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呦呦,一位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药学家,因为对疟疾的研究,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华人女性。她因其发现青蒿素而闻名于世。回望鹿呦呦的研究历程,青蒿素的发现可以称之为偶然的断代。鹿呦呦敏锐的发现了一项文献,发现古来中国医师都认为用青蒿煮酒可治疟疾便证明:2-8%左右的青蒿粉浸膏中含有艾滋病病毒的罹患毒性疟原虫有效成分。
在对另一种药物链霉素在治疗疟疾方面没有突破的情况下,鹿呦呦开始研究青蒿素。1971年,她到了山区,采集青蒿,想通过对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加以分离提取,找到控制疟疾泛滥的方法。经10年之苦,终于分离出有效成分,也就是滴下去的青蒿素提取物。1977年成功合成了“青蒿素”,标志着中国疟疾治疗药物从传统的青蒿提取物向人造化学药物的转变。鹿呦呦也因此被誉为“青蒿素之母”。
青蒿素为世界公认的对抗疟疾艾滋病病毒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对于疟疾病治疗有显著的疗效。研究数据表明:青蒿素的疗效快速,毒性小,治愈后不易复发,逐渐替代了旧时代“吃奎宁”、“异丙嗪”等治疟疾药物为疟疾的一线药物。除了应用于疟疾治疗,还有很多临床试验表明青蒿素在治疗癌症、艾滋病、自身免疫疾病等方面的潜力及一些成效,展现了青蒿素的广阔前景。
尽管鹿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项,但她表示奖项不应该成为科学家研究的唯一目标。她相信,应该将研究精神重新回归到更本源的动力上,如奉献,发掘知识。鹿呦呦的敬业、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她的发现更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她的研究成果也为中国药学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为了继承和发扬鹿老的科学精神,我们应该继续努力,把中药向世界展示。
总之,鹿呦呦的青蒿素之路漫长而艰辛,但她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最终取得了成功,对于我国乃至世界的药学研究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尽管她已年过八十,但鹿呦呦始终不忘初心,研究所爱,在祖国科研事业不断壮大的今天,鹿呦呦的成功给我们带来鼓舞,使我们在后续的科研工作中变得更加积极、坚定,不断追寻探究科学之路。
2023-12-20 / 1.1
2023-12-19 / 6.0.1
2023-12-19 / 6.0.1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