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游戏,APP下载,公益下载:帝一应用

帝一应用手机版|下载排行|最近更新|tags标签汇总

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网游知识 - 修行,修行什么意思

修行,修行什么意思

时间:2023-01-31 11:58:39来源:整理作者:佚名投稿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修行什么意思

修行 是 将我们错误的观念、行为、认知,导正。这个导正的过程叫做修行。

修行什么意思

2,修行是什么意思呢

00:00 / 00:58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修行是什么意思呢

3,QQ三国元神修行有多少步 每一步要什么

在QQ三国元神修行共有30步。从第1步到第30步每一步要的道具按顺序排列如下:食盒、五虎精元、天运、小乔精元、地运、传送、庖丁工匠制品、BB技能书、?初阶升阶石、元神技能书、通关符、?紫石英、?霜晶石、二阶阶级石、王方精元;BOSS精元、鉴天符、地运、五虎精元、月光、天运药水、邓茂精元、波才精元、马超精元、赵云精元、张曼成精元、打造卷、飞机票、水晶、三阶升阶石。关于元神修行任务:1、可以直接找副将训练官接这个元神修行任务,在做元神修行任务过程中不需要缴纳三国币,但每一步都需要缴纳道具而且道具数量是随机的,完成这30步需要缴纳大量的道具。?2、前20步的时候会送给玩家3个高级聚灵精华或BB经验丸,在30步的时候会送给玩家2~4个元神成长丸(这个看运气)或元神精髓和经验值。扩展资料做该任务时需要注意:1、做该任务时最好带小号一起做,还有刷BOSS和30副本时候弄来的装备可以分解,运气好的时候还会出现在国令任务那里摆摊。?2、做精元比升阶容易,但要做出来好属性需要买鉴天符。但升阶的属性比较好,能将前一个BB的技能和融合的属性移到这BB上边。3、在吃地运之前建议去买个别的BB,因为白丁的资质会很差,没钱的可以买个攻击卓越或融合元神。要买融合元神需要找到钦天监对话,里面就会有融合元神的三个选项,选择后购买即可。

QQ三国元神修行有多少步 每一步要什么

4,修行的意思是什么

修行是真对我们贪嗔痴行为的纠正。或曰去邪扶真。
修身养性

5,修行的意思是什么

修行的意思:修养德行。美好的品行。拼音: [ xiū xíng ]引证解释:修行是一个过程,通过修正言行意,符合特定风格的生活方式,以期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人生即是一场修行。修行,即一刻接一刻的觉察情感、思想、言语、行动、念头。笔画:近义词:一、修道 [ xiū dào ]谓实践某种原则或思想。指学习﹑实行宗教教义。二、修炼 [ xiū liàn ](动)道家指修养练气、炼丹等活动。《关于北京<燕九竹枝词>》:“至今远近道流,皆于此日聚城西 白云观 ,观即 长春 修炼处也。

6,修行是什么怎么算修行

修行是指具有自我意识的客观存在为了实现自主进化这一目的而主动对自身施加的一系列约束的总称。 1. 修养德行。   2. 宗教中的修炼。   3. 特指出家人修炼。

7,什么是修行

阿弥陀佛不管哪个宗教的修行,就是依照那个宗教的经书上的要求,看祖师大德的讲经,修正自己的思想,言语和行为。净空法师在讲经里都有讲过这些。净空法师---修行,修的什么行?我们心行有了错误,把它修正过来,这就叫修行。修行是修自心,不是修别人。。。把佛陀的教训,变成自己的思想行为;把经典中的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境界,那才叫修行。净空法师--- 一个真正修行人,天天发现自己的过失,天天认真改过,改过就叫做修行。如果我们一天都没有发现自己的过失,换句话说,你这一天没修行;一年都没有看到自己的过失,你这一年也没修行。

8,修行是什么

就宗教而言,此词源于佛教:修行是修正,就是修正自己对宇宙人生的种种错误的知见;行是行持,就是把正确的知见贯彻始终。综合起来,就是说,通过学习、体悟参领,认识真理,并在言语、行为、思考甚至下意识时都能践行真理。勉曰:人生好比赴远地,从来不曾见真景,纵有圣贤指大向,自修正道自践行。
【修行】 修者修正,行者实行。实行修正自己的思想行为,叫做“修行”。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上善若水 惩恶扬善
实修。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修行是逆天,是反自然规规寻求穾破自然规律对人的现制!
生活就是修行!

9,修行是什么意思

修行:修养德行,也可以说出家学佛或学道,行善积德。以前的人把自己心中的一份理想作为自己人生的目标,然后让自己在生活中不断的经历挫折,从然让自己变得越来越靠近那份人生的目标。现在的人把修行也理解成为一种对事物的学习过程,比如说自己想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技能水平,那么他就不断的打磨自己的技术,这个过程也叫做修行。拓展资料修行二字从古至今的引例解释:修养德行。《庄子·大宗师》:“彼何人者邪?修行无有,而外其形骸。” 成玄英 疏:“彼二人情事难识,修己德行,无有礼仪,而忘外形骸。”《韩非子·问田》:“臣闻服礼辞让,全之术也;修行退智,遂之道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又有 臧逢世 , 臧严 之子也,笃学修行,不坠门风。”美好的品行。《吕氏春秋·赞能》:“ 叔敖 游于 郢 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 汉 刘向 《说苑·善说》:“愿大王选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为吏。”泛指操行。《东观汉记·第五伦传》:“ 第五伦 、字 伯鱼 , 京兆 长陵 人,修行清白。”遵行。《史记·殷本纪》:“封 纣 子 武庚禄父 ,以续 殷 祀,令修行 盘庚 之政。”《后汉书·列女传·鲍宣妻》:“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出家学佛或学道。《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为性率达,不拘小检,修行者颇共疑之。” 唐 王建 《赠太清卢道士》诗:“修行近日形如鹤,导引多时骨似绵。”《西游记》第六回:“你不在 南海 修行,却来此见我做甚?” 茅盾 《陀螺》:“什么恋爱,她是勘破了的。她说,将来进尼姑庵修行。”行善积德。《儒林外史》第十三回:“我们公门里好修行,所以通个信给他,早为料理。” 清 李渔 《奈何天·焚券》:“凡在佃户债户身上,都要施些小恩,存些厚道,一来替主人积德,二来当自己修行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词条 修行

10,什么是修行

按照释迦牟尼佛的教导,人生是苦,而这个苦是可以解脱的,这个解脱的过程就叫修行。修行是一条道路,一条通往人类內心最深远处的道路。而在這条道路的尽头,我们就可以找到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能夠让我们了解到生命的真谛,使我们的生命自动达成充满了喜悅的圆满状态。 修行意味着使自己成为能够在人间如意行走而不被任何现象困惑的个体,这需要非常多的正确心灵知识,绝非只是一些充满了怪力乱神或者是无法提出充分证据的学说而已。 修行是一种最纯净的心灵活动,那是一个使我们的心境越來越清澈的过程,如果在修行的過程之中你觉得你的思想越来越单纯,心情安稳许多,同时安全感也增加许多,但却沒什么境界的話,那么这个过程就是正确的修行。 修行是指具有具有自我意识的客观存在为了实现自主进化这一目的而主动对自身施加的一系列约束的总称。
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语言、想法
消耗大量战绩,换取大量经验和一些道行~

11,什么叫修行

修行佛法的次第、种类及结果智平每个人修行,都是有原因的,要么是为了解脱烦恼,要么是为了探寻真相,要么是为了调整心态,要么是为了化解业障、消除病痛,要么是为了求得富贵,要么是为了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和保佑。。。按照修行目的和最终成就结果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方法:一是人天善法,二是声闻法,三是缘觉法,四是菩萨法。一、人天善法修习人天善法,其目的是为了得到福报、消除业障、病痛,最终的结果是下辈子再来人间受生,得到好的名誉地位财富。修得最好的还可以往生到天界去当天人,享受属于天人的福报,但是还是有苦,福报一旦享尽,又会投生人道或者下三恶道受苦。修人天善法,不是佛教特有的方法,是共外道的法门,最终结果还是无法解脱烦恼、出离六道轮回。无法避免今后不会下三恶道受生。修行方法:吃素、放生、做义工、做慈善、捐款希望工程、拜佛、转塔等等。总结为四个字:行善止恶。拿佛教的专业术语来讲就是“受持五戒,修积十善。”能够受持五戒,下辈子就能再次投胎为人身,若能修积十善,则下辈子可以当天人。详细的讲解推荐两篇文章:(请网络搜索) 1、《怎样修持五戒 》 2、《怎样修十善业》二、声闻法从声闻法开始,才算是真正进入佛门修行。这个法门不共外道,也就是说,是佛教特有的修行方法。声闻法的修习,主要分四个层次、果位:初果(须陀洹果)、二果(斯陀含果)、三果(阿那含果)、四果(阿罗汉果)。声闻法修行的目的是断烦恼、出轮回、入无余涅槃。声闻法把烦恼分类为五下分结(我见、疑见、戒禁取见、贪、瞋)和五上分结(无明、掉举、色界爱、无色界爱、慢)。把这些烦恼全部断除即证阿罗汉果,临终后入无余涅槃,永远地离开三界轮回。(这是一般的说法。《妙法莲华经》说,其实三乘菩提到最后都会成佛。世尊说法是从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的顺序去宣说的。到最后,他说一乘佛法,告诉你:其实声闻跟缘觉取证的这种无余涅槃是一个化城,没有办法永远安住在里面,最后他们还是会离开无余涅槃,再度受生,学大乘法,乃至究竟成佛。)修行方法:声闻法主要是修“六见处”,具体的修法请见四部《阿含经》(《长阿含经》 、《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和《增一阿含经》),以及《实证佛教修行方法》和《实证佛教导论》的白话文讲解,下面几篇文章也可作参考:(请网络搜索)1.《详解:怎样实证“初果”(论述版)》2.《欲证初果,请读《阿含经》“六见处”及注解》3.《佛法的真修实证:第一步——六见处 (论述版)》4.《六见处--实证小乘初果(综合版)》5. 《小乘佛法的核心——六见处(引经据典版)》三、缘觉法修学缘觉法的人主要是靠自己去做观行而成就,不像声闻人,依靠佛陀的讲解,依靠亲近善知识的指导。不过,缘觉人之所以能够独立修行而成就果位,过去世一定听闻过现在佛的讲法这个因缘。修行方法:缘觉法又叫因缘法,主要是通过观行十二因缘法而成就辟支佛果,入无余涅槃。详细的修法请见四部《阿含经》,以及《实证佛教修行方法》和《实证佛教导论》的系统讲解。四、菩萨法什么是菩萨?菩萨是梵语bodhi-sattva(菩提萨埵)之略称。拿现代语言来讲就是“觉悟的有情”。他们通过觉悟“菩提”而最终成就正等正觉的佛果,解脱于三界六道轮回和烦恼,成就无上智慧,安住于无住处涅槃中。他们因为随学“菩提心”的体性而发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菩提愿行,生生世世在六道中普渡众生。菩萨法的修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初发菩提心开始,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后才成佛。修行方法:修学般若波罗蜜法门。详细的修行方法请见《心经》《金刚经》《大般涅槃经》《法华经》《成唯识论》等经论,以及《实证佛教修行方法》和《实证佛教导论》的系统讲解。修学菩萨法最为关键的就是:发菩提心。一旦发了菩提心就一定会成佛!在此,推荐大家搜索一篇讲解怎样发菩提心的好文章——《劝发普贤行愿》。

12,修行是什么意思呢

当一个人上了社会。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说恋爱,受人欺负打压欺骗什么的,人都本能反应就是报复回去,甚至于让自己学成一个坏人误入歧途,心是迷茫的。不知以后怎么办,得过且过,能快活一时是一时,死了啥也不知道,爱咋咋地。可能很多朋友都有过这种心思。生无可恋的感觉。活着就是麻木,当有一天闻到了善知识,就会尝试另一种活法,是不是能得到幸福快乐这就是闻道,知道了,就去行动。不要去怀疑,真心实意做了再说,就是有时候觉得什么地方不对,也不要去怀疑,反省自己是哪儿理解错了,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比圣人聪明。或者是圣人骗人愚弄人,经典所以是经典,都是经过几百上千年,长胜不衰的东西才为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精华,不信经典的人,可能这个世上就无可信之物了,不修也罢不如做个学者
起心动念既为修行!愚者追逐外物,凡夫强身健体,门外玩玩任督,入门证道见性。每个人都在不同层面的执著当中!当去了一切执著!明白那个!便为真人!如见二佛并坐塔中!从此不退!往来于人天~
大家学佛修行,修的就是清净心。由于众生迷惑颠倒,造诸业行,才有痛苦烦恼。修行就是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修行好了,心就不会被烦恼尘劳所缠缚,也就清净了,自在了。
“修”是修正。“行”是行为。修行,就是把我们看错的,想错的,做错的。加以修正,这就叫做修行!修行的目的,就是恢复我们本来的,具足圆满的智慧,神通,德能。因为这是我们的本性,本性完全恢复时,这个人就叫做佛!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三、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五、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六、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七、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八、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九、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十、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十一、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十二、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十三、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十四、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十五、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十六、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十七、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

13,修行是什么意思

  想必楼主倾向佛学,学佛的实质,要落实在修行上,因此我们首先必须明白什么叫修行。修行,即是修善恶二所缘业之增益与离避。也就是增益善缘,种善因,结善果;离避恶所缘,离恶因,避恶果。但修行二字颇为广义,首先认识到底修什么行?   因此要有所依对缘。无所依缘,则易成外道之修行。比如,魔教修行,就修成魔行。佛教修行,就修成佛行。所以必须要有所依缘,有所楷模应照而依止。又如,只知去恶扬善,克己利人,这是其它宗教都会做的事,这也就是不明宗旨无所依的修行,不属于正宗佛教行持。因此我们的修行,所依缘之对象则是佛陀。依照佛陀的完美觉位作为我们所修之相应楷模,以我们的身口意三业学佛陀的一切,使一切不净惑业缘起恶行远离不得沾边,只令其时时离避远恶,不使其有所近沾三业增加恶因。而一切缘起善业都要行持,哪怕就是一善念,只能增益,不可损减。日日增加善缘、善因、善业,简言之即是时时离恶积善。   为什么说恶所缘业只能用远离,不可说是灭除呢?因为佛谛中,因果不昧。因果是灭除不了的,说灭除是断见,故所以只能善业筑壁,犹如筑一道挡土墙,起到隔开的作用。由是学佛,修佛之行,最终成佛方可彻底解脱轮回的因果缚业,此时因果照样存在,但对佛无沾。正如佛陀见到地狱刀山火海,地狱刀山火海依然存在,应报众生痛苦不堪,当佛陀为代众生受苦而自身顿然跃入时,此刀山火海当下化为莲池甘露,成为殊胜的境象,一切恶所缘境在佛陀身上转为善业的显现,不但无苦,反显大乐。   修行就是出离轮回,解脱诸苦而成圣,直至成佛。要出离轮回,因此就要建立出离心、坚信心、不动愿心、精进心、大乘菩提心。而所有一切心的依止境,皆建立在正见上,如没有正见,一切心均会颠倒、混乱。换言之,没有正见是修而无有受用的。比如要先修菩提心,是无法修起来的,会成为空幻菩提,虚妄之心。因为菩提心首先建立在出离心上,也就是一个人要有真正解脱成就出离轮回诸苦的心,他要深知轮回苦不堪言,不但自苦,而且六道众生如父如母均在无常苦痛中,知苦、欲脱于苦,他才会真修行,才会发出自利利他之菩萨行,菩提心方可诞生。但是如果首先从出离心开始修,又是错误的,是不合次第之修,会修成空言出离,妄惑自迷心,这样也是很难修起,建立不了出离心实相的。所以要有真正的出离心,必须要第一步首先了明无常境,第二步要有坚信心,坚信轮回无常的苦,有了坚信心才会恐惧无常苦,才会修成无常心,有了无常心,出离心就会日益增进,自然出离心就会生起实相。如果众生不了解万法皆无常、轮回无常的痛苦,就建立不起一颗坚定的心去出离轮回的念头,没有出离轮回的想法,根本就不会去修行,不想学佛,不学佛的人,本来不想出离,怎么还会有出离心呢?所以不能先修出离心。因此,第一步,没有无常心,就无法步入佛门。就是皈依了佛门,也无法深入正确修行。   要知道什么是修行,就要明白学佛修行的八基正见。   第一基是无常心,第二基是坚信心,第三基是出离心,第四基是实愿心,第五基是精进心,第六基是戒律,第七基是禅定,第八基是菩提心。认此八法为基而修行正见即是正知佛法的指南。这八基正见是修行人不可缺少不可错乱的次第。   凡是无常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修行的因;   凡是坚信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不变的因;   凡是出离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解脱的因;   凡是实愿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行动的因;   凡是精进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进取的因;   凡是戒律所摄化受用的,就是正法的因;   凡是禅定所摄化受用的,就是智慧的因;   凡是菩提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菩萨的因。   八基是修行解脱成就的根本,如果根不正,就会本则乱。所以修行的根本是不可乱的,因此修行的八基必须依于正见作为宗标,也就是以正知正见来引导八基的次第和正确发展修行,这就叫做修行。在修行中要时时落实菩提心的修持,因为菩提心是成道之根本。   佛陀说法,菩提心的真实之义是必然成道之因。凡行菩提道者,终结菩提之果。菩提心是广义全摄一切大乘法之大悲渡生觉成菩萨地因。但由于众生福报使然,佛法经代代相传,遗漏法义。尤为至今末法时期,三界业海波涛汹涌,众生如盲龟更难以项穿荡动海流之木轭如牛鼻之孔,故而要得完美佛法难中之难。因此菩提缩水,所以由广义逐渐缩成了狭义之菩提心法。   菩提心分两种,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又粗分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于愿、行二菩提心之修持,又分情器四大和自身六大以及呼吸、耳根、眼根等内外坛城和仪轨诵文诸多修法。无论世俗还是胜义菩提心,而归于七支菩提份才是最上妙完美的菩提心。本来菩提心是三界六道众生个个有权修施的,但今大都众生法缘不俱,故已执持化整为零缩水之菩提心修法。因此往往误会成觉悟之心方可修之,或曰以菩提心为实相成就之境。当然,这也是存在的一部分,但却遗漏了非觉悟之心的众生而修菩提心之法。更重要的是,菩提心并非觉悟和非觉悟的心,而是学佛的三界六道众生及法界诸圣生发的大悲愿力,是以大悲心所实施的利益众生成佛菩萨的实际行为,是觉悟和非觉悟,圣凡两界的胜义爱心。   对觉悟者而言,即是以自觉之证德证境正行正法弘法教化众生,觉悟有情成佛道。   对未觉悟者而言,即是以大悲之心发愿众生与我等皆共成就得解脱,帮助他人走入如来正法之道,愿其成菩萨成佛。菩提心之法,对他而言是利他成就之德,由于利他之故而自获德量,故对自己而言即成增益菩萨之因。菩提心之业相,是大悲体现之三业之实际行持。   凡真修行者,无论凡圣,均有权发菩提心,也应该发菩提心。因为它不是圣人独有的觉悟之心,而是大悲之行为,愿自他觉悟的因种。菩提心之所摄并不只含十善、四无量、六波罗密、四摄,而菩提心所缘三藏密典及一切口耳心传诸法,建立合法利众渡生的大悲行举。   故知菩提心是广义所缘谛相,对佛陀而言是三身四智,当体无上正觉菩提心;   对菩萨而言是大悲弘法利生渡有情;   对证悟者而言,是离绝诸相戏论,当体本来面目,即空妙有之诸法实相;   对凡夫而言,是慈悲帮助他人愿其学佛解脱。   发菩提心,首先必须要有无常观,对自我与众生轮回之无常流转痛苦,生起觉观无常境心,即发出离愿,由是则建立出离心,我出离,众生六道父母也出离,轮回苦海难熬痛不欲生,为是愿观而生强烈恐惧所逼,时时欲求当下解脱,但明了其菩萨之行,方可快捷了生脱死,于是自我愿作因地菩萨,欲求快速自觉觉他,则自然生大悲之心,由此菩提籽发。菩提心所发是建立在大悲心上的,故佛义云:「大悲之水浇灌菩提籽发,则树茂果丰耶。」是此,菩提心自然建立。菩提心是成大乘菩萨之因,由菩提心之果,可得清纯正见,依此正见,当深入空性真如,空性之修,于此则化世俗菩提心为三轮体空,即转万有为胜义菩提心也,有了菩提心,即修菩提行,成菩萨地。   修菩提心必须付诸于实践,而不只是背诵行文仪轨、以空洞的发心和观想叫做修菩提心。修菩提心,重在实施于深思我的身体无常,刹那变异,迈向衰老死亡。以十年观察,四十年观察,七十年观察,于中对比相貌、皮肤老度变异,快捷进入生老病死,长恒辗转受苦于轮回,又观由一少小儿时天真之欢,乳气活鲜,然何今无童相,脸老皮老,力气衰竭,时时多病,少小已无,无常将毙我命,亲人老友,悉皆分段而死,犹如一梦,快将做完,心生大惧,则决心坚定,依戒而行,依法而修,入菩提心修双运七支菩提心法:大悲我母菩提心和菩萨应照菩提心。于大悲我母菩提心修法中发大悲之心,修知母、念恩、报恩、慈爱、慈悲、舍贪、断执。   知母:了彻三界六道众生无始以来于轮回转折中皆我父母。   念恩:应深深忆持一切无始过去、现在于轮回之父母,皆曾生育养育体爱于我,为我而劳累病苦,恩重如山,念其恩德,故思其父母之苦皆我之苦。   报恩:知父母为我而奉献一切,现在他们于六道轮回中转折流离,受苦无尽,我此发心,施之于行,自觉觉他,渡脱父母,以为报恩。   慈爱:每时每刻,从于三业之行所生发,慈爱一切众生、父母,长寿无病富贵吉祥,终生喜乐。   慈悲:于三时中,愿请诸佛菩萨加持一切父母脱离诸苦,得遇佛法修持,脱离轮回解脱诸苦。   舍贪:所做一切利益众生父母之事,无挂于心,养成三业无着善行,故成天然自行,本质为善,并非刻意所为行善,做了即忘了。   断执:于行持中,所修诸善,利益父母,一切法义应无所住,断掉我执,空明觉相轻安,于修法中不执于法,不除妄念,不求于真,不来不去,乐明无念,平如静水,当体即空。   实施菩提心的助缘,必须建立在正见观照下,对众生所行事业于善因中施与的而非他造不净业的缘起所需增长施与的,故知凡善因缘起有利众生者,必须实施七支菩萨应照菩提心法,对善缘起当施与他帮助善业,帮助善因,对恶缘起当施与他损减恶业,远离恶因。   菩萨应照菩提心法七支为:一支,自他平等菩提心;二支,自他交换菩提心;三支,自他轻重菩提心;四支,功德回向菩提心;五支,无畏护法菩提心;六支,强导正修菩提心;七支,舍我助他菩提心。   自他平等菩提心:两相利益对逢时,断除瞋恨之贪瞋、漫谤之心,不可利己为重,应自他平等对待。   自他交换菩提心:一切众生的痛苦,愿我一人来承担,我的一切快乐吉祥都给予他,让他离苦得乐。   自他轻重菩提心:我与众生均苦时,应先愿他人解脱苦,我与众生均乐时,应先愿他人多我乐。   功德回向菩提心:我于一切所修行,一切功德成就等,全部回向诸有情,愿众离苦得解脱。   无畏护法菩提心:一切妖孽恶魔施以破坏佛法,导致破戒残害众生让其痛苦时,我将持以正见,不惧魔之恶力而挺身保护佛法,维护众生慧命。   强导正修菩提心:他由于无始业力缠身,愚痴不明,造诸恶业,而到了善劝不得悔改时,由此,我将施以强有力的善化法门引导他,入其正法善行之路。   舍我助他菩提心:他之成就将胜于我,渡生缘起胜于我,但于利益众生中,能舍我助他更能利益大众,此时,毫不考虑,当舍我助他,助成众善大业。   修行中的菩提心,是成就之本源,非常重要。此举一位仁波且和一位法师的事例。仁波且修了三十多年行,受过上千个密法灌顶,以宁玛大圆满法为主修,佛法经律论也讲得很好,但是就是没有实际功夫。另一位大法师出家二十余年,戒律严谨,经律论通达,兼修西密密乘重要大法,是一著名寺庙的住持,也是讲经说法之名师,但也没有实际证量展显。我告知他们:无论你等修什么密乘大法,都是浮土筑高楼,建立不了大厦的,就算一时修起,当下即会垮塌。我让他们放下一切修行所知障碍,专修「什么叫修行」,修了大概八个月,我再让他们合修大圆满等法义,结果奇迹发生了,仁波且在测试中,以金刚拳五雷正法掌的功夫,显示了巨大威力,实际证量出现了,但法师却没有展现出力量。法师又继续加修我开示的这一堂修行的法,在我细心的教化下,他终于明了真修实修的重要性必须实际于三业上下功夫,一点折扣也不能打,他又多加了三个月的修持,结果在证量展显测试中,他的威力彻底体现了。因此,凡是能依此修行,如法实施而行持,即可获得真正的佛法,自然开敷大智,离说空论五明之不实,体显真正五明之实境,证妙有之道量,修成菩提道果,达菩萨之地。   这修行的规则和菩提心的实施是佛教各宗各派都应该要遵循的,如果不依于此一次第法则步入,则易成颠倒迷行,此为修行之要领。至于学法,则是另外一事,但是学法的一切受用,皆建立在修行上,有了严格合法的行持,自然法入证德,圆成证境。如果没有修行的正确法则,学法则成邪见之法,乃至妖魔之恶法。依于修行之法,方为善法,佛法之修行。在修行中还涉猎十善、四无量、六度、四摄等。今天所讲的修行法要,有的佛弟子会认为,这些我都知道明白的,因此就不会细推体解我讲的修行了。而他心中的愿望是一心学到大法即身成佛。凡有此观点的人,已经是一知半解,落入颠倒迷行之中,是学不到真正佛法的,哪怕他已修大法红教大圆满、白教心中心、花教大圆胜慧或黄教时轮金刚、显教中的禅宗参禅、净土念佛、唯识法相、小乘止观等,都是得不到受用,不能转识成智,所以照常在凡夫境界中打转,是体显不了显密智海中的表相、实际五明展显的,而只能体现普通人的表现,甚至于笨笨的,除了把书本上的理论背下来虚谈空论之外,落实到实际上,自己什么能力也没有,什么也不会做,就是能做那么几项,对比之下,也超不过世间上的专家们,这能说是佛法的体现吗?大家想一想,佛法的智慧就这么差吗?凡夫之识,未开圣智,又怎能谈得上执持有正法自觉觉他呢?但是,依照修行入法,就能得到真正的佛法,就能真正显密俱通,体显五明。故所以我们应知修行是一切学法之基,解脱之因,证圣之源。   今浅讲什么叫修行,即修行中的菩提心正修,不涉别法。要讲的太多,但由于在此书轻谈不合律法,易造不恭之业,故望善信,深入三藏密典或专闻我开示之法音,只需十日之内一心认真闻法,即可达到分段喜乐,或大悟胜喜,缘起成熟不但终生受用乃至获大成就解脱直至菩提。   你们现在学了修行一法,你愿修行吗?只要是修行,个个皆能成就解脱,因此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虽然看了「什么叫修行?」,而且八基双七支依于正见都看了,但是那叫做看行文,不是修行;   如果你把修行的理论看懂了,那叫见行理,也不叫修行;   如果你已经开始按照修行一法履行,这也不是修行,这叫做入行程;   如果你已按照修行一法以大悲之心尽量照着做,这叫顽修,不名正修;   如果你以大悲之心不需尽量,自然完美如法按照八基双七支行条执行,这才叫修行。   为何尽量而修不叫修行称之为顽修?因为无始业力、无明诸障障其行人,所以贪瞋痴放不下,我执抛不开,由此产生烦恼障、所知障,其障业吞噬行人之一切正念,所以行人难以执行行条,正因为难以执行行规,所以才会用尽量的心态去修,故以尽量而为之,犹如毛石顽皮,表里夹砂,非为琢成的闪光之宝,或于八基双七支中部分能修,部分不能修,这也不堪真修行,因此名之为顽修,或入于缺修。   如果了彻行条后,不需加以强制,而自然如法八基双七支并行,则为无我执、破障弊之真修行,此是菩提道也。故于每日中行人应自当观省大悲我母菩提心及菩萨应照菩提心,于双七支中省察观照我是否如法而修,若未能如法,说明已经落入顽修之中,若未全面行持,则属于缺修,是此之修则难以成就解脱,或许小有成就,也是不可能有大福慧、神通、五明之证量的。   如果每日观省七支行条未加强制,大悲从善,自然而发如法于双七支,此即真修圆满行持,如此者轻而易举可得解脱成圣,福慧、五明相应而具,必成登地菩萨无疑。因此当知,看行、见行、入行、缺行者易,七支完美修行无执者难,其实放下我执,当即就入正修行持,何难之有!人人可以做到!   日中观省时,除了以意念空观之外,而重要的是必须依于平日之道友,或相处之人士、或冤对、或逆缘、或不顺心、相互间不言语谈话之人,做为所缘,必须对之修持,今日我是否依于双七支,与之主动和他交好?而于主动亲近他时,对方恶言相刺我时,我是否忍辱,继续想得亲近于他以表善意交好?对于恶言恶行侮辱不予计执,若能每日中不退菩提心,双七支行持,体现三业,依法修行落实在实处,而又归于当体空性,如是行举,学到无上佛法易于反掌之间,菩提道心,菩萨地境自是你之圣位,这就叫修行

文章TAG:修行  修行什么意思  什么  什么意思  意思  

相关文章

  • 和平精英龙跃长城上线时间

    和平精英即将上线新版本,很多玩家都对这个新版本感到很好奇,想知道什么时候会上线,今天就来为各位玩家介绍一天和平精英新版本龙跃长城的上线时间。..
  • 全境封锁2是单机还是网络游戏

    前育碧的3A级大作全境封锁2也是成功地被腾讯代理了,很多小伙伴们都想知道这款游戏到底属于是单机游戏还是网络游戏呢,其实这款游戏既可以单机也可以多人,属于是两者都兼容的。..

关于帝一应用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版权声明 | 下载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1-2022 帝一应用 www.diyiap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25288号-1

帝一应用所有资源均来自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归原公司及个人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网站编辑和QQ联系,我们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谢谢!
本站点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