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游戏,APP下载,公益下载:帝一应用

帝一应用手机版|下载排行|最近更新|tags标签汇总

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网游知识 - 木流牛马,木牛流马名字的由来

木流牛马,木牛流马名字的由来

时间:2022-11-29 11:09:29来源:整理作者:佚名投稿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木牛流马名字的由来

木 材质 流 动作 木质的能动的牛和马 由来 三国志陈寿 写的诸葛亮研制的 据他说是二亮起的名~~
一种运输粮草的工具,可以替代牛马等牲畜,故称木牛流马。
三国演义,黄月英造,诸葛亮学的
诸葛亮用木头造的一种运输粮草的工具,可以替代牛马等牲畜,故称木牛流马。
传说是诸葛亮发明的一种无人运输工具,木头做的

木牛流马名字的由来

2,木牛流马的用途

诸葛亮发明的一种运输工具,适合在山区这样的小路上使用。具体是什么样子,原理由于没有实物流传下来,一直没有明确的解释。有说是一种通过机械力可以自己行走的,有说就是独轮车的
相传为三国时诸葛亮的发明,是一种运输工具,不用浪费任何东西就可以运算粮草。据说用这种工具运输效率非常高。在诸葛亮北伐中原,出祁山时,粮草就是由木牛流马提供的
诸葛亮发明 行军运物资用的
是三国时的孔明发明的,主要用来运输物资

木牛流马的用途

3,诸葛亮时期的木牛流马真的存在吗

是真实存在的。  历史记载如下:  1、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2、晋·陈寿《三国志·后主传》记载:“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木牛流马,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分为木牛与流马。史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为蜀国十万大军提供粮食。
恩,也许是否受了鲁班木车马的启发,约1700年后,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用其在崎岖的栈道上运送军粮,且“人不大劳,牛不饮食”。与王充记载鲁班木车马的寥寥数语相比,《三国志》、《三国演义》等书对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的记述可算是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极为详尽了。但不知为什么,陈寿和罗贯中等对木牛流马的制作原理和工艺却不提一字。 《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其中描写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威震中原,发明了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叫“木牛流马”,解决了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运输问题,这种工具比现在的还先进,不用能源,不会造成能源危机。 造木牛之法云:“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秋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每牛载十人所食一月之粮,人不大劳,牛不饮食。”造流马之法云:“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前脚孔分墨二寸,去前轴孔四寸五分,广一寸。前杠孔去前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长二寸,广一寸。后轴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大小与前同。后脚孔分墨去后轴孔三寸五分,大小与前同。后杠孔去后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后载克去后杠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杠长一尺八寸,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后杠与等。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长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广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斗。从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后同。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长一寸五分,广七分:八孔同。前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长四寸,径面四寸三分。孔径中三脚杠,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用来运送粮草。木牛流马是什么样子,自古以来,莫衷一是。说什么的都有,可是没有一种说法比较符合原状,我想其中的原因,在于搞历史的不通机械,而搞机械的又没有考证这些的习惯。

诸葛亮时期的木牛流马真的存在吗

4,木牛流马的动力原理是什么

“木牛流马”的动力原理如下:从木牛的结构上看,它采用了助力机构,里面可能加有飞轮机构。从他的运行来讲,里面采用的有齿轮机构,曲柄连杆机构。人推动木牛时,里面的曲柄连杆机构通过齿轮带动飞轮,飞轮运行起来后,又因为飞轮的惯性,给木牛以助力,这样,就达到了省力的目的。木牛流马,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分为木牛与流马。史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为蜀国十万大军提供粮食。不过,确实的方式、样貌现在亦不明,对其亦有不同的解释。
就是独轮车,以前把车的前面故意雕刻成牛马状,这是封建思想的一种延续和运用,不同的是这种车使用人力,在狭窄的道路上前进,由于车轮的作用,所以相对人本身装的东西要多,并不是自己行走的,装的比较多而已。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描述有点妖化了,他还没有聪明到设计出那种自己行动且目的地明确的装置,就是这些了。
先看看书上的木牛流马的介绍: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  流马:肋长三尺五寸,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前脚孔去前轴孔四寸五分,板方囊两枚。  从书上的叙述来看,木牛是相当于发动机的设备,流马只是个装载东西的设备,相当于汽车的车厢。  从木牛的结构上看,它采用了助力机构,里面可能加有飞轮机构。从他的运行来讲,里面采用的有齿轮机构,曲柄连杆机构。人推动木牛时,里面的曲柄连杆机构通过齿轮带动飞轮,飞轮运行起来后,又因为飞轮的惯性,给木牛以助力,这样,就达到了省力的目的。  流马的结构,其实是一辆板车,只不过改变了它的重心和轴承部分,使它比以前的板车用起来省力一些。  关于书上说这个为牛什么,那个为牛什么,这只不过是中国人的习惯,用来增加木牛的神秘性而已,就像周易上说的,什么马像什么之类的。  木牛有四足,其实是轮子,在古代,没有专业的机械术语,所以有些零部件的表达,和现在的会不一样。  有猜测木牛是用脚走路的,可是这要用液压机构,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不可能的。用手来摇,也不可能。因为这样用的机构太多,有些机构,在当时还没有发明。  关于扭转牛舌就不能行走,道理很简单,里面有防反转的棘轮机构。  当然,我也只是根据三国演义里的记载推测。不过应该不会差得太远。我现在手头没有详细的关于木牛流马的资料,只是根据我的经验推测。  也可能有复杂化的想象,不过我觉得这样比较合理,这样采用的结构比较简单,符合当时的生产力状况。  我们的先贤似乎是联手保留下一个千古之谜,以考验我们后人的智慧。  ============================  木马的称呼,马指跑的快,轻便.我们叫独轮车为木马马,叫自行车叫洋马马,也是出于同样的习惯;木马在四川只在平原地带还在用,单人操作很简便.流牛当是载重物的,行的慢,属于大车类,民间没有使用的价值,失传的原因就在这里.  流牛是什么样的呢,应该是在木马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流牛的两辕证明有个车斗,那么这个车是一个挂斗结构,连接到木马上的,木马就演变成一条腿,独轮部分也做了改进,在圆轮(改成粗轴)上安装4根木柱,演变成4个足,这样停走都平稳,也就是一个前后反过来装的变种独轮车,配上制动器(牛舌),控制牛舌落下和升起的牵引绳,绳头则卡在牛齿里.整车样子确实象是一头牛.

5,三国演义里的木牛流马是什么东西

木牛牛马是诸葛亮的夫人黄月英发明的(黄月英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子,只是长得不怎么漂亮)木流流马肯定不是94版三国里面那个像一头牛,手拍三下就走了。其实木牛牛马就是独轮车,在四川重庆一带叫做鸡公车 ,因为蜀国是山路,运送粮食就很困难,马车马匹都不能翻山越岭,唯有这独轮车,可以通过羊肠小道,而且还设计有一个卡子,防止上坡的时候退下来。司马懿的部队就值不知道这个活塞,导致使用过程中,推不走,而被蜀军抢去粮草。
1700多年前,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可是,木牛流马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运输工具呢?千百年来人们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争论不休。 查考史书,《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三国志·后主传》记载:“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上述记载明确指出,木牛流马确实是诸葛亮的发明,而且木牛流马分别是两种不同的工具,从木牛流马使用的时间顺序来看,先有木牛,后有流马,流马是木牛的改进版。 给《三国志》作注的南北朝时期的裴松之,在注中引用了现在已经失传的《诸葛亮集》中有关木牛流马的一段记载,对木牛的形象作了描绘,对流马的部分尺寸作了记载,但是因为没有任何实物与图形存留后世,使得后人对木牛流马的认识始终是凤毛麟角、云山雾罩。 诸葛亮造出木牛流马200年后,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天才祖冲之据说造出了木牛流马。《南齐书·祖冲之传》说:“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他同样也没有留下任何详细的资料。 但是关于祖冲之造出木牛流马的记载为自动机械的观点提供了佐证,这是关于木牛流马的一个主要观点,认为三国时利用齿轮制作机械已为常见,后世所推崇的木牛流马,应该是一种运用齿轮原理制作的自动机械。 在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的黄沙镇,史料记载这里是诸葛亮当年造木牛流马的地方。据考证,诸葛亮当年在8年北伐中,木牛流马总共用过3次,木牛流马就是从这里出发,走过250公里的栈道,到达前线祁山五丈原。 当地的老人向我们描绘了传说中的木牛流马:“木头做的马头,再有其他零星的小块组成马身子,再组上马腿,肚子中间安上齿轮,木马后边有一个扳手,操作时一压走一步,再一压走一步。”从这个传说中可以看出,木牛流马是有齿轮的,而且似乎也运用了杠杆原理。 前不久,在河北省泊头有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梁国君说他自己就复原了木牛流马,而且非常成功。我们的记者抱着极大的兴趣专程去那里看了看。 梁国君做的木牛流马形状都是四条腿,肚子中空,可以载重物的木制机械。按下和抬起马的脖子,流马就会迈开腿行走;木牛是通过按压后面的双辕行走。据梁国君介绍,他做的木牛流马在原理上与史料记载相符:“木牛牛仰双辕,流马形制如象。木牛后面有一个长长的省力臂,就是双辕;流马的省力臂就是它长长的马脖子,就是形制如象。”更为巧妙的是,梁国君在他的流马上实现了暗锁功能,把舌头扭转,马头就被锁住,就无法行走,这一点跟《三国演义》中的描绘非常吻合。 但是梁国君复原的木牛流马遭到另一派的反对,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博物馆馆长、陕西省三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郭清华认为,木牛流马不可能是四条腿的:“栈道是木板铺的,中间的缝隙宽窄不一,四条腿怎么能在带缝隙的板上走呢?就是在非栈道的道路上行走,它也是爬坡的,需要前面拉,后边推,四条腿没办法拉也没办法推。所以木牛流马肯定是带轮子的。” 郭清华为什么认为木牛流马应该是带轮子的呢?这也能从史料记载上找到依据。郭清华认为,木牛流马应该是四轮小车:“制木牛流马法里,介绍流马的时候说,流马有前轴和后轴。大家都知道装轮子的才叫轴,一个轴装两个轮子,所以我认为它应该是四轮。” 木牛流马究竟是带轮子的还是四条腿的呢?北宋的陈师道有下面一段文字记载:“蜀中有小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也。” 宋代高承写的《事物纪原》中也有记载:“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 清代满族水利专家麟庆也把当时水利工程中使用的土车说是陈师道记载的木牛流马:“土车,独轮料土,兼载稗编。蜀相诸葛亮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今之土车独推,犹存储葛遗制。”木牛是有前辕的独轮车,流马是没有前辕的独推小车,这也是一种关于木牛流马的主要观点。但是即使是宋代的记载,也离三国时期有了1000多年,这种观点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呢? 清华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教授冯立升认为,木牛流马基本上可以定论是一个独轮车,因为综合各种史料和各种文献的证据来看,独轮车的可能性最大。 为了弄清三国时期栈道的情况,我们来到了褒河谷口,这里是褒斜栈道的起点,位于汉中市北20公里,1700多年前,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就是从这里起程把粮草运往前线。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古代的栈道非常平缓,并不陡峻。原来古代人开通褒斜栈道是非常聪明的,他们选择了在秦岭山中最缓的一条道路,不知不觉就上了山,然后不费劲就下去了。在这样的道路上四条腿的机械无论如何也比不上轮子的效率高,所以当时的木牛流马不太可能是四条腿的行走机械,而四轮车的可能性更小,因为四轮车作为转向控制是更难的,就是在平地上,四轮车的转弯都不是很灵便的,所以放到那个特殊的条件下可能性更小。 从栈道情况分析,似乎只有独轮车才最有可能是历史上的木牛流马。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木牛流马是独轮车的话,记载中,木牛是一脚四足,这个四足在独轮车里面怎么体现呢?还有就是一些部件的名称包括暗藏的机关如何解释呢? 《木牛流马》可能会打破常规定律: 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上的木牛流马一直是一个迷,也让无数人为之痴迷。当时的生产条件简单,远不及现代,但是“木牛流马”的构造看起来简单易行,也符合当时的情况。如果当时把“木牛流马”写的神乎其神,也许我们很早就会把它当成神话的东西而弃之不顾了,但是就因为书上写的符合当时的情况,所以我们就不能不怀疑当时可能真的有木牛流马的问世。可是时代的久远和小说的戏剧性让我们又有些一筹莫展。 就现在来说,“木牛流马”如果真的象书中所描述那样可以不吃不喝还能走,这显然是不符合现在科学上的能量守恒定律的。因为如果“木牛流马”要行走,必定会消耗能量,当时当时肯定没什么石油、天然气之类的能源物质,它又不吃不喝,它从那里得到能量?这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如果要造出象小说里描述的那种木牛流马来,就必须抛弃现在的“能量守恒”定律。同样,要造出“木牛流马”也必定会打破影响我们数代的“能量守恒”定律,必定是一个另世界瞩目的事迹。历史上有无数个迷团需要我们去解决,这可能只是一个虚构的物品,但是在迷团未揭开之前,谁也不能否认它的存在。
木牛牛马是诸葛亮的夫人黄月英发明的(黄月英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子,只是长得不怎么漂亮)木流流马肯定不是94版三国里面那个像一头牛,手拍三下就走了。其实木牛牛马就是独轮车,在四川重庆一带叫做鸡公车 ,因为蜀国是山路,运送粮食就很困难,马车马匹都不能翻山越岭,唯有这独轮车,可以通过羊肠小道,而且还设计有一个卡子,防止上坡的时候退下来。司马懿的部队就值不知道这个活塞,导致使用过程中,推不走,而被蜀军抢去粮草。

6,木牛流马是谁制造的

诸葛亮。。木牛与流马是同一种运输工具,以称作木牛较为适宜。它是由人力推动的四足行走的木质运输工具,自重约50公斤,载重约200公斤。利用杠杆原理省力,人肩负重在0-75公斤左右有规律地变化。它能在山地和泥泞路面等真牛可以通行的路面上行走,这是圆轮车不能相比的。在路况较好时,圆轮车比木牛流马要实用得多,这是木牛流马不能普遍使用以至失传的一个主要原因。 关键词 三国志通俗演义 木牛流马 运输工具 四足步行 杠杆原理 ⒈ 木牛流马概述 木牛流马是否存在,古籍记载的木牛流马是否真实,对此争论颇多,笔者以《三国志通俗演义》卷之二十一记载的木牛流马造法为主,结合《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等有关资料进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绘出了图纸并造出了模型。认定木牛流马真实可信。笔者自信已揭开了木牛流马之谜。请有关专家学者等同志给予审阅鉴定,欢迎赐教。 1.1 根据古籍记载可以制造出真正的木牛流马 笔者根据《三国志通俗演义》卷之二十一“孔明造木牛流马”原文,可以造出木牛流马,而且有大同小异的几种模式。本文优选一种模式,根据原文提供的名称和数据绘制了木牛流马轮廓图、名称图、尺寸图和行走示意图,另外制作了模型。这个模型可以载重并进退自如。 这个木牛流马模型是根据《三国志通俗演义》原文描绘的外貌和提供的数据制造出来的,各主要部分名称和尺寸完全出自原文,只为本文说明的需要增添了几个名称,并推算出几个尺寸。模型与原文的吻合,有力地证实了木牛流马的真实性。请参见图1《木牛流马外貌示意图》,图2《木牛流马步行示意图》,图3《木牛流马部件名称图》,图4《木牛流马尺寸图》,图5《木牛流马脚孔轴孔尺寸图》。 1.2 木牛流马有实际应用价值 本模型的木牛流马是四足行走的酷似真牛的运输工具。由于是四足行走,用于不平坦路面和泥泞路面都能行进,这是圆轮(独轮或四轮)车难以行进或不能行进的路面,由于是四足行走,不易滑倒,在坡上停住后可以自动“刹车”,这些优点使它适宜于山地运输。 木牛流马的使用能做到“牛不饮食”是又一大优点,在战争中运输粮草,真牛真马要消耗粮草,使得运输的粮草没有运到目的地,就消耗了一部分。而且真牛真马在没有运输工作时照常消耗粮草,这是真牛真马运输粮草的一大缺点。运输时间越长则耗粮越多,这个缺点更为突出。用木牛流马运输粮草,它本身不消耗粮草,很好的克服了真牛真马这方面的缺点,这是木牛流马取代真牛真马运输粮草的又一依据。 由于木牛流马*人力驱使,驾牛人是要消耗粮草的,这是人力运粮草的一个缺点。但人力运粮有其优点:一是驾牛人也是战士,可以保护粮草,减少专门的护粮队伍。二是驾牛人在没有运粮任务时可以调往战斗部队;三是利用休闲的战斗部队去运粮,非常经济合算。 木牛流马能使“人不大劳”,是又一优点。木牛流马的设计应用了杠杆省力原理,驾牛人肩负重量为总重量的0-30%。当总重量为250公斤时,驾牛人肩负重量为0-75公斤。这个负重量对于古人来说是不难的,的确是“人不大劳”。但相对于圆轮车在平地行进的负重量来说,还是显得过重,这是木牛流马不能普及以至失传的又一原因。 以上说明,木牛流马在山地运输粮草能够“进退自如”、“人不大劳”、“牛不饮食”。因此在山地运输方面有实际应用价值。 1.3 木牛流马是一种而不是两种运输工具 理由之一是,在古籍中很少单独提到木牛或流马,多是合称木牛流马。理由之二是,原文中单独列出了造木牛之法和造流马之法,但造木牛之法只描绘了木牛的外貌,没有提到制造数据。正好相反,造流马之法只有制造用的数据,而没有外貌的描绘。如果将它们合二为一,正好组成一个整体,既有外貌的描绘,又有制造的数据。也只有将木牛和流马的造法看成是同一种运输工具的造法,才能证实木牛流马的真实性。《三国志》有“流马尺寸之数”一句,更能说明后段只是“尺寸之数”。 在造木牛之法的原文中,提到了牛的特征——牛角,加之行进速度如牛之慢而无马之快,可以认为原始设计为木牛,只是后来才称为流马。
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
诸葛亮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用来运送粮草。木牛流马是什么样子,自古以来,莫衷一是。说什么的都有,可是没有一种说法比较符合原状,我想其中的原因,在于搞历史的不通机械,而搞机械的又没有考证这些的习惯。先看看书上的木牛流马的介绍:方腹曲头,一脚 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流马:肋长三尺五寸,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前脚孔去前轴孔四寸五分,板方囊两枚。从书上的叙述来看,木牛是相当于发动机的设备,流马只是个装载东西的设备,相当于汽车的车厢。从木牛的结构上看,它采用了助力机构,里面可能加有飞轮机构。从他的运行来讲,里面采用的有齿轮机构,曲柄连杆机构。人推动木牛时,里面的曲柄连杆机构通过齿轮带动飞轮,飞轮运行起来后,又因为飞轮的惯性,给木牛以助力,这样,就达到了省力的目的。流马的结构,其实是一辆板车,只不过改变了它的重心和轴承部分,使它比以前的板车用起来省力一些。关于书上说这个为牛什么,那个为牛什么,这只不过是中国人的习惯,用来增加木牛的神秘性而已.就像周易上说的,什么马像什么之类的。木牛有四足,其实是轮子.在古代,没有专业的机械术语,所以有些零部件的表达,和现在的会不一样。有猜测木牛是用脚走路的,可是这要用液压机构,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不可能的。用手来摇,也不可能。因为这样用的机构太多,有些机构,在当时还没有发明。关于扭转牛舌就不能行走,道理很简单,里面有防反转的棘轮机构。当然,我也只是根据三国演义里的记载推测。不过应该不会差得太远。我现在手头没有详细的关于木牛流马的资料,只是根据我的经验推测。也可能有复杂化的想像,不过我觉得这样比较合理,这样采用的结构比较简单,符合当时的生产力状况。
诸葛亮 《三国演义》 第一百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诸葛亮。。 木牛与流马是同一种运输工具,以称作木牛较为适宜。它是由人力推动的四足行走的木质运输工具,自重约50公斤,载重约200公斤。利用杠杆原理省力,人肩负重在0-75公斤左右有规律地变化。它能在山地和泥泞路面等真牛可以通行的路面上行走,这是圆轮车不能相比的。在路况较好时,圆轮车比木牛流马要实用得多,这是木牛流马不能普遍使用以至失传的一个主要原因。 关键词 三国志通俗演义 木牛流马 运输工具 四足步行 杠杆原理 ⒈ 木牛流马概述 木牛流马是否存在,古籍记载的木牛流马是否真实,对此争论颇多,笔者以《三国志通俗演义》卷之二十一记载的木牛流马造法为主,结合《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等有关资料进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绘出了图纸并造出了模型。认定木牛流马真实可信。笔者自信已揭开了木牛流马之谜。请有关专家学者等同志给予审阅鉴定,欢迎赐教。 1.1 根据古籍记载可以制造出真正的木牛流马 笔者根据《三国志通俗演义》卷之二十一“孔明造木牛流马”原文,可以造出木牛流马,而且有大同小异的几种模式。本文优选一种模式,根据原文提供的名称和数据绘制了木牛流马轮廓图、名称图、尺寸图和行走示意图,另外制作了模型。这个模型可以载重并进退自如。 这个木牛流马模型是根据《三国志通俗演义》原文描绘的外貌和提供的数据制造出来的,各主要部分名称和尺寸完全出自原文,只为本文说明的需要增添了几个名称,并推算出几个尺寸。模型与原文的吻合,有力地证实了木牛流马的真实性。请参见图1《木牛流马外貌示意图》,图2《木牛流马步行示意图》,图3《木牛流马部件名称图》,图4《木牛流马尺寸图》,图5《木牛流马脚孔轴孔尺寸图》。 1.2 木牛流马有实际应用价值 本模型的木牛流马是四足行走的酷似真牛的运输工具。由于是四足行走,用于不平坦路面和泥泞路面都能行进,这是圆轮(独轮或四轮)车难以行进或不能行进的路面,由于是四足行走,不易滑倒,在坡上停住后可以自动“刹车”,这些优点使它适宜于山地运输。 木牛流马的使用能做到“牛不饮食”是又一大优点,在战争中运输粮草,真牛真马要消耗粮草,使得运输的粮草没有运到目的地,就消耗了一部分。而且真牛真马在没有运输工作时照常消耗粮草,这是真牛真马运输粮草的一大缺点。运输时间越长则耗粮越多,这个缺点更为突出。用木牛流马运输粮草,它本身不消耗粮草,很好的克服了真牛真马这方面的缺点,这是木牛流马取代真牛真马运输粮草的又一依据。 由于木牛流马*人力驱使,驾牛人是要消耗粮草的,这是人力运粮草的一个缺点。但人力运粮有其优点:一是驾牛人也是战士,可以保护粮草,减少专门的护粮队伍。二是驾牛人在没有运粮任务时可以调往战斗部队;三是利用休闲的战斗部队去运粮,非常经济合算。 木牛流马能使“人不大劳”,是又一优点。木牛流马的设计应用了杠杆省力原理,驾牛人肩负重量为总重量的0-30%。当总重量为250公斤时,驾牛人肩负重量为0-75公斤。这个负重量对于古人来说是不难的,的确是“人不大劳”。但相对于圆轮车在平地行进的负重量来说,还是显得过重,这是木牛流马不能普及以至失传的又一原因。 以上说明,木牛流马在山地运输粮草能够“进退自如”、“人不大劳”、“牛不饮食”。因此在山地运输方面有实际应用价值。 1.3 木牛流马是一种而不是两种运输工具 理由之一是,在古籍中很少单独提到木牛或流马,多是合称木牛流马。理由之二是,原文中单独列出了造木牛之法和造流马之法,但造木牛之法只描绘了木牛的外貌,没有提到制造数据。正好相反,造流马之法只有制造用的数据,而没有外貌的描绘。如果将它们合二为一,正好组成一个整体,既有外貌的描绘,又有制造的数据。也只有将木牛和流马的造法看成是同一种运输工具的造法,才能证实木牛流马的真实性。《三国志》有“流马尺寸之数”一句,更能说明后段只是“尺寸之数”。 在造木牛之法的原文中,提到了牛的特征——牛角,加之行进速度如牛之慢而无马之快,可以认为原始设计为木牛,只是后来才称为流马。

7,木牛流马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木牛流马最远可追溯到春秋末期。据王充在《论衡》中记载:鲁国木匠名师鲁班就为其老母巧工制作过一台木车马,且“机关具备,一驱不还。”三国木牛流马 也许是否受了鲁班木车马的启发,约700年后,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用其在崎岖的栈道上运送军粮,且“人不大劳,牛不饮食”。与王充记载鲁班木车马的寥寥数语相比,《三国志》、《三国演义》等书对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的记述可算是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极为详尽了。但不知为什么,陈寿和罗贯中等对木牛流马的制作原理和工艺却不提一字。 《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其中描写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威震中原,发明了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叫“木牛流马”,解决了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运输问题,这种工具比现在的还先进,不用能源,不会造成能源危机。 造木牛之法云:“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秋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每牛载十人所食一月之粮,人不大劳,牛不饮食。”造流马之法云:“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前脚孔分墨二寸,去前轴孔四寸五分,广一寸。前杠孔去前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长二寸,广一寸。后轴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大小与前同。后脚孔分墨去后轴孔三寸五分,大小与前同。后杠孔去后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后载克去后杠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杠长一尺八寸,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后杠与等。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长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广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斗。从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后同。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长一寸五分,广七分:八孔同。前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长四寸,径面四寸三分。孔径中三脚杠,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用来运送粮草。木牛流马是什么样子,自古以来,莫衷一是。说什么的都有,可是没有一种说法比较符合原状,我想其中的原因,在于搞历史的不通机械,而搞机械的又没有考证这些的习惯。南北朝木牛流马 又过了200多年,南北朝时的科技天才祖冲之据说又再造了木牛流马。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他同样也未留下只字片图的资料。探索 先看看书上的木牛流马的介绍: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 流马:肋长三尺五寸,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前脚孔去前轴孔四寸五分,板方囊两枚。 从书上的叙述来看,木牛是相当于发动机的设备,流马只是个装载东西的设备,相当于汽车的车厢。 从木牛的结构上看,它采用了助力机构,里面可能加有飞轮机构。从他的运行来讲,里面采用的有齿轮机构,曲柄连杆机构。人推动木牛时,里面的曲柄连杆机构通过齿轮带动飞轮,飞轮运行起来后,又因为飞轮的惯性,给木牛以助力,这样,就达到了省力的目的。 流马的结构,其实是一辆板车,只不过改变了它的重心和轴承部分,使它比以前的板车用起来省力一些。 关于书上说这个为牛什么,那个为牛什么,这只不过是中国人的习惯,用来增加木牛的神秘性而已,就像周易上说的,什么马像什么之类的。 木牛有四足,其实是轮子,在古代,没有专业的机械术语,所以有些零部件的表达,和现在的会不一样。 有猜测木牛是用脚走路的,可是这要用液压机构,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不可能的。用手来摇,也不可能。因为这样用的机构太多,有些机构,在当时还没有发明。 关于扭转牛舌就不能行走,道理很简单,里面有防反转的棘轮机构。 当然,我也只是根据三国演义里的记载推测。不过应该不会差得太远。我现在手头没有详细的关于木牛流马的资料,只是根据我的经验推测。 也可能有复杂化的想象,不过我觉得这样比较合理,这样采用的结构比较简单,符合当时的生产力状况。 我们的先贤似乎是联手保留下一个千古之谜,以考验我们后人的智慧。研究和发展 古谜从此吸引着世世代代的探谜人。远不说,仅从1956年以来,全国各地就自发成立了7个木牛流马研究会。然而,探谜的结果是古谜本身的真实性首先被怀疑和否定,一个“独轮推车说”似成千年定论。早在宋代,高承就在其《事物纪事》一斗中写道:“木牛即今小车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是。”当代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认为:“木牛是一种人力独轮车,有一脚四足。”总而言之,大多数研究者、考古者都认为,所谓木牛流马并不是什么造物奇观,而是传说的神化和记载者的夸张与误会。 但总还是有“爱认死理”,坚信古籍的记载不会是虚妄之笔,坚信木牛流马确有其物,并试图将其造出来的人。1986年,新疆工学院王湔高级工程师在学院及所在机械系支持下,由日本商家赞助,做成了三件木牛流马。每一件就是一架四足步行机,手扶后边的双辕就能使之曲迈步行走。美中不足的是,其不具备负重功能,行李一压,就走不动了。负重行走这个难题仍未能解决。 突破的机会似乎留给了陕西汉中市的洋县农民郭统霄。 说起来,他造木牛流马纯属偶然。1997年春节期间,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播放,郭统霄天天和朋友们聚在一起观看。当看到木牛流马这一集时,有人见郭统霄异常兴奋,就与他打趣“你爱捣鼓,你能把木牛流马捣鼓出来,我就服你。”他连想都未想就说能。并立即投入紧张的研制工作。 从一开始,他就坚信,木牛流马的行进应当是用腿,而不是用轮子,只有腿才能在栈道上登台阶。可怎么才能使腿迈动呢?他巧妙地利用物理学中的杠杆和惯性的原理,设计了杠杆连杆结构、平衡结构,调步结构等内部机关,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试制出了第一批流马。 这匹马长1.4米,高1.1米, 自重17.5公斤,可载重35至40公斤。只需适当加点牵引力或推力,马便可双蹄并进行走,只需把舌头一按,即可将行动机关卡死,这一点,同《三国演义》中描绘一致。 虽然,这第一匹流马的步幅只有20厘米,载重也只有35至40公斤,但它毕竟使一个千古之谜有了一个肯定的答案:木牛流马不是作家的夸张,不是史家的误会,而是实实在在的历史真实!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造木牛流马,用来运送粮草。木牛流马是什么样子,自古以来,莫衷一是。说什么的都有,可是没有一种说法比较符合原状,我想其中的原因,在于搞历史的不通机械,而搞机械的又没有考证这些的习惯。 木牛流马之谜1700多年前,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可是,木牛流马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运输工具呢?千百年来人们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争论不休。查考史书,《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三国志·后主传》记载:“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上述记载明确指出,木牛流马确实是诸葛亮的发明,而且木牛流马分别是两种不同的工具,从木牛流马使用的时间顺序来看,先有木牛,后有流马,流马是木牛的改进版。给《三国志》作注的南北朝时期的裴松之,在注中引用了现在已经失传的《诸葛亮集》中有关木牛流马的一段记载,对木牛的形象作了描绘,对流马的部分尺寸作了记载,但是因为没有任何实物与图形存留后世,使得后人对木牛流马的认识始终是凤毛麟角、云山雾罩。诸葛亮造出木牛流马200年后,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天才祖冲之据说造出了木牛流马。《南齐书·祖冲之传》说:“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他同样也没有留下任何详细的资料。但是关于祖冲之造出木牛流马的记载为自动机械的观点提供了佐证,这是关于木牛流马的一个主要观点,认为三国时利用齿轮制作机械已为常见,后世所推崇的木牛流马,应该是一种运用齿轮原理制作的自动机械。在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的黄沙镇,史料记载这里是诸葛亮当年造木牛流马的地方。据考证,诸葛亮当年在8年北伐中,木牛流马总共用过3次,木牛流马就是从这里出发,走过250公里的栈道,到达前线祁山五丈原。当地的老人向我们描绘了传说中的木牛流马:“木头做的马头,再有其他零星的小块组成马身子,再组上马腿,肚子中间安上齿轮,木马后边有一个扳手,操作时一压走一步,再一压走一步。”从这个传说中可以看出,木牛流马是有齿轮的,而且似乎也运用了杠杆原理。前不久,在河北省泊头有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梁国君说他自己就复原了木牛流马,而且非常成功。我们的记者抱着极大的兴趣专程去那里看了看。梁国君做的木牛流马形状都是四条腿,肚子中空,可以载重物的木制机械。按下和抬起马的脖子,流马就会迈开腿行走;木牛是通过按压后面的双辕行走。据梁国君介绍,他做的木牛流马在原理上与史料记载相符:“木牛牛仰双辕,流马形制如象。木牛后面有一个长长的省力臂,就是双辕;流马的省力臂就是它长长的马脖子,就是形制如象。”更为巧妙的是,梁国君在他的流马上实现了暗锁功能,把舌头扭转,马头就被锁住,就无法行走,这一点跟《三国演义》中的描绘非常吻合。但是梁国君复原的木牛流马遭到另一派的反对,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博物馆馆长、陕西省三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郭清华认为,木牛流马不可能是四条腿的:“栈道是木板铺的,中间的缝隙宽窄不一,四条腿怎么能在带缝隙的板上走呢?就是在非栈道的道路上行走,它也是爬坡的,需要前面拉,后边推,四条腿没办法拉也没办法推。所以木牛流马肯定是带轮子的。”郭清华为什么认为木牛流马应该是带轮子的呢?这也能从史料记载上找到依据。郭清华认为,木牛流马应该是四轮小车:“制木牛流马法里,介绍流马的时候说,流马有前轴和后轴。大家都知道装轮子的才叫轴,一个轴装两个轮子,所以我认为它应该是四轮。”木牛流马究竟是带轮子的还是四条腿的呢?北宋的陈师道有下面一段文字记载:“蜀中有小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也。” 宋代高承写的《事物纪原》中也有记载:“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 清代满族水利专家麟庆也把当时水利工程中使用的土车说是陈师道记载的木牛流马:“土车,独轮料土,兼载稗编。蜀相诸葛亮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今之土车独推,犹存储葛遗制。”木牛是有前辕的独轮车,流马是没有前辕的独推小车,这也是一种关于木牛流马的主要观点。但是即使是宋代的记载,也离三国时期有了1000多年,这种观点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呢?清华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教授冯立升认为,木牛流马基本上可以定论是一个独轮车,因为综合各种史料和各种文献的证据来看,独轮车的可能性最大。为了弄清三国时期栈道的情况,我们来到了褒河谷口,这里是褒斜栈道的起点,位于汉中市北20公里,1700多年前,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就是从这里起程把粮草运往前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古代的栈道非常平缓,并不陡峻。原来古代人开通褒斜栈道是非常聪明的,他们选择了在秦岭山中最缓的一条道路,不知不觉就上了山,然后不费劲就下去了。在这样的道路上四条腿的机械无论如何也比不上轮子的效率高,所以当时的木牛流马不太可能是四条腿的行走机械,而四轮车的可能性更小,因为四轮车作为转向控制是更难的,就是在平地上,四轮车的转弯都不是很灵便的,所以放到那个特殊的条件下可能性更小。
木牛流马最远可追溯到春秋末期。据王充在《论衡》中记载:鲁国木匠名师鲁班就为其老母巧工制作过一台木车马,且“机关具备,一驱不还。” 约170年后,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用其在崎岖的栈道上运送军粮,且“人不大劳,牛不饮食”。与王充记载鲁班木车马的寥寥数语相比,《三国志》、《三国演义》等书对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的记述可算是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极为详尽了。但不知为什么,陈寿和罗贯中等对木牛流马的制作原理和工艺却不提一字。 木牛流马的介绍: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 流马:肋长三尺五寸,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前脚孔去前轴孔四寸五分,板方囊两枚。 木牛是相当于发动机的设备,流马只是个装载东西的设备,相当于汽车的车厢。 从木牛的结构上看,它采用了助力机构,里面可能加有飞轮机构。从他的运行来讲,里面采用的有齿轮机构,曲柄连杆机构。人推动木牛时,里面的曲柄连杆机构通过齿轮带动飞轮,飞轮运行起来后,又因为飞轮的惯性,给木牛以助力,这样,就达到了省力的目的。 流马的结构,其实是一辆板车,只不过改变了它的重心和轴承部分,使它比以前的板车用起来省力一些。

文章TAG:木流牛马  木牛流马名字的由来  牛马  木牛流马  名字  

相关文章

  • 和平精英龙跃长城上线时间

    和平精英即将上线新版本,很多玩家都对这个新版本感到很好奇,想知道什么时候会上线,今天就来为各位玩家介绍一天和平精英新版本龙跃长城的上线时间。..
  • 全境封锁2是单机还是网络游戏

    前育碧的3A级大作全境封锁2也是成功地被腾讯代理了,很多小伙伴们都想知道这款游戏到底属于是单机游戏还是网络游戏呢,其实这款游戏既可以单机也可以多人,属于是两者都兼容的。..

猜你喜欢

关于帝一应用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版权声明 | 下载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1-2022 帝一应用 www.diyiap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25288号-1

帝一应用所有资源均来自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归原公司及个人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网站编辑和QQ联系,我们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谢谢!
本站点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