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游戏,APP下载,公益下载:帝一应用

帝一应用手机版|下载排行|最近更新|tags标签汇总

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 网游知识 - 明朝开国英烈图文攻略,明朝英雄开国传 第24关集庆决战怎么过

明朝开国英烈图文攻略,明朝英雄开国传 第24关集庆决战怎么过

时间:2022-12-02 01:00:18来源:整理作者:佚名投稿 手机版

1,明朝英雄开国传 第24关集庆决战怎么过

战前营地2排武将最后面有个宠物商人买个东西抓要3000两
你说呢...

明朝英雄开国传 第24关集庆决战怎么过

2,明朝开国英烈买什么好 道具购买推荐

明朝开国英烈买什么好 道具购买推荐

3,明朝开国英烈传救援双将怎么过

《英烈传》写的是朱元璋率群雄英烈推翻元朝统治、剪除割据势力、建立大明王朝的故事。《英烈传》的作者扣紧题名,浓墨重彩地塑造出皇明开运时期叱咤风云的英烈群像。其中一些小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如贩乌梅、取襄阳、战滁州等。

明朝开国英烈传救援双将怎么过

4,大明王朝定都南京明朝开国六公爵都是谁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国时,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这六位都是功勋卓著的大功臣,建立王朝之后的朱元璋以屠杀功臣著称,那我们来看看这六位公爵最后都是什么下场?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是文臣,在朱元璋在外征战的时候,为他留守后方,输送粮草,建国之后却被朱元璋认为是他的第一功臣,他就是朱元璋的萧何。洪武初年被封为宣国公,到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将其晋升为韩国公,位极人臣。李善长向朱元璋推荐了胡惟庸,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李善长险些被牵连。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还是没有逃过厄运,最终还是因为胡惟庸蓝玉谋反案被杀,全家七十余人都被处死,只有一个娶了公主的儿子免死,被流放。至此,韩国公的爵位自然也无法流传了。魏国公徐达徐达是朱元璋的第一武将,为明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他跟随朱元璋东据张士诚,西灭陈友谅,1367年与常遇春一起统兵北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攻克元大都,消灭了元朝。随后又继续征讨北元残余势力。洪武三年(1370年),晋封为魏国公。1384年,徐达患了背疽,到次年二月病重去世,野史故事中多有传闻说朱元璋得知徐达患了背疽之后还赐给他发物蒸鹅,导致徐达病重而亡,但是此事并无正史记载。徐达死后,为表示哀痛,朱元璋将其追封为中山王。而徐达的后代不仅仅将魏国公的爵位传到了明末,而且他的后代中还新增了一支公爵,定国公。徐增寿是徐达的第四子,所以他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魏国公爵位,魏国公爵位由徐达长子、徐增寿的大哥徐辉祖继承,原本徐增寿是与公爵无缘的了,但是恰恰碰到了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虽然朱棣起兵之初并不顺利,但是最终在诸多内线的帮助下朱棣还是顺利的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徐增寿就是内线之一,后来被建文帝所杀。等到朱棣进城登基之后,为了表彰徐增寿对自己的忠诚和贡献,追封其为定国公,世袭罔替,令其子徐景昌继嗣;而徐辉祖虽然站错了队且死不认错,但是顾念其父徐达的功绩,以及弟弟徐增寿的拥戴之功,仍保留其魏国公爵位。这样徐家一门就有了魏国公和定国公两个爵位,后来定国公一系跟随朱棣迁都到了北京,而魏国公徐辉祖一系则继续留在南京,两支都一直传承到明末,一门两国公,分居两京,也是旷古未见之奇景。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但是他的公爵并不是靠裙带关系而来的,而是他自己一刀一枪拼来的,他是朱元璋开国的重要将领,十九岁从军,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后来跟随常遇春北伐元朝,在常遇春病逝之后,代替常遇春继续北伐,俘获了元顺帝的孙子以及后妃,宋、元两朝的玉玺等宝物。被封为曹国公。洪武十六年冬天,患重病,朱元璋亲自前去探望并嘱咐太医护理用药,洪武十七年病逝,被追封为岐阳王。后来,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继承了爵位,在靖难之役中李景隆表现很差,身为建文帝一方的他在多次战斗中失常,损兵折将,最终还在防守南京城的时候献城投降,因而也得以保留爵位。永乐二年因被告发“大逆不道”而被削去爵位。嘉靖十一年,李文忠的六世孙李性封临淮侯,降了一等。宋国公冯胜冯胜原名冯国胜,起初在元末乱世之中他与哥哥冯国用一起结寨自保,后来投靠朱元璋,开始了传奇的一生。他参与过朱元璋的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如救援安丰、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俘虏张士诚等。洪武初年,率军北伐,连战连捷。后又参与明朝辽东的军事行动。冯胜因为战功而被封为宋国公。洪武二十七年,因为蓝玉案被牵连,以蓝党被赐死。卫国公邓愈邓愈,明朝开国名将,邓愈的主要军事战绩在江南、江西一带,在著名的“洪都保卫战”中配合朱文正防守洪都,阻止了陈友谅的进攻,为朱元璋回师救援争取了时间。之后,在徐达、常遇春北伐的时候,从河南出兵配合大军北伐。洪武三年,又攻克乌斯藏部,招降了吐蕃,因功被封为卫国公。洪武十年,因病去世,年仅41岁。朱元璋听到消息后十分悲伤,追封其为宁河王。邓愈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改封申国公。其妻是李善长的外孙女,李善长因为胡惟庸案获罪,邓镇受牵连坐罪被杀。1532年(嘉靖十一年)四月,邓愈的后代续封定远侯,世袭爵位,直到明末。郑国公常茂常茂,是常遇春的儿子,因为常遇春在北伐过程中病逝,朱元璋感念常遇春的功劳,将其儿子封为郑国公,可惜常茂并没有继承他父亲的军事才能,却有着一般官二代的骄傲自大,后来因为和岳父冯胜一起出征纳哈出时,纳哈出投降,在宴会上常茂得知纳哈出准备逃跑,于是他不听岳父指挥,擅自行动,结果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后被解除兵权,安置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常茂病逝。常茂无子,其弟常升袭爵,后因牵涉蓝玉案被杀。所以,真正传到明末灭亡时还是公爵的只有魏国公徐达一家,而且还多了一家公爵,可谓是明朝除了朱家以外最成功的家族了。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国时,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这六位都是功勋卓著的大功臣,建立王朝之后的朱元璋以屠杀功臣著称,那我们来看看这六位公爵最后都是什么下场?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是文臣,在朱元璋在外征战的时候,为他留守后方,输送粮草,建国之后却被朱元璋认为是他的第一功臣,他就是朱元璋的萧何。洪武初年被封为宣国公,到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将其晋升为韩国公,位极人臣。李善长向朱元璋推荐了胡惟庸,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李善长险些被牵连。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还是没有逃过厄运,最终还是因为胡惟庸蓝玉谋反案被杀,全家七十余人都被处死,只有一个娶了公主的儿子免死,被流放。至此,韩国公的爵位自然也无法流传了。魏国公徐达徐达是朱元璋的第一武将,为明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他跟随朱元璋东据张士诚,西灭陈友谅,1367年与常遇春一起统兵北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攻克元大都,消灭了元朝。随后又继续征讨北元残余势力。洪武三年(1370年),晋封为魏国公。1384年,徐达患了背疽,到次年二月病重去世,野史故事中多有传闻说朱元璋得知徐达患了背疽之后还赐给他发物蒸鹅,导致徐达病重而亡,但是此事并无正史记载。徐达死后,为表示哀痛,朱元璋将其追封为中山王。而徐达的后代不仅仅将魏国公的爵位传到了明末,而且他的后代中还新增了一支公爵,定国公。徐增寿是徐达的第四子,所以他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魏国公爵位,魏国公爵位由徐达长子、徐增寿的大哥徐辉祖继承,原本徐增寿是与公爵无缘的了,但是恰恰碰到了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虽然朱棣起兵之初并不顺利,但是最终在诸多内线的帮助下朱棣还是顺利的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徐增寿就是内线之一,后来被建文帝所杀。等到朱棣进城登基之后,为了表彰徐增寿对自己的忠诚和贡献,追封其为定国公,世袭罔替,令其子徐景昌继嗣;而徐辉祖虽然站错了队且死不认错,但是顾念其父徐达的功绩,以及弟弟徐增寿的拥戴之功,仍保留其魏国公爵位。这样徐家一门就有了魏国公和定国公两个爵位,后来定国公一系跟随朱棣迁都到了北京,而魏国公徐辉祖一系则继续留在南京,两支都一直传承到明末,一门两国公,分居两京,也是旷古未见之奇景。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但是他的公爵并不是靠裙带关系而来的,而是他自己一刀一枪拼来的,他是朱元璋开国的重要将领,十九岁从军,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后来跟随常遇春北伐元朝,在常遇春病逝之后,代替常遇春继续北伐,俘获了元顺帝的孙子以及后妃,宋、元两朝的玉玺等宝物。被封为曹国公。洪武十六年冬天,患重病,朱元璋亲自前去探望并嘱咐太医护理用药,洪武十七年病逝,被追封为岐阳王。后来,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继承了爵位,在靖难之役中李景隆表现很差,身为建文帝一方的他在多次战斗中失常,损兵折将,最终还在防守南京城的时候献城投降,因而也得以保留爵位。永乐二年因被告发“大逆不道”而被削去爵位。嘉靖十一年,李文忠的六世孙李性封临淮侯,降了一等。宋国公冯胜冯胜原名冯国胜,起初在元末乱世之中他与哥哥冯国用一起结寨自保,后来投靠朱元璋,开始了传奇的一生。他参与过朱元璋的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如救援安丰、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俘虏张士诚等。洪武初年,率军北伐,连战连捷。后又参与明朝辽东的军事行动。冯胜因为战功而被封为宋国公。洪武二十七年,因为蓝玉案被牵连,以蓝党被赐死。卫国公邓愈邓愈,明朝开国名将,邓愈的主要军事战绩在江南、江西一带,在著名的“洪都保卫战”中配合朱文正防守洪都,阻止了陈友谅的进攻,为朱元璋回师救援争取了时间。之后,在徐达、常遇春北伐的时候,从河南出兵配合大军北伐。洪武三年,又攻克乌斯藏部,招降了吐蕃,因功被封为卫国公。洪武十年,因病去世,年仅41岁。朱元璋听到消息后十分悲伤,追封其为宁河王。邓愈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改封申国公。其妻是李善长的外孙女,李善长因为胡惟庸案获罪,邓镇受牵连坐罪被杀。1532年(嘉靖十一年)四月,邓愈的后代续封定远侯,世袭爵位,直到明末。郑国公常茂常茂,是常遇春的儿子,因为常遇春在北伐过程中病逝,朱元璋感念常遇春的功劳,将其儿子封为郑国公,可惜常茂并没有继承他父亲的军事才能,却有着一般官二代的骄傲自大,后来因为和岳父冯胜一起出征纳哈出时,纳哈出投降,在宴会上常茂得知纳哈出准备逃跑,于是他不听岳父指挥,擅自行动,结果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后被解除兵权,安置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常茂病逝。常茂无子,其弟常升袭爵,后因牵涉蓝玉案被杀。所以,真正传到明末灭亡时还是公爵的只有魏国公徐达一家,而且还多了一家公爵,可谓是明朝除了朱家以外最成功的家族了。朱元璋出身贫穷,他能当上皇帝,自然少不了身边一众弟兄出生入死帮他打江山。在众多的功臣里,小编认为徐达的功劳最大,完全算得上是明朝第一功臣。自愿作人质,换朱元璋脱险 徐达出身农家,自幼习武。他和朱元璋是自小长大的好朋友,两人一起放过牛,掏过鸟窝。朱元璋投身郭子兴起义后,回乡招兵买马,徐达欣然应召同往。朱元璋发现徐达有勇有谋,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 1355年三月,孙德崖与郭子兴因粮食问题而闹矛盾。郭子兴将孙德崖抓了起来。孙德崖也将朱元璋扣押不放。然后,派人通报郭子兴换人。但是两边谁也不肯先放人,都怕对方不守信用。双方僵持了两天,朱元璋在孙军中险遭杀害。在危急时刻,徐达挺身而出,愿充当人质,换回朱元璋,再与孙德崖交换。后来,孙德崖被放出城回到军中后,徐达才得以释放,平安无事。 如果没有徐达的舍身相救,朱元璋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也正是这事,使朱元璋对徐达心怀感激,更加信任和重用了。 才华突显,灭陈友谅、大破张士诚 朱元璋占据应天后,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北有元军,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徐寿辉,南有方国珍、陈友定。朱元璋审时度势,决定先灭强敌陈友谅,再除张士诚。 徐达作为得力助手,先攻克池州,又用离间计攻下枞阳水寨,并与陈友谅大战于江州,并取得胜利。双方激战数月,徐达逼得陈友谅移师泊渚矶不敢再战。 陈友谅在鄱阳湖发动大规模进攻时,朱元璋和徐达率二十万人,用的都是小船,与拥兵六十万,巨舰数十艘的陈友谅交战。徐达身先诸将,指挥将士勇敢拼杀,在战船着火时沉着灭火,再继续坚持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全歼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 1365年十月,徐达仅用半年时间就攻取淮东、泰州、高邮、淮安等地,将张士诚的势力压至江浙两地。第二年,徐达统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张士诚。先用计切断旧馆援兵粮道,然后相继攻克湖、杭二州。随后,徐达统率大军包围平江,又用“襄阳炮”日夜轰击城中。城中粮尽弹绝,部分将领见大势已去,相继投降。张士诚军全线崩溃,张士诚最终自缢身亡。 徐达用自已的智慧和才能帮朱元璋清除了两大劲敌,为朱家江山奠定了基础。 统兵北伐、消灭元朝 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进行北伐。徐达由徐州北上,一路上所向披靡,席卷中原。仅用一年时间就克复大都。 接着,徐达又用了三年的时间收拾元朝的残部,歼杀元惠宗及其子。至此,徐达完成了推翻元朝、统一北方的重任。朱元璋授徐达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赐世袭文券。 为了明朝的安定,徐达又率领诸将远征边疆,胜利后还军北平,戍守边防,过了三年才回到京城。 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显赫。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治军严明,善于安抚将士,能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力。他还注意优待俘虏,安抚百姓,使百姓不受战乱之苦。可以说,徐达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优秀将才。如果没有徐达,朱家江山就没那么容易打下来。 朱元璋开始时也很感恩徐达的功劳,将他誉为“万里长城”,封他高官厚禄,又与他结为儿女亲家,以其长女为燕王妃,次女为代王妃,三女为安王妃。徐达尽管劳苦功高、地位显赫,但他依然谦虚处世,从不居功自傲。而且他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没有参与到同乡拉帮结派的斗争中。但可悲的是,徐达尽管如此小心翼翼,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诛杀的命运。 图片来自网络,如违权请删除。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国时,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这六位都是功勋卓著的大功臣,建立王朝之后的朱元璋以屠杀功臣著称,那我们来看看这六位公爵最后都是什么下场?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是文臣,在朱元璋在外征战的时候,为他留守后方,输送粮草,建国之后却被朱元璋认为是他的第一功臣,他就是朱元璋的萧何。洪武初年被封为宣国公,到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将其晋升为韩国公,位极人臣。李善长向朱元璋推荐了胡惟庸,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李善长险些被牵连。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还是没有逃过厄运,最终还是因为胡惟庸蓝玉谋反案被杀,全家七十余人都被处死,只有一个娶了公主的儿子免死,被流放。至此,韩国公的爵位自然也无法流传了。魏国公徐达徐达是朱元璋的第一武将,为明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他跟随朱元璋东据张士诚,西灭陈友谅,1367年与常遇春一起统兵北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攻克元大都,消灭了元朝。随后又继续征讨北元残余势力。洪武三年(1370年),晋封为魏国公。1384年,徐达患了背疽,到次年二月病重去世,野史故事中多有传闻说朱元璋得知徐达患了背疽之后还赐给他发物蒸鹅,导致徐达病重而亡,但是此事并无正史记载。徐达死后,为表示哀痛,朱元璋将其追封为中山王。而徐达的后代不仅仅将魏国公的爵位传到了明末,而且他的后代中还新增了一支公爵,定国公。徐增寿是徐达的第四子,所以他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魏国公爵位,魏国公爵位由徐达长子、徐增寿的大哥徐辉祖继承,原本徐增寿是与公爵无缘的了,但是恰恰碰到了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虽然朱棣起兵之初并不顺利,但是最终在诸多内线的帮助下朱棣还是顺利的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徐增寿就是内线之一,后来被建文帝所杀。等到朱棣进城登基之后,为了表彰徐增寿对自己的忠诚和贡献,追封其为定国公,世袭罔替,令其子徐景昌继嗣;而徐辉祖虽然站错了队且死不认错,但是顾念其父徐达的功绩,以及弟弟徐增寿的拥戴之功,仍保留其魏国公爵位。这样徐家一门就有了魏国公和定国公两个爵位,后来定国公一系跟随朱棣迁都到了北京,而魏国公徐辉祖一系则继续留在南京,两支都一直传承到明末,一门两国公,分居两京,也是旷古未见之奇景。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但是他的公爵并不是靠裙带关系而来的,而是他自己一刀一枪拼来的,他是朱元璋开国的重要将领,十九岁从军,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后来跟随常遇春北伐元朝,在常遇春病逝之后,代替常遇春继续北伐,俘获了元顺帝的孙子以及后妃,宋、元两朝的玉玺等宝物。被封为曹国公。洪武十六年冬天,患重病,朱元璋亲自前去探望并嘱咐太医护理用药,洪武十七年病逝,被追封为岐阳王。后来,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继承了爵位,在靖难之役中李景隆表现很差,身为建文帝一方的他在多次战斗中失常,损兵折将,最终还在防守南京城的时候献城投降,因而也得以保留爵位。永乐二年因被告发“大逆不道”而被削去爵位。嘉靖十一年,李文忠的六世孙李性封临淮侯,降了一等。宋国公冯胜冯胜原名冯国胜,起初在元末乱世之中他与哥哥冯国用一起结寨自保,后来投靠朱元璋,开始了传奇的一生。他参与过朱元璋的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如救援安丰、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俘虏张士诚等。洪武初年,率军北伐,连战连捷。后又参与明朝辽东的军事行动。冯胜因为战功而被封为宋国公。洪武二十七年,因为蓝玉案被牵连,以蓝党被赐死。卫国公邓愈邓愈,明朝开国名将,邓愈的主要军事战绩在江南、江西一带,在著名的“洪都保卫战”中配合朱文正防守洪都,阻止了陈友谅的进攻,为朱元璋回师救援争取了时间。之后,在徐达、常遇春北伐的时候,从河南出兵配合大军北伐。洪武三年,又攻克乌斯藏部,招降了吐蕃,因功被封为卫国公。洪武十年,因病去世,年仅41岁。朱元璋听到消息后十分悲伤,追封其为宁河王。邓愈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改封申国公。其妻是李善长的外孙女,李善长因为胡惟庸案获罪,邓镇受牵连坐罪被杀。1532年(嘉靖十一年)四月,邓愈的后代续封定远侯,世袭爵位,直到明末。郑国公常茂常茂,是常遇春的儿子,因为常遇春在北伐过程中病逝,朱元璋感念常遇春的功劳,将其儿子封为郑国公,可惜常茂并没有继承他父亲的军事才能,却有着一般官二代的骄傲自大,后来因为和岳父冯胜一起出征纳哈出时,纳哈出投降,在宴会上常茂得知纳哈出准备逃跑,于是他不听岳父指挥,擅自行动,结果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后被解除兵权,安置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常茂病逝。常茂无子,其弟常升袭爵,后因牵涉蓝玉案被杀。所以,真正传到明末灭亡时还是公爵的只有魏国公徐达一家,而且还多了一家公爵,可谓是明朝除了朱家以外最成功的家族了。朱元璋出身贫穷,他能当上皇帝,自然少不了身边一众弟兄出生入死帮他打江山。在众多的功臣里,小编认为徐达的功劳最大,完全算得上是明朝第一功臣。自愿作人质,换朱元璋脱险 徐达出身农家,自幼习武。他和朱元璋是自小长大的好朋友,两人一起放过牛,掏过鸟窝。朱元璋投身郭子兴起义后,回乡招兵买马,徐达欣然应召同往。朱元璋发现徐达有勇有谋,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 1355年三月,孙德崖与郭子兴因粮食问题而闹矛盾。郭子兴将孙德崖抓了起来。孙德崖也将朱元璋扣押不放。然后,派人通报郭子兴换人。但是两边谁也不肯先放人,都怕对方不守信用。双方僵持了两天,朱元璋在孙军中险遭杀害。在危急时刻,徐达挺身而出,愿充当人质,换回朱元璋,再与孙德崖交换。后来,孙德崖被放出城回到军中后,徐达才得以释放,平安无事。 如果没有徐达的舍身相救,朱元璋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也正是这事,使朱元璋对徐达心怀感激,更加信任和重用了。 才华突显,灭陈友谅、大破张士诚 朱元璋占据应天后,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北有元军,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徐寿辉,南有方国珍、陈友定。朱元璋审时度势,决定先灭强敌陈友谅,再除张士诚。 徐达作为得力助手,先攻克池州,又用离间计攻下枞阳水寨,并与陈友谅大战于江州,并取得胜利。双方激战数月,徐达逼得陈友谅移师泊渚矶不敢再战。 陈友谅在鄱阳湖发动大规模进攻时,朱元璋和徐达率二十万人,用的都是小船,与拥兵六十万,巨舰数十艘的陈友谅交战。徐达身先诸将,指挥将士勇敢拼杀,在战船着火时沉着灭火,再继续坚持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全歼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 1365年十月,徐达仅用半年时间就攻取淮东、泰州、高邮、淮安等地,将张士诚的势力压至江浙两地。第二年,徐达统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张士诚。先用计切断旧馆援兵粮道,然后相继攻克湖、杭二州。随后,徐达统率大军包围平江,又用“襄阳炮”日夜轰击城中。城中粮尽弹绝,部分将领见大势已去,相继投降。张士诚军全线崩溃,张士诚最终自缢身亡。 徐达用自已的智慧和才能帮朱元璋清除了两大劲敌,为朱家江山奠定了基础。 统兵北伐、消灭元朝 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进行北伐。徐达由徐州北上,一路上所向披靡,席卷中原。仅用一年时间就克复大都。 接着,徐达又用了三年的时间收拾元朝的残部,歼杀元惠宗及其子。至此,徐达完成了推翻元朝、统一北方的重任。朱元璋授徐达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赐世袭文券。 为了明朝的安定,徐达又率领诸将远征边疆,胜利后还军北平,戍守边防,过了三年才回到京城。 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显赫。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治军严明,善于安抚将士,能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力。他还注意优待俘虏,安抚百姓,使百姓不受战乱之苦。可以说,徐达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优秀将才。如果没有徐达,朱家江山就没那么容易打下来。 朱元璋开始时也很感恩徐达的功劳,将他誉为“万里长城”,封他高官厚禄,又与他结为儿女亲家,以其长女为燕王妃,次女为代王妃,三女为安王妃。徐达尽管劳苦功高、地位显赫,但他依然谦虚处世,从不居功自傲。而且他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没有参与到同乡拉帮结派的斗争中。但可悲的是,徐达尽管如此小心翼翼,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诛杀的命运。 图片来自网络,如违权请删除。1368年,朱元璋祭拜天地,开创大明帝国,定都南京,开启了大明 276年的统治,改朝换代都会大封功臣,因为国家的建立与他们的艰苦奋战和出谋划策分不开,二来皇帝为了拉拢人心都会论功行赏,但是朱元璋并没有马上论功封赏,一是元朝还没有驱逐中原,北伐军还在与元朝交战,二是,朱元璋还没想好怎么封赏,自己制约这些功臣宿将。直到洪武三年才开始封赏功臣,并且加封了开国六公爵,然而六公爵却是封了七个人。他们分别是魏国公徐达,韩国公李善长,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俞,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贞,李文忠。那么这几个人都何许人也?我们来详细介绍:魏国公徐达徐达是明初的第一名将,开国军事统帅,为大明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也是最早跟随朱元璋的将领之一,在朱元璋建立大明和驱赶大元的众多战役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1385年徐达病逝,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配享太庙,为大明第一开国功臣之称。被人称为朱元璋的韩信。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被人称为朱元璋的萧何,为朱元璋提供后勤保障,同时出谋划策,为朱元璋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思想,建国后任左丞相,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他是大明建立实际功绩最高功臣之一,(其余的为汤和,徐达,刘伯温)。洪武二十三年,受胡惟庸案牵连,被处死,并诛三族,终年76岁。宋国公冯胜冯胜是朱元璋手下一员虎将,尤其在对蒙古作战上,可以说屡战屡胜,就连徐达头疼的王保保,冯胜也取胜,后与傅有德,蓝玉清除辽东的蒙古势力,因而累积军功被封为宋国公,洪武二十七年,因军功赫赫,遭到朱元璋猜忌,被赐死。卫国公邓俞邓俞也是明初名将,跟随徐达远征甘肃,收复吐蕃,乌斯藏等部,晋封为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1377年(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愈病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追封为宁河王,谥号武顺。郑国公常茂常茂常遇春的长子,原本朱元璋要加封常遇春的,可惜常遇春英年早逝,只能封给他的儿子,常茂在单田芳老师的《大明英烈》里,是大明第二代的代表人物,雌雄眼,力大无穷,手使禹王神槊,心眼还很多,很多名将都败在他的手下,为大明立下赫赫功勋。然而真实的常茂并没有那么厉害,还差点激起降兵兵变,最后回到南京与他岳父冯胜互相推诿,被朱元璋安置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去世。曹国公李贞,李文忠大家可能都知道李文忠,明初名将,为明朝建立赫赫战功,还因为是朱元璋的外甥,也曾为义子,李文忠不多说,我们来说说这个李贞,李贞是李文忠的父亲,朱元璋的二姐夫,是一个农民,朱元璋二姐嫁过去后,这个二姐夫帮了朱元璋很多,在妻子暴毙后,朱元璋也有了点势力,就带着儿子投奔朱元璋,朱元璋感念他的恩情,发誓不让他们受苦,李贞到了朱元璋这里,由于年龄大了,一直在后方做事,洪武三年,朱元璋分封功臣,感念二姐的亲情,等二姐为曹国长公主,李贞成了驸马,儿子李文忠又战功赫赫,于是朱元璋等李贞和李文忠同为曹国公,因此父子同爵。这就是大明的开国六公爵,每个都为大明立下了赫赫战功,要不就是朱元璋的亲人。然而封建君主猜忌是很厉害的,尤其从草根逆袭的,因此众多功臣的下场都不是很好,尤其朱元璋的功臣,大多都死在了朱元璋的刀下。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国时,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这六位都是功勋卓著的大功臣,建立王朝之后的朱元璋以屠杀功臣著称,那我们来看看这六位公爵最后都是什么下场?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是文臣,在朱元璋在外征战的时候,为他留守后方,输送粮草,建国之后却被朱元璋认为是他的第一功臣,他就是朱元璋的萧何。洪武初年被封为宣国公,到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将其晋升为韩国公,位极人臣。李善长向朱元璋推荐了胡惟庸,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李善长险些被牵连。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还是没有逃过厄运,最终还是因为胡惟庸蓝玉谋反案被杀,全家七十余人都被处死,只有一个娶了公主的儿子免死,被流放。至此,韩国公的爵位自然也无法流传了。魏国公徐达徐达是朱元璋的第一武将,为明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他跟随朱元璋东据张士诚,西灭陈友谅,1367年与常遇春一起统兵北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攻克元大都,消灭了元朝。随后又继续征讨北元残余势力。洪武三年(1370年),晋封为魏国公。1384年,徐达患了背疽,到次年二月病重去世,野史故事中多有传闻说朱元璋得知徐达患了背疽之后还赐给他发物蒸鹅,导致徐达病重而亡,但是此事并无正史记载。徐达死后,为表示哀痛,朱元璋将其追封为中山王。而徐达的后代不仅仅将魏国公的爵位传到了明末,而且他的后代中还新增了一支公爵,定国公。徐增寿是徐达的第四子,所以他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魏国公爵位,魏国公爵位由徐达长子、徐增寿的大哥徐辉祖继承,原本徐增寿是与公爵无缘的了,但是恰恰碰到了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虽然朱棣起兵之初并不顺利,但是最终在诸多内线的帮助下朱棣还是顺利的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徐增寿就是内线之一,后来被建文帝所杀。等到朱棣进城登基之后,为了表彰徐增寿对自己的忠诚和贡献,追封其为定国公,世袭罔替,令其子徐景昌继嗣;而徐辉祖虽然站错了队且死不认错,但是顾念其父徐达的功绩,以及弟弟徐增寿的拥戴之功,仍保留其魏国公爵位。这样徐家一门就有了魏国公和定国公两个爵位,后来定国公一系跟随朱棣迁都到了北京,而魏国公徐辉祖一系则继续留在南京,两支都一直传承到明末,一门两国公,分居两京,也是旷古未见之奇景。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但是他的公爵并不是靠裙带关系而来的,而是他自己一刀一枪拼来的,他是朱元璋开国的重要将领,十九岁从军,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后来跟随常遇春北伐元朝,在常遇春病逝之后,代替常遇春继续北伐,俘获了元顺帝的孙子以及后妃,宋、元两朝的玉玺等宝物。被封为曹国公。洪武十六年冬天,患重病,朱元璋亲自前去探望并嘱咐太医护理用药,洪武十七年病逝,被追封为岐阳王。后来,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继承了爵位,在靖难之役中李景隆表现很差,身为建文帝一方的他在多次战斗中失常,损兵折将,最终还在防守南京城的时候献城投降,因而也得以保留爵位。永乐二年因被告发“大逆不道”而被削去爵位。嘉靖十一年,李文忠的六世孙李性封临淮侯,降了一等。宋国公冯胜冯胜原名冯国胜,起初在元末乱世之中他与哥哥冯国用一起结寨自保,后来投靠朱元璋,开始了传奇的一生。他参与过朱元璋的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如救援安丰、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俘虏张士诚等。洪武初年,率军北伐,连战连捷。后又参与明朝辽东的军事行动。冯胜因为战功而被封为宋国公。洪武二十七年,因为蓝玉案被牵连,以蓝党被赐死。卫国公邓愈邓愈,明朝开国名将,邓愈的主要军事战绩在江南、江西一带,在著名的“洪都保卫战”中配合朱文正防守洪都,阻止了陈友谅的进攻,为朱元璋回师救援争取了时间。之后,在徐达、常遇春北伐的时候,从河南出兵配合大军北伐。洪武三年,又攻克乌斯藏部,招降了吐蕃,因功被封为卫国公。洪武十年,因病去世,年仅41岁。朱元璋听到消息后十分悲伤,追封其为宁河王。邓愈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改封申国公。其妻是李善长的外孙女,李善长因为胡惟庸案获罪,邓镇受牵连坐罪被杀。1532年(嘉靖十一年)四月,邓愈的后代续封定远侯,世袭爵位,直到明末。郑国公常茂常茂,是常遇春的儿子,因为常遇春在北伐过程中病逝,朱元璋感念常遇春的功劳,将其儿子封为郑国公,可惜常茂并没有继承他父亲的军事才能,却有着一般官二代的骄傲自大,后来因为和岳父冯胜一起出征纳哈出时,纳哈出投降,在宴会上常茂得知纳哈出准备逃跑,于是他不听岳父指挥,擅自行动,结果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后被解除兵权,安置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常茂病逝。常茂无子,其弟常升袭爵,后因牵涉蓝玉案被杀。所以,真正传到明末灭亡时还是公爵的只有魏国公徐达一家,而且还多了一家公爵,可谓是明朝除了朱家以外最成功的家族了。朱元璋出身贫穷,他能当上皇帝,自然少不了身边一众弟兄出生入死帮他打江山。在众多的功臣里,小编认为徐达的功劳最大,完全算得上是明朝第一功臣。自愿作人质,换朱元璋脱险 徐达出身农家,自幼习武。他和朱元璋是自小长大的好朋友,两人一起放过牛,掏过鸟窝。朱元璋投身郭子兴起义后,回乡招兵买马,徐达欣然应召同往。朱元璋发现徐达有勇有谋,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 1355年三月,孙德崖与郭子兴因粮食问题而闹矛盾。郭子兴将孙德崖抓了起来。孙德崖也将朱元璋扣押不放。然后,派人通报郭子兴换人。但是两边谁也不肯先放人,都怕对方不守信用。双方僵持了两天,朱元璋在孙军中险遭杀害。在危急时刻,徐达挺身而出,愿充当人质,换回朱元璋,再与孙德崖交换。后来,孙德崖被放出城回到军中后,徐达才得以释放,平安无事。 如果没有徐达的舍身相救,朱元璋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也正是这事,使朱元璋对徐达心怀感激,更加信任和重用了。 才华突显,灭陈友谅、大破张士诚 朱元璋占据应天后,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北有元军,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徐寿辉,南有方国珍、陈友定。朱元璋审时度势,决定先灭强敌陈友谅,再除张士诚。 徐达作为得力助手,先攻克池州,又用离间计攻下枞阳水寨,并与陈友谅大战于江州,并取得胜利。双方激战数月,徐达逼得陈友谅移师泊渚矶不敢再战。 陈友谅在鄱阳湖发动大规模进攻时,朱元璋和徐达率二十万人,用的都是小船,与拥兵六十万,巨舰数十艘的陈友谅交战。徐达身先诸将,指挥将士勇敢拼杀,在战船着火时沉着灭火,再继续坚持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全歼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 1365年十月,徐达仅用半年时间就攻取淮东、泰州、高邮、淮安等地,将张士诚的势力压至江浙两地。第二年,徐达统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张士诚。先用计切断旧馆援兵粮道,然后相继攻克湖、杭二州。随后,徐达统率大军包围平江,又用“襄阳炮”日夜轰击城中。城中粮尽弹绝,部分将领见大势已去,相继投降。张士诚军全线崩溃,张士诚最终自缢身亡。 徐达用自已的智慧和才能帮朱元璋清除了两大劲敌,为朱家江山奠定了基础。 统兵北伐、消灭元朝 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进行北伐。徐达由徐州北上,一路上所向披靡,席卷中原。仅用一年时间就克复大都。 接着,徐达又用了三年的时间收拾元朝的残部,歼杀元惠宗及其子。至此,徐达完成了推翻元朝、统一北方的重任。朱元璋授徐达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赐世袭文券。 为了明朝的安定,徐达又率领诸将远征边疆,胜利后还军北平,戍守边防,过了三年才回到京城。 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显赫。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治军严明,善于安抚将士,能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力。他还注意优待俘虏,安抚百姓,使百姓不受战乱之苦。可以说,徐达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优秀将才。如果没有徐达,朱家江山就没那么容易打下来。 朱元璋开始时也很感恩徐达的功劳,将他誉为“万里长城”,封他高官厚禄,又与他结为儿女亲家,以其长女为燕王妃,次女为代王妃,三女为安王妃。徐达尽管劳苦功高、地位显赫,但他依然谦虚处世,从不居功自傲。而且他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没有参与到同乡拉帮结派的斗争中。但可悲的是,徐达尽管如此小心翼翼,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诛杀的命运。 图片来自网络,如违权请删除。1368年,朱元璋祭拜天地,开创大明帝国,定都南京,开启了大明 276年的统治,改朝换代都会大封功臣,因为国家的建立与他们的艰苦奋战和出谋划策分不开,二来皇帝为了拉拢人心都会论功行赏,但是朱元璋并没有马上论功封赏,一是元朝还没有驱逐中原,北伐军还在与元朝交战,二是,朱元璋还没想好怎么封赏,自己制约这些功臣宿将。直到洪武三年才开始封赏功臣,并且加封了开国六公爵,然而六公爵却是封了七个人。他们分别是魏国公徐达,韩国公李善长,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俞,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贞,李文忠。那么这几个人都何许人也?我们来详细介绍:魏国公徐达徐达是明初的第一名将,开国军事统帅,为大明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也是最早跟随朱元璋的将领之一,在朱元璋建立大明和驱赶大元的众多战役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1385年徐达病逝,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配享太庙,为大明第一开国功臣之称。被人称为朱元璋的韩信。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被人称为朱元璋的萧何,为朱元璋提供后勤保障,同时出谋划策,为朱元璋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思想,建国后任左丞相,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他是大明建立实际功绩最高功臣之一,(其余的为汤和,徐达,刘伯温)。洪武二十三年,受胡惟庸案牵连,被处死,并诛三族,终年76岁。宋国公冯胜冯胜是朱元璋手下一员虎将,尤其在对蒙古作战上,可以说屡战屡胜,就连徐达头疼的王保保,冯胜也取胜,后与傅有德,蓝玉清除辽东的蒙古势力,因而累积军功被封为宋国公,洪武二十七年,因军功赫赫,遭到朱元璋猜忌,被赐死。卫国公邓俞邓俞也是明初名将,跟随徐达远征甘肃,收复吐蕃,乌斯藏等部,晋封为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1377年(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愈病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追封为宁河王,谥号武顺。郑国公常茂常茂常遇春的长子,原本朱元璋要加封常遇春的,可惜常遇春英年早逝,只能封给他的儿子,常茂在单田芳老师的《大明英烈》里,是大明第二代的代表人物,雌雄眼,力大无穷,手使禹王神槊,心眼还很多,很多名将都败在他的手下,为大明立下赫赫功勋。然而真实的常茂并没有那么厉害,还差点激起降兵兵变,最后回到南京与他岳父冯胜互相推诿,被朱元璋安置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去世。曹国公李贞,李文忠大家可能都知道李文忠,明初名将,为明朝建立赫赫战功,还因为是朱元璋的外甥,也曾为义子,李文忠不多说,我们来说说这个李贞,李贞是李文忠的父亲,朱元璋的二姐夫,是一个农民,朱元璋二姐嫁过去后,这个二姐夫帮了朱元璋很多,在妻子暴毙后,朱元璋也有了点势力,就带着儿子投奔朱元璋,朱元璋感念他的恩情,发誓不让他们受苦,李贞到了朱元璋这里,由于年龄大了,一直在后方做事,洪武三年,朱元璋分封功臣,感念二姐的亲情,等二姐为曹国长公主,李贞成了驸马,儿子李文忠又战功赫赫,于是朱元璋等李贞和李文忠同为曹国公,因此父子同爵。这就是大明的开国六公爵,每个都为大明立下了赫赫战功,要不就是朱元璋的亲人。然而封建君主猜忌是很厉害的,尤其从草根逆袭的,因此众多功臣的下场都不是很好,尤其朱元璋的功臣,大多都死在了朱元璋的刀下。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共150人,当然其中最为显赫的就是题主所说的六公爵了,分别为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韩国公李善长、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那么他们的结局究竟如何呢?且听小祁为您细细道来。(明太祖朱元璋画像)魏国公徐达徐达(1332-1385),字天德,今安徽凤阳人,也就是朱元璋的老乡,和朱元璋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1370年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徐达最初排位为第二,但是后来韩国公李善长坐胡惟庸案而被族诛,因此进位第一。但是无论如何,徐达作为明朝的军事统帅,是毫无争议的第一!1385年,徐达因为背疽病情严重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将徐达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谥武宁,追封中山王,并且赠三世皆为王爵,赐葬钟山之阴、配享太庙,可以说是极尽哀荣。野史传说徐达乃是被朱元璋赐发物鹅肉致背疽病发而死,但在我看来缺少根据,当时也没有理由,应该不可取信。(魏国公徐达影视形象)徐达的魏国公爵位一直传了11代,直到明朝灭亡。而且不仅于此,因为徐达的第四子徐增寿在靖难之役时暗中帮助朱棣为建文帝朱允文所杀,因此朱棣登基后追封为定国公,同样一直世袭到明朝灭亡!郑国公常茂常茂(1356-1391),常遇春长子,宋国公冯胜的女婿。常茂本身没有多大军功,他能受封郑国公,都是受了他父亲常遇春的荫庇。在大封功臣前一年,常遇春突然暴病而亡,朱元璋为了表彰常遇春的功绩,于是封常遇春的长子为郑国公,以长子代父受封。1387年,常茂获罪,但因为父亲的功绩而免罪,但是被贬到广西龙州。1391年去世,年仅36岁。因为常茂无子,因此朱元璋改封他的弟弟常升为开国公,后常升涉胡惟庸案而被诛杀削爵,因此郑国公爵位就此中断。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1314-1390),字百室,安徽定远人。李善长大封功臣时位列第一,封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丹书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韩国公李善长影视形象)李善长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为朱元璋稳定后方,军需粮草源源不断,朱元璋谓之当世萧何。然而再大的功劳和朱元璋的天下比起来都算不了什么,公元1390年,也就是胡惟庸案爆发十年后,追责李善长。因此早已退休(实际还是在暗中参与政事)、时年已经七十六岁的李善长被处死,和他一同处死的还有全家七十余人。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因为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临安公主,因此免死,但是韩国公的爵位被削除,不予世袭。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1339年-1384),字思本,安徽明光人,朱元璋的外甥。1370年封奉天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曹国公。李文忠最开始跟着朱元璋姓朱,后来在李文忠兵不血刃拿下杭州后,朱元璋当场加封李文忠为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并且叫他恢复了李姓。(曹国公李文忠画像)公元1384年,李文忠去世,终年46岁。朱元璋亲自写文致祭,并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谥号武靖,配享太庙。朱元璋怀疑李文忠是被淮安侯华中所毒杀,因此降低了华中的爵位,并且诛杀了李文忠的医生及其妻子儿女,由此可见朱元璋对李文忠的感情。李文忠死后由其子李景隆承袭曹国公爵位,李景隆也是难得的躲过朱元璋两次大屠杀的人之一。靖难之役时,李景隆所率领的朝廷军多次败于燕军,从而被夺职召回。后来李景隆打开南京金川门致使南京失守。朱棣登基后最开始极受器重,但是第二年就遭到弹劾,李景隆因此被削爵圈禁,因此曹国公爵位也就此断绝。宋国公冯胜冯胜(?-1395),安徽定远人。1370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宋国公。冯胜喜欢读书,通晓兵法,为明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明朝建立后又先后率军征讨王保保,远征辽东,积累无数军功。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也给冯胜带来了灾祸。(宋国公冯胜雕像)冯胜的女婿乃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橚,他俩因为秘密会见而被朱元璋所猜忌,而朱橚也被朱元璋所严惩,因为朱元璋担心他的这个儿子和将军冯胜有勾结。等到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的猜忌之心更甚,为了确保朱允文的帝位稳固,冯胜被朱元璋无罪赐死,而宋国公的爵位也不允许继承,因此冯胜的爵位也在他这里断绝。卫国公邓愈邓愈(1337-1377),字伯颜,安徽泗县人。邓愈原名邓友德,投奔朱元璋后,朱元璋赐名为邓愈,1370年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卫国公。1377年,邓愈在征讨吐蕃之后回师的途中病死。朱元璋极为哀痛,为此停朝三天,亲自迎接邓愈的灵柩,并追封邓愈为宁河王,谥号武顺,配享太庙。(卫国公邓愈画像)邓愈死后由其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并改封为申国公。然而因为邓镇娶了李善长的外孙女为妻,因此在李善长被诛杀时,邓镇也被牵连被杀,同时爵位被削夺,因此卫国公的爵位也就断绝了。总的来说,开国六公爵有四人是正常死亡的,韩国公李善长和宋国公冯胜则是被朱元璋所杀。他们的公爵大多止于第一代或第二代,只有魏国公徐达的爵位一直传到了明末!这样显赫的爵位只代表了他们的过去,却不能为他们的未来保驾护航!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国时,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这六位都是功勋卓著的大功臣,建立王朝之后的朱元璋以屠杀功臣著称,那我们来看看这六位公爵最后都是什么下场?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是文臣,在朱元璋在外征战的时候,为他留守后方,输送粮草,建国之后却被朱元璋认为是他的第一功臣,他就是朱元璋的萧何。洪武初年被封为宣国公,到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将其晋升为韩国公,位极人臣。李善长向朱元璋推荐了胡惟庸,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李善长险些被牵连。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还是没有逃过厄运,最终还是因为胡惟庸蓝玉谋反案被杀,全家七十余人都被处死,只有一个娶了公主的儿子免死,被流放。至此,韩国公的爵位自然也无法流传了。魏国公徐达徐达是朱元璋的第一武将,为明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他跟随朱元璋东据张士诚,西灭陈友谅,1367年与常遇春一起统兵北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攻克元大都,消灭了元朝。随后又继续征讨北元残余势力。洪武三年(1370年),晋封为魏国公。1384年,徐达患了背疽,到次年二月病重去世,野史故事中多有传闻说朱元璋得知徐达患了背疽之后还赐给他发物蒸鹅,导致徐达病重而亡,但是此事并无正史记载。徐达死后,为表示哀痛,朱元璋将其追封为中山王。而徐达的后代不仅仅将魏国公的爵位传到了明末,而且他的后代中还新增了一支公爵,定国公。徐增寿是徐达的第四子,所以他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魏国公爵位,魏国公爵位由徐达长子、徐增寿的大哥徐辉祖继承,原本徐增寿是与公爵无缘的了,但是恰恰碰到了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虽然朱棣起兵之初并不顺利,但是最终在诸多内线的帮助下朱棣还是顺利的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徐增寿就是内线之一,后来被建文帝所杀。等到朱棣进城登基之后,为了表彰徐增寿对自己的忠诚和贡献,追封其为定国公,世袭罔替,令其子徐景昌继嗣;而徐辉祖虽然站错了队且死不认错,但是顾念其父徐达的功绩,以及弟弟徐增寿的拥戴之功,仍保留其魏国公爵位。这样徐家一门就有了魏国公和定国公两个爵位,后来定国公一系跟随朱棣迁都到了北京,而魏国公徐辉祖一系则继续留在南京,两支都一直传承到明末,一门两国公,分居两京,也是旷古未见之奇景。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但是他的公爵并不是靠裙带关系而来的,而是他自己一刀一枪拼来的,他是朱元璋开国的重要将领,十九岁从军,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后来跟随常遇春北伐元朝,在常遇春病逝之后,代替常遇春继续北伐,俘获了元顺帝的孙子以及后妃,宋、元两朝的玉玺等宝物。被封为曹国公。洪武十六年冬天,患重病,朱元璋亲自前去探望并嘱咐太医护理用药,洪武十七年病逝,被追封为岐阳王。后来,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继承了爵位,在靖难之役中李景隆表现很差,身为建文帝一方的他在多次战斗中失常,损兵折将,最终还在防守南京城的时候献城投降,因而也得以保留爵位。永乐二年因被告发“大逆不道”而被削去爵位。嘉靖十一年,李文忠的六世孙李性封临淮侯,降了一等。宋国公冯胜冯胜原名冯国胜,起初在元末乱世之中他与哥哥冯国用一起结寨自保,后来投靠朱元璋,开始了传奇的一生。他参与过朱元璋的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如救援安丰、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俘虏张士诚等。洪武初年,率军北伐,连战连捷。后又参与明朝辽东的军事行动。冯胜因为战功而被封为宋国公。洪武二十七年,因为蓝玉案被牵连,以蓝党被赐死。卫国公邓愈邓愈,明朝开国名将,邓愈的主要军事战绩在江南、江西一带,在著名的“洪都保卫战”中配合朱文正防守洪都,阻止了陈友谅的进攻,为朱元璋回师救援争取了时间。之后,在徐达、常遇春北伐的时候,从河南出兵配合大军北伐。洪武三年,又攻克乌斯藏部,招降了吐蕃,因功被封为卫国公。洪武十年,因病去世,年仅41岁。朱元璋听到消息后十分悲伤,追封其为宁河王。邓愈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改封申国公。其妻是李善长的外孙女,李善长因为胡惟庸案获罪,邓镇受牵连坐罪被杀。1532年(嘉靖十一年)四月,邓愈的后代续封定远侯,世袭爵位,直到明末。郑国公常茂常茂,是常遇春的儿子,因为常遇春在北伐过程中病逝,朱元璋感念常遇春的功劳,将其儿子封为郑国公,可惜常茂并没有继承他父亲的军事才能,却有着一般官二代的骄傲自大,后来因为和岳父冯胜一起出征纳哈出时,纳哈出投降,在宴会上常茂得知纳哈出准备逃跑,于是他不听岳父指挥,擅自行动,结果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后被解除兵权,安置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常茂病逝。常茂无子,其弟常升袭爵,后因牵涉蓝玉案被杀。所以,真正传到明末灭亡时还是公爵的只有魏国公徐达一家,而且还多了一家公爵,可谓是明朝除了朱家以外最成功的家族了。朱元璋出身贫穷,他能当上皇帝,自然少不了身边一众弟兄出生入死帮他打江山。在众多的功臣里,小编认为徐达的功劳最大,完全算得上是明朝第一功臣。自愿作人质,换朱元璋脱险 徐达出身农家,自幼习武。他和朱元璋是自小长大的好朋友,两人一起放过牛,掏过鸟窝。朱元璋投身郭子兴起义后,回乡招兵买马,徐达欣然应召同往。朱元璋发现徐达有勇有谋,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 1355年三月,孙德崖与郭子兴因粮食问题而闹矛盾。郭子兴将孙德崖抓了起来。孙德崖也将朱元璋扣押不放。然后,派人通报郭子兴换人。但是两边谁也不肯先放人,都怕对方不守信用。双方僵持了两天,朱元璋在孙军中险遭杀害。在危急时刻,徐达挺身而出,愿充当人质,换回朱元璋,再与孙德崖交换。后来,孙德崖被放出城回到军中后,徐达才得以释放,平安无事。 如果没有徐达的舍身相救,朱元璋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也正是这事,使朱元璋对徐达心怀感激,更加信任和重用了。 才华突显,灭陈友谅、大破张士诚 朱元璋占据应天后,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北有元军,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徐寿辉,南有方国珍、陈友定。朱元璋审时度势,决定先灭强敌陈友谅,再除张士诚。 徐达作为得力助手,先攻克池州,又用离间计攻下枞阳水寨,并与陈友谅大战于江州,并取得胜利。双方激战数月,徐达逼得陈友谅移师泊渚矶不敢再战。 陈友谅在鄱阳湖发动大规模进攻时,朱元璋和徐达率二十万人,用的都是小船,与拥兵六十万,巨舰数十艘的陈友谅交战。徐达身先诸将,指挥将士勇敢拼杀,在战船着火时沉着灭火,再继续坚持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全歼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 1365年十月,徐达仅用半年时间就攻取淮东、泰州、高邮、淮安等地,将张士诚的势力压至江浙两地。第二年,徐达统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张士诚。先用计切断旧馆援兵粮道,然后相继攻克湖、杭二州。随后,徐达统率大军包围平江,又用“襄阳炮”日夜轰击城中。城中粮尽弹绝,部分将领见大势已去,相继投降。张士诚军全线崩溃,张士诚最终自缢身亡。 徐达用自已的智慧和才能帮朱元璋清除了两大劲敌,为朱家江山奠定了基础。 统兵北伐、消灭元朝 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进行北伐。徐达由徐州北上,一路上所向披靡,席卷中原。仅用一年时间就克复大都。 接着,徐达又用了三年的时间收拾元朝的残部,歼杀元惠宗及其子。至此,徐达完成了推翻元朝、统一北方的重任。朱元璋授徐达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赐世袭文券。 为了明朝的安定,徐达又率领诸将远征边疆,胜利后还军北平,戍守边防,过了三年才回到京城。 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显赫。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治军严明,善于安抚将士,能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力。他还注意优待俘虏,安抚百姓,使百姓不受战乱之苦。可以说,徐达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优秀将才。如果没有徐达,朱家江山就没那么容易打下来。 朱元璋开始时也很感恩徐达的功劳,将他誉为“万里长城”,封他高官厚禄,又与他结为儿女亲家,以其长女为燕王妃,次女为代王妃,三女为安王妃。徐达尽管劳苦功高、地位显赫,但他依然谦虚处世,从不居功自傲。而且他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没有参与到同乡拉帮结派的斗争中。但可悲的是,徐达尽管如此小心翼翼,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诛杀的命运。 图片来自网络,如违权请删除。1368年,朱元璋祭拜天地,开创大明帝国,定都南京,开启了大明 276年的统治,改朝换代都会大封功臣,因为国家的建立与他们的艰苦奋战和出谋划策分不开,二来皇帝为了拉拢人心都会论功行赏,但是朱元璋并没有马上论功封赏,一是元朝还没有驱逐中原,北伐军还在与元朝交战,二是,朱元璋还没想好怎么封赏,自己制约这些功臣宿将。直到洪武三年才开始封赏功臣,并且加封了开国六公爵,然而六公爵却是封了七个人。他们分别是魏国公徐达,韩国公李善长,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俞,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贞,李文忠。那么这几个人都何许人也?我们来详细介绍:魏国公徐达徐达是明初的第一名将,开国军事统帅,为大明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也是最早跟随朱元璋的将领之一,在朱元璋建立大明和驱赶大元的众多战役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1385年徐达病逝,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配享太庙,为大明第一开国功臣之称。被人称为朱元璋的韩信。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被人称为朱元璋的萧何,为朱元璋提供后勤保障,同时出谋划策,为朱元璋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思想,建国后任左丞相,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他是大明建立实际功绩最高功臣之一,(其余的为汤和,徐达,刘伯温)。洪武二十三年,受胡惟庸案牵连,被处死,并诛三族,终年76岁。宋国公冯胜冯胜是朱元璋手下一员虎将,尤其在对蒙古作战上,可以说屡战屡胜,就连徐达头疼的王保保,冯胜也取胜,后与傅有德,蓝玉清除辽东的蒙古势力,因而累积军功被封为宋国公,洪武二十七年,因军功赫赫,遭到朱元璋猜忌,被赐死。卫国公邓俞邓俞也是明初名将,跟随徐达远征甘肃,收复吐蕃,乌斯藏等部,晋封为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1377年(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愈病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追封为宁河王,谥号武顺。郑国公常茂常茂常遇春的长子,原本朱元璋要加封常遇春的,可惜常遇春英年早逝,只能封给他的儿子,常茂在单田芳老师的《大明英烈》里,是大明第二代的代表人物,雌雄眼,力大无穷,手使禹王神槊,心眼还很多,很多名将都败在他的手下,为大明立下赫赫功勋。然而真实的常茂并没有那么厉害,还差点激起降兵兵变,最后回到南京与他岳父冯胜互相推诿,被朱元璋安置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去世。曹国公李贞,李文忠大家可能都知道李文忠,明初名将,为明朝建立赫赫战功,还因为是朱元璋的外甥,也曾为义子,李文忠不多说,我们来说说这个李贞,李贞是李文忠的父亲,朱元璋的二姐夫,是一个农民,朱元璋二姐嫁过去后,这个二姐夫帮了朱元璋很多,在妻子暴毙后,朱元璋也有了点势力,就带着儿子投奔朱元璋,朱元璋感念他的恩情,发誓不让他们受苦,李贞到了朱元璋这里,由于年龄大了,一直在后方做事,洪武三年,朱元璋分封功臣,感念二姐的亲情,等二姐为曹国长公主,李贞成了驸马,儿子李文忠又战功赫赫,于是朱元璋等李贞和李文忠同为曹国公,因此父子同爵。这就是大明的开国六公爵,每个都为大明立下了赫赫战功,要不就是朱元璋的亲人。然而封建君主猜忌是很厉害的,尤其从草根逆袭的,因此众多功臣的下场都不是很好,尤其朱元璋的功臣,大多都死在了朱元璋的刀下。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共150人,当然其中最为显赫的就是题主所说的六公爵了,分别为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韩国公李善长、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那么他们的结局究竟如何呢?且听小祁为您细细道来。(明太祖朱元璋画像)魏国公徐达徐达(1332-1385),字天德,今安徽凤阳人,也就是朱元璋的老乡,和朱元璋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1370年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徐达最初排位为第二,但是后来韩国公李善长坐胡惟庸案而被族诛,因此进位第一。但是无论如何,徐达作为明朝的军事统帅,是毫无争议的第一!1385年,徐达因为背疽病情严重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将徐达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谥武宁,追封中山王,并且赠三世皆为王爵,赐葬钟山之阴、配享太庙,可以说是极尽哀荣。野史传说徐达乃是被朱元璋赐发物鹅肉致背疽病发而死,但在我看来缺少根据,当时也没有理由,应该不可取信。(魏国公徐达影视形象)徐达的魏国公爵位一直传了11代,直到明朝灭亡。而且不仅于此,因为徐达的第四子徐增寿在靖难之役时暗中帮助朱棣为建文帝朱允文所杀,因此朱棣登基后追封为定国公,同样一直世袭到明朝灭亡!郑国公常茂常茂(1356-1391),常遇春长子,宋国公冯胜的女婿。常茂本身没有多大军功,他能受封郑国公,都是受了他父亲常遇春的荫庇。在大封功臣前一年,常遇春突然暴病而亡,朱元璋为了表彰常遇春的功绩,于是封常遇春的长子为郑国公,以长子代父受封。1387年,常茂获罪,但因为父亲的功绩而免罪,但是被贬到广西龙州。1391年去世,年仅36岁。因为常茂无子,因此朱元璋改封他的弟弟常升为开国公,后常升涉胡惟庸案而被诛杀削爵,因此郑国公爵位就此中断。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1314-1390),字百室,安徽定远人。李善长大封功臣时位列第一,封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丹书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韩国公李善长影视形象)李善长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为朱元璋稳定后方,军需粮草源源不断,朱元璋谓之当世萧何。然而再大的功劳和朱元璋的天下比起来都算不了什么,公元1390年,也就是胡惟庸案爆发十年后,追责李善长。因此早已退休(实际还是在暗中参与政事)、时年已经七十六岁的李善长被处死,和他一同处死的还有全家七十余人。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因为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临安公主,因此免死,但是韩国公的爵位被削除,不予世袭。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1339年-1384),字思本,安徽明光人,朱元璋的外甥。1370年封奉天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曹国公。李文忠最开始跟着朱元璋姓朱,后来在李文忠兵不血刃拿下杭州后,朱元璋当场加封李文忠为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并且叫他恢复了李姓。(曹国公李文忠画像)公元1384年,李文忠去世,终年46岁。朱元璋亲自写文致祭,并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谥号武靖,配享太庙。朱元璋怀疑李文忠是被淮安侯华中所毒杀,因此降低了华中的爵位,并且诛杀了李文忠的医生及其妻子儿女,由此可见朱元璋对李文忠的感情。李文忠死后由其子李景隆承袭曹国公爵位,李景隆也是难得的躲过朱元璋两次大屠杀的人之一。靖难之役时,李景隆所率领的朝廷军多次败于燕军,从而被夺职召回。后来李景隆打开南京金川门致使南京失守。朱棣登基后最开始极受器重,但是第二年就遭到弹劾,李景隆因此被削爵圈禁,因此曹国公爵位也就此断绝。宋国公冯胜冯胜(?-1395),安徽定远人。1370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宋国公。冯胜喜欢读书,通晓兵法,为明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明朝建立后又先后率军征讨王保保,远征辽东,积累无数军功。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也给冯胜带来了灾祸。(宋国公冯胜雕像)冯胜的女婿乃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橚,他俩因为秘密会见而被朱元璋所猜忌,而朱橚也被朱元璋所严惩,因为朱元璋担心他的这个儿子和将军冯胜有勾结。等到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的猜忌之心更甚,为了确保朱允文的帝位稳固,冯胜被朱元璋无罪赐死,而宋国公的爵位也不允许继承,因此冯胜的爵位也在他这里断绝。卫国公邓愈邓愈(1337-1377),字伯颜,安徽泗县人。邓愈原名邓友德,投奔朱元璋后,朱元璋赐名为邓愈,1370年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卫国公。1377年,邓愈在征讨吐蕃之后回师的途中病死。朱元璋极为哀痛,为此停朝三天,亲自迎接邓愈的灵柩,并追封邓愈为宁河王,谥号武顺,配享太庙。(卫国公邓愈画像)邓愈死后由其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并改封为申国公。然而因为邓镇娶了李善长的外孙女为妻,因此在李善长被诛杀时,邓镇也被牵连被杀,同时爵位被削夺,因此卫国公的爵位也就断绝了。总的来说,开国六公爵有四人是正常死亡的,韩国公李善长和宋国公冯胜则是被朱元璋所杀。他们的公爵大多止于第一代或第二代,只有魏国公徐达的爵位一直传到了明末!这样显赫的爵位只代表了他们的过去,却不能为他们的未来保驾护航!这个故事,要从明朝初建之时说起。明朝建立后,功臣们各个恃宠而骄,穷奢极欲,过起了花天酒地的生活。太祖朱元璋深知民间疾苦,感觉这样下去会动摇大明国本,于是,开始着手整饬吏治。但是朱元璋的举措,却引起了部分大臣的不满。太祖担心这些开国的勋臣悍将们会联合起来谋反,决定一劳永逸,彻底解除这一隐患。朱元璋就命人建造了一座高楼,名曰“功臣楼”,并放出消息说,要为那些跟随他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们表功。众功臣们听闻之后,无不为之感动,纷纷盼望着功臣楼建成之日。待到功臣楼建成,朱元璋在楼内大摆宴席,召集了包括徐达、冯胜、蓝玉、李善长、刘伯温等三十四功臣在内的众多开国功臣来楼中饮宴。大家兴高采烈的赶到了功臣楼,心想这次可以痛痛快快的大吃大喝一通了。结果,宴席开始,端上来的菜却让众功臣们大失所望。每位大臣面前,分别上了四道菜和一碗汤,分别是炒萝卜,炒韭菜,两盘青菜和一碗葱花豆腐汤。朱元璋逐一赞道:“萝卜上了街,药店从此无买卖。小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得民心。两盘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好臣相。”朱元璋说完,舀了一勺葱花豆腐汤,又道:“小葱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明如日月。”太祖言毕,让众人开吃。已经吃惯了大鱼大肉的诸位大臣见状,却是面面相觑。我们是来吃肉喝酒,不醉无休的呀,怎么全是素菜?不过,既然是皇上要求了,众人只得各自夹了一两口吃下,然后就将筷子放下,等着上主菜。朱元璋见状,脸阴沉了一下,吩咐旁边伺候的太监上主菜。一阵忙碌之后,每人面前又分别上了两道硬菜和一碗羹,分别是红烧兔子肉,红烧狗肉,和一碗燕窝羹。除了这些,每个人面前又摆上了数坛好酒。太祖道:“今天朕与众卿饮个痛快,不醉无休!”大家早就等着好酒好肉,准备吃喝个痛快了,听太祖言,纷纷抄起筷子和酒碗,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一时间,楼内是好不热闹。只有坐在朱元璋旁边的刘伯温,看了端上来的两菜一羹后,大惊,悄悄的对旁边的徐达说:“今天我二人须紧随皇上,不可远离半步。”徐达本想询问其中缘由,只见刘伯温冲着桌上的菜眨了一下眼睛,端起酒杯,站起来给朱元璋敬酒。徐达又看了一眼桌上的菜,立时明白过来,不由得心中一颤,这不就是“狡兔死,走狗烹”么,旁边碗中放的是鸟窝,鸟窝都被端了,那就更不需要良弓了。刘伯温起身敬酒完毕,坐下之时,悄悄将朱元璋袍服的衣角压在了自己股下,佯装和徐达等众人继续饮宴。好酒好肉,正合胃口,众人是畅饮甚欢,很快便酒过三巡,各个是喝的酩酊大醉。朱元璋见状起身离席。衣角牵动,已有醉意的刘伯温顿时警觉,看了一眼离去的朱元璋,立刻拽了一下旁边的徐达,两人紧随朱元璋走出了功臣楼。朱元璋出了楼门,看到刘、徐二人也紧紧跟来,犹豫了一下,招手让二人跟自己同走。三人走出数百步后,只听得轰隆隆一声巨响,回头看时,功臣楼已是砖瓦飞舞,火光一片。刘伯温和徐达虽然逃过一劫,但朱元璋并未放过二人。朱元璋在刘伯温生病时,赐药,毒死了刘伯温;又赐烧鹅给徐达,让徐达久治不愈的背疽爆裂,疽发身亡。这个故事很精彩,其实,来自明太祖朱元璋的两个典故,一个是朱元璋提倡节俭的“四菜一汤”,另外一个是抹黑太祖,暗讽朱元璋残暴的“火烧庆功楼”。有人将两个典故,用范蠡、文种和越王勾践之间发生的典故粘合,形成了一个改造后的“明太祖火烧庆功楼”。不过呢,这个故事明显有漏洞的,杀功臣之前用“四菜一汤”警醒一下,看大臣的反应决定是否一网打尽也就罢了,又端上了兔肉、狗肉和燕窝,这是要留下精明的跟自己继续作对么?明显不合常理。“火烧庆功楼”的故事产生于清朝文字狱盛行时期。满清统治者为了打压民间汉人怀念大明朝的恋旧情节,就指使满清的一些奴才文人,编造了“明太祖火烧庆功楼”的假故事,说我大明太祖滥杀功臣,借以抹黑我大明太祖,离间清朝统治下的汉人和大明朝的关系,让他们愤恨大明朝。类似的事情,清朝统治者还做了很多,比如主动为明朝大臣平反,借以抹黑大明皇帝,彰显清朝皇帝的开明。这……让人无语呀……对于我们而言,精彩的故事还是要看得,只是需要我们分辨出其中的缘由即可。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国时,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这六位都是功勋卓著的大功臣,建立王朝之后的朱元璋以屠杀功臣著称,那我们来看看这六位公爵最后都是什么下场?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是文臣,在朱元璋在外征战的时候,为他留守后方,输送粮草,建国之后却被朱元璋认为是他的第一功臣,他就是朱元璋的萧何。洪武初年被封为宣国公,到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将其晋升为韩国公,位极人臣。李善长向朱元璋推荐了胡惟庸,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李善长险些被牵连。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还是没有逃过厄运,最终还是因为胡惟庸蓝玉谋反案被杀,全家七十余人都被处死,只有一个娶了公主的儿子免死,被流放。至此,韩国公的爵位自然也无法流传了。魏国公徐达徐达是朱元璋的第一武将,为明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他跟随朱元璋东据张士诚,西灭陈友谅,1367年与常遇春一起统兵北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攻克元大都,消灭了元朝。随后又继续征讨北元残余势力。洪武三年(1370年),晋封为魏国公。1384年,徐达患了背疽,到次年二月病重去世,野史故事中多有传闻说朱元璋得知徐达患了背疽之后还赐给他发物蒸鹅,导致徐达病重而亡,但是此事并无正史记载。徐达死后,为表示哀痛,朱元璋将其追封为中山王。而徐达的后代不仅仅将魏国公的爵位传到了明末,而且他的后代中还新增了一支公爵,定国公。徐增寿是徐达的第四子,所以他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魏国公爵位,魏国公爵位由徐达长子、徐增寿的大哥徐辉祖继承,原本徐增寿是与公爵无缘的了,但是恰恰碰到了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虽然朱棣起兵之初并不顺利,但是最终在诸多内线的帮助下朱棣还是顺利的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徐增寿就是内线之一,后来被建文帝所杀。等到朱棣进城登基之后,为了表彰徐增寿对自己的忠诚和贡献,追封其为定国公,世袭罔替,令其子徐景昌继嗣;而徐辉祖虽然站错了队且死不认错,但是顾念其父徐达的功绩,以及弟弟徐增寿的拥戴之功,仍保留其魏国公爵位。这样徐家一门就有了魏国公和定国公两个爵位,后来定国公一系跟随朱棣迁都到了北京,而魏国公徐辉祖一系则继续留在南京,两支都一直传承到明末,一门两国公,分居两京,也是旷古未见之奇景。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但是他的公爵并不是靠裙带关系而来的,而是他自己一刀一枪拼来的,他是朱元璋开国的重要将领,十九岁从军,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后来跟随常遇春北伐元朝,在常遇春病逝之后,代替常遇春继续北伐,俘获了元顺帝的孙子以及后妃,宋、元两朝的玉玺等宝物。被封为曹国公。洪武十六年冬天,患重病,朱元璋亲自前去探望并嘱咐太医护理用药,洪武十七年病逝,被追封为岐阳王。后来,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继承了爵位,在靖难之役中李景隆表现很差,身为建文帝一方的他在多次战斗中失常,损兵折将,最终还在防守南京城的时候献城投降,因而也得以保留爵位。永乐二年因被告发“大逆不道”而被削去爵位。嘉靖十一年,李文忠的六世孙李性封临淮侯,降了一等。宋国公冯胜冯胜原名冯国胜,起初在元末乱世之中他与哥哥冯国用一起结寨自保,后来投靠朱元璋,开始了传奇的一生。他参与过朱元璋的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如救援安丰、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俘虏张士诚等。洪武初年,率军北伐,连战连捷。后又参与明朝辽东的军事行动。冯胜因为战功而被封为宋国公。洪武二十七年,因为蓝玉案被牵连,以蓝党被赐死。卫国公邓愈邓愈,明朝开国名将,邓愈的主要军事战绩在江南、江西一带,在著名的“洪都保卫战”中配合朱文正防守洪都,阻止了陈友谅的进攻,为朱元璋回师救援争取了时间。之后,在徐达、常遇春北伐的时候,从河南出兵配合大军北伐。洪武三年,又攻克乌斯藏部,招降了吐蕃,因功被封为卫国公。洪武十年,因病去世,年仅41岁。朱元璋听到消息后十分悲伤,追封其为宁河王。邓愈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改封申国公。其妻是李善长的外孙女,李善长因为胡惟庸案获罪,邓镇受牵连坐罪被杀。1532年(嘉靖十一年)四月,邓愈的后代续封定远侯,世袭爵位,直到明末。郑国公常茂常茂,是常遇春的儿子,因为常遇春在北伐过程中病逝,朱元璋感念常遇春的功劳,将其儿子封为郑国公,可惜常茂并没有继承他父亲的军事才能,却有着一般官二代的骄傲自大,后来因为和岳父冯胜一起出征纳哈出时,纳哈出投降,在宴会上常茂得知纳哈出准备逃跑,于是他不听岳父指挥,擅自行动,结果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后被解除兵权,安置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常茂病逝。常茂无子,其弟常升袭爵,后因牵涉蓝玉案被杀。所以,真正传到明末灭亡时还是公爵的只有魏国公徐达一家,而且还多了一家公爵,可谓是明朝除了朱家以外最成功的家族了。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国时,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这六位都是功勋卓著的大功臣,建立王朝之后的朱元璋以屠杀功臣著称,那我们来看看这六位公爵最后都是什么下场?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是文臣,在朱元璋在外征战的时候,为他留守后方,输送粮草,建国之后却被朱元璋认为是他的第一功臣,他就是朱元璋的萧何。洪武初年被封为宣国公,到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将其晋升为韩国公,位极人臣。李善长向朱元璋推荐了胡惟庸,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李善长险些被牵连。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还是没有逃过厄运,最终还是因为胡惟庸蓝玉谋反案被杀,全家七十余人都被处死,只有一个娶了公主的儿子免死,被流放。至此,韩国公的爵位自然也无法流传了。魏国公徐达徐达是朱元璋的第一武将,为明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他跟随朱元璋东据张士诚,西灭陈友谅,1367年与常遇春一起统兵北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攻克元大都,消灭了元朝。随后又继续征讨北元残余势力。洪武三年(1370年),晋封为魏国公。1384年,徐达患了背疽,到次年二月病重去世,野史故事中多有传闻说朱元璋得知徐达患了背疽之后还赐给他发物蒸鹅,导致徐达病重而亡,但是此事并无正史记载。徐达死后,为表示哀痛,朱元璋将其追封为中山王。而徐达的后代不仅仅将魏国公的爵位传到了明末,而且他的后代中还新增了一支公爵,定国公。徐增寿是徐达的第四子,所以他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魏国公爵位,魏国公爵位由徐达长子、徐增寿的大哥徐辉祖继承,原本徐增寿是与公爵无缘的了,但是恰恰碰到了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虽然朱棣起兵之初并不顺利,但是最终在诸多内线的帮助下朱棣还是顺利的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徐增寿就是内线之一,后来被建文帝所杀。等到朱棣进城登基之后,为了表彰徐增寿对自己的忠诚和贡献,追封其为定国公,世袭罔替,令其子徐景昌继嗣;而徐辉祖虽然站错了队且死不认错,但是顾念其父徐达的功绩,以及弟弟徐增寿的拥戴之功,仍保留其魏国公爵位。这样徐家一门就有了魏国公和定国公两个爵位,后来定国公一系跟随朱棣迁都到了北京,而魏国公徐辉祖一系则继续留在南京,两支都一直传承到明末,一门两国公,分居两京,也是旷古未见之奇景。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但是他的公爵并不是靠裙带关系而来的,而是他自己一刀一枪拼来的,他是朱元璋开国的重要将领,十九岁从军,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后来跟随常遇春北伐元朝,在常遇春病逝之后,代替常遇春继续北伐,俘获了元顺帝的孙子以及后妃,宋、元两朝的玉玺等宝物。被封为曹国公。洪武十六年冬天,患重病,朱元璋亲自前去探望并嘱咐太医护理用药,洪武十七年病逝,被追封为岐阳王。后来,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继承了爵位,在靖难之役中李景隆表现很差,身为建文帝一方的他在多次战斗中失常,损兵折将,最终还在防守南京城的时候献城投降,因而也得以保留爵位。永乐二年因被告发“大逆不道”而被削去爵位。嘉靖十一年,李文忠的六世孙李性封临淮侯,降了一等。宋国公冯胜冯胜原名冯国胜,起初在元末乱世之中他与哥哥冯国用一起结寨自保,后来投靠朱元璋,开始了传奇的一生。他参与过朱元璋的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如救援安丰、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俘虏张士诚等。洪武初年,率军北伐,连战连捷。后又参与明朝辽东的军事行动。冯胜因为战功而被封为宋国公。洪武二十七年,因为蓝玉案被牵连,以蓝党被赐死。卫国公邓愈邓愈,明朝开国名将,邓愈的主要军事战绩在江南、江西一带,在著名的“洪都保卫战”中配合朱文正防守洪都,阻止了陈友谅的进攻,为朱元璋回师救援争取了时间。之后,在徐达、常遇春北伐的时候,从河南出兵配合大军北伐。洪武三年,又攻克乌斯藏部,招降了吐蕃,因功被封为卫国公。洪武十年,因病去世,年仅41岁。朱元璋听到消息后十分悲伤,追封其为宁河王。邓愈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改封申国公。其妻是李善长的外孙女,李善长因为胡惟庸案获罪,邓镇受牵连坐罪被杀。1532年(嘉靖十一年)四月,邓愈的后代续封定远侯,世袭爵位,直到明末。郑国公常茂常茂,是常遇春的儿子,因为常遇春在北伐过程中病逝,朱元璋感念常遇春的功劳,将其儿子封为郑国公,可惜常茂并没有继承他父亲的军事才能,却有着一般官二代的骄傲自大,后来因为和岳父冯胜一起出征纳哈出时,纳哈出投降,在宴会上常茂得知纳哈出准备逃跑,于是他不听岳父指挥,擅自行动,结果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后被解除兵权,安置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常茂病逝。常茂无子,其弟常升袭爵,后因牵涉蓝玉案被杀。所以,真正传到明末灭亡时还是公爵的只有魏国公徐达一家,而且还多了一家公爵,可谓是明朝除了朱家以外最成功的家族了。朱元璋出身贫穷,他能当上皇帝,自然少不了身边一众弟兄出生入死帮他打江山。在众多的功臣里,小编认为徐达的功劳最大,完全算得上是明朝第一功臣。自愿作人质,换朱元璋脱险 徐达出身农家,自幼习武。他和朱元璋是自小长大的好朋友,两人一起放过牛,掏过鸟窝。朱元璋投身郭子兴起义后,回乡招兵买马,徐达欣然应召同往。朱元璋发现徐达有勇有谋,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 1355年三月,孙德崖与郭子兴因粮食问题而闹矛盾。郭子兴将孙德崖抓了起来。孙德崖也将朱元璋扣押不放。然后,派人通报郭子兴换人。但是两边谁也不肯先放人,都怕对方不守信用。双方僵持了两天,朱元璋在孙军中险遭杀害。在危急时刻,徐达挺身而出,愿充当人质,换回朱元璋,再与孙德崖交换。后来,孙德崖被放出城回到军中后,徐达才得以释放,平安无事。 如果没有徐达的舍身相救,朱元璋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也正是这事,使朱元璋对徐达心怀感激,更加信任和重用了。 才华突显,灭陈友谅、大破张士诚 朱元璋占据应天后,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北有元军,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徐寿辉,南有方国珍、陈友定。朱元璋审时度势,决定先灭强敌陈友谅,再除张士诚。 徐达作为得力助手,先攻克池州,又用离间计攻下枞阳水寨,并与陈友谅大战于江州,并取得胜利。双方激战数月,徐达逼得陈友谅移师泊渚矶不敢再战。 陈友谅在鄱阳湖发动大规模进攻时,朱元璋和徐达率二十万人,用的都是小船,与拥兵六十万,巨舰数十艘的陈友谅交战。徐达身先诸将,指挥将士勇敢拼杀,在战船着火时沉着灭火,再继续坚持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全歼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 1365年十月,徐达仅用半年时间就攻取淮东、泰州、高邮、淮安等地,将张士诚的势力压至江浙两地。第二年,徐达统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张士诚。先用计切断旧馆援兵粮道,然后相继攻克湖、杭二州。随后,徐达统率大军包围平江,又用“襄阳炮”日夜轰击城中。城中粮尽弹绝,部分将领见大势已去,相继投降。张士诚军全线崩溃,张士诚最终自缢身亡。 徐达用自已的智慧和才能帮朱元璋清除了两大劲敌,为朱家江山奠定了基础。 统兵北伐、消灭元朝 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进行北伐。徐达由徐州北上,一路上所向披靡,席卷中原。仅用一年时间就克复大都。 接着,徐达又用了三年的时间收拾元朝的残部,歼杀元惠宗及其子。至此,徐达完成了推翻元朝、统一北方的重任。朱元璋授徐达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赐世袭文券。 为了明朝的安定,徐达又率领诸将远征边疆,胜利后还军北平,戍守边防,过了三年才回到京城。 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显赫。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治军严明,善于安抚将士,能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力。他还注意优待俘虏,安抚百姓,使百姓不受战乱之苦。可以说,徐达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优秀将才。如果没有徐达,朱家江山就没那么容易打下来。 朱元璋开始时也很感恩徐达的功劳,将他誉为“万里长城”,封他高官厚禄,又与他结为儿女亲家,以其长女为燕王妃,次女为代王妃,三女为安王妃。徐达尽管劳苦功高、地位显赫,但他依然谦虚处世,从不居功自傲。而且他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没有参与到同乡拉帮结派的斗争中。但可悲的是,徐达尽管如此小心翼翼,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诛杀的命运。 图片来自网络,如违权请删除。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国时,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这六位都是功勋卓著的大功臣,建立王朝之后的朱元璋以屠杀功臣著称,那我们来看看这六位公爵最后都是什么下场?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是文臣,在朱元璋在外征战的时候,为他留守后方,输送粮草,建国之后却被朱元璋认为是他的第一功臣,他就是朱元璋的萧何。洪武初年被封为宣国公,到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将其晋升为韩国公,位极人臣。李善长向朱元璋推荐了胡惟庸,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李善长险些被牵连。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还是没有逃过厄运,最终还是因为胡惟庸蓝玉谋反案被杀,全家七十余人都被处死,只有一个娶了公主的儿子免死,被流放。至此,韩国公的爵位自然也无法流传了。魏国公徐达徐达是朱元璋的第一武将,为明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他跟随朱元璋东据张士诚,西灭陈友谅,1367年与常遇春一起统兵北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攻克元大都,消灭了元朝。随后又继续征讨北元残余势力。洪武三年(1370年),晋封为魏国公。1384年,徐达患了背疽,到次年二月病重去世,野史故事中多有传闻说朱元璋得知徐达患了背疽之后还赐给他发物蒸鹅,导致徐达病重而亡,但是此事并无正史记载。徐达死后,为表示哀痛,朱元璋将其追封为中山王。而徐达的后代不仅仅将魏国公的爵位传到了明末,而且他的后代中还新增了一支公爵,定国公。徐增寿是徐达的第四子,所以他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魏国公爵位,魏国公爵位由徐达长子、徐增寿的大哥徐辉祖继承,原本徐增寿是与公爵无缘的了,但是恰恰碰到了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虽然朱棣起兵之初并不顺利,但是最终在诸多内线的帮助下朱棣还是顺利的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徐增寿就是内线之一,后来被建文帝所杀。等到朱棣进城登基之后,为了表彰徐增寿对自己的忠诚和贡献,追封其为定国公,世袭罔替,令其子徐景昌继嗣;而徐辉祖虽然站错了队且死不认错,但是顾念其父徐达的功绩,以及弟弟徐增寿的拥戴之功,仍保留其魏国公爵位。这样徐家一门就有了魏国公和定国公两个爵位,后来定国公一系跟随朱棣迁都到了北京,而魏国公徐辉祖一系则继续留在南京,两支都一直传承到明末,一门两国公,分居两京,也是旷古未见之奇景。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但是他的公爵并不是靠裙带关系而来的,而是他自己一刀一枪拼来的,他是朱元璋开国的重要将领,十九岁从军,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后来跟随常遇春北伐元朝,在常遇春病逝之后,代替常遇春继续北伐,俘获了元顺帝的孙子以及后妃,宋、元两朝的玉玺等宝物。被封为曹国公。洪武十六年冬天,患重病,朱元璋亲自前去探望并嘱咐太医护理用药,洪武十七年病逝,被追封为岐阳王。后来,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继承了爵位,在靖难之役中李景隆表现很差,身为建文帝一方的他在多次战斗中失常,损兵折将,最终还在防守南京城的时候献城投降,因而也得以保留爵位。永乐二年因被告发“大逆不道”而被削去爵位。嘉靖十一年,李文忠的六世孙李性封临淮侯,降了一等。宋国公冯胜冯胜原名冯国胜,起初在元末乱世之中他与哥哥冯国用一起结寨自保,后来投靠朱元璋,开始了传奇的一生。他参与过朱元璋的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如救援安丰、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俘虏张士诚等。洪武初年,率军北伐,连战连捷。后又参与明朝辽东的军事行动。冯胜因为战功而被封为宋国公。洪武二十七年,因为蓝玉案被牵连,以蓝党被赐死。卫国公邓愈邓愈,明朝开国名将,邓愈的主要军事战绩在江南、江西一带,在著名的“洪都保卫战”中配合朱文正防守洪都,阻止了陈友谅的进攻,为朱元璋回师救援争取了时间。之后,在徐达、常遇春北伐的时候,从河南出兵配合大军北伐。洪武三年,又攻克乌斯藏部,招降了吐蕃,因功被封为卫国公。洪武十年,因病去世,年仅41岁。朱元璋听到消息后十分悲伤,追封其为宁河王。邓愈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改封申国公。其妻是李善长的外孙女,李善长因为胡惟庸案获罪,邓镇受牵连坐罪被杀。1532年(嘉靖十一年)四月,邓愈的后代续封定远侯,世袭爵位,直到明末。郑国公常茂常茂,是常遇春的儿子,因为常遇春在北伐过程中病逝,朱元璋感念常遇春的功劳,将其儿子封为郑国公,可惜常茂并没有继承他父亲的军事才能,却有着一般官二代的骄傲自大,后来因为和岳父冯胜一起出征纳哈出时,纳哈出投降,在宴会上常茂得知纳哈出准备逃跑,于是他不听岳父指挥,擅自行动,结果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后被解除兵权,安置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常茂病逝。常茂无子,其弟常升袭爵,后因牵涉蓝玉案被杀。所以,真正传到明末灭亡时还是公爵的只有魏国公徐达一家,而且还多了一家公爵,可谓是明朝除了朱家以外最成功的家族了。朱元璋出身贫穷,他能当上皇帝,自然少不了身边一众弟兄出生入死帮他打江山。在众多的功臣里,小编认为徐达的功劳最大,完全算得上是明朝第一功臣。自愿作人质,换朱元璋脱险 徐达出身农家,自幼习武。他和朱元璋是自小长大的好朋友,两人一起放过牛,掏过鸟窝。朱元璋投身郭子兴起义后,回乡招兵买马,徐达欣然应召同往。朱元璋发现徐达有勇有谋,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 1355年三月,孙德崖与郭子兴因粮食问题而闹矛盾。郭子兴将孙德崖抓了起来。孙德崖也将朱元璋扣押不放。然后,派人通报郭子兴换人。但是两边谁也不肯先放人,都怕对方不守信用。双方僵持了两天,朱元璋在孙军中险遭杀害。在危急时刻,徐达挺身而出,愿充当人质,换回朱元璋,再与孙德崖交换。后来,孙德崖被放出城回到军中后,徐达才得以释放,平安无事。 如果没有徐达的舍身相救,朱元璋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也正是这事,使朱元璋对徐达心怀感激,更加信任和重用了。 才华突显,灭陈友谅、大破张士诚 朱元璋占据应天后,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北有元军,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徐寿辉,南有方国珍、陈友定。朱元璋审时度势,决定先灭强敌陈友谅,再除张士诚。 徐达作为得力助手,先攻克池州,又用离间计攻下枞阳水寨,并与陈友谅大战于江州,并取得胜利。双方激战数月,徐达逼得陈友谅移师泊渚矶不敢再战。 陈友谅在鄱阳湖发动大规模进攻时,朱元璋和徐达率二十万人,用的都是小船,与拥兵六十万,巨舰数十艘的陈友谅交战。徐达身先诸将,指挥将士勇敢拼杀,在战船着火时沉着灭火,再继续坚持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全歼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 1365年十月,徐达仅用半年时间就攻取淮东、泰州、高邮、淮安等地,将张士诚的势力压至江浙两地。第二年,徐达统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张士诚。先用计切断旧馆援兵粮道,然后相继攻克湖、杭二州。随后,徐达统率大军包围平江,又用“襄阳炮”日夜轰击城中。城中粮尽弹绝,部分将领见大势已去,相继投降。张士诚军全线崩溃,张士诚最终自缢身亡。 徐达用自已的智慧和才能帮朱元璋清除了两大劲敌,为朱家江山奠定了基础。 统兵北伐、消灭元朝 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进行北伐。徐达由徐州北上,一路上所向披靡,席卷中原。仅用一年时间就克复大都。 接着,徐达又用了三年的时间收拾元朝的残部,歼杀元惠宗及其子。至此,徐达完成了推翻元朝、统一北方的重任。朱元璋授徐达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赐世袭文券。 为了明朝的安定,徐达又率领诸将远征边疆,胜利后还军北平,戍守边防,过了三年才回到京城。 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显赫。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治军严明,善于安抚将士,能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力。他还注意优待俘虏,安抚百姓,使百姓不受战乱之苦。可以说,徐达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优秀将才。如果没有徐达,朱家江山就没那么容易打下来。 朱元璋开始时也很感恩徐达的功劳,将他誉为“万里长城”,封他高官厚禄,又与他结为儿女亲家,以其长女为燕王妃,次女为代王妃,三女为安王妃。徐达尽管劳苦功高、地位显赫,但他依然谦虚处世,从不居功自傲。而且他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没有参与到同乡拉帮结派的斗争中。但可悲的是,徐达尽管如此小心翼翼,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诛杀的命运。 图片来自网络,如违权请删除。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共150人,当然其中最为显赫的就是题主所说的六公爵了,分别为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韩国公李善长、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那么他们的结局究竟如何呢?且听小祁为您细细道来。(明太祖朱元璋画像)魏国公徐达徐达(1332-1385),字天德,今安徽凤阳人,也就是朱元璋的老乡,和朱元璋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1370年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徐达最初排位为第二,但是后来韩国公李善长坐胡惟庸案而被族诛,因此进位第一。但是无论如何,徐达作为明朝的军事统帅,是毫无争议的第一!1385年,徐达因为背疽病情严重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将徐达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谥武宁,追封中山王,并且赠三世皆为王爵,赐葬钟山之阴、配享太庙,可以说是极尽哀荣。野史传说徐达乃是被朱元璋赐发物鹅肉致背疽病发而死,但在我看来缺少根据,当时也没有理由,应该不可取信。(魏国公徐达影视形象)徐达的魏国公爵位一直传了11代,直到明朝灭亡。而且不仅于此,因为徐达的第四子徐增寿在靖难之役时暗中帮助朱棣为建文帝朱允文所杀,因此朱棣登基后追封为定国公,同样一直世袭到明朝灭亡!郑国公常茂常茂(1356-1391),常遇春长子,宋国公冯胜的女婿。常茂本身没有多大军功,他能受封郑国公,都是受了他父亲常遇春的荫庇。在大封功臣前一年,常遇春突然暴病而亡,朱元璋为了表彰常遇春的功绩,于是封常遇春的长子为郑国公,以长子代父受封。1387年,常茂获罪,但因为父亲的功绩而免罪,但是被贬到广西龙州。1391年去世,年仅36岁。因为常茂无子,因此朱元璋改封他的弟弟常升为开国公,后常升涉胡惟庸案而被诛杀削爵,因此郑国公爵位就此中断。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1314-1390),字百室,安徽定远人。李善长大封功臣时位列第一,封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丹书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韩国公李善长影视形象)李善长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为朱元璋稳定后方,军需粮草源源不断,朱元璋谓之当世萧何。然而再大的功劳和朱元璋的天下比起来都算不了什么,公元1390年,也就是胡惟庸案爆发十年后,追责李善长。因此早已退休(实际还是在暗中参与政事)、时年已经七十六岁的李善长被处死,和他一同处死的还有全家七十余人。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因为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临安公主,因此免死,但是韩国公的爵位被削除,不予世袭。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1339年-1384),字思本,安徽明光人,朱元璋的外甥。1370年封奉天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曹国公。李文忠最开始跟着朱元璋姓朱,后来在李文忠兵不血刃拿下杭州后,朱元璋当场加封李文忠为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并且叫他恢复了李姓。(曹国公李文忠画像)公元1384年,李文忠去世,终年46岁。朱元璋亲自写文致祭,并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谥号武靖,配享太庙。朱元璋怀疑李文忠是被淮安侯华中所毒杀,因此降低了华中的爵位,并且诛杀了李文忠的医生及其妻子儿女,由此可见朱元璋对李文忠的感情。李文忠死后由其子李景隆承袭曹国公爵位,李景隆也是难得的躲过朱元璋两次大屠杀的人之一。靖难之役时,李景隆所率领的朝廷军多次败于燕军,从而被夺职召回。后来李景隆打开南京金川门致使南京失守。朱棣登基后最开始极受器重,但是第二年就遭到弹劾,李景隆因此被削爵圈禁,因此曹国公爵位也就此断绝。宋国公冯胜冯胜(?-1395),安徽定远人。1370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宋国公。冯胜喜欢读书,通晓兵法,为明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明朝建立后又先后率军征讨王保保,远征辽东,积累无数军功。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也给冯胜带来了灾祸。(宋国公冯胜雕像)冯胜的女婿乃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橚,他俩因为秘密会见而被朱元璋所猜忌,而朱橚也被朱元璋所严惩,因为朱元璋担心他的这个儿子和将军冯胜有勾结。等到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的猜忌之心更甚,为了确保朱允文的帝位稳固,冯胜被朱元璋无罪赐死,而宋国公的爵位也不允许继承,因此冯胜的爵位也在他这里断绝。卫国公邓愈邓愈(1337-1377),字伯颜,安徽泗县人。邓愈原名邓友德,投奔朱元璋后,朱元璋赐名为邓愈,1370年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卫国公。1377年,邓愈在征讨吐蕃之后回师的途中病死。朱元璋极为哀痛,为此停朝三天,亲自迎接邓愈的灵柩,并追封邓愈为宁河王,谥号武顺,配享太庙。(卫国公邓愈画像)邓愈死后由其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并改封为申国公。然而因为邓镇娶了李善长的外孙女为妻,因此在李善长被诛杀时,邓镇也被牵连被杀,同时爵位被削夺,因此卫国公的爵位也就断绝了。总的来说,开国六公爵有四人是正常死亡的,韩国公李善长和宋国公冯胜则是被朱元璋所杀。他们的公爵大多止于第一代或第二代,只有魏国公徐达的爵位一直传到了明末!这样显赫的爵位只代表了他们的过去,却不能为他们的未来保驾护航!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国时,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这六位都是功勋卓著的大功臣,建立王朝之后的朱元璋以屠杀功臣著称,那我们来看看这六位公爵最后都是什么下场?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是文臣,在朱元璋在外征战的时候,为他留守后方,输送粮草,建国之后却被朱元璋认为是他的第一功臣,他就是朱元璋的萧何。洪武初年被封为宣国公,到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将其晋升为韩国公,位极人臣。李善长向朱元璋推荐了胡惟庸,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李善长险些被牵连。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还是没有逃过厄运,最终还是因为胡惟庸蓝玉谋反案被杀,全家七十余人都被处死,只有一个娶了公主的儿子免死,被流放。至此,韩国公的爵位自然也无法流传了。魏国公徐达徐达是朱元璋的第一武将,为明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他跟随朱元璋东据张士诚,西灭陈友谅,1367年与常遇春一起统兵北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攻克元大都,消灭了元朝。随后又继续征讨北元残余势力。洪武三年(1370年),晋封为魏国公。1384年,徐达患了背疽,到次年二月病重去世,野史故事中多有传闻说朱元璋得知徐达患了背疽之后还赐给他发物蒸鹅,导致徐达病重而亡,但是此事并无正史记载。徐达死后,为表示哀痛,朱元璋将其追封为中山王。而徐达的后代不仅仅将魏国公的爵位传到了明末,而且他的后代中还新增了一支公爵,定国公。徐增寿是徐达的第四子,所以他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魏国公爵位,魏国公爵位由徐达长子、徐增寿的大哥徐辉祖继承,原本徐增寿是与公爵无缘的了,但是恰恰碰到了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虽然朱棣起兵之初并不顺利,但是最终在诸多内线的帮助下朱棣还是顺利的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徐增寿就是内线之一,后来被建文帝所杀。等到朱棣进城登基之后,为了表彰徐增寿对自己的忠诚和贡献,追封其为定国公,世袭罔替,令其子徐景昌继嗣;而徐辉祖虽然站错了队且死不认错,但是顾念其父徐达的功绩,以及弟弟徐增寿的拥戴之功,仍保留其魏国公爵位。这样徐家一门就有了魏国公和定国公两个爵位,后来定国公一系跟随朱棣迁都到了北京,而魏国公徐辉祖一系则继续留在南京,两支都一直传承到明末,一门两国公,分居两京,也是旷古未见之奇景。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但是他的公爵并不是靠裙带关系而来的,而是他自己一刀一枪拼来的,他是朱元璋开国的重要将领,十九岁从军,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后来跟随常遇春北伐元朝,在常遇春病逝之后,代替常遇春继续北伐,俘获了元顺帝的孙子以及后妃,宋、元两朝的玉玺等宝物。被封为曹国公。洪武十六年冬天,患重病,朱元璋亲自前去探望并嘱咐太医护理用药,洪武十七年病逝,被追封为岐阳王。后来,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继承了爵位,在靖难之役中李景隆表现很差,身为建文帝一方的他在多次战斗中失常,损兵折将,最终还在防守南京城的时候献城投降,因而也得以保留爵位。永乐二年因被告发“大逆不道”而被削去爵位。嘉靖十一年,李文忠的六世孙李性封临淮侯,降了一等。宋国公冯胜冯胜原名冯国胜,起初在元末乱世之中他与哥哥冯国用一起结寨自保,后来投靠朱元璋,开始了传奇的一生。他参与过朱元璋的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如救援安丰、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俘虏张士诚等。洪武初年,率军北伐,连战连捷。后又参与明朝辽东的军事行动。冯胜因为战功而被封为宋国公。洪武二十七年,因为蓝玉案被牵连,以蓝党被赐死。卫国公邓愈邓愈,明朝开国名将,邓愈的主要军事战绩在江南、江西一带,在著名的“洪都保卫战”中配合朱文正防守洪都,阻止了陈友谅的进攻,为朱元璋回师救援争取了时间。之后,在徐达、常遇春北伐的时候,从河南出兵配合大军北伐。洪武三年,又攻克乌斯藏部,招降了吐蕃,因功被封为卫国公。洪武十年,因病去世,年仅41岁。朱元璋听到消息后十分悲伤,追封其为宁河王。邓愈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改封申国公。其妻是李善长的外孙女,李善长因为胡惟庸案获罪,邓镇受牵连坐罪被杀。1532年(嘉靖十一年)四月,邓愈的后代续封定远侯,世袭爵位,直到明末。郑国公常茂常茂,是常遇春的儿子,因为常遇春在北伐过程中病逝,朱元璋感念常遇春的功劳,将其儿子封为郑国公,可惜常茂并没有继承他父亲的军事才能,却有着一般官二代的骄傲自大,后来因为和岳父冯胜一起出征纳哈出时,纳哈出投降,在宴会上常茂得知纳哈出准备逃跑,于是他不听岳父指挥,擅自行动,结果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后被解除兵权,安置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常茂病逝。常茂无子,其弟常升袭爵,后因牵涉蓝玉案被杀。所以,真正传到明末灭亡时还是公爵的只有魏国公徐达一家,而且还多了一家公爵,可谓是明朝除了朱家以外最成功的家族了。朱元璋出身贫穷,他能当上皇帝,自然少不了身边一众弟兄出生入死帮他打江山。在众多的功臣里,小编认为徐达的功劳最大,完全算得上是明朝第一功臣。自愿作人质,换朱元璋脱险 徐达出身农家,自幼习武。他和朱元璋是自小长大的好朋友,两人一起放过牛,掏过鸟窝。朱元璋投身郭子兴起义后,回乡招兵买马,徐达欣然应召同往。朱元璋发现徐达有勇有谋,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 1355年三月,孙德崖与郭子兴因粮食问题而闹矛盾。郭子兴将孙德崖抓了起来。孙德崖也将朱元璋扣押不放。然后,派人通报郭子兴换人。但是两边谁也不肯先放人,都怕对方不守信用。双方僵持了两天,朱元璋在孙军中险遭杀害。在危急时刻,徐达挺身而出,愿充当人质,换回朱元璋,再与孙德崖交换。后来,孙德崖被放出城回到军中后,徐达才得以释放,平安无事。 如果没有徐达的舍身相救,朱元璋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也正是这事,使朱元璋对徐达心怀感激,更加信任和重用了。 才华突显,灭陈友谅、大破张士诚 朱元璋占据应天后,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北有元军,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徐寿辉,南有方国珍、陈友定。朱元璋审时度势,决定先灭强敌陈友谅,再除张士诚。 徐达作为得力助手,先攻克池州,又用离间计攻下枞阳水寨,并与陈友谅大战于江州,并取得胜利。双方激战数月,徐达逼得陈友谅移师泊渚矶不敢再战。 陈友谅在鄱阳湖发动大规模进攻时,朱元璋和徐达率二十万人,用的都是小船,与拥兵六十万,巨舰数十艘的陈友谅交战。徐达身先诸将,指挥将士勇敢拼杀,在战船着火时沉着灭火,再继续坚持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全歼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 1365年十月,徐达仅用半年时间就攻取淮东、泰州、高邮、淮安等地,将张士诚的势力压至江浙两地。第二年,徐达统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张士诚。先用计切断旧馆援兵粮道,然后相继攻克湖、杭二州。随后,徐达统率大军包围平江,又用“襄阳炮”日夜轰击城中。城中粮尽弹绝,部分将领见大势已去,相继投降。张士诚军全线崩溃,张士诚最终自缢身亡。 徐达用自已的智慧和才能帮朱元璋清除了两大劲敌,为朱家江山奠定了基础。 统兵北伐、消灭元朝 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进行北伐。徐达由徐州北上,一路上所向披靡,席卷中原。仅用一年时间就克复大都。 接着,徐达又用了三年的时间收拾元朝的残部,歼杀元惠宗及其子。至此,徐达完成了推翻元朝、统一北方的重任。朱元璋授徐达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赐世袭文券。 为了明朝的安定,徐达又率领诸将远征边疆,胜利后还军北平,戍守边防,过了三年才回到京城。 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显赫。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治军严明,善于安抚将士,能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力。他还注意优待俘虏,安抚百姓,使百姓不受战乱之苦。可以说,徐达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优秀将才。如果没有徐达,朱家江山就没那么容易打下来。 朱元璋开始时也很感恩徐达的功劳,将他誉为“万里长城”,封他高官厚禄,又与他结为儿女亲家,以其长女为燕王妃,次女为代王妃,三女为安王妃。徐达尽管劳苦功高、地位显赫,但他依然谦虚处世,从不居功自傲。而且他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没有参与到同乡拉帮结派的斗争中。但可悲的是,徐达尽管如此小心翼翼,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诛杀的命运。 图片来自网络,如违权请删除。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共150人,当然其中最为显赫的就是题主所说的六公爵了,分别为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韩国公李善长、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那么他们的结局究竟如何呢?且听小祁为您细细道来。(明太祖朱元璋画像)魏国公徐达徐达(1332-1385),字天德,今安徽凤阳人,也就是朱元璋的老乡,和朱元璋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1370年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徐达最初排位为第二,但是后来韩国公李善长坐胡惟庸案而被族诛,因此进位第一。但是无论如何,徐达作为明朝的军事统帅,是毫无争议的第一!1385年,徐达因为背疽病情严重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将徐达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谥武宁,追封中山王,并且赠三世皆为王爵,赐葬钟山之阴、配享太庙,可以说是极尽哀荣。野史传说徐达乃是被朱元璋赐发物鹅肉致背疽病发而死,但在我看来缺少根据,当时也没有理由,应该不可取信。(魏国公徐达影视形象)徐达的魏国公爵位一直传了11代,直到明朝灭亡。而且不仅于此,因为徐达的第四子徐增寿在靖难之役时暗中帮助朱棣为建文帝朱允文所杀,因此朱棣登基后追封为定国公,同样一直世袭到明朝灭亡!郑国公常茂常茂(1356-1391),常遇春长子,宋国公冯胜的女婿。常茂本身没有多大军功,他能受封郑国公,都是受了他父亲常遇春的荫庇。在大封功臣前一年,常遇春突然暴病而亡,朱元璋为了表彰常遇春的功绩,于是封常遇春的长子为郑国公,以长子代父受封。1387年,常茂获罪,但因为父亲的功绩而免罪,但是被贬到广西龙州。1391年去世,年仅36岁。因为常茂无子,因此朱元璋改封他的弟弟常升为开国公,后常升涉胡惟庸案而被诛杀削爵,因此郑国公爵位就此中断。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1314-1390),字百室,安徽定远人。李善长大封功臣时位列第一,封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丹书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韩国公李善长影视形象)李善长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为朱元璋稳定后方,军需粮草源源不断,朱元璋谓之当世萧何。然而再大的功劳和朱元璋的天下比起来都算不了什么,公元1390年,也就是胡惟庸案爆发十年后,追责李善长。因此早已退休(实际还是在暗中参与政事)、时年已经七十六岁的李善长被处死,和他一同处死的还有全家七十余人。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因为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临安公主,因此免死,但是韩国公的爵位被削除,不予世袭。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1339年-1384),字思本,安徽明光人,朱元璋的外甥。1370年封奉天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曹国公。李文忠最开始跟着朱元璋姓朱,后来在李文忠兵不血刃拿下杭州后,朱元璋当场加封李文忠为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并且叫他恢复了李姓。(曹国公李文忠画像)公元1384年,李文忠去世,终年46岁。朱元璋亲自写文致祭,并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谥号武靖,配享太庙。朱元璋怀疑李文忠是被淮安侯华中所毒杀,因此降低了华中的爵位,并且诛杀了李文忠的医生及其妻子儿女,由此可见朱元璋对李文忠的感情。李文忠死后由其子李景隆承袭曹国公爵位,李景隆也是难得的躲过朱元璋两次大屠杀的人之一。靖难之役时,李景隆所率领的朝廷军多次败于燕军,从而被夺职召回。后来李景隆打开南京金川门致使南京失守。朱棣登基后最开始极受器重,但是第二年就遭到弹劾,李景隆因此被削爵圈禁,因此曹国公爵位也就此断绝。宋国公冯胜冯胜(?-1395),安徽定远人。1370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宋国公。冯胜喜欢读书,通晓兵法,为明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明朝建立后又先后率军征讨王保保,远征辽东,积累无数军功。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也给冯胜带来了灾祸。(宋国公冯胜雕像)冯胜的女婿乃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橚,他俩因为秘密会见而被朱元璋所猜忌,而朱橚也被朱元璋所严惩,因为朱元璋担心他的这个儿子和将军冯胜有勾结。等到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的猜忌之心更甚,为了确保朱允文的帝位稳固,冯胜被朱元璋无罪赐死,而宋国公的爵位也不允许继承,因此冯胜的爵位也在他这里断绝。卫国公邓愈邓愈(1337-1377),字伯颜,安徽泗县人。邓愈原名邓友德,投奔朱元璋后,朱元璋赐名为邓愈,1370年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卫国公。1377年,邓愈在征讨吐蕃之后回师的途中病死。朱元璋极为哀痛,为此停朝三天,亲自迎接邓愈的灵柩,并追封邓愈为宁河王,谥号武顺,配享太庙。(卫国公邓愈画像)邓愈死后由其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并改封为申国公。然而因为邓镇娶了李善长的外孙女为妻,因此在李善长被诛杀时,邓镇也被牵连被杀,同时爵位被削夺,因此卫国公的爵位也就断绝了。总的来说,开国六公爵有四人是正常死亡的,韩国公李善长和宋国公冯胜则是被朱元璋所杀。他们的公爵大多止于第一代或第二代,只有魏国公徐达的爵位一直传到了明末!这样显赫的爵位只代表了他们的过去,却不能为他们的未来保驾护航!这个故事,要从明朝初建之时说起。明朝建立后,功臣们各个恃宠而骄,穷奢极欲,过起了花天酒地的生活。太祖朱元璋深知民间疾苦,感觉这样下去会动摇大明国本,于是,开始着手整饬吏治。但是朱元璋的举措,却引起了部分大臣的不满。太祖担心这些开国的勋臣悍将们会联合起来谋反,决定一劳永逸,彻底解除这一隐患。朱元璋就命人建造了一座高楼,名曰“功臣楼”,并放出消息说,要为那些跟随他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们表功。众功臣们听闻之后,无不为之感动,纷纷盼望着功臣楼建成之日。待到功臣楼建成,朱元璋在楼内大摆宴席,召集了包括徐达、冯胜、蓝玉、李善长、刘伯温等三十四功臣在内的众多开国功臣来楼中饮宴。大家兴高采烈的赶到了功臣楼,心想这次可以痛痛快快的大吃大喝一通了。结果,宴席开始,端上来的菜却让众功臣们大失所望。每位大臣面前,分别上了四道菜和一碗汤,分别是炒萝卜,炒韭菜,两盘青菜和一碗葱花豆腐汤。朱元璋逐一赞道:“萝卜上了街,药店从此无买卖。小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得民心。两盘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好臣相。”朱元璋说完,舀了一勺葱花豆腐汤,又道:“小葱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明如日月。”太祖言毕,让众人开吃。已经吃惯了大鱼大肉的诸位大臣见状,却是面面相觑。我们是来吃肉喝酒,不醉无休的呀,怎么全是素菜?不过,既然是皇上要求了,众人只得各自夹了一两口吃下,然后就将筷子放下,等着上主菜。朱元璋见状,脸阴沉了一下,吩咐旁边伺候的太监上主菜。一阵忙碌之后,每人面前又分别上了两道硬菜和一碗羹,分别是红烧兔子肉,红烧狗肉,和一碗燕窝羹。除了这些,每个人面前又摆上了数坛好酒。太祖道:“今天朕与众卿饮个痛快,不醉无休!”大家早就等着好酒好肉,准备吃喝个痛快了,听太祖言,纷纷抄起筷子和酒碗,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一时间,楼内是好不热闹。只有坐在朱元璋旁边的刘伯温,看了端上来的两菜一羹后,大惊,悄悄的对旁边的徐达说:“今天我二人须紧随皇上,不可远离半步。”徐达本想询问其中缘由,只见刘伯温冲着桌上的菜眨了一下眼睛,端起酒杯,站起来给朱元璋敬酒。徐达又看了一眼桌上的菜,立时明白过来,不由得心中一颤,这不就是“狡兔死,走狗烹”么,旁边碗中放的是鸟窝,鸟窝都被端了,那就更不需要良弓了。刘伯温起身敬酒完毕,坐下之时,悄悄将朱元璋袍服的衣角压在了自己股下,佯装和徐达等众人继续饮宴。好酒好肉,正合胃口,众人是畅饮甚欢,很快便酒过三巡,各个是喝的酩酊大醉。朱元璋见状起身离席。衣角牵动,已有醉意的刘伯温顿时警觉,看了一眼离去的朱元璋,立刻拽了一下旁边的徐达,两人紧随朱元璋走出了功臣楼。朱元璋出了楼门,看到刘、徐二人也紧紧跟来,犹豫了一下,招手让二人跟自己同走。三人走出数百步后,只听得轰隆隆一声巨响,回头看时,功臣楼已是砖瓦飞舞,火光一片。刘伯温和徐达虽然逃过一劫,但朱元璋并未放过二人。朱元璋在刘伯温生病时,赐药,毒死了刘伯温;又赐烧鹅给徐达,让徐达久治不愈的背疽爆裂,疽发身亡。这个故事很精彩,其实,来自明太祖朱元璋的两个典故,一个是朱元璋提倡节俭的“四菜一汤”,另外一个是抹黑太祖,暗讽朱元璋残暴的“火烧庆功楼”。有人将两个典故,用范蠡、文种和越王勾践之间发生的典故粘合,形成了一个改造后的“明太祖火烧庆功楼”。不过呢,这个故事明显有漏洞的,杀功臣之前用“四菜一汤”警醒一下,看大臣的反应决定是否一网打尽也就罢了,又端上了兔肉、狗肉和燕窝,这是要留下精明的跟自己继续作对么?明显不合常理。“火烧庆功楼”的故事产生于清朝文字狱盛行时期。满清统治者为了打压民间汉人怀念大明朝的恋旧情节,就指使满清的一些奴才文人,编造了“明太祖火烧庆功楼”的假故事,说我大明太祖滥杀功臣,借以抹黑我大明太祖,离间清朝统治下的汉人和大明朝的关系,让他们愤恨大明朝。类似的事情,清朝统治者还做了很多,比如主动为明朝大臣平反,借以抹黑大明皇帝,彰显清朝皇帝的开明。这……让人无语呀……对于我们而言,精彩的故事还是要看得,只是需要我们分辨出其中的缘由即可。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建立了大明王朝,开国时,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这六位都是功勋卓著的大功臣,建立王朝之后的朱元璋以屠杀功臣著称,那我们来看看这六位公爵最后都是什么下场?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是文臣,在朱元璋在外征战的时候,为他留守后方,输送粮草,建国之后却被朱元璋认为是他的第一功臣,他就是朱元璋的萧何。洪武初年被封为宣国公,到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将其晋升为韩国公,位极人臣。李善长向朱元璋推荐了胡惟庸,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反被诛杀,李善长险些被牵连。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还是没有逃过厄运,最终还是因为胡惟庸蓝玉谋反案被杀,全家七十余人都被处死,只有一个娶了公主的儿子免死,被流放。至此,韩国公的爵位自然也无法流传了。魏国公徐达徐达是朱元璋的第一武将,为明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他跟随朱元璋东据张士诚,西灭陈友谅,1367年与常遇春一起统兵北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攻克元大都,消灭了元朝。随后又继续征讨北元残余势力。洪武三年(1370年),晋封为魏国公。1384年,徐达患了背疽,到次年二月病重去世,野史故事中多有传闻说朱元璋得知徐达患了背疽之后还赐给他发物蒸鹅,导致徐达病重而亡,但是此事并无正史记载。徐达死后,为表示哀痛,朱元璋将其追封为中山王。而徐达的后代不仅仅将魏国公的爵位传到了明末,而且他的后代中还新增了一支公爵,定国公。徐增寿是徐达的第四子,所以他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魏国公爵位,魏国公爵位由徐达长子、徐增寿的大哥徐辉祖继承,原本徐增寿是与公爵无缘的了,但是恰恰碰到了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虽然朱棣起兵之初并不顺利,但是最终在诸多内线的帮助下朱棣还是顺利的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徐增寿就是内线之一,后来被建文帝所杀。等到朱棣进城登基之后,为了表彰徐增寿对自己的忠诚和贡献,追封其为定国公,世袭罔替,令其子徐景昌继嗣;而徐辉祖虽然站错了队且死不认错,但是顾念其父徐达的功绩,以及弟弟徐增寿的拥戴之功,仍保留其魏国公爵位。这样徐家一门就有了魏国公和定国公两个爵位,后来定国公一系跟随朱棣迁都到了北京,而魏国公徐辉祖一系则继续留在南京,两支都一直传承到明末,一门两国公,分居两京,也是旷古未见之奇景。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但是他的公爵并不是靠裙带关系而来的,而是他自己一刀一枪拼来的,他是朱元璋开国的重要将领,十九岁从军,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后来跟随常遇春北伐元朝,在常遇春病逝之后,代替常遇春继续北伐,俘获了元顺帝的孙子以及后妃,宋、元两朝的玉玺等宝物。被封为曹国公。洪武十六年冬天,患重病,朱元璋亲自前去探望并嘱咐太医护理用药,洪武十七年病逝,被追封为岐阳王。后来,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继承了爵位,在靖难之役中李景隆表现很差,身为建文帝一方的他在多次战斗中失常,损兵折将,最终还在防守南京城的时候献城投降,因而也得以保留爵位。永乐二年因被告发“大逆不道”而被削去爵位。嘉靖十一年,李文忠的六世孙李性封临淮侯,降了一等。宋国公冯胜冯胜原名冯国胜,起初在元末乱世之中他与哥哥冯国用一起结寨自保,后来投靠朱元璋,开始了传奇的一生。他参与过朱元璋的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如救援安丰、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俘虏张士诚等。洪武初年,率军北伐,连战连捷。后又参与明朝辽东的军事行动。冯胜因为战功而被封为宋国公。洪武二十七年,因为蓝玉案被牵连,以蓝党被赐死。卫国公邓愈邓愈,明朝开国名将,邓愈的主要军事战绩在江南、江西一带,在著名的“洪都保卫战”中配合朱文正防守洪都,阻止了陈友谅的进攻,为朱元璋回师救援争取了时间。之后,在徐达、常遇春北伐的时候,从河南出兵配合大军北伐。洪武三年,又攻克乌斯藏部,招降了吐蕃,因功被封为卫国公。洪武十年,因病去世,年仅41岁。朱元璋听到消息后十分悲伤,追封其为宁河王。邓愈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改封申国公。其妻是李善长的外孙女,李善长因为胡惟庸案获罪,邓镇受牵连坐罪被杀。1532年(嘉靖十一年)四月,邓愈的后代续封定远侯,世袭爵位,直到明末。郑国公常茂常茂,是常遇春的儿子,因为常遇春在北伐过程中病逝,朱元璋感念常遇春的功劳,将其儿子封为郑国公,可惜常茂并没有继承他父亲的军事才能,却有着一般官二代的骄傲自大,后来因为和岳父冯胜一起出征纳哈出时,纳哈出投降,在宴会上常茂得知纳哈出准备逃跑,于是他不听岳父指挥,擅自行动,结果导致纳哈出部溃散,后被解除兵权,安置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常茂病逝。常茂无子,其弟常升袭爵,后因牵涉蓝玉案被杀。所以,真正传到明末灭亡时还是公爵的只有魏国公徐达一家,而且还多了一家公爵,可谓是明朝除了朱家以外最成功的家族了。朱元璋出身贫穷,他能当上皇帝,自然少不了身边一众弟兄出生入死帮他打江山。在众多的功臣里,小编认为徐达的功劳最大,完全算得上是明朝第一功臣。自愿作人质,换朱元璋脱险 徐达出身农家,自幼习武。他和朱元璋是自小长大的好朋友,两人一起放过牛,掏过鸟窝。朱元璋投身郭子兴起义后,回乡招兵买马,徐达欣然应召同往。朱元璋发现徐达有勇有谋,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 1355年三月,孙德崖与郭子兴因粮食问题而闹矛盾。郭子兴将孙德崖抓了起来。孙德崖也将朱元璋扣押不放。然后,派人通报郭子兴换人。但是两边谁也不肯先放人,都怕对方不守信用。双方僵持了两天,朱元璋在孙军中险遭杀害。在危急时刻,徐达挺身而出,愿充当人质,换回朱元璋,再与孙德崖交换。后来,孙德崖被放出城回到军中后,徐达才得以释放,平安无事。 如果没有徐达的舍身相救,朱元璋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也正是这事,使朱元璋对徐达心怀感激,更加信任和重用了。 才华突显,灭陈友谅、大破张士诚 朱元璋占据应天后,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北有元军,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徐寿辉,南有方国珍、陈友定。朱元璋审时度势,决定先灭强敌陈友谅,再除张士诚。 徐达作为得力助手,先攻克池州,又用离间计攻下枞阳水寨,并与陈友谅大战于江州,并取得胜利。双方激战数月,徐达逼得陈友谅移师泊渚矶不敢再战。 陈友谅在鄱阳湖发动大规模进攻时,朱元璋和徐达率二十万人,用的都是小船,与拥兵六十万,巨舰数十艘的陈友谅交战。徐达身先诸将,指挥将士勇敢拼杀,在战船着火时沉着灭火,再继续坚持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全歼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 1365年十月,徐达仅用半年时间就攻取淮东、泰州、高邮、淮安等地,将张士诚的势力压至江浙两地。第二年,徐达统率二十万大军攻打张士诚。先用计切断旧馆援兵粮道,然后相继攻克湖、杭二州。随后,徐达统率大军包围平江,又用“襄阳炮”日夜轰击城中。城中粮尽弹绝,部分将领见大势已去,相继投降。张士诚军全线崩溃,张士诚最终自缢身亡。 徐达用自已的智慧和才能帮朱元璋清除了两大劲敌,为朱家江山奠定了基础。 统兵北伐、消灭元朝 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进行北伐。徐达由徐州北上,一路上所向披靡,席卷中原。仅用一年时间就克复大都。 接着,徐达又用了三年的时间收拾元朝的残部,歼杀元惠宗及其子。至此,徐达完成了推翻元朝、统一北方的重任。朱元璋授徐达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赐世袭文券。 为了明朝的安定,徐达又率领诸将远征边疆,胜利后还军北平,戍守边防,过了三年才回到京城。 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显赫。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治军严明,善于安抚将士,能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力。他还注意优待俘虏,安抚百姓,使百姓不受战乱之苦。可以说,徐达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优秀将才。如果没有徐达,朱家江山就没那么容易打下来。 朱元璋开始时也很感恩徐达的功劳,将他誉为“万里长城”,封他高官厚禄,又与他结为儿女亲家,以其长女为燕王妃,次女为代王妃,三女为安王妃。徐达尽管劳苦功高、地位显赫,但他依然谦虚处世,从不居功自傲。而且他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没有参与到同乡拉帮结派的斗争中。但可悲的是,徐达尽管如此小心翼翼,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诛杀的命运。 图片来自网络,如违权请删除。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共150人,当然其中最为显赫的就是题主所说的六公爵了,分别为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韩国公李善长、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那么他们的结局究竟如何呢?且听小祁为您细细道来。(明太祖朱元璋画像)魏国公徐达徐达(1332-1385),字天德,今安徽凤阳人,也就是朱元璋的老乡,和朱元璋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1370年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徐达最初排位为第二,但是后来韩国公李善长坐胡惟庸案而被族诛,因此进位第一。但是无论如何,徐达作为明朝的军事统帅,是毫无争议的第一!1385年,徐达因为背疽病情严重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将徐达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谥武宁,追封中山王,并且赠三世皆为王爵,赐葬钟山之阴、配享太庙,可以说是极尽哀荣。野史传说徐达乃是被朱元璋赐发物鹅肉致背疽病发而死,但在我看来缺少根据,当时也没有理由,应该不可取信。(魏国公徐达影视形象)徐达的魏国公爵位一直传了11代,直到明朝灭亡。而且不仅于此,因为徐达的第四子徐增寿在靖难之役时暗中帮助朱棣为建文帝朱允文所杀,因此朱棣登基后追封为定国公,同样一直世袭到明朝灭亡!郑国公常茂常茂(1356-1391),常遇春长子,宋国公冯胜的女婿。常茂本身没有多大军功,他能受封郑国公,都是受了他父亲常遇春的荫庇。在大封功臣前一年,常遇春突然暴病而亡,朱元璋为了表彰常遇春的功绩,于是封常遇春的长子为郑国公,以长子代父受封。1387年,常茂获罪,但因为父亲的功绩而免罪,但是被贬到广西龙州。1391年去世,年仅36岁。因为常茂无子,因此朱元璋改封他的弟弟常升为开国公,后常升涉胡惟庸案而被诛杀削爵,因此郑国公爵位就此中断。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1314-1390),字百室,安徽定远人。李善长大封功臣时位列第一,封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丹书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韩国公李善长影视形象)李善长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为朱元璋稳定后方,军需粮草源源不断,朱元璋谓之当世萧何。然而再大的功劳和朱元璋的天下比起来都算不了什么,公元1390年,也就是胡惟庸案爆发十年后,追责李善长。因此早已退休(实际还是在暗中参与政事)、时年已经七十六岁的李善长被处死,和他一同处死的还有全家七十余人。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因为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临安公主,因此免死,但是韩国公的爵位被削除,不予世袭。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1339年-1384),字思本,安徽明光人,朱元璋的外甥。1370年封奉天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曹国公。李文忠最开始跟着朱元璋姓朱,后来在李文忠兵不血刃拿下杭州后,朱元璋当场加封李文忠为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并且叫他恢复了李姓。(曹国公李文忠画像)公元1384年,李文忠去世,终年46岁。朱元璋亲自写文致祭,并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谥号武靖,配享太庙。朱元璋怀疑李文忠是被淮安侯华中所毒杀,因此降低了华中的爵位,并且诛杀了李文忠的医生及其妻子儿女,由此可见朱元璋对李文忠的感情。李文忠死后由其子李景隆承袭曹国公爵位,李景隆也是难得的躲过朱元璋两次大屠杀的人之一。靖难之役时,李景隆所率领的朝廷军多次败于燕军,从而被夺职召回。后来李景隆打开南京金川门致使南京失守。朱棣登基后最开始极受器重,但是第二年就遭到弹劾,李景隆因此被削爵圈禁,因此曹国公爵位也就此断绝。宋国公冯胜冯胜(?-1395),安徽定远人。1370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宋国公。冯胜喜欢读书,通晓兵法,为明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明朝建立后又先后率军征讨王保保,远征辽东,积累无数军功。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也给冯胜带来了灾祸。(宋国公冯胜雕像)冯胜的女婿乃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橚,他俩因为秘密会见而被朱元璋所猜忌,而朱橚也被朱元璋所严惩,因为朱元璋担心他的这个儿子和将军冯胜有勾结。等到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的猜忌之心更甚,为了确保朱允文的帝位稳固,冯胜被朱元璋无罪赐死,而宋国公的爵位也不允许继承,因此冯胜的爵位也在他这里断绝。卫国公邓愈邓愈(1337-1377),字伯颜,安徽泗县人。邓愈原名邓友德,投奔朱元璋后,朱元璋赐名为邓愈,1370年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卫国公。1377年,邓愈在征讨吐蕃之后回师的途中病死。朱元璋极为哀痛,为此停朝三天,亲自迎接邓愈的灵柩,并追封邓愈为宁河王,谥号武顺,配享太庙。(卫国公邓愈画像)邓愈死后由其长子邓镇袭封卫国公,并改封为申国公。然而因为邓镇娶了李善长的外孙女为妻,因此在李善长被诛杀时,邓镇也被牵连被杀,同时爵位被削夺,因此卫国公的爵位也就断绝了。总的来说,开国六公爵有四人是正常死亡的,韩国公李善长和宋国公冯胜则是被朱元璋所杀。他们的公爵大多止于第一代或第二代,只有魏国公徐达的爵位一直传到了明末!这样显赫的爵位只代表了他们的过去,却不能为他们的未来保驾护航!这个故事,要从明朝初建之时说起。明朝建立后,功臣们各个恃宠而骄,穷奢极欲,过起了花天酒地的生活。太祖朱元璋深知民间疾苦,感觉这样下去会动摇大明国本,于是,开始着手整饬吏治。但是朱元璋的举措,却引起了部分大臣的不满。太祖担心这些开国的勋臣悍将们会联合起来谋反,决定一劳永逸,彻底解除这一隐患。朱元璋就命人建造了一座高楼,名曰“功臣楼”,并放出消息说,要为那些跟随他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们表功。众功臣们听闻之后,无不为之感动,纷纷盼望着功臣楼建成之日。待到功臣楼建成,朱元璋在楼内大摆宴席,召集了包括徐达、冯胜、蓝玉、李善长、刘伯温等三十四功臣在内的众多开国功臣来楼中饮宴。大家兴高采烈的赶到了功臣楼,心想这次可以痛痛快快的大吃大喝一通了。结果,宴席开始,端上来的菜却让众功臣们大失所望。每位大臣面前,分别上了四道菜和一碗汤,分别是炒萝卜,炒韭菜,两盘青菜和一碗葱花豆腐汤。朱元璋逐一赞道:“萝卜上了街,药店从此无买卖。小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得民心。两盘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好臣相。”朱元璋说完,舀了一勺葱花豆腐汤,又道:“小葱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明如日月。”太祖言毕,让众人开吃。已经吃惯了大鱼大肉的诸位大臣见状,却是面面相觑。我们是来吃肉喝酒,不醉无休的呀,怎么全是素菜?不过,既然是皇上要求了,众人只得各自夹了一两口吃下,然后就将筷子放下,等着上主菜。朱元璋见状,脸阴沉了一下,吩咐旁边伺候的太监上主菜。一阵忙碌之后,每人面前又分别上了两道硬菜和一碗羹,分别是红烧兔子肉,红烧狗肉,和一碗燕窝羹。除了这些,每个人面前又摆上了数坛好酒。太祖道:“今天朕与众卿饮个痛快,不醉无休!”大家早就等着好酒好肉,准备吃喝个痛快了,听太祖言,纷纷抄起筷子和酒碗,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一时间,楼内是好不热闹。只有坐在朱元璋旁边的刘伯温,看了端上来的两菜一羹后,大惊,悄悄的对旁边的徐达说:“今天我二人须紧随皇上,不可远离半步。”徐达本想询问其中缘由,只见刘伯温冲着桌上的菜眨了一下眼睛,端起酒杯,站起来给朱元璋敬酒。徐达又看了一眼桌上的菜,立时明白过来,不由得心中一颤,这不就是“狡兔死,走狗烹”么,旁边碗中放的是鸟窝,鸟窝都被端了,那就更不需要良弓了。刘伯温起身敬酒完毕,坐下之时,悄悄将朱元璋袍服的衣角压在了自己股下,佯装和徐达等众人继续饮宴。好酒好肉,正合胃口,众人是畅饮甚欢,很快便酒过三巡,各个是喝的酩酊大醉。朱元璋见状起身离席。衣角牵动,已有醉意的刘伯温顿时警觉,看了一眼离去的朱元璋,立刻拽了一下旁边的徐达,两人紧随朱元璋走出了功臣楼。朱元璋出了楼门,看到刘、徐二人也紧紧跟来,犹豫了一下,招手让二人跟自己同走。三人走出数百步后,只听得轰隆隆一声巨响,回头看时,功臣楼已是砖瓦飞舞,火光一片。刘伯温和徐达虽然逃过一劫,但朱元璋并未放过二人。朱元璋在刘伯温生病时,赐药,毒死了刘伯温;又赐烧鹅给徐达,让徐达久治不愈的背疽爆裂,疽发身亡。这个故事很精彩,其实,来自明太祖朱元璋的两个典故,一个是朱元璋提倡节俭的“四菜一汤”,另外一个是抹黑太祖,暗讽朱元璋残暴的“火烧庆功楼”。有人将两个典故,用范蠡、文种和越王勾践之间发生的典故粘合,形成了一个改造后的“明太祖火烧庆功楼”。不过呢,这个故事明显有漏洞的,杀功臣之前用“四菜一汤”警醒一下,看大臣的反应决定是否一网打尽也就罢了,又端上了兔肉、狗肉和燕窝,这是要留下精明的跟自己继续作对么?明显不合常理。“火烧庆功楼”的故事产生于清朝文字狱盛行时期。满清统治者为了打压民间汉人怀念大明朝的恋旧情节,就指使满清的一些奴才文人,编造了“明太祖火烧庆功楼”的假故事,说我大明太祖滥杀功臣,借以抹黑我大明太祖,离间清朝统治下的汉人和大明朝的关系,让他们愤恨大明朝。类似的事情,清朝统治者还做了很多,比如主动为明朝大臣平反,借以抹黑大明皇帝,彰显清朝皇帝的开明。这……让人无语呀……对于我们而言,精彩的故事还是要看得,只是需要我们分辨出其中的缘由即可。1368年,朱元璋祭拜天地,开创大明帝国,定都南京,开启了大明 276年的统治,改朝换代都会大封功臣,因为国家的建立与他们的艰苦奋战和出谋划策分不开,二来皇帝为了拉拢人心都会论功行赏,但是朱元璋并没有马上论功封赏,一是元朝还没有驱逐中原,北伐军还在与元朝交战,二是,朱元璋还没想好怎么封赏,自己制约这些功臣宿将。直到洪武三年才开始封赏功臣,并且加封了开国六公爵,然而六公爵却是封了七个人。他们分别是魏国公徐达,韩国公李善长,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俞,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贞,李文忠。那么这几个人都何许人也?我们来详细介绍:魏国公徐达徐达是明初的第一名将,开国军事统帅,为大明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也是最早跟随朱元璋的将领之一,在朱元璋建立大明和驱赶大元的众多战役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1385年徐达病逝,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配享太庙,为大明第一开国功臣之称。被人称为朱元璋的韩信。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被人称为朱元璋的萧何,为朱元璋提供后勤保障,同时出谋划策,为朱元璋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思想,建国后任左丞相,洪武三年(1370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他是大明建立实际功绩最高功臣之一,(其余的为汤和,徐达,刘伯温)。洪武二十三年,受胡惟庸案牵连,被处死,并诛三族,终年76岁。宋国公冯胜冯胜是朱元璋手下一员虎将,尤其在对蒙古作战上,可以说屡战屡胜,就连徐达头疼的王保保,冯胜也取胜,后与傅有德,蓝玉清除辽东的蒙古势力,因而累积军功被封为宋国公,洪武二十七年,因军功赫赫,遭到朱元璋猜忌,被赐死。卫国公邓俞邓俞也是明初名将,跟随徐达远征甘肃,收复吐蕃,乌斯藏等部,晋封为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1377年(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愈病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追封为宁河王,谥号武顺。郑国公常茂常茂常遇春的长子,原本朱元璋要加封常遇春的,可惜常遇春英年早逝,只能封给他的儿子,常茂在单田芳老师的《大明英烈》里,是大明第二代的代表人物,雌雄眼,力大无穷,手使禹王神槊,心眼还很多,很多名将都败在他的手下,为大明立下赫赫功勋。然而真实的常茂并没有那么厉害,还差点激起降兵兵变,最后回到南京与他岳父冯胜互相推诿,被朱元璋安置到龙州,洪武二十四年,去世。曹国公李贞,李文忠大家可能都知道李文忠,明初名将,为明朝建立赫赫战功,还因为是朱元璋的外甥,也曾为义子,李文忠不多说,我们来说说这个李贞,李贞是李文忠的父亲,朱元璋的二姐夫,是一个农民,朱元璋二姐嫁过去后,这个二姐夫帮了朱元璋很多,在妻子暴毙后,朱元璋也有了点势力,就带着儿子投奔朱元璋,朱元璋感念他的恩情,发誓不让他们受苦,李贞到了朱元璋这里,由于年龄大了,一直在后方做事,洪武三年,朱元璋分封功臣,感念二姐的亲情,等二姐为曹国长公主,李贞成了驸马,儿子李文忠又战功赫赫,于是朱元璋等李贞和李文忠同为曹国公,因此父子同爵。这就是大明的开国六公爵,每个都为大明立下了赫赫战功,要不就是朱元璋的亲人。然而封建君主猜忌是很厉害的,尤其从草根逆袭的,因此众多功臣的下场都不是很好,尤其朱元璋的功臣,大多都死在了朱元璋的刀下。

5,神鬼寓言图文攻略

你要去地图台那里先接任务才可以,就是你老师站的那里有个圆形地图台的地方,接完任务出门就有个人来接你过去了。

6,明朝开国英烈传救援双将怎么过

《英烈传》写的是朱元璋率群雄英烈推翻元朝统治、剪除割据势力、建立大明王朝的故事。《英烈传》的作者扣紧题名,浓墨重彩地塑造出皇明开运时期叱咤风云的英烈群像。其中一些小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如贩乌梅、取襄阳、战滁州等。

7,图文攻略

http://www.koudai8.com/newbbs/viewthread.php?tid=91452&extra=page%3D1 [口袋吧版]赤之救助队快速通关流程攻略【新增二周目攻略——神兽捕捉旅】

8,明英烈的介绍

00:00 / 00:51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9,明朝开国英烈吃果培养介绍

虽然没有了经典的压级练果,但是游戏中关卡赠送的果子还是可以的;另外不要放过战场的任何一个营地和宝物,都有可以藏着果子,此外就是商店购买的(非土豪远离)。其实游戏是相对来说弱化了养成果子的玩法,这就导致了平民玩家玩起来是更加的困难了……

10,明朝开国英烈攻略 游戏明朝开国英烈攻略

1、本游戏的装备随等级而升级,意思就是不能练果子了而且板凳不可升级。且红蓝线只影响朱槺的五维,红主攻,蓝则是防御。 2、游戏中常遇春,蓝玉,李文忠均为四项攻击,不会变为八项攻击了(应为他们太强了而进行的削弱)不过还好步兵,骑兵目测三转前都是四项攻击。 3、本游戏会死的人有:胡大海,耿军用还有冯国用(可救)。 4、玩过这游戏的人有很多都说耿炳文和郭英渣,的确是这样但大家一定要记住31关有郭英和胡大海的关卡,一定要在之前练好。(在二十几关练加上孙膑兵法也不迟)郭英暴击很容易,但是b防成了致命伤就算加了后面的特技也不行,但如果你把防御力培养到了a防可以试试。

11,明朝开国英雄传超大隐藏关怎么进去

朱元璋配飞鸿洛河枪,在陈朝大爷周围8格内只留朱元璋一个,挨打到出必杀,SL用必杀把陈朝大爷打混乱,然后物理攻击就打得动了
我玩过啊就一次还给予卸载了因为貌似没有声音之类的这些曹操传的mod好像都没有曹操传那么严谨和合理玩了以后还是觉得曹操传比较好玩

12,大明英烈传武将排名

1、常茂,和任何战将交手没打败过,顶多一时平手,但常茂有龟背五爪金龙抓,且坏水较多,有勇有智,堪称无敌将。2、常遇春,前套《明英烈》打遍天下无敌手,元朝武状元,撞破南宫墙、力举千斤闸、枪挑铁滑车。3、吕巨,活擒朱沐英,常茂纯靠禹王神槊常规时间不能胜之。4、高彦平,大明武状元,田再彪不敌,秒杀铁家老大。 5、岳伦,实际是宝枪大将张兴祖师傅,枪术绝伦,以卧马回身枪胜陀金龙,当时岁数应与常遇春相当,但没有常遇春下滑的那么快,因常的大铁枪是力量型的,对体力要求更高。6、田再彪,花枪太保,靠花枪与常茂战平。7、宁伯彪,与常遇春旗鼓相当,但没有其他武器,排名受影响。7、脱金龙,有四宝护身,作战起来有恃无恐,与常茂大战一百余合不分胜负,但自忖再打二三十合恐抵挡不住。8、虎牙,纯力量型选手,与常茂对槊双双被震晕,但据前面介绍陀金龙在元朝比大武中胜之,因此排名在陀金龙之后。9、于金彪,稍逊于常遇春,连败元军数员大将,又大败陀陀老太师(老太师不好排名,这个时代已不属于他) 10、于皋,也是一流猛将,但被常茂以金龙抓战败。拓展资料古典名著《大明英烈传》描述明太祖朱元璋一生充满传奇性的事迹。故事对人性在权力名利冲击下的转变,刻画细致,戏味浓郁,其中有至死不渝的爱情;因爱成恨的畸恋。深宫喋血,争权夺位,情节诡秘出奇,动人心魄,配合精彩的武打,着着扣人心弦。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大明英烈传

13,天火同人明朝英雄传奇攻略

这个目前还没有攻略,有时间来玩个新游戏吧,腾讯出的,王;牌对可以像武侠高手一样打出漂亮的武功招式,仅仅敲击一个技能这样的快捷键是不行的,你需要利用键盘输入该招式相对应的一系列指令,更为通俗的理解是,要很迅速的连招啦,如果喜欢电脑游戏快来试试吧。
没看懂什么意思?

14,南瓜先生2九龙城寨详细攻略是什么

把地上的火柴盒捡起来,然后给老大爷,他会给玩家一把金钥匙,可以用金钥匙开门进入小广场。然后到二楼把奶酪放在老鼠夹上,离开后得到三角钥匙……《南瓜先生2九龙城寨》第一章攻略将地上的火柴盒拿起来给大爷,他会给你金钥匙,然后开门,进来小广场后先下楼梯,再上左边房子楼梯,二楼有个祭拜的地方,把奶酪拿起来,下楼把奶酪放在老鼠夹上,站远一点,大概拉面摊那里。老鼠窜出来惊到小男孩,小男孩一脚把楼上花盆踢下来,掉落三角钥匙,同时正面大叔被惊到开门就不会关了,进他家把他座位旁边的抽屉打开拿上保险丝,上二楼解开右边房门(一个一个试点对了顺序就不会弹出来ps:不可以随便撬锁哦)。进房门后电视柜上有绝缘胶带拿上,到阳台用三角钥匙打开电箱,按上保险丝,打开四个开关,然后回到房间,沙发上的布被通了电的电扇吹走,拿起大剪刀,同时墙上的海报会吹落露出解密提示,记下提示后出门,正前方就是解密的地方,输入正确的密码后铁门打开,进去是个祠堂,拿上供桌上的木钥匙(没了,这小房间就这么个钥匙)。二楼暂时结束,然后回到最初的小广场,上右边楼(是个纹身店),解个小密(第中间那个先转,再转小的那个,最后转打的那个,看右边的锁开没开),进去纹身店之后在右边的柜子里找到一块表,然后剪开锁着门的铁链,出来之后能看见我们右手边是个没把手的操纵杆,先不管它,上楼,把绝缘胶带给维修工。然后门就打开了,进去后里面有一群小孩在打游戏,正中间那个小胖子,把表给他,然后对话,他会掉落一张电影票,捡起来,然后来到他上面的那个游戏机,修好(一个很简单的小解密),然后玩游戏(跟俄罗斯方块有点像,三个颜色相同的在一起会消除,用asd控制)。完成后会给你个蓝色小球,用来跟老板换钱,最右边有个夹娃娃机,直接吧中间的米老鼠(?)夹起来,然后出门在左边有个天线,提示在老板身后的墙上,把天线摆对后电视上开始放赛马,这个时候打开饮料柜把可乐拿走,这里就完事了,现在回到纹身店,把米老鼠给纹身店老板,再把可乐给混混头子。等他睡觉,拿走他的枪,来到小广场把钱给小混混,去楼下大叔家,把电影票给大叔,然后拿起大叔的子弹,出来把枪和子弹给混混,混混把阿婆吓到,阿婆会扔一个阀门,现在进厕所,把红桶拿走,到楼下按上阀门,放好桶开始接水,接好水后下楼梯。把水给拉面大叔,他给你下面吃,你不要,把面拿走,现在我们来到二楼那个小夫妻的家,把面端给孕妇。然后去找男人对话,他给你个把手,还记得纹身店出来那个没把手的操纵杆吗,回到那个地方,按上把手,拉下操纵杆,缆车就来了,用木钥匙解锁车门。《南瓜先生2九龙城寨》第二章攻略下了缆车就自动进门,你身后有个梯子的杆被你挡住了,捡起来,直接按你正面的梯子上,然后先走右边楼梯,上去后往下挪挪,那上面有个刷子拿上,然后回到梯子那,爬上去,然后下几个楼梯,来到小鸡广场。地上有个火钳,被栏杆挡住了可能看不清,然后往前走点栏杆上有个铁钩,拿上,进包子铺,把面粉袋上的绳子拿上,出了包子铺下面有个楼梯,下去,把刷子给那个色弱还刷墙的憨憨,帮他调色(夏姬八乱调就行,你调出来啥色都不会按照图纸上画,别忘了这家伙是色弱,忽悠就行了,你调对了他都给你画错)。让路之后继续往下,进门,里面是剧院,台上那个男人和道具师闹别扭,我们先打开道具房的门,是个加法解密,自己算就行,进门之后把铁钩和绳子给道具师,然后左下角有个箱子,解密顺序是右下钮(左上),左上钮(下),左下钮(右上),右上钮(下),至于为啥,中间就是提示。把箱子里的摇杆拿上,这会儿这块没事了,往回跑,跑回小鸡广场,往右走,上楼梯看见小情侣吵架,点箱子把明信片拼图拼好顺走(别问怎么拼),下面有个小提示,记下来(养成解密好习惯,看见像提示的就记下来)。继续往楼梯上走,把理发店门口的头发拿走,进门,把明信片给理发店老板,他给你个金剪刀,然后那个女孩去剪头发,把沙发上的打火机拿上,下方桌子上有个盒子,把摇杆装上去,摇它,把发音顺序记下(41423454),然后回到屠宰场,在门口有个小解密,就是拼图那个箱子里的提示,打开拿到绝缘手套。然后到里面用剪刀把都是苍蝇的肉剪下来,把肉给门口的狗狗,它给你个用来敲瓶子的棒棒,回到小鸡广场,开始敲花里胡哨的瓶,引来咕咕咕一只,把它吓走,它会把车票给你扇下来,捡起车票,看见包子铺前那个电闸了吗,带上绝缘手套,关掉它,进包子铺,那个懒货没电就打不了游戏了。就开始揉面,他会给你个进货单,这会儿把蒸包子的炉打开,用打火机烧柴,烧完柴用火钳把水钥匙拿出来,然后出门下楼梯去剧院,把头发给道具师,让他做假胡子,把胡子给演员,他会给你两张票,把票拿给那对吵架的小情侣,他会给你一把屠宰场后门的钥匙,现在去屠宰场把进货单给屠夫,他会让开,然后开门,下去后用水钥匙召唤叮叮车,再把车票给司机。第二章结束。《南瓜先生2九龙城寨》第三章攻略下车不bb,直接冲,进门看见小男孩的飞机和我们的土钥匙在一起,不管他,记下右边墙上演出时间(15:55)。然后进发廊,右下角一个铅笔,捡起来继续前进,出门左拐,进老奶奶家,电视机旁边有个竹竿拿走,老奶奶旁边的药方拿走,下楼,再下楼,看见维修店进去,拿上右下角黄黄的胶带,再把左边桌子上的眼镜拿给大叔,直接出来,来到饺子店,把胶带给阿姨,她会给你一盘饺子(记得对话),右下角的生姜也顺走,出门下楼梯,到最下面,把饺子给流浪汉他会给你个葵花宝典。来到饺子店旁边的药店,把药方和生姜给老板,趁他配药的间隙把葵花宝典给左下角的大叔,他会给你个从天而降的掌法,记得把药拿走,把掌法给饺子店小男孩,他会掉个义工证,先去老奶奶家给她煮安魂汤,灌醉老奶奶后上二楼他儿子房间,床上有个笔记本,用铅笔把密码涂出来记下,来到柜子那里输入密码,拿到一张船票走人。把船票给发廊小姐姐,她会给你个金属徽章,接着来到最开始玩具飞机那,用竹竿把飞机和土钥匙打下来,现在来到维修店旁边的老年活动室,把义工证给老大爷就能进去了,进去点钟,把坏齿轮拿走给维修店大叔修把金属徽章也给他。然后打开电视,这个解密很简单,打开电视大叔立马就修好了,把齿轮拿回钟那边解密,把钟调到15:55,老阿婆就去看戏了,我们用土钥匙打开电梯。第三章结束。《南瓜先生2九龙城寨》第四章攻略上了电梯我们就开冲,路上看见小男孩拿着我们的火钥匙,不管他继续冲,再冲过牙医店到了楼梯间,墙上有个小解密,也很简单,正负极相连,每个电极都要连两条电线,然后牙医店就来电了,我们去把牙医的手电筒拿走。然后去楼梯间,下楼,看见楼梯下杂货堆上有个小镜子闪闪发光,拿走,进右边103室(墙上写着)床上躺着小女孩叫阿娟,不管她,顺走抽屉里的乐谱,和门口的贡香,出门往右走看见小女孩棒棒糖碎一地,不管她,下楼,把乐谱给卖唱的,拿走他的一块钱(缺德),进右边小店,在下面扭蛋机把糖扭出来,再去右边把货架理好,这个小解密就是在数字旁边放等同数量的东西,比如数字1旁边就放一个,数字2左右两边各放一个,弄完会给你个凤梨罐头,出来回到小女孩那里把糖给她,她会给你个牙医店的钥匙,去把牙医店玻璃柜打开,拿出磁铁然后往楼下走。走到底有个老道士那里,烧香那里把贡香插上去,旁边泥土埋着纸是关于手电筒的提示,插完香找老道士,这老道士是真有点东西,会给你个玉露,再把磁铁给他,给你吸上来个铁龙头,这玉露送到103的阿娟那里,倒在旁边枯萎的花上,然后阿娟就活了。把凤梨罐头和她换娃娃,拿着娃娃和龙头去最顶层的当铺以物易物,铁龙头换真龙骨,娃娃换遥控器,下楼去最开始拿着我们火钥匙的小男孩那里,把遥控器给他换走火钥匙,再一口气来到最底层,把道观的门锁打开(是个拼图)进去之后按照提示把手电筒放在最右边的洞里,把镜子放在左下的架子上,把龙骨放在中间祭坛上,依次放入金木水火土钥匙,催动手电筒,召唤神龙。《南瓜先生2九龙城寨》第五章攻略首先我们来到了南瓜先生的家里,床上有一张照片。关掉台灯的开关后墙上的画有所变化。分别在床头柜抽屉和电视机柜子抽屉里得到电容和打火机。往右走,过道这里的按钮可以开关。点击机器人,使用电容,然后连接线路,这里应该不用多说了,之前的关卡连过类似的。拿楼梯口这里的水瓶。下楼,拿桌子上的鱼粮。有只鸟把钥匙叼走了。上楼梯,把粮食给窗台上的鸟吃,得到钥匙。继续下去用钥匙打开箱子得到锤子。回到卧室,上顶楼。打开箱子得到阀门,这里的解密游戏就是根据左边的提示旋转按钮。走上木梯使用锤子敲掉窗子木板,打火机点燃保险箱上提灯,得到字母ABCD,根据条纹对照箱子里数字表得到密码。打开保险箱得到红色药丸碎片,(南瓜先生1里面的药丸又出现了)下楼洗脸盆装上阀门,水满后装满水瓶。右走放回楼梯口。下楼,门边解锁得到铁块和蓝色药丸碎片。上楼将铁块放到楼梯口压力板上,药丸碎片放进墙上凹槽出现照片,查看照片。最后的彩蛋是所有人物的大合照!

文章TAG:明朝开国英烈图文攻略  明朝英雄开国传  第24关集庆决战怎么过  明朝  开国  英烈  

相关文章

  • 全境封锁2是单机还是网络游戏

    前育碧的3A级大作全境封锁2也是成功地被腾讯代理了,很多小伙伴们都想知道这款游戏到底属于是单机游戏还是网络游戏呢,其实这款游戏既可以单机也可以多人,属于是两者都兼容的。..
  • 全境封锁2是单机还是网络游戏

    前育碧的3A级大作全境封锁2也是成功地被腾讯代理了,很多小伙伴们都想知道这款游戏到底属于是单机游戏还是网络游戏呢,其实这款游戏既可以单机也可以多人,属于是两者都兼容的。..

猜你喜欢

关于帝一应用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版权声明 | 下载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1-2022 帝一应用 www.diyiap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帝一应用所有资源均来自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归原公司及个人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网站编辑和QQ联系,我们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谢谢!
使,装修,留学,游戏,,茶叶,道具,黄金,教育,珠宝,软件等信息创造价值.
本站点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