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王昌龄从军行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乾隆诗作数量在古今中外罕见。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黄沙百战穿金甲”这句诗出自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古从军行七首》其四作品。
《从军行》中的百战指什么?你怎么理解?
《从军行》是古乐府题,唐代好多著名诗人都写过此题,就像是命题作文。著名的有杨炯、王维、李颀等,他们有的讽刺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更多的是歌颂戍边将士身经百战、杀敌报国的豪情。《从军行》中含有“百战”的诗有王昌龄与李白的两首。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李白两首诗的“百战”都表现战事之多之残酷。“百战”一词应出之《孙子兵法》:“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古文中的“九、百、千、万”等大数一般都是虚指“多”,不是今天数学意义上的确定数字。如古乐府《木兰诗》中也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句子。与“百战”相关的成语有:百战百胜、百战不殆、身经百战等。
古诗黄沙百战穿金甲,从中感受到战争的什么?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黄沙百战穿金甲”这句诗出自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古从军行七首》其四作品。这一句诗是诗中最著名的一句,突出表明了边塞将士勇猛杀敌的英雄气概。全诗如下:从军行七首•其四一一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全诗的意思是:守已边疆的将士,他们身经百战,身上的铠甲都磨穿,但壮志不灭,誓言不打败来犯的敌人,就决不返回家乡。
“黄沙百战穿金甲”,这一著名诗句,已经把战场的残酷,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充分表达了出来。概括了边关将士们的战斗和生活场景。将士们虽然长年征战斗在茫茫沙漠里,你看,连身上的铠甲都磨穿了,但将士们没人叫苦,仍然志气高昂,他们发誓,不彻底打垮敌人,使边疆安宁,他们就决不返回。这里的黄沙一是指沙漠,二是指将士们长年征战的沙场,战斗的环境异常艰难,战马在漫漫黄沙中嘶鸣,兵器的撞击声和将士们的呐喊声,此起彼伏,响彻整个沙场。
“百战”不仅写出了战斗的艰苦性和长期性,也展示了战斗的激烈程度。“穿金甲”更是体现了将士们为了国家,不怕恓性在枪林箭雨中与敌人拼死冲杀的场面。他们都是在战火中成长,身经百战,坚硬的风沙把身上穿的护身铠甲都磨穿了,表现了战斗的残酷与激烈。“黄沙百战穿金甲”这首古诗,就对戍边将士的战斗生活的最好印概括描写。
都说乾隆的诗很差,谁能列举一些并分析差在哪里?是不是人云亦云?
在清朝历史上,略输文采的帝王当属康熙和乾隆,康熙约1150首诗词,乾隆是我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诗词多达4万余首。据说第二名是唐代诗人陆游,他一生诗词达9000多首。乾隆皇帝在执政时间上不想超过他的爷爷康熙,在位60年后就辞去了皇帝,当上了太上皇,可在写诗方面就没那么谦逊了,从数量上远远把康熙爷,甩了整整半个地球那么远。
乾隆诗作数量在古今中外罕见。乾隆对自己的诗词自我评价时说:“五集篇成四万奇,自嫌点笔过多词”,乾隆在自嘲的背后当然也有他的自傲。如此数量的诗词,虽然可与整个唐朝的诗词数量来比,但在质量上无法和诗歌绝代的唐诗来比。全唐诗900卷,目录12卷,共计收诗48900余首,作者2200余人。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黄金年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是中华名族最珍贵的文化瑰宝之一。
唐诗形式多样,体例齐全,风格各异。乾隆才思敏捷,文采斐然,只是作为中兴帝王,缺少对创业艰难,生活艰辛的感悟,缺少忧国忧民情怀,缺少百战黄沙穿金甲豪迈。无法写出有血有肉的名作。乾隆身边时常有一些阿谀奉承的大臣,歌功颂德、曲意吹捧之下也难有佳作。说到很差,那也不至于,必定乾隆多才多艺,文思泉涌,文风公正,是不可多得的文武兼修的皇帝。
2023-12-20 / 1.1
2023-12-19 / 6.0.1
2023-12-19 / 6.0.1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