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周山是什么山,在哪里?不周山☞“有缺陷,不完整的山”。可猜,不周山在当时中原西北。因为轩辕谷、轩辕丘、轩辕国在西边。在轩辕国北,其丘方。三、贺兰山脉不周山一说源于《山海经》中:“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山”。《海外西经》曰:“轩辕之国在穷山之际……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
黄帝故里到底在哪里?
翻检《辞海》《辞源》及海内外华文辞书,“故里”皆“乡梓”之意,即出生的地方。但“故里”一词,如今看来,已经被利欲熏心之徒用滥了用臭了,成了地方历史造假的代名词。其实大可不必宣扬什么“故里”,一者你没有严谨的文献论证、考古证实,光凭地方志喊些口号得不到学界认可,就算雇几个“明星”站台也只会恶心全国人民,纯属停留在打把式卖艺、吹口哨走夜路的档次。
二者几千年的人口迁徙、民族演变下来,即使名人故里在那儿,也跟你八杆子搭不着,捞名人沾死人光只会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浪费民力财力去赚臭名声。因为历史人物是民族的共同财产,谁也没有私占、挪用的权力。从传世文献来看,没有黄帝故里的记载。炎黄集团属于先羌族,为华夏族的前身。古籍所载的轩辕国、轩辕丘、轩辕谷、姜水、漆沮水、涿鹿、桥山,都是黄帝留下的足迹,都不足于称“故里”;反而有力证实了炎黄集团由西北向东方迁移的发展史。
这与分子人类学所揭示的先羌集团由喜马拉雅山西麓进入渭水流域,分化出羌、藏、戎等民族的结论相符合。有学者大胆指出:昆仑山在帕米尔高原,那儿才是黄帝故里,我看也没什么大毛病。可以这样断言:如果能确定黄帝DNA,我相信川藏甘地区羌族的血缘相近度要高于现今汉族地区,因为羌人至今仍是族内婚。大家知道,汉族是以儒家文化为认同的融合民族,血缘杂的很。
言归正传,整点儿干货,本人就以古籍来探讨黄帝故里。先说黄帝:少典实乃炎、黄所出的氏族名,与有蟜氏通婚而已,故“公孙”非黄帝之姓。《汉书•律历志》说“黄帝始垂衣裳,有轩冕之服,故天下号曰轩辕氏”,轩辕为车、帽,故“轩辕”乃黄帝之号,黄帝之名实不可考。而炎、黄二帝之姓,却史载凿凿:“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见《国语•晋语四》)。《水经注•渭水》谓姜水即今陕西武功城西十里之漆水,而姬水即今陕西歧山、武功县一带之歧水,此学界共识。其实,姜、姬是先羌族群常用词汇,意为女、男,姜水、姬水实则“母河”、“公河”,源于羌人原始的二元认知。至今在羌族等藏缅语族中,日月山水、皮鼓等仍分公母。
是不是陕西渭水流域就是炎黄故里呢?不能这样说。因为轩辕谷、轩辕丘、轩辕国还在西边。我们先来认识下皇甫谧,此公为文荒诞不经、臆想鬼扯,难以为据,故学者慎而远之。其谶纬、神话大作《帝王世纪》曰:黄帝“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有熊,今河南新郑是”。此乃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传说的毒源。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轩辕丘因黄帝所居而得名,而非黄帝居轩辕丘而得名“轩辕”。
再说,一个晋人,在《史记》《汉书》面前毛都不算,凭什么捏造出“有熊”的地望呢?“有熊”这一名头出处,乃至驯“熊羆貙虎”之习,熟习洋文的知道,恐怕帕米尔高原还得往西。涉及民族感情,就此打住,呵呵!大家不要失望,我国最早的史地典籍《山海经》准确告诉了轩辕丘所在。《西山经》曰:轩辕之丘在“玉山”以西480里,“积石之山”以东300里。
郭璞注云“黄帝居此丘,娶于西陵氏女,因号轩辕丘”。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位置难定,但轩辕国可作参照。《海外西经》曰:“轩辕之国在穷山之际……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此“穷山”,《大荒西经》作“江山”,故郭璞注为“岷山”,因长江出岷山也。如此,轩辕之国在岷山之南,轩辕之丘在岷山之北,这个参照系定了。
再以“积石之山”作参照。大积石山位置明确,即今青、甘、藏三省区交界的阿尼玛卿山。其东去三百里,地在今甘肃甘南、陇南二州,正好在岷山之北。岷山西北至东南走向,故“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积石之山”,《西山经》描述为:“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焉。”黄河沿巴颜咯拉山东流,绕过阿尼玛卿山,自川北阿坝州若尔盖县唐克乡,至青海海南州兴海县长达八百里,黄河是自东南向西北流的;而且此地至今仍是中国最美湿地之一,自古就是古西羌、河西羌、析枝的聚居地。
《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九陇右道河州“枹罕”条云:“积石山一名唐述山,今名小积石山,在县西北七十里。按河出积石山,在西南羌中,潜行地下,出于积石,为中国河,注于蒲昌海(嘉会注:今罗布泊),故今人目彼山为大积石,此为小积石。”正与《西山经》“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合。小积石山,即《禹贡》雍州“浮于积石”,今甘肃临夏州有积石县,并非《山海经》之“积石山”。
《大戴礼•帝系》和《世本》为司马迁《五帝本纪》所本,皆言黄帝嫡子“玄嚣降居江水,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于蜀山氏”(包括《晋语》皆误玄嚣为少昊青阳),皆居于川中。轩辕之国实川北松藩高原。代黄帝而立者,青阳少昊金天氏,以《西山经》考之,也在轩辕丘之西,此不细说。轩辕丘往东,《水经注•渭水》引姚瞻之言,云黄帝生于天水上邽城东七里之轩辕谷。
综上,炎黄集团东迁,西北气候恶化使然,轩辕丘、轩辕谷、歧水、涿鹿只是黄帝迁徙的一个个定居点,都称不上故里。黄帝出生地,大概率在黄河上源积石山以西的千余里西羌中,但轩辕丘是其娶妻生子之地,歧水是其壮大之地,涿鹿是其立都代神农氏之地,桥山是其叶落归根之地。新郑本祝融八姓之妘姓地望,西周末郑桓公逃死而巧取豪夺,黄帝传说本于妘姓、西周郑人,而为皇甫谧讹造耳。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故里具体位置在哪里?
感谢邀请!!!在网络上关于轩辕黄帝故里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我认为,黄帝故里的四大争议地点,最具有权威性的当然是河南新郑。黄帝“生于轩辕之丘,故曰轩辕氏,国于有熊,故亦曰有熊氏”已经成为了共识,但是轩辕丘在哪?有熊国又在哪?又成为了一个争论的焦点。“有熊国”与河南新郑。“黄帝者,有熊国君少典之子”,可见轩辕黄帝起家的资本就是“有熊国”,也就是后来轩辕黄帝“国于有熊”的根本原因。
而河南新郑是公认的“有熊之墟”,经过了很多史书、特别是汉朝史书的认证,具有权威性。这显然是黄帝故里的一个极大的证据。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华夏炎黄子孙于农历“三月三”在河南省新郑祭拜先祖黄帝的仪式。在拜祖大典的当天,全世界的华人华侨都会到现场或者在网上进行拜祖,得到了全世界华人华侨的认同。这一点是没有任何争议的。
上古传说中的不周山在哪里?有哪些关于不周山的传说?
谢邀。不周山,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山,首见于《山海经》。另,淮南子、列子汤问、国语、史记等亦有提及。不周山是什么山,在哪里?不周山☞ “有缺陷,不完整的山”。传为天柱,可通天界之地,常年冰雪严寒,非常人可陟。《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淮南子》载,共工触山,天空西北陷,星辰东升西落。
可猜,不周山在当时中原西北。昆仑山☞ 位于中国西北,被称“万山之祖”,道教仙山。昆仑山同是极寒之地,冰雪覆盖。以上种种与不周山甚是吻合。不周山,据考在昆仑山帕米尔高原一带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山海经虽然扯淡,但也是地理水文志(公认的),部分可证实。共工怒触不周山共工,上古大神,人面蛇身赤发,神农氏后裔,炎帝之后,形象褒贬不一。
共工擅治水,创筑堤蓄水,掌洪水,为水神。山海经载,共工“不食不寝不息”。又传共工性凶,嗜杀,常以水作恶。共工有臣二: 一为相柳,人面蛇身,九头身青;二为浮游。二人性皆恶。版本1☞ 斗祝融。共工为水神,祝融为火神,久不和(水火不容典出于此)。传共工以相柳、浮游为先锋,攻祝融,大地乌漆墨黑。祝融驾火龙迎战,大地重现光明。
共工败,逃向大海,后又逃向天边,直到不周山挡住去路。共工羞愤,一头撞向不周山。一声轰鸣巨响,无辜的不周山竟断了。天塌地陷,洪水肆虐。后女娲补天就是接此演绎的。版本2☞ 战颛顼。见于《淮南子》。共工,炎帝后人,常年战于洪水,有功于古农业灌溉,颇得民心。另一首领颛顼,黄帝后代。二人不和。颛顼向民众称☞共工“铲高地补洼地”之法“触怒上天”。
众人惧,共工失民心而败。后,共工怒撞不周山,以守信念。于是天塌地陷,星辰西沉,河流东去,天象大异。最终,共工不言败的精神和贡献感动民众,被奉为水神。其子后土,被奉为地神。不周山与盘古盘古,传龙头人身,生于混沌神族,中国神话中最古老的至高之神。据说盘古开天地后,力气已尽,死后化身万物。其中躯干化为四极五岳。
而不周山是上古神话的诞生的源头之一,自然也是盘古躯干的一部分化成的。至于是胳膊、腿,或大脚丫,就不得而知了。总结↓不周山见于《山海经》,上古神话中的道教仙山,传通天界。上古神话多有提及。一个道教圣地,和上古神话有着扯不清的关系,无中生有的可能性实在低。不周山,毕竟不是一只简单的可胡编的神兽。巍巍高山,古人可见。
神话故事里的“不周山”真的存在吗?如果有,坐落在哪里呢?
神话故事里的传说都是根据现有的实物进行深化描写,进而神话。因此“不周山”是存在的,但现实生活中并不叫不周山。神话中的“不周山”“不周山”为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通往天界的路径:相传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只可惜不周山终年寒冷,长年飘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达。
传言曾有凡人为见神仙一面,但却未曾见其返乡。自此之后,人人皆炼其身,锻其骨,以使得自己有足够的实力攀登不周山,后由于天条的放宽,无数凡人开始修行,为使自己能早日功德圆满,不少人开始竞相挑战不周山。共工怒触“不周山”:根据《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首领,共工失败了,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从中可以看出不周山有可能是天柱或者不周山包含天柱。
盘古开天辟地:不周山与盘古的关系“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肌肉为田土。”看来不周山也是盘古的一个部分,不知道是哪个部分,可以称之为天柱,虽极其重要,但却“不周”。这个重要的东西虽然不周,但还有大用处:顶着老天爷。一旦撞翻,问题就大了。现实中的“不周山”“不周山”的山脉存在一直存在着争议,因此举几个最有可能的:一、帕米尔不周山存在依据是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大诗人屈原在他的著作《离骚》中写有:“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
”因此后人王逸注《离骚》均考不周山在昆仑山西即今日昆仑山西北部的帕米尔。二、祁连山尾不周山是根据共工怒触不周山的传说来的,共工于公元前7687年或7690年死于祁连山,因此后人认为不周山位于祁连山尾(六盘山西侧)是一座三面环山,东面有一谷口故名不周山。三、贺兰山脉不周山一说源于《山海经》中:“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山”。
相处是大禹治水时,劈开贺兰山,引黄河北流。因此不周山可能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北部分的贺兰山脉。(还有其他几个在此不一一列举了。)结语:“不周山”的存在被后人神话,也是因为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对连绵山脉的崇敬之情。也值得我们后人去爱护和敬畏大自然,而不是破坏,一味地索取。(有其他见解的,欢迎留言讨论。
祭奠“轩辕黄帝”到底应该在陕西还是在河南?文化价值和商业旅游价值哪个更重要?
轩辕黄帝被国人追奉为人文始祖,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凝聚的源泉。中国自古就有民间祭拜黄帝的传统,全国很多地方都建有黄帝庙,当地百姓每年到此祭拜,追思先祖恩德。由国家最高领导参与的祭拜就叫做国祭。古语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见对祖先祭拜仪式在国家的崇高地位,对祭拜地点的选择和仪式过程是相当严格的,如有违犯肯定杀头治罪。
陕西黄帝陵为古代皇家祭祀场所,那里保存有历朝历代众多的国祭碑文,近现代有孙中山、蒋中正、毛泽东为黄帝陵题写的祭拜文字。在陕西黄帝陵祭拜祖先无疑是您最正确的选择,因为您是和伟人站在一起做的同一件极有意义的事,这时的您内心坦荡、平静、自豪!改革开放以后,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国内许多地方大兴土木建造所谓的名人故里,河南新郑的黄帝故里就在此时应运而生。
无可否认,为了经济发展,增加黄帝故里名号的可信度,当地政府投入了巨额资金、花费了大量心血,新建一批、改造翻新一批建筑设施。对照康熙三十二年《新郑县志》可以看出,历史遗存显龙宫原是祭祀真武大帝的道教庙观,经翻修改造成了如今的黄帝故里祠;历史遗存黑龙庙摘下原牌匾换上了人文始祖的牌匾,如今称为始祖庙或轩辕庙。
新郑所称黄帝故里既无权威可靠的历史记载,也无历代帝王的皇家信用背书,更无近现代国家最高领导的些丝墨宝。对于新郑黄帝故里的真伪,业内专家、历史爱好者质疑者众,做为吃瓜群众、历史外行,本人对此无法去评判,结论是:这个故里不太靠谱。为了以后不丢丑,不闹笑话,去河南新郑祭拜黄帝,我看还是算了吧!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真假皆不重要,假作真时真亦假,事间万物终将化为虚幻,但求内心宁静、安稳。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