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高清(HD) !
清明上河图、 富春山居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
细节让你一饱眼福! 操作方便!手指间任意放大,缩小!
这些名画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是我们了解华夏文化脉络的极佳的钥匙。
• 十种文字随意切换:
英语
日语
俄语
中文
德语
法语
中文(繁体)
葡萄牙语
西班牙语
韩语
• 名画详解:
清明上河图
这幅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原作。在乾隆皇帝当太上皇的时候进入紫禁城。之前乾隆曾得到过清明上河图的伪作。直到他得到这幅图画之后,才觉上当了。现在那幅伪作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而真品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画至今有九百多年的历史。画中描绘了北宋汴京城繁华的商业文明。八百多人、二十多艘船只在汴京城里城外穿梭忙碌。中国的画卷是从右往左慢慢展开的。所以清明上河图的故事是从城外往城里运木炭的驴队开始的。整个画卷超过五米。画中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北宋时每年有数十吨的粮食被运到首都汴京。与印度或者非洲不同,中国在它漫长的历史时期都是统一的国家。大运河、万里长城和治理黄河等巨大工程才能由中央政府组织人民来完成。
富春山居图
这幅画创作于元朝,被认为是黄公望最伟大的绘画作品。画卷长6.37米。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这里展现的是富春山居图的无用师卷部分。富春山居图前面的一小部分(剩山卷)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清顺治年间这幅画作被烧成两部分。元朝时蒙古人统治中国,很多知识分子拒绝与蒙古人合作。黄公望就是其中的一员。他选择浙江省富春山隐居。他笃信道教。道教追求天人合一,追求长寿。黄公望去世的时候享年85岁。几年之后,蒙古人被打回蒙古大草原老家去了。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虽然蒙古人统治奴役的方式很原始很野蛮,比如臣子要下跪(汉唐宋时臣子站着或坐着与皇帝谈话),文明出现了倒退。但是蒙古人吞并了庞大的西藏。自此之后,西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极大提升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五牛图
这幅画卷由唐朝的一位宰相韩滉创作。这是原作,距今有1200多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后,这幅五牛图就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直到1950年代初,由中国政府出资在香港购买,这幅画才回到了北京故宫。当时回购的时候这幅画卷已经出现了上百处虫蛀,亟待修复。现在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北京故宫博物院修复之后的成果。中国古人耕地与西方不同:牛耕而非马耕。这使得牛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宋朝的时候,耕牛是不得擅自杀掉的。除非牛失去的了耕地的作用。宰牛是需要通知官方的。这幅画卷长1.4米。这幅画卷为纸质。所以这幅五牛图也是存世最古老的纸质图画。对研究造纸术历史有很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的关键是纸浆的制造,其中有一个碱化的化学工艺。而古埃及的纸莎草所制造出来的纸是直接把多层纸莎草机械压制成的。质感更像是树皮,没有办法像中国纸一样卷起来。中国造纸技术唐朝时传播到阿拉伯世界,13世纪才到欧洲。自然而然厕纸也是最早出现在中国。851年,一位来到中国的阿拉伯旅行家写到:“……[中国]当他们如厕之后不是用水,而是用纸来擦拭。”
韩熙载夜宴图
这幅画绘写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夜宴场面。构图严谨,人物造型秀逸生动,线条遒劲流畅,色彩明丽典雅,在技巧和风格上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五代人物画的风貌,堪称中国画史上的名作。该画真实地描绘了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韩熙载纵情声色的夜生活,成功地刻画了韩熙载的复杂心境。此画从右到左共有五个场景:韩熙载听琵琶、欣赏舞蹈表演、休息、听弦乐表演、送客。所以整个画作出现了五个韩熙载。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原作已经佚失。这幅12世纪临摹的作品被幸存了下来。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百骏图
这幅画作是中国十大传世画中唯一由外国人创作的。1715年,意大利耶稣会士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来到中国。1723年,他成为宫廷画家服务于康雍乾三世。他又负责设计皇家花园圆明园的西式宫殿部分。去世后葬于北京阜城门外。乾隆还亲撰墓志铭,以示对这位高年教士永远怀念。郎世宁使用的是中国软笔,却按西画的透视和光感把形态和神态表现出来,体现了高超的写生功夫和创意能力,画得相当精细,立体感极强。虽然用的不是油画用的油彩,却栩栩如生,逼真到让人忍不住触手去摸。长卷洋洋洒洒,塑造了一大群或站或卧、或翻滚嬉戏、或交斗觅食的马儿,它们聚散不一,自由、舒闲。画作中的马儿还有人物、山水、草木,无不精致写实,比例结构的精准和对光的运用所表现出的立体感,显示出画家深厚的西学功底;而勾线、皴染又都是传统的中国手法。这幅画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步辇图
这幅画展示了东土大唐与吐蕃(音译:Tibet)之间的友谊。634年,吐蕃国王松赞干布派特使到长安向唐王朝求婚。起初唐太宗李世民拒绝了这项请求。这激怒了松赞干布,于是率铁骑讨伐中原。压力之下,唐太宗作出了妥协,接受之前的要求,决定安排他心爱的女儿文成公主远嫁吐蕃。640年,吐蕃宰相禄东赞来到唐长安迎文成公主入吐蕃。画卷左数第二个没有戴帽子的就是禄东赞。最左边穿白衣服的是翻译,中间穿红衣服的是唐朝的一位礼仪官。唐太宗坐在由宫女抬着的骄子上。从宫女举起来的华盖分析,此时唐太宗在屋外朝见禄东赞。唐太宗神情自若,相比之下,吐蕃宰相眼神中透出战战兢兢。这幅画长1.29米。原作作于641年但现已佚失。这是700多年前的摹本。同样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特别在现阶段汉藏友谊长存层面上。这幅画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虢国夫人游春图
这幅画中央,蓝色上袄配红色大袍裙的即是虢国夫人。虢国夫人的上方是她的姐姐韩国夫人。杨贵妃是虢国夫人的妹妹。752年春天,虢国夫人姐妹等一行人乘马出游享受户外生活。画卷中描绘的都是女性,虽然有些是女扮男装。当时女人的地位比后世高很多。女性可以穿男性的服装,也可以与男性一起玩马球。唐朝是出现过女皇帝的朝代。官员有些是女性。妇女地位高可见一斑。唐朝的这种风气可能与唐朝统治者的胡人血统有关。唐朝人不喜欢玉器,更喜欢金器,品味跟也跟西方是一样的。直到作为胡人的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中原人才慢慢讨厌西方的东西。这幅画不是原作。而是在宋徽宗的时候宫廷画家描摹的数幅作品中幸存下来的一件,距今有九百多年的历史。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
汉宫春晓图
这幅画卷长5.7米。作者是明朝画家仇英。本幅以春日晨曦中的汉人宫廷为题,描绘後宫佳丽百态;其中包含有画师毛延寿为王昭君写像的著名故事。画中人物的服饰,有着典型的唐风;家具则具有明代特色。全画构景繁复,用笔清劲而赋色妍雅,林木、奇石与华丽的宫阙穿插掩映,铺陈出宛如仙境般的瑰丽景象。除却美女群像之外,复融入琴棋书画、鉴古、莳花等文人式的休闲活动。画作中共有115人。宫女占绝大多数。那些没有胡子的是太监。明朝时太监一度达到十万人。这幅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洛神赋
这幅画作是著名的画家顾恺之依据曹植《洛神赋》内容所画。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描绘了曹植与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却无奈离去的情景。展开画卷,只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初见之后,整个画卷中画家安排洛神一再与曹植碰面,日久情深,最终不奈缠绵悱恻的洛神,驾着六龙云车,在云端中渐去,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终日思之,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这其中泣笑不能,欲前还止的深情。现在出现一种观点,说洛神是曹植的一位心爱的亡妻的象征。曹植在船上入睡梦见他已故的妻子,他分不清这是他的亡妻还是洛神。原作洛神赋图真迹已不传。这件摹本创作于九百多年前,同样具有极高的价值。画作中的人物不是坐在椅子上的。当时的人们主要席地而坐。椅子在中国流行是从9世纪开始的。这幅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千里江山图
这是原作。画作长11.9米,气势辽阔超凡。全卷画面上层峰峦叠嶂、逶迤连绵,图中繁复的林木村野、舟船桥梁、楼台殿阁、各种人物布局井然有序。画中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后施青绿重彩,用石青石绿烘染山峦顶部,显示青山叠翠。江河勾出水纹,与没骨色彩形成反差对比。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1113年北宋宫廷画师王希孟历经半年创作。当时王希孟仅仅18岁。可惜王希孟英年早逝20出头就去世了。千里江山图为王希孟唯一传世的作品。由于王希孟的年轻,他大胆地做出了很多尝试与突破。结果使得这幅画鹤立鸡群于其他墨色的山水画作之上。这幅画卷在清乾隆年间收入宫中,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高清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 Top10 HD V1.7更新日志:
• Latest iOS SDK Compatibility