆润的鹅卵石,这类似于古代的一种流沙防盗法。
当盗墓贼挖开一个盗洞的时候,鹅卵石就会从四面八方滚落下来,把洞填满。这也是现在连盗掘的痕迹都很难找到的原因,这一种说法还没有被证实。忽然就传出另外一种说法,说朱元璋既不在孝陵也不在朝天宫,而是对其四次朱棣偷偷的运到了北京的万岁山。不过这一种说法也被人否定过,原因是万岁山凤以子公不远,数千里而往之时。也就是说,如果朱元璋真的埋在了北京,那么朱棣造反就找不到理由了,如此说来说去,朱元璋究竟埋在哪里?经现代高科技探测,在孝陵宝鼎的下面有一个面积宏大的空间,而且还有一条长长的通道直通明楼东侧十几米处,有一片下沉的地方,就是现在有裂口的堡城,城墙之下,不过这也不能足以证明朱元璋就在这里,朱元璋究竟在哪里,恐怕还要相当一段的时间才能证明!。
定陵地宫是怎么打开的?
明十三陵之定陵,乃是大明王朝第十三位皇帝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墓。定陵的挖掘,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重大悲剧,很多珍贵文物由于当年的科学技术不够造成巨大损失,从此规定不会再主动帝王级别的陵墓,只进行抢救性的挖掘。其实一开始想要挖开的并不是定陵,而是明十三陵中的长陵,永乐皇帝朱棣的陵墓,明十三陵中最大的一座。但由于经验不足,长陵的进展并不顺利,因此打算找一个小点的陵墓进行试手,因此决定挖掘定陵。
在当时时任北京副市长吴晗和历史研究所所长郭沫若的带领下,于1956年5月,定陵试掘正式启动。考古队在定陵附近挖开第一道沟,刚挖1米多深,便发现了三块刻字的石条,上面写着“隧道门”三个字。十几天后,考古人员在定陵城墙的下方,发现了一个券门,当时考古队判断这就是通向地宫的隧道。但是此时考古队进展缓慢,并没有什么新发现,直到9月,才有新的转机。
在一次意外的挖掘发现了一块带有刻字的小石碑,在这块石碑上刻着:“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这块小石碑明确的指定了“金刚墙”的位置,而“金刚墙”就是地宫的墓墙,也就是说现在已经确定了地宫的具体位置。因此考古队迅速的开挖第三条探沟,在1957年的5月,金刚墙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在金刚墙上,有一个神秘的梯形开口。
它就是万历皇帝入葬时的入口,此入口并没有被浇筑,因此很快就被拆开。此时,定陵地宫的大门,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而打开这座定陵地宫的大门,就利用了自制的“拐钉钥匙”,其原理就如下图所示。就这样,定陵,被打开了。据说,当时墓口开的一刹那,金碧辉煌惊为天人,不过短短二十分钟,大量陪葬品被氧化,大量文物出土被迅速风华毁坏。
由于墓室中长期处于一个稳定的环境,他的劣变速度十分缓慢,但是一旦脱离这次环境,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等都会加速文物的劣变,有的甚至一接触空气就化成灰了。(由于科学技术不过关,龙袍被迅速氧化)如果说定陵的发掘是因为无知,那定陵被糟蹋成这样以后,郭XX竟然还想上书挖掘长陵等其余帝王陵。而得知发掘的恶果之后,周总理下达批示,从此以后所有的帝王陵墓全部禁止主动发掘,除非是抢救性质的。
清朝的陵寝还有哪些未被打开?
清朝皇陵共分为三处,分别是位于河北易县的清西陵和河北遵化的清东陵以及位于山海关外的关外三陵,这其中清东陵被盗挖最惨,基本全部被打开了,清西陵和关外三陵保存比较完好,下面就说说为何清东陵被打开的比较多,还有就是清西陵和关外三陵为何保存得比较完整。清东陵被盗得非常惨,地宫基本都被打开清东陵被盗还是源于民国时期,在1928年夏天,民国军阀孙殿英以防备匪患进行军事演习的名义率军入驻河北遵化马兰峪一带,而这附近正是清东陵所在地。
清东陵始建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共计安葬有顺治的孝陵、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咸丰的定陵、同治的惠陵五座陵寝。孙殿英盗挖清东陵,他最先打开的是康熙的景陵,但是由于景陵地宫渗水非常严重,因此孙殿英放弃了进入景陵地宫。之后孙殿英就把主意打到了乾隆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之后孙殿英用火药炸开了裕陵地宫,随即将乾隆的裕陵盗挖一空,紧接着又将慈禧的定东陵也盗挖一空。
孙殿英并没有继续盗挖清东陵其他皇陵,主要在于乾隆和慈禧生前太过于奢侈,墓中陪葬品极其丰富,据传孙殿英光盗挖裕陵和定东陵两处陵寝宝物就运了30多辆骡马车,因此这些宝物就足够了,所以孙殿英没有继续再盗挖其他陵寝。孙殿英虽然没有盗挖其他的皇陵,但是到了抗日战争之后,当地周边的土匪王绍义联合曾经的日伪情报队长张尽忠还有清东陵护陵人后裔穆树轩二次盗挖了清东陵。
王绍义、张尽忠、穆树轩等人主要盗挖了康熙的景陵、咸丰的定陵以及同治的惠陵,毕竟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东陵几乎被孙殿英盗空,而其他的妃嫔陵寝也都无所幸免被这群山匪所光顾。清东陵唯一没有被打开的陵寝就是顺治的孝陵,顺治的孝陵之所以没有被人打开主要在于他生前提倡简葬,而且顺治由于笃信佛教,再加上女真族死后火化的旧制,顺治在死后是先被火化才下葬。
因此顺治的陵寝内应该非常寒酸,只有他和两位皇后的骨灰盒,几乎是没有多少陪葬品的,顺治生前提倡的简葬也让他死后躲过了一劫。而孙殿英盗墓时,主要盗挖了生前奢侈成性比较出名的乾隆和慈禧,他认为二人生前最为奢侈,死后必定陪葬品极为丰富,所以盗挖了乾隆和慈禧的陵寝。孙殿英当时也想盗挖康熙的景陵,但由于地宫积水只得放弃,这也给王绍义等山匪留下了财路,王绍义等人就是盗挖了康熙景陵获得了不少陪葬品。
其实王绍义和张尽忠本来的想法是直接将清东陵全部盗挖一遍,但是同伙内的穆树轩是清东陵守陵人后裔,他熟知祖辈传下来的消息,知道顺治生前提倡简葬,并且是火化后才下葬,所以墓中陪葬品应该不多。因此他建议盗墓团伙跳过顺治的孝陵,不必为没有多少陪葬品的孝陵费时费力了。也是这样顺治的孝陵才得以幸免。清东陵被盗之后地宫内损坏严重,主要就以康熙的景陵和乾隆的裕陵以及慈禧的定东陵损坏最厉害。
乾隆的裕陵内陪葬有他的原配皇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五位后妃,孙殿英的匪兵肆意搜寻地宫中的宝贝,把乾隆和他的五位后妃棺椁全部整的凌乱,乾隆的遗体和五位后妃遗体被随意丢在地上。据记载当初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尸身百余年未腐坏,结果由于孙殿英等人恶意盗墓,尸身最终被毁。
而乾隆和五位后妃尸骨被扔在一旁混在一起根本分不出来是谁的遗骨,可以说乾隆遗体下场非常凄惨。康熙的景陵地宫也是堪比乾隆,景陵地宫内共葬有康熙和他的原配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钮钴禄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雍正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十三子胤祥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王绍义等人盗挖的景陵也是如孙殿英一般,只顾着疯狂搜寻陪葬品,将康熙和五位后妃的遗体随意丢弃,就这样康熙皇帝及四后一皇贵妃的骸骨散落在地宫之中,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相比较之下慈禧还比康熙和乾隆的待遇好一些,毕竟定东陵墓葬中只有她一人,不过慈禧棺内陪葬品和慈禧身上的宝物基本都被盗走,定东陵地宫也遭到了不同程度损坏。清西陵保存十分完好,只有光绪的崇陵地宫被打开相比清东陵被盗得惨不忍睹,清西陵则要保存的比较完整了,清西陵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其中共葬有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光绪的崇陵四座帝王陵寝。
这四座帝陵中只有光绪的崇陵于1938年被一伙不明身份的人盗挖,这伙不明身份的盗墓贼似乎对光绪的崇陵内部构造很了解,他们没有像孙殿英盗挖乾隆的裕陵那样用炸药炸开石门,而是用松杆木片拨开了石门内的自来石,他们进入崇陵熟门熟路,仿佛这座陵寝是他们修建的一般。于是光绪和他的妻子隆裕太后仅封墓20多年就被这伙人“打扰”了,光绪墓中的陪葬品其实并不丰厚,但依旧被洗劫一空,其中最珍贵的就是玉册和宝玺。
据后来民间传说,这伙盗墓贼将光绪墓中的陪葬品售卖给了京西八国教会,然后他们却用销赃得来的钱财购买了近千套军用棉服。照这种情形推断,似乎盗墓贼又能和当时的军队扯啥关系,但至少这伙盗墓贼要比较讲究,不像孙殿英那般盗墓只为了自己发财,他们却是拿盗墓所得的钱财用来购买军需物资,按照当时的情形,这批军用物资很有可能是用来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这伙盗墓贼也算是盗亦有道了。
清西陵中除了光绪的崇陵被光顾过之外,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到现今为止都是保存完好,地宫封土没有被破坏过。不过雍正的泰陵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险些被考古发掘,当时河北省文物局在进行巡查时,发现了泰陵地宫上面有盗洞,因此怀疑清泰陵被盗了,于是紧急上报了国家文物局,请求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清泰陵进行抢救式考古发掘。
可是再之后的考古发掘中,考古队发现清泰陵的盗洞只有两米多深,只是表面的封土被破坏了,里面的封土还是完好,这说明很可能曾经有盗墓贼打过清泰陵的主意,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最终没能成功,因此清泰陵还是保存完好的古墓。这样一来就引起了考古界的争议,因为当时国家在建国初期的时候曾经主动发掘过明朝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明定陵,结果由于考古技术并不完善,导致了明定陵被发掘后很多文物出土后就风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所以国家自此之后立下规定,不主动发掘古墓,只在发现被盗后进行抢救式发掘。
因此当时考古界对于发掘还是不发掘清泰陵存有很大争议,这件事被当时国内著名的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所知道,夏鼐先生知道以当时国内的考古技术,如果真的打开清泰陵那将还会重复上演明定陵的考古悲剧,对文物是一大损失,所以与其发掘出来被损毁,不如将它长留地下,于是夏鼐先生赶紧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叫停了对清泰陵的考古发掘。
最后在夏鼐先生的努力下,国家叫停了对清泰陵的考古发掘,并将清泰陵地宫的封土重新封好,这也使得清泰陵至今还没有被打开,依旧完好的保存。其实清西陵中的陵寝基本保存完好主要还在于它的地理位置比清东陵更加隐蔽,清西陵在雍正建陵时当地都没有多少住户,雍正几乎没怎么花钱就把这些住户全部迁走了,可以说当地几乎是人迹罕至。
直到雍正的清泰陵建完,才陆续入住了八旗护陵子弟。再者就是在民国时期当地周围没有驻军,大大减少了军方盗墓的概率,而民间盗墓贼力量不够,除非像王绍义、张尽忠这些山匪成群结队手中还有武器敢明目张胆去盗墓,即便像他们这样的山匪,还得需要穆树轩这样的护陵人后裔帮助才能顺利盗墓,因此一般民间盗墓贼实力不足也不能盗挖这些帝陵,所以清西陵才保存得比较完好。
除了这些因素之外,还有就是清西陵的皇帝普遍墓葬规格相比清东陵的皇帝都比较简陋一些。雍正算是清朝历史上比较勤俭的皇帝了,尤其是近现代人都非常推崇雍正的勤俭治国。嘉庆在历史上口碑也算是比较简朴,当然嘉庆是属于实在没办法才简朴的,他老爹乾隆六下江南,十全武功,早把国库掏空了,虽然后来嘉庆整死了大贪官和珅,抄没和珅家产赚了一波,但是和珅的家产也不够他花多久,尤其是他执政时期清朝国力已经是江河日下,因此嘉庆是不得不简朴。
道光更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抠门皇帝,他接手时中国已经是东方睡狮了,国力衰退,国库空虚,这也练就了道光一生抠门的性格。据记载道光怕总洗衣服把衣服洗坏了费钱,几乎是一个月换一次衣服,才让人洗一次衣服,而且道光的龙袍坏了他也不换,只让打上补丁继续穿。因此当时众朝臣为了讨好道光纷纷在朝服上打上补丁,于是大家脑补一下道光每天上朝开朝会,上面坐着穿补丁衣服的领导,下面站着一群穿补丁衣服的下属,这像不像召开丐帮大会。
而且道光的陵寝慕陵也是清朝历史上最为寒酸的陵寝,就是因为道光在陵寝的地面建筑上特意命人削减了许多建筑,所以显得十分寒酸。不过别看道光陵寝地面建筑看起来很寒酸,但是道光的慕陵却算是清朝历代帝王陵寝花费最高的,这又是为何呢?因为道光的陵寝最初定在了河北遵化清东陵范围内,陵寝都已经修建好了,结果出现了渗水问题,于是道光改变主意,命人在清西陵重新修建了陵寝,由于之前已经修建好了陵寝,这回在拆了重修,等于花了两份钱,所以抠门的道光十分心疼,特意命人在清西陵修建时把原来的地面建筑削减了很多,因此道光的慕陵虽然地面建筑看起来很寒酸,可却是清朝皇陵中花费最高的陵寝。
而清西陵中最后埋葬的一位皇帝就是光绪,其实光绪的墓葬也很简陋,毕竟他死的时候清朝几乎已经快亡国了,而且光绪本人也不是奢侈之人。只不过他很不幸的被那伙不明身份的盗墓者盯上了,但是这些盗墓者从光绪的崇陵中盗走的宝物也并不多,远比不上乾隆的裕陵和慈禧定东陵中的宝物。所以说清西陵之所以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保存完好,就因这三位帝王相对清东陵那些皇帝都比较简朴,死后也都是简葬,因此再加上之前那些因素才让这三座帝陵保存完好。
关外三陵保存十分完整,地宫都没有被打开除了清西陵保存完整,还有就是埋葬爱新觉罗氏先祖的关外三陵也都是保存的非常完好无缺。清朝的关外三陵分别指的是埋葬在爱新觉罗氏老家赫图阿拉的祖先一辈的永陵和埋葬在盛京沈阳的努尔哈赤的清福陵以及皇太极的清昭陵。这关外三陵保存的都是非常完好,努尔哈赤的清福陵还曾经在民国时期遭到过雷击被毁了一小部分地面建筑之外,其余包括地宫在内都保存完好。
埋葬爱新觉罗氏祖先的清永陵是有些年久失修,不过大体都非常完好。皇太极的清昭陵保存的最为完善,清昭陵也是目前清代皇陵中保存最完整的皇陵。关外三陵之所以保存完好,主要也在于简葬。清永陵不用说埋葬的都是爱新觉罗氏的祖先,当时努尔哈赤还只是称霸关外的土皇帝,加上清永陵中埋葬的爱新觉罗氏的先人都是遵循着女真族旧制火葬,墓葬内只有骨灰盒,没有太多的陪葬品,根本也不会引起外界盗墓的想法。
同样努尔哈赤去世时还属于后金,清朝没有统一天下,墓葬也比较简单,而且努尔哈赤也遵循女真族旧制在死后火葬,墓中应该也只有骨灰盒,因此陪葬品不会太多,属于简葬,这样也不会引起盗墓贼的关注。皇太极去世时虽然已经改国号为清朝,但是也只是关外的土皇帝,并没有真正的入主中原,虽然皇太极是按照汉人的墓葬形式进行了土葬,但是皇太极时期也没有厚葬的风俗习惯,因此皇太极虽然是土葬,但墓中陪葬品应该也不多,也不太可能引起盗墓贼的关注。
除了关外三陵都基本是简葬不会引起盗墓贼的关注这个因素之外,就是清朝灭亡之后关外东北一直是由张作霖统治,当时张作霖的东北军对清朝皇陵还是加以了保护,张作霖为人比较讲究,没有对关外三陵进行军方盗挖。后来日本人入侵东北,在东北扶持清末帝溥仪当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因此更得对溥仪祖先的陵寝进行保护,所以关外三陵在民国时期才得以妥善保存下来。
写在最后所以综上所述,清朝皇陵中爱新觉罗氏的祖陵永陵、努尔哈赤的福陵、皇太极的昭陵、顺治的孝陵、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都保存完好,地宫都没有被打开,而清东陵中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咸丰的定陵、同治的惠陵和清西陵光绪的崇陵都被盗毁严重,地宫大门都是被打开的。其实造成清东陵被盗挖十分严重,主要还在于乾隆和慈禧生前过于奢侈,二人的陵寝引起了孙殿英的惦记,孙殿英首盗清东陵,他盗挖之后由于用盗来的宝物贿赂了民国政府要员得以逍遥法外,也让后来的人对盗挖清东陵垂涎欲滴。
定陵的地宫入口当年是怎么被发现的?
地宫口的确定,是皇陵发掘过程中的第一道坎。1955年,在三位历史学家和作家的不懈努力下,明十三陵的发掘工作得到批准。明成祖的长陵被定为发掘对象,但当时的考古队勘探了一年多硬是没找到地宫入口。于是,发掘委员会只好无奈的放弃长陵的发掘,决定找一个容易下手的明皇陵先试挖掘一下。本来考古队已将目标转向明仁宗的献陵,但当时有队员偶尔发现万历定陵的围墙有塌陷,可能是地宫入口,于是定陵发掘被确定。
我们都知道,找到地宫入口只是皇陵发掘的第一步,而成功的找到地宫大门,才算是发掘有了突破性进展。看似定陵规模较小且已露出地宫入口,然而对它的发掘却是耗费了极大功夫的,从地宫口到地宫门耗时一年有余。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定陵找到地宫大门为何会耗时一年多?1956年5月17日,定陵的发掘工作开始。定陵的地貌大致呈圆型,一圈建有围墙,也就是陵墓宝城,围墙的穹顶称为宝顶。
定陵当时围墙塌陷处正好是地宫的入口,考古队在探沟中用绳子作出标志,开始仔细的用框出土。下探工作持续两小时后,围墙内侧砌的石条露了出来,有民工发现其中一块石条上面有字便喊了一声,大家都围拢过来,看见石条上露出雕刻的字迹:“隧道门”。当时吴晗和夏鼐认为这里就是定陵的地宫入口。下挖工作进行了十多天后,在探沟挖到离地面四米左右时,发现了探沟两侧有城砖砌成的砖墙。
两墙的间距为八米,就像一个弧形的胡同由南向北呈弯曲状。这个砖墙构成的通道就是史料上记载的皇陵的第一条砖隧道。通常皇帝下葬时的棺椁由此进入地宫,当时的“隧道门”三字正对着砖隧道的中心。随后在刻字石条的下面,出现了用城砖起券的大门。而大门之外正好处在野外,为了保障陵墓的安全,考古人员没有将此门打通。当时的考古队谁也不会想到,在城墙的券门之内藏着一块意义非凡的小石碑。
与小石碑的擦肩而过,使得发掘工作难上加难。这块石碑上刻着:“座城土衬往里一丈就是隧道棕绳绳长三十四丈二尺是金墙前皮。”这块石碑上的文字它告诉人们,宝城向里掘进一丈的就是通入地宫的第二条石隧道,还有隧道至地宫金刚墙前皮的距离。然而由于当时的考古经验不足,导致这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刻字小石碑没有被及时发现。就这样,发掘工作持续了一年多还没有找到地宫大门。
考古队于是决定加深探沟,随着民工栾世海一镐挖下去,突然出现钝器的撞击声。他便刨开积土,露出了一块长一尺宽半尺的石头,上面刻有: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此石的发现,意味着地宫大门坐标的确定。考古队顿时欢腾雀跃,一年来积压在人们胸中的闷气终于散开。考古队当即决定给老民工每人发一条毛巾,新民工每人发一块肥皂的奖励,这在当时算是不错的待遇了。
那么问题来了,皇陵中为何会出现泄漏秘密的指路石呢?这并非有人故意泄漏机密,万历即位后就开始修建陵墓,定陵建成后闲置了三十多年,地宫用土封闭起来。为了将来万历驾崩时能快点找到地宫,所以才留个此标记。金刚墙是地宫的防护墙,墙后便是地宫宫殿。如果记载无误,再往前挖十六丈,往下深三丈五尺的地方就是金刚墙。为了加快挖掘进度,考古队找来一台卷扬机,外加几个小矿车,使得土方工程进度快多了。
考古队顺着转隧道向前挖掘,但转隧道突然中断了。于是考古队决定按小石碑指的方位重新挖一条探沟,挖掘不久便发现两条东西走向的石墙,两墙南北宽八米,是用花斑石条砌成的。共十七层,向西斜下,全长四十米。这条隧道就是最好一条石隧道,在石隧道的尽头,出现了一道横贯南北由明砖砌起的大墙,墙高八米八米,厚一米六,墙基由四层石条铺成,石条上方是五十六层城砖和灰浆砌成的墙,顶端有琉璃瓦檐,这就是地宫金刚墙。
金刚墙后就是定陵的地宫,金刚墙的中央是一个圭形的砖砌门券,上窄下宽,由于地表压力作用,门券向里凹进约两厘米多。圭形门券是干垒起的,地宫就在后面。从发掘动土到金刚墙的出现,考古队共耗时一年零两天。金刚墙拆开后,从洞口“哧哧”的窜出难闻的气味,发掘暂停一天,排放有害气体。为慎重起见,考古队买来一条狗和一只公鸡,准备试着放进去。
结果狗和鸡都没能成功的放进去,最终决定派两人进入。选中的两人戴着防毒面具,提着马灯,腰上系着一根长绳进入金刚墙内。在确定没有暗器和毒气之类的东西后,其他人纷纷进入。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墓道券,往前走便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地宫门,是两扇洁白如玉石门。打开石门成了又一难题,最终考古队根据观察和史料记载,成功的制作了一把打开石门的拐钉钥匙,石门被开启。
首先进入的是地宫前殿,殿内没有陈设品。前殿的尽头又是一道石门,石门之后便是地宫中殿。中殿有三套汉白玉石宝座,宝座前有黄色琉璃五供。五供前各有一口大瓷缸,缸里装有香油、铜瓢、灯芯,这就是“长明灯”,但因缺氧早已熄灭。中殿左右是配殿,配殿中只有棺床,中殿的石门后部便是后殿。万历与两位皇后的棺椁就安置在后殿之中,还包括大量的陪葬品。
之后的事情就是随葬品的发掘与损毁,及九年后万历与皇后尸骨被毁的浩劫。至此,定陵的发掘工作算是告一段落,大量的时间耗在寻找地宫的大门上。由此可见,当时对发掘帝王陵寝是毫无经验可言,大都是抱着做试验的心态去考古。造成了许多不可挽回的损失,后来还是有人提议要继续发掘长陵和唐乾陵,以满足个人的好奇心,所幸的是都被国家及时制止。
康熙为何要把自己的陵寝建在深水潭里?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满清打关外入关内,满打满算拢共十二个皇帝,康熙是入关以后第二个皇帝。他的事咱也不用过多的介绍,咱大华夏这嘎达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就没人不知道的。最出名的就是他那九子夺嫡,天天的演,演的大家伙闭着眼睛都能知道接下来要干啥!所以康熙这人聪明,是个人就知道。这么个聪明人咋就把自己个陵墓整到了深水潭里边了呢?似乎历史上没那个人会这么干。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说了:“别瞎猜了,知道风水吧,有风有水这才叫风水,陵墓搁水里边很正常!”你快拉倒吧,你自己想想,那会技术再先进,能密封整严实?这要整不严实,水倒灌进去,这不得泡塌了。这要整这么一家伙下去,冷不丁可就要黑天白日的泡在里边,躺在棺椁里当小船使,也没人会这么干呀!这得脑子起多大包才会这么干!说道这里,估计又有人产生疑问了:“这不会是胡说呢吧?”话说题主这问题,瞎说到是没有瞎说,是有这么一档子事,那么这是咋回事呢?听俺给大家伙唠叨唠叨。
景陵景陵这是康熙最后的安葬之地,过去是个皇帝,登基以后必须干的一件事,就是给自己死后找个埋葬的地,乘着活着的时候,就把这地给修整起来,对他来说这是大事。康熙他也不能免俗,他也这么干。这个时候的满清多多少少都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所以也遵从子随父葬的传统。康熙就给找陵墓的大臣划了个圈,就在他父亲顺治的孝陵附近来找。
这家伙一帮子大臣可就开始在孝陵的周围溜达着找,这一找就找了三年。这帮子大臣找来找去,把自己个都找干巴了,这就在孝陵东边稍微偏南的方向,走那么个二里地的地方,找到了。找到了这就开建,从康熙十五年头上,这就建到了康熙二十年的头上,满打满算五年齐活。这景陵是仿照孝陵建设的,也许是因为康熙不想超过自己的老爹,所以景陵的规模比孝陵小了那么一点点,但大致差不多,只是一些细微的地方有点出入而已。
这到给那些个大臣们省了不少事。大家伙也知道这康熙活的年份也长,伺候在他身边的皇后就有四个。打头这孝诚仁皇后是合葬,其他三位是附葬,外加一位从葬的皇贵妃,这嘎达就埋了六个人。康熙首创了先葬皇后地宫不关闭的先例,而且皇帝陵安放皇贵妃这也是历史上的头一遭。当然安放皇贵妃这事不是康熙的意思,是雍正这个做儿子的硬给塞进去的。
当时这景陵的地宫里边那棺床上放了一个康熙,四个皇后都满了,这没辙了,最后把这皇贵妃给安在了左面或者右面的垂手的棺床上。咋说呢?这事弄的有点子憋屈。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急了:“不是说深水潭吗?咋扯到附葬和从葬了呢?你这也太不靠谱了!”不是,俺就是顺嘴这么一说。咱接着聊正题——深水潭。深水潭话说,帝陵的选址,那是不能有一点马虎,毕竟这关系到了这江山社稷,后代子孙的蓬勃发展不是。
这选陵的大臣把着地选好了,这就报给了康熙。“这地好啊!离着孝陵相当的近,弄个十一路汽车,十几分钟转眼就到。而且风水绝佳,有风又有水,景色还不错!”这事得交给专家不是,康熙这就同意了。结果这后边那选陵的大臣又整了一马后炮:“可这地有个瑕疵!”啥玩意?有瑕疵还叫风水绝佳,这不胡咧咧吗?当时康熙就不高兴了,这不玩呢吗?“就在这孝陵周边找,真没有比这地合适的了!”这选陵大臣就像个憋屈的小媳妇。
“定个时间,俺也去瞅瞅!”康熙一琢磨,就把这事给定下来了。这掐着时间,一帮人就前呼后拥的就去了。这地方确实不错,但在这景陵的当中间就有这么一个水潭,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根据当地人的说法,这水潭的底部有一大洞,里边住着一只神龟,基本上没啥事不会出来。但要是当地遇到了旱年,您搁这谭边设个香案,整点贡品啥的,求点雨水,这雨水转眼就到,很灵验的。
康熙听了也不说话,晚上也不回去了,在这地整了个露营,到了第二天,把那选陵的大臣拽过来说:“事成了,就这地了!”说完拉着一帮子人又回去了。你也说奇了,这陵墓开建的头一天,这水潭里的水一晚上的功夫就下去一多半。这选陵的大臣瞅了瞅,这又把剩下的水排干净了,这就开建了。这事是流传在当地的一个故事,总之这开建以后,这深水潭是不在的。
还有另一种说法,话说当年满清皇陵被孙殿英盗取,那是损失最为惨重的,但康熙的景陵逃过了那次洗劫。但这时间是掐到1945年,一伙土匪却惦记上这地了。带头的叫刀疤张,集结了三百多人,就把这景陵给开了。宝贝拿走了还不算,康熙六个人的尸体都从棺椁中给弄了出来,整的满地都是。宝贝拿到手,这帮人撅着屁股就跑了,这景陵的地宫的大门他就一直开着。
这一下雨,雨水就倒灌进了地宫里边,这时间久了,地宫里满是积水。1952年的时候,这专家带着人下去一趟,发现这地宫里全是水,两米多深,这得游泳进去才成,而且瞅了瞅这地方已经不具备考古价值了,所以就退了出来,捎带手就把这地宫的大门给关了。到现在这地宫还在水里泡着呢!地宫也不对外开放,当然地表随便瞅。事就是这么个事。
康熙的地宫是什么样?如何看待他的地宫?
且不说康熙帝的景陵里面都有什么宝贝,单就说这个地宫,一般来讲,要是还是爱新觉罗家族的掌权,这地宫绝对是个安乐窝,在事死如事生的观念指导下,康熙帝还基本上可以像活着那样在地下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可这是在江山还是自己人的情况下,换了人或者说不停的换人的的时候,连大家都搞不清楚该听谁的时候,最先被盯上的最闲遭难的肯定是这些皇家陵寝,因为,一个个的陵寝就是一个个的人类文化文物精华宝库,宝物无数。
如果说一件就价值连城,那么一地宫的宝物,那简直就是无价了,如果当个陵寝的包工头按平方往外出租挖掘权,谁挖着了算谁的,多少钱恐怕都有人掏吧?一句话,康熙帝弄个豪华的地宫太扎眼了,在人心慑服的时代,人们虽然眼红,却并不敢有任何僭越的举动,可以但到了乱世,就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些地宫里埋了什么好东西,有些人有些家族可以说几代人都在做着准备,研究着这些地宫的构造。
一旦时机成熟,盗掘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修的越豪华,被盗掘的时候挨得越惨,当然,不同于慈禧的东陵、乾隆的定陵被孙殿英盗掘一样,这康熙帝的景陵是被伪军的一支张尽忠(尽为日本人尽忠了)部,1945年9月所盗,此时距离日本投降已经很近很近了。世道不靖,当人们连性命都保不住的时候,民族瑰宝自然会受牵连,要说可惜吗,自然可惜,中国人的东西被一帮不是东西的人盗掘,但这是不可避免的。
武则天乾陵地宫入口在哪里?进入墓室有多难?
乾陵可以说是目前来说,盗掘难度最大的陵墓。为什么这么说呢?乾陵是李治同武则天的合葬墓,也是唯一个双皇帝的墓穴,建造花费了23年。从唐末开始就不断被人寻找和盗挖。唐末注明的盗墓贼温韬没能找到墓葬的入口,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巢发动40万大军挖掘也没有找到,就连民国时期的孙连仲使用了几十吨炸药,也没找到乾陵的入口。
机缘就是这么巧合,1958年新中国修建经过乾陵的西兰公路,在采石的过程中,在无字碑北1000米的梁山北峰附近炸石头,结果炸出刻有字人工雕琢过的条石。当地人认为这不是天然形成的,紧急上报了县领导。经过县里的一番调研,最终继续上报。最终陕西省主管部门组织考古专家成了“乾陵发掘委员会”,对已经炸开的墓道进行考察。
而考察的结果跟古籍中记载的内容相符,乾陵入口以条石封堵,并在条石之间灌注铁浆,待铁浆冷却后,形成类似条石和钢筋的结构。并以此推测,这里正是乾陵地宫的入口。而地宫是否发掘,最终决定是:待有条件后在发掘。仅仅对已经炸开的部分进行了调研,这也是吸取了十三陵中定陵发掘后,很多陪葬品瞬间腐化,导致巨大的损失苦果后,理智的选择。
秘藏无数盛唐珍宝的法门寺地宫是如何被发现的?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图片中的人名叫韩金科,如今是法门寺博物馆馆长,而在1981年,他只是陕西扶风县文化局的一名普通干部。1981年的8月25号,韩金科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了办公室,前一天晚上,扶风县雷雨交加,这让韩金科的心里涌出一股不好的预感。果然他刚走进办公室,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了,打来电话的是一位早起遛弯的老大爷,老人因为震惊而语无伦次,过了好一会儿,韩金科才明白过来——法门寺的佛塔塌了。
法门寺,又名“真身宝塔”,据传始建于东汉明帝十一年,已经有一千九百多年历史,周魏以前称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时改称“成实道场”,唐高祖时改名“法门寺”,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佛教圣地,又被称为“关中塔庙始祖”。历史上的法门寺已经损毁重修,1976年8月四川松潘发生大地震,扶风县也有震感,法门寺出现了多处裂缝和垮塌,塔身也向西南倾斜。
1981年的8月,扶风县连下了多场暴雨,在雨水的持续冲刷下,法门寺终于再也支撑不住了,不过奇怪的是,虽然东北边已经完全垮塌,但法门寺却仍然以一种奇怪的姿势站立着。韩金科急冲冲赶往了现场,在路上,他想到了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释迦摩尼圆寂后,炼化出舍利子,公元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了弘扬佛法,将佛祖的19颗舍利送往中国,其中一颗佛指舍利就安放在法门寺内。
到了唐朝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迎送过佛指舍利,而咸通十五年,唐僖宗最后一次送还佛骨时,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了法门寺的地宫。然而法门寺的地宫究竟在何处,史书中却从未提及,千百年来,法门寺只有高塔矗立,神秘的地宫却如同人间蒸发般,躲藏在了历史的迷雾中。然而传说1930年,时任华北慈善会会长的朱子桥主持重修法门寺时,曾发现了一个神秘的石板,石板下是一处幽深的洞穴,朱子桥用手电向里看了一眼,突然是大惊失色,旁边的人问他看到了什么,朱子桥连忙说,洞里盘踞着很多青蛇,十分危险。
朱子桥立即下令将洞口封闭,是朱子桥究竟看到了什么?他为何会如此紧张?他看到的是不是法门寺的地宫?却没有人知道答案。法门寺塔倒塌后,陕西政府立刻组织开展了修缮工作,可因为维修难度大,修缮的方案却迟迟未能确定。六年的时间过去了,1987年4月3,一直维修团队在现场考察时,突然有人在无意间发现了一块白玉石板,维修人员将石板上的浮土清理掉后,一尊雄狮浮雕显现了出来,推开石板,一个狭小的洞口出现在人们面前,洞口周围一片幽暗,看不出深浅。
这时维修团队里的考古人员想到了朱子桥的传说,这个洞口会不会就是朱子桥发现的那个洞口?工作人员将手电深入洞口,竟然惊喜的发现,洞口下是一个密室,而密室里的堆叠的宝物是清晰可见,消失了千年的法门寺地宫就此重见天日。1981年的4月6日,地宫的入口被清理出来,在向下的二十级台阶过后,一处平台,平台的尽头是一扇紧锁的石门。
4月9日,第一道石门被打开了,发霉气息扑面而来,在石门背后,考古人员发现在两旁的石壁上,记载唐朝迎送佛骨的恢弘场面。之后,第二道石门出现了,打开石门,这一次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的丝织品,虽然历经千年,可这些丝绸依然精美光鲜,在石室的角落摆放着一座汉白玉雕成的阿育王佛塔,然而传说中的佛指舍利却并不在塔内。
在阿育王塔的后面,考古人员发现了第三道石门,推开石门,方形的大厅中央,放置了一座白玉灵帐,考古人员推测,佛指舍利极有可能供奉在灵帐内,果然人们在灵帐内发现了一枚舍利,然而很快,这枚舍利就被鉴定为是玉做的仿制品。接连几次扑了空,考古人员开始怀疑,难道说佛指舍利不在地宫内?转机很快出现了,按照阿育王塔的经验,人们在灵帐的后面又一道石门,石门没有上锁,门后是地宫的后室,里面摆满了宝物,所有的宝物都围绕着一个宝函排列。
难道佛指舍利就在宝函里?打开宝函,里面竟然又有七重宝函,最后一重宝函是纯金打造的金塔,金塔上有一根玉化手指,人们惊喜异常,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的佛指舍利,可检查后发现,这仍然是一枚玉做的影骨。就在众人一筹莫展时,有人发现,后室的一处地面的颜色和其他地方不太相同,挖开地面,考古人员在地下发现了一个精美的密龛。
为什么这个密龛会被埋在地下?带着疑问考古人员打开了密龛,里面竟然还有一个铁函,可铁函已经锈迹斑斑,打开时稍有不慎,后果就难以估量,在对铁函做了x光后,人们发现铁函里有一件异物,至于是什么,却并不知晓。当人们小心翼翼打开铁函的盖子后,发现里面还有一个丝绸包裹的鎏金函,鎏金函里一个檀木香函,檀木香函内有一个水晶椁,水晶椁里则有一个玉棺,玉棺里则又躺着一根手指形的舍利,因为之前已经发现了三颗仿制舍利,这一次考古人员辨别的更加仔细,对照古籍后发现,玉棺里躺着的就是货真价实的佛指舍利,至此,法门寺的舍利传奇,终于是揭去了它什么的面纱。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